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以所学专业为例,联系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具体例子的原理,谈谈你初步的职业规划。(800字)求思路

帮助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实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帮助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实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范文网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知识导引 一、本课主要目标 1.了解联系的含义、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懂得联系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懂得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4.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5.理解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6.联系实际,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本课知识网络三、疑难问题解析 1.联系中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任何事物都有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自身的 相对独立性,正因为事物之间相互区别,各有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才能有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事 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 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 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 孤立地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 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都是错误的。 【例题】2007 年 4 月,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部分水区大规模暴发蓝藻,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 到严重影响。表面上看,导致这次供水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蓝藻暴发、气温升高、降水不足等自然因素,但这场灾难 的背后,挥之不去的是人祸的影子。材料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事物的联系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③系统与要素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④要重视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从题意的要求来看,导致这次供水危机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只看 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灾难,反过来 影响人类自身的生活,这体现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承认自然界的 客观性”不符合题目中的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故应排除②项。解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限制的知识范围,如辩证 法、唯物论、认识论等。答案为 B 项。 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联系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来说,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 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 性。所以,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例题】我国农业正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方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 环农业方式转变。农业部启动的循环农业促进行动,通过普及应用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农村 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降低生产成本,防治农业水源污染,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最大 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材料的哲学依据是( ) ①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②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③人为联系具有“人化”的 特点,是具体的主观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从题意的要求来看,生态系统与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联系虽然是客观的,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 发现和利用。人们从原来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转变,体现了人为事物 的联系,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从解题的注意事项来看,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本题的解决关键是排错项。本 题中③项说法有误。答案为 B 项。 3.联系具有普遍性,不意味着“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 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 系,应当从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事物的真实联系。 【例题】面对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许多国家的民众开始注重探索“绿色” 生活方式, 在出行等许多方面自觉向环保的方向靠拢。 2007 年底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 提倡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这说明( )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 【解析】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 项错误。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它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B 项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D 项错误。答案为 C 项。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对于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 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完整和准确的认识。 从实践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 【例题】在机械设计中有一个等强原则,即设计一个机器零件时,使每个部分相等,达到同等的使用寿命,否则会 出现因一个部分的报废而造成其他完好部分的浪费现象。等强原则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要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部分构成整体,部分决定整体 B.系统具有层次性和规律性 D.必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解析】系统的性质是要素、结构、环境三者关系的体现,其中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协调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等强原则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功能发挥 问题。B 项观点在材料中未体现。C 项夸大了部分的作用,是错误的。D 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材料寓意,不符合题 干哲学道理的规定性。答案为 A 项。 本课测评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为了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果,扩大务实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在非洲建立了第一个 经济贸易合作区,即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具有互补性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显示,在该项目组调查的近 2 万平方千米无表碛覆盖冰川总体处于面积缩 小状态,5 年来缩小了 7.4%。这表明,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物质目前亏损十分严重。科学家警告说,这一 现象将会导致全国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 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 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 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3.自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以来,已建设基本农田、乔木林 71 万公顷,种草 16 万公顷,项目区内植被覆盖 率从 17.8%提高到 41.1%,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 B.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是有区别的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要的联系方式 4.国家在不断释放调控信号干预市场预期的同时,切实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 的有效供给,就是要保证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平稳健康发展。可以预见,中国房地产市场涨势将受到明显抑制,房 价的理性回归成为必要,这样的发展更为扎实,也更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启示我们( ) A.要把握人为事物的联系 B.要发展事物的本质联系 C.要重视事物的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D.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性 5.公务员考试扩大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空间,增强了改革的普惠性,有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 过,当公务员考试降温为一种普通的职业考试之时,当社会成员对公务员职位的竞争回归到正常状态之时,中国的 改革就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保护正常考试,杜绝公务员考试 B.必须承认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C.应当给公务员考试不断升温,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D.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6.实现长三角地区交通卡互通使用,是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长三 角地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结算平台、运营模式等瓶颈问题,推动实际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 “一卡刷遍长三角” 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这说明( ) A.整体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B.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不复存在 C.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7.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 顺序等方面,需要合理安排,既有侧重点,又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方法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8.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共同列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正致力于构建一个结构更趋合理、运行更趋规范的有 序社会。这说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系统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联系 D.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9.循环使用教科书既有利于节约,又有利于环保。一位政协委员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我国有在校中小学生 2 亿 多人,以每一个学生一年用 15 册课本计算,每年要用 30 多亿册课本,消费纸张达 55 万吨之多,需要砍伐 1100 多 万棵大树。这种算法体现了(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④把握永远不变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宋代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哲学上看, 苏轼的诗是( ) A.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三、简答题 15.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 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 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16.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取得较大进展,但生态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由于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生态平衡,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草原退化加剧,沙漠化迅速发展,森林资源锐减,沙尘暴肆虐,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 严重。这威胁着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分析说明题 19.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 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世界经济总体增长平稳。与此同时,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病 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现实威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国际关系中 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 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 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 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这一道理说明为什么世界各国需要协调与合作。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知识导引 一、本课主要目标 1.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2.理解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3.理解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4.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本课知识网络 三、疑难问题解析 1.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 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和趋势。发展是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 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体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运动包括变化、 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 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例题】江泽民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 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 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体现了( )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有变化就有发展【解析】江泽民关于“三大思想解放”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使思想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B 两项与题意不符。D 项混淆 了变化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错误的。答案为 C 项。 2.质变、变化、发展的关系 变化包括量变,也包括质变。质变包括发展,但不是所有的质变都能构成发展。因为质变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向前 的、进步的变化;二是下降的、倒退的变化。其中,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变化才是发展。 【例题】日本、韩国等是与我国文化背景相近的国家,具有与我们类似的发展传统医药的优势。虽然它们拥有的传 统医药人才资源远不及我国雄厚,但在按现代化要求发展它们称之为“汉方”、“韩方”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制剂方 面进展神速,抢占了先机,获取了相当可观的国际传统医药贸易额,甚至进入我国中成药市场。从发展的角度看, 日韩在该领域的成功事例启示我们( )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能发展 C.发展体现了新旧事物的联系 B.发展就是对旧事物的改良 D.促成事物的质变就是发展【解析】发展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并不一定能发展,要做到发展还要促成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故 A 项不能选。发展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 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不能把发展仅仅说成是对旧事物的改良,故 B 项不能选。传统 医药与符合国际标准的“汉方”、“韩方”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旧事物的联系,故 C 项可选。发展需要促成事物 的质变,但促成事物质变的不一定是发展,故 D 项不选。答案为 C 项。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发展中成为过时的、丧失其存在必然性 和日趋灭亡的东西。 判定新旧事物应该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为标准。判断新事物时必须注意以 下几点:第一,不能以时间的先后为根据;第二,不能以事物的外表形态为依据;第三,不能以强弱为依据,不能 以完善不完善为依据;第四,不能以暂时的胜败为依据。 【例题】“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 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现有的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突破关键技术。这表明( ) A.新事物是指通过适应性改造而完善的东西 B.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C.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解析】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为标准, 故 A 项不选。 事物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而质变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故 B 项不选。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 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新事物是在旧事 物内部孕育生长起来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运动变化的结果,不能说是从旧事物演变而来的,故 C 项不选。材料 充分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故 D 项可选。答案为 D 项。 4.发展与联系、运动、变化、规律的关系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体 现着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包括进化和退化、上升和下降,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趋向就是 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例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 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因为与 时俱进( ) A.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B.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发展就是运动变化 D.是联系和规律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解析】 这是一道拓宽思路,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灵活思考的试题。 与时俱进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 要求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在实践 中不断发展的基本观点,但把发展与运动变化画等号是不正确的,故C项不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 前提,实事求是不能与联系、规律画等号的,故 D 项不选。答案为 A 项和 B 项。 本课测评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从哲学上 启发我们( )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要尊重知识、重视人才 B.李白、杜甫的诗有脍炙人口之感 D.事物之间相互作用构成发展2.从 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六十多年,其发展异常迅速。现在,每几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每一两年 产品就会更新换代一次。科学家预计,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量子计算机、生物芯片计算机。这说明( ) A.要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 B.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 C.没有自然界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D.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逐渐分化,产生了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 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在内 的“新的社会阶层”。上述材料反映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D.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4.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非法传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非法传销机构开始频频“变脸”,他们打着“人际网络”、 “人户网卡”等新的旗号使人上当受骗。“变脸”后的传销( ) A.是新事物,因为它的形式是新的 B.是新事物,因为它打着新旗号 C.是旧事物,因为它违背市场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D.是旧事物,因为它受到了政府的限制和打击 5.由于观念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 )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6.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浓缩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的 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顽强毅力和大智大勇,以及在不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中成长壮大的强大生命力。 从哲学上看, 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斗志, 是因为他们( ) ①面对困难和挫折仍坚信革命前途是光明的②坚信精神力量对实践的重大作用 ③对待困难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④认识到实践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体现的共同哲理是( A.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任何微小的变化最终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C.要重视事物的发展,促进质变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8.目前,我国国内家电连锁机构过度重视规模至上的信条,将店面数量上的竞争错误地当作是压倒性优势来对待, 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应是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上述材料表明( ) A.量变对事物的发展没有意义 B.要把重视数量变化与重视质的变化统一起来 C.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D.质变就是事物在数量上相加的结果 9.1949 年 4 月,在中国革命取得重大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 “宜 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既表达了彻底革命的精神,也具有 很强的哲理性。“人间正道是沧桑”表明了( ) ①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②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③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这句话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告诉人们( A.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B.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要重视量的积累,不断促成事物质变11.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落下帷幕,大会最终通过了印尼“巴厘岛路线图”。会议认为浪 费能源对环境、社会、经济的危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对浪费能源进行法律制裁。但这引起了一部分社会 公众的不满。部分社会公众对处罚浪费能源的认识( ) A.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忽略了量的积累会导致事物的性质变化 C.正确地认识了质变对事物发展的意义 D.反映了意识对实践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科技发展看,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世界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 给我们提出了不能回避、 也回避不了的严峻挑战。 科技进步不能回避, 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科技进步能够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当代国家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13.自 2001 年联大通过艾滋病问题承诺宣言以来,全球抗击艾滋病的努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从目前的进展 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仍未实现 2001 年承诺的所有目标。以下对艾滋病问题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最终会找到治疗艾滋病的方法 B.艾滋病是无法根除的,因为它的传播更快、更广 C.艾滋病的防治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防治艾滋病是联合国的主要任务之一 14.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词汇。这些新词汇往往是原有语言的变异,其中具有时代感的词汇会慢慢被 社会所接受,成为人们的生活用语。这表明( ) A.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领域的新事物为群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D.不同阶层的语言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15.有时做事情没有机遇是不行的,但是有的人在机遇面前却瞻前顾后、畏葸不前,最终贻误时机、一事无成。这 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A.促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D.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三、简答题 16.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部引擎”之一,有力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战 略结构。因此,应当把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能级”,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 要战略。由于这一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壁垒,核心城市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城市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 和无序竞争,使这一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未能协同发挥,不能形成整体竞争力。改变这一现状已刻不容缓。 运用系统优化的观点,说明区域壁垒、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为什么会导致该地区不能很快形成整体竞争力。 17.经济实力的强弱、增长的快慢往往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以科技、体育、文化论输赢比后劲, 已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主题。改革开放之初,北京的发展主要是注重经济增长。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北京 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乘着 2008 年的奥运春风,北京市委、市政府非 常重视科技、体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北京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科技、体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四、辨析题 18.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将自身的 发展和繁荣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 辨题:只要搞好了自身的发展,就会带来普遍的发展和繁荣。 19.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变就是发展。 五、分析说明题 20.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要求改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绿色 GDP”核算体系的呼声越 来越高。 国内生产总值(GDP)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对 GDP 的测算,可以精确地把握宏 观经济的增长趋势及物质财富的增加。目前,这一指标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依 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GDP 高速增长,不仅使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且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 争力和吸引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GDP 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它仅能反映经济活动中体现经济发展、繁荣的一面,而不反 映对资源、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的一面。特别是对依赖于开发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获得重要收入 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这些缺陷尤为突出。 绿色 GDP 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的范围内,由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扣除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退 化成本之后的有效最终结果。它能够克服现行 GDP 核算体系存在的缺陷,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 协调,从传统的单纯追求数量增加的发展模式向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福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依据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应该怎样认识 GDP 的作用。 21.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了 《加强睦邻互信推动和平发展》 的讲话。 他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促进成员国互利合作的有效机制,成为维护实现持久和平、促 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方对组织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人们也要看到,本地区发展还不时受到一些干扰甚至 破坏,“三股势力”、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猖獗。这些都不利于本组织共同发展与地区和谐。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不 移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成员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胡锦涛主席的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22.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中国经济正在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国民经济实现连续五年高速增长。五年新成 就,道路不平坦:当我们刚刚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走出连续五年通货紧缩的威胁时,却与“非典”疫情不期而 遇;在成功抵御了“非典”冲击、经济又开始快速增长后,又面临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局面;当 我们通过宏观调控缓解了煤电油运瓶颈的制约,却又面临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增长过大等 突出问题, 2008 年伊始, 全国又遭遇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煤电油等又一次全面告急。 在跌宕起伏的五年中, 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指导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引导中国经济渡过急流险滩,创造了新的奇迹。 请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六、案例探究题 23.目前,个人创业成为一些大学生的选择。但“188 人创业,95 人死掉,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这 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备受争议。其实,能选择自主创业,其进取精神 就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 要作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更应该抓住时机,提高自己,适应环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 (2)假如你是一个创业者,谈谈你将如何对待创业中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知识导引 一、本课主要目标 1.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3.理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4.理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5.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本课知识网络三、疑难问题解析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唯物辩证法 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 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 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 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一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的认识方法。 【例题】下列词汇中,既能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又能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A.望梅止渴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联系的观点 和发展的观点。其次应理解这几个成语的含义。“望梅止渴”虽能一定程度体现联系的观点,但主观愿望代替客观 现实,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唇亡齿寒”虽能体现事物普遍联系和矛盾的观点,但发展的观点未能充分体 现。“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是说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 发,但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体现得不充分。“吐故纳新”,对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体现得都较充分。 答案为 C 项。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1)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能够在一个统 一体内相互依存;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第三,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这种基本趋势,是由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决定的,正是 因为事物的转化总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所以发展表现为确定的方向性。 (2)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有 两种情况: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使整个事物得到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 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第二,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 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二者都不是孤立起作用的。毛泽东指出,矛盾着的 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题】孟子在《告子下》中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柳宗元在《柳河东集?敌戒》也说:“敌存灭祸, 敌去召过。”这主要说明的是矛盾双方的( ) A.相互依存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C.相互转化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B.相互包含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D.相互斗争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解析】事物发展的条件是该事物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统一体,而稳定的统一体得以形成的条件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 存。对立双方的发展都依赖于对方的发展。孟子和柳宗元说明的正是这个意思,故选 A 项。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即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事物发展,材料表现不明显,不选 B 项。矛 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方向不是任意的、偶然的,是朝着确定的方向转化的,这个确定的方向就是对立双方各向自己的 对方转化而去,在材料中表现不明显,不选 C 项。所谓相互斗争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指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斗 争性的作用在于能引起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矛盾非主要方面向主要方面转化准 备条件,换句话说就是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斗争性的作用在于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或旧 质事物的破裂、瓦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或新质事物的产生,从而使事物发生质变,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使事物 得以发展,材料表现不明显,不选 D 项。答案为 A 项。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它是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不仅是贯 穿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一条主线,而且揭示了世界存在状况的实在内容,是理解辩证法其他问题的一把钥匙。因此, 只有懂得了它才能真正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把握辩证法的实质。 (2)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的认识次序,总是先认识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一般事物,从 许多个别、特殊的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共同的一般的本质,然后以它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广泛的特殊事物,从而 补充、丰富和发展已经取得的一般认识,然后再以此为指导去研究特殊事物。人类的认识运动就是这样由特殊到一 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 【例题】“为保障奥运会期间的蔬菜供应安全,为每个蔬菜编入唯一的条形码,即‘身份密码’,一旦发生食品安 全事故,可立即追溯到源头。”北京奥组委为食品安全编蔬菜“身份密码”的辩证法依据是( )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析】每个蔬菜的产地、加工、包装、运输、贮藏等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即具有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每个蔬菜编 条形码就是对蔬菜的个性进行鉴别,其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B 项错误,C、D 项不符合题意的要求。答案为 A 项。 4.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二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 “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 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二者的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 是“矛盾侧面”,只能说“一方”或“方面”。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 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的主次方面。 (3)一般来说,解决工作的中心、重点、关键问题,属于主次矛盾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认识和评价事物的性 质,则要区分矛盾的主次方面。 【例题】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经济运行中的新矛盾和突出矛盾,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各项事业取得良好成效。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抓住重点 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抓住本质与主流 【解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经济运行中的新矛盾和突出矛盾,说明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 要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经济建设中包含着若干矛盾,但我们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加强宏观调控,说明要抓住主要矛盾。D 项强 调的是同一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我们应注意分清主流与支流,不符合题意要求。A、B、C 项符合题意要求。答案 为 A、B、C 项。 本课测评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近来,猪肉涨价,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但加重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对此,养猪户 高兴,城镇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人群叫苦。这启示我们应( ) ①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②认识到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③看到矛盾的双方是根本对立的④承认矛盾、揭示矛盾、分 析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总的看,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猪肉、油价上涨过快 等。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能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上述材料没有体现(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C.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3.为又好又快地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中央多次强调,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 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一要求蕴涵的哲理是( )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③矛盾双方主次之分永恒不变④主要矛盾 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5.胡锦涛主席在第十五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言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 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凝聚了 国际社会共识,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哲学依据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6. 京剧是我国的 “国粹” 。 观赏京剧可以根据脸谱区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根据唱腔辨别不同的流派。 这表明(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C.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7.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国家要加强规范性管理,趋利避害。青少年要自觉文明上网,不能因网络的负面影响而 否定网络的先进性。这是因为( ) A.矛盾具有斗争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D.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8.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下列说法中,与这一要求蕴涵的哲理不相同的是( ) A.牵牛要牵牛鼻子 C.好钢要用在刀刃上B.红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D.工作要做到点子上9.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 胜利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理依据是( ) A.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B.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0.人类社会的和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和谐社会,不要把和谐社会绝对化、理想化。 所谓和谐社会是相对于不稳定或动乱社会而言的。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没有斗争的社会。这是 因为( ) A.没有矛盾的对立也就没有统一 C.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D.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11.根据列宁的时代观,把握时代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有三条:一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时代主题; 二是基于主要矛盾运动规律而形成的时代发展趋势;三是在这个时代居于领导地位的阶级的特征及其历史使命。上 述时代观的哲学依据是( )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三、简答题 12.一些小摊贩占道经营是许多地方城市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某市以前多次采取“运动式”的治理方式,收效甚微。 近来,该市召开小贩代表、城管人员、专家学者恳谈会,正视了社会弱势群众谋生的合理性,各区街道积极帮助一 部分摊主就业,对仍需经营的小摊档采取统一规范、指定区域经营、发放最低生活补助等形式,使小摊贩占道经营 的现象有了很大改观。 运用矛盾的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该市怎样使这一现象得到很大改观。 13.作为试点,哈尔滨、郑州、长沙等 79 个城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适合不同参保人群的医疗保障办法,把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从城镇职工向城镇居民延伸,努 力实现应保尽保。到 2010 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全民医保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的哲学依据。 四、辨析题 14.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人类思想史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一种是斗争思维,认为矛盾双方的对立、斗 争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另一种是和谐思维,认为矛盾双方的统一、和谐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根本动力。 辨题: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性则不是。 15.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工作中,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分析说明题 16.材料一 从 2006 年下半年开始,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与以往的提法相比,“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表明中央致力于科学发展的决心。 材料二 2007 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增长较快、结构 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但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仍然存在。 材料三 2007 年以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通胀压力增大,给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 不良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价格走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供应、稳定价格,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 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指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 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 2008 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强调“要坚持好字优先”。 请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17.从 1936 年第 11 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奥运要求的火炬,并把火 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标志物之一。2007 年 4 月 26 日,第 29 届奥运会火炬亮相北京。 北京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以中华文明作为 创意源泉,并以开放的心态借鉴了其他民族文化成果,在保持鲜明中国特色审美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华文明特有的 包容性, 使之成为跨文化的全球创新设计精品。 它完美诠释了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美好愿望, 很好地契合了友谊、 和平、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祥云”火炬的设计,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18.1927 年,拉尔夫? 纳尔逊? 艾略特在退休养病期间,通过对道? 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仔细研究,悟出股市行为理论 即波浪理论,认为不管是股票还是商品价格的波动,都与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样,一浪跟着一波,周而复始,具有 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 波浪理论有四个基本特点。(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的两个 最基本形态。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分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 5浪来表示;调整浪也可分成三个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3)在上述八个波浪(五上三落)完毕 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八波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波浪可以拉长, 也可以缩短,但基本形态永恒不变。 分析说明波浪理论蕴涵的辩证法道理。 六、案例探究题 19.材料一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 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中华民族的昌盛和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西医的病理学、细胞学、解剖学等新学科的快速发展,传统中医学的发展面临着 很大的考验,中医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自己的立论依据和经验,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写上自己重要一笔呢? 材料三 某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收集资料归纳了中西医研究的特点。 (1)在一些急性病的治疗上,考虑到中医的 多种因素,包括医者的辨别能力、中药的质量和煎药的方法和时间等,也许会延误病患的最佳治疗时机,这时采用 西医的针对症状治疗方式,缓解病痛较为适合。而在一些慢性病的治疗中,西药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等对人体的肝肾 功能都有一定的潜在危害,中医则有着其他医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2)中医因其独特的煎制方法和服药规则,往往 让人们望而却步。(3)西医的产生是基于化学试验和试验室研究,基于人体解剖学和病理分析的理论依据。中医 学的产生基础则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来自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无意发现,有很大的偶然性。 (1)有人认为,西医胜于中医。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2)联系所学知识,请你就振兴中医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出这些建议的哲学依据。 (3)联系材料,围绕中医的相关问题,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并写出探究过程。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知识导引 一、本课主要目标 1.了解辩证否定的内涵、“扬弃”的含义、辩证法的本质、创新意识。 2.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3.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4.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5.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6.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二、本课知识网络 三、疑难问题解析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即 肯定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他事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促使其灭亡和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 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 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例题】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A.事物的量变过程 C.外力作用的否定 )B.事物辩证否定的结果 D.彻底否定自身的结果【解析】种子发育为植物,是一个质变过程,不是量变过程,A 项不符合题意。种子发育为植物,是内因和外因共 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C 项错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扬弃”的过程,是否定之中有肯定,不是 彻底否定,D 项错误。种子发育为植物,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事物自身的否定也称为辩证否定,B 项正确。答 案为B项。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任何 事物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必然的,有积极意义的。但任何事物 的存在又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其存在的合理性会逐渐丧失,由原来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 由积极的变为消极的。这时,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逐渐发展为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于是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 方面,事物便由旧质向新质转化。可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不经过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 事物也不能产生,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例题】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 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 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折。这段话揭示的道理是( ) A.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B.量变的过程D.事物联系的环节【解析】材料主要强调辩证否定的作用,通过否定促进新事物的成长,A 项正确。B、C、D 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 但与题意不符。答案为A项。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辩证的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根本性的质变,因此新旧事物之间 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辩证的否 定并不是把旧事物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否定又肯定,既抛弃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也就是说,被否定的只是旧事 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对于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则予以肯定和保留,并加以改造、提高、吸收, 使之成为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既是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同时又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既是 使旧的过程中断,又是使新过程与旧过程相衔接,它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 【例题】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从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卷轴造型、象征中华文化符号的云纹图案、承载千年中 国印象的漆红,到接近人体“握手感”的橡胶皮革漆,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工业设计完美融合,将中国文化 的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由此可见( ) A.文化创新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的智慧 C.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B.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否定就是旧的过程的中断【解析】本题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相关哲学知识的理解。A 项错误,文化创新的灵感 来自于社会实践。B 项正确,火炬诞生过程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工业设计完美融合,将中国文化的特 色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的过程,既是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同时又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C 项错误,正 确的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才起到积极的作用。D 项错误,辩证否定既是使旧的过程中断,又是使新过程与旧过程相衔 接,它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答案为 B 项。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 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的否定也叫“扬弃”。恩格斯说, “扬弃”就是“既被克服又被保留”。也就是说,在“扬 弃”中,新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而是战胜、克服旧事物,并把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吸取进来,作为自身发 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割断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联系,事物就不会得到发展。 【例题】列宁指出,青年要成为共产主义者,要成为和过去的旧东西实行彻底决裂的一代新人。同时,他又说,如 果你们试图从这里得出结论说,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那你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上述 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地审视材料。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决裂”,二是“掌握”。从哲学上讲就是 既否定又肯定,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答:(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2)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青年要成为共产主义 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和过去的旧的东西彻底决裂。 (3)辩证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无产阶级的文化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拒 绝学习和吸取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因此,青年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学 习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知识。只有用人类积累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真正成为共产主义者。 5.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1)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事物内部有否定的方面,认为某物就是某物,不可能变成他物,这就否认了 事物的质变,抹杀了新旧事物的界限,从根本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它对待旧事物的态度是不加批判地全部保留, 只要继承,不要批判,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 (2)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它对待旧事物的 态度是全盘否定,统统抛弃,认为新事物不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没有旧事物的痕迹。这样,就割断了 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使事物的发展失去了基础和条件,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它只要克服、不要保留,只 要批判、不要继承,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另一种表现。因此,我们应该批判形而上学否定观,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例题】早期的电灯泡,在使用不久后就发黑。开始,人们认为这是由灯泡内部的空气引起的,就将灯泡中的空气 抽空,但灯泡仍然出现发黑的现象。后来,有位博士提出往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经过实验,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 这样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②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③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④事物内部没有否定的方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电灯泡的实验和完善过程是一个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辩证否定观的 具体表现,故①项正确。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到充入氩气是人类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的表现,故②项正确。人 类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故③项正确。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 都是错误的。肯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它否认事物内部有否定的方面,认为某物就是某物,不可能变成他 物,这就否认了事物的质变,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故④项错误。答案为 A 项。 6.辩证否定观是革命精神和科学分析态度的统一、批判和继承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书本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但任何书本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权威往往比 普通人更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任何权威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永远不犯错误。因此,我们既要尊重书 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例题】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这些,我们还只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认这一份珍贵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对待历史,我们应做到 ( ) ①肯定和否定相统一②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相统一③批判和继承相统一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 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辩证的否定是一种“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因此,我们对待过去的历史文化遗产既不能一概肯定,全 盘继承,也不能一概否定,统统抛弃,而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发展过程中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 一。这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过程。故①②③项可选,而④不合题意。答案为 A 项。 7.辩证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 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了,没有存在的理由,不得不让位 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1)事物的存在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是有理由的、必然的。 (2)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肯定的事物都会失去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失去自己存在的权利,失去自己存在的 合理性,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东西。 (3)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方式进行的。没有否定就没 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只有经过否定,事物才能向前发展, 所以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例题】徽调、汉剧、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 种──京剧。二百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完全否定实现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发展应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解析】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方式进行的,否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 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故 A 项不选。B、C 项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不选。答案为 D 项。 8.创新的重要作用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知的 可能;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 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没有革命的 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 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所证明的真理。 【例题】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实践基础上的思想变革、理论创新为先导。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 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段话说 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 A.是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决定着实践的发展 C.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解析】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讲的不是理论创新的作用, 故 A 项不选。 理论创新虽能指导人们的行动,但不能决定实践的发展,故 B 项不选。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实践基础上的思想 变革、理论创新为先导,但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故 C 项也不选。D 项正确且符 合题意。答案为 D 项。 本课测评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别林斯基说:“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否定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C.彻底否定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只要抛弃过去的一切,社会就得到发展 2.“不破不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密切注意变化发展的世界 ) )B.只要实事求是就能解放思想 D.要成功就要敢于破除过去的一切C.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3.我国在高温超导电缆的研发领域实现了上百项创新与突破,取得了三十多项专利。借助超导材料零电阻的特性, 高温超导电缆与常规电缆相比,输电损耗只有后者的一半,而输电能力却是它的 3~5 倍。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推动人类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C.创新促使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 B.创新全面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D.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说的是书本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获得智慧的重要来源。但如果迷信书 本,思维就会陷入僵化,创造性就会受到阻碍。上述观点表明( ) ①书籍和实践都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②要反对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书本知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④要坚持用辩证否定观对待书本知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 是( ) ①一分为二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辩证否定即“扬弃”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6.邓小平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表明( A.创新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要敢于否定一切权威 B.要做到革命精神和科学分析态度相统一D.要敢于突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7.中国家长常强调小孩要“乖”。“乖”,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默认。而创新则是要打破惯性思维,锻炼学生多 样化的思维模式。“乖”小孩在一般情况下会缺乏( ) A.对权威和书本知识的尊重 C.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作风 B.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 D.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8.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 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表明( ) A.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 C.发现问题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创新推动科技进步 D.创造性想象是理论创新的来源9.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深圳已经处于较高的发展平台,面临的任务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在实 践方面进行更大力度的先行探索,对于理论创新突破的要求也显得格外迫切。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 ) ①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最终源泉②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先导③理论创新对实践探索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理论创新是实践探索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10.美国一直把工业技术创新放在优先位置,依靠新技术革命发展成为全球超级大国。欧盟的创新做法是依托跨国 技术合作,将分散在各国的高科技力量、资金和技术系统组织起来,为实现欧洲科技领先、经济发展奠定牢固的基 础。上述事实表明( ) 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实现技术创新④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 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1.2007 年 10 月 24 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 月 26 日,中国第一幅 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 5~10 年里,将为中国带 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上材料说明( ) ①科技创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我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③我国科技的发展处 于世界领先水平④科技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2.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演进中,人们尊重学术权威,但不承认其拥有神圣至尊的垄断地位;人们尊重主流学派的学 术观点或理论模式,却不会将其奉为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上述观点体现了( )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观 C.人类社会是永恒变化的物质世界 B.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3.中国成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成语中体现辩证否定原理的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弃其糟粕,取其精华14.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最初是微粒说,它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光现象,但说明不了光的衍射、干涉和它在水中 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等现象。人们在研究中又产生了波动说,但波动说解释不了光电现象。后来,单纯的微粒说和 波动说又被波粒二相说所代替。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体现了( )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C.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三、简答题 15.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相声、大鼓,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丑的表演,听 到的却是流行歌曲。借助 Flash 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 后”甚至“90 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漂 亮转身,让我们看到了摆脱尴尬境地的希望。 说明“传统戏曲的这一漂亮转身”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16.一位父亲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捉鱼。捉鱼前,他嘱咐儿子不要弄出声响;否则,鱼会吓得往深处游,就捉 不到鱼了。一天,儿子自己去捉鱼,捉了半盆鱼回家。父亲忙问是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 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先在池塘中央挖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就只管捉鱼了。 (1)上述故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创新活动有哪些哲学启示? 四、辨析题 17.辩证否定就是肯定旧事物中的矛盾主要方面,否定次要方面。 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D.理论创新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18.进入 21 世纪,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创新意识。有人说,创新必然要求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未必要求创新。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19.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与旧事物没有任何关系的全新东西。 五、分析说明题 20.“翔凤”ARJ21 是我国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支线客机。为了完成“翔凤”的设计制造,ARJ21 的设计人 员首先走访国内多家支线航空公司,乘坐国内支线航空的航段,与飞行员、普通乘客广泛接触、调查,系统分析了 我国支线航空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多高原、高温或者高寒地区等特点,然后开始飞机的全面研制。 ARJ21 飞机的研制过程改变了中国民机研制一机一厂的旧模式, 在运作机制、 管理模式以及多项技术上实现了创新。 ARJ21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绝不是“闭门造车”。ARJ21 先后选定了美国 GE 公司、霍尼维尔公司、汉胜公司等 19 家世界顶级系统供应商,采用了 GE 的发动机、霍尼维尔的航电设备等世界一流产品。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翔凤”的成功设计制造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寻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 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 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在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成 规,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2.节能、环保、便捷,有着诸多优点的太阳能产品,由于成本高,时下在我国并不占据市场优势。“利用清洁能 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某市领导通过建设“太阳能之城”,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型能源、新型节电产品,为“中 国电谷”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他们认为“太阳能之城”的建设是对传统能源观念的一场革命, 要使创新成为人们积极 的生活态度。也有人认为,提倡创新精神,就要解放思想,敢于否定一切。 (1)从哲学上说,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2)如何理解“提倡创新精神,就要解放思想,敢于否定一切”? 六、案例探究题 23.央视特别节目《创新中国》网上征集:服装品牌如何创新?网友纷纷发表看法。 看法一 服装品牌,需要继承与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现 以人为本的心理需要,适应中国乃至世界的服装文化欣赏需求,需要百折不挠地勇于追求、探索和创新。 看法二 中国是个纺织大国,但是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品牌优势。大力发 展品牌创新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家利益。 (1)看法一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哲学道理? (2)根据材料中的看法谈谈创新的意义。 (3)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就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当地政府提出两条建议。 (4)请针对上述情况,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就本省如何实施“名牌战略”提出几条建议。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这里强调的是( ) A.部分的重要性 B.整体的重要性 C.物质的重要性 D.意识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测评2.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把两门甚至几门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建立综合性学科,产生了边缘学科、横断学 科、模糊学科等,数学向生物学、社会科学渗透,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材料表明( ) A.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B.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与规律 C.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少数党员干部遇到重大事件,虽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但往往是表面的多、形式的多,而具体的、深入的做法 和措施不够。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应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B.从各种变化中把握前进的趋向性 C.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D.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4. 2007 年中国政府颁布的 《中国扶贫开发报告》 , 用大量翔实的数据说明中国成功的减贫进程。 下面的图表说明( ) A.系统具有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B.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D.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5.“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久远的梦想。“嫦娥工程”立项仅三年多,广大科技工作者就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 严谨让“嫦娥奔月”从梦想变成现实。工程投入之少、见效之快、水平之高,都是世界罕见的。这充分说明了“伟 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③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④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 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词语的变化折射出经济发展的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提法的变化所蕴涵的 辩证法原理是( ) A.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7.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生生不息。这是因为( A.世界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每一事物都是由过去的事物发展而来的8.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有一种观点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种观点的典型代 表是生物学的( )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唯物辩证法 ) D.科学发展观9.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①“文化大革命”②克隆和纳米技术③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④包装精美的假冒伪劣商品⑤计算机算命⑥成功奔月的 “嫦娥一号”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②③④⑤⑥10.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更广泛地参与世界贸易活动,贸易摩擦不断出现。但是,只要立足于互利双赢,即使 遇到再多的摩擦,也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加以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达成,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从哲学 角度看,在贸易谈判中立足“双赢”,体现了(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同一以对立为前提 )11.下列说法与“知彼知己”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C.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12.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科技的贡献率比较低。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 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使农业科技有一个新发展。因为( ) A.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有条件的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任何事物总是与周围事物相联系 )C.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13.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D.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无限多样C.矛盾的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14.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 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包括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二是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 由充分发展提供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 ①任何真知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意识对改 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总负责,市县抓落实。材料告诉我们要( )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③积极做好量的积累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6.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 胜利而奋斗。我党要确定这一主题,是因为(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C.主要矛盾决定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1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8.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将其载入 党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的哲学依据是( ) 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19.我国古代有人提出了“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割裂了(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20.北京 2008 年残奥会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由红、蓝、绿三色构成“之”字形。“之”字有出生、 生生不息之意, 也有到达之意。 其字形曲折, 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之” 字寓意蕴涵的哲理是( ) 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21.下图《种子到幼苗》,说明(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种子到幼苗 ①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变化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③变化发展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④ 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2.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抓住被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历史契机,大胆创新,让 古老的昆曲焕发出了崭新的魅力。青春版《牡丹亭》推出不到一年,品牌价值已达到 1000 万元,成为中国昆曲史 上的一大奇迹。昆曲的这一变化说明( ) A.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与文化的发展 23.温家宝总理强调:科技的活力在改革。其寓意是( A.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C.科技创新推动机制创新 B.科技的创新在于改革)D.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新24.2007 年 11 月 14 日,中国保监会、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创新发 展的意见》,用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了天津滨海新区独特的发展环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保险业创 新发展的新路子。材料主要说明( ) A.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实践创新 C.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B.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D.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25.没有人事先估计到印度洋海啸的发生,也没有人估计到卡特里娜飓风的巨大危害,也没有人想到,2008 年的雪 灾会出现在中国的南方而不是北方,并造成严重的交通、供电问题。种种灾难让人们学会居安思危。材料说明的哲 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B.矛盾相互转化是无条件的、绝对的D.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26.按照部分省市条例的规定,因为大雾、冰雪等原因关闭道口或者收费站,附近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车辆拥挤、堵 塞,收费站要免费放行。国家有关方面应该借鉴地方立法探索,制定统一的收费站拥堵免单规定,形成收费站拥堵 免单全国一盘棋的局面。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B.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C.应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7.2008 年的雪灾考验了干部的“民本意识”。那么多的地方受灾,那么多的旅客受阻,那么多的滞留人员挨冻, 那么多的亲人心焦,怎么办?湖南省委提出,全省停止一切与抗风雪无关的会议和活动,投入一切力量抗击雪灾。 材料表明( ) A.应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应注意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D.应善于把握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C.应注意把握不同阶段不同过程的矛盾28.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 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