如何在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

关注姜堰教育微信
推荐阅读文章
本类热点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张沐初级中学&&丁爱红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等方面,对传统的课程模式有了实质性突破。课程改革为教学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呼应,必然应有全方位实质性的推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门有用的科学。而我作为一名初三化学教师,深感责任的重大。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元素观、微粒观、实验研究方法、物质的分类法、化学价值观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科观念、科学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等方面,对传统的课程模式有了实质性突破。课程改革为教学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呼应,必然应有全方位实质性的推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是有用的,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作为一名初三化学教师,深感责任的重大。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三年前我参加了我们泰州市举办的“泰州市初中化学课改星光大舞台”的决赛,在这次比赛中选手们的亮点很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化学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观。
一、&&培养学生的元素观。
我参赛的课题是《框图型推断题初探》,本节课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元素观,或理解为“原子观”,重点教学目标:原子守恒的思想,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这种类型的题目综合性强,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灵活运用。我选取了这样一道例题:&&&&&&&&&&&&&&&&&&&&&&&&&&&&&&&&&&&&&&&&&&&
⑴E的名称是&&&&&&&&,H的化学式是&&&&&&&&&。
⑵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上图中涉及到& &&&&&&&&&基本反应
学生根据“题眼”中的F溶液呈浅绿色,可知F中含有亚铁离子,且能与AgNO3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知F中含有氯离子,所以F就是氯化亚铁;而E和G是金属,可知反应2是一个置换反应,那么E就是铁,根据元素守恒,可知C中含有氯离子。再看反应4,D、H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H能分解成D和I,可知D是水,I&是氧气,H是过氧化氢。接着看反应3,B是黑色固体,I是氧气,则&B就是金属氧化物,而G一定不是铁,所以B就是氧化铜。最后看反应1,C是氯化铜,A就是盐酸。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也体验到了元素守恒观。
二、&&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教材第三章讲述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学生初步认识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我在第一节时就用湿衣服晒干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认识构成水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把高锰酸钾固体颗粒无限制的分割,最后是把它溶解在了水中,颗粒消失不见了,而水却变成了紫红色,使学生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让学生从微观角度去认识物质认识世界。
三、实验研究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不仅是一堆事实和理论,更是一种思考和探索的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尽管教材中的内容对我们来说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因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学习方式,应讲或的知识的自然途径还原为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真知”的再发现来还原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和技能,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当前中小学中普遍有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重复训练的学习方式。学习中教师精心创设研究情境,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学生大胆猜测,对于问题作多种假设和猜测,教育学生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计划、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等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和教材使用的被动受体,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加工和创造实践的主体。因而教师要将“教材”变为“学材”,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究、思考研究过程,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树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意识。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统一,其实质是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对话沟通,合作与共建,是师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改变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关键又在于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从学生角度组织教学,回归学生的心理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境界。
教师要实现师生间的互动,还要善于组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实现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的养成,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学习交流,这样可以保持学习的多样性,激发出更多观点,形成全面认识,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更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教师要大胆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将演示实验尽可能的改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注意从科学方法论角度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体会实验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分析研究实验现象与化学本质的内在联系,从中使学生的思维深度深化,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和欲望,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体验到真理和创新实践的乐趣。
新课标要求中实验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取消了过去单独实验的编排方式,淡化了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区别,实验不再是简单的通过实验演示实验来训练某一实验技能、验证某个化学知识,而是将实验融入整个化学课程的始终,因此化学实验的比重并没降低。实验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明显增强,反映了现代化学重视实验技术革新的发展特点。
四、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如将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进行分类。按照是否是单质来分,氢气是一组,一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是一组;按照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分,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是一组,二氧化碳是一组;按照是否是有机物来分,甲烷是一组,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一组;按照是否是氧化物来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一组,氢气和甲烷是一组。因此,教师在讲述这一知识时不能遏制学生的思维。
五、培养学生的化学价值观。&&&&&&&&&
其实,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听了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鸡蛋里的化学》授课老师从鸡蛋的外壳,钙离子的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到里面的蛋清和蛋黄,一一介绍了蕴含在鸡蛋里的化学,非常新颖。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是目前科学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假如没有化学,那么社会将停滞不前,没有化学就没有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我们应该为有化学、学习并研究化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总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教师在教学中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讲解练习做法,不要剥夺学生思维权利,呈现现成结论。创新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养成对问题、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问题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要使学生以多种渠道,吸取多方面的认识,开阔视野,以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化学学科观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0年5月
[2]杜长征.&化学教改中教师应更新的几种观念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有效的化学知识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4:04:1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素养教育--《网络财富》2010年10期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素养教育
【摘要】:利用化学学科优势,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素养教育,从教师自身,化学史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和民主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成秋;;[J];学周刊;2011年20期
吴胜芳;;[J];学周刊;2011年08期
张金荣;;[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李琳娜;;[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王娟;;[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年02期
牛春好;[J];中小学管理;1999年10期
崔敏;;[J];内蒙古教育;2011年13期
赵明文;;[J];神州;2011年11期
张艳梅;;[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金伟斌;;[J];中学物理;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定一;;[A];山西省创造学会创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专辑[C];2001年
熊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鲁金辉;;[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韦培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王映红;;[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杨剑智;淡文霞;;[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韦培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广西陆川县一中课题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唐克明;;[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李素琴;;[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毕节市田坝中学
罗正样;[N];毕节日报;2009年
赵成新 通讯员
王庆永;[N];湖南日报;2008年
徐洪;[N];黔西南日报;2009年
盘县柏果镇中学
张彪;[N];六盘水日报;2009年
安塞县楼坪中学 张贵龙;[N];延安日报;2009年
天水长城中学
杨福平;[N];甘肃日报;2009年
郭燕;[N];伊犁日报(汉);2009年
兴平市初级中学
鲁嘉;[N];咸阳日报;2010年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潘姜林;[N];学知报;2010年
巴塘县中咱中学 童启注;[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立娟;[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乔晖;[D];扬州大学;2004年
张继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王晓静;[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彭天源(赖永峰);[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叶泽军;[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黄珊;[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刘鲁文;[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杨选辉;[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黄福康;[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以化学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整个化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发现、发明、创造的历史,其中不乏化学家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顽强毅力及为科学而献身的忘我精神,学习这些态度和精神至关重要。同时在学习新知识时也应紧密结合我国的化工生产以及人类生存生活的实例。例如,结合《绪言》讲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中就有三项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还有许多化学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足以引起华夏人的自豪感。在讲到元素符号时,简述无锡人徐寿的杰出贡献;在讲到盐时,联系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当代中国人赢得的荣誉。在讲到空气、水污染时介绍天气预报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厄尔尼诺现象、“保护母亲河行动”等,使学生强烈地感觉到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2.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通过典型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同时与思维联系起来,以利于知识与技能素养的形成;再加以拓展和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其次,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素养教育为契机,全面渗透创新思想。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正负电荷、阴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对立、统一及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在学习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核电荷数不同引起元素种类改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使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等知识时,说明量变、质变规律,还有内因与外因关系等。在学习过常见酸的性质和酸的通性后,让学生结合教材领悟共性与个性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让学生的创新神经末梢得以充分伸展。   3.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去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不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不注重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学会“用教材去教”。例如,在学习空气成分时,简述拉瓦锡在重复前人实践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推翻错误学说,创立崭新的“氧化”学说。该实验如按课本演示,现象不太明显,我们就改在试管中进行,既简单,效果又明显,让学生在刚接触化学时,就“不唯书本”。   二、改进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第一,成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激励参与作为切入口,千方百计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进而才能不断创新。我们教师除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外,在作业批改中,对学生的作业点评也要以激励性批注为主,如“学贵于疑”、“认真学习是你的优点,望能保持”、“专心听讲与认真作业的结合,将使你的成绩更上一层楼”等等,以此鼓励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善于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第三,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第四,注重与其他各学科的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给创新思维插上理想的翅膀。   第五,重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和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探究式学习――学生创新的有效途径   “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因此,“探究性学习”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对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首先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要有新奇性、兴趣性、梯度性,能触及学生的感觉神经末梢,刺激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发现隐含的争议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解决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态度、分析能力、个性发展等,给予及时的纠正、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并建立自信,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把已有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应是提供信息、纠正偏错、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素养、创新、实践”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主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肩挑重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和突破。化学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创造性思维是无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尽量把它诠释给学生,诱发学生的新创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系统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学科素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