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下 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备案:粤ICP备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_自考365论坛
帖子主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论坛级别: 终极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发帖:15023
经验:23449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2001年下10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全国]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 &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 &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4.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5.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 &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 & D、思维的对象 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 &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 D、电闪雷鸣 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 &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 & & D、质量互变规律 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8.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 22.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27.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 B、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C、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最高标准 & &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 & D、价值标准 29.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多面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第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 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基本肯定,积极继续 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E、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3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E、意识活动能够改变社会运动的规律 3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4.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国家是阶段压迫的工具 3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7.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E、科学技术把生产力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 40.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E、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简答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7分) 42.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7分) 43.简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6分) 44.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6分) 四、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12分) 46.应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2分) 47.运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关系的原理,说明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1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 2.A & 3.C & 4.A & 5.C & 6.D & 7.C & 8.D & 9.B & 10.C & 11.C & 12.B & 13.A & 14.D & 15.B & 16.D & 17.D & 18.A & 19.C & 20.C21.B & 22.D & 23.D & 24.C & 25.C & 26.B & 27.A & 28.A & 29.D &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CDE & 32.ABCD & 33.ABDE & 34.CDE & 35.ABCDE36.CDE & 37.ABE & 38.BCD & & 39.ABCD & 40.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分) &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分) 42. (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分) & (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 & (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1分) 43. (1)人类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获取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动物只能获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2分) & (2)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动物的活动没有社会性。(2分) & (3)人类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动物则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1分) & (4)人类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1分) 44. (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以下四个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4分) & (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45. (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1分) & (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分) & (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4分) &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2分) 46.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6分) & (2)这一原理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民,抵制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 &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4分) 47. (1)直接经验是指个人亲自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前人、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2分) & (2)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的"源"和"流"的关系。从源泉上说,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都是人们亲自实践获得的。间接经验虽然不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但它归根到底也是源于别人的实践。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对自己来说是直接经验,对他人来说则是间接经验。(4分) & (3)一个人的知识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构成。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亲自实践,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获得的。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学习书本知识,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我们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结合起来。(6分)[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0:45:18编辑过]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论坛级别: 终极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发帖:15023
经验:23449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2002年4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0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哲学是( &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 & & & &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 & & & &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 & & & &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 & & & & &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 & & & & &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 & & & & &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 & & & &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 & & & &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 & & & &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 & & & &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 &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 & & & & & & 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 & & & & & & & & D.把握事物的度1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 & &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 & & & & &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 & & & & &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 & & & & &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 )A.地理环境 & & & B.生活习惯 & & & C.伦理道德 & & D.物质生产18.“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 & & &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 & & & & & & & & D.产品的交换形式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 & & & & &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 & & & & & &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21.社会意识是( &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 & & & & &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 & & & & &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2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关系的是( & & )A.两种划分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B.两种划分法是互相排斥的C.两种划分法是互相补充的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 & & &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 & & & &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26.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 )A.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强弱 & & & & & B.国家投入资金的多少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 & & & & & D.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2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 & & & & & B.机械决定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 & & & & & & & D.历史循环论观点28.社会进步是指( & & )A.社会阶级的消灭 & & & & & & & B.社会经济的变化C.社会风气的好转 & & & & & & & D.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9.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 & & )A.个人的政治态度 & & & & & & & B.个人的主观意志C.个人的文化素质 & & & & & & & D.现实的社会实践30.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 & )A.主观意志的产物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E.使哲学成为“科学之科学”3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 & & & &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 & &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3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 & & & & & & 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 & & & & & &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E.辩证否定的观点34.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 &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E.新事物中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有生命力的新内容35.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E.感觉具有形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36.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 & & )A.劳动创造了人脑B.劳动创造了人手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E.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37.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 & & & & &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 & & & & & & & & D.准备性因素E.社会关系因素3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 & &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B.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规律的实现C.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E.人的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39.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 & & & )A.个人为社会作贡献,能够得到社会的赞扬和好评B.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利益C.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D.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E.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4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的含义的有( & & &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D.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E.交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总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41.简述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42.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43.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44.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45.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46.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47.说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以及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 & & & 2.A & & & 3.C & & & 4.D & & & 5.C6.D & & & 7.D & & & 8.C & & & 9.A & & & 10.A11.D & & & 12.B & & & 13.D & & & 14.A & & & 15.B16.A & & & 17.D & & & 18.C & & & 19.B & & & 20.B21.A & & & 22.C & & & 23.C & & & 24.C & & & 25.A26.D & & & 27.A & & & 28.D & & & 29.D & & & 30.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ABD & & 32.ACE & & 33.AB & & 34.CDE & & 35.ABCE36.ABCDE & 37.ABCD & & 38.ABDE & & 39.CDE & & 40.ABC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41.(1)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更新。& (2)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革与更新。42.(1)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2)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3)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它的某些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3.(1)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44.(1)机械性。仅仅用力学尺度衡量一切变化和过程,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2)形而上学性。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3)不彻底性。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而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却是唯心主义的。45.(1)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对立的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严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热情结合起来,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急于求成;又要发扬大胆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不求进取。46.(1)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性的,其中最高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因为:首先,生产力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可以用物质的手段对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精确的测定;其次,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47.(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2)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失败。& (3)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了很大成就,也有重大失误。造成失误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这一思想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只有继续坚持这一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0:46:55编辑过]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论坛级别: 终极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发帖:15023
经验:23449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2003年4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A?客观性   B?实践性  C?历史性   D?社会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涨潮和退潮     B?日蚀和月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   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运动的   B?发展的  C?实践的   D?矛盾的【】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人们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普通联系规律   C?永恒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9?科学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它的生命力在于  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B?认真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  C?善于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  D?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10?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B?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1?“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D?激变论的观点【】   12?私人购车的增多,带动了中国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石油工业、修车业、洗车业等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一果多因   B?一因多果  C?同因异果   D?同果异因【】   13?有人认为,地球上产生生命是纯粹偶然的,没有任何必然性,就像一个人偶然得到一笔巨款成为百万富翁一样。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非决定论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进化论观点【】   14?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是   A?日常消费生活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生产实践【】   1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6?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18?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是否具有情感意志  C?是否具有血缘关系   D?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19?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社会形式是指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人们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合方式   D?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   20?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仓储设备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的容器   D?能源和信息系统【】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机关  B?调节社会各种民事纠纷的机关  C?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D?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   2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意在说明   A?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相同的  B?社会发展是一种受盲目力量支配的自发过程  C?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D?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不起作用【】   2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开拓进取与保守落后之间的矛盾   B?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  C?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   A?直接动力   B?根本动力  C?最终动力   D?主要动力【】   26?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实行让步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实行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D?缓和阶级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   27?交往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  A?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   B?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C?战争交往和和平交往   D?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B?社会分配的原则  C?社会风气的状况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B?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   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0?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他  A?社会地位的高低  B?拥有财富的多少  C?工作能力的强弱  D?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   3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有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E?人能改变客观规律【】   3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真实可靠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3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之所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原因在于   A?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7?根据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叫作技术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A?封建社会   B?渔猎社会  C?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工人阶级        B?广大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E?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3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A?科学具有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功能   B?科学具有变革生活方式的功能  C?科学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   D?科学具有直接改变生产关系性质的功能  E?科学具有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40?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有  A?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C?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D?国家完全消亡,代之以社会管理机关   E?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极大提高,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41、42小题各7分,第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生产关系的含义、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42?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43?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是什么?   44?简述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6?说明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7?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原理的重要意义。  2003年4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完全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为第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即可排除BCD。   【答案】选A。   2?【解析】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ACD全排除。   【答案】选B。   3?【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因此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答案】选D。   4?【解析】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ABC为干扰项。故排除。  【答案】选D。   5?【解析】物质范畴是物的总和的抽象和概括,它惟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ABC是属于物质范畴,但不符合题意,可排除。D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属于意识,不属于物质范畴,符合题意。  【答案】选D。   6?【解析】考查社会的物质性。由于科学实践观的确定,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第三点根据就是: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BD即可排除。  【答案】选C。   7?【解析】涉及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就要对客观规律有正确反映。  【答案】选C。   8?【解析】通常我们说唯物辩证法是由辩证法的两个特征、发展的三大规律、联系的五个环节组成。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BCD为干扰项。  【答案】选A。   9?【解析】科学活动当然是借鉴和学习,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展,要发展就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  【答案】选A。   10?【解析】适度原则的关键是防止“过”和“不及”,实际上就是掌握火候,适可而止。ACD故排除。  【答案】选B。   11?【解析】题干所引马克思这段话,是说明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永恒的、绝对的。总是要被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答案】选A。   12?【解析】题干中,私人购车数量增多是引起和带动众多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因,这是一因多果。  【答案】选B。   13?【解析】题干中的事例,表明只承认事物的偶然性,否认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性,这就取消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符合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特点。  【答案】选B。   14?【解析】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但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这是因为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答案】选D。   15?【解析】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是因为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都依赖于实践。ABC可排除。  【答案】选D。   16?【解析】题干所示,这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且是通过科学思维方法加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是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CD不准确。故排除。  【答案】选A。   17?【解析】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同时还具有不确定性、相对性。主要是因为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因此有其历史局限性。   【答案】选C。   18?【解析】人与动物有许多区别,但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这是最根本的区别。ABC是区别,但不是根本的区别,故排除。  【答案】选D。   19?【解析】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劳动的社会形式是指人们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结合形式。二者的统一说明了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   【答案】选C。   20?【解析】劳动资料指对劳动对象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资料和条件。内容十分复杂,包括工具、设备、控制等系统。其中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据此排除ACD。   【答案】选B。   21?【解析】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又是从阶级冲突中产生的,所以他不可能超越阶级、超越社会。国家对各个阶级不可能一视同仁。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压迫的机构。据此可排除ABD。   【答案】选C。   22?【解析】题干这句话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同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二者又是有区别的,自然运动规律是自发形成的,而社会运动规律是人们自觉行动形成的。据此可排除ABD。  【答案】选C。   23?【解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A项中含有逻辑学,B项中含有语言学,C项中有环境科学,这些选项不全属于意识形态。故排除。   【答案】选D。   24?【解析】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选D。   25?【解析】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社会两对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在阶级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因此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排除BCD。  【答案】选A。   26?【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为解决两对基本矛盾某些不适应的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和革新。据此排除ACD。   【答案】选B。   27?【解析】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标准,划分各种不同的交往形式,其中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   【答案】选B。   28?【解析】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不是单一的,应该是综合的。但其中有一个标准是根本的、也是最高的,这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此可排除ACB。   【答案】选D。   29?【解析】确定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本质不是别的,正是劳动。劳动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所以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讲,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选D。   30?【解析】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职务高低等有关,最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大小。  【答案】选D。   二、多项选择题   31?【解析】唯物主义有三种纵向的历史形态,BE都不能成为单独的历史形态,故排除。   【答案】选ACD。   32?【解析】由于规律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因此具有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故此排除BCE。   【答案】选AD。   33?【解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相互联系的性质。ABCE都体现了这些性质。D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选ABCE。   34?【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是有区别的两个阶段,同时它们还是统一的,它们的联系我们可以简单地记忆为:“有赖于”、“有待于”、“相互渗透”。   【答案】选ABE。   35?【解析】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界限分明,据此可排除D。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体现在BC选项上。E选项体现了二者相互转化的关系。故全选。  【答案】选ABCE。   36?【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决定作用体现在ACDE选项上,B判断不准确,故排除。  【答案】选ACDE。   37?【解析】根据划分标准,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是BCDE。A为经济社会形态,故排除。  【答案】选BCDE。   38?【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范畴,但无论是任何国家和任何历史时期,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以及拥护社会主义、赞成祖国统一的,皆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答案】选ABCDE。   39?【解析】科学是渗透性因素,它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其功能。  【答案】选ABCDE。   40?【解析】共产主义的基本特点,教材中列举了五个方面。ACDE选项都有体现。B选项应把“按劳分配”改为“按需分配”,故排除。  【答案】选ACDE。   三、简答题   41?简述生产关系的含义、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要答出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关系包含的内容;生产关系三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注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3)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42?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解析】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分别答出他们之间相互对立和相互联系的内容。  【答案】(1)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指组成事务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2)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而本质则是相对稳定。(3)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另一方面,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则从反面歪曲的表现本质。此外,本质与现象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43?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是什么?   【解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先总述后分述。再答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两种错误观点。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是说,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另一方面是说,世界上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运动必是物质的运动。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形而上学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44?简述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解析】要答出两方面内容;一是含义,二是关系。  【答案】(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作为社会历史观的范畴。前者是指人们在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没有认识和掌握之前,行为、活动不得不受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后者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使自己成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下解放出来,从而能自觉地改造自己的历史的这样一种状态。   (2)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社会必然规律,便从盲目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获得了自由。   四、论述题   45?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析】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题。原理部分:简答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部分:阐述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案】(1)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它具有绝对性,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它又具有相对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和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46?说明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解析】这是直接进行阐述的类型题。可分两部分完成:首先阐述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思路、然后阐述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就是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2)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7?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原理的重要意义。  【解析】这是实际联系理论的论述题。可以先答出原理部分,然后结合实际阐述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际意义。  【答案】(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国以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在经济建设中不顾经济发展的规律,多次搞盲目冒进,受到了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使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观能动性的科学指南。因此我们既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大胆的创新的精神。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论坛级别: 终极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发帖:15023
经验:23449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2003年10月全国&&&&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 —— 感性认识  B?实践 —— 认识 —— 实践   C?感觉 —— 知觉 —— 表象        D?概念 —— 判断 —— 推理【】   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18?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这里的生产者是指   A?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食肉动物   D?各种菌类【】   19?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2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21?政体问题说的是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22?“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4?“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   26?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   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人的物质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    D?人的社会属性【】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的有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3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面是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面是弊,给我国带来了风险,提出了挑战。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我们必须兴利除弊,抓住机遇,化解风险。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  E?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4?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35?1958年,我们以麻雀吃粮食为由,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大量捕杀。实际上,麻雀虽然吃粮食,但主要吃害虫。所以,后来我们把麻雀从“四害”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了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D?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E?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3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风俗习惯  D?生产方式  E?国家政权【】   3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  A?原始社会  B?渔猎社会  C?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A?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不断增加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扩大企业规模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   E?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起来【】   3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   A?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现社会更替的途径  D?阶级斗争是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  E?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   40?下列各项决定和影响人的价值实现的因素有  A?个人自身的主观条件  B?个人的命运   C?个人所遇到的机遇   D?社会发展状况  E?社会实践形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41、42小题各7分,第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表现。   42?简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4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44?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人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   试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46?运用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原性,说明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可能性。   47?用社会进步及其衡量标准的原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2003年10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完全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主要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中两个衡量标准。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内容。对“第一性”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惟一标准。BCD不符题意,皆排除。  【答案】选A。   2?【解析】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点和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使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它的理论品质。  【答案】选C。   3?【解析】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A研究的是现象,B研究的是具体过程,C研究具体的是心理过程。皆排除。  【答案】选D。   4?【解析】主要考查意识对物质反作用。题干的例子是先计划后施工,这是意识目的性、计划性体现,是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一种表现。AB判断错误,C不符题意。  【答案】选D。   5?【解析】主要考查关于意识本质问题的错误观点。意识是人脑的功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一种错误是夸大意识主观特征,是唯心主义。另外一种错误是混淆物质和意识界限,把意识产生混为猪肝分泌胆汁,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ABC皆排除。  【答案】选D。   6?【解析】主要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受者,运动是物质根本的属性。据此排除DCB。  【答案】选A。   7?【解析】主要考查世界物质统一性的问题。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有没有共同的本原?如果有是什么?这是唯物论的问题。DCB皆为辩证法的问题,不是本原的问题。故排除。   【答案】选A。   8?【解析】这是实际联系原理的问题,主要考查联系的特点。一棵树的直接价值是三百美元,而间接价值是二十万美元,这种算法体现了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解析】考查矛盾的有关属性问题。矛盾有多方面的属性,但是最基本的属性就是斗争性和同一性。ACD都不是基本属性,故排除。  【答案】选B。   10?【解析】主要考查矛盾特殊性的实践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体现一个药方只治一种病,就是不同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选B。   11?【解析】主要考查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有关问题。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夸大前进性,否认曲折性是直线论,夸大曲折性,否认前进性是循环论。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解析】主要考查现象和本质关系问题。现象和本质关系表明:所有现象都表现本质,所有本质都通过现象体现。真象、假象都是现象都表现本质。区别是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  【答案】选A。   13?【解析】主要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题干中对文盲的界定,表明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选C。   14?【解析】主要考查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其中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生产实践,即农民插秧。D是基本的实践形式,AB是其他的实践形式。故排除。  【答案】选C。   15?【解析】主要考查认识过程及其规律。一个完整的认识,可理解为认识的二次飞跃。即实践、认识、实践。完成认识二次飞跃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ACD皆为干扰项。   【答案】选B。   16?【解析】主要考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有关知识。题干表明,理论不能穷尽真理,表明真理是可以扩展可以深化的。说明真理具有不确定性、具有相对性。ABC是关于真理的其他性质的问题,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7?【解析】社会历史基本原理表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答案】选D。   18?【解析】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系统由四个方面组成,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选A。   19?【解析】主要考查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组成的经济关系。可理解为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故排除DCB。   【答案】选A。   20?【解析】主要考查社会意识分类的有关知识。是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可用是否有阶级性进行衡量。A项中的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B项中的逻辑学没有阶级性。C项中的语言学没有阶级性。故全排除。只有D中的三项都有阶级性都属于意识形态范围。  【答案】选D。   21?【解析】主要考查国体和政体的有关知识。国体和政体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国家的阶级内容和政权的表现形式。ABD选项都涉及国体的有关问题,故全排除。  【答案】选C。   22?【解析】主要考查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规律的有关知识。题干表明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答案】选D。   23?【解析】主要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有两对基本矛盾,分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选C。   24?【解析】主要考查评价杰出人物的基本观点。题干中表明,每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出现都是时代的需要,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作用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这是正确的历史观。DCB是错误的判断。   【答案】选A。   25?【解析】主要考查科学的概念。科学定义之一是“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A项是科学的产生,C项是科学的作用,D项是知识的集合,都不是科学的本质,故排除。  【答案】选B。   26?【解析】主要考查科学的社会制约性知识。科学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据此可排除BCD。   【答案】选A。   27?【解析】考查交往的概念。交往概念可以理解为四方面,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8?【解析】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基础,但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不在于自然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   【答案】选D。   29?【解析】考查关于人的价值有关知识。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也就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前者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后者是社会对个人的肯定。故排除ACD。  【答案】选B。   30?【解析】考查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自由仅仅是、也只能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据此排除ABD。  【答案】选C。   二、多项选择题   31?【解析】主要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二者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有影响。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D为干扰项。  【答案】选ABE。   32?【解析】考查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AB项是意识的产生,基础是物质。CD项是意识的本质,体现了对物质的依赖。E项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也体现了对物质的依赖。  【答案】选ABCDE。   33?【解析】主要考查矛盾的不平衡性有关知识。题干事例体现了矛盾主次两个方面的不平衡,利大于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支配作用。两者可以转化,主观能动性起重要作用。DE不属于矛盾的有关问题,可排除。  【答案】选ABC。   34?【解析】考查矛盾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形”、“相因”、“相成”都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E原为害别人,现转为害己,体现了矛盾转化。故全选。  【答案】选ABCDE。   35?【解析】主要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和认识的辩证过程。题干所列的事例,是只看到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间接联系,说明联系有多样性。对麻雀认识的不断深化,从片面到全面,说明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答案】选ABCDE。   36?【解析】主要考查社会存在的概念。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答案】选ABD。   37?【解析】考查社会形态更替的有关知识。社会技术形态是以生产力水平及经济结构划分的,由于工具的不同经济结构依次表现为渔牧、农业、工业、信息社会的序列。A为经济社会形态,故排除。  【答案】选BCDE。   38?【解析】考查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新思路。根据十六大报告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的精神。C判断错误,D为科教兴国内容,故排除。   【答案】选ABE。   39?【解析】考查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表现为在社会发展的质变过程中可使社会制度更替,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在社会量变过程中能使统治阶级做出让步实行改良手段。B为两对基本矛盾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CDE。   40?【解析】主要考查个人价值袜同的条件。个人价值的实现要有个人的条件和机遇,但是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由此所决定的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样性。B判断错误。   【答案】选ACDE。   三、简答题   41?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表现。   【解析】先回答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概念,再回答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决定作用三方面表面。  【答案】(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生产了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再次,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还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到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质变,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或革命才能实现。   42?简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解析】可简述人与动物的区别和意义。  【答案】(1)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动物只能利用自己的生理器官获取自然界现成的物质资料。   (2)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动物的活动没有社会性。  (3)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  (4)人类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   4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解析】可回答两方面的内容。列宁关于物质的范畴,再答出三方面的意义。  【答案】(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这个定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指出了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4?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解析】可回答三方面的问题。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答案】(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四、论述题   45?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人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试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解析】这是实际联系理论的类型题。实际例子要与理论部分对号,说明为什么。然后阐述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  【答案】(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生命垂危的病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是因为他的机体还有再生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生命垂危的病人,遇到两种不同的医生和好坏不同的医疗条件,就会造成起死回生和命丧黄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病人病入膏肓,机体内部失去再生的根据,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和多么良好的医疗条件,都不能使病人再生。   (4)既然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作用,所以在观察事物时,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内因,又不忽视外因。   46?运用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原理,说明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可能性。   【解析】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类型题。原理部分要简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原理的内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在精神文明方面超越领先。  【答案】(1)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有两种表现:  第一,从历史的纵向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代来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低;相反,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较高。   第二,从社会的横向即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相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超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虽然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有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作指导,因而在思想领域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7?用社会进步及其衡量标准的原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解析】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类型题。原理部分是社会进步的概念及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原理与实际的结合点是全面进步的观点。  【答案】(1)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合乎规律的前进运动,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2)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既有经济的、政治的,又有道德的、文化的。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我国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论坛级别: 终极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理具有相对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