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理想主义的基本理论内容

当前位置: >>
第二讲 现代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讲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要 理论流派
一、理想主义学派(Idealism)? 1、背景: ? 世纪之交,战争频发,特别是第一次世界 大战激起了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在思考战争 因何爆发,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重大问题。 2、代表人物美国第28届总统伍罗德.威尔逊(Woodrow Wilson,点和平纲领早期理想主义者 英国的弗兰西斯.布拉德里(Francis Bradley)《伦理学研究》 英国的伯纳德.博赞基特(Bernard Bosanquet)《哲学上的国家理论》 美国的哈佛大学教授乔塞亚.罗伊斯(Josiah Royse)《忠诚的哲学》 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基本上 可以概括为四点:? 第一,人性是可以改造的。其观点类似中国古代的性善论 ? 第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作为国家组成部分的人民可以达 成谅解,用和谐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矛盾,而国家的执政者和 政府官员则可以良好地协调这种意愿,从而化解矛盾。 ? 第三,利益是可以调和的。用现代的观点说,国家的利益矛 盾是非零和的,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矛盾,规避冲突 和战争,从而实现双赢。 ? 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威尔逊倡导通过国家 的合作解决矛盾,而实现这一合作的渠道和途径就是建立联 合的国际组织,用集体安全来代替早先大国间的均势。 3、理想主义思想渊源? 洛克:人性善。自然状态 的特征是“和平、意愿美 好、互助以及保存”。 边沁? 边沁认为要实现自由贸易、 维护和平,就必须放弃殖 民地,建立各国组成的国 际议会,而国际议会要依 靠公众舆论,为保证公众 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各国 必须保障新闻自由并废除 秘密外交。 康德? 实现永久和平目标的两个 重要因素是对战争危险的 恐惧和每个公民道德意识 的成熟,公民由于害怕战 争而寻求和平,在共和制 下,公民都参与立法、共 同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因 此对战争会审慎处理,所 以共和制国家会自然寻求 和平。 4、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 人权观的冲突 世界秩序的构想 5、威尔逊主义的破产? 国际联盟。在威尔逊的努力下,第一个体现威尔 逊主义的组织国际联盟在1920年1月成立。威尔 逊的计划受到当时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他本为 为此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但是他的失 败在于没有说服美国人参加国际联盟。有人评价 威尔逊是一位赢得许多胜利但输掉了最重要战役 的领导人,一位渴望解放人类但反而使自己变成 阻碍渴望实现的悲剧式的人物。 集体安全的逻辑问题: 三个和尚? 威尔逊认为要采取国联的集体安全形式, 由于绝大多数国家都爱好和平,这样维持 和平在国联中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意见。? 三个和尚没水喝:在国联中,各国投票 权一样,平日里谁也不服谁,当出现共 同敌人需要统一行动时,大家还在争论 谁当老大。而没有一个总指挥来管事。 ? 结果:在面临大国侵略时,或是毫无反应,或是对制裁无法达成共识,即使有制裁, 也是各国同意的最低水平。 ? 1932年日本占领满洲,国联没有制裁。 ? 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国联通过制裁。 ? 德国侵占奥地利、捷克,国联毫无反应。 集体安全的逻辑问题:黔之驴? 实现意愿的能力。与国家相比,国 联的能力很弱。集体安全机制缺乏 强制力量的保证,只是依靠世界舆 论。 ? 美国、苏联基本上没参与国联。国 联的两大主导强国英法间又存在战 略分歧。法国深知自身实力的虚弱, 认识到德国一旦崛起就会挑战法国 的地位,因此法国想尽量削弱德国, 而英国保存了传统的均势思想,认 为法国是欧洲霸主,可能挑战英国 地位,故英国力图压制法国,并扶 植德国。 道德的层次? 威尔逊认为现实政治和均势是一切罪恶之源,要 拯救世界就要重提道德。 ? 但是威尔逊没有区分不同层次的道德,而把适用 于国家、共同体与世界不同层次的道德放在一起, 如民族主义和世界舆论等,这就使《十四点》几 乎被所有国家赞同,但是在实施时却障碍重重。 ? 世界舆论:用口水淹死你。民众易受误导! ? 民族自决:民族争端,导致不稳定,而德国也借 助民族自决的口号侵占奥地利和苏台德区。 二、现实主义流派(Realism)? ? ? ? 现实主义流派主要包括: 古典/人性现实主义 新/防御性现实主义 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 古典现实主义? 1、背景 ? 二战的爆发宣告了理想主义学派的破产, 权力和利益战胜了伦理和道德。因此出现 了以政治现实主义为基础,强调权力和利 益的所谓的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 2、古典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 第一,从人性本恶出发,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冲突。 ? 第二,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 ? 第三,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是国际体系的最主 要的行为体。 ? 第四,国家的根本利益是追求权力和安全。 3、现实主义的思想渊源? 现实主义的思想认为:(1)人的本性是追求权力 的,国家是人的集体,所以本性也是追求权力;(2) 政治就是权力之争;(3)权力高于道德。这种思 想可以追溯到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等 古代和近代思想家。 (1)、人的本性追求权力? “人类无休止地渴望和追求权力,直到死亡 的来临。” ? ――托马斯? 霍布斯《利维坦》 ?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本恶,不可改变,冲 突是普遍的现象,源于人的统治欲与权力 欲。 (2)、政治是权力之争? “这次战争的真正原因,照我看来,常常被 争执的言辞掩盖了。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 正原因是雅典权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 达的恐惧。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权力高于道德? 正义的标准是以同等的强迫力量为基础的;。。。 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得一切,弱者只能接受 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君主)“必须是一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 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惊骇豺狼。然而那些单纯 依靠狮子的人们却不理解这一点。所以当遵守信 义对自己不利时,或者是原来使自己做出诺言的 理由现在已经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 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4、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1)爱德华.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英国历史学家,国际关系理论 家,现实主义的先驱,《二十年危机()》The Twenty Years Crisis :An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 Study,1939,卡尔批判理想主义的六大弊端:? 批判理想主义过分重视道德, ? 批判理想主义忽视利益和权力 ? 批判理想主义以国际关系“应当”怎么样代替“是”什么 样 ? 批判理想主义过分强调利益的和谐,忽视利益的冲突 ? 批判理想主义过分强调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 世界政府是世界未来不可实现的乌托邦 ? ? 卡尔提出实现主义最重要的两个原则: ? 一是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成分,政治在 一定意义上就是权力政治; ? 二是道义不是普遍的只能是相对的,道义 是权力的产物。 ? (2)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rthan,),现 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国家 间政治》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1948) 。 该著作在各国对外政策决策 过程中以自身的作用为自己 赢得了声誉,同时也为学科 赢得了独立。斯坦利?霍夫 曼曾这样评价摩根索:“如 果说国际政治学真的有什么 缔造者的话,摩根索是当之 无愧的。”摩根索是生在德国的犹太人,他 从小爱好德国文学,但是被迫按 照父亲的希望学习法律,是一位 优秀的法理学家,但最终成为了 国际政治界的明星。 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第一,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 第二,以权力界定利益是政治现实主义的主要标志。 第三,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是普遍适用的。 第四,普遍的道德原则无法抽象地适用政治领域。第五,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遍适用的道义法则不能等同。第六,强调政治学的独立性和权力政治。 乔治.凯南(Geoge Kennan,)的遏制政策现 实 主 义 的 其 他 代 表 人 物雷蒙.阿隆(Raymond Aron,) 《和平与战争:一种国际关系理论》亨利.基辛格(Herry A. Kissinger,1923-) 《核武器与对外政策》 5.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 ? ?实力的抗衡与对比 军备竞赛与核军备竞赛 对国家利益的全球界定和领有 军事同盟的组建 地区的争夺 理想主义现 实 主 义 与 理 想 主 义 的 区 别人性认识 人性善,至少通过 修养可以达到善现实主义人性恶,本性难 改,欲豁难平国家关系 基础是道义、民主、 以权力和利益为 公正 轴心,不可调和国际组织 重要,是维护国际 与国际法 关系秩序的唯一有 效工具 世界和社 会 未来看法 蔑视法律,离开 权力均势就没有 国际体系的稳定“应该如何”,乐观 实证原则,斗争 利他主义,实现普 遍裁军和建立世界 政府 利己主义,人性 的权欲使得未来 目标只能部分实 现 案例:以现实主义分析中美关系――冲突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主流说法是 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运用现实主 义的理论来考察一下冷战后的中美关系。 ? 在现实主义看来,冷战后的中美关系可以简化为霸权 国和崛起国之间的关系。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世界大国中 的实力超强,中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美国的 战略目标是要维持其世界霸主地位,而中国的战略目标是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两个战略目标使得中美之 间出现了结构性的战略矛盾。由于美国的维持霸权与中国 的民族复兴是两国长远的战略目标,即使遭遇挫折也不可 能主动放弃。这种结构性矛盾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成为 国际政治中的主要矛盾。 ? 鉴于此,现实主义对未来中美关系的预测是,两国关 系的积极方面将主要体现在“低级政治”领域,如经济和 文化交流,在安全领域也主要表现为在非传统安全,在高 级政治领域,中美关系的总的趋势是倒退。 三、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1、背景 ? 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现实中,美国对苏 联的优势逐渐缩小,石油危机导致美元危机和经 济危机,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面临着对外政策 的重大调整,提出了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修正和 补救,对新现实主义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 在60年代,科学行为主义挑战传统主义的同时, 一批现实主义者积极迎战,提出了捍卫传统的现 实主义的口号,自称传统主义学派。他们主要是 从现实主义学派分化而来,在保留其母体特征的 同时吸取了理想主义的某些因素,不再突出强调 权力和利益,而更加重视均势和世界秩序。 ? 2、代表人物 ? (1)肯尼斯? 华尔兹(Kenneth Waltz),《人、国家与战 争》Man,the State and War,1959;《国际政治理论》,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1979; ? ? 肯尼斯? 华尔兹1924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1950年 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 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曾 担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 1994年退休之后,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荣誉教授。 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年),《对外 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年),《国际政治理论》 (1979年)。该书是国际关系学界影响最大,引用率最 高的著作。 ? 华尔兹对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进行的修正: ? 第一,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 性,而不是人性。无政府性才是国际关系的客观 存在,才是社会事实。国际和国内两种不同政治 环境的根本分水岭就是无政府性。 ? 第二,无政府条件下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考虑。摩根索认为政治家的目的是积累权力,而华尔兹认为 国家所最终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 ? 第三,国际体系结构决定着国家的行为。摩根索 认为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即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 的个人或国家那里寻找原因。沃尔兹认为因果关 系是双向互动的。某些国际后果的原因存在于相 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但是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于 结构层次上。 从个体层次分析美国为什么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从伊拉克方面说,美国认为萨达姆是一个邪恶的 领袖,充满暴行,是非理性的,会对美国和国际 社会造成危害。 ? 从美国方面说,主导着布什政府的安全与防卫政 策的是以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 及国防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构成的“鹰派集团”。 这些人大多数强调军事力量的作用。 ? 布什有着“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世界观,认为 在正义和残暴之间、在无辜者和罪人之间无中立 可言,也使得他倾向于使用极端的手段来解决伊 拉克问题。 从国家层次分析美国为什么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美国认为伊拉克与恐怖主义的关系 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911之后,美国坚信萨达姆与基地 组织有联系,伊拉克拥有或正在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从国家类型考虑,美国自认为自己是民主国家,而伊拉克 是独裁而专制的国家,独裁国家对世界的和平威胁,只有 将其改造为民主国家,才能有效地消除美国和世界的安全 威胁。 ? 从政治文化看,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救世主思想,认为自己 是上帝的选民,担负着拯救世界的重任。 ? 从利益集团角度看,军工集团积极推动美国攻打伊拉克 ? 从民众角度看,美国大部分民众对萨达姆政权没好感。据 美国的多重民意调查显示,开战前,60%以上的美国选民 支持这场战争。 ? ? ?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三个假定: 1、国际体系是以无政府为基本性质的体系。 2、国家是这一体系中的基本行为单位。 3、对体系稳定和体系单位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体系结构。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结构选择”。 从国际体系结构层次分析为什么美国会发动 伊拉克战争?? 冷战时期,中东地区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美苏两 极格局的基础上的。超级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 世界体系的稳定,对各自势力范围的国家均保持 较强的制约力。 ?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变成“一超多强”, 美国成为世界舞台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在很 多国际问题上难以对一超进行有效的制衡。 ? 在无政府状态下,美国是世界上最有能力和意愿 维持世界秩序的国家,所以,美国对来自伊拉克 的威胁不会轻易罢手的。 ? 对美国布什而言,处理复杂国际事务最直接、最 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使用武力。 新现实主义的逻辑无 政 府 状 态单极两极国 家 追 求 生 存维 持 均 势国 际 稳 定 程 度?多极 ? 2、代表人物 ? 琼? 斯佩罗(Joan Spero)《国际经济关系的政治学》 1977 ? 丹尼斯? 皮雷奇斯(Dannis Pirages)《全球经济政 治学》1978 ? 罗伯特? 吉尔平(Robert Gilpin)《国际关系的政治 经济学》1987 案例:中越战争? 中国军队在即将拿下越南首府河内的情况下,突 然停止进攻,全部撤回的原因是什么?? ? ? ? 发动战争的国际形势: 中国和美国与西方的关系改善 中国与苏联关系持续恶化 中国和越南因经济援助问题、华侨问题和边界问 题产生矛盾 ? 越南和苏联关系迅速接近 ? ? ? ? ? ? ? ? ?中国撤军的考虑 苏联因素:派军舰到菲律宾沿海临近中国海域示威 启动空中援助越南行动,派遣军事顾问团到越南 动员卫星国谴责中国 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 美国因素: 表明中立 实际支持 简言之,中国突然撤军是综合考虑了当时国际环境作出的 决定。 现实主义学派确定了国际政治学的一系列概念和相对 完整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是国际政治学真正成为 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现实主义学派的出现标志着国 际政治学的基本形成。 现实主义学派是二战后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政策影 响最大的理论。 四、新自由主义学派 (Neo-liberalism)? 1、背景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 发展,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美苏冷战 关系已经进入尾声,东西关系出现实质性缓和。 国际关系理论再次遭遇了新的挑战。 ? 新现实主义的修正和调整,引发了新的不满。面 临着新的挑战 ? 新自由主义认为:新现实主义,强调了国际 系统的结构,但忽视了国际系统中的进程 (process)。约瑟夫? 奈指出,国际系统应该 有两个并存的方面,一是系统的结构,二是系 统中的进程。进程指系统中单位相互作用 的方式,包括单位在相互作用中建立起来的 组织机构和相互交往中所遵循的规则。 ? 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国际系统的进程,这种 进程又反过来影响单位的行为,也就是说,国际进程 是一个国际行为体的学习进程,国际行为体(包括 国家)在多渠道的相互交往中学习如何相互交往。 ? 所以,国际进程可以在国际系统结构没有变化的情 况下影响国家的国际行为。许多非结构现象和非 权力因素,诸如世界经济活动的水准、技术进步、 国际规则和机制的变化等等,都可能影响国际进程, 因而也就可能影响国家的国际行为。 ? 如,两国间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增减可 能会直接影响到这两国之间的全面关系。 欧洲国家间的频繁交往和大量的经济活动 提高了国家间的合作意识,加深了它们之间 的相互依赖程度,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甚至 削弱了某些欧洲国家国民的主权意识。如 果忽视了国际进程对国家行为的影响,而只 从国际系统结构上找原因,就无法解释非结 构因素导致的国家行为的变化。 ? 2、代表人物: ? 罗伯特? 基欧汉(Robert Keohane,1941-),哈佛大学的 政治学博士,曾执教于布兰代斯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任 杜克大学詹姆斯? 杜克讲席教授,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1977年,基欧汉和约瑟夫? 奈(Joseph Nye,1937-)出版的 《权力与相互依赖-》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little brown,1977.可以 说是自由主义重整旗鼓的宣言,1984年奠定基欧汉学术 地位的《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出版。 ? 基欧汉认为世界政治的制度化将对各国政府的行为产生重 大影响,国家的决策和行为只有通过对合作和纷争模式的 分析,才能准确地界定和评估,他将其称为新自由制度主 义。 ? ? 约瑟夫? 奈(Joseph Nye,1937-),哈佛大学 政治学博士,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 院院长,政治学教授,曾任美国国防部长 助理,提出的软实力理论风靡全球。 ?3、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第一,新自由主义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同时 也认为,这种结构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无秩序。相互 依存是当代国际关系显著特点和本质特征。 ? 第二,冲突是可以抑制的,国际合作、行为体之间的相互 依存和建立国际制度都可以抑制冲突,降低战争的风险, 加强国家间的合作。 ? 第三,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明显 加强 ? 第四,国际制度和机制在整合、规范国际关系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 新自由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关系:合作? 新自由主义认为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会长期合作。这主要是 因为中美关系中的共同利益、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制度的 制约作用。 ? 第一,在反恐、防扩散、打击跨国犯罪、推动经济全球化 和维护亚太地区稳定方面中美存在许多共同利益,共同利 益减少了中美冲突的可能性。 ? 第二,在经济方面,中美开始形成结构性相互依赖关系, 这种关系使得中美很难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中国对美 国的出口产业、美国在华投资和对华贸易企业都成为各自 国内经济的支柱之一。 ? 第三,国际制度对中美关系起了有效的制约作用。国际制 度具有缓解两国矛盾的作用。比如当中美遇到经贸摩擦问 题时,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和平解决两国 的矛盾。 1.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新现实主义国际体系 结构无政府状态新自由主义全球社会复合相互 依存主要角色 单位(民族国家) 国家行为体与非国 家行为体 主要动机 国家利益、安全 经济、社会与生态 问题上的合作 4、对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评价:? 在传统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根基上生长出来,反映了国际 社会的发展变化 ? 为研究和观察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 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制定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 提供了 新的思维方法和手段。(国际政治经济学、合作论、霸权 稳定论、国际机制论等) ? 新自由主义的不足:忽视了相互依赖背后的权力。如,不 能解释为什么欧洲一体化的停滞。 ? 新现实主义的不足:国家的国际行为往往受到国际系统的 制约和国内政治的制约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许多情况 下,仅仅一方面的影响很难使人对一国的国际行为有一个较 全面较客观的了解。 ?以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为 例,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 变化,国际系统的两极结构不复存在,美 国与中国之间的战略关系无疑会被削 弱。这当然是国际系统结构对国家的 国际行为产生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的对华政策也受到 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大影响。美国国内政治 和经济的发展、美国国会对政府的制约作 用、舆论界在美国对外决策过程中的分量 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 的制定。王缉思 :“要判断今后美国对华 政策的走向,越来越离不开对美国国内政治 制度、政治气候的变化以及外交决策的基 本分析。” ? 要比较准确的了解和预测国家的国际行为, 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两个方面的制约作用 都应当在研究范畴之内,宏观和微观层次上 的分析都应当得到重视。 五、建构主义学派(Constructivism)? 1、背景 ? 两极对抗的冷战时代于20世纪90年代初结束, 国际政治体系的单位和结构都发生了或者正在发 生着重大的变化。如何解释冷战的结束和冷战后 的变化?后冷战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思维。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新学派和新理论不断出现, 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提出了挑战,因而称之为批判理论。建构主义就 是其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 ? 2、代表人物 ? 亚力山大? 温特(Alexander Wendt,1958)是建构 主义的核心人物,1958年生于西德,在明尼苏达 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教芝加哥大学,先任教俄 亥俄和州大学。他和另外几名学者一起在很短的 时间里建立建构主义这个学派,其代表作《国际 政治的社会理论》Social Thoe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1999 ? 3、主要内容 ? 建构主义批评新现实主义的理性原则,主张用社 会学视角看待世界政治,认为事实乃是同时社会 建构而存在的,因而被称为建构主义。 ? 注重国际关系中所存在的社会规范结构,而不是 经济物质结构;强调机制、规范和认同在国家行 为和国家利益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指 明国际体系最根本的结构就是共有的知识和文化, 即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 ? 4、核心命题 ? 第一,世界政治体系包括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 物质结构是行为体实力分配及相对位置;社会结构则指行 为体占支配地位的信仰、规范、观念和认识等文化因素。 ? 第二,认同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决定和 改变国家行为和利益的不是体系的物质结构,而是在国际 政治互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社会结构 ? 第三,世界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关系。 社会结构不仅确定单个行为体的含义、认同及活动模式。 同时社会结构又是行为体实践的结果,行为体的互动产生 了共有的观念,共有观念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 5、 对建构主义的基本评价学术意义:将哲学和社会学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 域质疑主流学派的理性主义分析,从社会学的角 度认识国际社会,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解 答“我是谁?” “它是谁”的问题 ,强调国际关 系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能动性和实践性对国 际关系的影响。局限性:局限于社会学的角度,视野狭窄文化和 共有知识高于物质的唯心主义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关系:不确定与互动? 冷战后,中美关系是“非敌非友”,关系不明确,未来走 向取决于双方的互动 ? 中美相互承认和尊重对方生存权利,不以消灭对方为最终 目的,虽然在许多领域展开竞争,但不给对方的安全和生 存造成致命威胁。而且,双方在互动中有了一些共同利益。 如反恐、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 中美两国的利益冲突和观念分歧依然存在。美国认为中国 的崛起意味着改变美国领导下的国际现状,中国多极化的 追求和美国对单极世界的维持相互冲突。美国希望中国接 受美式的价值观、社会制度,中国希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 在此情况下,中美关系既说不上冲突也不是合作。如果把 中国当做朋友,那中国就是美国的朋友,如果把中国当做 敌人,中国就是陈给一个敌人。 案例:美国对中苏结盟的认识? 在中苏结盟的过程中,美国人认为莫斯科和中国 的最基本的目标是相对立的,中苏冲突不可避免。 ? 原因是: ? 美国人认为毛泽东没有像东欧卫星国领导人那 样向莫斯科表示顺从,认为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 艾奇逊认为民族主义力量是强大的, ?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认为,在可预见的将 来,中苏之间的紧密关系会持续下去,不会产生 严重分歧。 美国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如此截然相反地 观点? ? 这是不是说美国一开始没有考虑到中国和 苏联都是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共同 意识形态的国家吗?事实上,可能美国并 非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但是他们从民族 国家的生存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发,会认 为中苏之间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忽 略了意识形态的作用。 ? 中苏两国具有相类似的意识形态观念就为中苏之 间的什么是利益和权力之所在,产生了一些变化。 由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使得双方再考虑各自 国家利益的同时不得不考虑一些所谓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的某些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一些 利益可能就会被模糊掉了。比如在1950年代,在 中苏边界问题基本上处于搁Z,且保持着和睦的 状态。如果在传统的主权利益观念中,对于国家 领土边界如此懈怠,这定是难以想象的。 ? 当1960年8月,苏联全面撤出在华专家时,可以看 出中苏的分歧已经十分巨大,但是美国认为中苏 同盟不会破裂。原因: ? 中国和苏联之间有许多强有力的联系纽带。两国 领导人都拥有共同的思想核心,并面对一个共同 敌人,对中国来说情况尤为如此,因为中国在军 事和经济方面依然依赖于苏联,他们可能感到, 在维持与苏联的同盟问题上别无选择。 ? 但是中苏同盟的分裂恰恰率先是从意识形 态层次上变化的。而根本上说,这反映出 中苏关系中对于什么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 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观念变化的原 因,我认为主要是出于中国对于自身身份 的认同出现了新改变。中国认为自己在意 识形态上占据了正统地位,自然拥有了领 导国际共运的领导权。 六、认知心理学派? 1、代表人物 ? 认知学派是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国际政治理论。其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学教 授罗伯特? 杰维斯(Robert Jervis, 1940-),代 表作《国际政治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 2、主要观点:? 为什么在行为体双方都不希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中、 在本来是可以合作的条件下,会发生冲突和争斗, 会拒绝合作而走向战争? ? ---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决策,并夸大对方的敌 意,导致冲突的爆发 ? 常见的错误知觉:? 一、高估对手。 ? 二、高估自己。 ? 三、愿望思维。 ? 高估对手:国家决策者往往将对手想象为 内部团结一致的行为体;这任何巧合的事 件都被看成是精心策划的战略行动。 ? 高估对手容易出现的情况 ? (1)将偶然事件说成是精心策划的 ? 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期间,美国的一架U-2飞 机飞越苏联上空,肯尼迪解释说这是因为 飞机迷失方向,但赫鲁晓夫不肯相信,而 认为这是美国整个战略中的一步。 ? (2)认为对方团结一致 ? 二战时期,日本高估了美国和英国的合作程度,认为如 果日本侵占英美在亚洲的殖民地,美国会参战。其依据 是: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严重损 害了英美在华的政治、经济利益。美国随即宣布1940年1 月26日到期的《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将不再续约。1940 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结束年度例行演习的太平洋 舰队不返回美国西海岸,而是留驻珍珠港,实施威慑。 日,日军在印支南部登陆,美国立即中断同 日本的秘密谈判,并于7月2日宣布中止美日贸易,冻结 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 ? 日本面临着两个选择:(1)放弃资源。这样就被迫放弃 中国;(2)向美国进攻 ? 事实上,日本向南亚扩张而不主动进攻美国,可能美国 不一定宣战。 ? 高估自己:决策者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影 响力和被影响的程度。 ? 例一:在二战初期,英国没有轰炸德国的 城市,德国人认为是德国没有首先轰炸英 国,所以英国回报。而事实上是因为英国 没有足够的飞机。 ? 例二:朝鲜战争中,美国认为中国国内存在高度的对美敌 意和战略,而不认为是中国由于担心美国对领土的威胁而 采取的自卫行动。 ? 实际上,毛泽东认为,如果不在朝鲜阻挡美国,美国可能 进攻中国。 ? 人民日报说:“美国帝国主义者围绕中国,他们布下长蛇 阵形成封锁;北起南朝鲜。它延伸到日本、琉球群岛、台 湾和菲律宾,止于越南”。 ? 麦克阿瑟越过“三八”线后,朝鲜人民军迅速败退,斯大 林已决定放弃朝鲜,通知金日成退入中国东北。这样可能 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 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 ? 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就长期 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 大家庭之外,独自孕育幻想、坚持仇恨和威胁邻 邦”. ? 日,中国国庆观礼台上,毛泽东把 斯诺安排在身边。 ? 日,毛泽东接受斯诺访问时表示: “高兴和他(尼克松)谈,不管他是作为旅游者 还是总统都行,还指示翻译把记录给斯诺,以表 示诚意。 ? 但毛泽东这些举动美国都没有注意到。可见,毛 泽东不仅高估了斯诺在美国的重要性,也高估了 自己的影响。 ? 愿望思维: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总是趋 于避开自己不愿听到或看到的事情,总是 希望接受到自己愿意听到或看到的消息。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愿望思维认知失调。? 比如,在两所学校之间的球类比赛中有许 多犯规现象,出于对母校的情感,其中本 校学生根据统计看到对方的犯规次数是对 方学生看到本校犯规数的两倍。 愿望思维在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 中的体现? 在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问题上,愿望思维的证据主要是: 1.伊拉克将成为中东民主政治的模范国家。美国前国家安 全事务助理赖斯在早于伊拉克战争前6 个月就表示,在推 翻萨达姆政权之后,美国将“全力投身重建伊拉克成为一 个统一和民主国家”。不仅如此,“自由、民主和市场经 济并不止步于伊斯兰世界的边缘”,美国有志于“穆斯林 世界的民主化或者自由的进展”。 ? 布什总统则在开战前声明,“一个自由的伊拉克将成为 整个中东的希望所在,……伊拉克可以成为一个同时需要 进步和繁荣的地区的楷模”。 ?? 2.伊拉克的政权更迭将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布什总统于伊 拉克战争前的几次公开演讲中,其中最明确的是在2003 年2 月26 日由美国企业研究所(AEI)主办的会议上,布 什表示:“伊拉克的成功将开启一个中东和平的新阶段, 并且推动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家。……失去了 对恐怖主义的外来支持(指伊拉克),寻求改革和民主的 巴勒斯坦人将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来选择新的领导人”。 ? 这一思想的脉络是在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巴勒斯坦将失 去来自伊拉克的对自杀袭击等恐怖活动的资金支持,因此 在未来大选中支持改革和民主的新领导人将上台,并寻求 与以色列的和解。而事实是,经过民主程序,寻求改革原 有权力架构的哈马斯获胜,但带来的却远非是开启中东和 平新阶段的结果。 ? 3.大中东计划(GMEI)首先是布什在2003 年11 月6 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20 周年纪 念讲话中披露的,计划的核心是利用伊拉 克战争的契机,通过在伊拉克建立民主政 体的示范作用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民主政 治体制。 ? 这一系列思维的逻辑链条是:在伊拉克实 现民主――中东和平――大中东地区的民 主化。然而对比伊拉克和中东目前的混乱 状况,布什政府在战前和战后初期所做的 设想和评估显得特别地悖谬。经过时间的 沉淀之后,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上述每一 条设想都出现了非本意结果。它们所体现 的是愿望这一情感因素通过预期所起的作 用,而不是理性计算的结果 。 ? 错误机制生成的原因: ? 一、认知相符现象。即人们对世界的事物总有一 定的认识,这些认识保存在他们的记忆中,形成 了人在接受新的信息之前的原有认识。从心理学 角度来看,人都有保持自己原有认识的趋向,当 他们接受到新的信息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使新 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保持一致,如果决策者 接受到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不一致,他们就 有可能对新的信息或是视而不见,或是曲解误断, 使其能够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一致起来。 ? 对共产主义存有成见 ? 日内瓦会议上,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 杜勒斯将共产主义国家视为邪恶的代表, 即使周恩来做出合作的表示,也将之曲解。 ? 其次是诱发定势。人们在接受到信息的时候,会 以自己当时集中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为定势,据此 解读自己接受到的信息。 ? 珍珠港电报 ? 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前,11月27日华盛顿建议珍珠 港的肖特将军时刻提防“敌意行动”。 ? 而当时特务不断在珍珠港搞破坏活动 ? 肖特一直考虑特务的破坏活动,因此讲华盛顿的 建议理解为防范特务互动。 ? 第三是历史包袱。历史可以教会我们很多 东西,但历史也可以是沉重的包袱。他会 使人们简单机械地将现实与历史相比,结 果就会完全错误地认识现实。 ? 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对知觉的影响最大 ? 1、是否亲身经历 ? 俾斯麦说:“愚者从亲身经历中学习,智者从他人经历中 学习。” ? 2、是否是在成年生活或事业生涯早期的经历 ? 希特勒曾在一战中被弄得半瞎,躺在医院时得知德国战败 的经历。 ? 因此,在二战中,他说德国不能投降,要战至最后一个人。 ? 3、是否是对国家或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事 件 日本的侵华和中国人的反日情绪 ? 如何避免错误知觉呢? ? 杰维斯认为,决策者移位思考,或多了解 对方国内政治和社会过程,以便防止以自 己的国内政治和社会进程的习惯定势去判 断对方的行为和对策。 ? 该理论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 1、微观研究的缺点是对整个国际政治 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关系的格局把握不足。 ? 2、其研究避开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 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事实上,不同文化的 个人对同一事件会产生根本不同的知觉。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需求层次理论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