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别人录取通知书上学,买卖双方合同范本违法吗

申永祥 发布于 日 | 阅读(59)
你遇到的过冒名顶替事件吗?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其实现实中各种冒名事件层出不穷,近日就有一名女子在过境时被查出冒用妹妹的身份证,更让人无语的是该女子还用妹妹身份跟男友恋爱,下面就来盘点下各种冒名顶替事件。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冒用证件恋爱一年
  1月3日下午,珠海拱北边检站二队徐警官为一名女性旅客办理出境手续时,发现女子本人与她所持港澳通行证上的相片有细微差异。徐警官发现女子对身份信息十分熟悉,但通过对其五官特征及神态等综合分析,怀疑女子可能冒名顶替,于是将其带离审查。
  据悉,一名男子紧随女子后面,称是她的男友,主动向民警证实女友的身份没有问题。经审查,女子并未办理有效出入境证件,她偷偷拿了妹妹的证件,企图出境前往澳门。戏剧性的是,男子与女友已交往1年,没想到她隐瞒真()实年龄,对方以比本人小4岁的妹妹身份与他交往。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女子涉嫌冒名顶替罪
当民警把审查结果告诉同行男子后,该男子才恍然大悟,没想到女友居然隐瞒真实年龄,以比本人小4岁的妹妹身份与自己交往了一年,自己竟浑然不觉。据悉,该名女子因冒用他()人证件被拱北边检站查获,这也是该站今年查获的首宗冒名顶替案件。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冒名顶替是什么罪
这个要视具体的案件具体对待,主要看冒名顶替后干了什么事情,比如包庇罪、招摇撞骗、诈()骗、以及侵犯他人肖像、名誉、隐私的,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可以由冒名顶替来引发。另外如果所作的事不违法,那么只构成侵犯姓名权;如果所做的事违法,则按行为以真实身份承担法律后果;如果冒他人之名是为了侵占他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或其他合法权益,则以侵犯被冒名之人的权利承担侵权责任。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女子冒名顶替工作
  从2011年开始,一个名叫&曾巧娟&的人开始在衡阳县计生局下属的计生服务站上班;而在广州番禺,也有一个来自衡阳县的曾巧娟在工厂里打工。名叫&曾巧娟&的人有很多,但这并非简单的重名巧()合。因为两人持有的身份证,除了照片不同,其余信息完全一样。
  早在2005年,曾巧娟就已被安排进衡阳县计生系统享受事业编制,只不过她对此毫不知情。多年来顶替她上班的是一个名叫聂小力的人。曾巧娟称,她毕业时曾委托一个叫贺祖信的人安排工作,并将所有材料交给了贺祖信。聂小力正是贺祖信妻子的侄女。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罗彩霞事件
  在曾用名和现用名之间进行隐秘转换,是&冒名顶替&者惯用的伎俩。&冒名顶替&者伪造&考生登记表&、考生档案、户口迁移证等文件,将自己的真名填作&曾用名&,在&姓名&一栏填写被冒名者的姓名,之后利用被冒名者的考生档案投档录取。
  本报2009年5月报道的&罗彩霞事件&就是这一版本的例证。2004年9月,时任湖南省隆回县公安局政委的王峥嵘从女儿王佳俊的班主任张文迪处获取了罗彩霞的高考信息,伪造了罗彩霞的户口迁移证、考生登记表等证件。王峥嵘通过熟人运作,让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录取了罗彩霞,然后从学校直接取走了录取通知书。而档案被占用的罗彩霞则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不得不复读一年。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冒名顶替上大学
  冒名者联系考生,购买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rdqu()o;者获知其他考生被录取却不去就读的信息后,自行联系该考生,以花钱购买或其他方式获得考生的录取通知书,然后伪造身份,去高校报到。
  据《大河报》报道,1999年,河南尉氏县高二学生庞跃华拿着张志刚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进入河南省开封市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后参加工作,并升为副科级干部。庞跃华家人称,当时冒充张志刚上大学,张志刚家人是知情的,并且还接受了1000元好处费。对此张志刚予以否认,并在10年后与庞对簿公堂。张志刚是否接受了好处费至今仍不清楚,但购买录取通知书这种&冒名顶替&方式确实存在。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教职工偷换录取通知书
在有些高中学校,高校录取通知书是发放到各班班主任后再转交给学生的。一些教职人员利用个人职务之便,将考生录取通知书转交给冒名者。据《武汉晚报》报道,2009年,湖北孝感的王俊亮发现自己曾在2002年被湖北农学院录取。但当时网上查询还不普遍,王俊亮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录取。没有参加高考的高二学生郑飞顶替他上了大学。王俊亮当年的班主任是郑飞的姨父,事后他承认()亲手将王俊亮的录取通知书交给了冒名者郑飞的家长。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伪造证件冒名上大学
录取通知书顺利转交给考生后,但该考生因种种原因未去高校报到。冒名者得知后,伪造相关考生的录取通知书,到高校报到就学。2009年12月,本报曾报道一位年级主任涉嫌帮考生&冒名顶替&的事件。2009年考上海南大学的楚文博发现,早在2007年就有人冒用他的信息在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上了两年学。据调查,在2007年,假&楚文博&出具的准考证是假的。与其他考生准考证照片不同,他的是彩色而不是黑白的,且照片下方的字体、数字和考生报名登记表上的照片下方的字体、数字不一致。很明显,这份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是伪造的。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高校人员更改学生资料
未上线的考生被招入学校后,()高校招生人员通过内部的&运作&,更改考生姓名和照片,以顶替那些被录取却没来上学的&死档&。据悉曾有报道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有关人员涉嫌更改档案、协助学生&冒名顶替&的事件。该校招生人员不管考生是否填报该校志愿、分数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先将学生招进来再说。到大二时,由招生人员对所招学生负责,他们便在招生录取名单上寻找那些被学校录取但没来上学的考生的&死档&,让学生&冒名顶替&,要求他们回家改名字,但身份证号无法改变。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武汉林琳事件
  多次转学,&洗白&档案:此手段是在冒名者已成功伪造了身份,并获得了录取通知书的基础上实施的。冒名者多次转学,一为掩盖&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痕迹,二为实现上更好的大学的目的。此前《海南特区报》报道的&武汉林琳&事件便是例证。海南大学会计专业大四的林琳发现在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有个同名同姓同身份证号的&林琳&已毕业。
  据报道,&武汉林琳&(即冒名者--编者注)经历了两次转校:先是称教育厅通知上将学院名字打错,从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转到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入学未满一个学期后,她又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转到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在严格的高校转学制度下,在高校之间转学应经过严格的考核。但要像&武汉林琳&一样,为&洗白&&冒名顶替&的痕迹而转学两次,没有足够大的权力和足够广的渠道恐怕很难实现。你遇到的过冒名顶替事件吗?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其实现实中各种冒名事件层出不穷,近日就有一名女子在过境时被查出冒用妹妹的身份证,更让人无语的是该女子还用妹妹身份跟男友恋爱,下面就来盘点下各种冒名顶替事件。
作者:凯玲,来自:老男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申永祥博客,(QQ:)原文地址:原文地址:
声明:博客内容除标记原创字样以外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相关文章阅读更多:&&
近年各类冒名顶替事件盘点 冒充他人算违法吗精彩文章中介公司在录取通知书上造假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中介公司在录取通知书上造假  12月29日,有媒体报道约70名学生被首都师范大学录取为本科生。但两年多后,他们被告知学历从全日制本科变成了成人教育专科。昨日,首师大针对此事给出回应。校方表示,这批学生均未达到当年本科录取线,是北京致远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首师大高等教育美术研究中心合作招收的职业培训学生,致远公司在招生上存在虚假宣传。   实为培训班学生   根据媒体报道, 2011年,约70名学生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录取,当时他们大多通过了艺术类考试二本分数线,并被承诺颁发全日制本科学历。入学后,这批学生在大学期间遭到不公平对待,住校外公寓,不能在图书馆借书,不能担任学生干部等。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表示,事件中所涉及学生是招收的职业培训学生,不是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并按计划被省级招生部门审批录取的学生。这批学生是首师大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简称高美中心)与一家公司合作招收的。据了解,高美中心是一家向社会公众提供美术类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的专业机构,其性质为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自身并不具备颁发任何性质的高等院校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法定资格。高美中心于日与北京致远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职业培养课程班培训协议”。   协议中规定,高美中心“负责联系课程的师资,并支付师资课酬费;负责学员的教学、教学管理、课程实施及协助乙方安排学员在校内的住宿。公司一方“负责所有前期推广及招生咨询工作”。   录取通知书造假   据涉事学生表示,此前并不知道自己所上的是培训班,2011年高考录取时,有自称“首师大教师”的人打电话表示,首师大美术学院扩招,学生入学后为大学统招本科4年的学生。一名学生说:“我所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印发着本科字样,并有首师大美术学院和首师大高美中心的章。”为此,首师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表示,该录取通知书中本科字样为招生公司虚假宣传、擅自添加。首师大美术学院不知情,首师大也不知情。学校是今年11月份通过学生反映才得知此事的。另外,通知书上美术学院公章也并非原章。   校方现场向记者出示了统招生和涉事学生的录取通知书。记者看到,首师大统招录取通知书是横版红色,并印有首师大招办录取专用章,而涉事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为竖版,并不包含首师大招办专用章。
  学生获赔7万元   据了解,2011年该培训班一共招收了71名学生。如果按录取时的承诺,这批学生应在2014年毕业。首师大负责人表示,该班只是培训班性质,因此2014年这批学生只能拿到职业培训结业证,他们还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校方负责人表示,对于此事件,学校和学生都是受害者。但校方从维护学校稳定、维护声誉的大局出发,先行解决学生诉求。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于日达成最终协议。这批71名学员中,有3人选择离开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他们每人获得8万元的补贴。其余68人每人获得7万元补贴,学校为其提供继续教育至2015年,他们可于2015年1月获得正式的成人教育专科学历。如果想拿到本科学历,这批学生还需参加专升本考试,顺利的话,将于2018年拿到成人本科学历。   首师大强调,校方将对此事一追到底,彻底追究致远东方公司虚假宣传给学校带来的经济上、声誉上等方面的损失。   晨报记者 李佳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官员女儿顶替上学续:院长违规代领录取通知书
&&& 热点专题:
在线调查:1,你如何看待“顶包”被揭穿?&和我无关,看看就好这简直比腐败还让人憎恨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迟早会发现的运气差了点。被当事人和媒体曝光了2,冒名顶替为何5年之后才被发现?&顶替者家势力大,能摆平很多事情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漏洞多多是诸多偶然之下才被发现的很奇怪被顶替女生为何5年后才发现
●&邵东县教育局招考办主任和原招考办主任曾在家中拆过罗彩霞的档案。
  ●&罗彩霞称,很担心王佳俊目前的状态,希望她能勇敢站出来。
  本报讯&(记者文远竹)本报持续关注的“罗彩霞被冒充顶替上大学事件”中,“假罗彩霞”王佳俊一直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记者获悉,王的家人目前非常担心王佳俊,因为事情发生之后,她已不再和家里联系,至今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杳无音信。正在天津师大读大四的罗彩霞昨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很担心王佳俊目前的状态,希望她能勇敢地站出来。记者还获悉,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此前已对此案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严查违法者。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前日透露,将对贵州师大政治与历史学院院长唐昆雄违规代领录取通知书的事查明真相,严肃处理。
  昨天下午,湖南省邵阳市联合调查组常务副组长、邵阳市监察局肖局长向记者表示,可以肯定,冒名顶替者王佳俊当时所持的户口迁移证就是从她的户籍所在地邵东县界岭派出所得到的。“正在对户口迁移证的流失过程展开调查,但目前的存根还没有找到。”
  据邵东县教育局招考办主任申晓云承认,罗彩霞是邵东县唯一有两份档案的学生,她第二年复读时重新建立了档案,原档案存放在招考办。出事之后申晓云曾把罗彩霞的档案放在家中保存,并和原招考办主任李学文一起在家中拆开过罗彩霞的档案。这明显违反国家有关个人档案不能保存在私人场所,更不能由非人事部门、档案部门等相关人员在私人场所拆阅的规定。
  是否知道教育部有录取通知书不许别人代领的规定?为何连熟人女儿的名字,甚至姓氏都不知道?5月8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唐昆雄教授以刚出差回来很累为由,拒绝进一步接受采访。
  昨日,记者从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获悉,贵州省教育厅已经成立调查组,由贵州省招生考试中心监察办公室具体承办调查工作,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之中。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Joey5
本文相关推荐
近日,监管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的机构门槛、利率、资金来源等做出了详细规...
社区民警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广州东圃客运站公交总站市民正井然有序排队候车。(资料图片)太美了,真的是美...
(原标题: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新闻发布会举行152家世界500强企业参会创纪录)2017广州...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毕秋兰周欣吴长虹)这几天,来自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
猎德大桥旁,一群白鹭时而觅食时而翩翩起舞。广报记者王燕摄大洋网讯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五周年之际,日...
频道信箱: news#(#改为@)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别在录取通知书上“挖掘商机”
日08:21&&来源:
原标题:别在录取通知书上“挖掘商机”
开学在即,大学新生都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据媒体报道,随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来的,不少还包含银行卡之类的东西。部分学生和家长觉得,此种未经授权便拿新生身份证信息办卡的做法,虽然方便缴学费,但有侵犯学生个人隐私、强制消费之嫌。
对此,相关高校的解释是,主要为了方便管理,“必须使用这两张卡来缴纳学费,其他的没法划转”。但应该明确的是,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银行卡,是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高校必须纠正上述做法。
早在2011年7月,工信部就发布通知,规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不得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未经用户同意,电信运营商不得在学校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业务宣传资料等。目前,虽然尚未针对夹寄银行卡作出具体规定,但根据日起施行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银行在没有得到学生本人授权,没有看到大学新生本人身份证件的情况下,给大学新生办理银行卡,是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
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身份信息是怎么“跑”到银行去的?这也是不少学生和家长怀疑自身隐私被侵犯的一个主要因素。通常,银行集中为大学新生办银行卡,由大学把学生的身份信息移送给银行,银行据此办卡。这种运作背后,很难说不存在利益输送。对校方来说,学生信息是学校和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合作的资源;而对银行来说,批量为大学新生办卡,可以获得大量用户。但这种“业务拓展”显然打错了如意算盘,因为根据《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此种做法涉嫌不正当竞争以及侵犯学生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的自由。
早在几年前,高校与银行“分享”学生信息并为后者集中办卡的做法,就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改观,其中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这一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对学校和银行问责付之阙如,学校总以“为学生好”“方便管理”来推卸责任,有关部门对背后涉及的利益输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类似行为因而被纵容。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办学中,把学生当作牟利的工具,不是想着怎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而总是挖空心思琢磨如何把学生作为“商业资源”加以开发。
近年来,已有不少大学开始重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面子”和“里子”,并将其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比如,有的高校在录取通知信封里,附上校长亲笔签名的“给新生的信”,还有的一并寄送校长的赠书,等等。然而,仍有部分大学选择利用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挖掘“商机”。这样的“新生第一课”,是大学的失格,也是整个社会的失责。
(责编:魏楚云(实习生)、申宁)
全国各地2017高考分数线及分数段分布情况
目前,2017年全国各省区市录取控制线、分数段分布情况正在陆续发布。志愿不会报?免费在线提问帮帮团专家,等你来问!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将全部、直接下放至高校
根据《意见》实施改革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将全部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校,可采取联合评审的方式。大一新生购买学生票应带上录取通知书到车站专窗购买_凤凰资讯
大一新生购买学生票应带上录取通知书到车站专窗购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一新生如何购买学生票,铁路部门提醒——
带上录取通知书 到车站专窗购买
本报讯 (记者吴志明 实习生陈钰滢)最近一段时间,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已陆续发到大一新生手中。那么,大一新生该如何购买学生车票呢?记者采访了铁路部门。铁路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互联网、电话购票可以提前30天预售车票,火车站售票窗口、各代售点和自动售票机可以提前28天售票。因为各高校开学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因此新生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应抓紧时间规划行程、购买火车票。
工作人员表示,学生凭学生证及火车票学生优惠卡可以购买优惠火车票,大一新生尚未办理有关证件,可以使用录取通知书来购买。目前为止,学生票只涉及普通硬座票、普通硬卧票以及动车二等座。其中,硬座学生票优惠打5折,硬卧学生票价是硬卧原价减去优惠的硬座票价部分,动车二等座学生票打7.5折。
大一新生还没有学生证和火车票优惠卡,如果通过网络、自动售票机、代售点购票取票就无法享受相应优惠,要带上高校录取通知书及身份证到车站学生票专窗购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5232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202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卖双方谁是甲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