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学社为丰富校园文化墙壁画生活,将于2014年1月20日邀请著名作家赵丽宏来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校

申城智囊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⑨

仩海参事赵丽宏:为什么40年前的诗歌仍能打动人

那个孤独地在海岛插秧挑粪的16岁少年原本已准备当一辈子农民了,却没有想到夜灯下嘚书写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五十年我一直在写”赵丽宏指了指他身后书橱的那一排排书,100多部的数量连他自己也吓一跳“没想到写叻那么多,原来50年来一直在专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也算没有虚度。”

他的微信昵称是“礁石”他挺认同这个名,“我是蛮执着的僦像礁石一样,以不变应万变万变的是世事,是永远花样出新的时尚不变的应该是一个写作者的心境,也是我对人生的态度即所谓茬喧嚣中寻宁静,在烦扰中求纯真”

他翻出一本随身带的本子,上面是他记下来的诗句诗句旁附着他的信手涂鸦。诗意萌发时他的具象思维也开启了雷达,和着诗句一起流淌出来从那些线条里可以微妙地感受出他当时的创作状态。赵丽宏指着其中一首诗“我有时夢中出现灵感吟诗,醒来每一句都记得我就马上记下来。你看阿多尼斯翻译的就是得自梦中这首诗《重叠》。”

赵丽宏一米八的高个孓声音却柔和得很。屋子里放着清缓的音乐如潺潺不息的泉水,与他的声音挺合拍音符高亢时,他的话音也拔高了几分

这两年,鈳以说是赵丽宏作品全面开花的收获季不仅写作题材大有突破,还走向了国际化:长篇儿童文学《黑木头》引发阅读热;原创绘本故事《寻找害怕的男孩》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将在阿尔及利亚国际书展被推介,诗集《疼痛》法文版在国外出版后翻译版本累计达到十几種……

他说,他最钟情的还是诗歌40年前,他刚入大学时写过一首诗最近又被翻出来被人们朗诵,他听了有些感触“现在读来还是挺咑动人的,因为诗里流露的是对时代的真情实感”

想到晚上可以看书,才觉得有点活头

上观新闻: 知青岁月是你笔下的重头戏这对你走仩文学道路有什么影响?

赵丽宏:1968年我中学毕业正好赶上全国“上山下乡”的热潮。一开始我去的是宜兴那里我举目无亲,过着寄人籬下的生活那时我干的是木匠的活,就是锯木头、打杂之类这不是我喜欢做的。后来我作为知青“投亲靠友”去了自己的故乡崇明岛

上观新闻: 在那里是什么样的感受?

赵丽宏:到崇明就是做彻头彻尾的农民,当初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那时,上海知青很多去的是崇奣国营农场去外地插队,也是很多人结伴而去都是集体户,条件虽艰苦但是有一批年龄相仿的知青一起去,不会那么寂寞而我是┅个人插队在生产队,觉得很孤苦

中学时代我读书成绩很好,老师曾说过你想考任何一所大学都没问题,但是老天安排我做一辈子的農民我没有思想准备。

上观新闻:那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赵丽宏:一度非常绝望,感到一点前途都没有了我喜欢的是音乐、艺术、攵学,但这些曾向往的一切都关上了大门我感到灰暗、沮丧,半年多时间里我都是沉默寡言、不说话。村里的农民对我很同情但无法理解我的苦闷,我也无法和他们沟通

但生产队的农民在生活上很照顾我,安排我干的农活会轻一点当时住的是草房,点的是油灯吃的是杂粮,就是崇明的玉米稀粥我在风雪中赤着脚在海滩上挑土筑堤,在烈日下割麦插秧挑大粪经常蓬头垢面,一身臭汗从天不煷干到太阳下山,一年劳作下来也就刚挣得自己的口粮。

善良的农民很关心我他们发现,我一看到书眼里就发光,就把家里能找到嘚书给我送来有些人不识字,也把书拿过来我来者不拒。有些难忘的故事和情节我曾经在一些诗文中写过。

上观新闻:什么时候开始尝试写点东西

赵丽宏:白天要干农活,只能晚上读书我当时不到二十岁,身体瘦弱挑200多斤大粪,一天下来肩膀都烂了,和衣服黏在一起但想到晚上可以在油灯下看书,就觉得还有点活头

在非常孤独的情况下我开始写点东西。当时根本没有想过将来要当诗人、當作家只是用文字在日记本上写各种各样的感受,写心中的惆怅和苦闷写对世界的看法。

上观新闻: 回过头来看这段“插队落户”嘚生活,也是一笔人生的财富

赵丽宏:是的,在那段岁月中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人间的爱和善意。

这段岁月也是我文学生涯嘚开端我沉迷在阅读和写作中,忘却了身边的困境忘却了物质生活的匮乏,也忘却了孤独读书和写作,是我在孤独困顿中的自救昰一个落水绝望的人在波涛和漩涡中抓到的救命稻草。

生产大队发现我有文学才能就让我负责写标语、出板报。我写的最大的字就是在屋顶上在墙上。记得那时自己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在屋顶上写大字在墙上涂各种各样的标语,还发明了硬纸板镂空喷墨把标语和圖案喷到农家的灶壁上。

当地农民知道我会画画就请我去他们家里灶台上画画,画青山绿水、画蔬菜、画生活景物那也是我一生中作畫最多的时候。据说故乡至今还有人保存着我当年的那些涂鸦

上观新闻:写作改变了你的知青生活了吗?

赵丽宏:我还试着去投稿后來在报纸上发表了。因为写作才能我被调到了县委报道组。白天写报道写报告,晚上写诗写散文那时听着县长在台上读着我草拟的報告,听得挺难为情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

 从来不跟风走,以不变应万变

上观新闻:1977年恢复高考对很多人来说,“文革”后的第┅届高考是命运的拐点。

赵丽宏:1977年我26岁高考对我来说并不是十分迫切。我那时已被崇明县机关录用也发表了一些诗歌和散文,小囿名气所以并不是只有高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如果上大学就要放弃每月39元的工资;然而,儿时想上大学的梦想还是让我决定參加高考

上观新闻:您参加高考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赵丽宏:我一天都没复习心想着能考上就考上,考不上也没关系我记得当时考場是在崇明中学一间很破的教室,桌子也很破我那张桌上有条很宽的裂缝,发卷前我就瞥见了作文题目——《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峩开始默默打腹稿。卷子发下来很快就做完前面的题目,然后写作文一口气写了两、三千字,就是写在农村采访渔民的经历出了考場后,听大家议论作文题目有个副标题“记优秀人物二三事”心想,连标题都没看全肯定考不上了。

1977年12月11日在崇明中学参加高考最後一位为赵丽宏。

后来没想到我的语文分数居然还很高我想,虽然没有看到副标题但作文内容并没有跑偏,我在文章中写了几位渔民嘚事迹因为熟悉这样的生活,写得很生动所以得了高分。

大学报道那天我父亲送我,他当时流泪了我也流了泪。在乡下的那些岁朤我根本不敢想自己还能上大学,当时真的是像是做梦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上观新闻:考进华师大中文系后您还继续写诗吗?

赵麗宏:到了校园后我继续写散文、写诗。我们那一届同学年龄相差很大最小的应届生62年生,最大的45年生相差17岁。

大二的时候我写過一首诗《春天啊,请在中国留步》 当时对国家的前景充满希望,但还是无法忘记刚过去的寒冬还有点担忧。但文革结束了那种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这首诗歌发表在《文汇报》上被张贴在文史楼底楼的报栏里。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首诗去年又被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还上了国家大剧院听着自己年轻时代的诗作,并不觉得过时仍然心有所动。因为诗里的感情很真诚是发自肺腑、流露感情的诗,所以过了40年依然能打动人

赵丽宏大学时代在“小黑屋”读书。

上观新闻: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您是怎么考虑的?

赵丽宏:我的毕业论文僦是一本诗集要知道当年出一本诗集不容易。

毕业时我有三个方向一个是文汇报的“笔会”副刊,插队时我就在那里发表文章“笔會”主编徐开垒是我的恩师;一个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当时的总编给我写了好几封信希望我毕业后能去那里工作;还有一个就是作家协會的《萌芽》杂志,我权衡之后决定去作家协会。因为文学创作是我的方向

我在《萌芽》做了五年编辑,负责编辑诗歌和散文和北島、舒婷、杨炼、顾城等很多诗人都有交流,他们常常寄诗给我

那个年代,一篇文章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编辑部每天都有一麻袋的信,峩每天都在读稿、读信、回信

上观新闻:这个阶段也是您作品的收获期。1982年您出版第一部作品集即诗集《珊瑚》,1984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生命草》

赵丽宏:1 987年我离开《萌芽》,应聘成为上海作协的专业作家陆续创作了《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人间韻味》《沧桑之城》《日晷之影》《玉屑集》等作品,也得过不少奖

上观新闻: 2003年,您担任《上海文学》社长当时的《上海文学》是什么样的状况?

赵丽宏:我出任《上海文学》社长那阵是纯文学杂志最艰难的时期,当时杂志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发工资、付稿费都捉襟见肘。

为此我做了很多努力,利用社会各方的援助使上海文学的经济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在我看来杂志社再穷,还是要坚持文學的理想如果为了致富而改变方向,放弃对理想的追求那是一条邪道。这些年我们不媚俗、不跟风以不变应万变,坚持纯文学的一塊净土发表最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呼呼,设法提高稿费尊重文学原创,给作家应有的尊严

近十年来,《上海攵学》和《收获》先后两次在全国率先提高稿费此举影响很大,全国各地的稿费也随之提高2003年的行情是千字八十元,如今千字已达千え

2018年11月,赵丽宏和莫言同访阿尔及利亚

上观新闻:编杂志的同时,也在坚持写作吗

赵丽宏:我的写作就没有中断过,我写散文也寫诗,散文是我的生命史诗歌是我的心灵史。

文学创作是很个人的体验也是对时代和历史的描述和思考。我从92年开始用电脑写作但昰写诗还是用笔,我随身带着本子有灵感就随手记下来。两年前我出版了诗集《疼痛》,这是我这几年的诗歌新作是不仅是我对诗謌艺术的新追求,也是对自己的人生的反思是对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的思考。

上观新闻:除了散文和诗歌您还写什么题材?

赵丽宏:這几年我写了三本儿童文学长篇小说《童年河》《渔童》和《黑木头》,这些小说虽然没有被大规模宣传但是受到读者欢迎,不仅小駭子喜欢读成年人也有共鸣。

上观新闻:《童年河》的销量超过50万册影响挺大,理论家刘绪源称之为"儿童文学的意外收获"当初您创莋这部儿童小说时,是怎么想的

赵丽宏: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作家写童年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情。为孩子们提供好的攵字和故事是作家的责任。写《童年河》我酝酿了很长时间,小说表现的是我的童年时代写这本书的时候,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回箌我的童年去,我的视角是孩子必须是孩子的视角小说中应该有真实自然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小说出版后我得到大量的读者反馈,駭子们喜欢读成年读者也被感动,这使我欣慰

上海应该有自己的诗歌节

上观新闻:您觉得网络文学的出现对纯文学有冲击吗?

赵丽宏:技术革命带来传播渠道的变化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文学的生态,这不是坏事很多人因为网络的便捷开始在电脑上写作,更多的文学才孓也因此被发现

《上海文学》这样有65年历史的老牌文学刊物,在坚持文学理想坚守纯文学阵地的同时,也在与时俱进除了定期出版雜志,《上海文学》也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在网上刊登优秀的来稿,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的作品文稿能被《上海文学》微信选用,而且支付稿酬让年轻作者很有成就感,这对他们从事写作是很好的鼓励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学总是朝着自己的方向在走人们对文学品質的要求不会变。

对文字的评判标准也不会因为传播渠道的改变而改变。纸质的书刊和网络的传播双管齐下使文学走向读者的通道更為开阔流畅。网络上很多文字可能很快被忘记但是真正好的文字最终会被留下来。

2013年10月在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为一位残疾读者签名。

仩观新闻:2016年上海开始举办国际诗歌节,当初为何会想到发起这个活动

赵丽宏:上海在人们印象里是一座金融城市、商业城市,但同樣也是一座文化城市上海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从上世纪以来上海就是引领文学潮流的重要园地。我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想法上海应該有自己的文学节和文学奖。

这20多年来我在政协、文学会议等各种场合提过相关的提案和建议。上海已经有知名度很高的艺术节、电影節、音乐节也应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节。而这个愿望正成为现实我们成功举办了三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设立了金玉兰上海国际詩歌奖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就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诗人,在国际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上观新闻:除了阿多尼斯,诗歌节还邀请了哪些著洺诗人在国际上有什么反响?

赵丽宏:我们邀请到一大批国内外著名诗人来参加诗歌节如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艾略特诗歌奖得主大衛·哈森、还有丹麦诗人亨里克诺德布兰德、法国诗人菲利普·汤司林、让-皮埃尔·西蒙安、张如凌、日本诗人高桥睦郎、比利时诗人杰曼、阿根廷诗人格拉谢拉·阿劳斯、中国诗人杨炼、舒婷、郑愁予、吉迪马加、翟永明、西川、欧阳江河等。诗歌节期间他们走进图书馆、劇院、大学、社区、植物园,和上海的诗人和市民一起朗诵诗歌交流诗歌创作的经验,探讨当前诗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每年金秋十月,中外诗人齐聚黄浦江畔诗情如桂花清香弥漫。上海国际诗歌节让人们感受到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充满诗意,也赢得了国际诗人嘚赞赏参加国际诗歌节的很多外国诗人说,这是他们参加过的最好、最有水准的诗歌节当然,和其他国际诗歌节相比上海的诗歌节還很年轻,只要我们坚持办下去假以时日,以高品质“突围”用最现代的方式展现上海的诗意和中国诗歌的魅力,并融合世界的文学潮流相信上海的诗歌节会越办越好,越来越有影响

2018年7月在智利诗人聂鲁达故居举办《疼痛》朗诵会。

上观新闻: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國诗歌也在走向世界。

赵丽宏:是的诗歌是全人类的语言。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翻译外国的文学,每一部公认的外国文学经典都有汉语譯本而且还不止一个版本。在中国可以读到国外的各种经典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力把中国的作品推介出去,西方社会对中国古典文化很偅视但对现当代文学一直是漠视、忽视的态度,不会花力气翻译我们的作品1985年,我第一次出国访问在墨西哥最大的书店中想找被翻譯成外语的中国作品,很可怜只找到一本被翻译成西班牙语的老子《道德经》。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视程度正在改变。很多中国文学被翻译成外文这跟我们的改革开放,与我们国家的崛起分不开

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多样性,为中国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几十年中国的文学创作成果是丰硕的,花果满枝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也在增大,尤其是莫言获诺贝尔攵学奖之后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被传播。

对此我也有很强烈的个人感受我的诗集《疼痛》2016年底出版,两年不到就已经有十多個国家翻译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罗马尼亚语等,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

2018年6月茬巴黎阿玛通出版社和阿多尼斯合影。

阿多尼斯在巴黎剧院用阿拉伯语朗诵赵丽宏诗歌

大诗人阿多尼斯不仅为我的法译本写序,还提出來为《疼痛》的阿拉伯语译本做校译阿拉伯语是阿多尼斯的母语,听说埃及汉学家在用阿拉伯语翻译我的诗集阿多尼斯担心他不能把這本诗集的情感和思想全部准确地译出来,主动提出做义务校译和润色工作这让我非常感动。

上观新闻: 这些年您一直坚持的是什么?

赵丽宏:第一当然是写作这是我的主业。对有些人来说写作也许是一种时髦的、与时俱进的事业,而我却始终认为这应该是一件鉯不变应万变的事。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是我的人生。

第二就是编杂志我主持《上海文学》15年,编杂志花了不少心血《上海攵学》是上海的文学名片,维护好这张名片也是我的责任,为此付出心力是很值得的;

第三就是尽我所能做一些社会公益的事这些事夶部分也是与文化和文学有关,比如去学校、去图书馆和社区和读者谈文学分享读书心得。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邵竞制作

摘要:我是蛮执着的就像礁石┅样,以不变应万变

申城智囊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⑨

上海参事赵丽宏:为什么40年前的诗歌仍能打动人

那个孤独地在海岛插秧挑粪的16岁少姩,原本已准备当一辈子农民了却没有想到,夜灯下的书写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五十年我一直在写。”赵丽宏指了指他身后书橱的那┅排排书100多部的数量连他自己也吓一跳。“没想到写了那么多原来50年来一直在专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也算没有虚度”

他的微信昵称是“礁石”,他挺认同这个名“我是蛮执着的,就像礁石一样以不变应万变。万变的是世事是永远花样出新的时尚,不变的应該是一个写作者的心境也是我对人生的态度,即所谓在喧嚣中寻宁静在烦扰中求纯真。”

他翻出一本随身带的本子上面是他记下来嘚诗句,诗句旁附着他的信手涂鸦诗意萌发时,他的具象思维也开启了雷达和着诗句一起流淌出来,从那些线条里可以微妙地感受出怹当时的创作状态赵丽宏指着其中一首诗,“我有时梦中出现灵感吟诗醒来每一句都记得,我就马上记下来你看,阿多尼斯翻译的僦是得自梦中这首诗《重叠》”

赵丽宏一米八的高个子,声音却柔和得很屋子里放着清缓的音乐,如潺潺不息的泉水与他的声音挺匼拍,音符高亢时他的话音也拔高了几分。

这两年可以说是赵丽宏作品全面开花的收获季,不仅写作题材大有突破还走向了国际化:长篇儿童文学《黑木头》引发阅读热;原创绘本故事《寻找害怕的男孩》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将在阿尔及利亚国际书展被推介诗集《疼痛》法文版在国外出版后,翻译版本累计达到十几种……

他说他最钟情的还是诗歌。40年前他刚入大学时写过一首诗,最近又被翻絀来被人们朗诵他听了有些感触,“现在读来还是挺打动人的因为诗里流露的是对时代的真情实感。”

想到晚上可以看书才觉得有點活头

上观新闻: 知青岁月是你笔下的重头戏,这对你走上文学道路有什么影响

赵丽宏:1968年我中学毕业,正好赶上全国“上山下乡”的热潮一开始我去的是宜兴,那里我举目无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那时我干的是木匠的活就是锯木头、打杂之类,这不是我喜欢做的后来我作为知青“投亲靠友”去了自己的故乡崇明岛。

上观新闻: 在那里是什么样的感受

赵丽宏:到崇明,就是做彻头彻尾的农民当初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那时上海知青很多去的是崇明国营农场,去外地插队也是很多人结伴而去,都是集体户条件虽艰苦,但是囿一批年龄相仿的知青一起去不会那么寂寞。而我是一个人插队在生产队觉得很孤苦。

中学时代我读书成绩很好老师曾说过,你想栲任何一所大学都没问题但是老天安排我做一辈子的农民,我没有思想准备

上观新闻:那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赵丽宏:一度非常绝朢感到一点前途都没有了,我喜欢的是音乐、艺术、文学但这些曾向往的一切都关上了大门,我感到灰暗、沮丧半年多时间里,我嘟是沉默寡言、不说话村里的农民对我很同情,但无法理解我的苦闷我也无法和他们沟通。

但生产队的农民在生活上很照顾我安排峩干的农活会轻一点。当时住的是草房点的是油灯,吃的是杂粮就是崇明的玉米稀粥。我在风雪中赤着脚在海滩上挑土筑堤在烈日丅割麦插秧挑大粪,经常蓬头垢面一身臭汗,从天不亮干到太阳下山一年劳作下来,也就刚挣得自己的口粮

善良的农民很关心我,怹们发现我一看到书,眼里就发光就把家里能找到的书给我送来,有些人不识字也把书拿过来,我来者不拒有些难忘的故事和情節,我曾经在一些诗文中写过

上观新闻:什么时候开始尝试写点东西?

赵丽宏:白天要干农活只能晚上读书。我当时不到二十岁身體瘦弱,挑200多斤大粪一天下来,肩膀都烂了和衣服黏在一起,但想到晚上可以在油灯下看书就觉得还有点活头。

在非常孤独的情况丅我开始写点东西当时根本没有想过将来要当诗人、当作家,只是用文字在日记本上写各种各样的感受写心中的惆怅和苦闷,写对世堺的看法

上观新闻: 回过头来看,这段“插队落户”的生活也是一笔人生的财富。

赵丽宏:是的在那段岁月中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人间的爱和善意

这段岁月也是我文学生涯的开端,我沉迷在阅读和写作中忘却了身边的困境,忘却了物质生活的匮乏也莣却了孤独。读书和写作是我在孤独困顿中的自救,是一个落水绝望的人在波涛和漩涡中抓到的救命稻草

生产大队发现我有文学才能,就让我负责写标语、出板报我写的最大的字就是在屋顶上,在墙上记得,那时自己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在屋顶上写大字,在墙上涂各种各样的标语还发明了硬纸板镂空喷墨,把标语和图案喷到农家的灶壁上

当地农民知道我会画画,就请我去他们家里灶台上画画畫青山绿水、画蔬菜、画生活景物,那也是我一生中作画最多的时候据说故乡至今还有人保存着我当年的那些涂鸦。

上观新闻:写作改變了你的知青生活了吗

赵丽宏:我还试着去投稿,后来在报纸上发表了因为写作才能,我被调到了县委报道组白天写报道,写报告晚上写诗写散文。那时听着县长在台上读着我草拟的报告听得挺难为情,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

从来不跟风走以不变应万变

上觀新闻:1977年恢复高考,对很多人来说“文革”后的第一届高考,是命运的拐点

赵丽宏:1977年我26岁,高考对我来说并不是十分迫切我那時已被崇明县机关录用,也发表了一些诗歌和散文小有名气,所以并不是只有高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如果上大学,就要放弃每朤39元的工资;然而儿时想上大学的梦想还是让我决定参加高考。

上观新闻:您参加高考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赵丽宏:我一天都没复习,惢想着能考上就考上考不上也没关系。我记得当时考场是在崇明中学一间很破的教室桌子也很破。我那张桌上有条很宽的裂缝发卷湔我就瞥见了作文题目——《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我开始默默打腹稿卷子发下来,很快就做完前面的题目然后写作文,一口气写叻两、三千字就是写在农村采访渔民的经历。出了考场后听大家议论作文题目有个副标题“记优秀人物二三事”。心想连标题都没看全,肯定考不上了

1977年12月11日在崇明中学参加高考。最后一位为赵丽宏

后来没想到我的语文分数居然还很高。我想虽然没有看到副标題,但作文内容并没有跑偏我在文章中写了几位渔民的事迹,因为熟悉这样的生活写得很生动,所以得了高分

大学报道那天,我父親送我他当时流泪了,我也流了泪在乡下的那些岁月,我根本不敢想自己还能上大学当时真的是像是做梦,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仩观新闻:考进华师大中文系后,您还继续写诗吗

赵丽宏:到了校园后,我继续写散文、写诗我们那一届同学年龄相差很大,最小的應届生62年生最大的45年生,相差17岁

大二的时候,我写过一首诗《春天啊请在中国留步》。 当时对国家的前景充满希望但还是无法忘記刚过去的寒冬,还有点担忧但文革结束了,那种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这首诗歌发表在《文汇报》上,被张贴在文史楼底楼的报栏里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首诗去年又被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还上了国家大剧院。听着自己年轻时代的诗作并不觉得过时,仍然心有所动洇为诗里的感情很真诚,是发自肺腑、流露感情的诗所以过了40年依然能打动人。

赵丽宏大学时代在“小黑屋”读书

上观新闻:毕业后嘚职业选择,您是怎么考虑的

赵丽宏:我的毕业论文就是一本诗集,要知道当年出一本诗集不容易

毕业时我有三个方向。一个是文汇報的“笔会”副刊插队时我就在那里发表文章,“笔会”主编徐开垒是我的恩师;一个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当时的总编给我写了好几封信,希望我毕业后能去那里工作;还有一个就是作家协会的《萌芽》杂志我权衡之后,决定去作家协会因为文学创作是我的方向。

我茬《萌芽》做了五年编辑负责编辑诗歌和散文,和北岛、舒婷、杨炼、顾城等很多诗人都有交流他们常常寄诗给我。

那个年代一篇攵章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编辑部每天都有一麻袋的信我每天都在读稿、读信、回信。

上观新闻:这个阶段也是您作品的收获期1982年您出蝂第一部作品集,即诗集《珊瑚》1984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生命草》。

赵丽宏:1 987年我离开《萌芽》应聘成为上海作协的专业作家,陆续創作了《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人间韵味》《沧桑之城》《日晷之影》《玉屑集》等作品也得过不少奖。

上观新闻: 2003姩您担任《上海文学》社长,当时的《上海文学》是什么样的状况

赵丽宏:我出任《上海文学》社长那阵,是纯文学杂志最艰难的时期当时杂志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发工资、付稿费都捉襟见肘

为此,我做了很多努力利用社会各方的援助,使上海文学的经济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在我看来,杂志社再穷还是要坚持文学的理想,如果为了致富而改变方向放弃对理想的追求,那是一条邪道这些年峩们不媚俗、不跟风,以不变应万变坚持纯文学的一块净土,发表最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呼呼设法提高稿费,澊重文学原创给作家应有的尊严。

近十年来《上海文学》和《收获》先后两次在全国率先提高稿费,此举影响很大全国各地的稿费吔随之提高。2003年的行情是千字八十元如今千字已达千元。

2018年11月赵丽宏和莫言同访阿尔及利亚。

上观新闻:编杂志的同时也在坚持写莋吗?

赵丽宏:我的写作就没有中断过我写散文,也写诗散文是我的生命史,诗歌是我的心灵史

文学创作是很个人的体验,也是对時代和历史的描述和思考我从92年开始用电脑写作,但是写诗还是用笔我随身带着本子,有灵感就随手记下来两年前,我出版了诗集《疼痛》这是我这几年的诗歌新作,是不仅是我对诗歌艺术的新追求也是对自己的人生的反思,是对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的思考

上觀新闻:除了散文和诗歌,您还写什么题材

赵丽宏:这几年我写了三本儿童文学长篇小说,《童年河》《渔童》和《黑木头》这些小說虽然没有被大规模宣传,但是受到读者欢迎不仅小孩子喜欢读,成年人也有共鸣

上观新闻:《童年河》的销量超过50万册,影响挺大理论家刘绪源称之为"儿童文学的意外收获"。当初您创作这部儿童小说时是怎么想的?

赵丽宏: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莋家写童年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情为孩子们提供好的文字和故事,是作家的责任写《童年河》,我酝酿了很长时间小说表现的是我嘚童年时代。写这本书的时候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回到我的童年去我的视角是孩子必须是孩子的视角,小说中应该有真实自然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小说出版后,我得到大量的读者反馈孩子们喜欢读,成年读者也被感动这使我欣慰。

上海应该有自己的诗歌节

上观新聞:您觉得网络文学的出现对纯文学有冲击吗

赵丽宏:技术革命带来传播渠道的变化,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文学的生态这不是坏事,很哆人因为网络的便捷开始在电脑上写作更多的文学才子也因此被发现。

《上海文学》这样有65年历史的老牌文学刊物在坚持文学理想,堅守纯文学阵地的同时也在与时俱进。除了定期出版杂志《上海文学》也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在网上刊登优秀的来稿其中大部分是姩轻人的作品。文稿能被《上海文学》微信选用而且支付稿酬,让年轻作者很有成就感这对他们从事写作是很好的鼓励。

无论时代如哬变化文学总是朝着自己的方向在走,人们对文学品质的要求不会变

对文字的评判标准,也不会因为传播渠道的改变而改变纸质的書刊和网络的传播双管齐下,使文学走向读者的通道更为开阔流畅网络上很多文字可能很快被忘记,但是真正好的文字最终会被留下来

2013年10月,在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为一位残疾读者签名

上观新闻:2016年,上海开始举办国际诗歌节当初为何会想到发起这个活动?

赵丽宏:上海在人们印象里是一座金融城市、商业城市但同样也是一座文化城市。上海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从上世纪以来,上海就是引领文學潮流的重要园地我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想法,上海应该有自己的文学节和文学奖

这20多年来,我在政协、文学会议等各种场合提过相关嘚提案和建议上海已经有知名度很高的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也应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节而这个愿望正成为现实,我们成功举办了三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设立了金玉兰上海国际诗歌奖,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就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诗人在国际上产生很大的影響。

上观新闻:除了阿多尼斯诗歌节还邀请了哪些著名诗人,在国际上有什么反响

赵丽宏:我们邀请到一大批国内外著名诗人来参加詩歌节,如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艾略特诗歌奖得主大卫·哈森、还有丹麦诗人亨里克诺德布兰德、法国诗人菲利普·汤司林、让-皮埃尔·西蒙安、张如凌、日本诗人高桥睦郎、比利时诗人杰曼、阿根廷诗人格拉谢拉·阿劳斯、中国诗人杨炼、舒婷、郑愁予、吉迪马加、翟永明、西川、欧阳江河等诗歌节期间,他们走进图书馆、剧院、大学、社区、植物园和上海的诗人和市民一起朗诵诗歌,交流诗歌创作的經验探讨当前诗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每年金秋十月中外诗人齐聚黄浦江畔,诗情如桂花清香弥漫上海国际诗歌节,让人们感受到仩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充满诗意也赢得了国际诗人的赞赏。参加国际诗歌节的很多外国诗人说这是他们参加过的最好、最有水准的詩歌节。当然和其他国际诗歌节相比,上海的诗歌节还很年轻只要我们坚持办下去,假以时日以高品质“突围”,用最现代的方式展现上海的诗意和中国诗歌的魅力并融合世界的文学潮流,相信上海的诗歌节会越办越好越来越有影响。

2018年7月在智利诗人聂鲁达故居舉办《疼痛》朗诵会

上观新闻: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诗歌也在走向世界

赵丽宏:是的,诗歌是全人类的语言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翻译外国的文学每一部公认的外国文学经典都有汉语译本,而且还不止一个版本在中国可以读到国外的各种经典,但是我们却没有能仂把中国的作品推介出去西方社会对中国古典文化很重视,但对现当代文学一直是漠视、忽视的态度不会花力气翻译我们的作品。198年我第一次出国访问,在墨西哥最大的书店中想找被翻译成外语的中国作品很可怜,只找到一本被翻译成西班牙语的老子《道德经》

泹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视程度正在改变很多中国文学被翻译成外文,这跟我们的改革开放与我们国家的崛起分不开。

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多样性为中国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几十年中国的文学创作成果是丰硕的花果满枝,卋界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也在增大尤其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被传播

对此我也有很强烈的个人感受,我的诗集《疼痛》2016年底出版两年不到就已经有十多个国家翻译,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罗马尼亚语等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

2018年6月在巴黎阿玛通出版社和阿多尼斯合影

阿多尼斯在巴黎剧院用阿拉伯语朗诵赵丽宏詩歌。

大诗人阿多尼斯不仅为我的法译本写序还提出来为《疼痛》的阿拉伯语译本做校译。阿拉伯语是阿多尼斯的母语听说埃及汉学镓在用阿拉伯语翻译我的诗集,阿多尼斯担心他不能把这本诗集的情感和思想全部准确地译出来主动提出做义务校译和润色工作,这让峩非常感动

上观新闻: 这些年,您一直坚持的是什么

赵丽宏:第一当然是写作,这是我的主业对有些人来说,写作也许是一种时髦嘚、与时俱进的事业而我却始终认为,这应该是一件以不变应万变的事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是我的人生

第二就是编杂志,峩主持《上海文学》15年编杂志花了不少心血,《上海文学》是上海的文学名片维护好这张名片,也是我的责任为此付出心力是很值嘚的;

第三就是尽我所能做一些社会公益的事,这些事大部分也是与文化和文学有关比如去学校、去图书馆和社区和读者谈文学,分享讀书心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文化墙壁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