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 哪个汉族才是中国正统最正统的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史学家認为古典“中国”就此结束,鼓吹“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据《日本侵华研究史》中指出:“中日甲午战争之时日本国内舆论宣传:甲午战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战争。文明指日本野蛮指中国(清政府),并声称日本汉族才是中国正统“中华正统”日方更是发表檄攵《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号召汉人要团结起来,建立革命军与日本一起反抗满清蛮族(注意用词:反抗)。”

抗日战争时期日夲也宣传过该口号,希望借此能腐蚀国人的抵抗决心

那么日本所说的“崖山之后”究竟是指哪段历史呢?

忽必烈即位后改国号蒙古为え。1272年元朝分水陆两军南下攻宋襄樊之战南宋失败后,宋军节节败退退至华南一带。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军张弘范(汉族人未出生の前其父便已投降蒙古)部将击败并生擒,南宋大陆抗元势力全部覆灭

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攻宋至崖门民族英雄张世杰临危受命,身負亡国的巨大压力率领军、民、家眷、宫女等数十万,抵抗元军是年二月,元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奏乐为总攻信号,迷惑了宋军导致宋军精锐尽失。二月六日晚抗元名臣陆秀夫见复国无望,便背负着八岁的少帝赵昺投海自尽随后,随行的十万多军民也全部相繼跳海无一人投降。不久太后及张世杰亦相继投海。至此大宋灭亡。

日本此种观点本身就是别有用心的说法是极度片面的。汉族經此一役虽损失惨重,但距离不是中国还差十万八千里五胡乱华后期,随着汉文化的影响不少胡人已经逐渐自称为中国,契丹人还洎称为炎黄子孙中国经历了各朝的演变,早已不止汉族一族汉文化也不只有汉族一族传承。韩愈诗集也说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意思就是进入了中国的夷狄就是中国的一份子。

崖山海战对我国的正面影响也诸多不限于以下两个方面:

1、文化鲶鱼盘活本地文化。

纵观历史汉族文化每发展至一个时期,都会重新进入外来文化重新洗牌先有五胡乱华后隋唐鼎峰盛世,后有蒙古于宋满清于明等等,每次外来文化的入侵双方文化都会经历剔除与融合发展的过程。这本身于文化的发展便有一定的有利之处

具体论证大家可自行百喥:文明的中毒与解读之说;及2014年公考真题:文化鲶鱼效应。

2、近代疆域、民族文化初步成型

疆域上:元朝统一后,云贵、青藏、蒙古皆纳入了统治范围大大拓展了我国领土,初步奠定了近代的疆域

文化上:不仅诸少数民族融入华夏,还滋生了新的民族回族有了我國多民族格局的雏形。而且元朝本身也是尊重孔孟、周易等汉族文化,忽必烈改蒙古为元便是受了周易的影响元的统一极大的促进了漢文化与蒙古文化的融合。元末的文化交流程度不亚于隋唐两汉时期。因此崖山之后的时期实际上也是我国各民族的大融合时期。

因此日本的观点是片面的华夏文明经历此役过后,虽有部分损害但却也带来了现在更加璀璨的多民族的中国文化。

本文由百家号:史人皆为镜账号发布若您认为文章对您有益,请关注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點,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有人解释为有血缘嗣承关系的是正统,也就是正宗嫡系在国民党那里不是有嫡系部队和非嫡系部队,亦称杂牌军的吗另外在分裂和割据王朝存在的情况下,正統与僭伪、偏安是相对而言的正统政权,就是全国唯一的合法政权辽比宋建国早,也占有中原的地方土地面积始终比较北宋要大,能说他不是正统吗金国虽然来得较晚,但是他灭辽之后就等于是继承了辽的地位,再加上灭了北宋北宋的地位也归了他们,这样还能说他们不是正统吗尤其是南宋根本就是个偏安政权,与金国的关系曾经是君臣关系后来还有叔侄关系,难道可以说臣是正统侄子昰正统,而叔叔不是吗

  许多人坚持认为汉族就是正统,但是许多的汉族都是由其他民族演变而来金国后来也演变成了汉族,我们怎么能说他们是非正统呢近代人给正统下的定义是:封建社会中,某一王朝在统一全国后对其一系相承的系统的自称。以统一全国作為正统王朝的重要标志但是在几个政权同时并存的时候,就有个共争正统地位的情况发生所以又有了进一步的解释:由遵循世俗公认嘚合法途径而建立起来的政权,至少在名义上取得了可号称天下的资格这样就很清楚了,号称天下是个重要组成部分了在当时来说,金是号称天下的南宋是称臣的。西辽和西夏还有吐蕃、大理等等,都没有金国这样的能力自然南宋与金是不能比资格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是平等的,没有人去讨论什么正统之说而到了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辽、金时期资格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于是就有了许多的争论但是这些问题一般是好搞清楚的。主要在于一些人不服气怎么可以让金国代表中国呢?可是要问金国怎么就不能代表中国呢?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代表了全国的各民族,你南宋为正统你代表过契丹族吗?代表过女真族吗代表過奚族、渤海族吗?这些民族的人都在政府里做官而不像汉族那样,朝廷里没有苗、壮等一些民族的人执掌政权

  梁启超列过一个昰否为正统的六条标准:一、以得地之多寡定其正不正。金是多于南宋的;二、以居位之久而定其正不正那么是先有金国而后有南宋,金国又得一票;三、以前代之血统为正南宋得一票;四、以前代之旧都所在为正。现在的北京是辽的国都也是金的国都,还是元明清乃至新中国的国都而杭州临安当然是比不了的。杭州充其量为一朝古都北京可是六朝国都了。且都是大政权大国家,国祚长久的国镓这样金国得了三张票;五、以后代之所承者,所自出者为正南宋得一票;六、以中国种族为正。这方面看来宋金旗鼓相当明显的昰,南宋并不占优在重要的:国大、地位在上、占有中原等方面金国是领先的。

  元朝做了一件彻底改变金国的事情就是将他们的铨国人口转变成了汉人。如果宣布他们为女真人怎么样那么这样繁衍下来,中国将有一半的人是女真族了这样一来,你杭州人钱彩可鉯写出《说岳全传》抬高岳飞而淮河以北的全体“女真人”就写不出《说兀术全传》来吗?而且赞岳飞骂秦桧,至少有半个中国人是鈈会参与进来的如果有参与的,也是骂岳飞赞秦桧了。因为全国六亿中国女真人是秦桧议和政策的受益者他们凭什么骂秦桧啊。并苴他们也一定会说我们女真人汉族才是中国正统正统,那么南宋人是我们的臣子不可能君的地位低于臣吧,不可能后辈正统长辈僭偽吧。

  元朝蒙古人的改族之举一个多民族组成的汉族出现了。这样一来就孤立了女真族,他们处在了“大汉”的包围之中更糟糕的是,女真族现在不存在了你怎么糟践他们,没有人说话了既然没有了话语权,他们能不是弱势群体吗如果在法庭上,南宋人说奻真人是强盗是坏人,是十恶不赦者而法官正好是个女真人,他该怎么判如果指的是单个的人,或许还不是问题如果泛指的话,法官是会驳回起诉的但是如果全体法官都是南宋人,唯独被告是个女真人如此一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判决是不难预料的。或许有人會说不管是什么国,什么族有罪恶就要谴责,不能偏袒但是对我们的先祖——古人来说,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意识,谴責他们没有意义金国杀人,宋朝也杀人金国灭人之国,宋朝也灭人之国而且灭的更多。有的还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杀人而实际上都鈈是代表人民的利益,许多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私利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岳飞和文天祥有多少地方是为人民来考虑的是体现了私利还昰公利?金国人杀来了无恶不作,你抗击他们就是公利金国人已经是伸出了橄榄枝,你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喊打喊杀而所要达到的目的,与人民的利益又毫无关系当然就是私利了。

  我们已经清楚了正统就不要带有歧视和偏见了,也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先祖曾经昰金国人金国与南宋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中国人以和为贵。

  辛弃疾是个文人他写了许多的东西,但也有许多的东西写了怹他因为叛国而投往南宋,所以他就有了个爱国者的好名声也有人称他为豪侠,说他有武侠小说中侠客的豪气幻想一剑在手,驱逐所有的外寇而辛弃疾眼里的外寇,指的就是女真人了那么这里首先要问的是,女真人能不能入主中原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当然有这個权利中原是各民族的中原,非一族所得而私也但是辛弃疾想不通,他就将金国给叛掉了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金国官僚的家庭,從他开始呼吸空气的那一刻起他的身份就是金国人,而此时的南宋已经建国十多年了。古人不搞什么十周年大庆如果搞的话,辛弃疾的父亲——开封府知府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可是想不到在小辛读书识字以后,即产生了严重的排外情绪对于异族尤其的憎恶。他鈈喜欢自己的祖国对于自己的家乡也没有什么好感,而对于毫不熟悉毫无关系的南宋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在他的印象里江南水乡是那么地美丽如画,而南宋的朝廷也是一个可以当官的好地方。如果他不是为的当官为什么不去南宋的西线四川和中线鄂州,却冲着临咹而去他选择的是南宋最好的地方,中国最美地方故不能说他的动机是没有问题的,是很纯的

  有人说小辛的家乡是“金统区”,其实自他断奶的时候绍兴和议就签订了,南宋的皇帝以书面形式正式承认淮河以北都是金国的国土已经不是北宋的国土,更不是南浨的国土所以说“金统区”是不准确的。还有个说法是沦陷区用在同是中国人的金国更不妥当。北宋占了那么多国家何尝用过“宋統区”和“沦陷区”的说法呢?可见辛弃疾的排外思想遗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并且顽固不化地扎下根来

  辛弃疾决定叛国嘚机会在他二十二岁的时候到来了。当时金主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辛弃疾乘机叛金,他前往的地方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有人说辛弃疾在南宋人这里是“归正人”,其实就是“投诚者”还不能与南宋人平起平坐。所以临安是不能让他待的而是安排他去了江阴军干文書的活计。在人们的心里或许在想你这个“投敌者”,今天能叛祖国明天你未必不会继续叛,你父母可以不要你家乡的山山水水、親朋好友也可以不要,你于心何忍、良心何在你对南宋的感情从何而来,你对南宋的忠诚有何基础南宋从未有恩于你,而金国汉族才昰中国正统生你养你的地方啊如今你把他们都叛了,打心眼瞧不起你。

  不要父母者肯定不孝顺还能说你是个好人吗?先祖的坟塋都在家乡自己的根在家乡,现在“投敌”了而且不是出于被迫,是出于自愿就不大合情理了。如果说你是冲着汉人来的在金国嘚汉人千千万万,举目皆是;如果你认为女真不好你可以当一个汉官为父老乡亲服务啊。现在你将他们的一切都弃之不理了站在了他們的对立面,并且一心一意要颠覆你的祖国能说你是个好人吗?

  辛弃疾与逃叛者的区别是金国人并没有迫害你啊,是对你很不错嘚是善待的,你却与他们反目成仇于情于理讲不通啊。陆游有资格爱国他是江苏人,是地地道道的南宋人;秦桧有资格爱国他也昰祖祖辈辈的江苏人;岳飞有资格爱国,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金国;文天祥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江西人在二百年前就是大宋人了。在他的祖茔里有了十数辈的大宋鬼了。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金国就是中国,在中国生存只有光荣而无屈辱,爱国金国就是爱国中国而毫無错误,毫无疑问

  辛弃疾很喜欢剑,他喜欢“醉里挑灯看剑”看剑干什么,当然是杀人杀什么人,当然是祖国的人甚至是家鄉的人。如果南宋北伐杀入山东,与宋军对阵的就没有山东人吗你就不杀他吗?辛弃疾如果是为家乡人好的话就应该为祖国做事,為家乡人造福我们看到的辛弃疾却是以《美芹十论》和《九议》上书孝宗,与祖国为敌其结果是石沉大海,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东西寫的东西难道是好东西吗?

  辛弃疾在南宋经历了闲职的待遇这是他深爱的南宋对他的回报。更大的回报是人家给他扣上了“用钱洳泥沙杀人如草芥”的帽子。他用的钱是南宋的他杀的人是南宋的,他是来干好事的吗辛弃疾有了这样的罪名,官也就当不成了伱辛弃疾除了打仗杀人,你就不会干点别的吗就不能不想杀人吗?这家伙到了晚年也想着杀人“马革裹尸当自誓”,他是走火入魔不能自拔了他一辈子想的就是杀人,想的就是与祖国对抗到底他看不到和平环境是民众的需求,看不到南宋的经济发展却希望两边多哆死人,杀个昏天黑地、山河破碎、白骨满野、娘哭儿子妻哭夫,他就舒服了就“赢得生前生后名”了。

  有人说是江南那些苟且偷生的官僚不喜欢他那么跟人家打个你死我活就不是苟且偷生吗?人家过的好好的不喜欢听爱国的乌鸦乱叫唤。其实他声称的爱国讓猪也发笑。在南宋人的眼里山东是人家的了。况且你辛弃疾从来没有爱过自己的国我们南宋这个国,凭什么要你辛弃疾来爱这该昰你爱地方的吗?

有人说辛弃疾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且不说老辛的东西有多少是自己的,有多少是获取他人的就凭了他这个思想基础僦很成问题。宋金的事情轮不到你来说话你南宋人不是,你金国人不是你两边都没有贡献,你两边都添乱不少人家有自己的朝廷,鼡不着你辛弃疾来“看试手补天裂”。没有人让你咸吃萝卜淡操心辛弃疾一死,南宋就宁静了不知道他的魂会在什么地方落脚,而峩们应该爱这个不要祖国的人吗

  这里说的江西人是南宋时期的江西人,他们一个是胡铨一个是文天祥。他们爱国的表现就是坚决鈈与敌和甚至现在也有许多人都是反和的急先锋,一说议和就想到了汪精卫,而不去想金国也是中国人和了有什么不好的吗?一定偠你死我活吗古人不和,代价是惨重的死人是无数的。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是秦桧和议政策的受益者如果峩们的先祖因战争而死,还能有我们吗金国人和南宋人,能够活下来的才能有传宗接代的机会。而岳飞和文天祥还有胡铨,都愿意別人死在战场上这样他们才有满足感。

  和文天祥一起抗金的张世杰是河北人元将张柔的侄子,他在戍守河南时赶上元朝灭金。洇为犯罪逃往南宋成为了南宋的抗元名将。其实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金国人是个叛国者。说他是南宋人非常荒唐说他是个逃犯恰如其分。而说他爱国根本就谈不上,他爱的应该是金国才对可他恰恰叛了祖国。

  和文天祥一起抗金的陆秀夫他在厓山海战中,宋軍全军覆灭皇帝赵昺被吓得大哭大闹。陆秀夫不愿做元军俘虏先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接着劝説赵昺“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當为国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覆辙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接着将玉玺栓在赵昺身上,背起年仅八岁的呦帝赵昺跳海而死这个混蛋,根本就是杀害小皇帝的凶手陆秀夫怎么知道“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其实元朝廷给了他们很高嘚礼遇秦桧杀害过皇帝吗?陆秀夫就干出来了是个极其可恨的家伙。

  看看这些人就知道爱国的江西人文天祥是个什么人了。别囚死多少他不在乎他只为自己“照汗青”就可以了,皇帝死了他都不曾感叹一声可知他的心里装的是什么了。没有经过战火和生死考驗的胡铨是著名的江西爱国者如果他生在文天祥时代,不知道会做出什么荒唐的事情来如果他有面对金人的机会,不知道膝盖还硬不硬

  秦桧死了不到十年,胡铨有了说话的条件他又极力反和了。他说议和为朝廷的过失故谏议和之言曰:自靖康以来,凡四十年三遭大变,皆在议和证明确实是不能与金议和的,今日若议和成功会有十个方面的大问题。

  一、 在真宗时宰相李沆对王旦说,我死你就是宰相了切勿与契丹讲和。后来北宋与契丹和了海内财富大耗,王旦就后悔了而实际的情况是,北宋与契丹和一百年沒有战争,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才有了清明上河图。

  二、 中原都是思归之人日夜盼望南宋的皇帝来统治他们。一旦与金人讲和Φ原之人就绝望了。其实胡铨是在搞欺骗宋金边界又没有地雷铁丝网,想跑过来还不容易吗难道南宋的政策远远好与金国吗?南宋北伐不能成功就是中原人抵抗的结果。

  三、 海州、泗州是南宋的藩篱也是咽喉,金国人得了这两个地方我们的藩篱就破坏了,会導致大江不守江浙不安。这绝对是危言耸听如果和了不打仗了,藩篱很重要吗如果能够抵御金人,处处都是藩篱不可能是某个固萣的地方。

  四、 秦桧议和金人反复变诈,秦桧不悟才有海陵王入侵,差点让高宗再次入海如果前车不鉴,恐怕后车将覆胡铨這里绝对是胡搅蛮缠了。秦桧的议和有了二十年的和平出现反复也不算什么。两口子结婚还有离婚呢不能说当初结婚是个错误。变化從来是绝对的不变才不符合辩证法的。

绍兴和议说好不还归正人,但是却遣还了赵良嗣和程师回结果惹出很大的麻烦,几乎酿成大禍现在议和,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其实赵良嗣死于靖康二年,跟南宋没有一点的关系而程师回则是绍兴十年十月刘豫之弟南侵“薄诸淮”时,被宋军大败之成为张俊的俘虏。他获其酋程师回、张延寿以献朝廷他们都不是归正人吧。胡铨以为过了二十多年就可以糊弄人了,真的是个厚颜无耻的江西老表

  六、 自秦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以奉金人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自今复和则蠹害民殆有甚焉。这说的就更加的无耻了南宋的发展是好是坏,是你一个胡铨做定论的吗秦桧已死九年,国家这样還是秦桧的责任,你胡铨就没有责任吗他人就没有责任吗?难道开战南宋的经济立马就好转了吗?胡铨就是胡言他汉族才是中国正統国家的大蠹虫。

  七、 国家有养兵有岁币,还有与今日的往来使节生民疲于奔命,财富涸于迎奉其实这样的消费比起战争不过零头而已。难道战争就不需要养兵吗难道还有不养兵的国家吗?危言耸听夸大事实,就是这些人的惯技如果开战,生民奔命就不是現在这个样子了连你胡铨都得奔个不停。

  八、 金国文书多有怠慢,议者以为繁文小节不必计较。胡铨认为议者可斩也。这是壵大夫之辱义士之耻。当年献纳二字富弼以死争之。胡铨根本就是在挑毛病了不做事的挑做事的问题,这谁都会干看人家不行,伱胡铨来干啊或许他想的就是这个,他当官什么都好别人什么都不好。这次胡铨又想杀人当年秦桧没有杀他,真的是太仁慈了

  九、 胡铨担心南宋在这样的议和情况下,就会称臣就会请降,就会纳土如果纳的不够,就会得罪金人 他的类推法,其意思除了主戰什么都是很危险要不得的。主战是一好百好主和是一坏百坏。感觉就是有一必有二有二比有三。显然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了

  ┿、 除了哀叹,已经是没有话说了

  尽管如此,胡铨强调今日之势,和决不成望陛下独断,追回使臣绝请和之议,以鼓励战士可以收取民心,可省数千亿岁币他提出专意武备,足食足兵;书无名之耻;去辱、去屈、去愤、去祸、去悲;总之战端一开什么好處都有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但是张浚这个大傻子满足了胡铨,却直接导致了符离之败金军南下,逼近长江南宋不得不与金人签订隆兴和议,照样是南宋的屈辱和约

  胡铨爱国真的是爱到了骨头里,而他之害国比之辛弃疾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陆游、朱熹、文忝祥、陆秀夫、张世杰、张浚、韩侂胄等等可谓“害国八大金刚”。胡铨也就在与金议和的当年为言者所劾,被罢去兵部侍郎这次昰他自己种下的苦果,他真的应该好好检讨一番

  胡铨死后,南宋又有了开禧北伐可惜老胡没有看到北伐的结局,南宋照样是一败塗地若胡铨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不知他又想斩谁。爱国爱出了这样的结果八大金刚都应该被千夫所指了。

  古今中外假冒嘚东西很多,爱国也有假冒的假冒的爱国者其实就是爱国贼,不过这些人佷有一套迷惑人的本事所以难以被人看穿,能在很长的历史Φ欺骗一些人朱熹就是其中的一个。

  朱熹作为中国唯心主义哲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师作为代表当时民族思维最高水平的哲人,他嘚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统治了南宋以来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甚至成为了世界性的学说这里不说他的学术,只说他的爱国情怀吧

  朱熹的一生,十分之九住在福建故其生平行止,几乎全在福建也就是说,他的一生将近七十年活动于福建各地此外他去过的地方还有浙江、江西、湖南、安徽,加起来总共有三年的样子就这样一个一生在大后方待着的人,从来没有去前方战区看过不知道那里嘚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不知道军队中的士卒是个什么情况就口口声声言爱国,言主战言秦桧误国,言收复失地、报仇雪恨这样嘚人既是个花花公子,也是个夸夸其谈的大言家大有沽名钓誉之嫌了。

  金主完颜亮在侵宋采取的战略方针是:他于九月亲率大军汾川陕、京西、淮南三路席卷而来。侵宋他的中西部战场是为了牵制宋军而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兵力于淮南,既要饮马长江还要直捣临咹。像岳飞的直捣黄龙府与君痛饮耳是在说大话,而人家完颜亮可是真枪实弹真打实干,虽然完颜亮最终是失败了但是人家有这个雄心壮志啊。如果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南宋能不能顶住还很难说。而朱熹这个大文豪是怎么想的呢当时张浚招刘宝去前线用兵,刘宝臨行之前朱熹和江应辰设宴送他赴任。席间他们有个对话是江某问刘宝:今太尉去如何?刘宝回答:与虏人战时第一阵决胜,第二陣未可知第三阵杀他不去,第四阵已困于彼矣也就是说,头几阵还能占据点优势到后面就不行了。

  在酒宴上朱熹并没有拿出什么克敌制胜的方略,他已经知道上前线的人没有别的好办法且信心也很不足,对此朱熹照样无可奈何不过大话他可能还是说了一些嘚。到了五月七日他眼睁睁地看着金人克了灵璧,十日取了虹县十六日取宿县,二十日到符离二十三日,金军乘势攻城邵宏渊畏戰欲逃,李显忠恐孤军难守遂率所部夜遁。二十四日金军乘势追击,宋军溃败被斩4000余人,溺水死者不可胜数这个著名的隆兴北伐,在一个月之内土崩瓦解朱熹应该知道宋军的战斗力如何了吧。

  八月江应辰举荐朱熹入朝为官当时所有的官员都主张议和,只有朱熹力争他这样做够不负责任的了,难道多数人的智商都不如你朱熹吗宋金之所以能够再次议和,并不是宋军战斗力如何而是金国嘚老百姓(以签军为代表)是不想打了,两国的人民普遍厌战朱熹却拼命鼓吹战争,鼓吹再战难道不是爱国贼吗?

  当时三十一岁嘚张栻和他的父亲张浚都受到皇帝的重视有大臣指着他们说:吾辈进退,皆在此郎之手朱熹曰:人情皆如此,何以成得了事但是说昰这么说啊,到了十二月九日朱熹向张栻献分道进击之计:一路进关陕,一路向京西一路攻淮北,又一路从海上进攻朱熹的策略跟金军上半年分川陕、京西、淮南三路席卷而来如出一辙,不过还多了海上一路所差的是,该策略中不分牵制与主攻难道都是重点吗?喃宋有如此多的兵力四面出击与金人一争高下吗显然就是书呆子不负责任的纸上谈兵。

  张浚在听了朱熹的妙策之后搪塞道:某只受一方之命,此事恐不能主之搞了半天,朱熹尚不知道张浚的权力有多大啊据说此时朱熹才看出张浚志大才疏,于是希望破灭了他茬当月离开了临安。

  朱熹想要抗金竟然不知道主帅的能力水平,也不去交流一番抗金策略就知道开战,其他的可以一概不管其實许多人都清楚,朱熹一方面表现其主战思想另一方面则经营他的刻书、售书之业。朱熹的朋友认为这样做有损其名誉就连张栻颇以刊书为不然。说不要以为小小生计却无害这样做把自己的道德给搞坏了。显然有些人是看不起他的经商行业

朱熹在临安待了不到一个朤,也就是在这个十二月他带着他的四路出击的梦想,黯然离开了这个大都市继续抗金、爱国大业去了。到此还能以为朱熹是个货嫃价实的爱国者吗?

  有句歌词是“爱我中华”那么爱我金国也是很正常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因为我们的先祖都是金国人——丠中国人应该这样说。南中国人可以这样说吗也是可以的。想想当蒙元带了一支多民族的军队灭掉南宋的时候,这支军队的主要成员嘟是金国人在金国的最后时刻,全国已经差不多有六千万人口了他们进入南宋的人数,至少也有几百万吧这些人大部分都与南宋人融合了,不可能都退回了自己的家乡所以江南的人谁都不能排除有金国人的血统。后来再经过元明清的社会动荡、人口迁徙又有进一步的融合,在沾亲带故的关系中先祖是金国人的就更加广泛了。

  不要想不通金国要了北宋的地方北宋要了五代十国的地方,凭的昰什么是它们强大的实力。它们荡平了割据政权是干了好事。而金国与北宋的战争也是实力的较量,这个较量的重要方面是侵占土哋封建王朝的重要特征就是土地侵占的合法性,中原是中国人的中原金国是中国人,他当然也获得的权利不应该说这个这个土地获嘚的权利汉族有。其他民族不能有

  有人对金国的统治实在接受不了,说他们是异族和外国其实我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過是汉族这个雪球滚的比较大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同胞兄弟他们也有强盛的权利,如果不能强盛就有被漢族所灭的危险,或者是民族压迫的不幸他们也就和五代十国一样,成了人家的口中之食

  女真族自古就是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咜源于先秦的肃慎在先秦的古籍中就有肃慎与中原往来的记载。《左传》中记载肃慎是周的属国,是“吾北土也”此后,汉魏的挹婁南北朝的勿吉,隋唐时期的靺鞨五代以后的女真,明朝时的满族(后金)都是它们的演变而已。不过满族的成分又复杂了一些融合了其他的一些民族。和汉族一样早就不是“纯正”的了。民族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满族从“一开始就是中国的民族”这样它们與汉民族的纷争,难道不能说是国内民族、兄弟民族之间的纷争吗

  许多人很喜欢把日本人搬出来说事,它们从来不是中国的民族昰地道的外族。还有人说日本人占了中国我们能说自己是日本人吗?近代国家之间的侵略主要是以殖民地的方式出现,而不是以攫取汢地为目的英国人有那么多的殖民地,它们谁也没有成为英吉利顶多就是个英联邦。相邻的国土相接的国家才有侵占土地的事情发苼,如俄罗斯对清朝土地的攫取如果不相邻,通常没有这样的事情在欧洲国家,凡是相邻的都有土地转移的情况发生。因为欧洲的戰争太多了国土的流动性自然很大,归属常有变化但是占领一个国家就成为本国的一部分,鲜有这样的情况印度被英国人统治百年,结果印度还是印度最多成了一个英语普及的国家。在非洲国家就更常见了

  金国人的统治是多民族的统治,曾经有个时期在王朝的领导层中,十五人为女真十四人为汉人,另外有两个其他民族的人显然是不能排除汉人的统治了。多民族与人体的多种细胞相似不能只是单一的细胞吧,那人就活不了了如果研究了中国历史,就知道少数民族(异族)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从来都是个极为活跃嘚分子。而不是临时登场的角色

  封建王朝时代,哪个民族建立的国家都有个寿命问题也都得到后继国家的认可。后面的王朝修前媔王朝的历史就是对前朝的认可。所以中国的王朝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我们中国的。别看岳飞站在金国的对立面其实他的父老乡亲嘟是金国人,而不是南宋人他们曾经是北宋人,北宋消亡了他们的国籍就变化了。

  岳飞的老家相州先前是北宋的地方,康王赵構开大元帅府就在相州。金人攻城急钦宗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速领兵入卫京城陷落后,在建炎二年金人攻相州。东京留守統制薛广与金人战于相州败死。兀术围相州守臣赵不试知势不可为,不得已登城与金人约:勿伤百姓金人许诺。而赵不试先将家人投入井中随后以身赴井死之。提辖官以土实之然后打开城门,相州人皆免于死自此,相州归入金国的版图后来金宣宗三年置辅岩縣,元朝时废掉入安阳。元太祖八年伐金取相州,岳飞的乡亲们也就是元朝人了

  自秦昭襄王定名安阳,秦始皇在此筑城以后滄桑迭变,曰相、曰邺、曰汤阴、曰彰德、曰尧城、曰永和曾经为州、为县、为路、为军?民国成立废安阳,以彰德府知府统辖汤陰、临县、临漳、武安、涉县、内黄六县。旋废府制改为彰德县复改为安阳县,兼隶河北道民国十三年废,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姩,划分行政区以安阳为河南行政第三区直辖重地。这里可以看出来岳飞的老家,从来不是南宋的地方那么岳飞的乡亲自然是金国嘚国民。再就是直到在民国十三年以前,岳飞的老家不属河南而是河北,归于河南尚不足百年

  如果说想爱岳飞的乡亲,那就是愛金国人了岳飞在南宋的后人想爱父老乡亲,也只能是金国人了至今有人自称是宋遗民,那是他个人的爱好说自己是秦遗民、商遗囻,也是可以的不过确实多此一举了,我们中国人谁不是古人的后代你说是自己是猴遗民,有什么意义呢倒是与郭德纲的相声有一仳了。

  少说五千万金国人到了现在该繁衍成多少人了岳飞的后人现在不是还有百万吗?可以说金人的血统遍布了中国和国外。金囚是我们的先祖我们应该对金国抱什么态度是不言而喻的了。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总是有许多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文明国家的眼睛裏他们就是野蛮人,说他们是禽兽或者说他们禽兽不如。但是根据历史的经验看打天下还是须野蛮,有野蛮才能有征服别人的实力而文明国家不野蛮,这个实力就显得不足了就总是被动挨打了。宋不如落后的辽辽不如落后的金,金不如落后的蒙古而且是越往丠越落后,但是落后却偏偏要去打先进他们为什么不向西伯利亚发展,向北极方向发展就是因为他们很需要先进国家的物质,以满足怹们的生存需求需求就是战争的动力,如果是一无所获的战争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说野蛮是打天下的基础而坐天下的基础就昰文明。所以凡是坐天下的国家是离不了文明的。

  坐天下应该有个标志这就是占据中原,谁有了中原才有了坐天下的资本和基礎。所以拥有中原是坐天下的标志。我们才可以看见想坐天下的人纷纷向中原开进,于是就有了“逐鹿中原”这个词

  对于落后囻族来说,战争的前提就是掠夺掠夺一是为了生存,二是向国家演变一个孩子是吃成大人的,一个部落是掠夺成国家的。浅层次的掠夺是扰边抢东西高层次的掠夺是强占别人的国家。其并吞的结果是自己越来越壮大而对手越来越减少,如北宋吞下了五代十国大┅统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也是最高的层次

  有人说中原是汉人的地方,其他的民族是不应该来占有的那可是错了。对这个地方从来沒有人这样说过上帝也没有在这里立一块基石写明它的归属。而所立的是一柄直刺苍穹的宝剑,它属于握宝剑的人还有一个现象是,谁入主了中原谁就会变得文明和先进起来,其好处是国家富强了幸福感增加了。而不幸是野蛮的民族要来抢掠了。

  中原的汉囻族本来是没有那么多的多是由野蛮民族的演变而成。如与蒙古同源的东胡鲜卑族拓跋氏对汉文化极为痴迷,在冯太后和孝文帝时期大力倡导全民族学习汉文化并与汉族通婚,几乎达到全盘汉化的程度后来百万鲜卑迁都洛阳以后,完全使用汉语汉服汉制度甚至将鮮卑姓改为汉姓,将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让南朝汉人来使,一时分不清是到了胡国还是到了汉国所以认为自己是汉人的河南人,其实僦极有可能是汉化了的鲜卑后裔那些爱说自古以来中原是汉人中原的人,却不知道汉人是怎样成为汉人的

  野蛮可以得到土地和财富,却不能得到民心也不能维持下去。女真贵族进入中原以后征服了这里的北宋王朝。再下一步坐天下就不需要战争了所以金国人昰愿意与南宋议和的,否则打天下有什么意义呢野蛮是不能创造财富的,杀戮不过是停止反抗的手段之一这个阶段过去之后,一切还昰需要向先进文化看齐的在正常的社会秩序建立之前,女真先前的奴隶制度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的这个消亡还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茬一个早上就改变过来演变是逐渐的,民族的融合也是逐渐的卖到西夏、蒙古、高丽做奴隶的人,后来也成了他们的人他们的族。所以说蒙古人也不是很纯正的他们身上也有汉人的血统,包括有鲜卑族的血统这样的大融合是战争造成的,战争改变了包括人在内的┅切

  可以这样认为,女真族与汉族的战争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与鲜卑族后裔的战争谁敢说在宋太祖的身上,就没有鲜卑族的血统汉化的鲜卑人比比皆是,谁能分得清楚呢在有宋朝的时候,已经过去四百六十多年了这些鲜卑人繁衍了多少后代,谁说得清呢甚至包括岳飞,都不能排除是鲜卑人的后代可怜的鲜卑人,一旦变成了汉族就不认其他的族了,就不让其他族到中原来了而且也莣记自己的先祖是什么了。这不是很可笑很悲哀吗

  女真和鲜卑一样,他们到了中原也开始汉化起来。他们学习汉族统治者的经验尊孔崇儒,推行文治学习儒家经典和史籍。甚至南宋的使臣到了他们那里也成了宝贝如洪皓在金国住了十多年,为金人所敬所著詩文,争抄诵金熙宗自幼学习汉文化,“宛然一汉家少年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朝的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他们吔自觉地走了鲜卑的老路。到后来蒙古人来了一纸号令,五千数百万金国人不管你是什么族,全都成为了汉人蒙古人发明了火锅,東北人发明了乱炖这两样加起来,在火锅里乱炖整个的北中国民族这样一来,北方民族的成分就单纯多了大家不管是高兴不高兴,嘟改变了成份于是汉人的队伍又膨胀了不少。

早期的女真人、蒙古人是够野蛮但也不全是副作用,他们也在变应该理解中国变化,囚变了中国也变了,中国的版图前所未有了只要是中国人,都会高兴的或许有极个别的人不高兴,他们感觉自己是宋遗民这也没囿什么,好大的林子还能没有几个珍稀物种吗?时间长了一不小心就灭绝了,随他去吧

  金人入主中原,是许多人不愿意接受的現实他们把金人得到、占领的地方称作沦陷区、金统区,心里非常的难受就差没有唱《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了。在他们的脑子里没有意识到金人不过是多民族的称谓。不单单是女真族他们有汉人、契丹人、渤海人、奚人等等。他们是多民族共同体即便不是共同体,女真族入主中原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在中国的历史上多民族就应该是平等的,不管来自再偏僻的地方人数再少的民族,与庞大嘚人数众多的汉民族,也是平等的中原这个地方,人人可得如果说只能是汉人所得,显然是不公平的其实在金人入主中原之前,僦已经有其他的民族占据了中原金人不过是后来者罢了。

  各民族平等是个基本的常识,学不学历史的人都应该有这个常识。早囿个说法是如果说岳飞是民族英雄,就会伤了少数民族的感情其实这话还不够准确,是伤了所有北中国人的感情自然也包括了汉人茬内。中国人学了许多的东西而对于民族关系却仍然是稀里糊涂,宣传岳飞就更是糊涂了许多人。

  对待各民族不能公平就不可能有公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我们爱说,每个人生而平等中国人也是生而平等。那么为什么到了金国人这里就不能平等了就不能和汉人一样入主中原了?有人说金人干了许多坏事这话的意思是,干了坏事就不能平等了这就是汉人有了中原就永远是怹的了,而别人就只能是永远在穷乡僻壤待着眼巴巴的愁着了。有这样不讲理的逻辑吗

  我们爱说“打天下”、“打江山”这个词。即说明天下、江山是打出来的而不是乞求和要求来的。中原那么好就有人来打,你守不住别怪人家占了去。在中国古代天下是誰想要就可以要的,大家都是中国人谁都有权要。谁要了去天下也是中国的,从来没有脱离中国的事情出现所以任凭改朝换代,中國是越变越好越来越伟大和辽阔,而民族也越来越多

  在一些人的眼里,民族间的矛盾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矛盾所以经常有汉奸这個词出现。在南宋时期的汉奸是秦桧在清朝时期的汉奸就更多了,吴三桂和洪承畴是很典型的两位秦桧是认可异族入主中原,认可了“沦陷区”的存在他还没有帮助金国人来打南宋。而吴三桂和洪承畴干脆就直接帮助满清入主中原直接与明朝对抗了。可是秦桧却占叻第一位甚至到了无可争议的程度。当实事求是说秦桧时就认为是为汉奸张目,其根子还是不能容忍金人入主中原

  研究宋金关系,首先就需要立足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这个事实这是绝对不可少的前提。传统的观念是没有这个前提的为什么许多人没有这个前提,是因为对于整个的中国历史不是每个人都掌握的有谁知道,自魏晋以后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辽阔的中国土哋上。如与东晋并立的“十六国”中就有十三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以至后来的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都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汾或者是代表者。比较典型的是羯族后赵一度几乎统一了中国北方,有谁说过中国北方是沦陷区有谁敢不承认后赵皇帝石勒是中国皇渧,谁敢说他不是中国人

  满清是满族统治中国,和汉族统治中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本来就是后金,先祖就是金国的女真既然女真是中国人了,满族当然是了而满清当然是了。中国历史学的观点从来没有说中原只能是某一个民族所拥有,其他的民族只能茬一边看如果他们动手要的话,那就是异族入侵了是中国沦亡了。我们在赞美岳飞和文天祥的时候恰恰是赞成了这样的观点。

  囿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许多人没有考虑过的在北中国的许多汉人,他们有一部分就是留在中原的女真人以及他们的与汉人的融合者后來蒙元灭金,他们就成了“金转汉”如同“农转非”,改变了身份可一旦转过来之后,就忘记了自己身体内的女真血缘几百年后,當他们面对后金打过来的时候他们就接受不了,居然不认老祖宗了他们不知道本是同根生啊。另外谁敢说在河南人中,在岳飞的老鄉中他们就没有女真的融合者,别说早期的猛安谋克在当地安家落户就是后来金国迁都,也在那里遍撒了种子河南就是密集播种区。连云南都有许多蒙古人的种子就别说中原地方了。

  研究过民族关系史的人比一般的历史学者更看得清中国的民族关系,他们不會把汉以外的民族看成是异族他们没有那些陈腐的观念,更没有人说中国人就是汉人中国的范围仅在长城以南。至今有一些南方人对於当年的北方“异族”仍然不能接受一提杀文天祥,一提北方的统治者就忘记了,或者根本不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根本就不認自己的同胞。

  所有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尽管有大支和小支他们也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和古人一个腔调秦桧议和,是中国人和中国人议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汉族才是中国正统真正的爱国。秦桧也没有帮助金人打宋朝的人而是辛弃疾却一心想杀自巳的同胞,他“醉里挑灯看剑”想干什么他不认山东人、河南人。河朔人是他的昔日同胞了他从出生的那天起他就是南宋人吗?别说怹了现在有许多人也不认自己的祖宗是金国人,认为自己是大宋的后代他们应该先问问祖宗赞不赞成,他们先给祖宗改变了国籍再说

  打江山入主中原,就有战争就有灾难,尤其在蒙元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灾难是少不了的。当年秦始皇伐匈奴、攻百越开疆扩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多民族国家屠杀也是少不了的,民族压迫也是有的可有谁说什么吗?有谁否定了呢残暴是小局,有利于中华民族是大局用在元朝这里也是如此。看俩要从大局看中国人不杀中国人是大局,秦桧就做得对;吴三桂和洪承畴帮助满清完成中国的统┅就是大局,就做得对有学者甚至说他们就是弃暗投明。魏征就是由隋入唐的官员他就是著名的贤臣。谁说过魏征是贰臣是投降變节者,是大节有亏者之所以现在许多人不能接受金人和蒙古人入主中原,就是因为文天祥的气节观把我们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莣记或者否定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其弊大于利。文天祥有本事去仿效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那汉族才是中国正统气节呢。其实元朝的飯他还是要吃的那个厨师有可能就是金国人或者蒙古人。蒙古人送来的冬衣他还是要穿的否则早就冻死了。

中原这个庄大家轮流坐,如果反对的话就干脆明说了吧,中国的各民族不应该有平等中原只能姓汉。不过在这个时候也去想想自己的祖宗,不要做对不起洎己祖宗的事情自己的祖宗怎么了?他们认可了中原的入主者祖宗是他们的子民,而我们能不是子民的后人吗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換换领导,本身就体现了公平公平的汉族才是中国正统合理的。

  南宋是在中国历史上最讲义理的朝代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民族问題最凸显,最尖锐最深刻的朝代。在宋辽之前人们是不大在意这个问题的,因为到处是夷狄到处是胡虏,到处是国家到处是王朝,人们是分也分不过来干脆就是一笔糊涂账好了。而到了宋辽时期大家都是完整的、正规的、有模有样的国家了。民族问题就成为一個问题了就有人来梳理它了,于是“义理”之说就被推上了前台

  汉民族的文化越是发达,就越喜欢讲义理反而是那些文化不发達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是不大在意这个的。在他们那里生存和需要就是一切,就是他们的道理才没有耐心去思考这个问题。后來渐渐有了些文化才开始思考这个了。他们在汉民族面前也能说出自己的一套道理来说明他们是成熟了,是接受了汉文化是跟上了曆史的步伐。

  在义理思想的指导之下南宋的主战派空前的理直气壮,他们用义理来评判主和派去打倒对方,去占领道德的高峰否则他们是没有办法去对付主和派的。许多人还不知道早在秦桧之前,南宋的大臣洪皓、张浚、陈与义等人已经在主战和议了而王伦早就在宋金之间来回的跑了。在金国的徽宗皇帝也表达了要跟金国议和的意愿事实表明,秦桧并不是孤立的后来主战派胡铨上疏代表┅些人认为屈己求和为奇耻大辱,其议论慷慨动人其文字义愤作气。于是带动了义理之人向主和派发起了无休无止的进攻其实他们看起来义理,还说要杀秦桧可是他们敢提徽宗的一个字吗?敢提澶渊之盟主持人寇准吗如果他们提的话,其义理就站不住脚了所以他們要绕开这些问题。

  南宋的义理之人多是局外者,而局内者一讲义理就必须付诸行动,当行动起来的时候也就是头破血流之日。这等于是宣告了义理的失败以胡铨为代表的那些人,与其骂秦桧杀秦桧,不如取代秦桧如果取代不了,就推举出一个能够完成南浨恢复大业的人来如果都做不到,有屁就在自己的被窝里去放而不要满世界放。所以在南宋王朝里那些不想死得快的宰相们,是不肯照胡铨话去做的至今也没有敢说胡铨来当宰相就能够北伐成功。倒是有一些崇拜岳飞者敢说如果岳飞来指挥全国的军队,北伐是能夠成功的倒是他们不过是说说而已,拿不出具体的东西来让人看不出岳飞成功的根据是什么。

  现在给人的印象是朱仙镇证明了嶽飞能够成功。可是朱仙镇偏偏是虚假的战例那么只能说岳飞能够虚假的成功。不当的战争就是危害国家的行为北宋对辽的进攻,造荿“兵连祸结边境之民滥焉”,而澶渊之盟后“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北宋是以实际的结果用响亮的耳光打晕了义理派而秦檜之后的两次北伐以及和平带来的繁荣发展,照样抽晕了那些胡铨、辛弃疾、陆游等等义理派

  两宋不幸的是,他们遇上的是处在勃興时期的辽、金、元一个王朝处在勃兴时期,是谁都奈何不了的有人说自岳飞的郾城、颖昌之役后,金国就衰落了如果将金国比作┅个百岁老人的话,怎么可能二十多岁就不行了呢有人说过,王朝的勃兴就等于是“天之所兴,固非人力可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昰,勃兴的都是北方王朝这是他们的先天优势。人说金国灭北宋时才六万军队怎么样也不至于灭了百万军队的北宋吧。却不知金国的┅人抵五个宋军一马又抵五个宋军,那么这就等于是有六十万军队了而金国的将领元帅们也都是身经百战,雄才大略非宋朝将领可仳,这样实力的天平该向那边倾斜就很明白了

  实践证明,义理往往是不合实际的空幻理想所定的目标不仅不能实现,反而使国家遭受了无可弥补的损失文天祥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老文是义理锅炉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一个半世纪的义理熔炼,文天祥诞生了他满身都是义理细胞,这使得他能够“照汗青”能够高唱“正气歌”。于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元朝就是残暴侵略者的化身,而老文就是爱國的象征如果没有义理,是产生不出这个人物的后来受了文天祥的影响,明朝皇帝想跟满清议和据说皇太极也“未必欲取中原”,泹是义理派是谁言和就劾谁于是崇祯皇帝“遂不敢议和”了。后来有人得出结论说书生纸上空谈,误人家国之明验在义理派的眼里,对方不是中国人现在就有人说了,辽、金、元完全具备了外国的条件当时他们就是外国,满清就更不用说了更是外国入侵中华。囿这样的错误认识产生错误的结论有什么奇怪的呢?

  中国人很讲气节这与义理往往也有很深的联系,越是讲气节的人越是看重義理,而反过来越是看重义理的人,也把气节顶在头上不过义理错了,气节也就有了偏差在封建王朝时代,不能苛求古人的认识嘚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他们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但是如果拿他们的观点和认识来教育我们,影响我们并且原封不动照搬,让我们也詓与他们合为一体那就不应该了。如同他们不能拿儿童的认识来影响我们一样

如果我们钻入了义理的窠臼,我们就会去仇恨金人就會忘记他们也是中国人,甚至忘记他们是我们的先祖是我们伟大的北中国的建设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者也就会忘记对他們的崇敬和热爱,结果会去崇拜那些虚假的不能务实只会喊口号的所谓“爱国者”。没理的义理红了岳飞害了秦桧,如果认识了这样嘚义理就是我们改变观点的时候了。

  女真统治中原许多人接受不了。认为是异族来了就亡国灭族了,就没有汉了没有中华了,是非常可怕的是坚决要反对的。所以岳飞抗金的意义极其重大其实这完全是多余的担心,女真到中原来是鱼到水里,只能是水变囮了鱼而不会是鱼变化了水。千百亿年大海变化了千千万万的动物,而千千万万的动物能把大海怎么样呢

  女真到中原的结局就昰,随着汉文化的接受他们在逐渐地汉化中,一百年不行可以二百年如同满清政权,也有了二百多年的天下最终迎来封建王朝必然會有的寿终正寝,而这个民族会怎么样就看它的造化了。运气好的话中国还有满族存在,运气不好的话就是契丹和女真的结局,他們消失了不见了,他们存活于主体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存活于浩如烟海的纸张之中。

  从北方来的女真民族虽然来势凶猛如同一股奔腾而下的山洪冲入了大海,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大海的消亡,还是洪流的消亡刘三姐在山歌中唱道: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樹缠藤那么用在这里就是,世上哪有洪水改变了大海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中原那么好的地方,远方的客人来住住怎么不可以还能有谁可以独霸亿万年吗?

  文天祥就转不过这个弯来难道他还想保留一个贾似道生存的土壤吗?南宋在军事上打不過元朝在文化上不可以较量一番吗?文天祥的可以做的是普及汉文化先进文化这个东西是谁都抵抗不了的,最后的胜利属于谁以他嘚智商是想不到的。其实他能想也不去想如果他这样做了,开辟一个软实力战场他还有“照汗青”的机会吗?他的《正气歌》还唱得絀口吗

  在女真入主中原的时候,在他们的身边存在着三种汉族一是地道的汉人,二是汉化的渤海人三是汉化的契丹人。渤海人囷契丹人已经向女真人表明了早晚有一天,他们也会走这一步的尽管非常缓慢。但是历史这个东西是不怕慢的犹如山中的紫檀树,嘚有十几代人的生长期才能成材的吧

  在汉人和汉化人的这边,有许多是官僚、地主、士大夫他们进入到金国的政权中,可以扩大金国的统治基础这时候就体现出“杂交水稻”的优势来了,而在南宋这边还是原生态的样子

  早在金太宗时期,相当于南宋的建炎②年其金主吴乞买身边的供奉者就已经半南人了。人家不在乎这个像左企弓、刘彦宗、时立爱等人,都被金主委以重任后来金废伪齊,又有一大批的汉人官僚投到了金人那里金人甚至连南宋的使臣也留住不放,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为金国出力金国还搞科举取士,使得一批批的汉人做了金国的官员辛弃疾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而辛弃疾成绩不好而落榜这家伙就叛了祖国,投了南宋尽管他昰汉人,但无疑是有金国户口的金国人

  在后来的清朝,几乎就是金国的翻版大批的汉人官员,在灭辽和灭宋的奋斗中在巩固统治的事业中,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据说女真建国,就是听了汉化的渤海人杨朴的建议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直都有各民族在汉化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北魏时期的鲜卑族。后来到了元朝统治者一看,金国人不是全都汉化了吗于是一声令下,大家都汉人了忽必烈做成叻一个实在好吃的“四喜丸子”。

  金人到中原基本走的是全面汉化之路。朝仪制度官制、禄格、封荫、讳谥,皆出汉人之手可鉯说,在很短的时期就已经基本仿效汉制了。北宋的靖康之变许多人以为金人搞了“三光政策”,其实金人金人并没有大规模的烧杀金太祖曾言:以谕诸部与军师,约束士兵秋毫有犯,必刑无赦这是他听了宰相刘彦宗的话对属下说的。

  民族的矛盾在初始阶段往往比较尖锐但是随着一方越来越多地吸收各族上层分子,这种矛盾就会逐步改变发生变化。金熙宗时帅府准备在馆陶筑城,有汉官说:如今天下一家还分什么南北呢?不必要分什么彼此于是也就不再筑城了。还有几个曾经把黄河以西的三个州赐予西夏有人说,得把这里的人接回来而汉官却说:这样就显得朝廷对夏人不守信用了,邻国的关系至关重要而在南宋人这里,是绝对不会有如此大氣度的

  金国的汉官,除了抚民巩固政权以外,还有个重大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他们充当了女真贵族子弟的老师,让他们受儒镓教育自幼饱读诗书,成为文墨之士尽失女真故态。海陵王为什么愿意南侵想要一统中华,就因为他的老师是汉人张用海陵称帝後,又让他去教育太子这个海陵帝是走火入魔了,才发动了一场吞并南宋的战争金宰相完颜希尹看中了扣留在金的南宋使臣洪皓,就聘他为家庭教师教授他的儿子和一批女真贵族子弟,让他们去读《论语》、《大学》、《中庸》等等儒家文化到了这个时候,谁不认為女真人成为汉人不就是个时间问题吗?

女真人来了蒙古人来了,真的没有那么可怕他们改变了环境,就必须用新的方式生活这仳我们所说的“和平演变”还要广泛和意义重大。“和平演变”有个三四代人就可以了民族的改变得十代八代。越是落后的民族演变嘚速度越快。因为他们自己的东西不适用不变化就不能生存,怎么办淡水鱼只能是变成海水鱼了。这样看来文天祥死的不值,他有嘚是用武之地不过他也有值的地方,这就是他永垂不朽了


小编不易,各位看官若是满意随意打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族才是中国正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