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网络自考行政管理专科科,管理经济学平时作计算业题,

管理经济学练习中全部的20个计算题 (供同学学习时参考,差错请指出)
第二章 市场供求分析
计算题P51(二个) 1.2.1、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 d =10-2P,供给曲线为Qs=0.5P,其中Q d、Qs均以万米为单位,P以元/米为单位。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并作图示之。 解:根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原理可知,市场均衡就是指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产量。从几何意义上说,市场均衡出现在该商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称为均衡点,均衡点相对应的价格和供应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所以,联立需求曲线方程和供给曲线方程Q d =Qs,即10-2P=0.5P,解得均衡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为P=4(元/米)、Q d =Qs=2(万米); 图如下: P
Qd=10-2P 9
Qd=Qs=2、P=4 2 1
Q 2.2.2、某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 d =200-30P,供给曲线为Qs=100+20P,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如政府实行限价,P=1时会出现什么情况?P=3时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解:根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原理,可知,市场均衡就是指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产量。从几何意义上说,市场均衡出现在该商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称为均衡点,均衡点相对应的价格和供应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1 所以,联立需求曲线方程和供给曲线方程Q d =Qs,即200-30P=100+20P,解得均衡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为P=2、Q d =Qs=140; 若:P=1时,则Q d =200-30P=200-30×1=170,Qs=100+20P=Qs=100+20×1=120,Q d > Qs,出现商品供不应求现象。 若:P=3时,则Q d =200-30P=200-30×3=110,Qs=100+20P=Qs=100+20×3=160,Q d < Qs,出现商品供过于求现象。
第三章 需求弹性分析
单项选择题P78 1、若线性需求曲线Q=4-2P,则当P=1时,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为(B) A、2
D\\0.25 注:需求价格弹性Ep=(△Q/Q)÷(△P/P)=(△Q/△P)×(P /Q)=(dQ/d P)×(P/ Q)=(Q)'×(P/ Q)=(4-2P)'×(1/ 4-2P)=(-2)×(1/2)=-1。所以,:需求价格弹性Ep的绝对值等于1,选择B。
计算题P80(五个) 3.3.1、某新型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Ep为-1.2,需求的收入弹性Ey为3.0。试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量的影响;(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3)如果今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现假设明年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请估计明年的汽车销售量。 解:(1)由于Ep=△Q/Q÷△P/P
故△Q/Q= Ep×△P/P=-1.2×3%=-3.6%,即价格提高3%,将导致需求量减少3.6%; (2)由于Ey=△Q/Q÷△Y/Y
故△Q/Q= Ep×△Y/Y=3.0×2%=6.0%,即收入增加2%,将导致需求量增加6.0%; (3)价格提高对需求量的影响:Q×△Q/Q=800×(-1.2×8%)=-76.8万辆 收入增加对需求量的影响:Q×△Q/Q=800×(3.0×10%)=240万辆 价格提高与收入增加对需求量共同影响结果:800-76.8+240=963.2万辆
4.3.2、某地区公共汽车票价从1元提高到2元,2007年8月的乘客为880万人次,与2006年同期比减少12%,求需求的弧价格弹性。 解:根据题意设P2=2,P1=1,Q2=880,Q1=880÷(1-12%)=1000 需求的弧价格弹性Ep=(Q2-Q1)/(P2-P1)×(P1+P2)/(Q1+Q2) =(800-1000)/(2-1)×(1+2)/()=-0..19
5.3.3、假设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15,其价格现在为每加仑1.20美元,试问汽油价格上涨 2 多少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解:根据题意设Ep=-0.15
汽油上涨△P 使消费量△Q/Q=-10% 则点弹性Ep=-0.15=△Q/Q÷△P/P=(-10%)÷△P/1.20
△P=(-10%)×1.20÷(-0.15)=0.8美元,
即汽油上涨0.8美元至2.00美元/每加仑时,使汽油消费量减少10%
6.3.4、A公司和B公司是机床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A公司Px=1000-5Qx;Py=1600-4Qy,这两家公司现在的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250单位y。 (1)求x和y当前的需求价格弹性;
(2)假定y降价后,使Qy增加到300单位,同时导致x的销售量Qx下降到75单位,试问A公司的产品x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多少? (3)B公司的目标是追求销售收入极大,你认为当前其产品降价在经济学角度考虑是否合理? 解:(1)根据题意设: Qx1=100
则有Px1=1000-5Qx=0=500
则又有Qx=(1000-Px)/5=200-Px/5 EPx= dQx/d Px ×(Px/ Qx)=(200-Px/5)'×(500/ 100)=(-1/5)×5=-1 Qy1=250
则有Py1=1600-4Qy=0=600
则又有Qy=(1600-Py)/4=400-Py/4 EPy=d Qy/ dPy ×(Py/Qy)=(400-Py/4)'×(600/250)=(-1/4)×2.4=-3/5=-0.6 (2)根据题意设:Qx2=75
则有:Py2==0=400 △Qx= Qx2-Qx1=75-100=-25
△Py= Py2-Py1=400-600=-200 A公司产品x对B公司产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Exy=(△Qx/△Py)×(Py1+Py2)/(Qx1+Qx2)=(-25/-200)×(600+400)/(100+75)=25/200×/175=5/7 (3)B公司产品y的EyP=d Qy/ dPy ×(Py/Qy)=(400-Py/4)'×(600/ 250)=-1/4×12/5 =D3/5其绝对值3/5<1,说明缺乏弹性,降价将减少收入,所以降价是不合理的。
7.3.5、一家企业对其产品进行需求预测,得到了其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Q=10-2P。在价格P=3的基础上,如果该企业打算增加销售收入,那么请根据弹性理论分析该企业应该提价还是降价。 解:因为Ep=△Q/Q÷△P/P=△Q/△P×P/Q=dQ/dP × P/Q=(Q)×P/Q 所以P=3时,Ep=(10-2P)×P/(10-2P)=-2 × 3/(10-2×3)=-1.5
第四章 投入-产出分析
单项选择题P113 5、如果某企业增加1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3单位资本使用量,而仍生产同样多的产出量,则MRTSLK为(A) A、-3
D、-1 注: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替代率MRTSLK为=(K2-K1)/(L2-L1)=△K/△L=(-3)/1=-3,所以选择A。
3 '′ 计算题P115(二个) 8.4.1、已知生产函数为Q=f(K,L)=KL-0.5L-0.32K,求当K=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解:根据题意生产函数Q=KL-0.5L-0.32K,若K=10,则有: 生产函数Qk=10=10L-0.5L-0.32×10=10L-0.5L-32; 平均产量函数AP= Qk=10/L=(10L-0.5L-32)/L=10-0.5L-32/L 边际产量函数=d Q/dL=(10L-0.5L-32)'=10-2×0.5L=10-L
9.4.2、假设企业产出一定量某种产品需要的劳动L和资本K的数量可以采用下述A,B,C,D四种组合中的任何一种,见表4-3。 劳动和资本的投入组合(表4-3)
A B C D L/单位数 18 13 11 8 K/单位数 2 3 4 6 222222222(1)若每单位劳动价格为6,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2,则企业为使成本最低应该采用哪种方法? (2)若资本价格不变,每单位劳动价格上升到8,则企业应该采用哪种方法? 解:(1)方法A:C=LPL+KPK=18×6+2×12=132;方法B:C=LPL+KPK=13×6+3×12=114 方法C:C=LPL+KPK=11×6+4×12=114;方法D:C=LPL+KPK=8×6+6×12=120;从上计算看出,为使成本最低该企业应该采用方法B或方法C。 (2)方法A:C=LPL+KPK=18×8+2×12=168;方法B:C=LPL+KPK=13×8+3×12=140 方法C:C=LPL+KPK=11×8+4×12=136;方法D:C=LPL+KPK=8×8+6×12=136;从上计算看出,为使成本最低该企业应该采用方法C或方法D。 或解如下:
A B C D L/单位数 18 13 11 8 K/单位数 2 3 4 6 C=LPL+KPK C1=18×6+2×12=132;C2=18×8+2×12=168 C1=13×6+3×12=114;C2=13×8+3×12=140 C1=11×6+4×12=114;C2=11×8+4×12=136 C1=8×6+6×12=120;C2=8×8+6×12=136 (1)若每单位劳动价格为6,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2时,为使成本最低该企业应该采用方法B或方法C (2)若每单位劳动价格为8,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2时,为使成本最低该企业应该采用方法C 4 或方法D
第五章 成本-收益分析
计算题P148(五个) 10.5.1、设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TC=5Q4+4Q3+3Q2-10Q+2,000,试求:固定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边际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固定成本函数和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解:根据题意短期成本函数为TC=5Q4+4Q3+3Q2-10Q+2,000,则: 固定成本函数FC=2000 可变成本函数VC=5Q4+4Q3+3Q2-10Q 边际成本函数MC=dTC/dQ=(5Q4+4Q3+3Q2-10Q+2,000)'=20Q3+12Q2+6Q-10 平均成本函数AC=TC/ Q=5Q3+4Q2+3Q-10+2,000/ Q 平均固定成本函数AFC= FC/ Q=2,000/ Q 平均可变成本函数AVC= VC/ Q=5Q3+4Q2+3Q-10
11.5.2、有一种产品,其市场价格为4元/件。可用3种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生产。A方案技术装备程度最低,所以固定成本最低,为20,000元,单位可变成本较高,为2元/件。B方案技术装备程度中等,固定成本为45,000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元/件。C方案技术水平最高,固定成本为700,000元,微微可变成本为0.5元/件。问: (1)若预计销售量为12,000件,则应选择哪个方案? (2)三种方案各适合什么产量范围?(考虑方案间的最优情况) 解:(1)设预计销售量为12,000件,A方案的总成本为TCA;B方案的总成本为TCB;C方案的总成本为TCC TCA=FCA+VCA=20,000+12,000×2=44,000元 TCB=FCB+VCB=45,000+12,000×1=57,000元 TCC=FCC+VCC=700,000+12,000×0.5=76,000元 相比之下,当预销售量12,000件时采用A方案为佳。 (2)三方案的保本产量QA本、QB本、QC本: QA本= FCA/单位产品贡献=20,000/(4-2)=10,000件 QB本= FCB/单位产品贡献=45,000/(4-1)=15,000件 QC本= FCC/单位产品贡献=700,000/(4-0.5)=20,000件 A、B方案间临界产量QAB临,B、C方案间临界产量QBC临 TCA= TCB,FCA+VCA= FCB+VCB
即20,000+QAB×2=45,000+ QAB×1,QAB=25,000件 TCB= TCC,FCB+VCB = FCC+VCC
即45,000+QBC×1=700,000+QBC×0.5,QBC=50,000件 方案A合适的产量范围:10,000 <QA≤25,000、方案B合适的产量范围:25,000件<QB=≤50,000、方案C合适的产量范围:50,000<QC1990届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专科毕业照
1990届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专科毕业照&
------分隔线----------------------------华师大管理经济学AB卷考试答案_百度知道
华师大管理经济学AB卷考试答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武汉市的“华中师范大学”,还是广州市的“华南师范大学”你所说的“华师大”,是指上海市的“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简称?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采纳率:84%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考行政管理专科科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