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陈健:浅谈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陈健:浅谈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
少年儿童阶段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去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一个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定会是一个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本文主要阐述“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中所采用的最有效策略: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自主阅读 &&选编书目&& 有效指导&& 读书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于永正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且是得益于出了校门后的“课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多读课外书,因为书是启智的。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
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呢?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应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呢?国家课程标准虽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但推荐的读物太少,太一般化,缺少层次性。为此,笔者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言录》、《常见歇后语》等,宜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流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名著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实践不足。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我列出的必读书目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国儿童文学50年精品库》――童话卷、诗歌卷、散文卷、科学文艺卷、小说卷、故事卷;少年侦探易拉明科学探案系列――《神秘的脚步声》、《神秘的草房子》等10本;世界著名少儿历险故事丛书――《奇境历险》、《绝路逢生》、《鲁滨逊漂流记》等6本;《中国儿童阅读文库》――小说篇、古诗词篇、散文篇;世界著名童话系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童话365夜》;世界著名神话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童话故事集》、《红岩》等。
3、浏览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报刊有《小学生学习报》、《少年儿童故事报》、《报刊文摘》、《读者》、《小学生时代》、《少年博览》等。
二、开设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我们学校从2007年开始,每两周特别开设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对学生进行具体、切实的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①可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地运用诵读、鉴赏、比较、评价、探究、讲演、辩论、竞答等方法进行指导。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获得体验。③努力创设读书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心得。
1、激趣导读
①读给学生听。老师常选一些情节鲜明有趣、人物形象鲜活、语言节奏明快的图书朗读给学生听,孩子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每次读完一段打住时,孩子们总喊:“老师,再读一段嘛,求您了!”接着老师手中的书就成了孩子们的“瑰宝”,置于桌角,往往会被众人抢借。听的故事越多,孩子的阅读期待就越强烈。仅仅听朗读,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每次读完,师生就展开讨论,交流听后的想法或疑问,老师也趁机向孩子们介绍作者的更多作品,指引孩子自己阅读。
②讲给同伴听。班里总有几位家庭教育良好的,早就与书为友的“读书迷”,多开展几次“好书介绍会”、“精彩故事会”等,让那些早“富”起来的同学上台讲演读书的经验、收获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听了同伴的介绍,孩子们会激起强烈的读书欲望。一时间,互相借阅的读书热潮便会勃然兴起。
③师生读书交流会。我与班内学生共同商定了每月的必读书目,并定期举行了读书内容交流会。比如读完《三国演义》,举行了“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辩论赛;读完《西游记》、《水浒传》,举行“我最喜欢的人物”点评活动。读完世界著名童话后举行“童话剧表演赛”等等。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读书方法指南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必须走“开放型”的大阅读教育之路。为此,我都压缩了课文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语文活动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条件。每两周开设1节阅读指导课,每周安排一节课的自由阅读课,每学期开展5次以上语文活动。利用阅读指导课,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等;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录型、介绍型、体会型等;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如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同时,我还加强课外阅读教材建设,提出每个学生毕业时至少要完成“六个百”的阅读任务,即背诵100首古诗词,阅读100本有益的书籍,记背100条格言警句、100条歇后语、100条八字成语,积累100篇短小精彩的美文。
①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百花园中的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它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怎样让我们的小学生去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呢?学习古诗词不能靠句法分析或解词析句去理解诗意,而应靠充分诵读,使“心入于境,精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学生经历了这个熏陶感染的过程,民族文化的因子就会逐步融化进他们的血液,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所以我们采用了“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积累策略。一般让学生采用学习古诗词三步法:即先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畅;再通过结合插图、注释等自学讨论,了解大意;最后反复练习,熟读成诵。第三步为重头戏,可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如摇头晃脑地读,鼓掌击节地读,拖腔拿调地读,你唱我和地读。
此外,同龄人的优秀习作也值得多诵读,凡报刊中发表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出来的例文。学生多读了,可从中领悟到运用语言的规律和法则,积累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表达经验,从而在自己习作时得以“举三反一”。教给读书方法,每篇文章做到“三读三想”。记事的文章分为:①初读,“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②精读重点段,理解关键词句,“想”文章的中心(写作目的);③品读,用“△△△”和“&&&&&& ”分别划出优美句子和生动词汇,反复朗读,“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写生动具体从而很好地表达中心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这样读:①初读,“想”人物形象和具体事例;②精读,“想”怎样细致地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活动的;③品读,“想”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写景状物类文章可这样读:①初读,“想”写了什么景物;②重点读,“想”景物有什么特点;③品读,“想”描写方法,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生动具体的。
&&& ②速读与重点读相结合。名著和其它长篇小说类的书籍,采用快速默读与重点回味相结合的方法。如读《水浒传》,速读完一回故事情节后,再回过头去读读描写人物言行、外貌的语句,从惟妙惟肖、鲜活形象的描写中体会108位好汉的性格特点,然后把一个个好汉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 ③浏览。鼓励每个家庭至少为孩子有选择地订阅一报一刊,要求孩子和家长一起,每天坚持浏览时文、报刊或网络,然后互相交流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阅读报刊的好习惯。
三、读书活动荟萃例析
&&& 1、建立“读书积分卡”
建立“读书积分卡”,为了促进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对孩子的读书活动进行量化。我们班成立了读书会,给每个会员建立了“读书积分卡”。以学校推荐书目为主进行阅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目阅读,学生读书积分成绩由老师认真核实。学生每阅读一万字的内容,可积10分。设立“读书星计划”,学生积满50分,可获得一颗读书星,获得30颗读书星,将荣获“班级读书大王”称号。
&&& 2、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 ①剪报本――每生用厚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可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比如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
&&& ②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同样,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做到图文并茂。
&&& 每位学生都做得非常棒,在每学期一次的读书成果展览会上,孩子们的剪报本、摘记本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故事报、新闻报、诗歌报、作文报、图案报、生活常识报、数学报等精彩纷呈,摘记内容丰富生动,值得积累,很有价值。通过评比“优秀剪报手”、“摘记小能手”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热情。
3、争当最佳图书推销员
孩子们开始热爱读书了,可书从何来?①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里有藏书上万册,除必读书外,每个学期再搞个调查,列出班内学生最想看的书目,每个月让图书管理员到图书室去借出多于班级学生数10本的书,做好有关登记后,一一借给学生看,然后在每天中午半小时阅读课中,学生可以随时先还后借,每次限借一本,最迟在7天内归还。②学生个人购书。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课外书。在班内搞个图书推销活动,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好书,再借给同学看,看完后讨论讨论。凡推销成功一人者可得10分,谁推销的多谁得分就高,根据得分高低评出“最佳图书推销员”若干名,老师要对这些可爱的孩子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当然《借书制度》得人人遵守,爱护书籍的教育必不可少,“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损坏丢失照价赔偿”得警钟常鸣噢。
&&& 4、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
班级每学期都要组织“读书节”主题读书会活动,且各有侧重。第一学期是“走进古典名著――组织了‘我最喜欢的人物点评’”;第二学期是“走近诗人、作家系列――组织了‘走近冰心’、‘走近鲁迅’、‘走近李白’、‘走近安徒生’ ”等读书主题活动。
&&& 四、研究效果前后对比
通过一年努力,班里每位孩子都不同程度地爱上了课外阅读,与研究前有了鲜明的对比。研究前后变化对比调查表如下:
每天有30分钟以上阅读习惯者(人)
家中藏书50本以上者(人)
会背古诗词100首以上者(人)
读完100本以上课外书者(人)
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而且这是长大以后没有办法弥补的。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之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一个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定会是一个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_参考网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
王其顺摘 要: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中的重要内容,不但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力。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提供助力。关键词:学生 阅读能力 习惯 培养 对策【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80-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答题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一、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从根本上讲,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要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练习中获得真正的提升。具体地说,在过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答题能力。教师并没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只是按照课后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率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只是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解题的速度与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任务单学习法开展阅读教学。所谓任务单学习法,就是指教师为学生制定任务,引导学生在不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并提高能力。通过任务单学习法,教师的角色得到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监督者与引导者。进一步说,教师不再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在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传授学生自主探究的技巧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就是通过阅读收集信息,是对教学任务的自主探究。随着练习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逐步掌握了阅读的技巧,提高了自主阅读能力。二、充分交流与讨论从本质上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受到学生意识和思维的直接影响。简单讲,学生是否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关系到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思维和意识,决定学生阅读的角度和思考的方向,决定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就是要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进行有效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充分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学到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法,并引导学生产生思维意识间的碰撞,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达到目的,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为其制定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组织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得到总结。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但发挥了团队的作用,还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吸收同学的阅读理解技巧,借鉴同学的思维方式,启发自身的思维,提高自主阅读的效率。同时,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才能充分理解学生在自主阅读时面对的困难与挑战,才能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提升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三、以兴趣为导向培养习惯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需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阅读,培养学生的习惯。首先,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扮演人物角色实现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内容的生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其次,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利用丰富有趣的阅读素材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选择故事性较强、情节紧凑的童话故事、小说等等开展阅读教学。基于此,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趣味,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而主动阅读,最终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进行阅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达到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目的。参考文献:[1]孟祥辉.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3,(12).[2]陈怀平.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的其它文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网友来稿)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网友来稿)
四川省巴中师范&&&&苟志弘
面对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学已从传统的知识论转向现代的主体论,由侧重结论性知识的传授灌输、学生学得多悟得少,转向注重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体验感悟、学生学得少悟得多。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
一、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感悟能力
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味的繁锁的提问和冗长细腻的分析讲解还普遍存在,有的教师甚至还是老一套: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分段、概括段意→分析讲解全文→归纳中心→写作特点,课堂上少的是欢声笑语,多的是沉默寡言;少的是书声朗朗,多的是被动听讲;少的是议论纷纷的讨论,多的枯燥讲析作笔记,把活的语文科学变成了死的科学,这样老师花费了极多的“讲”“说”时间,结果学生却依然是读则读不通畅,更悟不出“味道”;写则写不出内容,更缺少情趣、创新。这与多年来形成的“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倾听、记笔记、练习和背诵,回答教材中及教师在教案中设计好的问题等有直接关系。它极大地抑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使语文教学出现了“高耗低效”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为内容,一种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在老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读为本,指导学生深层次地、广泛地、自觉地读书,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认识的能力,语感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读懂课文。对学生来说,读是一天也离不开的。读,才能懂得文字,理解课文,感知作者,才能体味理趣,获得美感;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须途径;读,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悟、理解和体验;读,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读,能使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感悟,朗读时要把“话变成画”,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在评读品读中,激发学生情感,提高阅读的鉴赏力
评读品读,评是评论、评议、评价,品是品味、体会、感悟,实际上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在读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的过程。它是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学自悟能力的有效手段。
1、评读品读的教学,实际是感悟型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活动,它重在以读为主,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章意蕴的感悟能力。因此,我在评读品读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教师示范评读→个别指导评读→同桌练习评读→学习小组汇报评读→全班展示交流评读→集体欣赏品读的”的可操作性、实效性较强的方法很快被学生所接纳,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越读越投入,越读越动情,切实在阅读教学中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激活了思维,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评读品读所强调的是读中悟、读中谈理解,它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深层次读书的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在评读品读的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互读互评”,即“我读他评”或“他读我评”的方式;也可采用“自读自评”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和学伴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评读的方式方法。在“评品”的过程中,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要想象画面,而在“读”中,则要把“话变成画”,在脑海里再现画面,体会情感,感情朗读,此时的读即理解后的读,是表达自己对文章内涵的领悟,是深层次的读书。我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朱自清先生细致描写的荷香月色的重点段落4、5、6自然段,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极富诗情画意,我采用了“评品”的方法,先朗读,然而的脑海勾勒的画面: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渺的歌声……。再朗读,然后品味领悟: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最后欣赏,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还富有情趣美。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深层次读书,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提倡质疑释疑,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
质疑释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走教案”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因此,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是为了真正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是需要下功夫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大胆提问,跨出由不敢质疑到敢质疑的第一步,其次是教学生会质疑,然后鼓励学生有“怀疑”、“叛逆”精神,挑战权威,最后教学生学会释疑。
1、教师引导。教师教学生在何处质疑,从哪些方面质疑,怎样思考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以课文为例,为学生做示范,这样学生既直观又易学。
2、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①选择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明白问题提出的依据及为什么要这么提,其目的是增强学生提问的意识,提高提问水平。
②巧妙地把教师怎样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理解的需要,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提示传递给学生,其目的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③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训练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无论是课前预习性质疑、课中深入性质疑,还是课后回顾延伸性质疑,我始络对学生坚持做到提倡、鼓励和引导,对学生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思考价值、思维方式、角度等都给予适时度的评价和指导。
3、鼓励创新,敢于挑战权威。《天山景物记》是碧野先生的名篇,选作教材多年。教学中,发现该文有几处病句。我在教该文时,特意安排了一项练习:找出文中病句,并加以改正。开始,学生大感诧异:或迷信名家,认为没有语病;或认为自己没那么大的能耐,不敢“太岁”头上“动土”。经我再三诱导,有学生找出“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峰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这句,很明显缺主语。“在……下”是介词短语,不能充当主语,可将介词“在”去掉,“以下”后加“的”,变为名词性“的”字短语,作主语。因此,我在教学中,还鼓励学生对我的讲解进行质疑,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杂音”,学生完全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有不同的见解,各抒己见,求异思维、创新的火花也往往由此产生。
4、教给学生释疑方法。教师释疑,不能只告诉问题的答案,而要注重答案得来的过程,也并不是把过程直接告诉给学生,一定要注重寻求知识结论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探索出释疑的方法,从而达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实践机会,能自主、探究学习,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读的主体性。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发现美、领悟美、感受美,陶情冶性。
参考书目:《中国教育,还等什么》杨晓升,经济日报出版社
&&&&&&&&&&&《高境界教学的核心》刘以林等,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情境论》韦志成,广西教育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等,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