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18国考申论论词句分析题详解都有哪些??

2018年国考申论词句分析题详解(2)
二、句的分析
(一)真题回顾
1.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阅读“给定资料7”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25分)
要求: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200-300字。
3.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150字。
(二)题型判断
1.题干判断标准:理解,解释,阐释......(某一连贯的句子,短句或常见表达)的内含,含义或意思。要揭示词语背后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等
2.常见作答要求:往往常出现准确,简明或全面,准确的字眼。
3.出题形式参照:一般为第一题的第二小问,偶尔出现在第二题之中,字数较少。
(三)答题思路
1.答题步骤: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虽然句的分析与词的分析类似,可以拆分开表达,但由于句子本身具有连贯含义所以往往解答时也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因而句的分析题可以将答题思路具体化,即按照逻辑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作答。
2.答题形式:
句子所描绘内容可以分为正面,负面及中性,当所涉及内容为正面及中性的句子需要解释时,往往为什么部分答的是表现/原因/意义,而涉及内容为负面的则侧重表现(特点)/原因/危害。
(四)例题参考
作答要求:“给定资料1、2”里说“连‘健康’都算不上”是什么意思?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00字。
参考解析:是指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发展滞后,与城市改造不同步,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政府对市政公用事业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比例很小,规模不大。因此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无论是怎样的表达形式和思路,其实依然是围绕着申论的四要素在进行作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即便词句分析题不分开学习,按照我们对题目的理解以及整体大答题思路来作答,也依然可以写出完整的答案。所以提醒考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灵活多变,重在理解。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2018年国考申论词句分析题详解(1)
词句分析其实可以细分为词和句的分析,本文就将词与句分开介绍,以巩固对此类题型答题思路的理解与掌握。
一、词的分析
词的分析即对材料中提及的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的理解解释,或对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的剖析。
(一)真题回顾
1.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3.“给定材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结合给定材料3和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个全面的解释。(15分)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
(二)题型判断
1.题干判断标准:理解,解释,阐释......(某一具有特殊意思的词语/短语)的内含,含义或意思。要揭示词语背后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等
2.常见作答要求:往往常出现准确,简明或全面,准确的字眼。
3.出题形式参照:一般为第一题的第二小问,偶尔出现在第二题之中,字数较少。
(三)答题思路
1.答题步骤:概括+引申
其中,概括是指把给定材料中与题干相关的直接信息找出来并进行归纳概括,引申则是指对词语相关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展开说明。
2.答题形式:
可直接列点作答,也可通过关联词进行连接,连词成句进行解释,着重注意采分点。
(四)例题参考
例:1.“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参考解析:“死海”是指由于污染和人为因素破坏,渤海面临物种锐减、赤潮频发等海洋灾害,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海洋生命力无法恢复,渔民失去谋生的机会,渤海丧失北部经济社会发展生命线的重要地位。因此应全面规划保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如何把综合分析方法运用自如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_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微信号:huatuv
华图教育参与微社区互动
华图教育认证官方微博
华图吧百度贴吧:华图
华图在线官方APP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如何把综合分析方法运用自如。在国考当中,共有四道小题,一道作文。在四道小题中又以综合分析题最难,也最难掌握。据统计:2017年国考地市级10分的分析题,平局分只有4分。为什么?就是因为综合分析,不仅需要细微之处的分析,又要有宏观整体的综合。而大部分学生要么擅长分析,只知分析句子和关键词,但是却不知道总体布局来进行脉络梳理。因此,部分学生即使写出了部分要点也不止所以然;还有部分学生大概知道整体模糊含义,却不知如何表达,如何从材料中索取关键词。今天就综合分析类中词句理解题跟大家谈一谈。
首先要谈下词句理解的思路:思路其实就是先要理解其含义并进行具体演绎。然后再多角度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或论证。最后再总结。具体而言就是讲:1、内涵+表现2、原因或影响3、对策。当然这三步不一定全写,一定是有所侧重,有的时候侧重第一步,有的时候第二步,有的时候第三步。具体什么时候侧重,那一定是根据材料而定。到底怎么定,具体选几个例题跟各位细解一下。
一.词的理解
例1:给定资料9中提到:&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学者并不缺乏勤勉,然而在文化拿来与文化输出的天平上,出现了惊人的失衡,由此导致的文化逆差令人扼腕。&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文化逆差&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例2:节日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请结合背景资料谈一谈对&灵魂&的理解。要求:分析透彻,全面准确。逻辑清晰。
这两种是典型的题目,一个词根据材料理解是贬义,而一个词结合材料理解是褒义。因此,具体要素侧重就不同。具体如下图:
二.句子理解
对于句子的理解,一般一句话都是一个观点。要谈理解,一种是重在分析,一种是重在综合。如下:例1:&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这个其实重点理解其中关键词,这句话就迎刃而解了。重点理解其中的&技术层面&&灵魂&在材料中具体指什么,这个题也就解决了。
例2:阅读&给定资料7&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200-300字。
解析:这句话没有什么抽象的关键词,因此无从下手,这种侧重从材料宏观理解,材料的主题,段落大意等等。这种一般第一步要谈的一定是意在表明什么。因此如下图::
词句的理解重在理解这四张图,如果能够清晰的了解清楚,那一定对综合分析不再惧怕,或许这正是胜人一步的缘由吧。
关注华图教育微信号:huatuv,华图教育微博:/htexam ,及时了解公务员考试资讯及备考资料。
(编辑:Sine)
下一篇:没有了
华图在线APP客户端
关键词阅读:
华图教育官方微信:huatuv
公务员考试汇总
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huatuv【申论干货】2018国考申论备考总纲,Get!_
抱歉,该文章已下架!
【申论干货】2018国考申论备考总纲,Get!
文章内容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