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抽象思维好的人的特征维

内容提示:[精品]形象思维特征

文檔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3:04:5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内容提示:形式美与抽象思维好嘚人的特征维——探究维米尔绘画艺术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6:33:1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該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何新:谈谈工具的批判问题

为什麼国人的抽象哲学思维不发达

一封读者来信与何新的回信

原信讨论时间为2012年11月。

谢谢来信赐教及讨论对你所谈,简答我的看法如下

峩极不赞成把西方哲学范畴与中国哲学范畴、特别是关于佛学的范畴混同在一起讨论。

中国古代学术中并无西方古典意义的哲学、形而上學、方法论(即工具论)与认识论存在现代中国学界至今也还很少人真正能够理解西方19世纪以前古典哲学的纯粹形而上概念。

那些搞西哲史的博导、博士别装B我根本不相信中国有人真地读懂了柏拉图对话(非道德和美学部分)、有人能真正读懂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鉯及康德的三大批判,以至读得懂黑格尔的逻辑著作以及《精神现象学》(其实就包括那些书的译者本身也是知其文句不知其义理,半慬不懂或者似懂非懂这是有自知之明的译者他们自己都承认的。有人不相信会说翻译岂会不懂原著?——那么只要想想为何电脑机器吔能翻译就可以了)

其实,20世纪以来西方也已无真正的哲学可言未来哲学将会死灭。因为西方大学里也已经没有人读得懂古典哲学名著了经典的死亡必然也就是学术的死亡。

也就是说无论中、外,今后都很难再出现真正的哲学思考和体系只会不断出现一些弱智的、貌似哲学和伪称哲学的赝品——例如20世纪的胡塞尔、罗素、萨特、卡西勒就是这种伪哲学的垃圾。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从洛克(John Locke,.)以后英国、法国特别是现代美国人只崇尚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已经远离古典哲学的形而上研究

文艺复兴以后兴起的西方近代哲學始于人性论的探讨。培根、笛卡尔、洛克以后转入方法论和语言逻辑的工具探究20世纪初叶则追随罗素、哥德尔陷入语言分析的迷障森林(故海德格尔著有“林中之路”Holzwege)——从而日益远离古典哲学。连续几代人下来对西方学界来说,古典哲学的诸范畴也已经成为丧失意义而不可理解的事物

中国古代学术系统中本来就没有纯粹的哲学。

秦汉以前只有《易经系词》、《老子道德经》以至魏晋王弼、裴頠时代的玄学讨论,唐宋佛学以及宋代理学和心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讨论——略许有所接近于西方古典意义的纯粹哲学思考涉及了形而仩的本体论、实体论和方法论(如名辩、因明)诸问题。

但中国哲学所用概念则混沌难解各说各话,一直没有统一的概念、语言和一以貫之的逻辑化思考意象化的哲学范畴基本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定义,例如关于什么是“佛”什么是“道”,不同流派就可以有至少1000种說法——鸡有鸡的解释鸭有鸭的解释。

宋元以后由于朱熹这个弱智脑残人鼓吹一种伪道德的伦理化纲常体系并且得到朝廷支持而占据叻思想主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恶棍全力推行八股形式程序化的考试制度,以死记硬背《四书》教条遏制了数百年读书人的抽象思维好的人的特征维能力也扼杀了创新思维能力。继之清代初叶兴起残酷文字狱使得中国文人从此噤若寒蝉,三百年集体沉湎于琐碎餖饤之学)文字、版本)的考证

清初叶、中叶的二百多年里,中国学术界胆战心惊连史学问题都不敢轻易讨论。而正当此一时期西方经历文艺复兴以后,启蒙运动发生17—18世纪以后种种新科学、新学说异军突起而日新月异。中国学界对此则懵懂无知一直封闭隔绝在禁锢之中,对世局已经彻底变化完全一无所知

康乾雍嘉道五代彻底禁锢、扼杀了中国学术界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说自元朝蒙古入主中原鉯后中国除了文艺以及所谓朴学、“小学”(训诂学)以外,基本无正经学术中国学术在此数百年里发生巨大破坏和断裂,致使元明清三代以下中国既无哲学更无科学——当然也没有真正的哲学家。

中国学术自古以来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流行一种大而化之的,意象化嘚模糊思维方式如果中国人离开利用一些乱七八糟的具体意象为比喻,似乎就既不能思维也不能表达。至今中国文人讲学、写文论仍然很少首先从定义概念入手,也无法锁定概念依据概念的明确定义而进行有系统、抽象化的演绎推论。

18世纪英国哲人休谟(David Hume,)曾经批判当时以及中古的西方哲学家说他们搞不清什么叫“是”,以及什么叫“应当是”的区别而这个区别直到今天(21世纪)了,恐怕中国學界多数论者也还是很少有人能搞明白

[休谟注意到许多学人经常将“是什么”(what is)等同于自己认为的“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并且据此莋为普遍化的论据基础把私己之见看做上帝之见,要求人人认同———这也就是后来康德所谓独断论dogmatism]

中国人的阐述方式总是喜欢比喻、类比,凭借印象和模糊意象稀里糊涂一锅浆糊——也就是所谓“捣江湖”(上海话)。中国人从来没有发展出抽象的哲学著作——依据一套模糊语言方式也不可能发展出纯粹抽象的演绎体系,如欧几里得几何原理那种

作为中国哲学之祖宗的老子《道德经》,书中使用的就是意象化的论说方式庄子著作更是充满各种混沌模糊的意象和宇宙相对主义,各种大而无当的比喻以及所谓“得鱼忘筌”而忽视工具批判的见解,可以看做是中国特色“糊涂”哲学的典型范本

后来包括禅学,中国人玩混淆概念的小聪明技巧就在于玩弄什么機锋、话头、种种语言游戏,虽然偶尔也不失有趣但永远无法达到科学化的严谨真知(真如)。

因此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就工具分析而论不可同日而语。将西方哲学范畴与中国所谓哲学和佛学的范畴在不给予任何明晰定义和辨析、说明的前提下,混同谈论只能雲山雾罩,愈扯愈远风马牛不相及。

意象化是比较素朴幼稚的一种思维方式儿童思维的特点就是非常意象化。意象化的特点就是讲故倳

传统思维方式过于意象化,导致抽象思维好的人的特征维能力的缺乏缺乏系统化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高度發达、精美的技术体系有高超的工艺技能,有辉煌的艺术文明却发展不出系统性的抽象理论科学。

比如中医的理论体系又比如《易經》的象数体系,都必须借助阴阳(太阳和月亮)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意象比喻艺术化地感象阐释和传授。从而变成只能秘门独传嘚具有神秘性的私人经验技能无法形成具有普遍性、普适性的科学体系。而这也是中医理论体系遭受西医理论体系排斥、打压、轻视的內在自因

应当指出,中医和易学是有效并且往往有神效的我个人对此有深切的切身体验。我平生曾经遭遇有神医和易学高人——但是囿效的并不意味着也是普遍的和真确的。

传统医易学理论体系是意象化的、陈旧的、经不起逻辑的严谨批判的

比如作为基础的传统关於五行的理论,就有许多模糊不清的设喻金木水火土本来是五种有形的实物,但自《尚书洪范》以后此五物竟然成为五个形而上的范疇。但是这五个范畴都不是能够严密定义的概念它们都仅仅是作为比喻,都不可定义也不是五种物理元素,而成为了五种不可捉摸的模糊意象但是,这五个范畴所涵盖的象域据说神乎其神宽广得不可名状,似乎可以涵盖宇宙一切如同空气或者以太,所以五行又称為五气

中医、易学皆以这种模糊不可捉摸的意象方式来做为论说和推理的基础,这就难怪其如同宗教只能付诸信仰了如果任何学术或科学都以这种方式来思考,那么马就可以不是专指马牛也可以不是专指牛,整个思维语言系统就都会发生大混乱

西方人在欧几里得、亞里士多德以后,继之近代培根、洛克、笛卡尔、康德以下无不高度重视学术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和语言逻辑问题。他们追求论理化、公悝化的思维方式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系统研究批判,为近代科学体系的产生奠定了思维工具的基础也确立了学术讨论和辩论的逻辑规范。一切从严密概念的定义和分析开始因此才有近代科学体系的发生。

例如象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的《伦理学》那样严格遵循几何范式的演绎推理而写成的实体论著作,以中国人的意象式思维方式只会觉得其好笑——不明白一位深刻的西方哲人何以认为有必要这样做而黑格尔则说过:如果历史上有过任何真的哲学——那就只是斯宾诺莎。斯宾诺莎是走向真正哲学理解的始点和终点——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个說法

我早年曾经深深沉浸于西方哲学名著的研读多年(1971——1988年代),浸润甚深对古典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近代特别是笛卡尔、巴斯葛、洛克、休谟、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等贤哲的伟大著作下过面壁止观苦读不已的死功夫,然后乃能逐步穿透理解而達到融会贯通

但是由此我也才知道,尽管中国哲学的起点很高(先秦的伟大著作如易系传、老子)但宋元以下则境界日益降低。晚近鉯来至于胡适、冯友兰、任继愈、熊十力诸辈虽然也喜言哲学貌似通儒,其实著作多数是扯淡而已——连哲学之门在哪里都没有摸到

峩凭什么敢这样说?因为有三个基本的西方哲学范畴(概念)中国主流学界竟然混讲几十年,而基本定义始终却没弄清楚以至连《辞海》这样的工具书都写错。于是我在70年代末期不得不重新寻解考证定义而后才弄清楚。这三个概念就是关于——“形而上学”、“辩证法”以及“哲学”范畴本身

关于“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本义,30年代苏联哲学家德波林说是什么“静止与发展”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論的“两军对战”后来《矛盾论》也沿袭其说这样讲。殊不知这是出于德波林不明此两概念本义的胡乱攀扯

1980年代初,我在《学术研究》杂志上大胆发论试图呈清这两个概念在西方哲学中的本义。因此而间接触犯“圣经”为此《辞海》编委徐庆凯(大概就是有关词条嘚编撰者)在《学术研究》杂志上抨击我,发生一场往复达数次的论战但现在,90年代以后的新版《辞海》还是不得不改变旧的说法采鼡了我的新的释义。

再举例而言“哲学”这个词是近代日本人所发明的一个汉字概念,并非中国学术所本有此词从日本原样引进后,Φ国人虽然会使用(语用学意义)但对这个名词的意思也从来搞不清楚。艾思奇曾经说什么“哲学就是世界观加方法论”——那么为什麼世界观方法论叫哲学不叫玄学康生则说过“哲学就是明白学”——更是意象性、印象性的信口开河。

理解这个词的难点在于理解古汉語“哲”这个字的本义不深读《说文解字》不会知道这个字不过就是“智”字的同源异形字——所以哲学就是智学——智慧之学——与古代西方的爱欧尼亚(非希腊)人所说的“爱智之学”philosophy同义。日本人这样解译爱智之学的确很为精准而这个词义是我在2000年出版的《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一书中首次澄清的。

举此二例非为自炫,不过表示我对百年以来中国一贯大而混之的混沌中国哲学学术的蔑视而巳中国今日的思维混乱,概念混乱理序混乱,与百年以来的哲学思维的混乱很有关系

如果真要深入研究哲学,我的建议是不要忙於构造自己的体系——无非又是多造一个“应当是”(what ought to be)的主观体系而已——至于世界是否真如“是”(what is)————则也许相距远远不止10萬8千里。

任何学术研究首先应当从明晰所论的概念和澄清一些混乱的概念为起始假如要援佛论道或者以中国的学术与西方哲学相比照,那么首先应当从一些基本概念的澄清、定义和明晰开始——比如中国人常讲的“心”的概念、“道”的概念、“气”的概念以及关于西方传入的什么“量子”、“信息”之类的概念——究竟它们说的是什么?有必要一一澄清明确其定义。不澄清概念和明晰定义就无从討论哲学问题。否则永远只能是鸡讲鸡话鸭讲鸭话,吵得无限地热闹——却永远不会有共识也没人真知道别人究竟在讲什么,吵什么

我记得休谟当年曾经这样说过———翻开一本新书后我们应该问一问,这里面有事实的记录吗没有。有可以验证(经验)的知识吗沒有。有数理的计算吗没有。那就把它丢进炉子去吧!(记得似乎是在《人类理智论》的结尾说的手边无此书,不确信)

在我个人看来,类似什么“哲学研究”一类的既非形而上也非形而下的刊物印出来以后不如就照休谟所说,直接从印刷厂转送到造纸厂的纸浆池詓可也因为这种印出来以后就永远没人看而且也无人知其在讲什么的东东,徒然冒顶着哲学——“智慧之学”的虚名其实却只是在展礻学人与当代学术之愚蠢,并且除了给图书馆增加一批有字的废纸外再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中国古代玄学中有许多糊涂概念与胡言乱语例如以下一段古文:

《上經·知辧》曰:“見,所見;見不見。不見見;見見愚乎弗見見見也,乃謂常見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 。

诸如此类的发高烧抽疯式的模糊矛盾语句貌似高深,其实是概念混乱不知所云的屁话对这一类不着边际云裏雾里的说法,1万人可以有1万种理解和解释——而且1万年也纠缠不清鬼知道作者自己清楚不清楚究竟在说什么,以及究竟想说什么

还應当指出,我上面所提到的黑格尔、休谟、洛克及荷兰犹太人斯宾诺莎作为启蒙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都是近代共济会重要成员。

( 初稿12月3日修改)

【讨论哲学方法问题的友人来信一封】

从《哲学思考》一书中可以看出您当年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浪遏飞舟”的身姿和氣概!文字中体现出智慧之剑的巨大穿透力!我也是属于喜欢究竟的人这几年拜师访友,自认为学问有些长进已经能够理解您的大作,下面从自己的角度向您报告我的几点读后感:

1、您在《哲学思考》(上)序中提到:

“西方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所代表的流派試图使逻辑学彻底异化为形式句法或纯粹语义学从而使逻辑与自然语言、逻辑与逻辑的思维基础(内容)完全剥离”。

我认为这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西方的形式逻辑本身是自然逻辑即您说的泛演化逻辑中的特例,他们的数学也是纯粹抽象的东西无法体现客观物质的本體论属性,所以进入近代则必然出现把逻辑看成为主观约定或设定的东西中国传统哲学在王弼扫象以后,儒家发展出现言不及物离事談理的问题,与此相似

2、序中说:“历史概念类集,最终将导致一种非对称(A≠A)的本体论新逻辑类型——泛演化逻辑的建立” “本書中对此是明确的,即人类思维的普遍语法是对宇宙本体存在与演化普遍形式的模拟,换句话说宇宙本体的存在与演化秩序本身,就昰一个泛逻辑的进程”

所谓同一律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时间是静止的,要是把时间变量加进去则可能出现猫等于狗的情况,佛家三卋轮回的例子再生动不过了另外宇宙演化的逻辑问题,从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个最基本的逻辑这里所以不好理解的昰我们把时间和空间分开的缘故,实际上时间与空间具有统一性具体如邵雍的《皇极经世》用先天64卦,我认为实际上已经找到这个具体嘚演化逻辑且解决这个问题。

3、序中说:“如果说建立在同一律及不矛盾律基础上的经典逻辑是一种对称逻辑,那么泛演化逻辑乃是鈈对称逻辑”

《易经》64卦中只有八个卦是对称的,如乾坤、坎离中孚、小过,大过、山雷颐仅仅这个八个卦的关系可以按照形式逻輯来推演、判断,其他都是非对称的占了7/8)。

您书上册第13页中说:“在普通逻辑中形式主义地把思维和客观性分割开来”。

——应該说形式逻辑并没有与客观逻辑完全分割只是分割了7/8,占了87.5%

4、您书第17页说:主观抽象的对象,是某一个“类”在空间坐标上的外延存在而客观抽象的对象,则是一个“类”在时间坐标上的外延存在前者呈现为类的异在,而后者则是类的自在前者是非历史的类,非历史概念的集合——即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而后者则是具有历史同一性的类,即历史概念的集合——辩证递归(递归这里指一种历史嶊演)逻辑的对象

——看这段话我认为您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您要追寻建立的新逻辑的内容,在书中的后边您反复引用康德、黑格尔的話我觉得根本上讲是在探索一种包含了时间参数的自然演化逻辑,而这种逻辑与主观逻辑不同也即与形式逻辑根本不同的辩证逻辑。這里最关键的问题在对主观与客观也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本体论意义的正确理解上

由于人类没有诸多“时间与空间,主观与客观、必然与耦然、形式与内容”的“二”的“对对子”是无法进行思维的,所谓语言、概念、推理、判断、形式逻辑都是建立在“二”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割裂了“一”而用“二”的基础上来思维的,但是宇宙的本体却是“一”是诸多“二”的同一。

这个问题我们老祖宗早已发现所以《易经》提出“易无思也,感而逐通”这里的“无思”,就是不能用形式逻辑思维和用“二”来思考所谓的“人类一思考,上渧就发笑”即是也

这里需要强调用“不二法门”,也就是一种象的体会、意会它是包含了“形象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的综合思维,所谓的“感而逐通”也就是您文章一直强调的一种对客观的模拟,是思维与客观的同一

我们的祖先圣人已经明确指出“书不尽訁、言不尽意,故立象已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这里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文字、概念、语言用来反映客观规律的先天不足更重要的是咜也同时指出通过形象思维来取意,来意会

这是完全区别于抽象思维好的人的特征维(应用形式逻辑)的意象思维。

至于怎么来理解意潒思维和您上面的空间、时间之说呢这需要从人类自身的认识的物理结构来分析。这方面佛教的唯识论里是说的比较清楚八识“眼、聑、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中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主要是受空间主导支配的,叫“成所作智”而第六识“意”叫“妙观察智”,已经脱离了空间主导而同时具有抽象和意象也即逻辑(指形式逻辑)与形象思维(指辩证逻辑)的能力这里的具體的象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体,是纯自然的但是由于前六识都受末那识(也叫意根、我执)支配,所以不为道日损坐忘、心斋,是没囿办法圆满地现出第八识(自性光明的大圆满智慧)

去“感”与“通”,即您说的“模拟”宇宙实相的老子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可以以为物,说明了抽象(形象)思維是和物质运动时同构的可以模拟的。

您提出的新逻辑我认为根本上是提出一种动态的具有时间因数参与的逻辑。我注意到《易经》Φ大量强调“与时偕行”、“天下随时”、“革(蹇、大过等)之时大矣哉”等,特别注重时间变量可以讲《易经》反映的认识论已經体现了按照您说的泛演化逻辑,因为它把时间与空间都考虑进去了(把天干、地支配上卦爻并通过爻位把时空统一反映进去了。

由于任何用文字(书)、语言所表达的理论(概念)都是静止的没有考虑或者讲脱离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是易经里媔讲的“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体现,只有把时空变量都加进去才能反映客观实际因为它能完整地反映并把握客观情况,因此是非瑺正确的!

至于您提出的主观抽象是“类”在空间的坐标轴上的外延的存在这是很西式的表达。其实也不是纯粹的主观准确讲是7/8的主观;至于“客观抽象的对象,则是一个“类”在时间坐标上的外延存在”也是起码有1/8主观的因为您这里把主客观给分离了,这本身茬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因此本身就主观了!

也就是讲您用语言表达(何况用坐标)就离了实相真如的必然缘故。《易经》里揭示这一现潒是“方(空间)以类聚、物以群分”而“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则是时间属性的反映。当然您这样描述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现实Φ确实有两种学问,各自偏空间和时间

我认为西方文化的主流是偏空间的,而东方中国的文化是偏时间的西医、物理、化学是偏空间、结构的学问,中医、舞台艺术、音乐是偏时间、流动、功能的学问但是在微观和宇观由于高速度而使时间与空间的本质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

5、西方在哲学上出现康德的二律背反在数学上出现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在物理学上出现“测不准原理”、在经济学上出现市场夨灵后又出现政府失灵!

当代新自由主义中的理性预期学派、哲学上的维也纳学派,都是将静态的形而上学的形式逻辑进行到底的结果!

“反者道之动也”毛泽东说事物总是走向它的反面的。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列宁从哲学到社会学已经出现动态、变化、发展、聯系的宇宙观,这是地球上阴阳运动在东西方哲学这个范畴的生动体现规律是客观的,也是运动的!

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后我们看到這种迹象会暗自高兴。但也应清醒看到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地被“西化”这里面有必然性。

但是看看“对对子”就要把主观能动性加进去做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这才是真正的有所作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可惜我们一方面教育教条化,一方面老祖宗的東西忽视这都是当前学校哲学教育应该重视,也是可以解决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思想路线是非常重要的。近代法国启蒙革命以来革命家都是哲学家(包括列宁、毛泽东),这是很有趣的现象!

就写这些都是个人理解,浅陋难免敬请指正!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網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抽象思维好的人的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