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时应该怎样调整光屏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物屏距离L物屏距离L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物屏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物屏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冷嗜KKKGjE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你的题目没有表述完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物屏距离L物屏距离L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物屏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物屏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将蜡烛、______和光屏依次放置..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将蜡烛、______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将它们的中心位置调节到______.利用如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和李娟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没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正确的做法是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三者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像才能出现在光屏的中心.(2)实验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应该保持蜡烛离凸透镜一定距离保持不变,只移动光屏;或保持光屏离凸透镜一定距离,只移动蜡烛.故答案为:凸透镜;同一高度;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蜡烛和光屏;使物距大于焦距后,只移动光屏找像.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将蜡烛、______和光屏依次放置..”主要考查你对&&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会聚作用:1. 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折射光线为会聚光束(如图甲所示),即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 会聚作用是指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是会聚了一些或发散程度减小了一些,如图甲。凸透镜不仅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对发散光束也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会聚光束。三条特殊的光线: ①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②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用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说明:如图&光束:1.平行光束平行光束是指截面积不发生变化的光束。平行光束由平行光线组成,由于太阳离我们非常远,所以太阳光发出的射到地球的光束我们认为是平行光束(如图所示):2. 会聚光束会聚光束是指光束的截面积不断减小的光束。会聚光束由会聚光线组成(如图所示)。 3.发散光束发散光束是指光束的截面积不断扩大的光束。发散光束由发散光线组成。由一个点光源产生的一束光就是发散光束(如图所示)。
发现相似题
与“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将蜡烛、______和光屏依次放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04121670125241820232236838217886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是光具座,B是光屏,C是蜡烛,D是凸透镜.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3)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4)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___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5)如果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当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应从______(选填“光屏”或“烛焰”)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6)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7)为进一步找出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像距、物距及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某同学用焦距f=10厘米的凸透镜和3厘长的发光管,进行多次实验,测得物距、像距和成像的大小,填入下表中.表: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光屏上成像长度(厘米)
(A)&分析表中______的数据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B)&分析表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数据,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光屏上成像长度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C)&该同学还想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实像时,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除了能完成上面实验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测量时,所预设的数据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未成年KC23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焦距;(2)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为了使得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所以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凸透镜成实像,光屏能承接到像,所以眼睛要观察光屏;(4)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体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大小都是与焦距相比较的,进而确定出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或1倍焦距以内的成像特点;(5)据实像和虚像的特点可知,如果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实像;当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的是虚像,故应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6)根据已知得f=10cm,由图知,物距u=45cm,处于2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光屏的位置应大于60~70cm.当蜡烛在45cm刻度处时,物距为5cm,小于1倍焦距,所以此时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7)A、分析表中1、2、3、4中的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B、分析表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数据,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光屏上成像长度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是: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成的像就越小;C、由于想探究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所以除了能完成上面实验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是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而且由于研究凸透镜成像实像时的情况,所以测量时,所预设的数据应满足:物距必须都要大于凸透镜的焦距.故答案为:(1)焦距;(2)同一高度;(3)光屏;(4)焦距;(5)实;光屏;(6)60~70;不能;(7)(A)1234;(B)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成的像就越小;(C)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距必须都要大于凸透镜的焦距.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制作凸透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