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领驾驶证是5月25号…8月份与准驾车型不符扣了十八分叁加了学习…请问什么时候可以增驾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总理竟然握了我的手,小信决定一个月不洗手了!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总理竟然握了我的手,小信决定一个月不洗手了!》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总理竟然握了我的手,小信决定一个月不洗手了!》 精选一PS:这是一条有味道的微信图文……终于等到你!小信决定一个月不洗手!昨天,()所在的雍和航星科技园8号楼来了一位大咖,幸中之幸的小信被选中作为公司代表参与欢送,并与大咖握到了手。是的,接下来的一个月小信都不会洗手了……当当当当当,照片来啦。我们亲爱的总理李克强昨天来航星科技园参观航天科技展啦。从早上开始航星科技园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忙碌又细心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安保工作,总理的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万无一失才行呢。下午三点半左右,总理一行抵达碧有信所在的雍和航星科技园8号楼开始参观,小信挤在围观的人群里,只能远远看到总理的背影,激动又兴奋有没有?这么重要的场合,机(xin)智(ji)的小信穿上了碧有信文化衫,准备与总理来个“亲密接触”……参观的过程小信木有机会亲眼目睹,就只好脑补一下了。重点来啦,参观结束后,总理很亲切的过来跟站在前排的送(chi)别(gua)群众握手,你们造小信有多(Hou)努(lian)力(pi)才挤到最前排嘛。轮到小信时,手被总理浅浅握了一下,尽管只有几秒钟的时间,觉得世界都静止了。克强总理和蔼又亲民,从不追星的小信瞬间被圈粉,大写的迷妹脸。见到总理这么难忘的事,机智的小信下一秒就发朋友圈啦,果然收获了小伙们满屏的羡慕嫉妒恨。航天技术要高精尖,祖国麻麻才能安定繁荣。选择也同样如此,规范、透明、安心、便捷是碧有信一贯坚持的服务宗旨。碧有信是碧桂园旗下社区平台,自成立以来,依碧桂园集团20余年的房地产、物业服务等多领域深耕经验,以实际行动助力碧桂园上游供应商等实体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正在不断创新丰富产品,为碧桂园业主及广大提供含、资产优化配置、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金融服务,提供规范、透明、安心、便捷的。↓↓↓↓↓点下方“阅读原文”下载App,手机更方便《总理竟然握了我的手,小信决定一个月不洗手了!》 精选二[摘要]:过去6年间,碧桂园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在同样高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扮演了冲锋者角色。车外人不时有担心,车内人却视极速掠过的窗外为风景。商界大佬对话,往往异常昂贵。201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与长之间有一场简短对话。那时,没有人能预测,这场对话将怎样改变碧桂园之后的命运。两人在一场高尔夫球赛间隙交流,那时58岁的杨国强问了同龄的马明哲一个管理问题。10年前,杨国强把女儿杨惠妍推向了中国首富的位置,但面对业内最受追捧的掌门人,他态度谦逊。杨国强问:“你管理平安,有什么秘方?”马明哲说:“我能有什么秘方,就是用优秀的人。我这有很多年薪千万的人。”回去后,杨国强对时任碧桂园人力资源总经理彭志斌说:“我给你30个亿,你去给我找300个人来。”在这场对话发生之前,2010年,中建五局总经理莫斌接受杨国强邀请,加入碧桂园任总裁。2015年他的年薪跃为605.4万元,略高于碧桂园董事局副主席杨惠妍603.5万元的年薪。2013年,中海集团董事朱荣斌加入碧桂园,任执行董事及联席总裁,两年后他拿到了553.6万元的年薪。2014年,同样有中海、中建职业背景的吴建斌,出任碧桂园首席财务官,2015年年薪为619.5万元。到2016年结束时,来自中建的刘森峰,成为碧桂园第一位年收入过亿元的区域总裁。同时,碧桂园成为业界拥有博士数量最多的地产商。2016年,碧桂园以销售额3088.4亿元跻身中国房企三甲,仅次于恒大的3733.7亿元与万科的3647.7亿元。而在6年前,碧桂园的年度销售规模仅为329亿元。那时,这家诞生于广东佛山顺德的地产商,多被业界认为是一家中小型家族企业。变化是翻天覆地式的。6年间,碧桂园的业绩规模成倍增长。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4亿元,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地产行业并不多见。此时回顾那场大佬对话,外人并不知道杨国强内心曾经历什么样的冲击。市场变化多端,同行不断洗牌,碧桂园规模跃进,与人才打造、激励制度、架构体系、管理思维等一系列变化息息相关。这一切又首先归于一个人,即杨国强的变化。“我有时靠直觉做决策。”杨国强告诉董小姐,面对涉及企业治理的诸多关键问题,这位62岁的碧桂园掌门人看起来有点不善言辞。他同时是一个集矛盾于一身的人。一些地产同行会说,他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农民;但另一些人强调,他是个有大智慧的企业家。多年来,杨国强延续着中国农民式的低姿态,这让他在同类企业家中更显低调而谨慎。据董小姐了解,在与王石、任正非等企业家私下交流时,他言必谈自己是个农民,没有读过什么书,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对,但就是这么想的。熟悉杨的人称,这些开场白之后才是他的真实想法。接近他的人说,杨国强的阅读量并不小,经常给碧桂园高管推荐书籍,据说他最爱读的是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自已读过数遍,亦多次向人推荐。杨国强深谙在中国经商的政治语境。在公众场合,他常会提起自己年少时穿不起鞋的窘迫往事。在追昔抚今的反差中,一再感恩机遇,感谢国家。在仍以规模座次论高下的地产商队伍中,杨国强治下的碧桂园,已成为同行不容忽视的对手。但杨国强的身边人说,杨的危机感很强,“他整天都在担心公司会倒闭”。过去6年间,碧桂园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在同样高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扮演了冲锋者角色。车外人不时有担心,车内人却视极速掠过的窗外为风景。“我们要的都是‘奇葩’”在碧桂园官网上,杨国强在2017年元旦致辞中写道,“有人才有天下!”。接近杨国强的人说,对于人才越发重视,是近几年来他最大的变化。碧桂园之变起步于2010年。那一年,杨国强加大了对外部职业经理人的招揽力度。当年37岁的彭志斌,到碧桂园任人力资源总经理,此前他在华信惠悦咨询公司与中粮地产任职。他是一个风趣而健谈的人,带着人力资源从业者惯有的随和笑容。彭志斌的任务是从头建设人力基础体系,以提高碧桂园人才团队的职业化程度。此时,碧桂园刚从裁员创痛中走过来,总部200余人,坐落在顺德这样的三线小城,无论是企业形象、团队建设、还是对外吸引力,都几度飘摇,人心惶惶。杨国强对人才的渴求,也到了迫不及待的顶点。他对彭志斌说:“你能不能帮我搞一个盒子,把一个人装进去,然后按钮一按,出来就可以知道这人行还是不行,是60分还是70分?”但世上没有这样的盒子,优秀人才到新环境不一定就成功,融入组织更需要过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GE)在1990年发动全球人才招揽计划,其万里挑一的选拔方式,最初启发了彭志斌及其人力资源管理团队。2013年,他们拟就一个“全球30%硕士、70%博士”的新计划。这个计划深刻影响杨国强,促使他做了一个新决定——启动“未来领袖计划”,在全球广招名校博士,碧桂园给这些人才以高薪和高职业前景承诺,其力度与广度,为中国地产行业所罕见。到2016年底,入职碧桂园的博士已超过400人。但只有高中学历的杨国强仍不满足,他向内部发出了一个最新的动员令:2017年碧桂园还要新招300名博士,其中至少有200名博士是海外招聘,海外启用。这是一份沉重的招聘工作,它意味着在2017年,按10%的选拔率,彭志斌和人力资源管理团队需要面试大约3000人,平均每天面试至少30人,这还不包括面试其他管理层人员。过去3年来,他总共面试了一万多名博士生,这也成为碧桂园人力资源部门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彭志斌看来,这些博士的共同点是情商与智商同高,人际互动能力强,较少愿意投入科研工作,而希望快速实现人生价值。他们属于学术派博士中的另类,这也正是碧桂园的博士选拔标准,“我们要的都是‘奇葩’”,彭志斌说。这群“双商”皆高的学霸,在碧桂园的生长路径各不相同,他们带有光环,培训与升迁机会更大。“未来领袖”们都有企业高管作导师,有人会被选去杨国强身边当秘书。轮岗培训后,再下到一线练兵带项目,表现优异者会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擢升。最近两年,博士生开始进入碧桂园的区域总裁队伍。比如碧桂园澳洲区域总裁胡国韬,就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毕业的博士,加入碧桂园不足3年。曾在世界银行工作的森林城市首席战略官于润泽博士,加入碧桂园也不过两年多。碧桂园内部目标是,到2017年要培养超过100名博士成为项目总经理、区域总或更高级别的管理者。通过超常规的人力建设,碧桂园建立起一个远超同行的“青年近卫军”,他们在一个曾经被认为是家族企业的公司内部得到“火箭式”升迁,向内外发出的信号颇为强烈,这个队伍中将有人会成为碧桂园的高层管理者,他们是碧桂园数千亿规模目把关人。同时,资深职业经理人继续受到重用。最近6年碧桂园的规模跃进,有很大一部分就源自资深职业经理人的贡献。杨国强拉起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从2010年的空降总裁莫斌开始,一路壮大。到2016年底,碧桂园多出1400多名外来职业经理人,他们多在碧桂园找到了职业存在感。不同于同行大多习惯于内部培养、提拔区域总,碧桂园的内部培养速度赶不上发展速度。因此区域总裁有不少是外部空降。这些职业经理人往往有优秀的业绩历史,一旦被赋予封疆大吏的权责利,往往能在一个表现平淡的区域市场,重新开辟一片天地。2016年,在碧桂园各区域业绩内部中,山东区域表现一般。整个山东市场规模大约6400亿元,而碧桂园占比不到0.7%。集团助理总裁庄青峰随即空降山东兼任区域总,他是来自中海的明星职业经理人,他曾用5年时间,仅靠一个地产项目,便为中海赚取近170亿元。碧桂园江西、山西等区域总裁,都由2016年的新晋外来者执掌。业绩导向下,人事替换随时发生。各区域也开始裂变,一些业绩表现不佳的区域,会被并入周边业绩较好的区域。在碧桂园,区域总裁引咎辞职与论功行赏的故事一样多,碧桂园的游戏规则就是大浪淘沙。“我们有很多老队员离开了,业绩不行就是要被淘汰的,而且你只有一年期限。”碧桂园一位人力资源人士告诉董小姐。“碧桂园是结果导向,通过压力竞争,促使新老碧桂园人融合。”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总设计师黄宇奘说。从外部引进的职业经理人中,碧桂园最为青睐有中海、中建系工作背景的人。仅仅在高管团队中,就曾有三席有此背景。现任总裁莫斌曾任中建五局董事及总经理,执行董事朱荣斌曾任中海地产董事,不久前刚离职的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建斌此前是中海董事长。各大区域总裁中有中海、中建背景的也不在少数。中海地产以其精细化管控和高利润,被当作业界标杆,中海人也多被认为行事稳健而忠诚度高。彭志斌告诉董小姐,碧桂园和中海地产企业文化接近,都简单务实。“碧桂园就像10年前的中海。”规避“驾驶员风险”挖角与留人截然不同。想要让外来的职业经理人真正立足于一家民营企业,需要管理者展示胸怀,并给出有诚意的薪金。为此,杨国强拿出了又一个秘密武器。这是一个几年后将被证明,比单纯人才培养更有远见、也更有支撑性的举措。这个计划来自沃尔玛分享制度的启发,它不仅能让员工觉得自己和公司时刻站在一起,也能有效应对楼市存在的“驾驶员风险”。在地产行业,“驾驶员风险”是指房企中各地负责人的才能与当地销售业绩的风险关系。一个不称职的负责人就像一名飞行失衡的驾驶员,会给公司带来一场灾难。杨国强需要做的,是从根本上确保各地每一位“驾驶员”的尽心尽责。碧桂园“成就共享”与“同心共享”人才激励机制由此诞生。它们分别在2012年和2014年正式亮相。后者是前者的升级版,是通过让碧桂园员工入股项目,跟投获益,通过超额利润分红,让所有人更关注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个合伙人制度是杨国强一手主推,它们都旨在让每一个“驾驶员”投入更大的工作积极性,以合伙人方式与项目更紧密联结,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这是杨国强用来将外部优秀职业经理人与碧桂园绑定的利益绳索。2016半显示,截至日,碧桂园共有319个项目引入合伙人制度,采取了项目跟投。碧桂园跟投年化自有资金约为65%。外部人才招纳和激励制度,为碧桂园从百亿到千亿注入了催化剂。2012年,碧桂园销售额476亿元。这一年开始推行“成就共享”制度,但在推行的第一年,所有人都将信将疑。到年底时,有人发现自己竟拿到了8000万元的收入,便去询问杨国强,是否给自己多打了一个零。杨告诉他这是根据他的业绩和分红所得。这件事在公司内部刺激了很多人,大家发现原来激励并非只是。“所以到2013年,所有人都拼命了。”碧桂园江苏区域总裁刘森峰告诉董小姐。2013年底,碧桂园销售额暴涨至1060亿元,翻了两倍多,从此跨过千亿门槛。企业销售额激增,与市场年景好的外部因素有关,但人的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也让碧桂园表现出更多的狼性。这最终在人员收入上反映出来。到2016年底,在激励制度下,已有碧桂园项目总经理年收入过千万,有区域总裁年收入过亿。拿到过亿元收入的是刘森峰,他所在的江苏区域项目跟投了1.5亿元。“我自己的身家全部投在里面,连房子都全部抵押了。我们整个区域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刘森峰说。授权打造“小碧桂园”2010年,43岁的莫斌成为碧桂园的新舵手,他很快就让碧桂园进入了“莫斌时刻”。“杨国强有战略,需要有人执行。莫斌是把杨的管理语言诠释得最好的人,他知道怎样落地。”一位碧桂园高层说。现在,杨国强与莫斌在几乎天天见面的情况下,每天还要平均打一个小时的电话。随后莫斌不仅证明了杨国强的眼光,而且证明了自己是圈内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之一。国企职业背景让他养成了低调的行事风格,而这与杨国强治下的碧桂园颇为吻合。2010年7月,莫斌来碧桂园任总裁后,着手做的第一件事,是展开一场全面的管理架构变革,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此前碧桂园的管理模式为集团强管控,直接对接地方项目。而区域的配置较为简单,通常是一名区域总裁加一名办公室主任,再加一名司机。区域在全集团并无多少实权与能见度。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持续,也是因为早些年,碧桂园不过以广东省内项目为主,管理半径较小,没有太多区域概念。到2010年,碧桂园全国项目显现增多势头,杨国强开始对业绩规模的增长抱有更多期待。为了匹配未来扩张式发展速度,杨国强授意莫斌转换思路,把碧桂园搭建成一家大型地产企业惯有的管理框架。这个管理框架是在总部集团和地方项目之间,组建一个更有存在感的区域架构。将碧桂园集团逐渐变为决策、运营管理、专业化基础支撑和企业资源整合的平台,不再一味强权,对地方指手划脚,而服务意味更浓。区域开始成为各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资源调配,对项目利润指标负责,如同一个个碧桂园旗下的小型地产公司。从这时开始,碧桂园集团开始不断授权给区域,下放职能,促进区域实体化,帮扶落后区域。这一变革逐年深化,步步推进,至2016年,根据区域成熟度,碧桂园划分出了三种类型的区域:一个特级区域、17个一级区域和其他非一级区域。未来,杨国强希望继续把区域做大,最终合并删减成10个区域。做成10个“小碧桂园”,它们彼此是利益共同体。而财务管理等权限还在集团手中,以避免出现真正的“藩王”。碧桂园推行区域强权,也意味着杨国强选择放手更多,一改此前所有事亲力亲为的习惯。比如在运营条线,碧桂园集团采取了弱管控模式,开始输血支援区域。碧桂园运营中心副总毛小平告诉董小姐,2016年集团仅运营中心就为各区域输送了十余名区域运营负责人。营销的部分权限也下放到区域。莫斌开始强调区域总裁是区域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改变了之前营销强势的惯例。集团把控大方向,拟定业绩与绩效考核指标,但营销费率、定价权等在区域,以保证区域在营销领域的灵活性。在诸如此类的集团放权中,过去6年间,每个区域开始成为碧桂园旗下的小小王国,自成一体。区域总裁成为小国王,评判他们功绩的是区域的销售业绩。各区域规模最终合并,组成碧桂园数千亿“巨无霸”。放权让区域更有活力,区域能够根据一线市场的炮火随时做调整与应对。每一个区域总都被要求不能做甩手掌柜,以明晰旗下每一个项目状况。如今碧桂园各区域总少则管理约50亿规模领地,多则管理约367亿元规模的区域公司。江苏区域原本是碧桂园内部难啃的硬骨头,市场表现平平。6年前,刘森峰加入碧桂园,此前他在中建做了20年,是莫斌的老部下。杨国强对包括刘森峰在内的一些区域总裁较为信任,尽管还会过目区域每一笔,但并非真的事无巨细。刘森峰有一次因要投资一块面积较大的土地,去请示杨国强,杨的回答是:你自己决定。与此同时,杨国强同样给了江苏区域放弃拿地的自由。在江苏区域,刘森峰原本有很多拿地机会,项目有暴利可能,但拿下风险也极大,最终都放弃了。区域强权以来,每一个区域都成为渗透区域总管理风格的试验田。在江苏区域,刘森峰把过往中建的管理经验搬进碧桂园。他坚持明星员工制度,在员工中执行无记名投票,选拔人才。那些工作能力低下,擅长对领导溜须拍马的人,想要晋升,难上加难。“能力有目共睹。哪怕你能力不佳,人缘好,也能得到一定回报。”刘森峰说,有普通岗位的员工通过票选,被他发现,最终连升三级。由于曾在杨国强身边做过秘书,杨国强在客户导向和节省成本上给了刘森峰很多思路,这些又影响到他的管理哲学,最终兑现到区域打造与管理中。比如杨主张在高端产品的阳台上辟出菜园,即使在碧桂园内部,对此仍有许多不理解的声音。这背后是杨国强认为高端购房者更关注生活气息。他们多在40岁以上,其60余岁的父母并不在意金碧辉煌的家,而爱自己种菜。杨国强还曾让刘森峰去观察碧桂园的园林,其树种往往只有一两棵较为名贵,其余全是当地树种,但错落有致,而景观石也较为普通。这与地产同行高端社区里的全名贵园林打造有许多不同。杨国强秉持的高端产品哲学是,注重整体的舒适度、人本主义和市场接受度,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名贵材料。他笃信自己对客户的了解,相信在日常生活里,人们更关注的不是玉石贵重几何,而是户外的石头可以让孩子们爬上爬下。这样的客户导向型主张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拥有区域定价权后,客户导向影响了刘森峰,他给区域内大户型的平均定价都要高于小户型,这与同行的普遍做法相反。“这是因为我知道买小户型的人对价格更敏感。”他说。集团放权让刘森峰及其区域感受到了自主运转的甜头。以前,连项目定价也要杨国强一一过目,但现在杨基本不管。“这就像碧桂园给了我一个最完美的创业平台。”刘森峰说。杨国强曾经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莫斌题一幅字。最近有一幅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杨国强希望把碧桂园做到地产企业里的规模第一,现在排名第三。莫斌的身边人告诉董小姐,这些题字有时让莫斌感到压力,就像无论你站在哪一个业绩台阶上,你总能感到杨国强正拿着一条鞭子,抽着所有人。杨国强还有一幅题字给了刘森峰,在碧桂园,他也是唯一获赠杨国强题字的区域总裁。董小姐在刘森峰的南京办公室里看见了这幅字,不同于总裁莫斌总是获赠谆谆教导式题字,刘森峰的这一幅充满了杨国强的祝福之情:“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内部,杨国强对刘森峰在2016年的区域业绩表现甚为满意。刘治下的江苏区域,仅有4个城市,却在2016年拿下了碧桂园区域业绩内部总排名第一,年签约销售额367亿元。这是平均一天一个多亿的销售节奏。在碧桂园一个月举办一次的总部高管会上,区域“国王”们会按照业绩数排座位,业绩可观的坐在前排,以此后推。“这很让人受刺激,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位子,有许多区域总会感到很没面子。”碧桂园集团营销部门一位负责人对董小姐说。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业绩为王,优胜劣汰。集团副总的沉浮,最能诠释这一点。如果区域总业绩突出,将升任集团副总裁,但如果一年后业绩落伍,集团副总裁的位置将得而复失。业绩考核并非只有合同销售一个指标,还包括工程质量、土地投资、销售回款、结算净利润、确认收入等指标。工程质量月度考核靠后,区域总在高管会后就会被立马约谈,很多时候莫斌和区域总都是饿着肚子谈。“我们追求的是有质量的发展。”杨国强说。“小碧桂园”并非不存在问题。碧桂园内部指标是,集团希望每一个区域都能在当地市场占有不低于10%的销售份额。董小姐了解到,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过去为了达到销售指标,碧桂园也曾有区域总选择扩大新开工量,以卖新货的方式掩盖一些库存积压问题。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会导致库存越积越多。2016年,碧桂园新设库存管理处罚,将区域销售奖励与库存去化率挂钩。“2016年碧桂园积存去化率达到60%,销售额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库存旧货贡献的。”碧桂园运营中心副总毛小平说。拟定业绩与绩效考核指标并因时调整,正是莫斌调整碧桂园“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备好的武器库。“小碧桂园”事权和财权相对独立,大局始终为集团总部掌握。把碧桂园装进口袋一个不断膨胀的碧桂园被制造出来。当前,碧桂园旗下拥有700多个项目和接近11万名员工。杨国强如何去管理如此庞大的碧桂园,如何保证对公司的?除了给予信任和激励,杨国强还有第三个秘密武器,信息化。2014年底,陈立艳接受杨惠妍的邀请,来到碧桂园任职集团副总裁兼信息管理中心总经理。此前,她供职于用友软件集团18年,是个性格爽朗又厉风行的人,善于处理复杂事务。她给杨国强的承诺是,“我要把碧桂园装进你的口袋里,让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怎么管,就怎么管。”这也是她来碧桂园的使命。做各类信息的梳理和净化,是让碧桂园产能进一步翻倍,也让杨国强看清这个庞大企业的成长性。这是杨国强力图让碧桂园从3000亿迈向5000亿规模时,提前去做的准备动作。在那之前,碧桂园只有信息流程部,42人,70%是大专生,内部叫这个部门为“修电脑的”。这个部门里有许多是广东顺德本地人,家业殷实,把生活当主业,视工作为副业,下午5点半以后就几乎不见踪影,并不认为杨国强的数千亿规模梦想与自己有何关联。陈立艳组建新的信息管理中心,招兵买马,一个人也没有开除。但改变正在发生。这个部门花近10个月时间,清理了碧桂园近400个项目数据,统一了项目名称等各类数据。在业界,许多地产公司的项目取名是极其随意的,更无标准,撞名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的城市可能有相同的项目名。而这并不利于集团统一信息管理。陈立艳及其部门完成了旧数据的统一和分发,在新项目诞生后,它会自动分发给集团13个职能中心,内部广而告之,记录在案。这些看似最底层的琐碎工作,是信息管理的第一步。清晰的标准,严格的流程,继而打造一个内部通用的信息化系统。这项打造系统的工作又耗费了一年半时间。现在每天早晨,杨国强、莫斌可以通过手机系统看见前一天碧桂园产生的所有数据,如各地投资、售房、收款情况等等,700多名地方项目总经理乃至垂直条线人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知道自己与考核指标还差多远。这些数据是对碧桂园全产业链的梳理与净化。之前的情形并不是这样。在高喊信息化的地产行业,管理精细化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如同每一个高喊互联网思维的地产商,最终不过证明是营销噱头。真正掌握,懂得利用大数据的地产商少之又少。陈立艳主抓的工作,一度让她和她的部门,成为碧桂园内最难被理解的一群人。尤其是她推行的流程“红绿灯”计划。在系统中,碧桂园4000多种业务都实现了流程管理,每一个业务的进度都被设计了红绿灯的预警时间。当出现3个红灯,业务相关人员会被职能中心负责人约谈,一旦出现4个红灯,等待你的是总裁莫斌的约谈。在系统试运行期间,许多人不适应这样的流程管理,一个职能中心常常爆出100多个红灯。“我们每天早上的习惯就是摸手机,看看业务进度变色了没有,有变色了的就赶紧抓紧。”一位碧桂园员工说。在碧桂园,节点管理正变得越来越严苛,这保证了高执行力。它最终成为碧桂园业绩跃进的助推器,也是规模导向的重要支撑。“碧桂园必须这样,太人文,太柔弱,是行不通的。”彭志斌告诉董小姐。过去,碧桂园练就了开盘最快的功夫,一切以快周转为导向。2011年,碧桂园开盘周期为11个月。到2016年,项目从拿地到开盘的平均周期已经提升到6个月以内,短于业界平均开盘周期8个月。这要求各环节也相应快速推进,甚至是边设计边施工,但这对信息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可能在碧桂园做信息化工作是所有企业中最难的,因为开发模式全世界独一无二。”陈立艳说。低成本高周转,需要全成本核算以及财务共享,碧桂园信息管理团队用3个半月的时间打造财务共享制度。此前碧桂园报销、成本等都有部门壁垒,但现在它们共享连接了集团13个职能中心。这意味着,有销售员卖了一套房,程序直接就可对接财务部,不再需要人为过渡。碧桂园营销费用也从此前一个营销中心独立管理,左手管右手,被改为5个中心共管,要和集团相应的业务部门及信息管理部协同,让信息与费用更加透明。这如同一次拆墙工作,每此开会讨论确定方案都如同开半个总裁会,关系重大。以至于,有一次,莫斌情绪激动地对着陈立艳拍桌子,说,“谁再不拆墙的话,我就帮你把墙砸了。”这是属于杨国强的改革,但阻力却由职业经理人来承担了很多。那时,陈立艳常常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她的解决方案,强硬又不失技巧。她逢人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别为难我,这都是老板的意见。”这样的信息化管理甚至还帮碧桂园节省了许多成本。此前,碧桂园每年上网宽带费约550万元,在信息共享后,陈立艳发现碧桂园员工72.6%的话费都来自中国移动,她随即与三大运营商谈判,最终用员工话费直接置换宽带费,省下了这笔费用。如果没有得出数据,发现数据信息中的秘密,谈判无从谈起。陈立艳有一个微信群,群里有182名CIO(首席信息官),他们来自23家航空公司,42家央企,6家地产商,以及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甚至还有工信部的一位司长。“他们相当于碧桂园的。”陈立艳说。这意味着,在任何一个新技术面前,当陈立艳需要咨询时,这个群都会以经验告诉她最好的选择是什么。2014年底至今,碧桂园集团与各区域都完成了信息化梳理与搭建。接下来,陈立艳会把工作重心放在房产内部的信息优化上,如打造统一的客户平台,做客户画像,做订单地产软装标准化、图纸标准化等建设,完成内部协同。这一切将呈现在一面墙那么大的屏幕上。按照杨国强的要求,这个大屏幕被安放在他的办公室里。通过它,杨国强可以随时查看碧桂园实时数据的变动,看见每一个售楼处的人数,甚至看看有谁没有定期开会,诸如此类。除了用信息管理来巩固掌控感,产品也曾是被杨国强牢牢抓在手里的业务,他会把关、拍板最后的产品设计,甚至还会亲自设计图纸。有一次他去国外旅行,入住酒店后,杨国强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画图纸。一周时间过去,图纸完工,他的假期也结束了。熟悉杨国强的人说,他关注细节,常有颠覆性的想法,天马行空,做事情则追求完美,他对产品的掌控力,有时让产品设计部压力很大。“他交代工作特别快,今天提出要求,希望24小时内你就把图纸画出来。”作为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总设计师,黄宇奘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向杨国强汇报工作。对信息与产品的掌控,增加了杨国强对三千亿元碧桂园的统治感与安全感。在过去的信息拆解中,碧桂园这个庞然大物的每一块骨骼和肌肉都开始显现,这让它看起来既熟悉又有点儿陌生,更重要的是,它还要继续长大。目标千亿的海外布局事实上,杨国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已经发展30多年的国内市场,是否支持不断提高的碧桂园速度与碧桂园梦想?在很大程度上,这个疑问是危机感、自信心与企业家精神的共同产物。彭志斌告诉董小姐,杨国强内心沉静,没有丝毫的成就感,且危机意识非常强,整天觉得公司会倒闭。他焦虑于碧桂园还没有成为全球最棒的地产公司。在杨国强眼里,碧桂园必须势能很高。这些观念混合在一起发生的化学反应,最终促使这位62岁的掌门人决定:重仓海外。国内地产行业的规模天花板已经若隐若现。公开数据显示,全国住宅销售市场每年约10万亿需求。即使未来碧桂园占有10%市场份额,销售规模有望冲到1万亿元。在企业内部,这被认为是最终可能实现的规模数字,虽然任重道远。为了让公司持续增长,碧桂园开始学习成为一家国际性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而这,又与国内中产阶层全球化、“一带一路”国策的背景刚好吻合。在“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之前两年,2011年碧桂园在马来西亚尝试了第一个海外地产项目,随后数年又开拓了澳大利亚项目,并深耕马来西亚至5个项目,2016年又进军印尼、印度、英国等海外市场,国际化初具规模。在中国大陆,碧桂园最早以城郊大盘起家,在全国三四线城市更有能见度,在业内号称“三四线之王”。那时,当地需求旺盛,而地价便宜,碧桂园踩准了国内房地产发展的节拍。如今,选择走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中国十数年的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地,逻辑相通之处在于,杨国强希望继续复制自己当年的成功路径。碧桂园集团营销中心销售管理部总经理梁晓珊告诉董小姐,内部的目标是,未来3年,在海外市场碧桂园要完成1000亿元以上的业绩规模,更多启用当地人,也把房子卖给当地人。目前,这还仅是预想。从2016年来看,碧桂园海外销售额贡献不足整体销售额的10%,海外项目销售前期更多吸引的还是国内买家。在马来西亚金海湾项目销售阶段,碧桂园包下飞机送中国金主去往项目现场。2016年3月开盘的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主打教育、医疗等产业资源,先期吸引的也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客。森林城市是广东省十大“一带一路”项目,目前亦是碧桂园颇受争议的一个海外项目。它在毗邻新加坡的马来西亚新山市,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计划整体投资1000亿美元,前后开发需20年。当同行都在避免大盘陷阱时,杨国强执着地在马来西亚继续造梦。企业家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最初在公司内部遭遇了普遍的反对,被认为是杨国强的疯狂想法,但他执意坚持。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做旁人无法理解的决策。为了这个项目,一向低调的碧桂园大量投放广告。企业内部要求每个有一定工龄的营销体系人员,必须在一年之内卖掉一套森林城市的房子。此前,碧桂园也有全国性项目走全民营销的路线。梁晓珊告诉董小姐,这个硬性销售任务目前基本完成。这个项目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苏丹合作,主打产城融合,希望成为未来城市的榜样。现在,碧桂园开始为项目做产业配套的诸多引进与准备,杨国强希望走过去的造城路线,而非一味卖房了事。拓展海外市场是许多房地产公司的构想,但多数并未大规模诸付行动,因此许多同行在等待碧桂园的海外拓展战果。在同行内部交流中,万科有高管表示:如果森林城市项目打造成功,碧桂园将与同行拉开巨大的差距。杨国强的自信来自于他的市场嗅觉。碧桂园内部曾有这样的说法,现在的东南亚就是十几年前的广东顺德,若果真如引,那里应当就是属于碧桂园的新机会。为了全面打响海外战役,碧桂园全方位提供支持,成立集团海外事业部统一协调资源。他们从集团总部选拔人才输送到海外,同时海外选人,海外启用,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甚至开始培养一些中文优秀的外国人,将他们纳入麾下,精准投放到需要他们的海外市场。碧桂园的区域资源优势也被挖掘,副总裁朱剑敏告诉董小姐,表现优异的区域总裁也被要求未来要新增一个职位,即兼任海外指定区域的负责人,这是2016年确立的硬性指标。从2016年起,各大区域开始派出一部分兵力去支撑海外,以此分解碧桂园的海外千亿销售规模计划。远赴海外开拓新市场,需要付出各种成本,更需要精心的制度支撑。据悉,有区域公司向集团呼吁,未来对于地方的考核指标,应将区域与其兼顾的海外区域打包考核,并在奖金等激励上有所平衡,若国外起始阶段业绩平平,国内相应区域的平均奖金可用来激励海外奋斗者;若海外可直接盈利,则以海外奖金为准。这些具体设计,关乎碧桂园各地人马奔赴海外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也考验杨国强对海外团队的耐心。在内部看来,这是碧桂园能否在未来3年抵御国内房地产规模天花板,完成海外规模布局的关键动作所在。规模跃进的平衡之道彭志斌曾向董小姐描述他来碧桂园之前的工作状态:上午简单处理工作,在阳光下看办公室爬满植物;中午在西餐厅吃饭,然后睡到三点,四点多拎着球杆到高尔夫球场练球,晚上喝洋酒,一周大约喝醉两次。但他来到碧桂园管人力资源工作之后,经常累得倒在办公室沙发上就睡着了。碧桂园总设计师黄宇奘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工作,中午不休息,董小姐等待采访的间隙,他伏在办公桌前迅速地扒拉一份盒饭。他每天的工作要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以后。双休日也基本无休。碧桂园设计部门2015年设计了200多个项目,2016年设计500个以上,设计面积翻一倍,工作时间也增加了一倍。一位副总裁在2016年瘦了15斤。“我压力大,不过习惯就好。你只要跟公司走,与外面比就是跑的速度,我们比同行工作节奏快,到碧桂园每个人都是工作狂。”该副总说。到2016年年底,碧桂园共拿了300多块地,有过千的土地项目预审经其办理。晚上八九点钟的碧桂园广东顺德总部大楼,总是灯火通明,加班无所不在。梁晓珊告诉董小姐,碧桂园集团车轮滚得很快,跑慢一点自己就跑丢了,大家有危机感,“像上了发条一样”。碧桂园是奔跑的列车,在规模导向面前,资金高周转是当然的选择。其中报显示,截至日,碧桂园国内土地储备的48%以三四线城市为市场目标,而三四线楼市利润相对较低,只有高周转才能保证资金回报率。“拿了地后很快就要开工销售,相当于同样的时间,同行是做一个项目,我们必须做四个。大家都很累。”一位碧桂园相关人士说。杨国强的要求是,未来在中国每一个有人口支撑的县城,都要有碧桂园的项目。甚至是,“一个县城如果卖出去3套房,有一套房要是碧桂园的。”高速发展会暴露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组织管控与系统修补。“我跑得那么快,我还在乎我的鞋子是不是脏了?”在彭志斌看来,这家企业自然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碧桂园的的管理精细化程度等方面,与万科等同行还有不小差距。最近几年,人力资源部门做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帮助空降兵“软着陆”,即通过培训甚至心理辅导,让他们尽快适应碧桂园的企业文化与运转节奏。高速发展的风险还来自市场与政策的变化。2016年除一线城市外,一批二线城市集中加大调控力度,碧桂园在国内布局诸多二线城市,也遭遇一定打击。随着调控的持续,房地产行业进入弱周期,2016年的火爆难以再现,这意味着房企之间更多进入瓜分蛋糕的游戏之中。在争夺市占率的短兵相接中,很多时候并不是钱多就能解决问题,更多靠的是公司治理,包括对拓展风险、产品品质、物业服务、客户投诉、竞争关系等各个链条的管控能力。碧桂园意识到这一点,年度管理主题从2016年的“大运营管理年”,调整为更直截了当的 “品质管理年”,他们希望做到口碑相传。最近几年,两条腿走路,同时布局国内、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大型房企的共同选择。从业绩贡献看,碧桂园海外业务刚刚起步,尽管森林城市声名大噪,但是海外业务的风险管控,依然是摆在杨国强面前的一个课题。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更何况异国他乡?法律、制度、规范、金融、税务、外汇、市场、产品、经济、宗教等,各国不同,稍有不慎,风险即来。碧桂园曾吃过苦头,有一个海外项目的规划,花了一年多时间才获批,这对追求高周转的碧桂园来说,颇为少见。在业界观察者看来,碧桂园只有探索转型才能相对分散风险,同时维持快速增长的后劲。问题是,转型期还不能放慢脚步,“碧桂园号高铁”不得不在高速行进中完成蜕变。不同于恒大此前走跨界多元化路线,碧桂园主张与住宅及客户服务相关的多元化。在教育、养老、物业服务、社区金融、产业地产等新业务上,碧桂园都有所涉及,希望给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因此未来碧桂园旗下或将有多家上市公司,甚至会有分拆上市的新业务板块,在规模上最终超过传统住宅地产平台。比如在产业地产领域,碧桂园正在打造科技小镇项目,这个项目由总裁莫斌直管,为此专门成立的产城事业部负责科技小镇所有事宜。该项目定位一线城市周边,主张承接一线城市的产业外溢需求,目前已经在深圳、北京周边落地,其他区域也在布局之中。科技小镇联合高校定向培育产业人才,已经吸引一些风投资本和科技企业的落地。从同行的转型路径看,比如万达与恒大,尽管转型效果不一,但路径相似。它们都是通过收购差异化企业,实现新业务布局,在自身传统势力之外,用资本抢占资源。这是迅速进入业务新领域并实现垄断的捷径。碧桂园也瞄准了新时机,他们认为2017年有一些企业会经营困难,那正是他们出手的机会。因为有资金,地产企业也可以像BAT那样去做比较重要的多元化收购。2016中报显示,截至日,碧桂园可动用现金约493.9亿元,而加权平均成本较低,仅5.76%。与万科类似,碧桂园也希望成为地产界的华为。在碧桂园内部,华为是对标对象。过去6年间,碧桂园的一系列变化中可以看到模仿华为的某些影子。华为是国际化公司,在战略顶端的设计、架构、流程,乃至信息化系统方面均有亮眼之处。企业文化狼性,执行力高,而企业内人际关系较简单,其人才策略领先全球。早在2003年,华为招揽硕士的数量,就已超过韩国首尔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这一度被业界认为是华为能够超越三星的原因。任正非比杨国强的人才激励力度更大,放言要培养亿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在业务创新方面,华为也曾规划,要走入“无人区”,探索蓝海市场。这一切也是碧桂园正在做的事。不同的是,家族企业的转型任重道远。尽管已经引进诸多职业经理人,但在碧桂园高管名单上,目前至少有五席与杨国强有亲属关系。董事会副主席杨惠妍是杨国强的二女儿,执行董事、区域总裁杨志成是杨国强的侄子,执行董事杨子莹是杨国强的三女儿,非执行董事陈翀是杨国强的二女婿,副总裁陈华是陈翀的父亲。杨国强曾问一位刚上任的高层职业经理人:“如果我让你做A,但是你心里想做B时,你会怎么做?”这位高管想了想回答:“我会先做B,但是我会按照老板的决策,按最小的成本给你切换到A。”这个回答让杨国强很满意。在非进即退的行业洗牌期,一路高歌猛进的碧桂园如何走好速度、力度和稳度的平衡木,这是当前杨国强最关心的管理大事,也是市场期待碧桂园交出的新答卷。延伸阅读:独家曝光碧桂园主席杨国强的30条秘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与杨国强沟通。上一次看见他还是在碧桂园的一个大型会议上,他站在台上讲当年穿不起鞋的故事。那个故事我已听过不下5次。这一次,我们是在一个饭局上。杨国强坐在我的对面,隔着圆桌,他一进来便脱了鞋,赤着脚盘腿坐在椅子上。这也是年少务农保留下来的习惯。我走上前去,递上名片,他站起来看了我一眼,用潮汕式普通话说,“哎呀,董小姐那么漂酿(亮)啊。”气氛瞬间热络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很纯真又直接的老人,他今年62岁。在后来的交流中,他时不时抛问题过来,“董小姐,你怎么看….”,“董小姐,你觉得这怎么样?”话题都是围绕他最近的心思所在、那个如今在外界饱受争议的海外大盘森林城市。说到开心处,他把双手举过头顶,发出爽朗的笑声,“哎呀呀我太高兴了。”我们在广东佛山顺德碧桂园总部的大楼里吃饭,经济学家刚好来访,就在隔壁。饭吃到一半,杨国强拿起酒杯,踱了出去,去找许小年。两人聊的全然不是房地产,而是宇宙和人类的起源。聊到人类社会的形成就像是马拉松的最后半步,他们感叹人类的渺小与短暂。许小年对杨国强说,老板的心胸、视野和思维模式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他觉得杨国强和华为任正非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上一次,任正非和许小年也有过类似的私下交流。那时,任正非问许小年,最终能干掉人类吗?许小年回答他,从神学和人学的角度看,都不可能。因为人不可能超过上帝,而人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可能超越人类。瞧瞧,都是根本性问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企业家都不是正常人的段子。过去六年,杨国强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把碧桂园从432亿带到3088.4亿,销售规模翻了七倍多。在这个曾经被看作小型家族企业的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式的变化背后,杨国强最担心的风险是不是已经临近?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董小姐多次走访,前前后后采访了十几位碧桂园内部人士,他们中有人在关键的岗位见证了企业之变,有人在去年拿到了超过亿元的年薪,被视为碧桂园最大的贡献者之一。在北京、顺德、南京三地辗转,历时近三个月,董小姐用一万五千字的篇幅报道,尝试去剖析碧桂园并解答以上问题。我还记得,有好几天,在顺德,我站在碧桂园总部大楼前,去观察这家企业最核心的所在。集团总部就像是一台巨型CPU,每天有许多指令从这里传达到地方。在一些地区,每天销售一个亿的现象正在发生。碧桂园正在迅速长大。已经晚上九点多,这里仍旧灯火通明。加班早已成为常态,工作节奏快到可以从员工穿梭在工位间的跑步姿势感受出来。“我这两年在碧桂园老了很多,头发也少了很多。”“我一年内瘦了15斤。”“碧桂园的车轮滚得很快,我要是跑慢一点自己就跑丢了。”“我们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不断有人这么告诉我,不断地采访与了解,让碧桂园这个庞然大物的每一块骨骼和肌肉都开始显现,这让它看起来既熟悉又有点儿陌生,更重要的是,它还在继续快速长大。在二条贴出正文之前,董小姐先摘出一些有趣的花絮与细节,一些生动的故事场景,也许你可以从中看看碧桂园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以及杨国强的性格。这里面不乏很多被隐藏的故事,一些信息量丰富的细节,那里有属于杨国强企业治理的秘密。【忏悔录】在与王石、任正非等企业家私下交流时,杨国强言必谈自己是个农民,没有读过什么书,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对,但熟悉杨的人说,这些开场白之后才是他的真实想法。杨国强的阅读量并不小,经常给碧桂园高管推荐书籍,据说他最爱读的是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已读过数遍,也多次向人推荐。【倒闭】杨国强的身边人说,杨的危机感很强,“他整天都在担心公司会倒闭”。【盒子】杨国强对他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彭志斌说:“你能不能帮我搞一个盒子,把一个人装进去,然后按钮一按,出来就可以知道这人行还是不行,是60分还是70分?”【博士】到2016年底,入职碧桂园的博士已超400人。但只有高中学历的杨国强仍不满足,他向内部发出了一个最新的动员令:2017年碧桂园还要新招300名博士,其中至少有200名是海外招聘并启用。它意味着在2017年,按10%的选拔率,他的人力副总裁彭志斌及其团队总计需要面试大约3000人,平均每天面试至少30人。【队伍】碧桂园内部目标是,到2017年要培养超过100名博士成为项目总经理、区域总或更高级别的管理者。从2010年空降总裁莫斌开始,到2016年底,碧桂园引入高达1400多名外来职业经理人。【淘汰】碧桂园的游戏规则是大浪淘沙。很多老队员离开了,业绩不行就是要被淘汰的,而且只有一年期限。碧桂园是结果导向,通过压力竞争,促使新老碧桂园人融合。【中海】彭志斌说,碧桂园和中海地产企业文化接近,都简单务实。碧桂园就像10年前的中海。【1亿元】到2016年底,在激励制度下,已有碧桂园项目总经理年收入过千万,有区域总裁年收入过亿。拿到过亿元收入的是刘森峰,他所在的江苏区域总计在项目上跟投了1.5亿元。【莫斌】2010年,43岁的莫斌成为碧桂园的新舵手,他很快就让碧桂园进入了“莫斌时刻”。杨国强有战略,但需要有人执行。莫斌是把杨的管理语言诠释得最好的人,他知道怎样落地。杨国强与莫斌在几乎天天见面的情况下,每天还要平均打一个小时的电话。【藩王】未来,杨国强希望继续把区域做大,最终合并删减成10个区域。做成10个“小碧桂园”,它们彼此是利益共同体。但财务管理等权限还在集团手中,以避免出现真正的“藩王”。【秘书】江苏区域总经理刘森峰是杨国强的前秘书。在管理中,他坚持明星员工制度,在员工中执行无记名投票,选拔人才。那些工作能力低下,擅长对领导溜须拍马的人,想要晋升,难上加难。有普通岗位的员工通过票选,被他发现,最终连升三级。【高端】杨国强曾经主张在高端产品的阳台上辟出菜园,即使在碧桂园内部,对此仍有许多不理解的声音。杨国强认为,高端购房者更关注生活气息,他们多在40岁以上,而他们60余岁的父母并不在意金碧辉煌的家,而更爱自己种菜。【成本】杨国强秉持的高端产品哲学是,注重整体的舒适度、人本主义和市场接受度,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名贵材料。他笃信自己对客户的了解,相信在日常生活里,人们更关注的不是玉石贵重几何,而是户外的石头可以让孩子们爬上爬下。这样的客户导向型主张,为碧桂园节省了大量成本。【定价】杨国强的人本客户导向影响了刘森峰。因此,他给区域内大户型的平均定价都要高于小户型,这与同行的普遍做法相反。他解释说,这是因为我知道买小户型的人对价格更敏感。【题字】题字与送字是杨国强的管理方式。杨国强曾经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莫斌题一幅字。最近一幅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杨国强希望把碧桂园做到地产企业里的规模第一,现在排名第三。在碧桂园,刘森峰是唯一获赠杨国强题字的区域总裁。刘森峰的这一幅充满了杨国强的祝福之情:“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座次】在碧桂园一个月举办一次的总部高管会上,区域“国王”们会按照业绩数排座位,业绩可观的坐在前排,以此后推。这个做法很让人受刺激,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位子,有许多区域总会感到很没面子。【去化】2016年,碧桂园新设库存管理处罚,将区域销售奖励与库存去化率挂钩。当年碧桂园积存去化率达到60%,3000多亿元的销售额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库存旧货贡献的。【管控】陈立艳是碧桂园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她组建了一个新的信息管理中心,招兵买马,一个人也没有开除。这个部门花近10个月时间,清理了碧桂园近400个项目数据,统一了项目名称等各类数据。在业界,许多地产公司的项目取名是极其随意的,更无标准,撞名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的城市可能有相同的项目名。【手机】每天早晨,杨国强与莫斌可以通过手机系统看见前一天碧桂园产生的所有数据,如各地投资、售房、收款情况等等,700多名地方项目总经理乃至垂直条线人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知道自己与考核指标还差多远。【红绿灯】陈立艳在碧桂园推行了流程管理——“红绿灯”计划。在这个系统中,碧桂园4000多种业务都实现了流程管理,每一个业务的进度都被设计了红绿灯的预警时间。当出现3个红灯,业务相关人员会被职能中心负责人约谈,一旦出现4个红灯,等待你的是总裁莫斌的约谈。一位碧桂园员工说,我们每天早上的习惯就是摸手机,看看业务进度变色了没有,有变色了的就赶紧抓紧。【开盘】2011年,碧桂园开盘周期为11个月。到2016年,项目从拿地到开盘的平均周期已经提升到6个月以内,短于业界平均开盘周期8个月。【拆墙】碧桂园营销费用从此前一个营销中心独立管理,左手管右手,被改为5个中心共管,要和集团相应的业务部门及信息管理部协同,让信息与费用更加透明。这个工作如同一次拆墙工作,并不容易,有一次,莫斌情绪激动地对着陈立艳拍桌子说,“谁再不拆墙的话,我就帮你把墙砸了。”【话费】此前,碧桂园每年上网宽带费约550万元,在信息共享后,陈立艳发现碧桂园员工72.6%的话费都来自中国移动,她随即与三大运营商谈判,最终用员工话费直接置换宽带费,省下了这笔费用。【艺术】杨国强的改革动作巨大,但阻力却由职业经理人承担了很多。那时,陈立艳常常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她的解决方案,强硬又不失技巧。她逢人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别为难我,这都是老板的意见。【无形资产】陈立艳有一个微信群,群里有182名CIO(首席信息官),他们来自23家航空公司,42家央企,6家地产商,以及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甚至还有工信部的一位司长。 陈立艳说,他们相当于碧桂园的无形资产。【海外千亿】碧桂园内部的目标是,未来3年,在海外市场碧桂园要完成1000亿元以上的业绩规模,更多启用当地人,也把房子卖给当地人。为了这个项目,一向低调的碧桂园大量投放广告。企业内部要求每个有一定工龄的营销体系人员,必须在一年之内卖掉一套森林城市的房子。【工作状态】彭志斌曾向董小姐描述他来碧桂园之前的工作状态:上午简单处理工作,在阳光下看办公室爬满植物;中午在西餐厅吃饭,然后睡到三点,四点多拎着球杆到高尔夫球场练球,晚上喝洋酒,一周大约喝醉两次。但是现在他经常累倒在办公室沙发上就睡着了。现在,碧桂园总设计师黄宇奘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工作,中午不休息。他每天的工作要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以后。双休日也基本无休。碧桂园设计部门2015年设计了200多个项目,2016年设计500个以上,设计面积翻一倍,工作时间也增加了一倍。【收购】碧桂园认为,2017年有一些企业会经营困难,那正是他们出手的机会。因为有资金,地产企业也可以像BAT那样去做比较重要的多元化收购。【华为】与万科类似,碧桂园也希望成为地产界的华为。在碧桂园内部,华为是对标对象。过去6年间,碧桂园的一系列变化中可以看到模仿华为的某些影子。【提问与回答】杨国强曾问一位刚上任的高层职业经理人:“如果我让你做A,但是你心里想做B时,你会怎么做?”这位高管想了想回答:“我会先做B,但是我会按照老板的决策,按最小的成本给你切换到A。”这个回答让杨国强很满意。作者:董文艳,微信公号好评与差评(ID:ihaoping)来源:财经(ID:mycaijing)《总理竟然握了我的手,小信决定一个月不洗手了!》 精选三日—13日,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的2017首届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在深圳成功召开。此次展会上碧桂园以”生态社区·智汇共享”为主题亮相,作为碧桂园“五星级服务”对外展示内容的一部分,碧有信与碧桂园物业、旺管家、安心家、凤凰优选、凤凰会、安和泰等碧桂园社区资源整合平台重要板块一起参展。碧桂园展位人气火爆碧桂园物业以居者心态打造理想社区,把每个业主的理想都当作自己的目标,将多元生活需求妥帖安放,着力开创社区生活的诗与远方。凤凰优选团队在世界各地寻找健康、无污染、口感好的食品,从原产地直接运到小区,省去中间环节,让业主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健康的好食品;安心家以刷脸进家门,远程控制电源、电器、安防设备等各种技术,进入业主进入智能家居黑科技时代。本次展会,碧有信以“搭建业主身边的综合平台”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平台背景、服务理念、产品形式等,并采用了触摸液晶屏幕、Ipad等互动感更强的展示方式,帮助现场参观者更好地了解碧有信产品。工作人员现场讲解碧有信服务内容三天的展会,吸引了数千人驻足了解碧有信。现场一名参观者表示,随着可配置资产的增多,自己一直在寻找稳健、透明、便捷的理财方式。通过参观碧桂园展台,不仅真实地了解了碧桂园为业主打造的社区优质生活圈的服务链条,更对碧有信基于社区场景所做的社区金融服务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碧桂园人是在用心做事,值得点赞。碧有信是碧桂园旗下社区金融平台,正式运营于2016年8月,是碧桂园不断丰富“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服务内涵、打造生态社区、提升业主生活幸福指数的又一成功实践。碧有信定位于社区金融服务,并立志在该领域深耕,打造业内典范。依托碧桂园25年来在房产、物业、酒店、教育等多领域深耕经验和所积累的大量数据,结合成熟的传统及移动互联技术,碧有信根植社区场景,深挖业主需求,理性创新,为碧桂园超300万高品质业主提供社区场景化个性、保险、消费分期等一站式综合性金融信息及咨询相关服务。经过一年的发展,碧有信已成为业主身边值得信赖的方案解决专家。↓↓↓↓↓点下方“阅读原文”下载App,手机抢标更方便《总理竟然握了我的手,小信决定一个月不洗手了!》 精选四(微信ID:pedaily日消息,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运营商小绿人宣布完成8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是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领域最大融资。本轮融资由杭州浙大友创领投,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服务中心、中海双创跟投。此前,2016年8月,小绿人充电曾获得由中关村大河资本领投,杭州浙商绩优创投跟投的数千万A轮投资,两家在本轮继续跟投。据悉,此次融资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生产和投放,丰富产品线,加速扩展市场。北京绿星小绿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定位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运营商。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生产、运营小绿人智能充电桩,充电站云管理平台、充电站APP,构建智能互联充电网络。一直以来,传统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楼道充电以及飞线充电等五花八门的充电方式,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加之电动车生产缺乏统一的消防安全标准,在电动车充电器、充电线和电瓶周边部件方面,尤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而小绿人选择从这个领域切入创业,正在为了解决用户及监管部门对安全、规范的户外充电刚需。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依然是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全国保有量超过2.5亿,并以年出货300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相应市场空间巨大。小绿人创始人兼CEO蔡笃满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介绍,“目前整个电动车充电行业产品质量堪忧,规模化运营的服务商基本没有,各地零星服务商很多。小绿人通过自主研发的充电设备,将充电设备、服务实现优质化、标准化,用户原来使用自带充电器,现在使用小绿人共享充电桩。小绿人的充电效率很高,耗电量只有传统设备的30%左右,实现每次充电服务都能够盈利。”而小绿人创业的初衷,是搭建新能源互联网,以互联网化运营的方式,推动新能源的便捷、高效获取及使用,新能源(电能)在中国最具有用户基础,存在较大优化空间的领域,正好是电动自行车充电。蔡笃满向投资界介绍,小绿人目前已在北京、广州、深圳、海南等50多座城市开展业务。应用场景方面,住宅小区、大学科研院所(清华、中科院)、商业楼宇、工业园区等,凡是小绿人进入的场景,渗透率达到90%以上,用户粘性极强,平均2.8天使用一次。业内曾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门生意壁垒不高,蔡笃满则不这么认为。“这个领域看似没有技术壁垒,实则很高,规模化运营的竞争者也基本没有。这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为了建立强有力的壁垒,小绿人建立全流程掌控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是小绿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他介绍,首先,市场上并没有现成的产品可采购用于运营,也没有现成的技术方案可用于生产,需要从技术方案基础研发入手;第二,在研发出技术方案之后,需要从原物料采购开始进行产品生产,涉及十余个生产领域;生产完成之后,需要完成拓展落地到运营的全流程。这样一个长的流程,需要从技术研发、生产到拓展运营的全流程掌握,能力要求和门槛都比较高。团队方面,蔡笃满创建公司前在中央某部委任职,技术团队来自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及科技企业,市场团队来自美团、百度等互联网科技企业,财务团队来自长城证券等财务高层。作为小绿人早期投资人,中关村大河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翊钦表示:生命安全重于一切商业模式,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是有技术壁垒和道德壁垒的。小绿人智能充电解决方案,既满足人们对安全充电的需求,又能将充电效率大幅提升,因其安全、节能、环保而被多个地方政府选为市政基础设施引入,充分证明了其优势所在,我们也坚定地看好其商业前景。本轮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服务中心,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投资兴办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科技服务机构,将为小绿人带来政策优势,注入技术及产业优质资源。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Rica,原文:/777.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总理竟然握了我的手,小信决定一个月不洗手了!》 精选五钛媒体独家深度报道和钛度特写,正式升级为“钛独”栏目,以“独立深挖、犀利毒辣、时代刻度”为核心主张,解密财经科技密码,留下历史脚印钛媒体注:每到逢年过节家庭团聚的时候,麻将一定是我们大多数家庭绕不过去的“集体活动”。可你们知道麻将作为一个产业是如何演变和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吗?麻将桌曾经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从草根“赌神”到年轻的医学博士,再到职业麻将联赛的退休老干部,他们都试图为麻将赋予新的时代风潮,而时代风潮又如何去影响改变这个时代和其中的人?今天我们想为你讲述这三位小人物的三段麻将人生,也欢迎你讲出你与麻将的故事。本文是【假日千姿百钛】第六期,钛媒体陪你欢度一个有营养有深度的假期。凭借“玩”的创新,新的演化正等着我们。
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来说,高比例的一段人生是消耗在麻将桌上的——当然,必须把随手可得的网络棋牌算进来。胡适在《漫游的感想》里说:英国的“国戏”是 Cricket,美国的国戏是 Baseball,日本的国戏是角抵。中国呢?中国的国戏是麻将。麻将这项“国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溯到唐朝,叶子戏盛行,到明朝,演化出后人称为“马吊牌”的四十色叶子戏。这项游戏风靡一时,发展到“穷日累夜,若痴若狂”(王崇简《冬夜笺记》)的局面,以致吴伟业在《绥寇纪略》中说道“明之亡亡于马吊”;现藏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吉罗福赠予的麻将牌1894年问世的小说《海上花列传》中最早出现了“麻雀”的叫法,而早在1875年,美国官员吉罗福(George B. Glover)将自己在中国收集的19中棋牌游戏赠送给了美国自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第17种游戏的介绍里,他将其称为 snatching the house sparrow(拷家雀),沈一帆在1914年出版的《绘图麻雀图谱》中说“麻雀之始,始于宁波,不过三十余年,继及苏浙两省,渐达北京”。在此之后,现代麻将逐渐成型。1949年以后,麻将在大陆遭到禁止,直至90年代,这项曾经因为国家和社会风气变动而兴衰的游戏才又终于回到大众的视野之中并再度流行起来。自“叶子戏”成为唐人喜闻乐见的活动1000多年以来,自马吊大行其道500多年以来,自麻雀诞生风行起伏100多年以来,麻将在今日中国的“有闲”阶级中又重新寻找到了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但是,这项“国戏”同样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传统与今日激变大时代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尴尬和困境。在钛媒体记者的资料研究中,“人为麻将狂”的历史几乎可以和中国娱乐消费的变迁史划上等号。麻将桌曾经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从草根“赌神”到年轻的医学博士,再到职业麻将联赛的退休老干部,他们都试图为麻将赋予新的时代风潮,而时代风潮又如何去影响改变这个时代和其中的人?我们想为你讲述这三段故事:草根“赌神”的地下江湖改革开放以来,风气渐开,麻将作为娱乐活动渐渐复苏,流行千家万户,到了90年代尤其火热。1994年,王星其时已经26岁,高中肄业的他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600多元,每月光和周遭的朋友吃饭都要花掉将近三分之一。到了月末,他通常要拉下脸赖着饭钱回父母家蹭饭才能勉强维持。几年下来攒不下积蓄,这让王星感到不安。和当时不少的年轻人一样,王星也隐约感到,在焦灼而沉闷的社会大环境下涌动着某种不安分的力量。就是在同一年,求伯君在珠海创立了金山公司,马云、丁磊都是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萌发创业的念头;而年轻的马化腾则通过家中四根专线连接的 BBS 认识了求伯君、丁磊等人。王星则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在肉联厂工作的他每天下班后和工友就聚在一起搓麻将,一来二去之下,牌技大有长进,王星的牌友也逐渐扩散开来,而底金也从原来的三五角增加到几元乃至十几元,手气好的时候,一个月下来打麻将挣到手的大概比正经工资还多一倍。王星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组局和做局上,在车间主任对他无故旷工终于忍无可忍时,他选择了主动辞职。“我寻思了老久,算了笔账,一天打十小时麻将,按我的水平下来也不会比上班差,而且我们几个伙计还可以去钓一些土老豪,”王星左手端起小盅,细酌了口茶,“严格说起来,这不算设局。我们都有自己的圈子,那些年能挣到钱的都有些烧包,我们勾兑上以后,就专挑那些在牌桌上不长心又不上心的,宰猪。”按照王星的回忆,手气好的一个晚上可以赚到上千块。“我记得最多的一次,有个山西的老板打欠条打了三万多。”王星向钛媒体回忆道。他自觉那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舒心日子,他买了大哥大,穿上了皮尔卡丹,在外面租了房,每周给父母封个“千儿八百的”。他的一天往往是从中午开始的,在家里可以看五、六个小时的录像带。到了傍晚,他会和提前约好的相熟的牌友聚在一起吃羊蝎子、烤串、喝酒消磨直到子夜,这时候,王星才正式开始他的生活。通常,他们会聚在某个人的家里或者订好的宾馆房间,如果有“猪”入局的话,他们几个人往往会在前半夜故意诈输,输钱的金额并不固定,对王星他们而言,输钱本来就是一个察言观色分析对方破绽习惯麻痹对方最终吊起“猪”的胃口的过程,最多的一次,他们足足输了将近七千。绝大多数时候,“猪”都会禁不起诱惑,不断增加底金和番数,在王星看来,这并非他们贪心,而是他们对输家天生的轻视和过份的自信。“输得最多的都有个共同点,不想收手都就想继续赢下去,在那些人心里面,可能我们三个才是‘猪’。”让王星难忘的是,那个头五小时里一直输的凌晨,在最后的三个小时,他们反倒赚回了两万多,那个之前说话一直奶声奶气最后输到抽牌就嘀咕“姦恁娘”的台湾商人最后不得不哆嗦着把他的翡翠戒指、金表也全都押上牌桌。周润发在《赌神》中饰演高进港台电影中的赌博文化也传播开来。王星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个经常和他组局的叫老高的牌友,老高把《赌神》和“赌神”高进奉为圭臬,于是,每次他打牌都会特意穿一件黑大衣,头上抹上大半瓶摩丝,在密闭的室内,七八个小时以后,老高的身上和周围总会弥漫开油腻的味道。每当要和牌时,老高会一口吞下一板瑞士黑巧克力,皱着眉头口齿不清地大叫一声“和了!”,黑色粘稠的巧克力汁液随即溅到桌上到处都是。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国标麻将规则,民间对麻将的热情更加高涨。临近千禧年时,王星迎来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他盘下了一个能摆10台的棋牌室,最高峰的一天下来光抽台费就能到手三四百。他还结婚了,买了二室一厅的房,最优裕的时候,他银行存折达到六位数。王星在这时给自己买了电脑,装了猫,接触到了互联网。同时,互联网泡沫越过太平洋席卷中国,几年前那群志在互联网的年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站在了微妙而攸关的命运十字路口。马云和他的17位同伴创立阿里巴巴、李彦宏创立百度、刘强东创办的京东从中关村柜台搬进写字楼,都发生在1999年;转年(2000年),马化腾的 OICQ 从 IDG 和高盛手中换得220的融资。而在小人物王星身上,不幸将至。他万万没想到,互联网的兴起会如此粗暴而迅疾地改变他的生活。2002年以后,《石器时代》和《传奇》等网络游戏的流行让王星的不少麻友将精力和金钱时间都投入到了更狂热刺激更有成就感的虚拟世界中,联众平台、QQ 游戏等更是抢走了极多中青年顾客。王星也渐渐感觉到风气已经变了,派出所的朋友告诉他麻将室不能再开得那样大张旗鼓,居委会主任也上门让他注意影响。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他不得不把麻将室改造成了一个小超市。此时,还和王星组局打麻将的多是些再无其他兴趣爱好、寻求刺激的“猪”,但是,他们已经不再任人宰割了。“老高被抽到血流了一桌子,他还算运气好,那次玩得比较小,对方只是把他打了一顿,拿了钱就走了。”王星用左手掏出根烟,噙在嘴上,再点上火,吸了一大口,“人倒楣的时候喝凉水也能呛着,老高就是那口巧克力呛住,一下把袖口里的牌给抖出来了。以后,他就好似人间蒸发一样再没了动静。”王星思量再三,畏葸了,他有意地疏远了做局的伙伴,计划认真操持自己的超市生意,照顾老婆孩子,安心过自己的日子。到了2006年,王星已经不怎么出去组局了,和妻子每日守在超市,偶尔沉迷于《魔兽世界》和在家中看碟,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找出《呖咕呖咕新年财》看一遍,看到结尾的时候,王星便觉得目前这样的人生也不错。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王星给孩子挑的那间小学高昂的借读费让他决定再去赌一把,他找上老伙计“钓”到了一个广东老板。实际上还有不到半小时,王星就可以赢到七万,但是,他们设的局被这个老板瞧了出来。后者拨了个电话,几个男人闯了进来,银行卡、现金都被人堂而皇之地拿走了,另两个人被拳打脚踢了一顿。王星被按在桌子上,广东人掏出蝴蝶刀将他右手小指锯了下来,用两张红色钞票捏着,走进卫生间。其后,王星听到的只有物体抛入马桶和冲水的声音。“人家是扮猪吃老虎,我们才是猪。”王星将握紧的右拳头从桌下伸出来,罩在左手下,小心地向我展示他结茧丑陋的伤口。“我们栽了。我认。”王星的最后一把不仅没有赌赢,反而还赔了四万多以及一根手指,孩子自然没有进到那间学校。居家困蹇之下,他卖了电脑和他的《魔兽世界》帐号。同样在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突破1亿,淘宝亦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线上购物网站,偏居粤地的张小龙正疯狂地进行着 QQ 邮箱这个日后被誉为“七星级产品”的改进开发。至此,属于王星、属于千千万万个“王星”的那个时代结束了。“有时候,我也会想,假如那时候我去创业,去正正经经做生意,现在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模样。但也只是想想。”王星微笑着,轻轻地摩挲着双手,告诉我。医学博士的正名之路让王星抱憾的创业梦,被一位医学系博士毕业生段昊实现了。“我是学医的,无论是医生还是医药相关的工作,在中国的从业情况没有你想像得那么好,这是一个很烂的职业,不夸张地说。”段昊严肃的对钛媒体记者说道。作为北大医学专业的本博连读生,他对这个职业并没有多少热情,三十不到,却成了国内麻将圈的红人,他以竞技麻将的大力推广而知名。竞技麻将,是一项诞生至今不到20年的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有着另一番别样曲折跌宕的历史。麻将和台球、飞镖、保龄球一起被归为“边缘体育运动”,自80年代起,国家体育总局就有了推广上述几项体育运动的长期规划。当时的计划是:80年代推动台球的发展、90年代推广保龄球,到了2000年以后则将精力和重心放到麻将上。90年代,随着中日关系进入蜜月时期,中日民间交流活动趋于频繁,在两国都有着庞大受众基础的麻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此前大陆盛行包括四川麻将、广东麻将等各种地方麻将,并没有统一通行的麻将规则。于是,双方决意以日本麻将规则作为标准,日方专门派人到中国花了一个月时间教中方选手打日本麻将。此后,体育总局方面认识到制订统一麻将规则的重要性,邀请各个地方麻将协会共同参与制定规则。经过长达三年地方麻将不同利益之间的颉颃和妥协,体育总局最终在1998年7月出台了国标麻将规则。乍看上去,竞技麻将似乎在国内将要迎来一个大力发展的,体育总局当时已经为2002年在宁波举办第一届世界麻将锦标赛而做好了几乎所有准备工作。然而,根据现在已经难以核实的一个说法,在这关键的时刻,政治局的某位常委在一次将麻将称为“赌博”,在中国的大环境中,这种言论自然使得主导推广麻将项目的体育总局方面无法承担相关的压力,于是,自1998年就开始筹备的在麻将发源地举行的首届世锦赛最终偃旗息鼓。从1999年体育总局发布《国家体育总关于公布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的通知》到2007年从之前发布的96项运动缩减到78项的新通知,麻将都不属于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同时又有赌博污名加诸其身。于是,竞技麻将在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顿局面。尽管,麻将在社会上依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但是,长期以来近乎地下式发展的状态使得其丧失了可能的商业化和赛事化机遇,各种各种负面因素的长期积累。最终,竞技麻将的遮羞布因为中国选手在2014年第五届欧洲麻将锦标赛上获得个人第30名、团体第37名的成绩而被无情撕下。段昊迫切地试图改变竞技麻将的蹇蹙局面。他清楚,竞技麻将如果要在中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从推动这项运动的商业化和赛事化入手,而这一切实际上是建立在为竞技麻将正名的基础上的,必须要让它在体制中获得一个名正言顺的地位。“任何一个东西,我们首先要给它定性。”段昊扶了扶眼镜,像执刀的外科医生一般字斟句酌地选择适宜的表达和字眼,“只有麻将是一个正式的体育项目,它才有可能取得政策的支持,只有取得政策的支持,我才能干很多后续的事情。”段昊告诉钛媒体,麻将现在并不缺乏民间的承认,缺乏的是“官方的承认”。在段昊看来,竞技麻将和电子竞技的发展轨迹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是电子竞技天然就以互联网为载体,而麻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然是还是在线下进行的,而且他认为越是核心向的麻将玩家就越是倾向于真实的麻将,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然差异使得竞技麻将相对于电子竞技更加需要政策方面的绿灯。段昊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在短时间内,试图改变竞技麻将在国内的地位是一件很可能最后依然功亏一篑的无用功,所以,他采取的策略是从外部环境入手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段昊将国际跳棋在国内的发展推广过程视为麻将可以效仿的绝佳案例。2008年10月,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国际跳棋名列竞赛项目。为了准备此次智运会,在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棋牌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国际跳棋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广。就在世界智运会召开半年前,棋牌中心在武汉举办了首次全国国际跳棋锦标赛,紧接着在2009年,中国国际跳棋协会成立,棋牌中心主任刘思明担任协会主席,随后成为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竞赛项目,2011年,体育总局批复棋牌中心将国际跳棋设立为“试行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将其列为“大项”。因此,段昊一直在谋求使国标麻将进入世界智运会。按照他的设想,一旦成为智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麻将也必然会成为国内智运会的比赛项目,那么国家体育总局很有可能也会进一步跟进,到时候棋牌中心就会设立麻将部,麻将最终在国内成功进入体制的困难和阻力将减少不少。。现实的发展如今正渐渐朝着段昊设想的方向发展。2016年3月,国际智力运动联盟(International Mind Sports Association,IMSA)接受国际麻将联盟(Mahjong International League ,MIL)成为其观察员。当时,这一消息让中国的竞技麻将爱好者和参与者喜出望外,因为在2013年获得观察员资格的世界象棋联合会(World Xiangqi Federation,WXF)最终在次年就成为智运联的正式成员。要成为正式竞赛项目,智运联也有入门要求,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继续改进当前麻将规则最大程度地减少其中的运气成分,使之成为一项真正具备竞技性的体育项目。段昊的想法是借鉴桥牌的规则改造出适宜于竞赛的“复式麻将”,和以往同一张桌上的四个人比输赢多少不同,复式麻将设置了四台麻将,比较成绩的坐在每一张桌同样位置的玩家。“打普通麻将的时候,输或赢取决于两个方面,打得怎么样和牌怎么样,其实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牌怎么样,但如果是‘复式麻将’的话,就能很明显地区别出究竟打得好还是牌好。”段昊解释说,“普通麻将和竞技麻将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普通麻将我们是关心自己赢了多少钱,而竞技麻将打完一局之后我要关心我们四个的排名是多少。”这套复式麻将规则实际上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在竞技麻将赛场上。2015年10月,由国际麻将联盟举办的有中、日、新加坡等300多名选手参加的首届世界麻将运动会采用了基于国标麻将规则的复式麻将赛制,最终,中国参赛者包揽个人比赛前三名,两支中国队进入团体赛四强并获得了团队冠军。退休干部的麻将生活“北京烤鸭”和“留得青山在”趁着短暂休息的间隙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刚刚的战况。“北京烤鸭”是王老师在微信群里的名字。每晚8点,会和同伴约好上联众打两小时麻将,他们习惯占到每个房间最后的99、100桌。而且,他们只和群里的朋友一起打牌,在某些时候三缺一的情况下,如果有陌生人加入进来的话,他们就保持沉默一直不开始游戏,那人往往会等得不耐烦离开。这是属于这群东城老教协的退休老师们的娱乐方式。两年以前,微信还没有在他们之间流行起来的时候,他们更习惯的还是聚在活动室打麻将。“我原来也会,就是一般打着玩的,老教协说打麻将,我也喜欢玩玩这个,那就去吧。去了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麻将,叫‘国标’,然后学着学着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喜欢上这个了。”王老师在2001年退休,但直到三年后她才在老教协学会打国标麻将。她回忆到,这套麻将玩法大约是老教协在2003年才开始盛行开来的,东城区老教协的麻将队和外交部和公安部的老干部活动站聚在一起打麻将。2012年前后,她所在的麻将队去天津参加比赛,正是在那时候王老师才从天津的麻友那里知道了在北京还有个方庄俱乐部和方庄麻将联赛,回来之后,麻将队的负责人和方庄俱乐部联系上之后,就参加到了方庄联赛。方庄联赛吸引了大批麻将爱好者在老教协麻友中,岁数最大是一位离休干部老头,今年已经九十三岁,如此高龄打麻将被认为至少是“不糊涂”。对于王老师来说,这件事当然不光是打(麻将)这么简单。“像我们东城区的老教协活动多的时候能到三十多人,平时有人旅游去了(或怎么着了),一般也六七桌。大家一边玩着,一边聊着天,这样挺好的。”对于王老师这群老年人而言,虽然被冠以“联赛”的名号,但是方庄联赛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一项消磨时间的休闲娱乐活动。联赛每月举办一次,每位参赛者收费三十元并包饭。因为场地条件限制,东城老教协麻将队每月只能拿到8个人的报名名额,同时由于报名参加的人太多,所以,这项联赛采取了“末尾停赛”手段,每次比赛排名在最后十多位的选手就不能再参加下月的联赛而必须将名额让给他人。尽管限制条件颇多,但是还是无法阻挡越来越多的人来参加这项比赛,王老师所知道的最远来打方庄联赛的参赛者家在香山。段昊和他的同伴们组织维持起来的方庄俱乐部是国内目前唯一的麻将俱乐部,方庄联赛亦是国内至今为止唯一持续举办的正规麻将联赛赛事。从2009年开始,段昊就每天花三四个小时泡在“天凤麻雀”贴吧里,为那些对竞技麻将感兴趣的入门者介绍相关知识和解决疑问。但这些年下来后,他已经清楚,对大多数人来说,麻将还仅仅是一项闲暇的娱乐。告诉每个人正确提高水平的方法,这个事情段昊做了两年。“然后有一天我终于醒悟到了,每个人都想提高,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付出努力,可能真正愿意付出努力去提高的人,100个人里面只有1、2个。所以,再到后面,我就总结出这么一句话:竞技永远是小众的。”段昊告诉钛媒体记者。学医的段昊很熟稔地脱口而出“产业链”、“商业化”等名词。他知道,仅仅依靠趋向小众核心的职业化和竞技性并不足以支撑麻将这项运动健康稳定地发展壮大。和时下大多数人年轻人一样,他也在玩《炉石传说》,段昊意识到,只有让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以及更多的人对麻将产生兴趣,才能建立建立起一座坚实稳固的麻将“金字塔”。“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要建立一座金字塔,这座塔的塔尖是职业选手,塔底可能是观众和爱好者,如果要建一个稳固的金字塔,我们就需要去做一个产业链。只有把这个金字塔建好了,才能有观众,不建起来的话,什么职业化、比赛都无从谈起。”提起方庄联赛,段昊异常兴奋。在他看来,在中国这样一个麻将受众基础可能以亿为单位的国家只有方庄这么一个麻将俱乐部并不是正常合理的现象,组织一个俱乐部、操持一项赛事需要精通竞技麻将的玩家、在麻将圈有号召力的意见领袖以及懂得电脑技术来做技术数据统计分析的专业人士,三者缺一不可。段昊认为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现在麻将发展的现实环境并没有办法让那些有志投身其中的人赖以为生,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物质温饱需求。“现在我们去做这件事情,不赔钱就不错了。我们每个月就是19桌76个人,为什么办19桌?因为我们举办的地方是在一个居委会的活动中心,那个地方就只能放得下19张桌子,我们为什么在那里办?因为那个地方是不要我们钱的。”段昊现在颇为焦虑,麻将赛事的现状注定在至少5年里都可能无法得到回报。从小众到“泛体育”段昊的理想蓝图是这样的。中国的每个城市都应该设立若干麻将俱乐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至少应该有五六个俱乐部,它们每个月都会定期举办联赛,那么就可以保证每个玩家每周都有至少一场比赛可以参加。在俱乐部内部、俱乐部之间乃至不同的城市、区域之间都可以组织比赛,通过这样的比赛规划来选拔培养优秀的麻将选手,参与到更高层次和水平的比赛,形成赛事和人才的互补输出。“为了建立这样的机制,我们就得有俱乐部,想建立俱乐部,就得有地点和人,人从哪里来?我们希望从做出的网络游戏去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项运动。”段昊这样告诉我。按照他对自己在麻将圈内声名以及转化率的,只要这个游戏维持三万人同时在线的水准就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我们收钱的地方在哪里?比如你想看到我专业解说的牌局,那你就需要是会员,比如你打的每局牌都有牌谱保存,要查看牌谱,你也要是会员,你的所有牌都是有技术统计的,你的胡牌率是多少,你平均会在第几局胡牌,你一个番种和另一个番种的符合率是多少,我们已经设计了几百项的统计数据,你要查看也必须是会员。”段昊甚至已经设计好了的商业模式,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这并不只是段昊的愿望而已,还有很多人、更多更贴近商业前线的人抱着和他一样的理念试图去做出一些改变。“我们有很多竞技性的麻将的规则让它变成纯的竞技性的项目,而不是讲运气和赌博的项目。这是事在人为的,你总要去推一推推一推,历史才会往前走的。你不能等着说政策一下放开了,不会的,你自己要去做一些事情。”曾任 PPTV 体育负责人的董砾将麻将棋牌视作和足球、跑步健身等同样重要的“泛体育”项目。在2015年失去英超转播版权之后,PPTV 体育转而拿到了西甲的全媒体版权。在董砾看来,较之以往获得的英超直播版权,全媒体版权意味着中国公司在西甲球队的商业化开发上有了更多参与的空间和深度。董砾认为,围绕着西甲这个 IP,PPTV 体育能从赛事转播平台扩展到包括青训、场边广告、广告赞助乃至国内电视台的资源交换等上下游链条进而形成一个产业化的生态。同样的操作思路也可以用在麻将项目上:平台播出的是比赛,线下的观众既可以通过海选成为选手,同时也可以参与到“飞苍蝇”的互动中。实际上,以赛事直播为枢纽,PPTV 体育早已经介入了麻将商业化链条之中,成为第一届世界麻将运动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其实它是标着体育皮的游戏,它更加偏向于游戏而不是体育。对我来说,真正参与玩麻将的人要比看球的人多得多,而这些人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泛体育’的概念。”董砾这样说道。事实上,这也正是段昊当初如此热衷投身于竞技麻将和以有详细牌谱、技术数据统计的线上游戏方式来吸引年轻人的原因。“我最开始想推动这个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修改规则能在更短的时间里体现出我打得好。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之中,能有更多的人陪我打。”段昊告诉我。现实永远并不让人餍足。麻将在今年正式成为智运联的正式会员虽然在今年四月,MIL 终于成为智运联的正式成员。然而, 它现在依然仅仅还只是世界体育总会的“观察员”成员,距离成为正式成员和国际奥委会认可项目相去甚远,于是,它现在连进入冬奥会的资格都没有。“本来就不方便,现在人年龄上来了,反应就更跟不上了。”王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关掉手机。他已经很多年不再玩麻将了,那些他认识和他一起游戏过的旧人们大半也销声匿迹,偶尔几个还一直联系的朋友如今聚在一起,也只是随便喝茶而已。他笨拙地学习着在微信聊天时恰当使用最新的表情包,他在手机上装了《王者荣耀》,抱着滚烫的机器想和孩子有多一些的共同语言——尽管无论是在感情还是在段位上,王星都只徘徊在边缘而已。当我告诉他现在正有人在做麻将的的那一刻,他微微愣了下,睫毛轻轻抖动了。“年轻人总是要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事情的。”王星说完,吁了口气,笑了。(本文首发钛媒体,文中王星为化名。记者/胡勇、编辑/葱葱)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总理竟然握了我的手,小信决定一个月不洗手了!》 精选六[摘要]:9月17日,新华网报道,记者从首届卫星应用国际博览会上了解到,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定位系统正式启动建设,计划今年底将发射四颗全球组网卫星。  9月17日,新华网报道,记者从首届卫星应用国际博览会上了解到,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定位系统正式启动建设,计划今年底将发射四颗全球组网卫星。  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冉承其表示:“我们正在建设的北斗三号系统,它除了全球覆盖以外,在性能上、系统的可靠性上,还会有大的提高。从定位精度来讲,会在现有系统性能提高一到两倍。”  中国为什么要耗时耗力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期间是怎么与欧美日进行博弈的?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究竟发展的怎样?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正文:  国际上有一个高大上的俱乐部,它只有四个会员,却吸引了各国首脑的关注和众多顶级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这个俱乐部就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四个会员分别是美国GPS、欧洲伽利略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中国北斗COMPASS。  中国北斗是个新会员,同时也是发展势头最猛的会员,北斗是咋回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关于北斗,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有很多了,但专业文章的术语太多,普通人读不懂,而且也不会有兴趣去读。  媒体和网络上也有一些介绍性的文章,多数是彰显政府成就的宣传稿,内容比较零散,不便于读者全面了解,而且很多文章的说法并不准确,显然是非专业人士写的。科技报道不是由科技人士撰写,而是文科出身的记者捉笔,这种现象是国内科技报道的痼疾。  因为专业的原因,我一直关注着北斗,而且多年通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培养了我将复杂的专业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的特长。我利用了两个月的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公开发行的资料,梳理出了这篇全面介绍北斗卫星的科普长文。  1、从GPS说起  1957 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的空间世纪。美国对此密切关注,有一位名叫比尔.盖伊和数学家和一位叫乔治.威芬巴赫的物理学家,他们在霍普斯金的应用物理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这颗卫星的频率出现了偏移,经研究发现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效应。  这两位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在地面上架设多部接收机,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不同频差推算出这个卫星的具体位置,他们很高兴地把这个研究成果告诉了实验室主任弗兰克.麦克卢尔,说他们已经实现了对苏联卫星的多普勒定位跟踪。  弗兰克主任当时在做海军的一项研究,研究内容是五角大楼如何知道茫茫大海中军舰的具体位置,听到两位科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