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

当前位置:&&&&&&&&&
最新公告:
运用形成性评价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09:35:35&&
运用形成性评价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运用形成性评价来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应是我们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常会思考:如何把一堂英语课上得吸引学生?怎样提高教学的达成度?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称之为&有效教学&的研究。&有效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越来越受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到了高中毕业仍有不少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相当薄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没有落实到位。当然,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不能忽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运用形成性评价来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应是我们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课标》进一步指出:&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反思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活动过程,笔者以为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对于学生来说,形成性评价让他们客观认识自我和他人,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反思和调整;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形成性评价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形成性评价运用于英语教学的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对学生学习的好与坏只有教师有&话语权&,学生处于被动甚至被忽视的地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发挥出来,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被激活,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用下列评价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堂上的即时评价与延迟评价   &形成性评价能够使学生最大限度受益于快速的信息反馈,学习表现与反馈时间间隔越长,学生改正错误与提高未来表现的效率就越低。(Black & William)&过去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解决,往往只重视问题的本身,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的分析与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有的是内容错误,有的是语法错误,有的是理解错误,有的是推理错误,等等。因此,教师不仅要分析问题的本身,还要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其解决问题的态度、表达的方式、表达的效果等方面,作出即时评价。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进行评价。如,对于表现很好的学生可说:&I really appreciateyour answer!You read the text very carefully!&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可说:&Yeah,it is a little difficult for you.Please think it over again.I believe you can do betternext time!&   教师应当具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如果学生得到教师的信任和激励,学生就会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例如,一位学生在其期中考试总结中写道:   The exam has passed by.The grade of English made me happy.That means the effort I made has paidoff.When the teacher of English said&You have madesome progress in English!&,I became excited withtears.I used to think I couldn&t make any progress no   matter what I did.   Of course I know I have lots of weaknesses in my English study,but I always stick to my faith&confidence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way to success.Iknow I w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to learn English well,but I believe that if you want to do one thing indeed youcan do it well.I will continue working hard and searchingfor my own way to learn English better.   可见,老师及时的积极评价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它可能会激发一个学生学好一门功课的兴趣和欲望,也可能会激励一个学生一辈子。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当少批评,对学生的进步教师则应当多表扬。然而,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有差异的,有时优等生也可能犯低级错误。当学生出现这类情况时,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努力、进步,可以采取&延迟评价&的评价策略,待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后,再作评判。例如当一个参考性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说出许多答案与设想,即使已有较佳答案,教师也可采取延迟评价,这样可以诱导其他学生发表更多的见解。如果教师立即给较佳答案以较高评价,将会打消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再说,导致学生异口同&声&的&封闭&状态。   2.形成性评价与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要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考虑到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形成性评价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选择评价方式具有随机性,但是实施评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前主要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师生都很累,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笔者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化。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总是用类似&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口头语言来评价学生,而应增强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的评价,以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给予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谢,都是一种评价。这类隐性的评价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常换常新的评价更能激起学生兴趣,如果我们能适时地变换评价的方式,将更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例如在批改学生书面表达时,笔者给书写认真的学生作业本上加个星,但当周围同学都得到这个殊荣时,这种评价便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学生的作业也渐渐地少了认真的痕迹。直到有一次,笔者在一些依然坚持认真书写的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了&Your handwriting is beautiful,which impress me most!&&Congratulations!Keep on!No pains,no gains.&等类似的激励话语后,在学生们中间产生了小小的轰动,于是许多学生的作业又悄悄地变得整齐端正了。不需要费尽口舌的说教,就是这种以新换心的评价成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动力。   另外,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除教师评价外,我们还开展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等评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能力,又能鼓励他们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准确评价别人,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同时也促使教师和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为了增强提问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可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即让学生注意每堂课回答问题的质量、次数以及效果。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1.形成性评价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具有形成性评价理念的教师往往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互动交流,参与课堂活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或闪光点给予表扬,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进而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内在动力。另外,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纠正了错误,获得了新知,而且增进了互相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这种人性化的生态课堂里,师生身心愉悦,教、学都有动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有效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艺术。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等活动中,他们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反馈信息给学生,让其知道自己的长处和问题,帮助其反思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自我评价的能力是终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在评价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进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当代的教育要求,课堂上应当引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机制。在形成性评价的课堂里,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课堂教学十分的有效。当然,形成性评价应当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并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并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发布:能飞英语网&&&&编辑:能飞英语网&]
能飞英语网欢迎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能飞视听学习软件
能飞背单词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推荐文章
英语学习工具
版权所有 & . All Rights Reserved.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随着国际化交流逐渐增多,世界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推进,英语成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我国也加强了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幼儿阶段开始直到大学教育,都开设了英语课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对高中英语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分 类】
【关键词】
<a href="/lunwen/cel策略,
【收 录】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共1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校园英语 2017年3期 文档列表
校园英语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赵志敏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唐巧惠; 李欣贤
 单位: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孙浩
 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孟广兰; 万波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廖红艺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作者:张玉婷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作者:朱丽丹; 李丽波
 单位: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朱加强
 单位:宁夏大学
作者:朱祯
 单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作者:李庆欢; 邵珠建
 单位: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作者:李琴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李艳
 单位: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杨慧; 徐丕青; 赵领军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王慧芳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苏婧
 单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作者:范智宏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作者:董洁
 单位: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作者:谢丽丽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作者:谭竹修; 何丹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
作者:张远艳
 单位: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贾若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作者:赵丹
 单位:西京学院
作者:赵玉玺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作者:李晓婧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
作者:郑红艳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洛川县老庙中学
作者:郭晨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作者:王洪星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W Guo
 单位:S F L S N University
作者:院佳莉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徐志鹏
 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校园英语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张祥贵
 单位: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侯甜甜
 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泰山校区
作者:冯会民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职业中学
作者:刘晖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周倩
 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崔娟娟
 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里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彭丽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景劭鑫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曾美华
 单位:东莞市轻工业学校
作者:李景慧
 单位: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李玲
 单位:河南省禹州市职业中专
作者:李翠红
 单位: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杨元静; 王化东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樊俊平
 单位:甘肃省正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毛晓莉
 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潘徉羽; 罗慧; 张天华; 高菲; 金瑾
 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王乐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寒静
 单位:河北商贸学校
作者:王建英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王青芳
 单位:宁波外事学校
作者:童远荣
 单位:福建省清流县高级职业中学
作者:符炜璇
 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作者:纪游
 单位: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作者:罗海燕
 单位:华池县职业高等专业学校
作者:薛卫红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贾婷婷
 单位:北京昌平卫生学校
作者:童晓梅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院
作者:项敏; 晏丁圆
 单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作者:马春艳; 薛秦; 刘娜
 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韩雨杉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英语基础教育研究
作者:包春英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一机一中
作者:常万全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曾丹
 单位: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湖贝校区
作者:柏晶晶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东街小学
作者:车建刚
 单位:陕西省陇县第二高级中学
作者:陈音
 单位: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陈子轩
 单位:武汉十一中学校高二(2)班
作者:陈宝珍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六中学
作者:陈新华
 单位:福建省惠安东山中学
作者:陈晔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学校
作者:陈景兰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作者:陈泉彤
 单位:宁夏省中卫市中宁县第三小学
作者:鲍子颖
 单位: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作者:崔树霞
 单位:涟水县外国语小学
作者:戴梅琴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作者:程庆
 单位:江苏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作者:程金燕
 单位:南京市溧水区新区小学
作者:单小宁
 单位:辽宁省阜蒙县红帽子学校
作者:单筱筱; 王云龙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董鸿蒙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作者:范冬冬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作者:范锦萍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作者:于雅宁; 李朝阳
 单位:武威铁路中学
作者:云雪娟
 单位: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
作者:何佳蔚
 单位:崇州市树德怀远中学
作者:冯刚
 单位: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
作者:冯焕杰
 单位:义乌市第三中学
作者:刘俊红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鹿城小学
作者:刘昵昵
 单位: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弦歌学校
作者:刘淑梅
 单位:景县王曈中学
作者:刘翠霞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孙镇初中
作者:吕芬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
作者:吴中华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区沥林镇沥林中学
作者:吴永宏
 单位: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作者:吴江斌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洪江中学
第100-100页
作者:吴琼
 单位:江苏省沭阳建陵高级中学
第101-101页
作者:吴童悦
 单位:河北邢台一中高三27班
第102-102页
作者:周红
 单位:广东番禺中学
第103-103页
作者:周鑫
 单位:湖北襄阳东风中学
第104-104页
作者:唐利平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
第105-105页
作者:夏正青
 单位:江苏省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
第106-106页
作者:姜全健
 单位:山东省曹县一中
第107-107页
作者:姜星星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第108-108页
作者:姜辉
 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五中学
第109-109页
作者:孙毓铭
 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
第110-110页
作者:孙艳秋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明德学校
第111-111页
作者:孟衔绮
 单位:西工大附中咸阳启迪中学
第112-112页
作者:孟霞
 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中心学校
第113-113页
作者:宋欢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
第114-114页
作者:宋子霞
 单位:五华县梓皋学校
第115-115页
作者:宋雨忆
 单位:四川省乐山市第一中学
第116-116页
作者:岳兰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第117-117页
作者:Y Huihui
 单位:S F L S N University
第118-118页
作者:张伟伟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梁邹小学
第119-119页
作者:张冬梅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十中学
第120-120页
作者:张敏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城南学校
第121-121页
作者:张昶
 单位:河北正定中学
第122-122页
作者:张玉玲
 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二中学
第123-123页
作者:张美华
 单位:沙县高桥初级中学
第124-124页
作者:张颖
 单位: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第125-125页
作者:彭文娟
 单位:长沙师范附属第一幼儿园
第126-126页
作者:徐丹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雪枫学校
第127-127页
作者:徐杨艳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中学
第128-128页
作者:易金平
 单位: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监利中学
第129-129页
作者:朱常宇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
第130-130页
作者:杨丽霞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柘荣一中
第131-131页
作者:李佳润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二中
第132-132页
作者:李俊峰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第133-133页
作者:李开兵
 单位:重庆市荣昌中学
第134-134页
作者:李敬
 单位:河北正中实验中学
第135-135页
作者:李斌; 李连生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实验中学
第136-137页
作者:陈华
 单位:泌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137-138页
作者:李晓慧
 单位:山东日照一中东校
第139-139页
作者:李月
 单位:哈尔滨市第十四中学
第140-140页
作者:李玉红
 单位:张掖市第一中学
第141-141页
作者:李赫
 单位:铁岭县高级中学
第142-142页
作者:杨丛瑞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郯城一中
第143-143页
作者:李佩珊
 单位:邯郸一中
第144-145页
作者:杨含笑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第145-145页
作者:杨宁宁
 单位: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
第146-146页
作者:杨彤彤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第147-147页
作者:胡潇月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148-148页
作者:杨瑞平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罗平二中
第149-149页
作者:杨维斌
 单位:天台县洪畴中学
第150-150页
作者:杨莉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盐城市第四中学
第151-151页
作者:梁勇
 单位:贵州省桐梓县蟠龙高级中学
第152-152页
作者:江利侠
 单位:安康市教研室
第153-153页
作者:汪红军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实验中学
第154-154页
作者:沈银娇
 单位: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
第155-155页
作者:牛敏娜
 单位: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
第156-156页
作者:王争妍
 单位: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595班
第157-158页
作者:邓菊香
 单位: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第四完全中学
第158-159页
作者:王士英
 单位:临沂第二十九中学
第160-160页
作者:王宗侃
 单位: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
第161-161页
作者:王崇霞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第162-162页
作者:王春娟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高中
第163-164页
作者:李宝
 单位: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
第164-165页
作者:王爱丽
 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中心学校
第166-166页
作者:王阿三
 单位: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
第167-168页
作者:刘一武
 单位:辽宁省新民市罗家房学校
第168-169页
作者:王雅萱
 单位:衡水第一中学
第170-170页
作者:申雨琴
 单位:湖南师大附中1411班
第171-171页
作者:石玉荣
 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宿松程集中学
第172-172页
作者:祁杰
 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第173-173页
作者:秦春花
 单位:南通市城南小学
第174-174页
作者:耿爽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扶风高中
第175-175页
作者:Y Liou
 单位:C 1402; No.1; M S Y City
第176-177页
作者:肖琳燃
 单位:许昌高中
第177-177页
作者:胡键
 单位: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
第178-178页
作者:苏春英
 单位:福建省建瓯市青少年宫
第179-180页
作者:邰太平
 单位:广州市新塘中学
第180-181页
作者:荣祉翔
 单位:河南安阳一中三六班
第182-182页
作者:葛瑶琳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蒙城六中
第183-183页
作者:薛秋梅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神木职教中心
第184-184页
作者:衷媛媛
 单位: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
第185-185页
作者:袁黎; 龚瑜; 熊燕
 单位:湖北省潜江市园林高级中学
第186-186页
作者:许玲玲; 夏迪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第187-187页
作者:谭沁杉
 单位: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第188-188页
作者:费红
 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
第189-189页
作者:赖雪梅
 单位:福建省福清良镇中学
第190-190页
作者:辛丽
 单位:青岛金门路小学
第191-191页
作者:邝全琼
 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中学
第192-192页
作者:邵羽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小学
第193-193页
作者:邵长萱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新安中心小学
第194-194页
作者:邹谨粦
 单位:广东省五华县龙村镇玉么小学
第195-195页
作者:郭朝红
 单位:湖南桃江职业中专
第196-196页
作者:金洁
 单位:南京市二十九中初级中学
第197-197页
作者:韦静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第198-198页
作者:顾一萱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第199-201页
作者:顾丽文
 单位: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第202-202页
作者:高丽娜
 单位:瓦房店市第三十六初级中学
第203-203页
作者:高佳慧
 单位:长春市第五中学
第204-204页
作者:高稳; 王晓波; 赵滋霖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第205-205页
作者:魏聪
 单位:甘肃省皋兰县第一中学
第206-206页
作者:黄兰秭钰
 单位: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4级11班
第207-207页
作者:黄正胜
 单位:武隆县火炉中学
第208-208页
作者:龚安玲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农一师一团双语中学
第209-209页
校园英语语言文化研究
作者:Z Rong
 单位:X Y W S School
第210-211页
作者:刘芷伶
 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12-212页
作者:卢云川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第213-213页
作者:史金礼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14-214页
作者:Z Rong
 单位:S N University
第215-215页
作者:杨春媛
 单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第216-216页
作者:柏宁娟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神河中学
第217-217页
作者:王小丫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第218-218页
作者:王洁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
第219-220页
作者:赵彤艳
 单位:山西畜牧兽医学校
第220-220页
作者:王睿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第221-221页
作者:程欢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22-222页
作者:翟莉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第223-223页
作者:金霖
 单位:山东省临沂四中
第224-224页
校园英语翻译研究
作者:刘静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第225-225页
作者:唐莉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第226-226页
作者:宋颉
 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第227-227页
作者:岳艳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28-228页
作者:李若男
 单位: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29-229页
作者:林钗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30-230页
作者:柯英姿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外国语系
第231-231页
作者:王淑仪
 单位:湖北省黄石二中
第232-232页
作者:胡秋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第233-233页
作者:蒋萧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34-234页
作者:赵琨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235-235页
作者:赵静
 单位:辽宁大学
第236-236页
作者:路璐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237-237页
作者:车璇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238-238页
作者:陈红红
 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第239-239页
作者:马千里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240-240页
作者:黄莹; 胡凯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41-241页
校园英语文艺研究
作者:姜艳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第242-242页
作者:李磊; 詹保荣
 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第243-243页
作者:毋婀幸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第244-244页
作者:舒梦婷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45-245页
作者:赵浩田
 单位:辽宁大学
第246-246页
作者:陈滢宇
 单位: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外语第一教研室
第247-247页
作者:陶晋宇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248-248页
作者:魏新月
 单位: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49-250页
作者:W Guo
 单位:Xi’ M S S Province
第250-250页
校园英语大视野
作者:宋晓垒
 单位:清大紫育新高考与自主招生研究院
第251-251页
作者:庞晓
 单位:青岛大学法学院2014级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252-252页
作者:Z Yu
 单位:Q U T C L Law
第253-253页
作者:王烁宇
 单位: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第254-254页
作者:陈丹露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班
第255-256页
作者:孙丰轩
 单位: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高三一班
第256-256页
校园英语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3-1298/G4
邮发代号:18-116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175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蜀ICP备号-13 公安部备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