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和Ag在什么情况下吃5mg叶酸能从酸或水中置换出H

> 【答案带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不能置换...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试题分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排在氢前,故Zn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错误,B、由于Ag的活动性比Cu弱,故Ag不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错误,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Fe ,错误,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正确,故选D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考点分析:
考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2O2点燃ˉ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O2点燃ˉ2MgO.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3O2点燃ˉ2Al2O3.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O2△ˉ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2 +CO2+H2O=Cu2(OH)2CO3.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现象及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性质及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O﹥Al﹥SiD.V1mL水和V2mL酒精混合得到V3mL溶液:V1+ V2= V3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D.锶原子的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B.可用甲醛水溶液保存食用海产品C.可用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可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氧元素:O
B.氮气分子:2NC.钠离子:
D.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09-1109-0608-2309-07
11-1702-0410-2610-19
◇本站云标签2H2O22&.&2H2O+O2↑.(2)比较Y与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HCl>H2S.(3)E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EY2和EY3,两种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③(填序号)①通常实验室配制EY2溶液时,可直接用水溶解EY3固体②EY2不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产生③铜片、碳棒和EY3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碳棒④Y、Z、D的离子半径大小依次减小(4)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当0.25mol该物质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时,放出Q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l2O7(l)+H2O(l)=HClO4(aq)△H=-4QkJ/mol.(5)写出E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腐蚀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6)氯碱工业上制取气体Y单质的反应时,当电路中通过amol电子时,阴阳两极共产生气体22.4a&&L(标准状况).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I.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1)图1是反应时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O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CO)=0.075mol?L-1?min-1;(2)图2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该反应是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CH3OH(g)△H=-91KJ/mol;选择适宜的催化剂,不能(填“能”或“不能”)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热;(3)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3OH)c(CO)×c2(H2),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4)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3OH)n(CO)增大的有c.a.升高温度;&&&&b.充入He气&&&&c.再充入1molCO和2molH2&&&&d.使用催化剂II.(13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装置如下图所示(A装置未画出),其中A为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试剂从下列固体物质中选取:a.NH4HCO3、b.NH4Cl、c.Ca(OH)2、d.NaOH.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现象如下:铂丝继续保持红热,F处铜片逐渐溶解.(1)实验室制取A中气体时若只用一种试剂,该试剂是a(填备选试剂的字母);此时A中主要的玻璃仪器有试管、酒精灯(导管)(填名称).(2)A中产生的物质被B中Na2O2充分吸收,写出任意一个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或2Na2O2+2CO2=2Na2CO3+O2.(3)对于C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b.工业上进行该反应时,可采取高压的条件提高反应物转化率c.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之比一定是4:5(4)请在图坐标中画出C装置中反应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并在虚线上分别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5)待实验结束后,将B中固体混合物溶于500mL1mol?L-1&盐酸中,产生无色混合气体甲,溶液呈中性,则实验前B中原有Na2O2的物质的量是0.25mol,甲在标准状况下是2.8L(忽略气体的溶解).
科目:高中化学
具有抗HIV、抗肿瘤、抗真菌和延缓心血管老化的活性苯并呋喃衍生物(R)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R、R1表示烃基或氢)(1)①A的名称是乙醛.②D→E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③F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酯基、碳碳双键和溴原子(写名称).④写出F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物质G可通过如下流程合成:1.08g 的I 与饱和溴水完全反应,生成2.66g白色沉淀,则I的结构简式为.写出M→G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选填字母)a.Y易溶于水 b.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R的分子式为C12H10O3 d.I与 互为同系物(4)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反式结构):(写反式结构).①E具有相同官能团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有2个-CH3 ④存在顺反异构.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3kJ?mol-1①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填“能”或“不能”)②恒温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上可逆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Ⅰ混合气体的密度;Ⅱ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Ⅲ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ⅣCO物质的量浓度A.只有Ⅳ.B只有Ⅰ和ⅣC.只有Ⅱ和ⅢD.只有Ⅰ、Ⅱ、Ⅲ和Ⅳ(2)水煤气再进一步反应可制取氢气.反应为H2O(g)+CO(g)?H2(g)+CO2(g),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9.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只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C
c(H2)/mol/L&
c(CO2)/mol/L&
0.020A.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最慢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的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的c(CO2)是甲中的2倍,是0.102mol/LD.平衡时,乙中的CO2的转化率大于60%(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制取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下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冲入1molCO2和3molH2反①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混合物中c(CH3OH))增大的是CDA.升高温度B.冲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D.再冲入1molCO2和3molH2②在温度T1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2)=2.4mol;其他条件不变,在温度T2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CO2)=0.82mol,则得T1>T2(填“>”、“<”或“=”)(4)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家从烟道气中分离出CO2与太阳能电池电解水产生的H2合成甲醇(常温下为液体).CH3OH、H2的燃烧热分别为:△H=-725.5kJ/mol、△H=-285.5kJ/mol①写出工业上以CO2、H2合成CH3OH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l)+H2O(l)△H=-131.9kJ/mol②该转化的积极意义是可降低温室效应和弥补资源短缺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CO2=C+O2(△H>0、△S<0)来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请你判断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不可行,该反应是一个焓增、熵减的反应,所以不能自发进行.
科目:高中化学
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2SO2(g)+O2(g)?2SO3(g)△H=-QkJ?mol-1,(Q>0),若反应中充入1molSO2和足量的氧气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一定是Q/2&kJ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能用分数表示C、Zn(s)+H2SO4(aq)═ZnSO4(aq)+H2(g)△H<0,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Cu和Ag在什么情况下能从酸或水中置换出H?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铜-热浓盐酸等 银-氢碘酸,氢硫酸等 原因:形成难溶物或配合物,改变了电极电势,使金属能为氢离子氧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个好象不太可能吧 Ag就不用说了 单是铜,只能和强氧化剂反映 只有浓硫酸、硝酸、稀硫酸加氧气才可以与其反应 生成的是SO2 似乎没法生成H2吧
在形成原电池的过程中会产生 氢 但氢来自水中还是酸中 还要看介质环境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情况下不能喝酸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