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fT对GPA1.35v是不是低电压刻意压的很低

&p&搬来多伦多快一年了。这个城市是我在渥太华受到【寒冬无车】创伤后逃离过来的,所以有比较严重的敝帚自珍情节,吹的太猛烈黑的太委婉是肯定的,请包涵。&b&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多图预警。&/b&&/p&&p&&br&&/p&&figure&&img src=&/4feddc6f1dccb566a3fcfe30dc9c2542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4feddc6f1dccb566a3fcfe30dc9c2542_r.png&&&/figure&&p&多伦多,安省首府。很多人眼里的一所北美普通城市,存在感较低,国内的亲戚基本上都以为是美国的 ,尽管我反复和他们讲我在加拿大念书,回去的时候还是被各种问候说,啊你从美国回来啦。。。&/p&&p&&br&&/p&&p&蒙特利尔的朋友嘲讽多伦多没有【文化】,没有【class】,太美国化,不够laid back,是无聊的水泥森林。南边加州和佛州的朋友吐槽多伦多太冷,没有沙滩,没有打着排球的比基尼姑娘,没有冲浪的六块腹肌少年,没有挥舞着手枪戴着大金链子的墨叔叔,too boring, sometimes too cold. 不够exciting. &/p&&p&&br&&/p&&p&多伦多也没有什么逆天的旅游地标,勉强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市区中央指向天空的一根大水泥柱子和边境瀑布。经济上没有独大强势的产业,基本比较均衡,房地产最近略火。教育上也就一个多伦多大学有点名气,逼格也远不及南边的常春藤。就是这么一座不温不火的城市,反复被经济学家和其他社科杂志评选为全球最适合人居前五,并偶摘桂冠。多伦多人自己也被搞得很尴尬,借用Trump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let's figure out 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p&&p&&br&&/p&&p&&br&&/p&&p&&b&一.重生的市区。&/b& &/p&&p&&br&&/p&&p&除了南部州,去过北美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作为一个urbanism爱好者和建筑技术学生,&b&本人偏好密度较高walkability比较好的规划&/b&,这个偏好几乎把北美城市的榜单砍去一大半,包括一些mega&br&city比如洛杉矶。&/p&&p&&br&&/p&&p&多伦多的城建可以大致两个时段,一个是战后,一个是进入21世纪。因为汽车拥有率提升,战后在全北美都比较流行sprawling,代表作就是LA,多伦多也不能免俗。世嘉堡,约克,包括GTA的几乎所有被多伦多吞噬和尚未吞噬的municipalities都是如此。&b&所谓sprawling就是指的高速公路四方漫溯摊大饼,输血低密度住宅规划,商业以mall的形式在浩瀚的低密度海洋中形成孤岛,大家白天市区上班,晚上往郊区通勤。&/b&我在湾区和渥太华居住经历让我这种【便利店原教旨主义者】对这种规划产生了极度的憎恶,典型社区如下图:&/p&&figure&&img src=&/55afbeb9ffeb353cf237c72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55afbeb9ffeb353cf237c72_r.png&&&/figure&&p&&br&&/p&&p&这个趋势在20世纪末期开始逐渐逆转,&b&一方面是sprawling对环境能源人居健康等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另一方面高密度和混合规划开始获得关注度,并且重点在后工业化时代位于市区边缘的工厂区开始实行。&/b&现在整个北美都开始走这个方向,但是多伦多因为booming的时间在大后期,所以比较幸运的在高速发展的时间赶上了新趋势。&/p&&p&&br&&/p&&p&先解释一下mixed-use development这个概念,这个生活在高密度城市的中国人对此习以为常 ,那种下楼去喜士多买茶叶蛋出门一百米邮局餐馆网吧烧烤一应俱全的感觉。但是在早期北美因为低人口密度的原因更倾向于单一用途的zoning,即这条街完全是住宅规划,那条街完全都是商业规划,这样在zoning的时候非常有效率,一些municipal bylaw比如高度限制,房屋间距,消防要求等统筹实施起来非常方便。规划者可以精准的控制某社区的人口负载,并量入为出提供公共设施。典型的中产置业从来都是奔着detached house去,那个时候公寓楼被当做共产主义社会dehumanized的居住方式。同时房产拥有者们普遍认为,在田园牧歌式的住宅附近搞一个零售店餐馆什么的,会导致破坏社区的同一度导致房产的贬值。通勤来说,多数战后中产家庭都至少有一辆车,油价也便宜,所以也不至于有多么麻烦,早些年的城市规划者也无法预料到后期的人口迅速膨胀和社会节能需求的提高。Zoning对北美城市规划的影响伴随着城市的建立就始终存在,拿多伦多举例,郊区这么明显的例子先不提,二十世纪早期规划的老城区【低密度zoning】的痕迹就已经非常明显了,比如多伦多的中轴线以西,至今存留着大片1910年代建造的,没有社区商业服务的,低密度红砖楼单一住宅区。&br&&/p&&p&上一张多伦多的zoning map,红色就是商业规划,黄色是住宅,可以看到东西向的Bloor,&br&College, Queen, 都是商业规划。南北向大多数道路,比如Bathurst和Ossington路,和他们之间大片大片的区域,都是纯粹的住宅规划。&/p&&p&&br&&/p&&figure&&img src=&/faa0aafe23c77857b62ef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faa0aafe23c77857b62ef_r.png&&&/figure&&p&&br&&/p&&p&接下来上谷歌街景图。三条平行南北向的商业规划街。&br&&/p&&figure&&img src=&/cc627c125b217f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2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cc627c125b217f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c7dc3f6bcfd4c5a371ed7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c7dc3f6bcfd4c5a371ed7_r.png&&&/figure&&figure&&img src=&/ae5dad2a0d071e1366ecd0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2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ae5dad2a0d071e1366ecd0_r.png&&&/figure&&p&&br&&/p&&p&下面是和商业街紧连的两条南北向的住宅zoning街。可以看到没有任何小超市便利店什么的。&/p&&figure&&img src=&/30eca51e0eac2d2f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30eca51e0eac2d2f_r.png&&&/figure&&figure&&img src=&/64680dafa31dc8a11814e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64680dafa31dc8a11814e_r.png&&&/figure&&p&&br&&/p&&p&&b&新的mix used development把以往泾渭分明的住宅和商业混合在同一个社区里,甚至同一栋建筑里&/b&。多伦多自2000年开始在市区掀起高层公寓热潮,目前是北美高层公寓建设速度最快的城市。对MIX USE的强调和对市区基建和通勤服务的支持也随之跟上,使得多伦多彻底脱离北美城市市区空心化的模式,市区的常住人口节节攀升。东亚地区的移民也更可以接受condo的居住方式,对所谓独立屋的执念也没有那么深。density上去了,随之而来的餐饮业娱乐业等等也随之跟上,酒吧,餐馆,书局,夜店,剧场,电影院等等,也以非常紧凑的方式整个嵌入住宅区。在我住的地方,凌晨2点左右人们依然再街边的patio聊天饮酒,一部分餐馆色甚至会开到凌晨五点。多伦多市人口区区两百五十万人口,在重振市区扭转sprawling方面,在北美同等级别的城市里是十足的例外。&/p&&figure&&img src=&/fedc392b6cda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fedc392b6cda_r.png&&&/figure&&figure&&img src=&/b5a1a3acdad5248482edc3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b5a1a3acdad5248482edc3_r.png&&&/figure&&p&&br&&/p&&p&&br&&/p&&p&&br&&/p&&p&&b&二.公共交通。&/b&&/p&&p&&br&&/p&&p&Again, 多伦多在早期规划公共交通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到二十世纪末的人口膨胀。如果不是亚洲移民大潮的到来和魁北克的分离运动,多伦多的发展路径可能更接近今天的费城波士顿这样的中型城市,而今日的大多伦多地区人口已经超越芝加哥。多伦多公车局(TTC)和Go train一直以来也处于under-funded的长期贫血状态,同时雪上加霜地被前任FORD毒虫市长坑了十年。&b&即便如此,TTC在人口密度完全不够的情况下(归咎于早期低密度的zoning),提供了在同等城市比较范围内高于平均的服务。&/b&整个GTA地区,首先用通勤火车连接一串municipalities, all the way to Hamilton. 然后市区通过地铁和轻轨贯通suburb和downtown,串起若干小的商业中心比如Young and Eglinton,STC和北约克。最后用街车集中解决市区内部的通勤。在有限预算的前提下,保证了很大一部分住在downtown多伦多人,可以完全不用开车。这在北美相同规模的城市里,是个例外。&/p&&p&&br&&/p&&p&Streetcar街车,市区东西向通勤的选择,线路班次密集。因为行驶中会有叮叮当当的铃声,所以被吾友艾玛同学称之为当当车。在上个世纪中叶的街车存废大辩论中,街车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北美少数几个保留街车的城市,而且是唯一一个未有删减线路反而持续投资的城市。&b&在今日多伦多,街车成了高密度市区和混合规划的新形式下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街车运营成本低过地铁很多,运力高过BUS,同时因为不靠边的特性,对街边的商业的负面影响极小。&/b&想象下人们街边patio饮酒聊天的时候,一个巴士突然靠边开门人群随着尾气涌出的感觉。下图是国王街酒吧区和老街车共存:&/p&&p&&br&&/p&&figure&&img src=&/c37e867dc3c434c08ae40ec3_b.pn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c37e867dc3c434c08ae40ec3_r.png&&&/figure&&p&除了在市区开车的朋友(which itself is a bad choice), 乡民们普遍对街车抱有情愫,街车也成为多伦多的小象征之一。下图是在街车前留影的新人和墙上的街车涂鸦。&/p&&p&&br&&/p&&figure&&img src=&/92d18c20418dedb51160bafabd0252ac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92d18c20418dedb51160bafabd0252ac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13bf57f3befe0dbcdfc41f6d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13bf57f3befe0dbcdfc41f6d_r.png&&&/figure&&p&&br&&/p&&p&2017年年底,老旧的街车将彻底被新一代街车取代,叮叮当当的铃声将成为历史。新的街车可以让残障人士轮椅无障碍上下,装了空调,载客量大幅度提升。当新车第一次从Spadina驶向湖边,街边的人亢奋到脱帽鼓掌。作为铁轨控,我是极享受午夜街车KING街穿城游,那种戴着耳机靠着车窗让路灯有节律的打过车厢的感觉极好,虽然出于安全原因不建议女生这么做。&/p&&p&&br&&/p&&figure&&img src=&/6fa4a28c074e7e8c12b4b03ca9f4b174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6fa4a28c074e7e8c12b4b03ca9f4b174_r.png&&&/figure&&p&&br&&/p&&p&多伦多市政府在近些年来支持了自行车道扩展。今年,我所在cyclist Toronto协会也终于争取到了东西大动脉bloor街的【保护隔离自行车道】的实验运行,也许从此可以告别在车流中紧张骑行的日子,对开车人士和骑行车都是双向保护。从近些年来的趋势来看,公共交通和单车骑行车逐渐在downtown规划的博弈中占据了对car drivers的上风,并且得到了沿街商铺的支持。保护隔离自行车道如下图所示:&/p&&p&&br&&/p&&figure&&img src=&/9a20ae91cdec02e74a405b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9a20ae91cdec02e74a405b_r.png&&&/figure&&p&&br&&/p&&p&&br&&/p&&p&截止到2016年5月,多伦多的单车道已经逐渐覆盖主要通勤动脉,如下图。维护良好的自行车道对骑行者来说,could be a life saver.&/p&&figure&&img src=&/a4edfe254ef1e84078b1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a4edfe254ef1e84078b1_r.png&&&/figure&&p&&br&&/p&&p&&b&三.多元紧凑的街区。&/b&&/p&&p&&br&&/p&&p&&b&多伦多的街区保留着强烈的文化特点,一半的人口出生的加拿大以外的国家。&/b&加拿大的宪法通过多元文化的确立,消解了白人新教天主教盎格鲁法兰西主流文化的概念(不同于美国)。在法理上来说,一个Chinese&br&Canadian is not less Canadian than a western European Canadian. 虽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完美,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大大增加了对世界他国技术移民和留学生的吸引,在西方社会整体生育率下降的大趋势下,盘活了本地经济,把白人新教文化沙漠多伦多塑造成了全世界人民大拼盘。&/p&&p&&br&&/p&&p&下面罗列几个多元文化社区的例子。&b&和北美其他几个多元文化的程度不同(除了曼哈顿),以下不同文化的社区都紧凑的塞入市区里,以街车和地铁的方式串起来,而不像湾区那样是分隔的municipality。&/b&&/p&&p&&br&&/p&&figure&&img src=&/86e61ac79c5b88add5f2a155f4a57937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86e61ac79c5b88add5f2a155f4a57937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f4b0409dcffe1ad4b3c1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f4b0409dcffe1ad4b3c1_r.png&&&/figure&&p&多伦多DT华埠。 店家名字普遍都比较霸气销魂,江湖感和青楼气息并存。紫气阁,满庭芳,汇豪轩,龙笙栈。。。多伦多在市区有中部和东部两个唐人街,上图是市区华埠which is massive, 虽然有gentrification的趋势。&/p&&p&&br&&/p&&p&&br&&/p&&p&多伦多唐人街的全面汉化也得到了政府在小细节上的配合。警察局三个楷书大汉字贴在警署门口,LCBO(安省官营贩酒处)贴了【酒铺】二字,nice touch. 路牌也多是中文,虽然我觉得更多是依据粤语白话发音音译过来。&/p&&figure&&img src=&/404cbfdb4329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404cbfdb4329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bd6a9ec0c8bb96a2f1549d9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bd6a9ec0c8bb96a2f1549d9_r.png&&&/figure&&p&本人餐饮高度依赖此地,火锅,川菜,烤鱼,烧烤+青岛啤酒,越南粉,粤式早茶(好吃又便宜)。在冬天的时候跳上街车跑来吃自助秦妈火锅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如果你在加拿大其他小城市生活过还没有车的话,你应该可以懂我。&/p&&p&&br&&/p&&p&****************&/p&&p&&br&&/p&&p&小意大利。有不错的可以看欧冠和西超西甲的酒吧,气氛极好。东欧和西裔的移民开始逐渐搬入这个街区,PUB文化浓厚。&/p&&p&&br&&/p&&figure&&img src=&/625c60c1b5944ab8fde61ecfa8b2645b_b.pn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625c60c1b5944ab8fde61ecfa8b2645b_r.png&&&/figure&&figure&&img src=&/3ad703a8bbfa91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3ad703a8bbfa91_r.png&&&/figure&&p&&br&&/p&&p&****************************************&/p&&p&韩国城。终极廉价晚餐去处,泡菜爱好者的福音,有念叨着凯西偶尼(cash only)的老板娘。一次和一朋友去其中一家餐馆夜宵,听一个waitress在讲韩文,于是在那边傻逼兮兮当着她面说这waitress笑起来如何可爱,结果后来才知道人家是中国朝鲜族。。。后来人姑娘给我们多加了块土豆饼。。。我和朋友相拥泪奔。&/p&&p&&br&&/p&&p&我朋友从此立志寻一个韩国女朋友于是开始学韩语,我从此立志多吃土豆饼于是吃了很多土豆饼。&/p&&figure&&img src=&/770fef160f4cfbd965e73c6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70fef160f4cfbd965e73c6_r.png&&&/figure&&p&&br&&/p&&p&&br&&/p&&p&************************************&/p&&p&小希腊。你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土耳其kabab, lol....&/p&&p&&br&&/p&&p&希腊人和土耳其人这对冤家也许终于在这里获得了和解。&/p&&figure&&img src=&/99cae1acd4d3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99cae1acd4d3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7305545eacd0ed4cc0149d8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7305545eacd0ed4cc0149d8_r.png&&&/figure&&p&&br&&/p&&p&&br&&/p&&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a9eeb6dcc6a88124dcabb2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Dundas西边的小葡萄牙,西裔汇聚地。世界杯期间成为西班牙球迷庆祝的地方,所以看起来给人一种伊比利亚半岛是一家的错觉。实际上就像St Patrick节时和爱尔兰族裔一点关系都没的各路朋友都爱戴一绿帽子出街一样,年轻人只不过是在寻找一个理由派对而已。以多伦多人的尿性我估摸着那些摇着西班牙旗帜的大多是来自南美的朋友,虽然摇前宗主国的旗不大政治正确,but who cares.&br&&/p&&figure&&img src=&/ef5228efe2a8affacdb6c6d9_b.pn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ef5228efe2a8affacdb6c6d9_r.png&&&/figure&&p&&br&&/p&&p&************************************&br&&/p&&p&小印度,虽然极小,但是有卖沙丽的地方。我打算下次去玩的时候去让老板娘给我脑门上点个红点,不晓得男人让点不让点。&br&&/p&&figure&&img src=&/2df05e5b0be8d742e3cae_b.pn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2df05e5b0be8d742e3cae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58441bcede935b7d4929b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8441bcede935b7d4929b_r.png&&&/figure&&p&&br&&/p&&p&&br&&/p&&p&*******************************************&/p&&p&Kensington market&/p&&p&很主观的认为有多伦多最好的独立咖啡店,很棒的民谣酒吧,左派小嬉皮聚集处,大麻店所在地。此地紧邻中国城,不晓得有一天能不能做到【左手红油火锅,右手大麻卷烟】,所谓人生终极多巴胺大爆炸公式。&/p&&figure&&img src=&/ac05d0aed51c80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ac05d0aed51c80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b4adc1bae060ebd03f2f43a2baa07b0b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b4adc1bae060ebd03f2f43a2baa07b0b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b633fc275c89ae3f97b7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b633fc275c89ae3f97b7_r.png&&&/figure&&p&&br&&/p&&p&******************************&/p&&p&&br&&/p&&p&教堂街,非常讽刺的是多伦多最大的LGBT社区。咖啡店的waiter肌肉爆块,颜值爆表。&br&&/p&&figure&&img src=&/2e494dad3b9_b.png& data-rawwidth=&618&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8& data-original=&/2e494dad3b9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1830c7efd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1830c7efd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3b9a3c46ae17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3b9a3c46ae17_r.png&&&/figure&&p&&br&&/p&&p&一年一度的杨街LGBT大游行。每次我在朋友圈贴LGTB活动的照片的时候我妈都很紧张的评论,然后我忽悠我妈说Homosexual是遗传的所以我不可能是,然后我妈说她还是紧张,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hmmmmm.....&br&&/p&&p&&br&&/p&&figure&&img src=&/a77fda38efa95b8b8c7c76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a77fda38efa95b8b8c7c76_r.png&&&/figure&&p&&br&&/p&&p&&br&&/p&&p&*********************************&/p&&p&&br&&/p&&p&多伦多也有盎格鲁的过去,一百多座教堂散落城市,天主教新教(主要是英国国教)五五开。盎格鲁的遗产可以在街道名字,地铁站名字,和教堂出现的名字找到。熟悉英伦历史的同学一定会以下三个地铁站名(同时也是教堂名路名)非常熟悉:St Patrick, St Andrew, St George. 英伦三岛的三个patron saint. 如果照着现在族群比例发展下去,wondering新的地铁站会不会被命名为St. Guan Gong. 和 St.Shiva (关公和湿婆)。&/p&&p&&br&&/p&&p&多伦多教堂的数量和质量高于北美平均水准,但是不及隔壁的蒙特利尔和隔隔壁的魁北克城。很可惜由于多伦多更多的是北美独立战争的产物,所以没有能够有足够的历史来形成类似蒙特利尔那样的十六世纪风格的老城区。&/p&&p&&br&&/p&&p&下面是两个cathedral级别的. 建筑生福利。&/p&&p&&br&&/p&&figure&&img src=&/bfb35f65b94ea28d9f2e4d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bfb35f65b94ea28d9f2e4d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f8ba846a8ced3f51e014a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8ba846a8ced3f51e014a_r.png&&&/figure&&p&&br&&/p&&p&然后更多的类似这种社区小教堂:&/p&&p&&br&&/p&&figure&&img src=&/267a02d712df89a1f057f5f170f4b335_b.png& data-rawwidth=&376&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6&&&/figure&&p&&br&&/p&&figure&&img src=&/ae2157ea3dacab7b4dce4511_b.pn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6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ae2157ea3dacab7b4dce4511_r.png&&&/figure&&p&&br&&/p&&p&******************************&/p&&p&&br&&/p&&p&还有就是老城区的老菜场。现在去可以买到各种cheese,肉类,海鱼之类的。我每次去都是去吃中餐food court,深刻反省。菜场如下图:&/p&&figure&&img src=&/87b4ec30e0c68a0f868b4a56b3215135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87b4ec30e0c68a0f868b4a56b3215135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src=&/22b5de367d794105ffffba4b5c9b997a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22b5de367d794105ffffba4b5c9b997a_r.png&&&/figure&&p&&br&&/p&&p&&br&&/p&&p&.******************************&/p&&p&&br&&/p&&p&最后补充一些撩妹圣地。冬天和妹子去市政厅门口的冰场滑雪,冰鞋可以现场租。滑了直接去市政府背面的Dundas吃日料或者中餐。&/p&&p&&br&&/p&&figure&&img src=&/b2a3e3aaf6d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b2a3e3aaf6d_r.png&&&/figure&&p&&br&&/p&&p&&br&&/p&&p&&br&&/p&&p&夏天的话去多伦多岛上划个船散个步什么的。我第一次去坐渡船不知道要买票直接撒丫子咧着大嘴哇啦哇啦往里冲,被人撵出来了,还好我心态好这事儿也就记了小半年就释怀了。你看我现在从来都不和人提起这事儿,呵呵呵(干笑)。&/p&&figure&&img src=&/a52d100a6eeb05e8fecec8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a52d100a6eeb05e8fecec8_r.png&&&/figure&&p&&br&&/p&&p&&br&&/p&&p&喜欢喝酒的朋友,可以去酿酒区是体验工业时代的废旧情怀。当年美国禁酒令时代,加拿大可是用酒精拯救了全美人民。本人不喝酒,去那边卖酒的PUB里那边讪讪的点了份拿铁,people watching了一会,跑到咖啡屋去点了杯茶。。。也许有一天回到乌镇西塘梅家坞什么的茶馆又去点了杯威士忌,就此完成一个矫情逼的病态循环。&/p&&figure&&img src=&/67eddcf4cd34ed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67eddcf4cd34ed_r.png&&&/figure&&p&&br&&/p&&p&&br&&/p&&p&其他的以后慢慢更。关于艺术节,电影节,戏剧,户外等等。下图是我在NUIT BLANCHE艺术节的午夜街头瞎逛,虽然现代艺术很难懂,但是可以偷看妹子PLUS吃好吃的。&/p&&p&&br&&/p&&figure&&img src=&/b816bbf1a020effbf246e50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816bbf1a020effbf246e50_r.png&&&/figure&&p&&br&&/p&&p&&br&&/p&&p&********************&/p&&p&关于很多人吐槽的冬天,怎么讲,你们都还太年轻,&b&我可是在&u&渥太华&/u&呆过的人&/b&。如果多伦多是Winterfell那渥太华就是Castle black. 请你们脑补一下风冻零下三十度在雪水中骑车的少年,他一边骑一边擦拭脸上的水,早已分不清那是冰还是泪,就这样度过了渥太华两个冬天,然后他来到了多伦多看到你们在抱怨多伦多太冷,就好像一个在赤道待过的人跑到休斯顿看人们在抱怨夏天太热,seriously?&/p&&p&&br&&/p&&p&下图就是本人在渥太华时代,冬天大多是零下20度的体感,大杜蕾斯造型HOODIE护体!&/p&&p&&br&&/p&&figure&&img src=&/2a60e9a421f83aaabff84f35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2a60e9a421f83aaabff84f35_r.png&&&/figure&&p&&br&&/p&&p&我来多伦多之后,围巾都没怎么戴,羽绒服只穿两个月,零度左右我就觉得今天天气不错,我就要愉快的出门看电影逛街去骑车去了,总之感谢渥太华重塑了我对温度的感知。&/p&&p&&br&&/p&&p&Those who survive Ottawa winter would find winter anywhere else mild&/p&&p&—— 莎士比亚&/p&&p&&br&&/p&&p&*******************&br&&/p&&p&&br&&/p&&p&so... 多伦多就是这么一座小城。取世界所有民风一叶,包容所有。有凛冽之冬也有瑰丽之夏,是百万新移民喜怒哀乐三餐烟火的舞台。&/p&&p&&br&&/p&&p&她是我和我所爱之人生活之地,I am selling the town to my girlfriend so she would choose to stay. I am trying to tell her stories about the city, the people, everything…&/p&&p&&br&&/p&&p&不过她只在意shopping mall, where她可以买包包。。。&/p&&p&&br&&/p&&p&sad...&/p&
搬来多伦多快一年了。这个城市是我在渥太华受到【寒冬无车】创伤后逃离过来的,所以有比较严重的敝帚自珍情节,吹的太猛烈黑的太委婉是肯定的,请包涵。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多图预警。 多伦多,安省首府。很多人眼里的一所北美普通城市,存在感较低,国内…
&p&感谢 @楠爷 的邀请,作为一位毕业多年的UT学长再来回答年轻无极限的各位心情很复杂。仿佛当年的经历就在昨天,同时还是很希望更多的校友来宣传母校的优点和指出不足。。。&/p&&br&&p&以下从个人学习经验、学校情况和UT的环境给大家分享一下,可能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仅供娱乐:&/p&&br&&p&分享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进UT的狗血经历,当年高中在国外读了2年,多伦多的大学一向是宽进严出,所以基本上是大学任选。当时选了3个志愿,排序是Waterloo的CS+Finance(量化交易、程序交易、华尔街IT等方向), Universty of Toronto的ECE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这个不说了,比doubleE略高一筹,互联网创业主流高端技术人才),还有就是UT的Commerce。全部都拿到offer之后,我选择了奖学金最多的Waterloo,开学办好手续准备上课的时候,学校告诉我说我第一年5节课里有2节课需要暂停,理由是英文一般,没考托福,必须先上半个学期的英语课,当时年轻气盛的就回了一句,你确定吗,我有俩UT的offers,他们可没有任何要求?最后ECE也说太晚不好安排,只能去了UT Rotman Commerce,看来只有商人好说话。最后证明这个机缘巧合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至少现在非常满意。&/p&&br&&p&&b&学习体验:&/b&&/p&&p&UT读完我的感受是30%的知识,20%的学习环境,和50%的自我探索。所以一个毕业生的能力大部分分取决于个人性格,如果不用分数来衡量,我给自己打个分的话,我应该利用了5%的学习环境学到了25%的知识,并且积极的花了40%的精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去探索,70/100分算是没给全球排名14的母校丢脸了。&/p&&br&&p&a知识方面:&/p&&p&Commerce本科以前划为Art&Science,07年的时候划去商学院Rotman,并且共享了大部分的教授和资源。教授大多都赫赫有名,教材除了课本之外大部分都是案例教学,Case80%是哈佛的,20%是IVEY和Rotman教授自己做的。学习内容方面确实很扎实,除去3,4个必修的ECO经济课程是1年的之外,其他Rotman的RSM课程都是半年的算半分,毕业所需20个全年课程学分意味着需要上20-4ECO-4选修= 12 * 2 = 24个半分的商科课程。当然根据选修情况不同也有10来个,也有像我这种读了24个学分,上了30多个商科课程的人。每一门课都非常的难,UT有意把平均分控制在C左右,所以要拿高分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在保证量的情况下还得求质,可想而知有多少个熬夜看书写作业复习的场景。 有回答说社交、分数和睡觉一个都得不到,确实不夸张。周围一批同学混不下转去别的地方了,1000多人入学,到最后只剩3、400人毕业了。&/p&&p&举几个例子大家参考一下学习的内容: CFA1级考试的内容UT 4年所学的东西全部涵盖而且超标很多。后续有去美国、英国同等或更好的学校继续读Master的同学发现很轻松拿高分而其他学校本科进来学生濒临挂科。还有回国去北大读研的,那更小儿科了,UT本科的内容甩整个北大研究生和MBA课程一条街。关键还很扎实,不是那种学了就忘的,比如国内高中数学物理。。。。&/p&&p&此外,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必修选修课程(有点绕,必须选修人文、科学、艺术等各一),能各种拓展兴趣爱好,比如我选修了2节天文学(大型天文望远镜夜观星象),选修了2节CS学的JAVA 和Python(最后作业是独立做个小游戏),觉得也非常有意思,此外有什么心理学、哲学、地理、亚洲人文等,通常很多也成为特别好拿分的鸟课。就算是选修的,至今还记得,能灵活运用,彻底增强了个人的知识面。&/p&&br&&p&b学习环境&/p&&p&这里说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气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周围同学的积极消极影响等等。&/p&&p&每个人的性格和学习方式肯定不一样,个人经历肯定大不相同。UT的多元化真的是,中国人非常多,韩国人也特别多,我本人不是学霸,非常贪玩,刚进大学由于没有什么固定的作业,每天出去跟新朋友一块玩儿,临考试或者每年1,2次Assignment才临时抱佛脚,还错过了几次Assignments和考试,差点挂科了。大二处了个学霸对象,每天约会就是去图书馆、咖啡店先看书,再回家做饭,然后散步去图书馆再看书。当然也有大概20%的时间出去玩。感觉生活乐趣还是有的,跟现在工作了的情况差不多一些。大三大四认识了一帮高素质的土豪,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后来的课程基本都是小组案例模式,我永远带着一帮猪一样的队友,提供豪车接送,美食到家等高质量服务,同等的,我不但自己要快速学会所有的内容,教会他们考试能过,还得自己一个人把一个组的作业写完,表现优异有机会获得千元加币红包年终奖。为此我只能结交了几个其他学霸,一同研究讨论。我觉得倒不是金钱利益,确实在国外大家都不容易,共患难的友情提升到了责任心的程度,我的长处是能学好,我就努把力学习,他的长处是能组织一场全是美女的高端Party,提高生活质量,我觉得兄弟门一起过的挺开心,非常合适。有点扯远了,我觉得我的学习环境经历比较特殊也挺有意思,分享了一下。其实大部分的同学都很努力,尤其是大三以后,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里,一群人一起学习,看起来有点像帮派聚会。UT的学习气氛非常好,图书馆、咖啡厅都是爆满的,占座位引发过无数血案。大家都通常自己的学习圈子里会有几个厉害的学霸,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提点,互相提高。少数性格孤僻的除外,Rotman的学霸大部分还是性格比较开朗的,也不是特别宅,永远都是跟大家打成一片的,毕竟是学商科的,情商得高。&/p&&p&说到学习方法,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总结的,我也是在大三大四才领悟出来一套很好的学习方式。之前还写了一篇文章分享给同学该如何学习。由于UT的教授大部分都挺有名的,所以他们只讲2,3小时的课程,有的甚至完全不跟书走,按照自己的方式。所以课后,必须做大量的阅读,跟TA搞好关系,做大量的练习,各种问问题去理解。因为一个课程大概13节课,一整本书,一堆Cases。总结学习经验的能力其实非常重要,这里就不展开了。&/p&&p&说到朋友的影响,上面也有提到过,我总结下来,出去留学的同学们,最好是性格要开朗,乐于交友,并且有辨别能力,交好的朋友对自己的学习环境影响还是蛮大的,当然如果能处理更复杂的关系,那不需要考虑这些了。UT“鱼龙混杂”确实是如之前几个回答所说,也确实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类伙伴,我之前由于接触了一批爱玩的小伙伴,享受了很多生活乐趣,确忽略了很多学习。也因为后来学习努力了,接触到一批学霸,帮助我提高了很多。&/p&&br&&p&C自我探索&/p&&p&我觉得自我探索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给了一半的分数。下图是我某年的一张课程表:&/p&&figure&&img src=&/88d732b961e5e5ad1c121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br&&p&基本每个学期都是这样,有1,2天空闲时间,然后每天也就2,3小时的课程。总体课余时间非常丰富,该怎么利用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当然Engineering Science等课程比较满,内容不一样,暂且不谈。我从学习探索、生活探索等方面分享一下经历:&/p&&p&学习的探索跨度特别大,方方面面,好的老师会引导,差点的老师会逼你自己去思索。因为大部分的商科课程有10%-15%的分数是上课参与回答问题或者对课程的关注程度,最后final assignment 比如占总成绩的35-50%,里面1/3是基础知识,1/3是应用,1/3是创造力。所以闷头苦学最高能得到70来分C-B,综合能力强才能拿A。综合能力就是自我探索所获得的。很多Assignments都是案例的形式,给一篇哈弗出版的商业案例,问几个问题,甚至不问问题,然后自己写一大篇图文并茂的报告。这种东西里面的课堂基础知识顶多能用1/3剩下的靠自己摸索了,需要自己非常灵活的去收集很多其他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巧妙的应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很多东西学了背了,其实还得问个为什么,有什么用,完了通过参与一些课外活动,搜索一些社会上的工作案例等等去求证。&/p&&p&举几个例子:有个教授要求学生每天都阅读新闻,然后每次上课一开始都会分享几篇新闻,然后让大家讨论。这玩意儿关注度不够,或者阅读量不够的话,也只能靠瞎扯功夫了。所以要么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么知识面广、要么嘴皮子好,这些技能都是得探索去锻炼的。另外有一门需要读case写报告外加演讲的作业,我们跑出去加油站商场等地方做了一堆调查,回来整理了一堆信息加上一些各类报告,我们的最终结论是跟理论知识推导出来背道而驰的,老师也很淡定说没啥对错,只要是证据证明了观点就行,看证据多强,逻辑性多严密了。&/p&&p&参加学校社团的体验跟国内也差不多,收获很大,不细说了。&/p&&br&&p&生活上的探索:&/p&&p&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我业余时间先后做了好几份兼职工作,有BurgerKing,Pizza店,日本寿司店,奶茶店等工作。辛苦是挺辛苦,也能赚挺多钱的,多的时候一个月1千多吧,少的时候几百加币,赚钱事小,锻炼事大。接触到了白人、日本人和台湾同胞经营餐厅的情况,了解了很多他们的文化,也能跟各国伙伴打成一片。这些锻炼总结下来包括商业流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等等。&/p&&p&举个例子吧,面对不讲理的客人或者烦人的老板,总不能一句擦老子不干了然后一走了之。有一次送pizza遇到个不讲理的人故意说点的不是这个,要求退货,要么半价送他。作为小喽喽我确实不知所措,回去又怕被老板骂,好几十刀呢。好说歹说不行,结果灵机一动说这次不好操作,在发票上签个名下次半价,或者要么签个5次八五折的。回去拿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市场营销什么的东西一顿跟老板算账觉得这客人未来还得来5次确实是最佳方案,获得表扬,当晚晚餐比平时多了一坨Cheese。&/p&&p&此外就是一些生活技能的培养,这个我觉得也是大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照顾自己生活不说了,怎么的也得培养一些技能,比如配个电脑,装个Ikea的家具,或者去Chinatown买个菜回家看菜谱做出来等,都是我经常干的事情,个人感觉还是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尤其是培养喜欢钻研的热情和习惯,不会的东西肯动手去学习尝试,另外就是更加独立了。&/p&&p&总体来讲,从学习生活和个人能力上各个维度都把自己锻炼了一番。&/p&&br&&br&&p&&b&UT的情况介绍:&/b&&/p&&p&学校的基本信息就不多说了,维基百科各类留学资讯都有详细介绍,最新USNews排名全球第14,某些细项还是第1第2的。教学设施什么的还算可以,部分确实太旧了。可惜很多自己拍的照片丢在移动硬盘里暂时找不到了无法分享。&/p&&figure&&img src=&/36e148ecd2bf586ced01e91a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36e148ecd2bf586ced01e91a_r.jpg&&&/figure&&br&&p&说些有意思的经历吧:&/p&&p&学校地理位置真的特别好,西南角就是唐人街的起点,西北角就是韩国城的起点。北边界限就是类似长安街这种路Bloor St.,经常电影节看到些好莱坞明星从酒店出来啊什么的。好吃的东西真的很多,每次在图书馆挑灯夜读的时候,总是可以去吃点正宗的韩国料理。当然Robarts图书馆门口的餐车也是很不错的,还有SS门口的poutine薯条+Cheese+Gravy,再就是满街的Hotdog了,学累了来一份是特别爽的事情,凌晨以后在图书馆还可以叫唐人街的快餐外卖,Tim Hortons 24小时的咖啡和甜甜圈,一群人学累了,在图书馆围着吃也是很有气氛。&/p&&br&&p&学校的同学:&/p&&p&个人感觉UT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挺高的,几年下来确实个人修养都渐渐提升了许多。有一次新买了一个手机,正好去SS学生中心办理业务,手机放在填表窗口旁边忘记拿了,回去图书馆看了一小时书才想起来,回去拿还在窗口,当时还有10几人在排队填表。UT的美女也很多,尤其在Commerce,而且普遍比较有气质。还有个奇观就是不管多冷,零下30度也有一片的韩国MM穿着超短露着腿儿,真是赏心悦目。&/p&&br&&p&学校的工作人员:&/p&&p&UT是学院制的,学生都跟自己的学院,每个College都有自己的行政部门,规则制度略有不同。我是New College的,行政部门的人简直都是活雷锋。已经开学了我才姗姗来迟,给我硬挤进去一些课程,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以至于以后我没事就去找他们帮忙。还有很多钻空子的同学考试没复习好就去开医生证明然后去找他们Defer考试啊之类的,夸张的同学大一的课Defer到大三了才去考试,真是智力都提升了2年很不公平啊。遇到各种麻烦可以约专门的辅导人员一对一咨询,挺贴心的。&/p&&br&&p&UT的教授:&/p&&p&关于UT的教授,很多地方甚至微信公众号都有分享和介绍,不展开说了。当年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好几个商学院的教授都是课本的作者,有些课本是整个北美甚至全世界都在用的,顿时觉得很牛。大部分教授都非常的幽默,很有才,有幸跟他们交流有时候真的觉得是晚辈再跟高手过招一样。当然还有些中国人教授,私交好点还会用中文聊聊他们读博士时候的经历。另外听朋友说ECE的教授还是智能穿戴设备之父,不明觉厉啊。&/p&&br&&br&&p&最后说说加拿大的天气:&/p&&p&基本上从10月开始到3月底4月初路上都永远覆盖着雪,剩下的5678就是夏天,春秋很短暂就4月和9月吧。有一半时间冬天是特别冷的,但是夏天真的非常好,不像温哥华那么多雨,整体很干燥,跟北京差不多。夏天最积极的活动就是去BBQ了,公园里,门口的草地上随处都是烧烤。&/p&&p&图1是我家窗外夏天的傍晚,安大略湖上还有很多帆船&/p&&p&图2是同一角度的冬天,湖水都结冰了&/p&&p&图3是下雪后准备出门的情形&/p&&figure&&img src=&/616e8d970de50e5f6b86adffa9fba73a_b.jpg& data-rawwidth=&3648& data-rawheight=&2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48& data-original=&/616e8d970de50e5f6b86adffa9fba73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4f0b6b0b5e868a14ceb5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4f0b6b0b5e868a14ceb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0e05cb9e2d7ea69791f0dd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0e05cb9e2d7ea69791f0dd_r.jpg&&&/figure&
感谢 @楠爷 的邀请,作为一位毕业多年的UT学长再来回答年轻无极限的各位心情很复杂。仿佛当年的经历就在昨天,同时还是很希望更多的校友来宣传母校的优点和指出不足。。。 以下从个人学习经验、学校情况和UT的环境给大家分享一下,可能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仅…
&p&&strong&回顾事件过程&/strong&&/p&&br&&p&&strong&9月27日&/strong&Peterson教授针对同事接受学校HR部门的避免歧视培训的硬性安排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上传了名为“Professor against political correctness: Part I: Fear and the Law”的视频。视频中Peterson批判了“政治正确”及其给法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达对于今年5月加拿大政府提出的C-16议案的不满。&/p&&p&视频在网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p&&br&&figure&&img src=&/v2-8abec48aaf70bedacfe871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8abec48aaf70bedacfe871_r.jpg&&&/figure&[图片来自网络]&br&&br&&p&&strong&10月12日&/strong& 对于Peterson观点意见相左的两派学生和Peterson教授本人聚集在SS门口对于本次事件展开对峙与辩论,但局面快速失去控制,一些与事件无关的集体和组织参与闹事,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演化成街头斗殴的闹剧。&br&&/p&&br&&figure&&img src=&/v2-cff43f0ea25f9_b.jp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v2-cff43f0ea25f9_r.jpg&&&/figure&[图片来自网络]&br&&br&&p&&strong&10月24日&/strong&Peterson教授再次发布视频表示多伦多大学终于同意针对本次事件hold a forum。&/p&&br&&p&同时在今天,学校官方新闻网站公布了David Cameron (dean of the Faculty of Arts & Science) 提起本次事件的采访:&/p&&br&&blockquote&&p&大学应该是一个可以对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的地方。 在学术论坛中没有喊叫和恐吓,而是理性的论证,即使慷慨激昂,也是。&/p&&br&&p&大学内外很多人,相信Peterson教授的观点毫无根据,不应该给予时间讨论。 而其他人则持相反的主张,相信Peterson教授的观点具有宝贵的价值。在这种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多伦多大学理应举办一场专业的学术论坛。&/p&&/blockquote&&figure&&img src=&/v2-e66feb1ae3b7da52ca3c6_b.jpg& data-rawwidth=&1068&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8& data-original=&/v2-e66feb1ae3b7da52ca3c6_r.jpg&&&/figure&[图片来自Youtube截屏]&br&&br&&p&&strong&10月29日&/strong& CBC邀请多伦多大学的Peterson教授 和Peet教授进行了电视台公开对辩(&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SiijS_9hPk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SiijS_9hPk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在电视的对峙过程中Peterson表示:&/p&&br&&blockquote&&p&我接受政治正确为保护他人而“不使用某些词汇或言论”,但我强烈抗议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强迫我“必须使用某些词汇或言论”。这种行为不仅仅影响了我的言论自由,更影响我正常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p&&br&&p&“善良”是社会正义人士(Social Justice Worriors)用来控制他人发表言论或观点的最佳借口。我认为保护言论自由的价值要高于表现善良的价值,所以针对本次事件,我绝对不会让步。&/p&&/blockquote&&figure&&img src=&/v2-6a8ad4d3fd16d_b.png& data-rawwidth=&1690& data-rawheight=&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0& data-original=&/v2-6a8ad4d3fd16d_r.png&&&/figure&[图片来自Youtube截屏]&br&&br&&p&&strong&11月2日&/strong& Peterson教授的办公室被激进分子用super glue 黏住了门,目的为防止他进入自己的办公室,此项毁坏公物事件已经有警方介入调查,学校官方也发表声明会进行严肃处理。&/p&&br&&figure&&img src=&/v2-a428f83dd6bc5f4b_b.png& data-rawwidth=&1334& data-rawheight=&10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v2-a428f83dd6bc5f4b_r.png&&&/figure&[图片来自Toronto Sun网站截屏]&br&&br&------------------------------------------------&br&&br&&p&&b&事件评论&/b&&/p&&br&&p&本次事件俨然升级为严重的校园级别集体欺凌事件,包括Peterson的雇主,他的学生以及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在内的200多人写联名信&strong&要求Peterson必须以学生偏好的性别代词来称呼他们,并且禁止他针对此次话题公开发表任何观点&/strong&。&/p&&br&&blockquote&&p&Peterson is being bullied, by his employer and some colleagues and students.&/p&&/blockquote&&br&&p&Peterson教授曾收到两封来自多伦多大学内部的警告信件,试图令他封口。多伦多大学在事件初期不仅没有捍卫教授的学术自由,或鼓励公开的双方辩论而是通过给教授写警告信的方式试图&strong&镇压不和谐言论&/strong&,从而达到校园内一片祥和的目的,这种行为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故乡。&/p&&br&&p&这种官方行为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助涨了反对者对于教授的欺凌。而当多伦多大学官方表示支持Peterson教授公开辩论的时候,更加恶劣的欺凌行为发生了。其反对者试图通过暴力和极端方式&strong&阻止Peterson进行公开演讲&/strong&,有人甚至在他的&strong&办公室门上浇上超级胶水&/strong&,让他无法进入自己的办公室。&/p&&br&&blockquote&&p&The tenured professor says they can glue his door closed but not his mouth.&/p&&/blockquote&&br&&p&原本是一次针对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的学术观点切磋,竟然在不冷静中逐渐升级出肢体接触暴力事件以及对于Peterson个人基本权利的威胁。&/p&&br&&p&多伦多大学的官方发言人表示校警将对于胶水事件采取严肃正式的调查。&/p&&br&&br&&br&&p&这次事件的种种冲突恰恰&strong&佐证了Peterson教授所持有的“政治正确过度压迫自由言论”的观点&/strong&。Peterson指出的,只有极权主义国家才会通过操控言论自由来控制人民的意志。&/p&&br&&blockquote&&p&&strong&迫使人们改变他们说话的方式就是操控言论自由的开始。&/strong&&/p&&/blockquote&&br&&p&Peterson事件,一直以来在华人圈内受关注度不是很高,然而事件恶化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笔者认为每个身处校园的我们都应该关注本次史无前例的冲突事件,时至今日最终结果仍然难以预料。这次事件的冲突点也同样是本次万众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的缩影。正如本次美国大选中体现出来的“政治正确大危机”,过度的政治正确确实为学术自由以及更加广泛的言论自由造成冲击和压迫,&strong&政治正确与言论自由的边界究竟在哪里?&/strong&&/p&&br&&p&笔者认为,Peterson教授没有发表“政治不正确”的观点,而是就“政治正确”这个现象本身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同时对于“使用对方需要的性别代词”是否应该上升至法律保护的程度(针对小土豆推行C-16法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p&&br&&p&正在阅读本篇的同学和朋友们,你们是如何看待本次校园事件的呢?&strong&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看法。&/strong&&/p&&br&&br&------------------------------------------------&br&&br&&p&&strong&何谓政治正确&/strong&&/p&&br&&p&是指使用一些用词及施行部分政治措施,避免冒犯及歧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与本国主流族群相比,少数族群包括以国籍、种族、宗教划分的族群。“政治正确”不限于“用词正确”,也包括观点、立场、政策和行为的“正确性”,不能违背被认定为“正确”的立场。&/p&&br&&p&事实上,其执行结果却一直富有争议。在一些美国的自由意志主义者、保守主义者及不少评论员的观点中,政治正确一词本身“政治不正确”,且会威胁社会的言论自由,对社会价值构成威胁,而支持者倾向采用中立语言、文明用语来包装政治正确的语句。&/p&&br&&p&------------------------------------------------&br&&/p&&p&&b&声明:&/b&&/p&&p&&strong&本文同时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 AcademyExpress ] &/strong&&/p&&p&&a href=&///?target=http%3A///r/vDqCmljEPwVArRz592_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vDqCmlj&/span&&span class=&invisible&&EPwVArRz592_u&/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br&&p&----------以下言论由答主整理,版权归群中各位发言的同学--------------------------------------&br&&/p&&p&以下是一些补充:&/p&&p&多伦多大学的小伙伴们站在不同阵营的讨论:&/p&&br&&p&&b&支持学生派:&/b&&/p&&p&这件事是关于尊重和歧视的问题,什么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作为教授本来就有公众影响力,还是公开发言。国际学生都是过嘴瘾的,我还觉得应该也去交涉学费呢。很多人对权利意识很淡泊嘛,这点上对己对人倒是一视同仁,他们对于细节上的尊重分毫不让,所以么,外界看来我们就是沉默的羔羊,出羊毛的。&br&&/p&&br&&p&trans需要被involve到公众之中,如果对句话没有异议的话,调整语言是当然的事。大多数人不是trans,不会体会到作为边缘人的痛苦,当然不是弱势。&/p&&br&&p&古代的人,女子无名,是物品。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女子也要有相应的称呼,是社会人的一部分。如果在变革时,男性说他们是弱势,我是不认同的。&br&&/p&&br&&p&&b&反对C-16立法派:&/b&&/p&&p&我也支持反对政治正确立法,可是在很多人眼里反对政治正确立法就等于歧视,这是很敏感的话题,需要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前是从男女平等看modernity development,以后估计就会是从trans 看modernity了。安省现在本身就是在做借贷的恶性循环,不去争取永远都不会有可能。不过老实说,那个prof暴瘦以后忽然有种沧桑的帅气感怎么破。&br&&/p&&br&&p&政治正确没错,但不能强加言论自由。不能影响,属于自由的一部分但是要承担后果。但教授这个……不用中性称呼,完全感觉就是找事。&/p&&br&&br&&p&&b&trans 定义模糊派:&/b&&/p&&p&你的观点是建立在Trans已经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和定义的基础上 觉得教授在歧视 而实际上 定义本身都存在分歧,所以学生闹事是因为无知,教授发声是捍卫学术自由。&br&&/p&&br&&p&人与人之间的个体远远差异大于性别差异。这是男女平权的核心要义。&br&&/p&&br&&p&“我是男,自我认知男,性取向是异性恋” 和 “我是男,自我认知女,性取向同性恋”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p&&br&&p&我觉得其实大部分trans对自己的性别定义都是基于社会对男女的传统stereotype的,所以如果我们真正实现了男女平权,trans是不会存在的。但如果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那我是不是可以说自己是trans,然后去女厕所女更衣室?&br&&/p&&br&&p&但是如果没有任何表面的表现,trans又如何证明自己呢?长发裙子=女性,不就物化女性了吗?首先trans要是想表现出来,比如男tans女,就穿裙子留长发。&/p&&br&&p&我还是觉得男的总觉得自己有子宫能生孩子这种才是跨性别,但是除了生理上的差异以外,其他的部分,男性跟女性究竟是有明确的差别还是没有?这个就是两个观念打架的地方了啊。&br&&/p&&br&&p&所以我的理念就是如果真的想男女平权,就严格定义性别是生物概念,然后逐渐淡化性别的社会概念,比如女生长发裙子,男生短发裤子。女生照顾家庭,男生赚钱养家之类的概念。&/p&&br&&br&&p&&b&语言问题派:&/b&&/p&&p&中文里女字旁的“她”是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刘半农提出来的。完全就是语言的问题,有的语言分gender,有的语言不分,中文不分,但也不见中国古代性别平等。&/p&&br&&p&我的自我认同是古人,请用thee称呼我不然我就告你们,翻译一下就是你们必须用“汝”称呼我。敢用“你”我就告你们。&br&&/p&&br&&p&你们必须称呼我为我主万岁,不然就offensive,居然用“你”们来称呼吾,有罪有罪。&br&&/p&&br&&br&&p&&b&阶级撕裂派:&/b&&/p&&p&其实现在,大学和舆论集体左转,社会氛围不断右转,阶级不断撕裂,是要出大事的节奏啊。&br&&/p&&br&&br&&p&&b&学生行为过激派:&/b&&/p&&p&主要是学生行为过激,其实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但是学生太过激了。&/p&&br&&br&&br&&p&&b&骑墙派:&/b&&/p&&p&你先让我骑会儿墙,我还不想从墙上下来。&/p&&br&&br&&p&&b&勇士整理上知乎派:&/b&&/p&&p&网渣刷题去也,有没有人把观点给整理下上知乎&/p&
回顾事件过程 9月27日Peterson教授针对同事接受学校HR部门的避免歧视培训的硬性安排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上传了名为“Professor against political correctness: Part I: Fear and the Law”的视频。视频中Peterson批判了“政治正确”及其给法律带来的负面影…
&b&----------------------更新之后多图预警,爪机党慎入--------------&/b&&br&等了好久没人答题,我来回答一下吧。&br&(UT本校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准大一新生,高中经常去UT好几趟,加上基友在读,所以了解比较多。)&br&&b&1. 气候&/b&&br&昨天看到 “在明尼苏达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这个回答最高票答案里吐槽明尼苏达冷,我心里“呵呵”一笑,心想:明尼苏达你个战5渣还好意思说自己冷。要记住,去多伦多大学读书,是不需要带过冬衣服的,&b&因为国内的羽绒服根本防不住多伦多冬天体感温度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b&比哈尔滨还靠北的纬度,加上北方是千里平原,冬天北极的风是呼呼地。多伦多冬天从10月持续到4月,我今年3月底去多伦多竟然还有雪,可见这漫长的冬天持续到什么时候。同时,多伦多夏天温度很高,30摄氏度以上是正常温度,所以不少人吐槽多伦多没有春天和秋天。&br&&b&2. 学生&/b&&br&如同楼上提到的,多大学生的特点是&b&鱼龙混杂,竞争激烈。 &/b&多大的国际生只有6.2%,剩下的都是本地学生。而加拿大本地升学制度很坑爹,造成了同样在多大,学生的水平差距可能相当大。而且,作为加拿大最好的学校之一,学校里有一群具有&b&常春藤水准的学生,&/b&因为没考虑过去别的国家,所以来了多大(他们要是想去,常春藤真的没什么问题)。比如在工程系,大一你可能遇见有同学觉得求个导数就很难了(是的,工程系),也有同学已经把大学四年数学学得差不多了。总体来说(可能有偏颇),大一学生的靠谱程度为: 工程=医学(本科无医学院,但有医学科学专业)&其他理科=商学院&文科艺科&两个分校的学生。&br&--------------------------补充--------------------------------&br&&b&请大家不要误会,无论是文科还是分校的学生,都有非常出色的学生。不靠谱的意思是分校入学标准可能比较低,所以漏网之鱼比较多,“鱼”多了并不能妨碍它们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尤其是UTSC的CO-OP,照样是淘汰率高的热门项目。多大的分校也是多大,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大多有保障的。我之所以黑他们,是因为我的学长们大多是工程或者生命科学商科等热门学科的学生,他们平时以黑分校和文科为乐。而我写的是我的见闻,所以难免受他们的影响。&/b&&br&&b&一名毕业多年的学长说过,“选课时要记住,多大无水课,所谓的水课只是相对容易一点,但是不努力的话照样会挂” 。 所以校区和专业也一样,我说某些专业的学生水,只是相对于工程里那些变态学神而言,但是和一般学校比,他们也是足够出色的学生。&/b&&br&---------------------补充完的分割线---------------------------&br&&b&3.学习压力&/b&&br&为了消除在(2)中的鱼龙混杂的情况,多大拥有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淘汰率。理工类专业的平均毕业率只有40%-50%,其中如机械,土木之类的专业,淘汰率可能更高。部分专业还会每学期按比例刷掉全班一定比例的学生,所以四年下来,“鱼”基本上剩不下了。那刷下来的人去哪里了呢?答案是除了少数极品,大多去了冷门专业或者比较水的专业。所以虽然多大的总体毕业率为98%,但是在工程,理科,以及题主的CS,可完全不适用这个数字。尤其是一个叫工程科学(Engineering science)的专业,是有名的“暗部”,学习强度到了非人的级别。他们的学生自嘲说,社交,睡眠,学习成绩里面,他们一个都得不到,因为每天不吃不喝学习,也不一定能拿到一个好的GPA。但是以此为代价,他们往往能获得极其丰富的科研经验,参与学校最前沿的研究。据学校称,坚持下来的大多数人之后都去了哈佛,MIT&b&等&/b&世界名校&b&(注意这个“等”,要是有人读完了没考上MIT,千万不要来找答主)&/b&学校读研/博了。&br&&b&但是要清楚,无论什么专业,只要不学习,都会被T。没有任何专业可以玩四年DOTA,考前一天晚上突击一下就能毕业。毕业难度没有简单这个等级,只有 ①难 ②非常难 ③变态级的难。&/b&&br&&b&----------------------------------------------------------------------------------------------------&/b&&br&&b&看话题关注人数不多,暂时先写这些,要是有人看的时候叫我一下,我回来多谢一些。&/b&&br&&b&-----------------------------------------Jul 8 2014 UPDATE---------------------------------------------------------------&/b&&br&这几天发现竟然有在看,真是感动啊(°?°)?,再此写过点赞,感谢和评论的大家啦。&br&&br&&br&&b&4. 学院制度&/b&&br&多大里面,文理(Art & science)学院是学校的主体,包括了所有的理科,文科,商科以及法律专业。基本上除了理疗,工程,音乐外,其他专业都在A&S里面。A&S有一项非常有趣的制度,叫做独立书院(&b&Independent colleges&/b&)全校分为12个学院,其中7个为独立学院,本科生可以入读的学院分别为:&br&&ul&&li&大学书院(University College)&/li&&li&三一书院(Trinity College)&/li&&li&圣米迦勒书院(St. Michael's College)&/li&&li&维多利亚书院(Victoria College)&/li&&li&新书院(New College)&/li&&li&因尼斯书院(Innis College)&/li&&li&伍兹沃书院(Woodsworth College)&/li&&/ul&这七个学院。这七个学院拥有自己的财政收入,宗教背景,法人地位。同时,还有自己的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各种设施以及独立的学生会,俱乐部,体育队等学生组织。&br&这个制度就是就是《哈利波特》里面的学院制度。霍格沃兹分为,斯莱特林,拉文克劳,格兰芬多,赫奇帕奇四个学院,里面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四个学院互相独立,互相竞争。各个学院各有特点,也有冷热之分,学生们会申请适合自己的学校。UT也是一样,比如New的地理位置位置最适合理工科学生,而且饭菜比较好吃;Woodsworth商学院学生多,有很多高富帅和白富美( ̄3 ̄);Innis的宿舍是非常现代的公寓式建筑;Victoria最有钱所以奖学金给的足;T&b&rinity周六有穿着哈利波特式长袍的晚餐(°?°)?(个人最感兴趣,但是没进去啊啊啊(╯°口°)╯(┴—┴)&/b&;St. Michael据说是西人美女的聚集地…………每个学院里什么专业的学生都有,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可能各专业人数比例不一样(比如new多理,St. Michael多文,Woodsworth多商)。&br&&br&&br&&b&5.学校建筑和景观&/b&&br&&b&(本环节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部分自己拍摄,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b&&br&UT算是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学校了,所以一些高“逼格”的古典建筑那是肯定有的。&b&尤其是University College 和 Trinity College,是电影《哈利波特》的取景地哦( ̄▽ ̄&/b&)。学校里的古典建筑非常漂亮,比如:&br&&figure&&img src=&/d076bb3ffe5298eebeb2d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d076bb3ffe5298eebeb2d_r.jpg&&&/figure&这是学校正面建筑,属于University College,也是UT历史最悠久的一栋建筑。&br&&br&再放一张建筑背面的(答主照照片的时候是三月底,刚下完雪)&figure&&img src=&/36a6ac4cbf0a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6a6ac4cbf0a_r.jpg&&&/figure&&br&University College的宿舍。别看那么漂亮,但其实是UT条件最差的宿舍了&br&&figure&&img src=&/0405ecb97747dfea2d1f3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0405ecb97747dfea2d1f3_r.jpg&&&/figure&&br&学霸云集的Trinity College&br&&br&&figure&&img src=&/342bf5fd3fd023c4aa88efe78ec31dde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42bf5fd3fd023c4aa88efe78ec31dde_r.jpg&&&/figure&这是Trinity的食堂,想象一下周六晚上,同学们穿着哈利波特里面的黑色长袍鱼贯而入的场景吧&br&&br&&br&&figure&&img src=&/d0a892adcc226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d0a892adcc226_r.jpg&&&/figure&&br&UT法学院的建筑,未来的精英帅哥就在里面哦&br&&br&&figure&&img src=&/9afe48b92c3ee0c7fe5ba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afe48b92c3ee0c7fe5ba1_r.jpg&&&/figure&&br&当然,UT也有现代建筑,比如物理系的楼(不知怎么回事图片横过来了。。。。。。&br&)&br&&br&&figure&&img src=&/601bae60eeeaf8faec4d62c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01bae60eeeaf8faec4d62c_r.jpg&&&/figure&&br&地球科学系的楼比较有趣(楼顶的据说是温室,不过地球科学要温室作甚?)&br&&figure&&img src=&/eaadff4fd85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aadff4fd85_r.jpg&&&/figure&&br&土木工程系的楼&br&&figure&&img src=&/4ea9a8e432a0e07f762ff8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4ea9a8e432a0e07f762ff8_r.jpg&&&/figure&&br&这栋楼外表很文静,里面很狂野。里面是这样子的:&br&&figure&&img src=&/37c8c8bed2fed80245b1daa161ccfcaa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7c8c8bed2fed80245b1daa161ccfcaa_r.jpg&&&/figure&&br&(?Д?≡?д?)!? 确定这不是某个工厂的生产车间吗?&br&&br&从土木的楼边上看加拿大的地标性建筑---CN Tower(图片又莫名其妙的横过来了。。。。)&br&&figure&&img src=&/e72e602fd60d507d8a20bf5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72e602fd60d507d8a20bf5_r.jpg&&&/figure&&br&&br&下面这是我没有提到的学院,诺克斯书院(Knox College),这里是多大的神学院(没错,是神学院)&br&&figure&&img src=&/3c01d2dc2c83cb1494ff61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c01d2dc2c83cb1494ff61_r.jpg&&&/figure&&br&建筑很漂亮,但里面有一门更牛的课:&br&&figure&&img src=&/a2add650ae15e177bd2f_b.jpg& data-rawwidth=&2679& data-rawheight=&1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79& data-original=&/a2add650ae15e177bd2f_r.jpg&&&/figure&基督教传统的巫术与魔法,我感觉学完了这门课我就不用上大学了,我要去征服世界。吃我大火球术啦ε=ε=(ノ≧?≦)ノ&br&下面这是多大的生命科学楼,也是未来的医学院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br&&figure&&img src=&/46e73c342fd8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46e73c342fd8_r.jpg&&&/figure&&br&然后就是UT的骄傲-----罗伯特图书馆,据说这里的存书量仅次于哈佛和耶鲁哦&br&&br&&figure&&img src=&/dbfab829cfb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dbfab829cfb_r.jpg&&&/figure&&br&还有就是答主所在的New College,里面亚裔妹纸多多哦ε=ε=(ノ≧?≦)ノ(说是“新”,但也50年了,而且据说供暖不太好.........)&br&&br&&figure&&img src=&/e1a845db75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1a845db75d_r.jpg&&&/figure&&br&当然,还有新旧结合的混搭建筑,比如:&br&&figure&&img src=&/ed0b94c3d7fea0505668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d0b94c3d7fea0505668_r.jpg&&&/figure&额。。。。教练!!!隔壁和我的画风好像不对哎!!!&br&&br&----------------------------------------------------------分割线-------------------------------------------------------------------&br&&b&今天先更新到这里,还望各位老爷给点个赞或者感谢,有兴趣的话答主会再更的&/b&
----------------------更新之后多图预警,爪机党慎入-------------- 等了好久没人答题,我来回答一下吧。 (UT本校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准大一新生,高中经常去UT好几趟,加上基友在读,所以了解比较多。) 1. 气候 昨天看到 “在明尼苏达大…
出国留学的人,如果你觉得多大ubc这个级别的学校和清华北大有的比,要么你是确实没见过清北学生的水平,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抬高自己的学校呢。生源质量本身就差着十万八千里,然后清北的本科课程难度和覆盖面比绝大多数世界一流大学的硕士课程难度要高得多,甚至有时比个别博士课程都深。四年读完还有的比么?&br&不在同一个国家不要比就业情况,我知道很多人会拿毕业出路来洗地。毕业出路没有可比性,求职的竞争压力现在能赶得上中国的国家能有几个?升学的话咱就别装傻了,都是申请过的人,还不明白咋回事?国外的grad schoool对国内大学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了解,在相当多的grad school眼中北大的第一名和林大的第一名是一个级别的学生,应该说大多学校是不了解清北在国内本科教育系统里的特殊地位的。放眼所有的Master和PhD项目,真正了解北清优势的项目其实不多。&br&就看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很客观的说,北大清华就是甩绝大部分世界一流大学几条街。北清的本科差在哪儿?差在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源上。清华不了解,至少北大培养的最优秀的学生,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智商达到那个高度的。北大的一些院系给人感觉是把学生像菌落一样抹到培养基上,施以极富挑战性的生存环境,看谁足够牛逼能存活下来。要是什么时候北大有足够的资源能像国外顶尖学校那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了,应该就没人问多大UBC和北清哪个更好的这种问题了吧。不管北大清华教育质量和世界一流大学有多少差距,如果你要横向对比培养的学生,请拿MIT, Caltech这个级别的学校来和北清比。
出国留学的人,如果你觉得多大ubc这个级别的学校和清华北大有的比,要么你是确实没见过清北学生的水平,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抬高自己的学校呢。生源质量本身就差着十万八千里,然后清北的本科课程难度和覆盖面比绝大多数世界一流大学的硕士课程难度要高得…
首先,Peterson是我当年的教授之一,也是对我影响很深的一位学者。他的著作maps of meaning在香港台湾的诚品书店都能找到。我对他的人品,思考方式和道德水准颇有信心。&br&&br&第二,这也是他以及其他几位当年我的心理学教授都提到的观点,就是大学的价值是什么。几位教授都认为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学者不被社会所影响和伤害,从而能够探索和探讨先锋的,突破性的事物。许多思想和理论在刚刚被提出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被社会所接受。更有一些时候,社会舆论会被政治和经济利益团体操控,而大学里的学者们则是坚守理性和科学态度的最重要阵营。历史上有那么多被宗教和政治势力迫害致死,但其假说最终被证明是真理的案例,即证明了大学在这方面的价值所在。&br&&br&第三,学者的工作是生产和塑造知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社会当中有相当的话语权。这次的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power struggle,是极左人士对于话语权的争夺。&br&&br&第四,加拿大一直以来奉行多元文化主义,新总理justin trudeau更是social justice warriors津津乐道的人选。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这样的事件发生恐怕也就不奇怪。multiculturalism本来是想追求多元文化的共存,但是否带来期待的效果非常值得怀疑。哈佛的知名学者robert putnam曾经做过多元文化社区的研究,发现越是多元的社区里,人们对彼此的信任程度越低。类似的研究也发现多元社群里缺少共同利益和价值认同,合作和公益利他行为等等。&br&&br&第五,social justice warriors的行为和逻辑本质上和他们所反抗的基于种族和性别的歧视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我所认为的社会正义运动应该是以促进对话和了解为终极目标的,而当sjw们开始用暴力行为阻止他们的攻击对象发声时,既已经变成了新的压迫者。&br&&br&俄勒冈大学之前有个很臭名昭著的事件,学校学生中心里面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名言,被学生组织攻击认为不够具有包容性(not inclusive enough),最终学校不得不移除了该名言的展示。呵呵?!&br&&br&我并不是说我们就因此可以不再去探讨和反抗歧视与压抑,但是反压迫的工作需要以理性和平和的方式进行。利用博眼球的激进方式推进自己的议题,制造事端,阻断社会舆论的发展,除了无耻还是无耻。&br&&br&&br&&b&12.9更新&/b&&br&前不久Jordan Peterson上了知名播客Joe Rogan Experience(也是我最爱的podcast),很详尽地探讨了这个事件以及整个social justice warrior的意识形态。听完之后迫不及待想要推荐给关注这个问题的朋友们。英文好的朋友强烈推荐你去听,因为peterson太聪明了,他的讲解和探讨太有启发了:iTunes上搜索joe rogan experience #877 jordan peterson就能找到&br&&br&另外我强烈推荐jordan peterson的youtube channel:&a href=&///?target=https%3A///user/JordanPetersonVideo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ser/Jordan&/span&&span class=&invisible&&PetersonVideo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他把自己的两节在多大的心理学课程都放在网上了,一节是personality and its transformations,就是大二的人格心理学入门课程。另一节是maps of meaning,非常精彩的关于文化,人格,意识形态和集体无意识的讨论。
首先,Peterson是我当年的教授之一,也是对我影响很深的一位学者。他的著作maps of meaning在香港台湾的诚品书店都能找到。我对他的人品,思考方式和道德水准颇有信心。 第二,这也是他以及其他几位当年我的心理学教授都提到的观点,就是大学的价值是什么。…
1、对于家庭条件普通,或者更差一些的情况,建议国内985/211本科。国内211以上的大学,基础教育水平都不错的。坚持努力奋斗,不要胡思乱想,实习+找个好工作,早点让家庭负担缓解。&br&&br&2、如果很想出国,建议MA、PHD再出国。加拿大虽然给钱不多,但研究生阶段的TA、RA、奖学金、工会福利等等&b&&u&收入来源足以让你不再花家里的钱&/u&&/b&。(答主是从爸妈给掏了来这儿的一张飞机票以后就没再让他们花钱了。)如果你的情况,又自费读本科,4年×25万,一般家庭都受不了。多说一点:如果你能吃苦,能在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多做助教、助研(TA / RA),甚至能攒出不少钱来,贴补家里。还有个纽约的哥们儿,就靠大学里这点收入,一年攒小两万多美刀,博士六年下来在纽约上州给自己凑够了首付,还没耽误博士毕业、publication、就业、结婚。&br&&br&&br&3、我的个人经验:&b&&u&我们常常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给自己现在消沉、懒惰找借口&/u&&/b&。你现在在用国外留学诱惑自己,每天对自己说我学校不好、我专业不好,我先不要努力,等我到了所谓“完美大学、完美专业”,比如去了加拿大、去了常春藤、去了某某学校,我就可以实现人生梦想,我就开始拿出百分之百的奋斗来争取人生。如果这是你心中所想(&b&&u&我不希望臆断你,但我以前经常这样给自己的拖延症开脱、找借口&/u&&/b&),请不要这样。时间很宝贵,金钱很宝贵。用剩下的时间,拼GPA,拼英语,为留学做准备。或者拼实习,拼简历,为找工作做准备。&br&&br&4、如果真的&u&斥巨资甚至举债来了,新生活的新鲜感一过去&/u&,孤独感、相对剥夺感、相对贫困感、财政压力、对家庭的内疚和抱怨的混合情绪、思乡情绪、英语障碍、课业压力一股脑儿袭来,恐怕不是一个脆弱的18、9岁学生能承受得了的。如果你是土豪,经济压力少一些,动不动可以飞回中国探亲,或者爸爸妈妈来探望,心理问题不会那么严重(钱不一定能买来幸福,但真的可以解决问题)。但明显根据题主描述,你的经济条件做不到这些。所以,等你本科毕业,22-23岁出来&b&&u&凭借奖学金读研,各方面压力都会小一些&/u&&/b&。&br&&br&5、还可以看看其他奖学金项目你是否满足申请条件,比如留学基金委。&br&&br&&br&别觉得,这次错过就一切都完了,然后开始怨天尤人抱怨出身。&b&&u&马拉松才刚刚开始。&/u&&/b&&br&&br&别急,别难过,行动起来。&br&&br&--&br&更
1、对于家庭条件普通,或者更差一些的情况,建议国内985/211本科。国内211以上的大学,基础教育水平都不错的。坚持努力奋斗,不要胡思乱想,实习+找个好工作,早点让家庭负担缓解。 2、如果很想出国,建议MA、PHD再出国。加拿大虽然给钱不多,但研究生阶段…
补充:&br&&br&第一个破百赞的答案,容我做一个受宠若惊的表情!!:)&br&&br&原答案一些话似乎没有讲清楚,所以在此做一点补充。最近天天泡在实验室没空在评论区撕逼,所以评论区开口闭口说我卢瑟说我自大说我跪舔国外的人,听我一句劝:少上知乎多看书,少生孩子多养猪。&br&&br&评论中有价值的评论我看了一下,想做一些个人看法的说明。首先情感立场,我不赞同国内的高考制度,或者说我内心并不想接受这种教育。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类似的讨论也很多,在这里我也不想讨论了,&b&要喷也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找我喷,要喷也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找我喷,要喷也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找我喷&/b&。&br&&br&第一,原答案中我说到:&国内高中的高中生学着难度大到一辈子用不上的数理化知识&,这句话确实有所不妥,因为医生建筑师工程师之类的工作也是要厚实的基础知识,我也承认基础学科上,亚洲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毋庸置疑。&br&&br&但是,国外就没有医生建筑师工程师了?国外的高中生大学生没有这么“顶尖”的高中教育,人家人生就不完美了?国外大学生甚至研究生,100以内加减法都要按半分钟计算器,耽误人家成人生赢家了吗?人家&智商&那么低,&基础&那么薄弱,数理化那么挫,怎么就跟你做了同一个行当了呢?卡梅伦8乘9都算不出来,中国领导人各个清华出身,那么卡梅伦智商一定比各位大大辣鸡多了吧?&br&&br&所以说,国内和国外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充其量也只是平等关系,国内外高中生大学生智商也不是谁就一定碾压谁。你会二次曲线,解析几何;人家也会历史经济,政治管理。教育不同而已。退一万步讲,就算你觉得你能力强智商高,天天拿着数学书说:美国人真傻逼,椭圆方程都不会。你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low逼不low逼?&br&&br&第二,很多人都说,很多国家都在效仿中国基础教育。但你告诉我,就算它英国的教育再效仿一百年,两百年,它会让学生从早上7点学到晚上10点然后再回家刷两个小时题吗?它会让学生做的题,困难到让超级中学里的学生都无从下笔绞尽脑汁吗?国外效仿的是中国的模式,不是你的内容。国外可能确实以后会多学一些基础理论,基本公式,考试更加标准化,但你告诉我,再过五百年,英国首相他再牛逼,会做解析几何,电磁感应吗?高考模式可能确实是最适合中国的,但这并不代表它是完美可靠的,国外同样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别再跟我谈智商了,好吗?&br&&br&第三,综合实力。这个概念太宽泛,谁谈谁没理。我只说一点吧,国内高中和大学的社团办成什么样,国外高中和大学社团又办成什么样?留个笑容自己体会。&br&&br&最后再说两句,在整个回答中,我都没有看不起中国的教育,我自始至终都在说,模式不同,教育不同,你会的我不会,我会的,你也不怎么样。我看不起的,是接受了这种教育之后随口夸夸其谈,狂喷国外的教育和学生的人。你接受,赞同这种模式,那是你的事,国外不赞同,那也不关你的事。你在这头狂喷美国人傻逼智商低,人家也在那头喷你傻逼&书呆子&(喷子们请瞪大眼睛看清楚这个引号)。你如果从小长在国外,你还会说自己国家本科生都是中国low逼985水平吗?心平气和地看待和接受不同的事物不好吗?另外,说我不认识建筑师,清北学生的人,我也留个笑容给你不想跟你撕。我之所以不聊这个,是因为我极其讨厌知乎上一些一上来就讲故事的答案,一上来就我一个朋友之流的回答和评论。所以我并不想用他人来举例,眼见躬行才是真。&br&&br&知乎上的戾气真的是重的我难以把持。这个问题下的高票答案我基本都看了,一边倒的鄙视国外学生智商。&杜克康奈尔本科生充其量就是二三流985水平&。唉,这还让我说什么好。&br&&br&=======================分割线========================&br&&br&原答案:&br&&br&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学生对高考以及智商的自豪感如此之重,对于国外名校的学生竟用“智商碾压”来形容。&br&&br&国内学生去到国外之后,确实会在数理化方面锋芒毕露。&br&&br&但是!这是有代价的!!&br&&br&你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学生绞尽脑汁地思考一道数学题的时候轻松口答,是因为你花了18年,受尽训练换来的。这并不代表你的智商多么优越,而仅仅只是,你受过训练而已!&br&&br&相反的,国外的学生花了18年,参加比赛,阅读论文,文理兼修。别人高中一年读过的资料,写过的论文,可能比你本科四年加起来还要多。别人在学习自己喜欢的历史经济知识的时候,你在学习着难度大到一辈子都用不到的数理化知识。&br&&br&按照某些答案的逻辑,世界上除了亚洲以外的国家的学生,都是弱智,都是连最基本的数学题都要小组讨论的弱势群体。但前十八年的人生里,除了高考,敢问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中国的学生大概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天是不是气压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