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中的氧原子与两个氢共用电子对后,是不是氧原子

吡啶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bǐ dìng]
吡啶,有机化合物,是含有一个氮杂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吡啶及其存在于骨、、煤气、、石油中。吡啶在工业上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等)的原料。
吡啶芳香性
吡啶的结构与非常相似,近代物理方法测得,吡啶分子中的碳碳键长为139pm,介于C-N单键 (147pm)和C=N双键(128pm)之间,而且其碳碳键与碳氮键的键长数值也相近,键角约为120°,这说明吡啶环上键的平均化程度较高,但没有苯完全。
吡啶环上的碳和氮原子均以sp2相互重叠形成σ键,构成一个平面六元环。每个原子上有一个p轨道垂直于环平面,每个p轨道中有一个电子,这些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一个封闭的,π电子数目为6,符合4n+2规则,与类似。因此,吡啶具有一定的。氮原子上还有一个sp2杂化轨道没有参与成键,被一对所占据,使吡啶具有碱性。吡啶环上的氮原子的较大,对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有很大影响,使π电子云向氮原子上偏移,在氮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高,而环的其他部分电子云密度降低,尤其是邻、对位上降低显著。所以吡啶的芳香苯差。
在吡啶分子中,氮原子的作用类似于苯的硝基,使其邻、对位上的电子云密度比降低,间位则与苯环相近,这样,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远远少于苯,因此象吡啶这类芳又被称为“缺π”杂环。这类杂环表现在上是变难,变易,变难,变易。
吡啶物理性质
吡啶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熔点(℃): -41.6
沸点(℃): 115.2
(水=1): 0.9827
折射率:1.5067(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73
(kPa): 1.33/13.2℃
引燃温度(℃): 482
爆炸上限%(V/V): 12.4
爆炸下限%(V/V): 1.7
燃烧热(定压)(KJ/mol):2826.51
(定容)(KJ/mol):2782.97
比热容(21℃,定压)(KJ/kg.K):1.64
临界温度(℃):346.85
临界压力(MPa):6.18
电导率(25℃)(μS/cm):4
热导率(20℃)(W/m.K):0.182
黏度(15℃)(mPa.S):1.038
(20℃)(mPa.S):0.952
(30℃)(mPa.S):0.829
蒸发热(25℃)(KJ/mol):40.4277
熔化热(KJ/mol):7.4133
生成热(液体)(KJ/mol):99.9808
偶极距:2.22D 吡啶为极性分子,其分子极性比其饱和的化合物——大。这是因为在哌啶环中,氮原子 只有吸电子的(-I),而在吡啶环中,氮原子既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又有吸电子的(-C)。
溶解性: 溶于水和醇、醚等多数。吡啶与水能以任何比例互溶,同时又能大多数及非极性的,甚至可以溶解某些无机盐类,所以吡啶是一个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溶剂。吡啶分子具有高水溶性的原因除了分子具有较大的极性外,还因为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可以与水形成。吡啶结构中的使它与有相当的亲和力,所以可以溶解极性或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而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Ag、Ni、Cu等形成配合物,而致使它可以溶解无机盐类。 与水形成,沸点92~93℃。(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
吡啶光谱性质
(1)吡啶的(IR):芳的红外光谱与系化合物类似,在cm-1处有C—H伸缩振动,在cm-1有芳环的伸缩振动(骨架谱带),在900~700cm-1处还有芳氢的面外弯曲振动。
(2)吡啶的(HNMR):吡啶的氢核化学位移与苯环氢(δ7.27)相比处于低场,化学位移大于7.27,其中与杂原子相邻碳上的的吸收峰更偏于低场。当杂环上连有供电子基团时,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为吸电性时,则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3)吡啶的紫外吸收光谱(UV):吡啶有两条紫外光谱吸收带,一条在240~260nm(ε=2000),相应于π→π*跃迁(与苯相近)。另一条在270nm的区域,相应于n→π*跃迁(ε=450)。
吡啶化学性质
吡啶及其比苯稳定,其反应性与类似。典型的芳香族亲电发生在3、5位上,但反应性比苯低,一般不易发生、、等反应。吡啶是一个弱的三级胺,在乙醇溶液内,能与多种酸(如或等)形成不溶于水的盐。工业上使用的吡啶,约含1%的,因此可以利用性质的差别,把它和它的分离。吡啶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结晶形的。吡啶比苯容易还原,如在和乙醇的作用下还原成(或称)。吡啶与反应,易被氧化成。
吡啶碱性和成盐
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接受质子而显碱性。吡啶的共轭酸(N原子上接受一个质子后的吡啶)的为5.25,比氨(pKa9.24)和(pKa 10~11)的酸性更强(pKa越小酸性越强)。原因是吡啶中氮原子上的未处于sp2杂化轨道中,其s轨道成分较sp3杂化轨道多,离近,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强,给出电子的倾向较小,因而与结合较难,碱性较弱。但吡啶与芳胺(如,pKa 4.6)相比,碱性稍强一些。
吡啶与可以形成稳定的盐,某些结晶型盐可以用于分离、鉴定及精制工作中。吡啶的碱性在许多中用于催化剂脱酸剂,由于吡啶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良好溶解性,所以它的常常是一些无法达到的。
吡啶不但可与强酸成盐,还可以与路易斯酸成盐。
此外,吡啶还具有叔胺的某些性质,可与反应生成季铵盐,也可与酰卤反应成盐。
吡啶亲电取代反应
吡啶是“缺π”杂环,环上电子云密度比苯低,因此其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也比苯低,与硝基苯相当。由于环上氮原子的作用,使亲电取代反应的条件比较苛刻,且产率较低,取代基主要进入3(β)位。
与苯相比,吡啶环亲电取代反应变难,而且取代基主要进入3(β)位,可以通过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来说明这一作用。
由于吸电性氮原子的存在,中间体正离子都不如苯取代的相应中间体稳定,所以,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比苯难。比较进攻的位置可以看出,当进攻2(α)位和4(γ)位时,形成的有一个共振极限式是正电荷在电负性较大的氮原子上,这种极限式极不稳定,而3(β)位取代的中间体没有这个极不稳定的极限式存在,其中间体要比进攻2位和4位的中间体稳定。所以,3位的取代产物容易生成。
吡啶亲核取代反应
由于吡啶环上氮原子的吸电子作用,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尤其在2位和4位上的电子云密度更低,因而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2位和4位上。
吡啶与氨基钠反应生成的反应称为齐齐巴宾(Chichibabin)反应,如果2位已经被占据,则反应发生4位,得到,但产率低。如果在吡啶环的α位或γ位存在着较好的(如、硝基)时,则很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如吡啶可以与氨(或胺)、烷氧化物、水等较弱的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吡啶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吡啶环上的密度低,一般不易被氧化,尤其在酸性条件下,吡啶成盐后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加强,使环上电子云密度更低,更增加了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当吡啶环带有侧链时,则发生侧链的氧化反应。
吡啶在特殊氧化条件下可发生类似的氧化反应,生成N-氧化物。例如吡啶与或过氧化氢作用时,可得到吡啶N-氧化物。
吡啶N-氧化物可以还原脱去氧。在吡啶N-氧化物中,上的未可与芳香大π键发生供电子的p-π共轭作用,使环上电子云密度升高,其中α位和γ位增加显著,使吡啶环容易发生。又由于生成吡啶N-氧化物后,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吸电子的增加,使α位的电子云密度有所降低,因此,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4(γ)上。同时,吡啶N-氧化物也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与相反,吡啶环比苯环容易发生加氢,用和都可以还原。
吡啶的为(哌啶),具有仲胺的性质,碱性比吡啶强(pKa=11.2),沸点106℃。很多天然产物具有此环系,是常用的。
取代基对水溶解度的影响:当吡啶环上连有-OH、-NH2后,其衍生物的水溶度明显降低。而且连有-OH、-NH2数目越多,水溶解度越小。
其原因是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或氨基上的氢形成了氢键,阻碍了与水分子的缔合。取代基对碱性的影响:当吡啶环上连有供电基时,吡啶环的碱性增加,连有吸电基时,则碱性降低。与取代苯胺影响规律相似。
吡啶应用途径
除作溶剂外,吡啶在工业上还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食品调味料、粘合剂、等)的起始物。
吡啶还可以用做催化剂,但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影响产品质量。
用作缓蚀剂,吡啶对金属起到缓蚀作用,利用其吸附作用达到缓蚀作用。[1]
吡啶可从天然中获得,也可由和氨制得。吡啶及其衍生物也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汉奇吡啶合成法,这是用两分子的β-化合物,如与一分子乙醛,产物再与一分子的乙酰乙酸乙酯和氨缩合形成二氢吡啶化合物,然后用氧化剂(如)脱氢,再失羧即得吡啶衍生物。
也可用、氨和甲醇在500℃通过催化剂制备。
吡啶衍生物品
吡啶的许多衍生物是重要的药物,有些是维生素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吡啶的衍生物是一种抗结核病药,是的原料。
吡啶健康危害
吡啶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吡啶健康危害
有强烈刺激性;能麻醉。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后,轻者有欣快或窒息感,继之出现、、呕吐;重者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强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误服可致死。
吡啶慢性影响
长期吸入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步态不稳及消化道功能紊乱。可发生肝肾损害。可引起。
吡啶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吡啶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气体。与硫酸、、、、、、等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吡啶毒理学资料
属低毒类。
吡啶中毒症状
主要有恶心、疲劳、食欲缺乏,一些急性中毒事件中表现为精神崩溃。吡啶中毒引起死亡的事件比较少。
吡啶急性毒性
LD501580mg/kg(经口);1121mg/kg(兔经皮);人吸入25mg/m³×20分钟,对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大鼠吸入32.3mg/m³×7小时/日×5日/周×6月,肝重量系数增加;人吸入20~40mg/m³(长期);神衰、步态不稳、手指震颤、血压偏低、多汗,个别肝肾有影响。
吡啶应急处理
吡啶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吡啶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anychem[引用日期]氧原子电子式 完美作业网
氧原子的电子式的书写,能不能上下分别一个电子然后左右分别两个电子 可以的。
SO2的电子式是什么样的 sp2杂化是由同一层的一个s轨道与3个p轨道中的两个形成,形成两个单键与一个双键或大π键,硫原子、氧原子的最外层都有六个电子 ,都是有两对成对电子, 都有两个成单电子。硫原子、氧原子形成二氧化硫分子时,它们的未成对电子结合,形成2个硫、氧单键占据两个SP2杂化轨道, 硫原子的一对孤对电子和2个氧原子的两个成单电子形成一个三原子四电子的大π键,硫原子的另一对孤对电子占据一个SP2杂化轨道。因此,二氧化硫分子中的硫原子采取SP2杂化方式。这个没什么研究,不过看明白了。中心原子周围连接的原子数加上孤对儿电子数就是SP几杂化 比如二氧化硫周围氧原子2个 还有1对孤对儿电子 那就是SP2 如果孤对儿电子数加上周围原子数等于4 那就是SP3 等于2就是SP杂化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里,碳原子是不是和氧原子共用四对电子
请问氧原子的 电子结构式 是怎样的????还有氧气分子的 化学键示意图 又是怎样??谢谢!氢是一,氧有两层,第一层两个,第二层六个
想问一下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网上的答案看不懂,我想知道的是氧原子电子的激发方式,氧原子最外层 20分氧原子价电子排布是2s2 2p4 也…… 氧原子采用sp3杂化,可以通过价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来判断。杂化后的两个sp3杂化轨道被两对孤对电子占据,另外两个sp3杂化轨道则被成对电子占据。
氧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 O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 2S2 2P4
HClO4的电子式,要图片 氯原子与三个单独的氧原子结合是由氯原子一方提供共用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氧原子与氯原子、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分别是氧原子提供一个电贰和氯原子提供一个电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氧原子提供一个电子和氢原子提供一个电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如图:
如何用电子式表示过氧化钠的形成过程 2个钠原子的电子式+2个氧原子的电子式→过氧化钠电子式
(2014o通州区)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8个中子的氧原子的核素符号:168OB.HF的电子式:C.K+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CH4分子的球棍模型:A、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8个中子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8+8=16,8个中子的氧原子的核素符号816O,故A正确;B、HF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离子键,F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B错误;C、K+离子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选项中表示C原子与H原子的相对比例大小,表示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但没有表示原子之间的成键情况,为比例模型,故D错误.故选:A.
这是臭氧的结构图吗、为什么中间氧原子5电子、右面氧原子7电子?和路易斯结构图有关吗? 一根共价键对两边任何一个原子均算两个电子 即均为8电子路易斯结构图中你所说的是用来计算形式电荷原子价电子数-(孤电子数+共价键键数)=形式电荷数或者用个离域π键解释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是由1个“水分子”可以看成是由两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构成的吗?我知道一般的说法是: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但是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在化合后,H失去1个电子,带一个正电,所以是氢离子O得到两个电子,所以带2个负电,所以是氧离子;所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构成.请问这样的推理有什么错误?顺便再问一下:由多个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什么?还能叫分子吗?叫离子团吗?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不是氢离子和氧离子水的结合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H:O:H 氢和氧都没有失去电子,只是电子的偏离,所以就是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不懂问
顺便再问一下:由多个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什么?还能叫分子吗?叫离子团吗?
在化合时,没有电子的得失,是形成了共用电子对,这句话对吗?
由多个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复盐,如KAl(SO4)2.12H2O
不能叫分子(初中都叫分子,高中就不是了),是由离子构成的,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有电子得失
在化合时,没有电子的得失,是形成了共用电子对,可以这么理解
毕竟你是初中,不需要了解的太多,越多越糊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H2O中H和O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成键的,H没有完全失去电子,O也没有完全得到,通过共用电子对也就是共价键将H和O相连.只要一个物质是由离子组成就不能叫做分子,离子团是组成这个物质的一部份.那二氧化碳分子中,
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在化合后,C失去4个电子,带4个正电,所以是碳离子
O得到两个电子,所以带2个负电,所以是氧离子;所以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离子和一个碳离子构成的。
没有离子,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原子没有离子.C最外层4电子既难得又难失,怎麼可能会失去4个电子?
你怎么看出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都是共价化合物呢?有什么规律吗?难道是因为“在化合时,没有电子的得失,是形成了共用电子对。”?
可有些组合是由于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靠互相吸引而组合的物质,两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简要回答,我才初二。
我初二,初学化学,有数不尽的问题,请问我对于这些问题应采取什么方式呢?
一般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的就是离子化合物,非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的就是共价化合物.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铵盐,是NH4+阳离子跟酸根阴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初中接触的特例不多.
你认为化合价是什么(通俗点讲),是不是原子互相化合时得失电子的数目,可这句话在共用电子对这方面就说不过去了。。。
不是得失电子数目啊,是转移的数目.
错误,初中可以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拔河,但势均力敌,氧的力气稍大一些,把那个电子卡在中间,两原子共用,没有离子。另外氧离子能和水反应,更不可能顺便再问一下:由多个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什么?还能叫分子吗?叫离子团吗?
在化合时,没有电子的得失,是形成了共用电子对,这句话对吗?离子化合物,不能叫分子(理由高中会学)。后面一句话中学阶段是对的1.你认为化合价是什么(通俗点讲),是不是原子互相化合时得失电...
离子化合物,不能叫分子(理由高中会学)。后面一句话中学阶段是对的
1.你认为化合价是什么(通俗点讲),是不是原子互相化合时得失电子的数目,可这句话在共用电子对这方面就说不过去了。。。2.我初二,初学化学,有数不尽的问题,请问我对于这些问题应采取什么方式呢?
1.化合价只是一个为了方便计算和配平规定出来的,现在可以看成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数(实际这是错误的)2.培养兴趣,多看书,多做题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靠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子。他们都没有形成离子。
1个“水分子”不可以看成是由两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在化合时,没有电子的得失,是形成了共用电子对。
水分子是共价化合物由共价键连接,H和O共用一个电子。所以不会得失电子,更不是离子构成。这是高中的知识不知道是正常的
氢最外层只有1电子(稳定时是2个),氧最外层有6个电子(稳定时是8个),它们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既它们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氢没有失去电子氧也没我得到电子(再次强调是共用电子)所以不存在氢离子和氧离子那二氧化碳分子中,
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在化合后,C失去4个电子,带4个正电,所以是碳离子
O得到两个电子,所以带2个负电,所以是氧离子;所以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离子和一个碳离子构成...
您好!因为水不是强电解质。只有强电解质是完全电离,才能说是由什么离子构成。到了高中要学习写离子方程式,那时候老师会讲得非常详细的。由多个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还是在不完全电离的情况下还是分子。貌似没有离子团这种说法吧,我没有听说过,只听说过原子团!...
水在初中大多说原子,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因为水是共价化合物,所以 在化合时,没有电子的得失,是形成了共用电子对。
水是有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水分子,水可以电离出1个氢氧根1个氢离子,而不是两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在水溶液中,氧离子通常不能大量存在,会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氢氧根。由多个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比如大多数盐,它们不能叫分子,因为它以离子化合物存在。水是共价化合物,氢和氧都没有失去电子,只是电子的偏离。有些知识涉及高一化学,上了高中就懂。...
不可以,离子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种。水分子中不是两个氧离子,是一个氧离子
扫描下载二维码简介/小分子水
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也就是说,靠近吸引能力强的原子一方电子云比较密集。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就带部分负电荷,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就带部分正电荷。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用元素的电负性来表示。O的电负性为3.5,H的电负性为2.1。所以O-H键是极性键,水分子是个极性分子。由于水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很强,原子的半径较小(0.099-0.138nm),所以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相互吸引,也就是在两个分子间生产的一种较强的静电吸引作用,这种分子间的吸引作用就是氢键。水分子间有较强的氢键,每个水分子中氧原子以两个共价键和两个氢键与。氢键增加了水分子间的结合力。氢键的键能比共价键&的键能小得多。在天然水中,通常是许多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起来,形成环状或直线链状的构造,成为缔合的分子簇团。&水中氢键的存在使水形成独特而易变的结构,对水施加任何作用,都会接力式地传播给几千个原子。在温度、压力或磁场等各种外界作用下,水结构会发生变化。氢键的断裂是水结构变化的必要前提。这种变化需要消耗能量。水加热沸腾,在气化过程中就破坏分子间的氢键,以单个的H2O存在。对水进行充分的良好的磁处理之后,许多氢键被切割开,使水中富含小分子团和更为活泼的单个游离水分子,原子的电子云层也被切割异化,有的得到电子,有的失去电子,经紫外光谱透过率或吸光度检测比较,可知其离子浓度高,成为离子水。对这种水进行的物理测试,水的粘度比未经处理的更小,水的电导率比未经处理的更大。水的电导率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和迁移率。所以,天然水经过良好的磁处理之后,水被切割成富含小分子团的离子水。这是一种“松散”的或“分散”的水,具有更大的活性,更容易进入细胞膜,更好地参与生物化学作用。这种水可简称小分子水。这种水被航天员们饮用,因为航行时间较长,为了节约空间等因素,小分子水更容易进入细胞膜,更好地参与生物化学作用,而排放量小。
产生/小分子水
喝小分子水不能治心血管病小分子水经过本小分子水发生器产生。发生器内的滤料是高能量效应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明显的电极性并放射出一定波长的电磁射线,由于电极性的存在产生了生物电流及,使水的热质和活性发生改变,特定波长的电磁射线使原来水的大分子团的氢链断裂,改变了水分子团原有的排列,重新组合,在这个生物电场中不断的变化着,不停进行着断裂&→&组合&→&断裂的过程。
特点/小分子水
小分子水具有强渗透力、强溶解力、强扩散力、弱碱性。水的含氧量高,能给人体内的组织细胞带来更多的氧。小分子水进入人体后,就象蜜蜂一样,在人体细胞内外窜进窜出,能顺利的渗透到人体细胞,把营养提供给细胞,并且把细胞里的细菌和毒素带出细胞外,使微细血管的循环加快,促进新陈代谢,呈现出排毒能力。
疑问/小分子水
“小分子水”的宣传称,利用的切割等方式可将水磁化,改变水分子的取向,切断部分氢键,就能够得到团簇小的小分子水。对水进行磁化的研究近年来不算少见,水经过静止磁场或者变化磁场的处理,其理化性质的确会发生改变,而且能在数小时内保持这种性质。 然而相关的研究表明,磁化处理水的结果是水中的氢键含量有少量的上升,会造成水的团簇变大。与“磁化得到小分子水”的说法正好相反,什么“磁场切割”,估计是对磁力线拍拍脑袋的想法。宣称可以“治病”宣传者往往用一些看似很专业的词汇来吹嘘小分子水对疾病的神奇疗效,不过,往深处想,热水就是小分子水。加热后,水的部分氢键被破坏,水分子团簇会变小,但真的就会有那些所谓的“效果”吗? 疑问①:饮用后改善人体生物化学作用,升高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成为血管清道夫?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确是一种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相关的蛋白,被誉为“血管清道夫”,现在医学界正在致力于从它入手,解决心血管疾病的问题。但目前提高其浓度的方法,主要是抑制降解酶,仅通过饮水不太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疑问②:饮用后人体内酶的活性增强,血脂易分解,从而降血脂效果好? 血脂的代谢是个涉及许多酶的复杂过程,降血脂的过程需要部分酶处于激活状态,部分酶被抑制。疑问③:本品处理水中富含小分子团和水的离子,水很‘分散’,渗透力与溶解力强,易进入细胞内滋养细胞,在血中容易使聚集成团的红细胞分散开,并使新生的红细胞刚度小,变形性大,从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降低血液黏稠度”? 水的离子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的浓度与pH和温度有关,而且相当的低(除非变成强酸强碱,那样更不能饮用了)。细胞内的水含量最重要的是平衡,通过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控制水分的吸收,维持细胞内的离子在合适的浓度。细胞内的水并不是越多越好,更多的水进入细胞也不存在“滋养”一说;至于血液粘稠度,其原因是多方面(如胆固醇过高,生成血栓等),红细胞在受到损伤(如酗酒)后其粘合力才会增强,从而导致血液粘稠,但在通常情况下,这都不是主要原因,所以分散对降低血液粘稠度一般没多大作用。 批判无论是那些装置能否产生小分子水,还是所谓的小分子水能否治疗心血管疾病,都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现有的科学知识也不支持这些所谓的功效。这类的产品往往喜欢披上科学的外衣,用看似专业的词汇来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认真分析起来,这些所谓的科学说辞都是站不住脚的。
误区/小分子水
磁化能得到小分水吗“小分子水”的宣传者称,利用磁场的切割等方式将水磁化,改变水分子的取向,切断部分氢键,就能够得到团簇小的小分子水。对水进行磁化的研究在近年来不算少见,水经过静止磁场或者变化磁场的处理,其理化性质的确会发生改变,而且能在数小时内保持这种性质。然而相关的研究[1-2]表明,磁化处理水的结果是水中的氢键含量有少量的上升,会造成水的团簇变大。小分子水能治病吗宣传者往往用一些看似很专业的词汇来吹嘘小分子水对疾病的神奇疗效,不过,热水就是小分子水,这种宣传的确可靠程度不高。(加热可以破坏水的部分氢键,使水分子团簇变小)1、“饮用后改善人体生物化学作用,升高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成为血管清道夫。”。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确是一种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相关的蛋白,被誉为“血管清道夫”,目前医学界正在致力于从它入手解决心血管疾病的问题。目前提高其浓度的方法主要是抑制降解酶,仅通过饮水不太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2、“饮用后人体内酶的活性増强,血脂易分解,从而降血脂效果好”。血脂的代谢是个涉及许多酶的复杂过程,降血脂的过程需要部分酶处于激活状态,部分酶被抑制。笼统地说“使人体内酶的活性增强”。3、“本品处理水中畗含小分子团和水的离子,水很‘分散’,渗透力与溶解力强,易进入细胞内滋养细胞,在血中容易使聚集成团的红细胞分散开,并使新生旳红细胞刚度小,变形性大,从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降低血液黏稠度”。水的离子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的浓度与pH和温度有关,而且相当的低(除非变成强酸强碱,那样更不能饮用了)。细胞内的水含量最重要的是平衡,通过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控制水分的吸收,维持细胞内的离子在合适的浓度。细胞内的水并不是越多越好,更多的水进入细胞也不存在“滋养”一说;至于血液粘稠度,其原因是多方面(如胆固醇过高,生成血栓等),红细胞在受到损伤(如酗酒)后其粘结力才会增强而导致血液粘稠,但在通常情况下都不是主要原因,所以分散红细胞对降低血液粘稠度一般没多大作用。小分子水的验证手段在一些商业宣传中,有提及使用高频&O核磁共振(简称NMR)的结果来验证经过处理产生的水是小分子水。依据是水分子的团簇大小可以由NMR氧谱中的半峰宽来表征,半峰宽越小,水分子团簇越小。纯水的半峰宽是100Hz以上,而经过“处理”,半峰宽可以降到60Hz以下。17&O-NMR的确是研究水缔合情况的常用方法,但是氧谱的半峰宽只是粗略的表征水分子团簇的大小。还有其他改变半峰宽的方法,例如随着水温的升高,在NMR图谱上,氧峰的半峰宽就会不断减小[4],因为加热可以破坏水的部分氢键,使水分子团簇变小。如此简单就能得到小团簇的水,如果真有什么功效的话,也不用花钱买那些所谓的磁化产品了。此外,水中的离子也能够显著的影响半峰宽。离子浓度较小时,浓度的升高能显著降低半峰宽;但当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即使继续升高浓度半峰宽也不再变化。[5]在一些制造小分子水的装置中,经常可以看到除了磁化以外,还有矿化的步骤(商家理由是增加微量元素含量)。显示“小分子水”的半峰宽小于纯水,很可能就是由于矿化带来的微量离子造成的,和所谓的磁化没有什么关系。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求医问药(学术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发明与专利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7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21:33:04
贡献光荣榜
猜你想了解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分子氢氧键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