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觉肚里发烧难受,体表烧热难受是怎么回事

体内发热,但是不发烧,请问是怎么回事,怎样治疗?
体内发热,但是不发烧,请问是怎么回事,怎...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体内发热,但是不发烧,请问是怎么回事,怎样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有什么好的办法根治。因为身体经常发热已经困扰我很多年了。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呼吸疾病、过敏哮喘、肺纤维化、支气管炎等
擅长:过敏哮喘、肺纤维化、支气管炎等
擅长:哮喘、肺气肿、呼吸疾病等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慢性肺心病,急性上呼道感染,支气管哮喘
&&已帮助用户:5092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长期体内发热,但是不发烧,考虑可能是体虚引起的,如阴虚,阴虚多见手足心热、甚至全身躁热,心烦失眠,易出虚汗,盗汗等等表现。意见建议:建议你,平时注意休息、营养,放松心情,学会调节情绪,适量规律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必要时到中医科调理一下身体。
问就是体内发热怎么回事
职称:医师
专长: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失眠障碍等精神类疾病,以及中医脾胃类疾病
&&已帮助用户:3178
问题分析:您好,体内发热是指测量体温并无异常升高,或者处于正常值,而自身有发热感觉,一方面可以因为邪气入侵体内,日久郁而化热,如:水湿、痰瘀等,均可导致郁热积聚体内的发热,另一方面也就是您所说的素体阴虚,有潮热,无心烦热等症状。意见建议:建议可以到当地正规中医院或中医科室,首先排除因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的体内低热,由中医辨证论治,结合您的具体症状及舌脉征象来就行对症治疗,祝你健康。
问体内发热是怎么回事,但不发烧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3744
病情分析: 你好
你好,你这情况考虑阴虚内热引起的,可考虑去看看中医,请中医具体辨症看看,意见建议:也可考虑吃些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看看的,一般效果不错的。
问体内发热不发烧是怎么回事?最近还气短、心跳快的问题
职称:医师
专长:小儿感冒,小儿肺炎,川崎病,小儿赖氏综合征,鹅口疮,小儿呕吐,苯丙酮尿症,小儿支气管肺炎,母乳性黄疸,婴儿痉挛症
&&已帮助用户:10780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考虑你可能是由于更年期综合症引起的,低热盗汗乏力倦怠,胸闷气短等一般中年妇女就要考虑可能是由于更年期综合症引起的。可以服用更年康谷维素甲钴胺进行治疗。意见建议: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生活习惯,生活起居有规律,一日三餐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问我最近有个星期一直体内发热,但没有发烧。怎么回事?...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综合
&&已帮助用户:10087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你的描述,我考虑您是说的内热,您应该属于阴虚体质,阴虚则内热,表现为潮热盗汗,腰膝酸软,乏力,心烦易怒,气短心慌,小便黄,失眠多梦。意见建议:治疗的话,应该是滋阴清热治疗,可以用六味地黄丸配合知柏地黄丸。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问身体发烫但不发烧是怎么回事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养生,糖尿病,高血压,红斑狼疮,月经不调,不孕不育,荨麻疹,痤疮,小儿感冒,鼻炎
&&已帮助用户:7657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来看:身体发烫但不发烧。考虑因“湿热郁蒸”所致的“内伤发热”可能性比较大。意见建议:建议经中医师亲自作把脉、看舌等相关检查并明确诊断后选用具有“利湿清热”作用的方药如“三仁汤”也可等加减进行治疗;恰当的调摄护理对促进内伤发热的好转、治愈具有积极意义:应注意休息,发热体温高者应卧床。部分长期低热的患者,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作适当户外活动。要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进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由于内伤发热的患者常卫表不固而有自汗、盗汗,故应注意保暖、避风,防止感受外邪。祝早日康复!天天开心!
问全身发烫,有发烧症状。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科
&&已帮助用户:186940
病情分析: 你好,分析上述情况多是由于感冒着凉导致的症状,意见建议:你可以积极的在医生当面指导下口服感冒胶囊、银翘片、扑热息痛、罗红霉素一块治疗,很快就可以得到改善,你不必过于担心,期间注意多补充水分,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健康儿吸入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
哮喘疾病患者除了及时的接受治疗以外,科学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引流可以排除积痰,减少继发感染,减轻全身中
由于每个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特点不同,在饮食上也是有不同之处的
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使患儿半卧位以利于呼吸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 >>持续发烧,体表感觉很热,但是呼出的气又没有发烧的感觉。
持续发烧,体表感觉很热,但是呼出的气又没有发烧的感觉。
病情描述:
自己没有什么感觉,关节啥的也不疼,怎么回事?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8957条
医生建议:发烧不是自我感觉,要测体温,要是,胸透正常,得做其他检查看,根据检查的结果遵循遗嘱上使用治疗。谢谢你的咨询。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呼吸内科热门问答
呼吸内科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相关疾病问题
【感冒发烧常备】
【持续发烧】
膀胱炎,淋病,中耳炎...
健客价:¥8.00
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
健客价:¥3.80
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
健客价:¥70.00
用于外科手术时预防出...
健客价:¥36.00
脑梗塞,心肌梗死,脑...
健客价:¥24.00
疏肝、健胃、清热、愈...
健客价:¥110.00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内科...
健客价:¥16.00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内科...
健客价:¥16.00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
健客价:¥13.00
本品适用于治疗因敏感...
健客价:¥38.00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宝宝太阳穴两边烫是怎么回事?是发烧吗?
我的图书馆
宝宝太阳穴两边烫是怎么回事?是发烧吗?
脸红红,宝宝发烧了?
  小宝宝脸红红的、活力、食欲都差,是发烧了吗?
  当身体体温大于38℃时(肛温、耳温),可称为发烧。它是人类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也是一种身体的警讯,提醒我们 “宝宝可能生病了。”
  许多家长会误以为发烧都是有害的,烧太久可能会把小宝宝的脑子烧坏掉。但一般来说,41℃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直接造成伤害,因此,家长不必过分紧张。
  民间有一种说法叫“烧坏脑袋”,其实烧坏脑袋的并不是单纯的发烧,而是由于小宝宝罹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所引起。一般而言,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一种症状,真正影响脑部的是脑部严重感染病症。
  发烧是孩子生病的警讯,也是身体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种自动反应,发烧处理的重点是:
  先探讨是什幺疾病引起的,再来治疗,而不是马上退烧到正常体温。虽然适度地给予退烧药,可以减轻发烧生病的不舒服,但无法缩减病程,轻度的发烧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
找一找,发烧症状有哪些?
  小宝宝如果发烧,可能会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状,如:脸红、咳嗽、全身倦怠无力、酸痛、头晕、头痛、呕吐、腹痛、嗜睡、活动力差、食欲不振、吵闹、不安、哭泣等,让妈咪感到很心疼。
  不过,也有些宝宝发烧时并无任何异状,有的宝宝发烧会被长辈误认为是在长牙,而遭到忽略。
  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建议妈咪不妨先做客观的评估,如小宝宝是否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刚喝完热的饮料等,约待半个小时后再帮孩子量一次体温,通常会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后,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送医院的问题。
  通常来说,如果宝宝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但若有热性痉挛病史的宝宝(4%幼童)则需积极的治疗。
  大部份儿科医师认为,发烧在38。5~39°C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孩的不舒服及减轻父母亲的焦虑,并防止小孩热痉挛发生。但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治疗才行。
  生病了,来量量体温吧!
  当家长怀疑小朋友发烧时,就应该替宝宝量量体温。此外,当宝宝出现下列情况时,妈咪也得考虑是否该给宝宝测量体温了。
  过度流汗。
  皮肤干热。
  脸色非常苍白,或不寻常的潮红。
  呼吸异常过快、过慢或暂停。
  感冒症状:流鼻涕、鼻塞、咳嗽、声音沙哑,或喉咙痛。
  情绪改变:焦躁不安或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
  宝宝自己抱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舒服或疼痛。如宝宝自己说“妈妈,我觉得我生病了”。
  呕吐或拉肚子。
宝宝发烧,何时测体温最准
  其实,就正常宝宝而言,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体温也只是保持相对恒定。以口腔所测的温度为例,绝大多数人的体温在36。5-37。5度之间波动。
  虽然人的体温呈明显昼夜波动的规律,但每天体温的差别一般不超过1摄氏度。
  由于小孩新陈代谢旺盛,一天之中变化很大,因此独特的生理性体温波动常表现为清晨较低,白天略微上升,晚上比较高的特点。
  测量体温的最好时机在每天早晨起床前和晚上睡觉前。
  在喝开水、进食半小时之内,以及剧烈运动后不要量体温,因为这时候的体温肯定要偏高。
宝宝太阳穴两边烫是怎么回事?是发烧吗?
  问:这段时间发现宝宝太阳穴有些发热,比额头还热,但是他头上和额头也不热,只是两个太阳穴热,偶尔手心也比平时的热,请问婴儿太阳穴发热什么原因?有无大碍?
  如果只是太阳穴发热没关系的,用体温计量一下体温,一般37。5度以下算正常,如果宝宝发烧多给宝宝喝水,注意监测体温,体温不超过38.5度可以温水擦身(即物理降温),超过即要物理降温再加吃药或贴退热贴。别捂太多,不利于散热。患病期间胃肠功能弱,不愿意吃饭别勉强。
  另外,宝宝的太阳穴本来温度就很高的,就因为宝宝的血管跳动的原因,你判断宝宝是否发烧要通过测量体温的方式。
  一般是没有关系的,只要宝宝的体温正常的话就不用担心,有的是因为天气炎热,宝宝的体温就会偏高所以会这样的, 多喝水看看。
你会正确判断孩子是否发热吗?
  错误的判断
  1、妈妈用手摸一摸宝宝的额头和手心,宝宝的皮肤发烫,妈妈认为宝宝确实是发烧了。
  2、妈妈拿来体温计给宝宝测量体温,宝宝的体温超过了37℃,妈妈认为宝宝生病了。
  正确的判断
  发热是指宝宝体温的异常升高,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计,不能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而宝宝的正常腋下体温应为36℃~37℃,只有超过37。4℃才可以认为是发热。所以,上述两种妈妈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但是,宝宝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
  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正常体温参考值
  口腔体温范围36.7℃~37.7℃之间
  腋窝温度范围36.0℃~37.4℃之间
  直肠温度范围36.9℃~37.9℃之间
  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宝宝发热,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宝宝降温,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和发热程度来决定。
  新生儿期宝宝发热一般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婴幼儿一般感染所致的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但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如果使用药物降温,要注意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宝宝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儿科常用的退热药物种类很多,不管使用哪种退热剂,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同病因引发的发烧特征
  感冒及肺炎发热特点
  小儿感冒及肺炎也常常有发热的表现,这时的发热,体温一开始较低,很快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40℃。同时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
  对症护理
  宝宝感冒或肺炎发热,一般不必急于退热处理。因为体温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可使宝宝体内抗体合成的数目增加,还能增强宝宝体内的吞噬细胞的活性。另外,如果退热不当,还可能会挫伤宝宝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
  如果宝宝体温持续增高,或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则应该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爸爸妈妈一般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既可用毛巾在宝宝头部进行冷敷或温湿敷,也可用30%酒精擦宝宝的头部、腋下或双侧腹股沟处。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9℃,则可使用头部冰袋枕。
  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再选用适当的药物降温。
  宝宝感冒或肺炎发热时,一定要注意多饮水。因为发热会消耗宝宝体内的液体,如果不及时补充,很容易导致脱水。
  宝宝感冒或肺炎发热,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以21℃~22℃为宜。衣被也不要过厚,宝宝的皮肤最好能够与外界空气接触,借助空气的传导、对流、辐射也可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
  基本原则应该是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因为大多数的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所以,只要治好了宝宝的原发病,发热自然就会消退。宝宝发热后,如果不经医生的诊断就擅自给宝宝退热,很可能会掩盖一些原发病的症状,再送宝宝去医院就诊还可能引起医生的误诊。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虽然多发于夏季,但因为冬季有寒假,又逢元旦、春节等节日,不少孩子往往因为乱吃东西,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发生细菌性痢疾。
  发热特点
  发热、同时伴有腹痛、孩子排便后仍有便意及脓血便等。其发热特点可分为轻、重、中毒三种类型。
  轻型发热:以婴幼儿多见,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重型发热:病儿多突然发热达39℃以上,腹泻、腹痛、排便后仍有便意及脓血便明显,大便每日多至30次以上。
  中毒型发热:多见于2~7岁的孩子,且往往好发于体格健壮者。起病急剧伴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且有中毒症状、惊厥或休克等症候。
  对症护理
  尽快将患儿送医院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其他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进行降温,以免出现高热惊厥,具体用药可参照肺炎发热的用药。
  孩子的饮食要注意“清淡稀食”,如浓米汤、藕粉、豆浆、淡果汁等较合适。孩子大便次数多时,可多喝些淡盐开水;大便次数减少后,可吃无渣少油的烂面片、稀饭、烂挂面、蛋花汤、菜水、西红柿汤等;腹泻停止后,则可吃些鱼片、碎嫩瘦肉、莱泥等。
  饮食要以稀、软、素为主,少食多餐,忌食一切油腻、生冷、辛辣、坚硬的食物。
  细菌性痢疾只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就可以避免。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爸爸妈妈一定要管好宝宝的嘴。
  泌尿道感染
  冬季天气寒冷,如果不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就容易泌尿道感染。特别是女孩,发病明显多于男孩,这是因为女孩尿道外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而直,尿道外口如果有细菌感染,很容易上行进入膀胱。
  发热特点
  孩子患泌尿道感染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典型的常有尿频(排尿次数增多)、尿急(憋不住尿)、尿痛、腰痛、腹痛,脓尿,还可合并发热。
  不典型的多没有尿频、尿急、尿痛或只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高可低,高时可达40℃以上),同时伴有寒战。
  对症护理
  尽快将患儿送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进行降温,以免出现高热惊厥,具体用药可参照肺炎发热的用药。
  孩子如果出现急性感染症状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勤排尿,以减少细菌在膀胱内贮留的时间,有利于控制感染。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爸爸妈妈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卫生要求。女孩应该注意外阴部的清洁,每天清洗一次;男孩则要注意清洗包皮内垢物。
这些冬季常见病与宝宝的发热密切相关
  小儿麻疹发热特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麻疹的发疹前期就有发热等症状。
  小儿麻疹发热的热型不定,轻症仅为中等度发热(38℃~39℃),重症患儿体温可超过40℃。多数患儿体温逐渐升高,但也有骤然高热的情况。
  麻疹的发热症状为最初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出现在口腔颊黏膜上的麻疹黏膜斑等。
  大约在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伴有发热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才开始逐渐下降。
  对症护理
  麻疹的发热,一般不需要急于退热,而是要让宝宝多喝水,并且进食一些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中医治疗麻疹有非常好的效果,建议家长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常用药有桑叶、金银花、连翘、蝉蜕、浮萍、葛根、升麻、紫草、牛蒡子等。也可用西河柳、浮萍、芫荽等中药煮沸,用毛巾浸药液温敷患儿额面、四肢等部位,既可退热又可透疹。
  如果在煮沸药液的过程中,让水蒸气分散在室内,还可以保持室内的湿度。对体温过高的患儿可酌用小量退热剂,避免急骤退热而致虚脱。
  提醒:
  麻疹发热的宝宝要多喝水,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来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出来。
  使用药物降温应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不要急于让孩子的体温降至过低。
  此外,宝宝麻疹发热时,爸爸妈妈要注意做好宝宝的皮肤护理:宝宝出汗要及时擦干,衣被不要过厚过暖。
宝宝发烧,千万别乱用药物
  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
  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法对付病毒,只能使用抗病毒药。服用抗病毒药物3天后不退热、白细胞基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合用抗生素。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由于不少严重疾病的早期,常常表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父母遇到孩子高热不退或精神不好,应该及早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退烧首选冰敷、酒精擦浴
  专家认为,“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人体正常反应,但孩子发高烧时(38。5摄氏度以上)则有退热的必要。
  退热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退热。
  所有的退烧药,包括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滥用退烧药往往会引起宝宝体液大量流失,严重时导致血压下降、休克。
  退热的最好方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35%左右)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才考虑配合使用退热药,且要用适合孩子用的退烧药,新生儿更不应用退热药。
  提醒:父母万万不能给孩子使用复方阿司匹林(APC),因为复方阿司匹林有兴奋作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3岁以下孩子退烧不要服扑热息痛!
  1、给孩子服用感冒药剂量不要太大,每天3至4次为宜;服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孩子身体的损害,如水分大量流失引起虚脱。
  3、3岁以下孩子,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患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的,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护理宝宝发烧的常见误区
  很多父母一样犯了以下两个错误:
  错误一:退烧后马上停药
  发热是小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正常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只是预示疾病有所好转,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此时不一定被彻底控制,体内的细菌、病毒可能还存在,炎症还未完全消失。
  所以用药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细菌、病毒而完全治愈,否则疾病有可能“死灰复燃”,导致病情更为复杂、严重。
  因此,小儿退烧以后,应该继续服药。中医中药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一方面可以通过调理脾胃,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激发食欲,促进营养的吸收,使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很快得以恢复,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余邪,使病情完全治愈。
  错误二:恢复期进食油腻食物
  孩子在生病的时候,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对于孩子发热导致的食欲不振,父母不必过于焦急和忧虑,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烧退了以后,小儿消化吸收功能不可能一下子恢复到正常水平。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发热时消耗了不少能量,病后应尽快补充。其实这时,小儿形气未充,各个脏腑机能尚不健全,消化能力较弱,过分的补充不但不会吸收,还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
  个别患儿因为体内邪热未清,又进食油炸甜腻食物助湿生热,造成病情反复,中医称“食复”。
  因此,退烧后的饮食最好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蛋羹、面条等,不要让孩子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炸鸡、炸薯条、奶油蛋糕等,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如果孩子食欲差,不要勉强孩子进食,可以少食多餐。
  发热期间出汗增多,机体水分消耗增加,父母应给孩子多喝一点水和果汁,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西瓜汁和绿豆汤是夏季解热祛暑的佳品,梨汁有润肺止咳的作用,米汤、藕粉易于消化吸收,番茄汁富含VC,父母可酌情选用。
  在退热后的恢复期,饮食的选择可遵循由稀到干的原则。
宝宝发烧了,要多洗温水澡
  专家解释说,给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实际是种降温措施。因为洗澡可以清洁皮肤,避免汗腺阻塞,有利于人体散热。
  只要方法得当,不仅能使体温降低0。5℃~1℃,还会使因为发烧而显得烦躁的孩子安静下来,安稳入睡。
  不过,在给孩子洗澡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关好门窗,并且调整室内温度到25摄氏度左右;洗澡的水温一般要比体温低2~3度;洗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5~10分钟,一天中可以多洗几次;洗完后要及时把身上的水擦干,用毛巾包好,穿好衣服,避免着凉。
  另外,在洗澡的过程中,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精神,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应该马上停下来。
  专家还特别指出,如果孩子高烧在38。5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寒颤和肢体发凉、眼发花的状况,就不宜洗澡了。
  因为这时的孩子对冷热刺激都比较敏感,血管和肌肉都处于收缩状态,如果给他洗澡,全身毛细血管就会扩张,脑部供血可能受到一些影响,很容易出现急性脑缺血、缺氧而导致虚脱,甚至休克。
  除了洗澡,专家说,还可以采取用温水拭浴的方法,这也有利于将体内热量散出,且气体由体表蒸发时,会吸收体热,帮助孩子降温。
缓解宝宝的发烧,世卫组织的建议
  对2个月以上的小儿,一旦做出治疗发热的决定,即应选择适当的解热方法。传统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面。
  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包括多饮水,降低室温(夏季),脱去过多的衣服,确保患儿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环境中。
  WHO不主张传统的在发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
  冷、温水擦浴可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
  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应用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此药副作用大,本版不推荐)等,因多数发热与内生热原有关。内生热原可产生多种炎症介质,非甾体抗炎药则可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
  其中萘普生的解热作用为阿司匹林的22倍,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的7倍,是一种高效的解热镇痛药物,剂量为每次8-10mg/kg。
  目前不推荐肌注解热剂,尤其是安痛定或复方氨基比林,用后可产生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其几率远远高于氯霉素。
来源:39健康网
编辑整理:紫晶逸兰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烧难受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