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原苏联部队集合配乐坦克部队有多强大

昔日苏联装甲部队有多强 看看如今的坦克坟场就知道
昔日苏联装甲部队有多强 看看如今的坦克坟场就知道
冷战时期的“钢铁洪流”就是北约的梦魇,而如今当红色帝国轰然倒下,这些“钢铁”也在日渐锈蚀。
昔日T系主战坦克,不仅是性能迭代上“领跑”,而且数量规模也是惊人。
也因此也在昔日的苏联全境(比如图中的乌克兰境内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修理厂。
只不过当这一切都成过往,当这些规模的“钢铁洪流”不再需要,它们也就被忘记,遗留在空旷的杂草底、遗留在废弃的厂区中。
在宽敞高大的厂房内,这些破铜烂铁,在昔日刚出厂之初也是“金贵”。
坦克坟场的这般场面,回顾往昔,也是苏联“膨胀”中的重工业、军事工业。
遗弃的坦克与柴油发动机
对于这些“破铜烂铁”,转眼看,如今最基本款的主战坦克“成本价”也是三四百万。
这样的规模,昔日是会有多烧钱,可想而知。
这些废弃前的厂区,过去每月都要大修四五十辆坦克。
画面中能多看到当时苏联装甲部队的精锐T-64,这也很可能是曾部署到东欧或东德,在冷战对抗的最前沿。
而如今,虽说就算是废铜烂铁也有着回收回炉的价值,但已经没有人“理”了。
昔日陆战之王已是身首异处。
正是苏联解体后,大量“过剩”养不起的武器装备早早退役,或被遗忘在角落,也才有了如“战争之王”中的走私场景。
坦克的炮塔还如服役时那般披挂着爆炸反应装甲
苏联解体后,这样“年久失修”废弃的坦克,也不只是乌克兰境内,在俄罗斯境内也分布不少,包括边远的西伯利亚。
洒在这“坟场”里,冬日的阳光,也是这冬日将近余晖的,漆黑的寒夜即将到来。初生的巨兽——早期苏联坦克部队(1)
导读:初生的巨兽——早期苏联坦克部队(1)
苏联装甲兵们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无畏与韧性有目共睹,而战争后期在解放本土与打出国门的过程中发动的10次突击更是让人们领教了其作战风格的犀利与冷酷。通过与4年中与纳粹德国装甲力量无数次钢铁与血肉的残酷拼杀,使苏联装甲部队的躯体在战争中变得空前强悍。甚至在之后长达半的多世纪的冷战中,这支经历过残酷战火淬炼的钢铁洪流已经强大到,即便是整个欧洲也不是它的对手。曾经的西线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一语道破了天机“当一半的苏联坦克开动后,这个世界上将不再有力量能
初生的巨兽——早期苏联坦克部队(1)苏联装甲兵们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无畏与韧性有目共睹,而战争后期在解放本土与打出国门的过程中发动的10次突击更是让人们领教了其作战风格的犀利与冷酷。通过与4年中与纳粹德国装甲力量无数次钢铁与血肉的残酷拼杀,使苏联装甲部队的躯体在战争中变得空前强悍。甚至在之后长达半的多世纪的冷战中,这支经历过残酷战火淬炼的钢铁洪流已经强大到,即便是整个欧洲也不是它的对手。曾经的西线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一语道破了天机“当一半的苏联坦克开动后,这个世界上将不再有力量能够阻止它们。”然而,正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苏联的装甲力量也不是猝然出现的。这只令人生畏的红色重装巨兽从出生到亮出嗜血的獠牙,其成长的过程中也充满了曲折与辛酸,更不会缺少鲜血与汗水。无论做什么第一步总是最艰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康布雷战场上问世的坦克作为一种新兴武器引起了哦世界各大军事强国极大的兴趣,这其中不仅仅包括有那些曾经成功制造出坦克的参战国,还包括许多当时还没有能力制造坦克但并不甘心屈居人后的国家。这里最积极的就是在沙俄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苏联,这个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一次大战的惨痛经验告诉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静态的堑壕战只是一种徒然消耗参战双方人力和物质资源而并不存在真正赢家的深渊。在这种角斗中比拼的只是各自的家底,一切战争策略战术都成了陪衬品。这种残酷的战争规则正是处于为反对西方武装干涉而爆发了内战的苏维埃最无法接受的,在之前持续了4年之久的世界大战中,早先沙俄帝国积攒的国力早已消耗一空。新生的苏联面对以协约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组织起来的白军,根本没有任何本钱去打一场消耗战。值得庆幸的是白军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这就使得在苏联的国内革命战争中出现了奇特的一幕,交战双方都在力图避免硬碰硬的消耗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双方不停的运动,意图在运动中寻求以最小的代价歼灭对手。在这场战争中俄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兵种——哥萨克骑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这场战争是在20世纪20年代爆发的,现代化战争的元素不可避免的渗透进了在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进行的这场厮杀。于是作为骑兵的天然延续,一战中刚刚问世的坦克就以一种极为特殊的面貌引起了苏联红军的极大关注。在苏联国内战争()期间,苏联红军已经拥有少量的装甲兵器,包括装甲列车、装甲汽车和一些缴获来的坦克,其数量虽少但在抗击白军的作战中仍发挥的一定作用。1920年苏联红军正式建立了第一批机械化装甲部队,当时按编制每队下辖3-4辆坦克(主要是缴获品)、3-4辆摩托车、5-7辆载重汽车还有用来运输它们的一列火车。这标志着苏联装甲部队的萌芽。然而当时的苏联还缺乏完整的坦克工业生产和制造体系,这让他们的坦克部队只是无源之水,面临着随时枯竭的可能。对于这一点苏联的领导人心知肚明,并很早就在着手解决。在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之时,建立包括坦克制造业在内的完整军事工业体系的计划就在摸索中展开了,当然这一过程中不乏争论乃至争吵,但在国内战争的严峻形势下军事工业还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急速恢复与发展。轻型坦克是苏联最早尝试自行研发的坦克车辆,由于缺乏相关的工业技术,最初也只能仿制别国的坦克,直到第一次五年计划成功后,苏联才有能力设计与制造符合红军要求的战车与相关支援武器。早在1919年苏联在反抗外国武装干涉期间,缴获了几十辆外国坦克并装备部队,其中包括英国的v型“赛犬”坦克和法国的“雷诺”FT-1 7 型坦克。其中红军乌克兰第2集团军在南部战场缴获了白军的2辆法制“雷诺”轻型坦克,将其中的一辆被运往红色索尔莫沃机器制造厂进行分析研究。在同年9月为了协调军工生产,苏联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军事工业委员会,负责重型军事装备的生产。列宁要求这个委员会在1921年春之前,组织生产一种以“雷诺”FT-1 7 坦克为样车的轻型坦克。当时苏联的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接手的是沙皇俄国的烂摊子,想想那连莫辛纳甘都要委托外国生产才能完成换装的底下工业能力,实在让人心酸。更不要提当时在重工业中还算得上是新兴产业的汽车工业了。苏联想制造出用于实战的坦克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承担任务的红色索尔莫沃机器制造厂实在是没有能力制造整车,只好委托其他工厂帮忙。其中装甲板由彼得格勒的依若尔工厂负责生产,莫斯科汽车制造厂担负起生产动力装置的任务。就这样在众多工厂的通力协作下,苏联第一辆自行生产的坦克在1920年2月份正式开工。装甲板和动力装置在6-7月间就完成并被送到红色索尔莫沃工厂,8月总装完成。这种仿制法国“雷诺”坦克的轻型坦克被称为KC坦克,这是以红色索尔莫沃工厂的俄文简称命名的。8月31日开始对样车进行测试,这辆坦克行驶了60公里,显示出良好的技术性能。随后在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后,在日苏联军事委员会正式向列宁汇报:“第一辆苏维埃的坦克胜利诞生!”第一辆坦克命名为“为自由而战的战士列宁同志”。不久又生产了14辆KC坦克,分别以“巴黎公社”、“红色战士”、“伊利亚·莫罗曼”等名字命名。这些被称为“俄国雷诺”KC轻型坦克参加了之后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和苏波战争。虽然KC算不上什么先进的坦克,不过在当时这种坦克的战斗性能还算不错,它的战斗全重为7吨,乘员2人,装有1门37毫米火炮和1挺7.62毫米机枪,最大行驶速度为8.5公里/小时。比起只装一种武器的原型“雷诺”坦克,还是有不小的进步的。KC坦克从1921年加入苏军现役,直到1940年才被淘汰。作为苏联生产的第一种坦克,从KC坦克诞生时起,红色装甲巨兽虽然还很稚嫩,却也是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的人们可谁也没能想到它在日后能发展到那种天下无敌的程度!(未完待续)编辑去掉外部链接)本文内容于
19:14:12 被段鹏编辑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406被浏览181579分享邀请回答1134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2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黑魔鬼部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