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拖延症和懒癌有效对抗拖延症

拖延症:与其对抗,不如利用
[导读]当人们热衷于战胜拖延症之际,美国哲学家约翰·佩里新书《拖拉一点也无妨》却给出另一种对策—— 拖延症:与其对抗,不如利用最近几年,凡事能拖则拖的拖延症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盯上。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争相研究这种“病态”行为;《拖延心理学》、《终结拖延症》、《战胜拖拉》、《战拖总动员》等“战拖”自助书籍层出不穷且持续热销;全球拖延症患者集结在一个个“战拖”平台上,想要群策群力将拖延症拿下;拖延症甚至演变成流行现象,将拖延症候群所有症状一一唱出的一段MV视频《拖延症之歌》走红网络,令众多网友大呼“中枪”。拖延是否真是一种顽疾?大刀是否该毫不留情地向它砍去?美国哲学家约翰·佩里在新近出版的《拖拉一点也无妨》一书中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他认为,面对拖延,沮丧和罪恶感只会加重人们拖延的欲望,倒不如学着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拖延是种消极行为针对拖延,学界在这一点上早已达成共识:拖延是种消极行为。的确,它破坏了很多大计划,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在著名“战拖”读物《拖延心理学2》作者皮尔斯·斯蒂尔看来,拖延会夺走财富、健康和幸福。他曾发起一项约有4000人参与的调查。调查内容是人们在12个主要领域内的拖延程度,并对最成问题的领域进行了排序。调查结果显示,拖延给人们的学业、工作和私生活带来了痛苦,在与健康相关的领域尤其如此。因此,很多人为自己的拖延行为而背上心理负担。《战胜拖拉》一书作者尼尔·菲奥里就指出,拖延者真正的痛苦,来自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焦虑,为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悔恨。拖延与高效不矛盾由拖延带来的烦恼,约翰·佩里也曾有深切的体会。他即是一位重度拖延者,1995年因没能做成某个自己本该去做的项目,开始觉得自己是个窝囊废。不过,与绝大多数研究拖延行为的学者不同的是,佩里不认为拖延非戒不可,对于时下流行的抵挡诱惑、提高专注力等各种“战拖”大法也没有兴致。佩里日后意识到,尽管自己爱拖延,其实也干成了不少事。很多拖延者都和自己差不多,拖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他们通常会借做园艺、削铅笔等略微有用的事,逃避去做某些更重要的事。利用拖延者这种心态,他提出了结构化拖延法,建议人们为那些必须完成的任务梳理出一个结构来,调整待办事项清单,不知不觉办成不少次重要的事情。例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翻修厨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佩里承认,实践结构化拖延法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可他也嘀咕着:“还有什么能比利用一种性格缺陷去抵消另一种性格缺陷的负面影响更高贵的呢?”佩里坦言,自己写作《拖拉一点也无妨》,是想让拖延者自我感觉好一点,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绝非把他们改造成不拖延的人,否则,这本薄薄的小书他也不会拖了15年才完成。在他看来,当自我感觉变得好一些时,行动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无须改掉拖延,我们照样可以成为一个高效的人——也许没能做成那件最重要的事,但起码做了很多件次重要的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对抗“拖延症”
我的图书馆
如何对抗“拖延症”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治疗拖延症和懒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