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腰椎骨折治疗方法后马鞍区麻木,大小便障碍

《腰椎骨折的鉴别诊断》_优秀范文十篇
优秀范文《腰椎骨折的鉴别诊断》日期:
范文一:颈、腰椎病的鉴别诊断颈、腰椎病的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横突综合症:多见于青壮年,瘦高体型者居多,慢性劳损为该病的主要外因,多有轻重不等的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可为一侧或双侧同时发生,症状重者可沿大腿后侧至膝关节以上的放射性痛,极少数可放射至小腿外侧,甚至波及内收肌及下腹部,但增加腹压(如咳嗽、打喷嚏)时一般不引起下肢串痛,无间歇性跛行。查体:L3横突有明 显压痛,甚至有硬性痛结,行神经组织、局部松解治疗有效,行腰椎CT或MRI可无异常,故可鉴别。腰椎管狭窄症:可有慢性腰痛,以及一侧或双侧根性疼痛,站立行走时可加重,屈膝卧位时可以缓解,骑自行车时不痛,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步行几十米或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致跛行,但下蹲或休息可继续行走,腰椎CT或MRI可见明显的要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症:多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本病以坐骨神经痛为临床表现,疼痛沿臀部经大退后方向小腿及足部放射,症状较重者以刀割样或烧灼样,且影响走路,查体:腰部活动良好梨状肌在臀部表面的投影区有压痛,并向股后部、小腿后外侧及足底部放射,直腿抬高试验60°时呈阳性,超过60°时反尔减轻疼痛,X线及CT检查无明显异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有腰部扭伤史或劳损史,多见于中年人,有明显的腰脊柱僵硬、酸胀、疼痛,喜捶打,劳累后加重,部分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呈板状腰,部分病人可出现下肢沉胀感,患者多反复发作。查体:棘突旁或棘间旁开2~3厘米处有压痛、酸胀感,有些患者有臀部、大腿放散感,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胫神经弹拨试验阴性,X线可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畸形,腰椎骨质增生,后关节紊乱等。腰椎滑脱症:本病多有慢性腰痛史,发病缓慢,早期症状多为腰不酸胀、沉重、乏力感,同一姿势不能持久,负重时疼痛可加重,严重者可出现神经根受损症状,如下肢麻木、根性疼痛、感觉异常,如发凉、易冷刺痛等。部分病人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查体:腰椎滑脱部位棘间可触及明显的凹陷,呈阶梯样,局部压痛等。X线椎体移位,椎弓根峡部裂等。腰椎结核:多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伴有较长期的腰部钝痛,多呈持续性疼痛,并有一侧或两侧的下肢神经分布区的疼痛。查体:腰部强直、活动障碍,逐渐出现脊柱后凸畸形,髂凹部、腰三角处能扪及寒性脓肿。化验检查:血沉增快;X线可见椎体相邻缘破坏,椎间隙变窄,腰大肌影增宽或边缘不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MRI检查有助于诊断。颈 椎 病根性颈椎病:1、胸廓出口综合症:因可压迫臂丛下干或内干前斜角肌挛缩,造成脊神经前支受累,引起上肢疼痛,、麻木症状,多以感觉障碍为主,并可引起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查体可见锁骨上窝饱满,可触及条索状前斜角肌或颈肋,用力压迫局部可诱发或加剧症状,Adson征多阳性。2、尺神经炎:尺神经有C8和胸脊神经参与组成本病多与颈椎病C8脊神经受累者相混淆,两者均可造成小指麻木和手部内在肌影响导致“爪形手”,但尺神经炎患者在肘关节后内侧的尺神经沟处多有较明显的压痛,可触及条索状变性的神经,而且两者感觉障碍分布不同,尺神经炎感觉障碍分布区较颈八神经分布区小,尺神经前臂处多不波及。脊髓型:1、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多于40岁以后发病,多无明显诱因,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为本病特征,主要表现以上肢为主的瘫痪或四肢瘫,肌萎缩较重,多无明显感觉障碍,可超过C4平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脊髓受压表现。2、进行性肌萎缩:多于30岁左右发病,应男性多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颤动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起病隐匿,首发症状以上肢远端肌萎缩无力开始,逐渐向肢体远端发展,无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累。3、脊髓空洞症:多见于31-50岁,男约为女的3倍,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的症状,如手、臂的自发性疼痛、麻木、蚁走等;以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主,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脊神经营养障碍。4、椎管内肿瘤:脊髓型颈椎病与椎管内肿瘤鉴别主要有①肿瘤起病缓慢,并逐渐进行性发展,自然、间歇缓解者 ;颈椎病多有时好时坏的现象,初期尤为明显。②颈椎X线检查髓外肿瘤者椎间蒂带间距加宽,哑铃型神经纤维可见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弧形压迫或硬化,如恶性肿瘤可有骨质破坏,脊髓碘油造影可见呈粗大锯齿状或杯口状等表现。颈椎病可有椎间孔缩小,椎体缘骨赘呈唇形、喙状,如为多发性横贯性后缘骨赘,脊髓造影可见呈“洗衣板”样凹凸起伏,MRI检查可以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1、美尼尔病:主要是由于耳内淋巴回流受阻引起局部水肿所致,可有明显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状,本并具有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进行性和感 性听力减退、耳鸣三大特点,行颈椎X线或CT检查无明显异常。2、眼源性眩晕:本病多因眼肌麻痹及屈光不正所致,与颈型眩晕鉴别有以下要点:①闭目难立征阴性;②眼 眼震试验多呈阳性;③屈光不正,其中以散光为主;④闭目转颈试验多呈阳性。3、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本病同样可引起头痛、头晕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但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的患者可出现患侧上肢血压较健侧低,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锁骨下动脉区有血管杂音,板型血管造影可发现锁骨下动脉第一部分狭窄或闭塞,血流方向异常。末梢神经炎:本病初期以指(或趾)端烧灼、疼痛、发麻等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等刺激症状为著,逐渐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并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如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或轻度发绀、少汗、多汗等表现,行CT或MRI检查可无异常,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可有效。 膝关节病 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多累及负重关节,如髋、膝、脊柱等。受累关节隐痛,初期活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进而持续疼痛,伴关节僵硬,活动后见好转。后期关节肿胀增大,运动受限,畸形,但无强直。后期X射线片示有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有囊性变和骨硬化,关节边缘有骨刺骨赘形成,骨赘脱落入关节腔形成游离体或B超和磁共振成像显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赘形成。膝部滑囊炎:患者有膝部受伤史或长期劳损病史,膝部疼痛,有肿块,位于膝关节的不同部位。压痛明显,肿块有波动感或囊性变。X射线摄片示骨关节异常改变,必要时行骨质穿刺可明确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有明显外伤史,伤时患者自觉关节内有撕裂感,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行走。晚期患者行走时可有松动不稳感。抽屉试验阳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X线射线征象,即可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可明确诊断裂的位臵及程度。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后疼痛,活动加重,下楼更重。磨髌试验、单足半蹲试验阳性。X射线有相应表现,膝关节镜看清髌骨软骨的改变。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急性损伤有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皮下淤血,重者不能行走,关节失稳,关节内有淤血者浮髌试验阳性;完全断裂者,关节过度外翻,局部可扪及凹陷缺损。X射线示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慢性疼痛者都有轻重不同的外伤史,常以小腿外翻扭伤多见,在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侧髁找到明显的压痛,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
范文二:低场强MRI对胸腰椎新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2)(影像与介入) 日 庄伟雄 龙小武 文海忠 朱志嫦 郝敬军图1 T12椎体陈旧压缩性骨折图(①~③分别为T2W、T1W、抑脂T2W图像。T12椎体呈前窄后宽楔形压缩变扁,T12椎体信号与其它正常椎体信号大致相同)图2 T8、T9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T10、T12、L1椎体陈旧压缩骨折图(④为胸椎侧位DR片提示T8、T9、T10、T12、L1椎体压缩性改变。⑤、⑥、⑦分别为T1W、抑脂T2W、T2W图像。T8、T9椎体压缩变扁,T1W呈低信号,T2W呈不均匀偏高信号,抑脂T2W呈高信号)图3 L1椎体爆裂性骨折图(⑧~分别为T2W、T1W及抑脂T2W图像。L1椎体T1W呈低信号、T2W呈混杂高信号、抑脂T2W呈高信号,椎旁软组织挫伤)3 讨论1983年Denis将脊柱划分为三条纵柱:前柱由椎体、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前2/3组成,中柱由椎体、纤维环、椎间盘的后1/3和后纵韧带组成;后柱由椎弓、关节突和附属韧带组成。将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四型,单纯压缩型骨折:以前柱压缩为主;爆裂型骨折:前、中柱均受累;安全带型损伤:中柱、后柱呈张力性损伤改变,前柱可无损伤;骨折脱位损伤,三柱同时损伤。爆裂型骨折可分为以下亚型:椎体上终板破裂型、椎体下终板破裂型、椎体上下终板破裂型[1]。根据脊柱的生理特点,正常人胸腰段交界处脊柱活动较多,过度前屈位或负重容易导致胸腰段椎体前上终板的压缩性骨,并以T12椎体发生率最高。由于MRI可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在新旧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本组病例低场强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抑脂T2W对新鲜压缩性骨折最敏感,呈相对均匀高信号;陈旧骨折椎体呈均匀偏低信号。T1W扫描大多数新鲜压缩性骨折椎体低信号,极个别椎体与正常椎体信号相仿;陈旧压缩性骨折椎体呈偏高信号。T2W扫描新鲜压缩性骨折椎体呈混杂等信号或偏高信号,信号的差异与外伤后检查时间相关,伤后1周内主要是骨折椎体缺血期及骨髓水肿期,24 h内骨折椎体一般呈混杂等信号,3 d后骨髓水肿较明显时则呈不均匀高信号,1~3 d信号差异性较大;大部分陈旧压缩性骨折椎体T2W信号与正常椎体相仿,少数陈旧性压缩椎体在T1W检查中椎体信号高于正常椎体,T2W抑脂椎体信号低于正常椎体,由于椎体修复后有脂肪组织取代所致[2] ......
范文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者:苏子新一、 一般体征 1 、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 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 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 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 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 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 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体征检查:股神经伸张试验( FNS test ),俯卧位,膝伸直,使髋后伸,患侧股前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 L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障碍体征: 皮肤感觉:腰神经分布区痛觉及触觉检查。 运动障碍:拇指背伸肌力,踝背伸肌力。 肌肉萎缩:测量下肢周径。 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三、影像学检查 1 、 腰椎平片:腰椎正位片腰椎棘突偏斜,侧弯,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腋下时侧弯向健侧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肩上时侧弯凸向患侧。 2 、 CT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硬膜受压、侧或双侧侧隐窝变窄等。3 、 MRI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4 、 髓核造影:了解纤维环及髓核退变程度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诊断应依据如下:1 、 腿痛重于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 、 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 、 直腿抬高较正常减少 50% ,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胫神经引起肢体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 、 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 、 与临床检查一致水平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 CT 或 MRI 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它以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并存为症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全国范围内已较普遍地开展各种方式的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大多数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然而,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诊断时应当全面考虑。作者近年来遇到的对该病的误诊误治病例亦屡见不鲜。因此,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熟悉、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非常必要。临床常见需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的病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腰、臀及下肢软组织疾患 1 .骨盆出口综合征: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到 8O 年代才被命名,其全称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以往常与”梨状肌综合征”相混淆,经研究表明,梨状肌病变只是构成本病的原因之一,而且仅占很少一部分,据统计约只有 10 %左右。坐骨神经的盆腔出口是由骨盆后壁的多层肌肉、韧带及结缔组织所构成的一个骨纤维性管道;上起盆腔口,下至闭孔内肌下缘。坐骨神经自盆腔后壁穿过其间进人臀部。梨状肌自骶骨前缘起始,横行穿过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窝,将盆腔出口分为上下两段;臀上神经及动脉从上段穿出;下段即为梨状肌下孔,由梨状肌下缘与子子上肌上缘构成的宽度只有 2 . 7 + O . 6cm 的三角形裂隙,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臀下动脉由此穿出。此处软组织的损伤或病变以及梨状肌的变异,均可使坐骨神经受到刺激或卡压,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盆腔出口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起病可缓可急,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跟部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走路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隙性跛行。检查时,在臀部坐骨神经出口部体表投影区,即坐骨结节与大粗隆连线的中、内 1 / 3 上方约 2 . 54cm 处,有明显压痛,且向大腿后下方放射。有时可在局部扪及痛性结节或痉挛的梨状肌。在伸髋位被动内旋下肢( Feibeng 征)或内收、屈曲及内旋髋关节( Thiele 试验)均可使症状加重;坐位屈曲并拢双膝,对抗医师双手挤压分开膝部可出现力弱或疼痛加重;俯卧位伸髋屈膝,医生扶足跟强力内旋髋可诱发症状重现。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多不典型。腰部无阳性体征。局部封闭可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次局封不愈者,考虑坐骨神经松解或梨状肌切断术。 2.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来源于 L1 - 3 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下行越过髂嵴进人臀部时,经过腰背筋膜在髂嵴上缘附着处形成的骨纤维管,穿出到皮下,分布于臀部及股后外侧皮肤。臀上皮神经在经过深筋膜孔处受到刺激或卡压可产生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腰痛及臀部疼痛,可扩散到大腿及胭窝,但极少涉及小腿;在髂后上棘外上方髂嵴缘下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扪及条索节结或小脂肪瘤;可伴有臀肌痉挛。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疼痛。腰部无体征,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阴性,可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 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不少见。第三腰椎位于腰椎中部,其横突最长,向后伸曲度大,多条腰背腹部的肌肉与筋膜附着其上,形成腰椎活动枢纽及应力中心。因此,容易受到肌肉筋膜的牵拉损伤。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后方紧贴着第二腰神经根的后支,当腰前屈及向对侧弯时,便易受到牵拉与磨损而致其支配区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并可牵涉到前支引发放射性疼痛,波及髋部及大腿前侧,少数放射至会阴部。第三腰椎横突前方有腰丛神经的股外侧皮神经干通过,分布到大腿外测及膝部,该处病变也可产生股外侧皮神经痛的症状。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起病可缓可急,可有外伤史。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检查可发现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压痛明显,局部肌肉痉挛或肌紧张。在瘦长型患者多可扪及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局部封闭时,当针尖达到病变区,可诱发原有症状再现;局部封闭可立即解除疼痛。 4. 臀肌劳损:臀大肌是身体上最大的浅层肌肉,其覆盖筋膜菲薄,其起始部易受牵拉伤。臀大肌的支配神经来自 L5 ~ S2 ,疼痛可牵涉到下肢而产生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急性臀肌损伤可引起肌肉痉挛,但其压痛点在髂后上棘外侧,局封可立即消除症状。 5. 棘间韧带劳损:是腰痛常见原因之一,一般表现为弯腰时下腰部酸疼无力,弯腰后伸直困难及局部疼痛等。 6.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长约 O . 5 ~ 1cm ,在下位椎体横突的下缘,上关节突关节的外侧向后下走行,分为内、外侧支,其间夹角约呈 60 度。内侧支经下位椎体的横突根部及上关节突外侧向下经骨纤维管下行 3 个椎体,在中线附近穿深筋膜到皮下。沿途分支到下方相隔一、二节段的小关节突、筋膜和韧带。外侧支向外下走行,分出肌支支配椎旁肌,皮支下行 3 个椎体穿出腰背筋膜达皮下并继续下行: L1 外侧支至髂嵴下方; L2, L3 外侧支经臀部到股后; L4 、 L5 跨髂嵴经臀部到骶后。内侧支的末梢一般分布在后正中线与小关节连线之间;外侧支的末梢分布在小关节连线以外。内。外侧支之间有吻合支,同一结构的神经支配是多源性的。如 L4 - 5 小关节由 L2 、 L3 和 L4 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因此,某脊神经后支主于受刺激时可引起下方远隔部位的牵涉痛,将此神经主干封闭,所有症状均消失。由于脊神经后支起始部及分叉部较固定,脊柱运动时易受牵拉伤。脊椎骨折。椎间盘退变或术后等致椎体间相对位置改变,均可牵拉脊神经后支而产生症状。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腰痛,可伴大腿痛,但不过膝关节,无感觉、运动和反射异常;主诉痛区上方 2 ~ 3 节段同侧横突根部压痛。 7. 腘绳肌及腓肠肌劳损:腘绳肌及腓肠肌劳损,一般也不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本组 2 例因误将直腿抬高时可使局部症状加重当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而致误诊。说明临床医生正确理解掌握直腿抬高试验及其他神经根刺激的相关体征很重要。耐心寻找局部压痛点进行封闭,既可明确诊断,又能达到治疗目的。例 28 为右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表现为胫前肌无力及足内侧麻木。脊髓造影显示 L2 - 3 间隙后缘轻微压迹,无其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误诊原因是对该病缺乏认识。 二、骶髂关节病变 1. 骶髂关节劳损:骶髂关节由骶骨侧面与双侧髂骨构成,虽然是滑膜关节,但关节面高低交错,及强大的韧带固定,只有少量前后与旋转活动。骶髂关节扭伤是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女性妊娠后期内分泌影响可使韧带松弛而易扭伤。临床表现为持续局部疼痛,不敢负重,活动时加重,翻身困难。检查呈 4 字试验( Gaenslen 征)阳性。治疗可行关节内封闭或臀围固定。 2 .骶髂关节结核:骶髂关节结核可为单纯滑膜结核或骨关节结核。起病缓慢,持续疼痛,局部肿胀压痛,休息减轻,活动、咳嗽加重,晚期可出现寒性脓肿。 X 线检查及 CT 可帮助确诊。 3. 肿瘤及瘤样病变:肿瘤及瘤样病变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屡有报导,发病率仅次于盆腔出口综合征。作者所遇 34 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中有 7 例。其中除 2 例确难鉴别诊断外,其余 5 例均为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病史特征,应考虑到肿瘤的可能性。椎管内肿瘤以神经根性痛为首发症状者多达 57 . 5 %,而根性痛多由神经鞘瘤所引起,胸腰以下的根性病可表现为腰痛或腰腿痛,当单一神经根受累时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极相似,因此临床鉴别相当困难。本组 5 例经详细询问病史,均呈典型的慢性渐进性起病,表现为长传导束障碍,足部发麻、走长路时下肢无力或间歇性破行。然而肿瘤为持续的进行性生长,其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不因休息而缓解。足部麻木亦由下而上发展至腿部,甚至对侧下肢,最终可导致马尾神经功能障碍。临床检查,多无脊柱畸形,压痛也不明显,直腿抬高试验不典型。运动、感觉、反射障碍往往不局限于单一神经根支配区。一例在第一次术前曾作了脊髓造影,但造影剂只充盈达到一下缘,发现 L4 ~ L5 有充盈缺损,即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手术。表明术前未想到肿瘤的可能性, 2 . 5 年后再作脊髓造影时,在 L2 下缘即见杯口状充盈缺损。手术切除一 2 X 2 X 7cm 肿瘤。一例在作 CT 时只作了 3 个节段椎间盘。术前也未作 X 线平片照相。另 2 例若仔细观察 X 线侧位片均可见骨结构破坏, CT 矢状面亦可看出,均未予重视,以致牵引推拿而症状加重。 CT 断层只作了椎间隙未作椎体。致使此 2 例误诊误治长达 1 年余,应引以为戒。4. 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亦有报导,其中最常见的为硬脊膜动静脉瘘 , 由于血管的异常可使脊髓局部缺血变性或受压,因而影响脊髓各种机能,可导致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控制的异常。临床可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行走障碍。而腰椎间盘突出以放射痛为主要症状,肌力一般变化小,行走障碍因疼痛而非无力,明显的肌肉萎缩极少,踝阵挛及足下垂内翻更不会见到。硬脊膜动静脉屡尚有下腹或腹股沟以下痛觉的明显减退,并多数有位置觉的障碍。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痛觉减退一般局限在足背及小腿,范围小,程度轻。腰椎间盘突出症除马尾受压者外,括约肌障碍少见。此类病人应重视神经系统的物理检查,作胸段 MRI 检查。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5.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亦有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作者所遇 2 例皆因主诉单下肢麻木与走路不稳而分别在两家医院首次就诊。一例经脊髓造影,一例经 MR 检查均发现 L4 - L5 椎间盘有轻度突出而作了 L4 - L5 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症状均无改善。作者检查病人时,主诉病史除症状比以前加重外,基本性质和术前相同。检查发现双下肢呈痉挛性肌张力增强,很难进行直腿抬高试验,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经临床及 MRI 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椎板开门成形术,术后症状迅速获得明显改善。分析误诊的原因,可能是未仔细全面掌握主诉特征;误将下肢痉挛而抬腿困难当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之盲目相信影像学发现,而缺乏全面的体格检查与辨证分析所致。6. 非骨科疾患 ( 1 )盆腔内脏疾病:盆腔内脏疾病可影响骶前神经丛而牵涉到骶后及大腿后疼痛,亦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区别。盆腔疾病产生的疼痛,常为钝痛、坠痛,具体疼痛位置不明确,腰骶部及下肢检查无明显体征,盆腔检查可帮助确诊。( 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作者曾遇一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但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牵引治疗达 4 年之久。询问病史主要为单侧下肢间歇性跛行。检查患侧足背动脉明显弱于对侧,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为脉管炎后转血管外科治疗。 Bonney 曾报告 10 例动脉栓塞的病人表现为骨关节病症状。他发现腹主动脉、髂总动脉栓塞引起臀部或坐骨神经痛,髂外动脉栓塞引起股前方痛,而足背动脉搏动并不一定消失。一般说来,血管性间歇性破行主要为肢体末端缺血性疼痛,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缓解,直腿抬高时可见肢端发白( Burger"s 征),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减弱或消失。神经性间歇性破行主要为下肢麻木、无力或运动不由自主,具有一定的神经根性或节段性分布的特征。停止行走或稍坐即可缓解。神经性间歇性破行可起因于椎管狭窄或盆腔出口综合征,临床采用骶管封闭或局封可获得良好的反应。 ( 3 )单纯疱疹:作者遇见一例少见的单纯疱疹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在疱疹未出现前,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详细的病史有参考价值,确诊后转皮肤科治疗。有文献报告腰腿痛的发病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但作者的实践经验中,尚属首例。 综上所述,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腰腿痛,具有与腰椎间盘突出很相似的症状。因此,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的疾病很多。 Lewis 曾列举能引起腰腿痛的因素达 158 种之多,诊断时应当全面考虑。现代 CT 及 MRI 等高新技术为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正确的诊断仍然取决于详细的病史。准确的体格检查及对影像学资料的全面分析。
范文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2
来源:特色疗法---脊柱整合疗法
一、 一般体征
1 、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 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 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 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 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 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 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体征检查:股神经伸张试验( FNS test ),俯卧位,膝伸直,使髋后伸,患侧股前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 L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障碍体征:
皮肤感觉:腰神经分布区痛觉及触觉检查。
运动障碍:拇指背伸肌力,踝背伸肌力。
肌肉萎缩:测量下肢周径。
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三、影像学检查
1 、 腰椎平片:腰椎正位片腰椎棘突偏斜,侧弯,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腋下时侧弯向健侧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肩上时侧弯凸向患侧。
2 、 CT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硬膜受压、侧或双侧侧隐窝变窄等。
3 、 MRI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4 、 髓核造影:了解纤维环及髓核退变程度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诊断应依据如下:
1 、 腿痛重于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 、 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 、 直腿抬高较正常减少 50% ,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胫神经引起肢体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 、 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 、 与临床检查一致水平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 CT 或 MRI 等。
范文五:腰椎滑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很多滑椎的病人从未有过与之相关的症状,仅在检查其它疾病时偶然发现。长期反复下腰痛,有时疼痛放射至骶髂部,甚至可放射到下肢。站立、行走、弯腰、负重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极少数重患者可出现马尾神经受牵拉和受压迫症状,下肢乏力,马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发生不全性瘫痪。如仅有峡部崩解而无滑脱者,有时无症状,有的出现较轻的下腰痛,能从事一般劳动。患者症状的程度取决于峡部不连的类型、脊柱不稳定的情况、滑脱程度及患者的年龄。体征:站立时腰生理前凸加大,严重滑脱者腰前凸更为明显。骶骨因骨盆向后旋而突出,背伸肌紧张。滑脱椎体与上位邻椎及其棘突前移,游离椎弓,棘突相对后凸,形成台阶状,后凸棘突及峡部断裂处可有压痛,叩击痛。附着于两棘突上的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常有劳损甚或断裂而有压痛。腰部活动可减少,直腿抬高多不受限,下肢的感觉,肌力及腱反射无异常。有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相似,可根据感觉,肌力或腱反射的改变来定位。并通过X 线片和CT ,MRI 扫描加以鉴别。影像学所见疑为滑椎的儿童或成人,标准的侧位X 线平片是最好的初步影像学检查手段。侧位X 线平片可观察到椎体的滑移,正位X 线平片如果发现“拿破仑帽样”征,则表明有严重滑椎或滑脱。斜位X 线平片可显示峡部的断裂,即使是不出现椎体滑移时。当峡部断裂时,“苏格兰狗颈”征可以出现在双侧或单侧峡部。如果普通斜位平片不能确诊峡部是否断裂,则需要进一步做 CT 或断层扫描。同位素检查有助于鉴别急性和应力性峡部骨折。滑椎的程度的划分 ⑴ 滑椎的程度多采用Meyerding 分级。 Meyerding 分级利用侧位X 线平片对滑椎的程度进行了划分,主要是基于滑椎的椎体对应其下一椎体滑移的百分比。 I 度滑椎小于 25 %, II 度滑椎介于 25 - 49 %之间, III 度滑椎在 50 - 74 %之间, IV 度滑椎为 75 %- 99 %,如果椎体滑移至下一椎体水平以下则为 V 度,即滑脱。⑵对于滑椎程度的分级有多种,如滑移角度 、骶骨倾斜角 、矢状面旋转度 、改良 Newman 法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以下三项:1. 临床体征与辅助检查相一致,如棘突压痛、推挤痛、腰后伸时腰痛的部位、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定位与腰椎滑脱的部位相一致。2. 检查有无其他下腰痛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背肌韧带的扭伤及劳损。3.X 片有无其他下腰畸形。鉴别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 反复出现腰腿痛,叩击病变间隙可诱发下肢放射痛,有神经根区的感觉与运动异常,患者直腿抬高实验阳性,无腰椎体滑脱的X 线特征,结合CT 或MRI 诊断。2. 腰椎管狭窄: 除下腰及神经根症状外,多数患者间歇跛行,CT 扫描可助检查,椎管矢径减小,储备间隙减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骨折怎么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