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书看题就无意识撕嘴皮会使嘴唇变厚吗咬指甲抖腿的原因是什么

为啥呀,抖腿和咬指甲爱好者这么丧心病狂?!&|&壹读知道
李迷思&清风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旁边坐着台缝纫机的壹读君 | 李迷思
我就是那台缝纫机的壹读君 | 清风
我爱学习喵米米:#壹堆饭#在自习室复习功课的时候,邻桌每天都锲而不舍地抖腿,提醒过后,他最多消停十分钟,就又抖起来了!搞得我很恼火!!!请问壹读君,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抖腿?
壹读君:听说,每个喜欢抖腿的宝宝心中都有一台缝纫机。
每每关注自己的腿,总会发觉它在不停颤抖,什么时候开始的却不知道?
感觉抖腿不仅能放松肌肉,还能顺道把紧张、压力、腿部脂肪一起抖掉?
大脑越抖越灵活,思路越抖越清晰,仿佛腿上绑了个发电机,感觉自己浑身神力?
其实,腿抖得太厉害可能是种病,得治!
有一种病叫不宁腿综合症,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主要症状有:无法自己控制抖腿行为,抖腿时伴有强烈的疼痛、灼烧感,还常有腿部痉挛,而且这种状况常在夜间发生。
如果有这些症状,别耽搁,赶紧去神经科看医生。
我们平时见到的抖腿,当然没这么严重,只是一种习惯动作罢了。可是,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习惯呢?
有些宝宝天性好动。然而,从上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们要这样坐:
不许说话还不许动,宝宝实在无法压抑自己好动的天性怎么办?抖腿吧,反正老师也看不见,嘿嘿。瞬间心情舒畅有没有!讲真,像上面那种板板正正的坐姿本身就是违反人类天性的。想想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哪里会一天到晚端坐在桌子前,还保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大多数情况下,抖腿是一种下意识的放松行为。坐太久,不仅会腰酸背痛,还会腿麻,如果能时不时有节奏地抖动一下双腿,就可以放松肌肉和关节,防止这种情况出现。而且,抖腿不仅可以放松身体,还能放松心情。人在精神紧张时,会下意识地用这些小动作解压。比如,考试紧张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搓手、抖腿等。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既然“正确”地坐着违反了抖腿爱好者的天性,那么保持这种坐姿就会耗费比平时更多的认知资源。这就像手机的运行内存,既然“管住腿”这个插件要占用运行内存,那就必定影响同时运行的其他软件。所以,有些抖腿爱好者觉得,如果不抖,就没法集中精力做手头的事。
从进化学角度,抖腿这项技能之于人,就像到处乱甩的尾巴之于牛。主要的作用是让苍蝇蚊子无立锥之地。(生物进化学家果然都是大奇葩!我喜欢!)
既然抖腿有好处,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恣意释放自己的天性继续抖腿呢?
在家,想怎么抖怎么抖。脑洞大开的设计师娜塔莉就是一名抖腿爱好者,她甚至为同好们设计了一款抖腿发电椅。
可在公共场合,千万得克制一下。虽然你抖得爽,身边的人可不一定想坐按摩椅。再说,抖腿一时爽,转眼……
即便不考虑被打的可能性,在公共场合抖腿也不太优雅。如果你还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女)子,那就控制控制那台无处安放的缝纫机。实在是克制不住了,起来到户外走几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顺便放松一下脊椎,比抖腿有用多了。
其实,和抖腿类似的还有下面这种:
办公室有个小伙伴,每次打电话都要暴走,偶尔还会上蹿下跳。就像↓
壹读君就纳闷了,这是在干嘛呢?找信号?
其实一旦get到上面那种设定,打电话暴走这种怪异举动就很好解释了。走来走去是天性使然,老老实实待着反而不自在。在平时,暴走族们还能抑制一下自己说走就走的冲动,可一旦打起电话来,就得费脑子组织语言,活泼的双腿没了大脑的管束,于是就变身暴走星人了。
我是一条又直又正经的分割线
野蛮生长的吃货君W:#壹堆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爱上了咬指甲,咬的时候很爽,过后看到自己秃秃的指甲又很后悔。君君大大,我的指甲造了什么孽?为什么我要孜孜不倦地迫害它们这么多年呢?
壹读君:你,不是一个人。
很多小伙伴都对咬指甲情有独钟。据说,英国前首相布朗、凯特王妃、大帅比贝克汉姆、天后小甜甜布兰妮还有星爷都是咬指甲爱好者。壹读君旁边的实习生也非常钟爱啃指甲,据他供述,他不仅上课啃,上班啃,看剧啃,连打游戏都在啃(请告诉我你是怎么打游戏的?用脚吗?),尤其是聚精会神的时候,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牙齿与十根手指亲密接触。
啃指甲被称为“咬甲癖(Onychophagia)”,是一种带有强迫性、甚至是无意识的习惯性行为。有此习惯的小伙伴往往经人提醒才发现自己在咬指甲。大约有30%的7至10岁儿童,45%的青少年,以及20%的成人有此癖好。这癖好颇有点自残,有些小痛苦,据说比烟瘾还难戒,因为你可以不买烟,但很难不带手。
“我的指甲造了什么孽?为什么我要孜孜不倦地迫害它们这么多年呢?”
作为一个天生的吃货,爱咬来咬去也许不是你的错。
关于咬指甲的原因不一而足。比较常见的是弗洛伊德的观点。他认为,喜欢咬指甲很可能跟口欲期固着有关。如果一个宝宝(1岁半前)要吃奶或者求抱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可能是过度满足),就可能导致他想咬点什么弥补弥补。咬什么呢?最方便的就是咬自己了,大多数宝宝是咬手,但也有宝宝天生重口儿。
等到上了幼儿园,爸妈不在身边,老师还不让说话不让动,宝宝焦虑到快要窒息了。怎么办?赶紧咬个手指安慰安慰自己。长大后,多数人“不药而愈”,但也有一部分小伙伴一直保留着这种习惯。考试前,好紧张?咬一咬。做题时,做不出?咬一咬。逛淘宝时,选A还是选B,好难选?咬一咬。
很多人觉得,这一习惯无伤大雅,甚至有时候还萌萌哒,而且指甲咬起来嘎嘣脆,简直爽得不要不要的。但壹读君要告诉你,咬手指的危害可太多了:
首先,病从口入,而指甲是藏污纳垢之所,当你脏兮兮的手指伸入温暖潮湿的嘴巴,指甲和口腔就都成了细菌的培养皿。得口腔溃疡事小,感染寄生虫和导致慢性肠胃炎也是有可能的。另外,咬指甲容易得甲沟炎,如果继续放任嘴巴,导致对甲床造成永久性损伤,那指甲就再也长不出来了……
而且,如果你一思考问题就不由自主地啃指甲,那偶尔想开个小差放空一下自己就很容易被老板发现啊,有木有!不在咬指甲,就必然是在走神!太容易暴露了,还是赶紧改吧。
据壹读君观察,除了咬指甲,这种简单的、重复性的、有点自虐的小癖好还有很多,比如:捋头发、拔头发、拔睫毛、拔眉毛、咬笔头、咬嘴唇、嘬舌头、抓伤疤……
有两类在医学上还有专门的名字。
为壹堆饭们着想,就不上图了。
传统的心理学观点认为,这些针对自己身体的重复性小动作与我们人格中的焦虑和强迫因素有关。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有这些小动作,可能是因为他们是完美主义者,而不是因为他们有焦虑人格。在同样的情境中,完美主义者更容易焦虑而不能放松自己,因此需要咬咬指甲、捋捋头发、舔舔嘴唇……来解压。
壹堆饭们更喜欢哪种解释呢?
参考资料:
1.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文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2013
3.The impact of emotions on 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s: Evidence from a non-treatment-seeking sample.Roberts S;O'Connor K;Aardema F;B&langer C.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2015
4.Mind Tips and Hacks: Does bouncing your leg improve cognition?,Quora
5.Nail biting,wikipedia
6.不宁腿综合症,互动百科
7.抖腿者福音!“抖腿发电椅”可为手机充电(图),中国新闻网,2016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和壹读君勾搭的传送门
联系电话:010-
人才招聘:
文章投稿:
商业合作:
一键分享到:
张真Derek 壹读 壹读 壹读精选 来源 |壹心理精选(ID:yixinlijx) 作者 | 张真Derek 天才抢劫犯和他的隐身神水 1995年,美国匹兹堡一位名叫麦克阿瑟(McArthur Wheeler)的抢劫犯接连洗劫了两家银行。 这位麦克阿瑟实乃...
限制你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感性思维!
KIHA 壹读 壹读 壹读精选 来源 |日本通(ID:ribentong-517japan) 作者 | KIHA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定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从此,艾滋病已造成超过全球两千五百万人死亡。 ...
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无论什么时代,头发都没被温柔对待过……
据说这句是《欢乐颂》里关关的写照。
几天前,由市交通局、恒风集团组织的市民代表,对义乌BRT一号线设计,再次进行了座谈,收集到了一批高质量的建
这两天有条微信新闻特别火,起因是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了一则关于酸奶“复原乳”标注不够醒目的通知。通知是这样说的
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
佛山市顺德区人力资源协会 会员单位缴纳会费通知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撕嘴皮会使嘴唇变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