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实验中,为什么书上的图以

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一化学《二化学能与电能》教案(必修二).doc.doc
文档介绍: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1 .教材分析在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知识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也具备基本的电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采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展开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既能使学生巩固前期所学习的知识, 又能使他们有效地扩展知识, 发生认识上的飞跃, 在此基础上理解原电池原理便水到渠成了。教材利用活动与探究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出两极的反应方程式,通过上面知识的构建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提出原电池的概念。 2. 教学思路与设计本节课属于电化学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理论会接受起到会比较困难。根据课标要求:要学生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并能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要求从知识角度上不高,在化学选修中还会继续学习。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主要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不拓展太多内容。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提出原电池理论前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对电的感性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在课的引入时, 我用“水果电池”的方式来完成第一个环节。通过用灵敏电流表来测试水果电池的电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和提高参与度,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提供了铺垫。为了更好的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给学生提供铜锌原电池的材料让学生按照发给学案内容完成书上的实验内容,并记录现象。做完实验交流结果,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及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通过投影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练习来巩固原电池的概念理解通过习题讲述原电池的应用。实验探究分析课前硬币发电实验中如何利用电流表确定正负极,及哪种材料更为活泼,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二.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 2. 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 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 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3. 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2.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三.重点难点 1. 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 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问: 根据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及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分析火力发电体系中的各要素及其利弊。思考,发言。通过分析火力发电过程的能量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中心意图: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板书]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一)火力发电工作原理(二)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创设问题情境] 1. 如果你是科学工作者,你会怎样做来排除这些弊端? 2 .展示苹果、铁钉、铜片、电流计、导线等。这些物品能否“发电”? 惊奇,跃跃欲试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环境。引入趣味实验。演示实验:水果电池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电流表的指针有偏转提问:在刚才的实验中产生了什么? 电流为原电池埋下伏笔帮学生构建出物质与电的初步认识。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实验中为什么会有电的产生引入正题二. 对铜锌原电池的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大家按照学案上的步骤两个人一组来完成相关实验,注意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 记录现象在引出问题后,通过实验找出与发现问题的共同点。作为探究的突破口。总结实验,找一个范例进行点评。为后面引出理论概念分析做铺垫。投影:实验 1 中,锌片插入稀 H 2SO4 后,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铜片插入稀 H2SO4 后,无明显反应现象。实验 2 中,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 H2SO4 后,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而铜片表面仍然无明显反应现象。实验 3 中,用导线连接两块金属片后,锌片表面仍有气泡但比较少, 同时铜片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电流表指针有偏转。用学生已有知识分析现象,并在分析现象中出现和学生原有知识的冲突,引出新概念的学习三原电池原理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我们知道气泡应该是氢气, 那么为什么上述实验 3 中铜上也有气泡呢? 学生回答由现象到理论的过渡, 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结论: H+ 在铜上得到了电子从而生成了氢气。突破电子从锌迁移到铜的难点那么电子从哪里来呢?又怎么跑到铜上了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总结: 锌失去电子由导线将电子转移到了铜上也就在导线上产生了电流。通过动画演示加深感性理解。原电池的原理难点突破。?四. 原电池概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 在上述装置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导线上产生了电流,也就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我们把这样的装置称为原电池。把失去电子的电极称为负极, 得电子的电极称为正极。电子流从原电池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而电流从原电池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中学联盟]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再探原电池
教学设计与实施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码支付,立即下载或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之电化学实验选修课
《再探原电池》教学设计与实施
设计意图:
《原电池》为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的《几种重要金属》电化学部分重要内容,本节是原电池内容的加深和拓展,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本节课试图以“教师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本节课大致分为:回顾原电池,设计原电池,改良原电池等几个基本环节,完成了复习基本概念,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总结双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还探讨了盐桥的作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自主评价。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前进,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3.学会设计原电池;
技能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2.通过对单池原电池与双池原电池的设计对比,学会比较,评价设计方案;
情感 [来自e网通客户端]
审核人:网校通专供
来源学校: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实验为什么铜片和锌片要平行插入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实验为什么铜片和锌片要平行插入
可以不平行插入,那个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采纳率:13%
就是为了看着图片美观,不平行一样是原电池
可是我记得初中做有关水果电池的题时有这个问题,还有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高中化学教案 《原电池》
我的图书馆
高中化学教案 《原电池》
《原电池》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1课时)
.能够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了解双液电池的工作原理。
.能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对简单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感受之。
.能够从特征与本质的角度,运用科学思维对实验现象进行剖析。
.初步实践用科学探究的思维与实验设计进行双液电池设计,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 双液电池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分析。
&& 选修4之原电池是在化学2原电池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的,直接进入双液电池。人教版化学2原电池部分与鲁科版不同,已经要求
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电极方程式书写,也不是电池设计,而是电池改进。
&&& 电池改进实际上就是一个科学态度和精神追求的问题,就是一个科学探究与实践的问题,就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发现问题、分析症结,利用原理进行设计的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就是在对简单原电池的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感受,进行科学思维与科学追求的结合,并通过作业实现模型建立;在问题的撬动下,充分应用基础知识进行逻辑思维,进行实验设计与验证,实现科学精神的再现。
&&& 实验探究、概念模型、问思式(问题引导思考)、概括归理等综合之《实效融合》教学模式。
【前置作业】
&& &&查阅氯气和氮气的发现史,你由此得到什么感受?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
【每课一题】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做出如下分析
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怎样把该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形成电流,即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请设计实验装置,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池反应式,并绘出装置图。
3.请分析(2)中装置的工作原理,并阐述你的分析思路。
【教学互动】
1.各组交流前置作业和每课一题的学习结果,经过大家讨论形成结论。
(1)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2)简单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设计简单原电池的基本要求
(4)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基本思路
[主题一]简单原电池剖析――简单易行,放电效率低。
以上述铜-锌-硫酸铜溶液之原电池为例,进行简单原电池之相关实验(3分钟),观察分析简单原电池存在什么不足。
问题1:观察到简单原电池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完成实验报告(略)。
&[感受与升华]各组交流,由实现操作观察及结果,再论科学态度与科学研究及学习。
问题2:本实验的主要实验现象是什么?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试予以解释。
问题3:由问题1和问题2的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主题二]简单原电池的改进――建立盐桥,形成双液电池
问题4:根据问题3的结论,在氧化剂和还原剂分离的前提下,如何沟通两个半电池而形成内电路?并请画出装置图。
问题5:设计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6:对比简单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的实验记录,你认为盐桥有作用是什么?双液电池的特点是什么?
[实践与应用]请根据化学反应:+=+,设计成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请写出电极反应式,并画出装置图。
[总结与提升]请从原电池的发展,即从装置、效果、态度和思维等方面总结你的收获。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化学课例研究30年系列文集
——“原电池”第四辑(上)
价格:¥17.50 &&
2126人阅读
2022人阅读
第1章 教学价值求索
1.发现人类思维的脉络——“原电池”教学实践与思考
原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常常从原电池装置中电流的产生就判定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本节有关&原电池&的教学,在基于能量守恒的基本观念基础上,用实验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真实性,同时在建立负极材料消耗的定量模型的基础上,发现并理解人类研制和开...&&&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23期
作者:江敏
2.从教材到教学的研究——以“原电池”为例
通过比较3套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教材有关原电池内容的编排特点,通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论问题分析,认为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将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电子由无序运动转变为有序定向移动,教学设计是帮助学生建立这种电子转移从无序到有序的能量转化观念。&&&
来源:《化学教育》
2012年第04期
作者:魏樟庆
3.尊重学生认知思维的起点——苏教版“原电池工作原理”教...
作者在&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按教材预设的实验进行了课堂教学,由于实验现象异常,学生提出了很多未曾预设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同学间相互的争论与回答得以解决。文章从实验现象到原理有多远、实验设计的改进建议、知识分层推进和被忽略的现象四个角度,论述了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认知思...&&&
来源:《化学教与学》
2016年第08期
作者:李发顺
4.不考的知识也有教的价值——对原电池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
&正&目前的教学中有种不良倾向——考什么就教什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不太容易通过纸笔测试考查,因此难被真正落实。即使就科学知识本身而言,那些高考热点、重点自然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而那些从未被考过的知识甚至与考试热点表面上有所冲突的知识则难以被教师关注。这些知识就...&&&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3年第09期
作者:保志明
5.基于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以鲁科版“原电池...
黄清辉;张贤金
基于化学深度学习的已有研究和观点的分析,以高中化学鲁科版《化学2(必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例,进行基于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最后对该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反思。&&&
来源:《化学教与学》
2016年第06期
作者:黄清辉;张贤金
6.探究原电池原理
整合跨学科能力——《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通过教学探究,构建模型,运用物理和化学科知识综合分析、推理,逐步展现出原电池原理中浓缩的思维历程,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尤其是跨学科综合能力。&&&
来源:《化学教学》
2005年第11期
作者:王贵东
7.由3个原电池课例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就倍受关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如何界定,在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同时如何实现有效乃至高效,本文以同一教学内容的3个不同课例阐释了这些问题。&&&
来源:《化学教育》
2007年第04期
作者:范自军
新方法——三次执教“原电池”的实践与...
化学学习结果的优劣主要表现为迅速而准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模仿教师(课本)去解决类似的问题。这种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1995年,我第二次上这节课时,课堂呈现方式是:给出几个原电池分析、归纳原电池概念演示Cu-Zn-H2SO4电池解释...&&&
来源:《化学教育》
2005年第10期
作者:相佃国
9.高中化学原电池必修和选修教学的思考
依据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苏教版必修、选修教材中原电池的编写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高中化学原电池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21期
作者:宋志贵
10.原电池教学的“针对性前瞻”和“时效性后顾”
张秀丹;王秋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在必修和选修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选修阶段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必修阶段学习后有关原电池知识的相异构想,即&前瞻&。基于&前瞻&,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递进,即&后顾&。&&&
来源:《化学教学》
2014年第11期
作者:张秀丹;王秋
第2章 教学方法指引
1.原电池教学难点突破之我见
(点题:原电池)[问题探究1】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Zn片投入稀H2SO4中,Zn片上产生气泡,为什么?H+有弱氧化性,直接从Zn处获得电子,Zn+2H+=Zn2++H2↑发生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Cu片投入稀H2SO4中,Cu片上没有气泡,为什么?H+氧化性弱于Cu2+,Cu与H+之...&&&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年第04期
作者:张文
2.引入单双线桥法,解析原电池原理
本文是笔者在一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为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第四章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应用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氧化还原反应中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知识来分析原电池原理及组成条件。&&&
来源:《化学教学》
2008年第10期
作者:江建
3.电学知识在原电池工作原理讲解中的巧妙运用
文章阐述了对原电池工作原理讲解思路的思索,通过物理和化学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引导学生应用物理上学习过的知识从本质上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概念。&&&
来源:《化学教与学》
2012年第06期
作者:郭瑞
4.《原电池》教学设计中的课堂引入与情境创设
从课堂引入方法和实验情境创设两角度介绍了《原电池》教学设计中的几个片段,且加以一定的说明,并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提出了三点思考。&&&
来源:《化学教与学》
2012年第09期
作者:卢丛建
5.探究教学法应用于原电池的行动研究
以行动研究法开发原电池探究教学课例,借此探索解决探究教学法耗时过多问题的途径,以促使该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深入应用。&&&
来源:《化学教与学》
2014年第09期
作者:崔雪芹
6.探讨式教学法在原电池教学中的应用
&正& 探讨式教学法的核心是探究,方法是讨论,原则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程序和课堂结构可用图表示如下:把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知程序改为学生探究→发现→归纳→迁移的认&&&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0年第01期
作者:胡家桢
7.启发式四阶段课堂教学实例——《原电池》
&正& 启发是近代教学论中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激发思维、引起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学生获得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在近几年来遵循认识规律,采用启发式四阶段课堂教学,感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使学生认知深刻,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学质量...&&&
来源:《化学教学》
1989年第04期
作者:邓国才
8.问题学习法尝试——以“原电池”教学为例
问题学习法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开展活动的学习,以学引思,以思促学,注重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体会整个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感悟。文章以&原电池&教学为例,进行了问题学习法尝试。&&&
来源:《化学教与学》
2012年第10期
作者:张平
9.促进能量观功能化的教学策略研究——以高中必修“原电池...
徐敏;燕丹丹
分析了必修阶段原电池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能量观发展的价值,提出理解原电池原理和建构原电池装置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实现能量观功能化的前提条件。阐述了在原电池新授课阶段,通过优选原电池教学模型,采取学生探究设计原电池,建构原电池认识模型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观念的建构与功能化。&&&
来源:《化学教育》
2016年第09期
作者:徐敏;燕丹丹
10.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创新——以“原电池”教学为例
冯亚东;刘秀英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利有弊。在翻转课堂的积极尝试和探索中,提炼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新范式。以原电池的教学为例,提出辩证创新的教学策略为:课前,优化微视频与视频同步学案,趣味性与启发性并重;课中,课堂讲授、课件与课堂导学案三位一体,注重知识的...&&&
来源:《化学教学》
2015年第12期
作者:冯亚东;刘秀英
11.基于学习条件的原电池教学策略
廖小燕;谢祥林
将原电池相关知识分为3部分:反应原理、原电池装置和工作原理,并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学习条件的理论,探讨了这3部分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总结原电池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习条件的原电池教学策略。&&&
来源:《化学教育》
2012年第08期
作者:廖小燕;谢祥林
12.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对质与援助——以原电池学习为例
张秀球;李永红
需要变构的知识,不是顺应、同化就能完成的。老师对于这些知识的处理,应注重于与事实对质、师生对质、生生对质。对学生恰当的援助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思考、对话、探究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唤醒学习的内在力量!&&&
来源:《化学教育》
2013年第01期
作者:张秀球;李永红
第3章 教与学的反思
1.无限精彩尽在“原电池”——听全国化学优质课有感
&正&2010年10月间在河南洛阳举行了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这次大赛中有几位选手不约而同地选中&原电池&这节课,会议结束后,我反复观看了各位教师的上课录像,深深地被各位教师精巧的设计、睿智的语言、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所折服,心中涌起百般感慨、诸多体会,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无限精彩尽在...&&&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年第05期
作者:席宗超
2.精神引领
智慧点化——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为例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将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教学形式与内容都能达到和谐统一,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师生教学生涯的幸福指数。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为例做了心理层面的分析解读。&&&
来源:《化学教学》
2012年第04期
作者:王更飞
3.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原电池教学中的运用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本人以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通过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原电池教学中的运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来源:《化学教与学》
2011年第02期
作者:胡月明
4.把握课标
实施目标——以苏教版“原电池”内...
陆燕海;林肃浩
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原电池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对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分解、细化、整合设计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的、逐层递进的教学目标,并进行了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12期
作者:陆燕海;林肃浩
5.利用预测和实验的冲突促进探究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探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高中化学课堂中出现预设和实验冲突的现象,应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
来源:《化学教育》
2012年第06期
作者:李闻霞
6.合理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原电池电极方...
以一段视频作为引入情境,复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指定原理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和指定材料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燃料电池装置的改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度到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燃料电池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来源:《化学教与学》
2014年第09期
作者:张小春
7.体验双液原电池的设计
深入理解电化学核心概念
通过设计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并始终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分析问题,进而形成电化学核心概念,并在理解双液原电池原理的同时,形成解决原电池问题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3年第05期
作者:陈咏梅
第4章 复习教学
1.构建“鲜活”课堂
实现复习高效——以“原电池的原理及...
以《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复习课为例,说明通过实验、问题、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复习课&鲜活&,使复习课高效。&&&
来源:《化学教与学》
2015年第02期
作者:黄宏
2.领悟·迁移·创新——从铜锌原电池到海水电池
高三化学理论课复习中,如何避免盲目重复练习、体现素质教育激发学生探究精神。我县以原电池这一节为例,在竹瓦高中举行一次试验课,效果较好。这次实验课首先重作了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这种电池结构和工作时锌板溶解,铜板上冒气泡,电流计指针偏转等...&&&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8年第Z2期
作者:何子光
3.用二期课改教材实施《原电池》探究学习的问题和对策
陈屹;童小根
跟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相比,用“二期课改教材”实施《原电池》探究性学习时遇到了困难。本文通过比较“一期教材”和“二期教材”,从教材角度分析了这些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困难、实现改革目标的5条措施和对策。&&&
来源:《化学教学》
2006年第05期
作者:陈屹;童小根
4.复习原电池和电解时应注意些什么
复习原电池和电解时应注意些什么河北新城县高碑店二中(074000)李牧原电池、电解等基础电化学知识,、在现行课本中讲得比较简单,课本上的习题也挺平淡。但在一些高考试题中,往往有加深拓宽的趋势。“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既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也有...&&&
来源:《化学教学》
1994年第03期
作者:李牧
5.中学化学原电池复习的新思路
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4CO2+4e阴极反应式:总电池反应式:分析:象这类燃料电池根据已知条件下不难写出它的负极和正极的电极反应式:(负极表现物质失电子,正极表现物质得电子)负极:2CO+2CO32--4e=4CO2正极...&&&
来源:《化学教学》
2001年第04期
作者:蒋卫钢
价格:¥17.50
请输入您的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将由主编筛选后显示,对所有人可见。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
名称:化学课例研究30年系列文集
价格:¥17.5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