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匠美发学院学院怎么样?

重庆工程学院:网红学院是一种教学形式而非二级学院_凤凰资讯
重庆工程学院:网红学院是一种教学形式而非二级学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重庆工程学院:网红学院是一种教学形式而非二级学院   “网红学院”是一种教学形式而非二级学院
原标题:重庆工程学院:网红学院是一种教学形式而非二级学院
  “网红学院”是一种教学形式而非二级学院
  今年上半年,重庆工程学院与一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共建“网红(行业)学院”协议,7月3日双方正式签约,9月15日举行了首批学员选拔宣讲会。日前,记者采访了重庆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
  记者:为什么要开设“网红学院”?
  相关负责人: 新校企合作项目“网红(行业)学院”是深度推进产教结合,实施行业教育合作育人模式的新探索。与企业合作共建“网红(行业)学院”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主动适应“互联网+行动计划”。重庆工程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网红(行业)学院”,正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内涵发展,服务互联网产业经济。二是探索、强化网络直播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网络直播产业良性发展。学校主要是考虑结合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内涵发展建设所需,与企业开展这一校企合作项目。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引导与行业直接相关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参加项目专业培训,构建学生系统化的网络直播、营销推广、品牌传播、新媒体运营等专业能力。
  记者:开设“网红学院”与应用型高等教育本身是否存在矛盾?
  相关负责人: 和知名企业联合创建行业学院,一直是学校推行产教结合,实施分段培养的重要举措。由行业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并由企业派出资深行业专家、工程师等负责实践教学,能有效避免专业实践教学和行业应用脱节。这是学校基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在过去持续10年的探索中取得的经验。重庆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目标是培养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好高强”人才,培养特色是产教结合,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行业教育三段式教育。正是基于产教结合的考虑,学校近年来先后与中移物联网、阿里巴巴、沃尔玛、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12个,引进了品智集团、魏王影业、考知通科技公司等新兴科技企业入驻学校,为学生提供大量专业对口的岗位。
  共建“网红(行业)学院”是校企合作育人的又一尝试,与高校肩负的人才培养使命并不矛盾,而且通过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充分满足学生实习所需的实操场地、商业项目和高新技术设备,在真实项目中训练学生,较好地解决了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同时又能够更好地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开设“网红学院”是不是混淆了应用型高等教育和商业培训的边界?
  相关负责人: “网红(行业)学院”是跨专业的虚拟学院而不是学校二级学院,是相关专业学生学完专业知识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重新选择的行业学习和实训实习的方向。“网红(行业)学院”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并不是开设了一个网红新专业(教育部没有网红专业),主要是结合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内涵发展建设所需,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主要课程包括个性塑造、传播心理学、形象设计、形体塑造、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语言表达与沟通技巧、网络直播综合技能实训等,授课教师由校内的专业教师和行业的专业人士担任。这些课程本身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是直接相关的,即使学生以后选择不从事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些技能对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也有用处。
  这个项目没有另外向学生收取一分钱,学校也没向合作企业支付任何费用。在参加学生的选择上没有刻意设定颜值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岗位技能要求和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完全自愿报名参加选拔,与社会上的商业培训有本质区别。
  记者:“网红(行业)学院”目前运行情况怎么样?
  相关负责人: 这个项目已在学校实习楼进行了教学。18位参训学生每天10:00—12:00、14:00—17:00开展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学习,19:00—21:00进行两小时新媒体运营工具应用的自我实作训练。来自企业与学校的4位老师分别开展了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趋势、网红经济学、传播心理学、个性塑造、形象设计、直播实践新媒体运营工具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按计划实施顺利,整体运行良好。自愿参加学习的学生表示,个性塑造、形象设计、新媒体运营工具应用、网络心理学、语言沟通技巧等课程很实用,感觉对自身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相关新闻 责编:王雪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97053
播放数:1867900
播放数:1443987
播放数:5808920重庆市旅游学校 精技强能孕育一代“工匠”
| 编辑:王姣
重庆中职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选手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帕薇婉和重庆市旅游学校校长聂海英共同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旅游学校烹饪专业教师涂建川展示绝活
旅游学校形象设计专业学生技能展演赢得满场喝彩
近年来,重庆市旅游学校以“自信自立,向善向美”为理念,培养出一个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技能人才。
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教先进集体、改革开放30年推动重庆社会发展杰出贡献品牌名校……一所特色鲜明、国际有影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示范学校业已形成。
5月17日,重庆市2016年“我心向上,职业教育出彩人生”中职学生演讲比赛颁奖典礼在重庆市旅游学校举行。当天,正值学校第二届“活力校园·魅力校园”活动周学生风采展示活动,一幕幕精湛的技能才艺展演在舞台上精彩呈现。就在3个月前,同样精彩的展演也曾亮相重庆电视台“新春七天乐”栏目,惊艳了荧屏,征服了观众。
这并不是重庆市旅游学校首次在全市乃至全国的舞台上以自己的办学特色获得肯定。
坚守内涵发展之路
三色芒果糯米饭、泰式鲜虾炒粉、甲抛海鲜什锦……一道道泰式菜肴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振。这不是在某星级餐厅,而是5月重庆市旅游学校(以下简称“旅游学校”)“庆祝中泰建交40周年”首届重庆专业厨师泰国经典菜式培训活动的现场。
“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中泰烹饪文化的交流,增进友谊,又帮助学校拓展视野,提升办学实力,对重庆餐饮行业的提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来自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重庆市政府外侨办的相关领导和参与培训的行业企业专家均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样的交流已成为学校开放办学的常态。”旅游学校校长聂海英讲到。
正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解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时所指出的,职业教育“要睁开眼睛看世界”,旅游学校坚持在开放的环境中办学——国际、校际、学校与教育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从未间断。
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多元办学模式,“走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发展。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赴日本、德国、新加坡、法国、瑞士等地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与新加坡、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职教领域建立广泛的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先后有12名韩国学生前往就读,使学校成为重庆市唯一一所拥有外籍学生的中职学校。学校还与新加坡博伟教育集团合作开办国际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率先打通中职学生出国深造渠道,并被确定为中英合作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项目试点学校、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学校。
英国威尔士文化部长一行、美国大厨Adam、韩国群长大学院长一行、加拿大魁北克省皮尔逊教育局中方代表……近3年,学校累计开展国内外职业教育交流考察活动109次,众多中外职业教育考察团体慕名到访,学校影响力与日俱深。
推动特色专业建设
善学乐业,强能精技。凭借开阔的办学视野、创新的教育思路、雄厚的专业实力,旅游学校才能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一次次教学培训与技能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
“以老牌专业中餐烹饪为例,我们在扎实推进课堂教学之余,积极组织承办各类行业赛事,通过‘课程优化、教材开发、菜品研发、赛教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改革实践,一举荣获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聂海英介绍。
早在1993年起,旅游学校便接连承办各类烹饪比赛,并借鉴行业标准、技能竞赛规程,首创实训模块、赛项模块和证书模块的一体化“赛证结合”课程体系。2007年,在承办全国首届烹饪专业技能大赛的基础上,再度对中餐烹饪专业教学进行深化改革,深入餐饮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调研学习,在反复论证下确立了“全员参与、赛证结合、以赛促教”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将理论讲授与实效教学相结合,证书模块课程直接与岗位能力相对接,“训、赛、证”全面覆盖学习过程、阶段、终结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提升了师资团队的实力,推动了专业内涵建设。在历届重庆市烹饪专业国赛代表队中,旅游学校均占95%以上的名额。烹饪专业作为重庆市示范专业,是多个市、区级部门技能培训基地。
彰显示范引领作用的不只是烹饪专业。作为全国示范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原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2012年和2014年两次通过遴选,被教育部确定为该专业“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一期和二期课题组组长、协作组组长学校,聂海英担任课题组、协作组组长,在全国引领该专业的资源库建设与开发。两期项目均成功结题。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新编全国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已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
美容美体、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也分别成功申报第一、二期“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年,旅游、烹饪两个专业参加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共获金奖10个、银奖14个、铜奖34个。参加重庆市中职技能大赛,共获奖162个,其中一等奖58个、二等奖62个、三等奖55个。
“五共”合作
开创校企双赢局面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对此,旅游学校着眼“产教对接”,不断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形成了校企“共定教学方案、共选订单学生、共享教学资源与生产设备、共管教学过程、共监教学质量”“五共”合作模式,实现了“单个合作企业向企业群、简单推荐就业向订单式培养模式、单纯安排顶岗实习向共建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拓宽”以及“从软性合作向硬性合作转变,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近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的合作内容“三个转变”。
订单培养、专业共建、工学交替、现代学徒……校企合作得到大力推行。2010年6月,学校牵头成立了重庆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同年11月,学校成功协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并被市教委和市旅游局确定为重庆市首批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
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旅游学校,并签订学徒制试点培养合作协议,为师生提供实践平台。学校的研究课题《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功效的研究——以重庆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例》被列为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2012年职教领域的唯一一个重点课题。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培养经济社会适用人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要真正让学生升学有文化基础、就业有一技之长目标,必须提高质量,内涵发展,让教育科研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聂海英说。
文/朱妍 图片由重庆市旅游学校提供
将细节做到极致 就是“匠”
——访重庆市旅游学校校长聂海英
重庆日报:作为一名职业教育者,如何理解“匠”字?
聂海英:有些人可能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但通过中职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手握一技之长,还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创造自己的人生。他们中有厨艺大师、优秀导游,还有高级美容师、形象设计师技师等。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心尽力地将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极致,体现出优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既具“匠”能,又具“匠”心,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也凸显职业教育的尊严。
重庆日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师资队伍很重要,学校是如何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的?
聂海英:一直以来,在重庆市教委、大渡口区教委的带领和精心指导下,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强化建设,在通过工作岗位实践进行培养的基础上,学校以国家级、市级职教项目,课题申报、实施为抓手,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培育“教师学习共同体”。此外,学校还积极争取国培、市培、区培指标输送教师到国内外学习,选派教师到知名企业进行实践,聘请行业能工巧匠进校任教,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着力打造一支“德技双馨,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
重庆日报:学校是如何实践教育理念、培养工匠人才的?
聂海英:“自信自立,向善向美”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尚德力行、达礼乐群”是学校的校训。目前,我们正以“善美”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的深入落实,高效扎实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确保教育教学高品质运转的常态化,让孩子们在优质的职教资源、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秀的职校文化中成长成才。作为中职学校,这是我们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所应做的贡献。
“最美创新教师”涂建川
在教师涂建川的职业生涯中,一座“超凡创意奖”的奖杯让他格外自豪。2014年8月,在大型真人竞技秀节目《我最有才》总决赛上,涂建川以精湛的“豆腐雕花”食雕技艺和独创的“菜刀书法”技压全场,一举夺魁。一年后,在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上,他再次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获得梦想大使周立波的喝彩与助力。
荣誉背后是汗水。年仅25岁的涂建川已有6年教龄。2010年,涂建川从重庆市旅游学校烹饪专业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很快便在工作中有着异常优秀的表现。在全国职教美育课堂展示课交流中,他的课堂教学获得专家一致称赞;由他指导的学生先后在全国中职院校烹饪技能大赛夺得金奖、银奖,他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重庆市总工会、大渡口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5年重庆市都市功能区餐饮行业刀工技能大赛,他又一举斩获二等奖……
自幼喜欢书法的涂建川还在实践中迸发出用烹饪专业的常用材料代替毛笔的大胆想法。经过多次尝试调整和勤奋练习后,他终于摸索出不同材料的独特用法。如今,涂建川不仅能熟练地运用菜刀写字作画,还能用大葱、勺子等日常的烹饪原料与器具进行书画创作,让人惊叹不已。
“我是旅游学校的老师培养出来的,现在我所培养的学生也在全国、全市的技能大赛中获奖。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学校还有很多。”涂建川说,作为一位普通的青年教师,他将继续在职教育人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不懈前行。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Copyright &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举报电话:023-一匠艺术美学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百度糯米
有即将到期的糯米券笔订单未评价笔订单未付款条新的商家回复百度糯米:nuomivip
热门分类中国菜外国菜热门影片热门院线
团购一匠艺术美学馆
一匠艺术美学馆
成都市双流县珠江路599号蓝光空港国际城七期3幢2层2020号
查看地图
营业时间:
当前商家团购
暑期大礼包2选1!免费停车,免费WiFi,需预约!
门市价¥580
光影课程(成人)4选4!免费停车,免费WiFi,需预约!
门市价¥560
精品陶艺体验课(3-8岁)1次!免费停车,免费WiFi,需预约!
门市价¥160
平面创意体验课2选1!需要预约,免费停车,免费WiFi,需预约!
门市价¥130
查看全部团单点击收起
支付宝-特约商家
可信网站 身份验证
网站认证 Web Trust概况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部中纬度地带, 介于东经105°11′--110°11′, 北纬28°10′--32°13′之间; 东邻湖北省、湖南省, 南连贵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与陕西省接壤,是我国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东联西引的结合部。 重庆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三峡库区重庆段包括巫山、奉节等18个区县(市), 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5.82%。三峡水库建成后, 形成蓄水393亿立方米的世界上最大河谷水库, 万吨级船队可直航重庆, 实行江海联运, 提高其运输能力和扩大物资交流, 有利于重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面积〕 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人口〕 1999年全市总人口为307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4%。 〔民族〕 有汉、回、苗、土家等十几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7%。 〔行政区划〕 日重庆市被正式批准设立直辖市,现辖渝中、渝北、沙平坝、北碚、南岸、万盛、万州、涪陵等13个市辖区,江津、合川、永川、南川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 自然条件 〔地形〕 重庆地区地形地貌结构较为复杂。地貌类型按其形态划分, 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坝)五大类。中山分布于重庆市的北部和东南部, 构成四川盆地边缘山地, 面积42590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1.2%,天池山主峰兰英寨, 海拔2793.8米, 是重庆市最高峰;低山面积为1987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1%; 丘陵面积为14954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18.2%, 主要分布于长江左岸的西部地区;台地面积2943.3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3.6%,;平坝面积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 〔水文〕 重庆境内河流密布。总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4条。除北部的任河汇入汉水, 东南部的酉水注入沅江、濑溪河和大清河注入沱江外, 其余均汇入境内长江。左岸河流多而长, 呈格子状系; 右岸一般短而少, 呈树状水系。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和乌江。 〔气候〕 重庆气候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其特征是:(1)夏热冬暖, 无霜期长。重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长江谷地为18.4℃(沙坪坝)、云阳18.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4.4℃, 极端最高气温达44.1℃(丰都), 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于4℃, 无霜期340--350天, 大于0℃活动积温℃, 是同纬度无霜期最长地区。(2)降水量充沛, 时空分配不均。重庆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夏季占年降水量40%--50%, 冬季只占4%--5%; 多暴雨, 又受青藏高压和副热高压的影响, 7、8月份常出现30--50天的干旱。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一般多雨年为少雨年降水量的2.5--3倍; 降水量由东向西北逐渐减少, 黔江年降水为1445.3毫米, 而西部的潼南仅987.5毫米。(3) 秋多阴雨, 冬多云雾, 日照时数少。重庆秋季阴雨平均机率1.1--2.3次, 常年≥0.1毫米雨日平均13.7--15.8天, 降水量268--424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24%--31%; 重庆年平均雾日67.8天(沙坪坝)。最多年份达148天, 故有“雾都”之称。(4)气候垂直分异明显。重庆地区相对高差达2720.7米, 形成明显立体气候带谱。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其递减率一般为0.57℃/100米, 年活动积温递减率为207℃。但因受地形影响, 重庆地区一般存在着500--600米、800米左右二个逆温层。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多雨带各地不一, 酉阳八面山出现在1200米处, 年降水量多达1852.1毫米, 南川金佛山则在1600米处, 年降水量为1654.4毫米。(页首) 资源状况 〔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源泉和形成产量的必要条件, 以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数为指标。重庆因多云雾, 是全国光能最低值地区之一。日照时数多年均为55.8小时, 年百分率仅25%--30%。比同纬度的上海、汉口、拉萨少得多。日照时数年内分配不均, 夏季最多, 占全年的42%--46%, 冬季仅占11%左右; 日照时数又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丘陵地区(海拔<500米)年日照时数为55.8小时, 海拔500至1000米的低山地区14小时, 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区为970--1135小时。重庆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70.52千卡/平方厘米至92.75千卡/平方百米,太阳辐射总量年内比, 夏季占42%, 冬季占11%左右。 热量资源以气温值表示。重庆年平均气温14.9--18.9℃, 最热月平均气温25.5--29.4℃, 极端最高气温丰都高达44.1℃, ≥35℃的平均日数36.4--41.2天; 最冷月平均气温2.8--7.2℃, 极端最低温奉节达-9.2℃, 比南京高4.8℃, 比汉口高8.1℃, 是我国中纬度地带热量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 〔水资源〕 重庆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 各类水资源合计4648亿立方米, 由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重庆当地地表径流总量为511.4亿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东南边缘山区,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开县), 而地区西部丘陵地区的永川仅360毫米, 相差达1倍多。当地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很大, 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5--4.2倍。重庆地区入境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36条, 通过长江于巫山县碚口出口。据推算, 入境地表径流总量为4005亿立方米, 出口为4292亿立方米。 地下水。重庆地区地下水年储量为131.7 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为44.9亿立方米。全市碳酸盐岩类出露面积2903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35.3%, 喀斯特水占地下水总量的78%, 主要分布于大巴山、武陵山地; 基岩裂隙水仅占6%, 分布于西部红层丘陵区。 地下热水。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温泉26处(不含原涪陵及黔江地区), 水温属低温热水(20--40℃)有19处; 中温热水(40--60℃)有南泉等6处; 高温热水(大于60℃) 1处。水质类型70%属硫酸盐型热, 并含有氧、溴、碘、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经勘探钻孔证明, 重庆地区地下热水储量极为丰富。地下热水不仅具有旅游、疗养等功能, 而且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 重庆土地总面积82339.36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为6163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74.85%,耕地面积2556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31.05%; 林地30078平方公里, 占36.53%; 园地1626平方公里, 1.98%; 牧草地占2059平方公里, 占2.5%; 水面2307平方公里, 占2.79%。1996年人均土地仅为0.273公顷, 为全国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084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2公顷; 人均林地0.1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87公顷, 人均草地0.007公顷, 仅有全国人均草地的1/33。 〔生物资源〕 重庆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植物资源。重庆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其主要由栲树属、青罔属、栎属、木兰属等树种构成。重庆地区自第四纪以来, 未受冰川“入侵”, 成为植物的“避难所”, 有维管束植被为1154种。孑遗植物和珍稀植物极为丰富, 属国家1--3级保护植物多达50多种, 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水杉、珙桐、秃杉、桫椤等。水杉(万州盐井溪)、银杉(南川金佛山)均为我国最早发现地区, 曾轰动了世界。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光叶珙桐、香果树、鹅掌楸、红豆杉等; 三级保护植物有黄杉、穗花杉、白桂木等。 动物资源。重庆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69种、鸟类191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28种、鱼类146种, 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黑叶猴、云豹、白鹤、中华鲟、长江鲟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獭、大鲵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青羊、小灵猫、白腹锦鸡等。上述珍稀生物种类, 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们与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构成“生物基因库”, 是研究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宝贵场所。 [矿产资源] 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类型多,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 全市已发现矿产75种, 已探明储量39种, 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1) 能源矿产有煤、天然气、地下热水等, 其中煤的保有储量20多亿吨, 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重要基地; 天然气储量达3200亿立方米, 名列全国前列。(2) 金属矿产: 锶矿储量185万吨, 居全国第一, 锰矿探明储量为我国第二, 钒、钼、钡探明储量为全国第三, 此外还有铝土矿、汞矿、锌铅矿等。(3)非金属矿产: 岩盐为我国最大矿区之一, 储量达3000亿吨, 重晶石、萤石等也较为丰富; 冶炼辅助材料有耐火粘土、溶剂石灰石、硅石、铸型砂等; 建筑材料有石膏、大理石、水泥石灰石等。 〔旅游资源〕 重庆地区自然环境复杂, 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重庆自然旅游资源特征有: (1)多样性。山地型有巫山12峰、缙云山9峰、四面山丹霞地貌等; 喀斯特型溶洞有夏冰洞、芙蓉洞、双溪洞等; 万盛石林; 小寨天坑地缝等。峡谷型有长江三峡、嘉陵江小巫峡、大宁河小三峡、乌江峡谷等。水体类有南、北温泉、统景温泉等; 湖泊有长寿湖、小南海等。生物类有金佛山、四面山、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仙女山、红池坝山地草地等, 集“山、洞、峡、泉、林、草”于一身, 具有观光、避暑、消夏、疗养保健、探险科考等功能。(2) 独特性。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共有1331处(含人文景观),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奉节小寨天坑(漏斗)地缝(盲谷), 以及巫溪夏冰洞、长江三峡、大宁河峡谷和乌江峡谷群, 实属国内罕见。(3)集中性。以长江干流为横轴, 乌江、大宁河为纵轴, 依托重庆主城区、涪陵、万州为中心, 构成“三点三线”地域组合格局。三峡工程完工后, 不但形成长达600公里“高峡出平湖”的天下奇观, 还将新增景点70多处, 使整个三峡库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公园和世界级风光景区。重庆市还有众多的人文旅游景观,以三国为背景的历史遗迹白帝城、张飞庙;以民俗为背景的丰都鬼城、大足石刻; 以及革命历史遗迹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页首) 基础设施 〔电信〕 进入90年代, 重庆市邮电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建成了多条光缆线, 长途枢纽站, 开通了卫星地面通信站,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话网,初步形成了通信手段多样化、立体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方位通信网络。至1998年底, 全市的长途交换机容量达4万路端, 市话266.2万门, 住宅电话93万户,移动电话37万户。邮政线路达966条, 邮件可邮往145个国家和地区。 〔交通〕 目前,重庆市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有一定规模的“水、陆、空”立体运输体系。经过不断建设, 重庆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建成了成渝电气化铁路、成渝高速公路、210国道、机场高速公路、江北机场等重要交通项目及一批客运站、港口码头设施。到1998年, 全市境内拥有公路里程27210公里, 高等级公路137公里, 铁路595.5公里, 港口41个, 开通了70余条国内航线和至香港、澳门、高雄、名古屋、曼谷、吉隆坡等国际航线。 〔能源〕 自“七五”开始, 重庆加大了对能源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建成了重庆发电厂扩建工程、珞璜电厂一期工程、合川渭沱电站, 铜梁安居电站、天府、松澡煤矿扩建工程, 以及一批中小型火电站、水电站和送配电设施, 完成了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 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重庆电力紧缺的状况。目前, 正在进行总投资达20亿元的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页首) 经济建设 到1998年, 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434年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1978年增长5倍, 平均每年增长9.9%, 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 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 [工业] 改革开放的20年间,重庆工业连续保持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12.24%。到1998年, 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88.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全市基本建成了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 钢材生产和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以天然气化工为基础, 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医药为主体的综合化工基地、医药生产基地, 同时建材工业、日用化工、日用陶瓷、食品工业、大中型输变电设备、机床、制冷机械、造船等行业也很发达, 在国内占有相当地位。1998年,汽车产量15.74万辆, 摩托车产量126.90万辆, 成为全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 1998年,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30.69亿元, 粮食总产量1155.36万吨, 油料总产量达到25.1万吨, 肉类总产量达144.1万吨,粮食、猪肉、蚕茧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首位。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肉类、蔬菜、禽蛋、水产、水果等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油桐、生漆、长毛兔、榨菜、黄连产量名列全国前茅, 柑桔、茶叶、蚕茧产量居全国的第5--8位。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市的第三产业空前发展,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7.4%上升至1998年的37.8%,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42亿元。1998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3.7亿元, 近十年,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递增率10%以上。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998年10%。全市销售规模上亿元的大型商场超过了10户。商贸流通领域从业人员达到93万人。金融保险业发展很快,到1998年止, 全市各类各级金融机构总计5741个,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06亿元, 贷款余额为1358.6亿元, 保险业保费收入为22.7亿元, 承保金额达2595.41亿元。建国50年来, 全市共投入210.5亿元进行住宅建设, 累计竣工住宅面积5792万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由3.1平方米提高到8.3平方米。 重庆山环水绕, 历史源远流长, 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1300多个景点。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发展壮大。房地产、旅游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页首) 社会文化 〔教育〕 50年来,重庆市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1997年, 全市普通小学校16261所, 在校生285.43万人, 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9.96%。全市普通初中学校1327所, 在校生86.9万人, 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平均达90%。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6.5年。全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适龄幼儿入园率平均为55.5%, 城市和近郊农村已基本普及幼儿学前教育。 全市现有普通中等技术学校81所, 普通高中279所, 职业高中200所, 技工学校110余所, 职工中专学校52所。58%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全市现有普通高校22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5所,有12所普通高校(含机构), 拥有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4所国家重点大学。 〔科技〕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兴建和迁入重庆,形成了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在过去的50年中,重庆市在生物工程、冶金、航天、船舶、医疗卫生、核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就。同时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人员队伍。1998年, 全市有部、省、市科研机构399个, 民营科技机构2600多个, 有一批在全国具有相当优势的研究所, 其中在声、光、电、计算机、仪表、材料、模具、涂料、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和实力处于国内前列。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万人, 其中高级职称近10万人, 各类技术拔尖人才近1000人, 两院院士7人。 〔文化〕 重庆市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建设,文艺创作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呈现可喜的局面。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共有重庆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重庆有线电视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商业台、交通台等7个市级广播电视台。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均在85%以上;文博事业再现活力。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文物藏量丰富, 现有文物点12212处,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省级152处。其中一级文物1000余件。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文化设施日趋完善。20年来,投资新建、扩建了文化馆25座,建设了1222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由8个上升到42个,总面积达到90721平方米。规划保护了重要的历史遗迹,新建了万州三峡博物馆、涪陵博物馆等19个文博机构。 〔体育〕 经过5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快速发展,重庆的体育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到1998年,参加经常性体育运动的人口达到45%; 90%以上的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已经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接待能力, 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90%以上的区、县(自治县、市)拥有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池。 〔卫生〕 经过50年的发展,重庆市卫生事业已形成了医学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等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城乡医疗卫生保健网。到1998年, 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达2438个, 县及县以上医院278个, 城市街道和农村卫生院2130个, 防疫和保健机构115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769人, 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由建国初的1.26人上升为2.9人。全市卫生床位数已达65934张,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由解放初的0.3张上升到2.2张。(页首) 人民生活 〔收入〕 1998年,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6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 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居民储蓄水平的提高。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368元。 〔消费〕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到2056元。城市居民消费中用于教育、旅游、住房的支出比重加大,电脑、移动电话、旅游和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农村,居民消费城市化特征明显增强,消费层次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 1998年,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和失业保险职工均达180万人以上, 占企业职工人数的81%。9个区县, 833户企业, 8万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社会统筹试点。21个区县, 2377户企业, 33万职工实行工伤社会保险统筹试点。在12个区县, 1351户企业, 17万女职工中建立了生育社会保险统筹制度。职工工资收入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受到法律保障。(页首) 对外开放 1997年3月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 在直辖效应下, 重庆成为外商投资热点, 1997年一年,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5.74亿美元。截至1998年底, 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超过3000多项, 签订直接利用外资合同2677个; 累计协议外资金额56.3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金额38.39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46.95亿美元。 已进入重庆投资落户的世界知名大跨国公司近40家, 其中排名世界500强企业有16家, 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0多个。重庆已有外资企业近1000家, 据1997年统计, 这批企业共吸纳12万人, 年产值153亿元, 年进出口额2.7亿美元。
其它2条答案
附近的朋友等待您的帮助
包打听移动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一匠美发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