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地震与地震灾害特点考试需要什么资料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地震和奥运两大热点地理考试模拟题(一)
地震和奥运两大热点地理考试模拟题[奥运模拟试题]近年高考地理热点试题——奥运专题
&一、奥运旅游年
1、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针对旅游主体的作用而言的
&B.旅游资源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就因消耗而降低
&C.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只与旅游资源的质量有关
&D.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主要是指人文景观而言
2、下列自然风光有一个与其它三个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它是:
&A.桂林山水   B.路南石林   C.长江三峡   D.五大连池
&近年来,西部旅游已成假日出游的最大热点,尤其是“成都—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长沙—张家界—凤凰”“昆虫—大理—丽江”“贵阳—桂林”等微地貌旅游热线更是火爆。据此回答第3~4题(双选)。
3、旅游景点的线状组合,可以
增大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
B. 提高旅游主体的消费水平
增加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D. 提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
4、四条旅游热线中,以观赏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的是
成都—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线&& B.
长沙—张家界—凤凰线
昆明—大理—丽江线&&&&&&&&&&&&&&&&&&&&&&
D. 贵阳—桂林线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的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就此回答5--6题。
5、对望夫石的观赏应注意
&A.置身其中&&&&&&&&
B.特定位置观赏&&&
C.至高点俯瞰&&&&&
D.适当距离仰视
6、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旅游景观欣赏时
&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D.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7、既能满足游客挑战高原缺氧极限,又能满足游客体验沙漠缺水刺激的地方,应选择下图中的&&
&“自由行”旅游,彰显个性“自由行”是最为时尚的旅游方式,它综合了组团出游的低花费和自助游的自由、随意性,因此自从面世以来日益受到现代旅游者的青睐。据此回答第8~9题。
8、“自由行”在我国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 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增多&&&&
D. 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9、“丽江自由行”“成都自由行”“西安自由行”等旅游深受旅友追捧的原因是
旅游资源的集群性好&&&&&&&
B. 地区接待能力强
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大&&&&&&&
D. 旅游地的交通位置优越
&10、某旅游团从北京出发,计划乘火车或轮船到有关地区参观游览,主要游览点包括:南京中山陵,庐山,武汉黄鹤楼,苏州拙政园,杭州西湖,广州交易会,最后到香港(从苏州到杭州乘船),请写出一个合理的旅游路线(走近路,不走重复路线):
(1)从北京出发经&&&&&&
(2)又经&&&&&
,再经&&&&&
(3)然后经&&&&
到杭州游览西湖,再经&&
到广州市参观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最后经&&&&
(4)上述景点中,属于自然景观又是全国十大旅游胜地的是
&A,苏州拙政园&&&
B,武汉黄鹤楼&&&
D,杭州西湖
(5)从市场距离角度来看,北京故宫与拉萨布达拉宫相比,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更高的是&&&&&&&
,理由是&&&&&&&&&&&&&&&
“人文奥运”是2008年奥运主题之一,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请你为2008年参加奥运的外国运动员或游客介绍三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胜古迹: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
AC& 4.、CD&5、B&
6、B& 7、A& 8.、C&
10、 (1)京广线 武汉 黄鹤楼
长江九江庐山&&&
(2)长江南京中山陵 京沪线 苏州 拙政园)(3)京杭大运河
浙赣线京广线广深线&&&&
(5)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接近北京及周围经济发达的旅游消费地,而拉萨及周围地区经济远不如北京及周围地区发达,离东部经济发达的旅游消费地远,故北京故宫开发价值更高&
(6)长城& 故宫&
颐和园二、奥运火炬传递
(一)选择题
年4月1日火炬传递活动开始之是,下列各组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曼谷-马斯喀特-伦敦-堪培拉&&B.堪培拉-曼谷-马斯喀特-伦敦
&C.马斯喀特-曼谷-伦敦-堪掊拉&&D.曼谷-马斯喀特-堪培拉-伦敦
年5月3日火炬返回我国时,下列各组城市中,白昼长度从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达累斯萨拉姆-吉隆坡-首尔-平壤材&&
B.圣彼得堡-伊斯兰堡-孟买-雅加达
&C.布宜诺斯艾利斯-曼谷-长野-伦敦&&&&
D.胡志明市-旧金山-阿拉木图-巴黎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回答1~2题。
3.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
B.当日9时&&&
C.前一日22时&&&
D.当日8时
4.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①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②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③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④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读下图,完成1~4题
5.雅典所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混交林带
6.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
&A.中纬度比低纬度多&&&&&&&&&&&
B.北半球比南半球少&&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7.当火炬传递到
A.①地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大&&
B.③地时,当地黑夜比白昼长&
&C.④地时,当地正值多雨季节&&&&&&&&&&&&&&
D.⑤地时,当地正值春暖花开季节
8.北京时间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7日4时&&&&&&&&&&&
B.7日12时&&&&&&&
C.8日4时&&&&&&&&&&&
D.9日12时
&08奥运年,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奥运,支持奥运。回答9-10题。
9.假如手持奥运火炬登珠穆朗玛峰,在登顶过程中,最有可能导致火炬熄灭的因素是
&A.随高度逐渐降低的温度&&&&&&&&&&&&&&&&&&
B.随高度逐渐增多的积雪
&C.随高度逐渐降低的气压&&&&&&&&&&&&&&&&&&
D.随高度逐渐稀薄的空气
10.有关冬季参加体育运动的说法,不宜提倡的是
&A.日出前后运动&&
B.远离交通主干道&
C.河(湖)边慢跑&& D.避免浓雾天晨运
(二)综合题
&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回答问题。(16分)
&&&&&&&&&&&&&&&&&&&&&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 资料来源:2007 年4月27日《解放日报》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
年北京奥运会将举行火炬传递活动,总行程137000千米,历时130天。其中,4月1日至5月3日,圣火将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传递,唤起人类对和平、和谐和团结的珍惜,表达人类对友谊、关爱和尊重的渴望。
&1.奥运火炬从北京向西挺进的路线,是中华民族先辈曾经走过的、象征“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
&2.火炬传递从亚洲出发,依次途经&&&&&&&&
等大洲,最后回到亚洲。在火炬传递途中,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城市是&&&&&&
,位于西半球正值秋季的城市是&&&&&&&
地处岛国的城市是&&&&&&&&&&&&&&&&&&&
(填写2个),位于半岛上的城市是&&&&&&
(填写2个),唯一居于内陆国的城市是&&&&&&&&
,地跨两大洲的城市是&&&&&&&
&3.在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线中,从达累斯拉姆到马斯喀特沿途,出现的植被类型依次是&&&&&&&&
、&&&&&&&&&
,与同纬度非洲大陆西部植被南北更替状况相比,在&&&&&&
高原地区缺失了该纬度带应有的典型植被&&&&&&&&&&&
&4.当日晚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时,世界各地的华侨与我国留学生也将在当地观看实况传播,在上图所列城市中,居住在&&&&&&&&
的华侨正淋浴着早晨的阳光,而学习、生活在&&&&&&&&&
的我国留学生恰逢正午的钟声敲响。
(一)1D 2B 3B 4C 5B 6A 7B 8C&
(二)1.丝绸(1分) 2.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答全得1分)&
旧金山(1分)面宜诺斯艾利斯(1分)&
雅加达、伦敦、长野(任答两个得1分)孟买、马斯喀物、平壤、首尔、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任答两个得1分)阿拉木图(1分)伊斯坦布尔(1分)3.热带稀树草原(1分)&
热带荒漠(1分)& 东非(1分)&
热带雨林(1分)4.布宜诺斯艾利斯(1分)& 伦敦(1分)
)2008年是世界人民的奥运年。3月24日11时(当地区时)在雅典的赫拉神庙(约37°58&N,23°43&E)举行隆重的奥运圣火取火仪式。
  (1)能正确反映圣火采集仪式开始时的日照图是____________。 
  (2)中央电视台对圣火采集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西安观众观看采集仪式开始时的时间为___________,画面中取火盆口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________。火盆(野外静置)中的火苗多偏向_____________方向。
  (3)采集仪式开始时,全球地方时为24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4)在图示火炬传递的城市中,与雅典气候类型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7时 37°58&
&&&&(3)135°W向东至180°&&&
&(4)旧金山、伊斯坦布尔高温多雨受夏季风影响 (二)、
日北京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读下面材料和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问1.此次圣火来源于_______(国家名),该国是典型的_______&&&气候,说明形成该种气候的原因。
  问2.珠穆朗玛峰南坡植被表现为__________地带性分布。这一垂直自然带的形成是由于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__随着__________的增加而变化。
  问3.通向西藏自治区主要的铁路的名称是什么?修建该铁路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修建该铁路的意义是什么?该铁路大约有150公里留有通道,其原因是什么?
  问4.西藏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能源类型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希腊。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2.垂直 热量、水分
海拔  3.青藏铁路。克服高寒、缺氧、冻土的困难。意义是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巩固国防,加快该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等。留有通道的原因是克服冻土和一些动物通道。
  4.有太阳能,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有地热能,原因是地处板快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有风能,大气环流有关。  
[地震模拟试题]
背景材料: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內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裂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內地面震动的现象.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分纵波(P)和横波(S),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强裂地震发生时,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的冲击造成的.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和震源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震中.(如图18).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7~9题。1.关于5月12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
&A.释放的能量约为6级地震的900倍&&&&&&&&B.北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
&C.震源较浅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D.与通海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同属一个地震带
2.地震发生过后
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
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
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3.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
&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
4.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
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
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易损程度&&&
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 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地震是突发性强、破坏大的自然灾害,研究地震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破坏程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前提,这也为地震多发地区的防震减灾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据此回答17—18题
7.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耳其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有关;
②日本、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③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④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和火山&&&&&
B.暴雨和泥石流&&&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11.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图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次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主要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5)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2年1月初,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相继发生了5.4级至7.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
材料二& 继埃特纳火山10月27日喷发后,火山附近地 区发生了一系列地震。
2003年6月三峡工程下闸蓄水。专家认为三峡水库35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诱发地震不可避免,但不会诱发灾害性地震,因为三峡大坝建在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岩体上.且按抗7级烈度设防,远远超过其可能发生的基本烈度。
(1)材料一所示国家都处在世界两条主要地震上,即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日本和美国处于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__________带上,意大利和巴基斯坦处于________带,而印度尼西亚则位于这两条地震带的交界处。
(2)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世界上地震的三种类型,即构造地震、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构造地震频发地区一般是板块交界的地壳活跃地带,日本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板块______________和最大的大洋板块_________之间,意大利处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之间。
(4)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指(& )
A.5级以下地震&&&
B。3级以上地震&&
C.5级以上地震&&&
D.3级至5级地震
(5)地震烈度的大小同__________
和震中距离远近有直接关系,同时还与________,地质构造和___________有关。
(6)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正确叙述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C.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D.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参考答案:(一)1D&
2B& 3D& 4C&
5A& 6B& 7D&
8C& 9B& 10A&
1.(1)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繁,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
(2)关联性&
(3)地震会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海啸和滑坡;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蔓延.
&(4)泥石流 、滑坡&
(5)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6)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2.(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
(2)火山地震诱发地震&&&
(3)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
(4)C& (5)震级&
震源深浅&&
地面建筑&& (6)B
3、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A地和B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2). 请描述当地的地形特征:
C地拥有迄今为止,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4). 图(2)是图(1)中EF连线的地层剖面图,该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
  (5). 日下午2时28分,在B城发生8.0级地震,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震感。引发该地震的原因有哪些?
  (6). 结合当地地形地势特点,请分析,伴随地震将还可能出现哪些地质灾害,并分析原因。
  (7). 试分析影响D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 D  (2).
西(北)部高原山地、地形崎岖;东(南)部地形平坦  (3).
都江堰  (4).
断层构造  (5).该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版块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附近,受其影响,该地地质构造不稳定,易引发地震灾害。
滑坡、泥石流;  原因:地质构造不稳,地质灾害多发,山体破碎;地形崎岖,山体陡峭;人类对山坡植被的破坏。(降水变率大)
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成都平原上,地形平坦;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政府所在地,为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农业基础较好。  
4、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相关问题。
  日深夜1时47分,里氏7.3级强震侵袭台湾中部,倒塌房屋将近一万栋,死亡人数超过两千人。
  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中国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问A、汶川位于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交界处,台湾位于_______
板块和_______板块交界处。
  问B、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而且人员伤亡较大,试分析原因。
  问C、包括汶川在内的西南地区是个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区,除了地震以外,还可能有哪些地质灾害?试分析产生原因及减轻灾害措施。
  [参考答案]  A、印度洋
&太平洋  B、中国位于众多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人口密度大。
  C、滑坡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b.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c.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减轻灾害的措施:
  a.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b.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d.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
我的更多文章:
( 08:51:52)( 08:30:08)( 10:51:13)( 08:58:59)( 08:17:14)( 15:27:50)( 07:42:54)( 08:01:29)( 07:51:10)( 08:21:2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地震灾害预防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地震灾害预防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地震灾害预防是人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以求力所能及地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工程性预防与非工程性预防两大部分。工程性预防措施是指人们为了防止建(构)筑物在地震时遭受破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场地,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合理的结构布局与抗震设计演算和构造措施,合适的材料,以及严格按抗震设计施工和维护保养措施。非工程性的防御措施主要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和社会公众依法开展的各项减灾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提高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增强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适当储备,以及地震灾害保险等。[1]
.滨州数字地震科普馆[引用日期]【深度】砥砺奋进再出发——《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纪实 - 成都理工大学新闻网 - 理工快讯
成都理工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深度】砥砺奋进再出发——《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纪实
来源:宣传部 作者:马斐发布人:罗岢审核:宣传部点击数量:755
砥砺奋进再出发&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纪实
2015年1月9日, 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黄润秋教授代表其团队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里接过了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证书。
此次获奖的研究成果《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由我校教师团队历时6年独立完成,主要研究人员有黄润秋、许强、裴向军、唐川、李为乐、王运生、范宣梅、罗永红、余斌、李渝生、李勇、沈军辉、冯文凯、赵建军、巨能攀。其中,李为乐、范宣梅、罗永红、赵建军4人为&80后&。
距离我校上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10个寒暑悄然已逝。那是在2005年,黄润秋团队独立完成的成果《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及灾害防治》因其重要的理论突破及应用价值获此荣誉。2014年,黄润秋团队的研究成果《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再度问鼎这项国家科技领域的最高奖励。该团队也成为四川省唯一一支10年内两次独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科研团队。
工程地质在建校初期的成都地质学院或许并不是最强的学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支队伍不仅成长为学校最重要的科研力量之一,而且成为在国内工程地质领域的排头兵。这蜕变,离不开一代代拓路者的薪火相传,离不开他们的坚定不拔之志,离不开持之以恒、团结拼搏,离不开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离不开他们在实现目标征程中的自我砥砺。
成功不可复制,但经验可以借鉴。对于我们来说,这支团队今天取得的成绩其意义在于:敢于担当,团结拼搏,树立正确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做事,终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巨大飞跃。
本文接受采访者为黄润秋、许强、裴向军、李为乐、范宣梅,笔者对其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致以诚挚的感谢!
谨以此文献给汶川地震七周年纪念日,献给为此项成果辛勤付出的团队,以及所有正砥砺前行的理工科研工作者。
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合影
最初投入到汶川地震的研究绝不是为了获奖,而是出自于地学工作者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是抗震救灾紧急关头的勇挑重担、义不容辞&&这是本文所有受访者的共识。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爆发,对无数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地震发生当晚,黄润秋等即刻前往都江堰,并往各个极震区不断增派研究队伍,成为抗震救灾中一支重要的科研技术力量。
回顾那段紧张而忙碌的岁月,黄润秋至今记忆犹新,&地震发生一周内,团队即派出9个小组奔赴一线。当时,灾区余震不断,交通不便,山上时常会有滚石落下,且物资短缺,吃住都非常不方便。有的同志连续一个月都睡在车里,连续一个月没有好好吃一顿饭、没有洗一次澡。因为生活环境恶劣,一些同志脚底发生溃烂。然而,由于工作任务很重,同志们始终坚持奋战在一线。大家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却没有人叫苦叫累。&
震后,四川省立刻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任命黄润秋为领导小组顾问,许强为编制组组长。这项工作需要对所有震后灾害点进行现场排查和复核,并在详细分析现场得来的第一手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灾害点提出防治意见。这是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四川省从全国抽调了83支队伍来做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排查。据统计,一开始现场排查出近50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最后确定需要防治的2300多处。而编制规划的时间却非常紧,许强回忆,&6月底要拿出初稿,8月底即提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处理如此多的数据,规划编制组深感责任重大,只有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极大压缩个人休息时间。这项严重透支体力和精力的工作任务最终如期完成,并为四川省争取了约120亿元的地灾防治资金。
项目另一主要完成人沈军辉则在青川狮子梁事件中为保护300余人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5月18日,沈军辉带领现场排查组发现青川县城后山狮子梁有道长度约1公里的地震裂缝,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极可能发生局部垮塌,对坡脚临时安置区居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他当即将险情报告给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决定当天晚上就将受威胁的300余名临时安置灾民紧急撤离。第二天,青川发生5.4级余震,狮子梁发生局部垮塌,撤离的群众幸运地躲过一劫。回忆起当时场景,许强唏嘘感慨,&这个事件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挽救了300余人宝贵的生命。&
现场调查总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裴向军小组在安县灾害点排查中发现了大光包滑坡&&汶川地震中最大的滑坡,近百年来能统计到的全球最大的滑坡。有多大呢?大约有10平方公里,11.5亿立方米,几乎有4个成都理工大学那么大。去过现场的李为乐告诉记者,&恍然间你会以为自己到了外星球。没有路,没有草木,只是一片望不到头的质地松软的砂石堆,真的是自然界的奇观。&原来通往大光包的路因堰塞湖阻塞了,裴向军小组就越过山崖自己探路。多年的野外工作经历让他已经很能适应这种艰辛和磨练。然而,他没想到来回路途如此艰难,原以为三四天就能完成的任务用了整整六天。准备的食物吃光了,几个人就用木棍围猎了一只野羊,剥皮烤肉充饥。在夜晚的山林中遇到暴雨,他们就用捡到的废弃的油毡搭成简易帐篷。虽然过程极其艰辛,但是大光包滑坡因其特殊性引起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巨型滑坡已成为黄润秋团队研究的重点之一。2013年由黄润秋教授倡议和牵头成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on Large Landslides ),目前协会成员包括国际从事大型滑坡研究的28名知名学者。
据黄润秋介绍,自汶川地震发生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总计约有1000多人次前往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们用毕生所学,真正在紧急关头践行了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是使命让他们攻坚克难,是责任让他们奋不顾身、勇于担当。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全心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服务于灾区的同时,黄润秋团队获取了大量一手的现场资料,发现了许多地学新现象,认识到了更多的科学新问题,从而引导他们在科学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黄润秋教授在北川指导抗震救灾
许强教授凌晨在北川县城指导防灾
团结与拼搏
在最紧张忙碌的时间过去之后,黄润秋团队终于可以让疲惫的身心得以暂时休息。脚步缓下来,心灵有了时间去深思。震后灾区悲惨的景象如电影回放般一次次冲击着他们的心灵,同时,现场观察到的多种教科书中没有的地质现象刺激着他们敏感的科研神经。
黄润秋认为,&汶川地震震级大,发生在人口密集区且地质环境脆弱,夺取了许多鲜活而宝贵的生命。在这样一个灾难性事件中,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虽然强震不可预知,但是地质灾害可以防范。所以,我们要充分地挖掘和研究汶川地震中所蕴藏的各种科学规律,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因强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份代价。&
实际上,黄润秋团队肩负使命与责任,长期立足于西部,为大型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为防灾减灾事业拼搏奉献,为西部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5年,该团队研究成果《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及灾害防治》就斩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解决了高边坡失稳造成的崩滑地质灾害对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制约的关键技术难题,产生了重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黄润秋团队已经奠定了在工程地质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个个术业有专攻的研究分团队。黄润秋全面组织领导了震后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揭示了发震断层、地形地貌、岩体结构等&三类因素、十种效应&的发育分布规律。提出了避开活动断裂、重大地质灾害、不利场地条件的&三避开&灾后重建选址原则,为北川等12 座城镇进行了重建选址和评估论证。&三避开&原则后来上升为我国新城镇规划选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次地震尤其是强震后,地质环境受到巨大冲击。黄润秋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就好比一个人,一掌打过去,表面上恢复了,但是可能还存在内伤。&很多山区,在强震的巨大冲击下,不仅表面上伤痕累累、满目疮痍,山体内部也有很多内伤、破裂、破损,这些会影响山体的长期稳定性。尤其在暴雨等触发因素下,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许强团队主要研究滑坡灾害,组织开展了大型振动台模拟试验,首次发现和揭示了强震触发大型滑坡以&拉裂&为主的成因机理,建立了包括溃滑、溃崩、抛射、剥皮、震裂等五类强震触发大型滑坡的成因模式。并构建了&地震&滑坡&堵江成坝、堰塞湖&坝体溃决&洪涝灾害&灾害链预测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开辟了地质灾害链效应研究新途径。许强告诉记者,&汶川地震所引发的灾害中,一些现象很奇特,在教科书中根本没有的现象,在汶川地震中却发生了。比如在映秀,一个约300吨的石头在地震中如炮弹般直接抛射出60多米远。还诸如在地震中,地上的石头如青蛙般弹跳。这些当时在现场观察了解到的新现象引发了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引导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科学新知识。&
裴向军团队主要研究崩塌灾害。经常奋战在野外一线的裴向军对汶川地震触发的多条公路沿线的崩塌和滑坡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并重点对前文所述的大光包滑坡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其特殊的形成机制。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在大光包滑坡现场建立了科研和教学实习基地。依托于该基地,已接待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和学生前往现场考察研究和实习,同时可对大光包滑坡进行持续研究。
唐川团队主要研究泥石流灾害。通过对震后泥石流进行调查研究及大量室内模型试验,揭示了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起动机理与临界雨量条件,建立了泥石流堆积范围预测模型,研发了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强震区大型泥石流防治的新思路和新工艺。
普通民众可以直观感受到,地震时楼层越高震感越强。在野外调查中,科研工作者发现滑坡一般发生在山坡的中上部,山底和山顶极其少见。这一现象引起了黄润秋团队的极大兴趣。山体不同高程、不同部位在地震中究竟是怎样运动的(专业名词叫&斜坡动力响应&)?为了搞清楚这其中蕴藏的科学内涵,该团队在西南容易发生地震的6个地区布置了7条斜坡地震动现场观测剖面,打了30余个深约20余米的平洞用于放置地震观测仪器,王运生团队具体开展了此项工作。近7年来,已观测到包括汶川地震余震、芦山地震主震和余震在内的近300次地震,获得了异常丰富的现场观测数据。而许强团队则组织开展了系列大型振动台模拟试验,通过现场观测和室内试验,共同揭示了强震条件下复杂山区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目前,现场监测工作仍在持续进行。
&虽然在平时的研究活动中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分团队,当遇到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各团队又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大问题&,许强告诉记者,&我们非常注重团队建设。如果一个人不能考虑大局,不能很好与他人合作,即使能力再强,作出的贡献也极其有限。科学上重大问题的解决常常会涉及到许多不同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许多研究仅靠一人之力是远远做不到的。要将各方面人才团结起来一起做成事,就要求带头人必须具备两项最重要的条件:一是要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这样才能服众;二是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质及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句话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胜过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显而易见,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极其重要。我们这个团队从奠基人张倬元先生到现在的黄润秋教授,都一直秉承发扬团结拼搏的精神,以科学造诣、人格魅力为团队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精神是我们团队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和促使我们不断向前的精神动力。&
裴向军教授在青川现场向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汇报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唐川教授在东河口调查灾情
成果与成就
汶川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类型之齐全、成因机理之复杂、造成损失之惨重,在全世界都是罕见和独特的。黄润秋团队对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深入研究,丰富和提升了人类对强震触发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为汶川地震灾后科学重建提供了科学支撑,提升了我国广大高地震风险山区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
据许强介绍,参与到《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成果研究的老师至少有50人,研究生在200人以上。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00余 篇(SCI 源刊论文60余 篇,专著2 部)。3 篇论文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s》,1 篇论文进入Elsevier 出版社 年地球行星领域最高引用率前50 名。获实用新型专利3 项和软件著作权2 项。
2010年6月13日,刘宝珺、姚振兴院士等专家对&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在强震条件下斜坡失稳动力机制与斜坡动力响应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11年2月26日,孙鸿烈院士、陈运泰院士和郑度院士等专家对该团队承担的973计划课题&强震作用下斜坡失稳破坏机理与分布规律&进行验收,认为&研究成果已在汶川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以及高地震风险山区重大工程建设的防震减灾中应用,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重视&,并评定为&优秀&。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团队成员李为乐利用在汶川地震区建立的地震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对芦山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位置进行了快速预测评价,并提交相关部门供应急救援使用,为现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支撑。事后的遥感解译结果表明,预测的准确率超过70%。
今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该团队再次利用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成果,通过多种渠道迅速收集了地震灾区的地形地质基础资料和地震峰值加速度等地震参数数据,在GIS平台下快速完成了该次强震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图的绘制并于4月27日对外发布。该预测评价图可为此次地震震后地质灾害的排查提供参考,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并被多家媒体转载。
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我校在世界范围内相关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在该成果的完成过程中,该团队先后主办(承办)了与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有关国际会议和大型国内会议20余次,50余人次被邀请作大会特邀报告。本行业或相关领域的国际会议涉及到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都邀请本研究团队成员作主题报告。项目组成员20余人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邀请50余人次外国专家来访。这些国际间的交流,极大地拓展了团队成员的国际视野,提高了该学科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在主要研究成员中,李为乐、范宣梅、罗永红、赵建军这4名&80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汶川地震发生,李为乐的遥感监测派上了用场,对整个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进行了遥感解译,揭示了汶川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这名1982年出生的小伙,在32岁时被评为副研究员,他告诉记者:&能到这个团队工作是这辈子的幸运。&
范宣梅是第一位我校与荷兰屯特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也于去年被评为副研究员。她重点对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坝和堰塞湖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1篇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s上,并获欧洲地球科学协会EGU、美国地球物理学协会AGU等资助多次参加本领域高级别国际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其所作博士论文受到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欧洲前5%的优秀博士论文。其研究成果为构建&地震&滑坡&堵江成坝、堰塞湖&坝体溃决&洪涝灾害&灾害链预测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罗永红参加了汶川地震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重点对斜坡动力响应进行了野外监测,对强震作用下斜坡地震动的场地效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赵建军则对汶川地震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数据分析处理以及一些汶川地震典型大型滑坡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4人非常勤奋刻苦,熬夜加班是常事,甚至连寒暑假、周末都没有太多时间休息。记者问:&这么辛苦会觉得累吗?&他们回答,&因为很值,所以不觉得累。&
他们是勤奋的,也是幸运的。他们的努力是年轻有为的重要内在原因,而机遇却助力他们在人生之路更为快速地奔跑。
许强表示,&我们团队很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这也是从张倬元先生开始就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鼓励他们,鞭策他们,给他们创造平台和机遇,就是要把年轻人尽快培养成才,尽快挑起重担。他们起来了,我们这个学科才有更好的未来。这次获得一等奖对这几个年轻人来说是很大的激励。我想,这也是此次得奖的重要收获吧!&&&
关键字阅读科研成果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闻热线:028- Email:xcb@
版权信息@cdut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传真:028- 邮编:61005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灾害分为哪四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