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测量温度范围是否需要升温和降温各测一次测量?目的是什么?

薄板坯连铸过程中粘结及漏钢预报系统的判定模型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薄板坯连铸过程中粘结及漏钢预报系统的判定模型研究
【摘要】:漏钢事故在连铸生产中是非常严重的事故,尤其是粘结漏钢。为了避免或减少发生粘结漏钢事故,一般采用两种解决办法,其一是通过研究粘结漏钢的机理来判断导致粘结漏钢的工艺条件,以便杜绝;其二是开发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系统,来检测在生产薄板坯浇铸过程中,结晶器中出现的粘结或漏钢征兆,然后采取减速等措施防止漏钢。由于现有的DANIELI的薄板坯漏钢预报系统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都很高,本文为研究出新一代的薄板坯漏钢预报系统提供了基础。通过国内外薄板坯连铸材料和现场数据的分析,本文对薄板坯的粘结漏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对薄板坯连铸中粘结漏钢的形成机理及特点做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弯月面的破损是粘结漏钢发生的直接起因;并论述了影响薄板坯粘结漏钢的因素,如浇注温度、钢水成分、保护渣的性能、结晶器的液面波动、拉速、振动装置和锥度等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且对漏钢坯壳进行了分析,得出漏钢发生时结晶器弯月面的波动与坯壳厚度的关系;文中以DANIELI的薄板坯漏钢预报系统为参考,从钢厂中采集FDA数据,通过FDA中的温度数据对连铸过程中H2结晶器内发生粘结报警和粘结漏钢报警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坯壳裂口的传播速度、热电偶升温速度及降温速度进行分析。
薄板坯漏钢预报系统的本质是判断出漏钢的前兆,通过对结晶器铜板上内嵌热电偶测温报警及热电偶的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再结合钢种、拉速、铸坯宽度和厚度等因素,进行准确报警。
通过漏钢预报系统判断连铸过程中是否发生粘结及由粘结而发生的粘结漏钢,需要的判定条件。即:
(1)当发生粘结时,结晶器热电偶的温度会呈上升趋势,前排热电偶温度升高到一定时候会呈下降趋势,然后下排的热电偶温度升高。温度的升高和降低的速率为判定条件之一。
(2)粘结发生时,由于拉速的影响,坯壳裂口会像随着铸坯向下和向两边移动,即撕裂口的纵向传递速率,大约为拉速的0.5~0.8倍左右;撕裂口的横向传递速率,大约为拉速的1.0~1.5倍。
因此,本文所开发的软件仍采用逻辑预报模型,对坯壳裂口的传播速度与拉速的比值,及粘结时热电偶的升温和降温速率进行分析,以裂口的传播速率与热电偶的升温和降温速率为判定依据。本文为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结。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TF777.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庆太,张楠,王宏明,宁东;[J];鞍钢技术;2004年02期
张富强,王久彬;[J];鞍钢技术;1998年10期
段承轶,贾国栋;[J];包钢科技;2004年02期
张富强,王军,梁祥远;[J];钢铁;2002年12期
杨晓江,郝华强;[J];钢铁研究;2004年03期
杨晓江,白健,杨春政;[J];河南冶金;2004年03期
王宝峰;I.V.S;[J];连铸;2001年03期
孔德才;;[J];连铸;2005年04期
职建军,文昊,裴云毅;[J];炼钢;2001年03期
曹运涛;孙风晓;;[J];炼钢;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庆太,张楠,王英林;[J];鞍钢技术;2002年06期
朱万彤,王阳;[J];鞍钢技术;2003年03期
许庆太,张楠,王宏明,宁东;[J];鞍钢技术;2004年02期
佟新,李蓉;[J];鞍钢技术;2005年03期
贺道中;;[J];鞍钢技术;2006年05期
常宏伟;齐兵;仉勇;;[J];鞍钢技术;2007年01期
王向辉;温铁光;傅刚;廖相巍;;[J];鞍钢技术;2008年02期
隋晓红;谢广群;;[J];鞍钢技术;2009年05期
潘秀兰;梁慧智;王艳红;冯士超;;[J];鞍钢技术;2010年04期
隋晓红;高玉明;谢广群;;[J];鞍钢技术;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丽华;曾扩军;;[A];“豫兴热风炉杯”2011曹妃甸绿色钢铁高峰论坛暨冶金设备管理经验交流会论文集会刊[C];2011年
杜建良;周学禹;徐立山;李兆远;赵颖;;[A];河北省2011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包阔;张俊粉;尹志尧;胡心光;;[A];河北省2011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倪秋良;张勇;朱晓风;;[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张瑞合;;[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曾智;赵洪强;王叶婷;国兴龙;孙立根;张家泉;;[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聂崇瑞;;[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翟卫江;胡道峰;王端军;张悦;唐萍;文光华;;[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周学禹;程玉君;王伟;李艳峰;黄春华;;[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周学禹;徐立山;高建国;薛启河;;[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小礼;[D];上海大学;2010年
许凌飞;[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熊利芝;[D];中南大学;2011年
徐海伦;[D];重庆大学;2010年
于雄;[D];重庆大学;2011年
靳星;[D];重庆大学;2011年
李娇;[D];重庆大学;2011年
张小伟;[D];上海大学;2011年
胡明谦;[D];东北大学;2010年
王朝阳;[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帆;[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王亮;[D];浙江大学;2011年
何建国;[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邱晓锋;[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肖鹏;[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吴鑫;[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刘长文;[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邵高建;[D];中南大学;2011年
迟云广;[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赵金涛;[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晓民;[J];宝钢技术;1989年04期
张跃萍;[J];宝钢技术;1992年04期
张洪波;[J];钢铁;1994年12期
杨晓江;;[J];钢铁技术;2002年06期
王伟,郭戈,柴天佑,寇新民;[J];控制与决策;1997年S1期
张惠民,张跃萍;[J];冶金自动化;1993年06期
李文兵,田颖,罗公亮;[J];冶金自动化;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红霞;杨彬;杨金松;刘国齐;刘红康;;[J];连铸;2003年02期
孙决定;;[J];武钢技术;2006年06期
王宝刚;刘双力;姚彦辉;娄颖;刘明超;王术明;;[J];科技资讯;2007年26期
郑伟栋;盖领军;张春杰;王庆祥;李朝亮;;[J];连铸;2007年02期
干勇,张柏汀,张慧,倪满森,姬秀琴;[J];钢铁研究学报;1993年03期
张桂芳,沈厚发,王镭,柳百成;[J];钢铁钒钛;2005年02期
王爱东;赵建平;徐海芳;;[J];连铸;2005年02期
冯巍;杨燕;王睿之;高旭;刘承军;;[J];工业加热;2008年01期
赵登报;;[J];连铸;2008年02期
陈超;;[J];甘肃科技;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Dipl.-Iug.Uwe BDipl.-Ing.Arno FDr.-Ing.Rolf S陈其安;;[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刘建军;;[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刘建军;;[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王现辉;黄福祥;王新华;;[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报告与分会场特邀报告)[C];2009年
李明光;;[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袁伟瑾;王秋英;;[A];第五届中国轧机油膜轴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朱建强;包燕平;田乃媛;徐保美;;[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杨洪良;;[A];中国特殊钢年会2005论文集[C];2005年
祝真祥;;[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富君普;霍春雨;;[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杨雄飞;[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赵文辉;[N];中国工业报;2003年
李红霞;[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林立恒;[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袁伟刚;[N];世界金属导报;2000年
吴华章 刘军 李明光 李秉强 宋满堂;[N];中国冶金报;2009年
赵文辉;[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金荣江;[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军;[D];东北大学;2008年
陈登福;[D];重庆大学;1997年
张本国;[D];燕山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庆岗;[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果晶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何浪;[D];中南大学;2013年
王秋君;[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孙晖东;[D];燕山大学;2008年
邱斌;[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李红晶;[D];燕山大学;2009年
定巍;[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年
陈健;[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曹立军;[D];河北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为什么热电偶和热敏电阻升温降温差异很大?_百度知道
为什么热电偶和热敏电阻升温降温差异很大?
我有更好的答案
p>如果在温度稳定的情况下出现升温降温过程中两者指示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有:测量位置不同,升温降温过程中两者温度本身有差异。这时温度变化速率越大表现越明显;测量元件的热惯性(响应时间)不同,造成对温度的反应速度不同
材料不一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电偶测量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