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个句子都用了“first given name",意思却不一样?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读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_哲学论文.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读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_哲学论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8|
上传日期: 21:14:4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读康德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什么意思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一)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无产阶级战争观主要包括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的性质、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和战争的最终目的等.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导师对战争起源和根源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精辟的概括:"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对于战争的本质,毛泽东通过对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关系的论述,得出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在论述战争与政治关系时,毛泽东发展了列宁的观点,提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而对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毛泽东看得非常清楚,他把"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量"作为选择和建立根据地的基本条件之一.他认为:"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去扩大红军,……也才能使我们的广大群众都得到生活上的相当的满足,而更加高兴地去当红军,去做各项革命工作".
对于战争的性质,毛泽东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2. 战争方法论
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研究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这些基本方法,对研究和指导战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具体来说,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遵循战争规律研究指导战争
毛泽东认为,战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客观物质运动的形式之一,像自然界和其他社会活动的领域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他说,"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定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既然这样,人们就可以认识战争,把握战争的规律,并通过此去指导战争.
(2) 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指导战争
所谓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的一种方法.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学说,成功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例如,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提出了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领导权问题.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论证了无产阶级如何实现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以及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问题.
(3) 坚持辩证的观点研究指导战争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指导战争,是毛泽东战争方法论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这种方法包括:着眼特点,具体地研究战争;着眼发展,动态地研究战争;着眼全局,整体地研究战争;着眼实际,客观地研究战争;着眼矛盾,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战争.综上所述,毛泽东战争方法论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一切从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指导战争,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所在. (二)人民战争思想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人民军队建设、我军战略战术的形成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人民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法宝.
1. 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民战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人民战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二是广泛的群众性.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最先进的军事理论科学,成为我党进行革命战争的基本指导路线,就在于它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1)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其人民战争想的基本出发点.
(2)战争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考察战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所起的伟大作用,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革命战争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进行战争的雄厚的物质基础.例如:辽沈战役中,东北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先后组成了个二线兵团,约30万人,不断补充我军.陈毅同志曾形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之所以成为我军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法宝,就在于他最合理地把进行战争的人力、物力这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革命战争中发挥出最佳的作战效能.在人和物这一战争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人的因素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一条重要的军事原理,也是我党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理论依据.毛泽东明确地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2. 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实行人民战争必须要有正确的领导,必须要有革命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革命战争,从星星之火开始,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最后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取得中国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所进行的革命战争,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首要条件.
(2)以人民军队为骨干.无产阶级要用暴力夺取和巩固政权,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毛泽东指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看来,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作骨干,就不能对付反革命军队的猖狂进攻,人民群众的斗争就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人民战争就难以蓬勃开展起来和长期坚持下去.
(3)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战略后方.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中国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战略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显著特点之一.其具体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和组织民主政权,进行武装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广泛的人民战争.
(4)广泛深入地动员人民群众.人民战争的威力,在于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参加战争的广度和深度,人民群众参加战争的广度和深度又取决于革命政党对人民群众发动的广度和深度,而人民群众的发动,只有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才能实现,这是人民战争赢得胜利的最基本条件.(三)人民军队思想
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严酷现实,使毛泽东悟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武装斗争的领导权,他第一个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毕生重视枪杆子,视军队为命根,他一生把掌握军权作为实现革命理想的最主要手段.
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毛泽东吸取了中外军事家的文韬武略,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治军方略和建军原则.
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毛泽东认为,我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首先要从政治上建军.要从政治上建军,靠的是党的力量,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直至今天,这仍然是我军遵循和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毛泽东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是毛泽东建军原则的核心.我军在革命战争和保卫祖国的长期斗争中,始终遵循这一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我军的政治工作,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
例如:在平津战役中,北京能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瓦解敌军原则正确使用的典型.当时,以傅作义为首的55万国民党军队盘踞京津地区.如果硬打,只能是城毁人亡,其后果不堪设想.毛泽东高瞻远瞩,一方面在军事上兵临城下,以造成大军压境之势;一方面开辟第二条战线,进行政治瓦解.最后迫使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使古老的名城丝毫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简单地说,是指毛泽东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它是毛泽东高超战争指导艺术的总结,它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十分精彩的部分.
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立足全局,审时度势,是毛泽东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第一个原则.不考虑长远利益的人,就不能策划好眼前的问题;不考虑全局利益的人,就不能策划好局部的问题."谋万世"、"谋全局",就是全局观念,就是战略意识.
例如:1947年上半年,蒋介石虽然在军事上处境日益不利,但同我军相比,其兵力、兵器仍占优势.蒋介石决心不变,继续贯切将战争引向解放区的战略方针,加强对山东、陕北的重点进攻,力求迅速解决这两个战场的问题,再行转兵其他战场,以达到最后摧毁解放区、消灭我军主力的目的.蒋介石的这一"哑铃"战术,棋着不为不高,用心不为不绝.
从受敌人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来看,形势也相当严峻.山东解放区已大部被敌占领,只剩下胶东半岛的片偶之地;陕北方面,胡宗南的25万大军已占领延安,毛泽东率领着中央机关和警卫人员组成的小分队,经常被敌人追击,爬山越岭、风餐露宿.可就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毛泽东坚持不过黄河.他目光敏锐,审时度势,对全局作了透切的分析.他认为,中国的时局将要发生一个新的变化,军事形势在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抓住影响整个战争全局的重要关节,作出了"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
毛泽东胸有全局,高瞻远瞩,而各路大军指挥员又能创造性地贯切统帅部的意图.刘邓大军为了全局的胜利,面对着40个师的国民党军队,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刘邓大军占据大别山,东震南京,西挟武汉,南控长江,北瞰中原,象一把利剑插入国民党的心脏.象这种战略全局上的出敌不意的进攻行动,在战争史上是绝无今有的.三路大军突破黄河以后,与国民党主力逐鹿中原,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拉开了大决战的序幕.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我国历代有作为的军事家无不重视灵活地使用兵力.兵圣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宋代军事家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些名言,都强调了要根据敌情的变化和战场的情况,灵活地使用兵力.
毛泽东说:"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作灵活.根据毛泽东的论述和他指导战争的实践,灵活用兵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因时用兵.所谓因时,即天时,指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战场情势变换无穷,战机稍纵即失.因时用兵,要抓住战机,分秒必争;定下决心要当机立断,切不可犹疑寡断,贻误战机.
(2)因地用兵.战争指导者不仅要巧借天时,还要会妙用地利,根据战场环境摆兵布阵.解放战争时期,首先发起辽沈战役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辽沈战役战役打响以后,我军先克锦州、再歼廖耀湘、后取沈阳和营口.辽沈战役,我军历时52天,歼灭了卫立煌集团38个师47万人,取得了我军第一次战略大决战的伟大胜利!
(3)因敌用兵.解放战争,对国民党军队作战,我军多以大兵团决战,一次歼敌几万乃至几十万人.但到了朝鲜战争时期,美军有强大的空中优势,且战术上采取集团滚进、齐头并进.尤其是作战初期,遭到几次惨败以后,变得谨慎小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对此,毛泽东变换战法,采取了"零敲牛皮糖"的战术,最终将美和南朝鲜的军队控制在三八线以南,并签订了板门店协定.
(4)因己用兵.毛泽东因己用兵,有两大要则:一是择其优,避其弱;二是知人善任,择优选将.毛泽东对其统领的将帅知仁善任,非常了解,非常信任,除委以重任外,还赋于其指挥决策权.而各路将帅都能根据毛泽东总的战略意图,临机处置,灵活指挥,在各自统领的战场上,打得有声有色.
(5)因势用兵.势指态势、气势.简明地说,"势"是"形"的运用,也就是军队实力的发挥.因势用兵,要因势而乘,因势而动.毛泽东向来重视谋势,三大战役结束后,我军控制了大半个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已基本解放.这时,国内外许多人提出了穷寇莫追,划江而治的主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吸取了项羽未能乘势击败刘邦,纵虎归山,最后落得霸王别姬、自剔乌江的教训,乘势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毛泽东一声令下,于日,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突破汤恩伯、白崇禧两个集团70万大军防守的长江天险.以大迂回、大包围的战术对敌实施战略追击,夺南京、战上海、攻武汉、取重庆,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江南各省,终于赢得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是毛泽东一贯的作战指导思想,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他提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例如:
(1)重点用兵——牛刀战术.即要想集中兵力,必须重点用兵.
(2)是后发制人——猫盘老鼠战术.意思是说,同强大的敌人作战,要象猫盘老鼠一样,盘软了再吃.盘的过程,就是调动敌人,将肥的拖瘦,瘦的拖疲,疲的拖垮,使其由强变弱.尔后集中兵力,加以各个歼灭.
(3)是击其要害——虎口拔牙战术.先弱后强,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并不排除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打"强"敌.打敌要害,往往能够取得全盘皆活的效果.
(4)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 叫花子打狗战术.
古今中外,聪明的军事家都力争打运动战.在毛泽东的著作里,军队的机动被他简单地称之为"走".毛泽东善打运动战.为此,西方军事界称毛泽东为"东方运动战的大师".还有人称毛泽东是以走起家的统帅.
战争不仅是力量的竞赛,而且是双方智慧的较量."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战略战术的精髓.
在战争指导上,毛泽东从不按常规办事,他的办法是"放开两手,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在战争年代,我军除济南战役等少数战例外,大多是运动战.如被毛泽东称为"一生中的得意之的四渡赤水河战役、三次反围剿战役,都是运动战.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运动战规模越打越大,从几万人的仗发展到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军队参加的大战役.毛泽东说:"大踏步进退,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完全主动作战,.调动敌人各个击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什么日本在慰安妇的问题上,可以向韩国道歉,却不向中国道歉?
为什么日本在慰安妇的问题上,可以向韩国道歉,却不向中国道歉?
如果这是一道学术论文题,最好的的回答方法是做一个comparative case study, 就是从战后格局出发,来比较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韩关系的发展。这将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学术论文。但是,你放在知乎上,这就成了一篇互比抖机灵,互比谁更能“得到知乎主流心”的扯淡题了。从专业角度来说,现在IR领域里有7个被实际应用的理论,然而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眼里,只有一个,Realism。中国翻译通常叫做: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学中的现实主义:有一个假设,那就是,人性本恶论。国家也是这样,所以国家力量的强大(经济力量,军事力量)是最重要的。谁强,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而国际之间的合作只是因为国家力量中为了互相增加本国安全感的一种方式而已。大部分中国人(包括我很多的亲人,非我们专业的校友,老师,都很喜欢引用这个理论,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个理论的名字)都在用这个唯一的理论来解读中日关系,美日关系。他们的逻辑是,我们小老百姓这么想,政府肯定也这么想。甚至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谁强就谁更有力量来看待现在复杂的国际关系,这是很错误的想法。我为什么说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在我们研究国际关系中,state只是其中一个概念而已。但是由于大部分中国人(包括以前的我)受到环境的印象,错误的认为soveregin state在一个国际事件中可以体现全部的因素。把剩下的因素,NGOs, INGs, INs,全部排除在外。这种软实力被排除在外,引起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而事实上,一个国际事件的发展,受到的不单是本国的state的影响,更多的是软实力组织的作用。随便举个例子吧:去年的香港中环运动,有多少人知道美国的软实力组织NED(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从组织,资金提供,策划,媒体曝光基本都是在指挥和引导事件的发展。所以,我内心真的不是很愿意回答这类紧密的问题。但是看到太多不专业的答案竟然高票,我又忍不住说几句。韩国和日本不单是因为美国的压力。题主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愿意不愿意看看数据,看看为什么2002年,为什么日韩世界杯可以共同在日本和韩国之间两个号称有巨大历史仇恨的国家共同举行呢?为什么不看看韩国在日本的民团,朝鲜在日本的总联发挥着什么样的政治作用?为什么不看看韩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2000年初的“韩流”在文化,影视上的影响,不仅是影响了中国的年轻人,日本人也开始了“啤酒”和“炸鸡”。这些基本点研究过了之后,我们再回来看看政治格局都不晚。最后科普一下, 早在1965年,日本就承认了韩国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北朝鲜是没有被日本承认的)。直到现在,朝鲜也没有正式外交tie在日本。而中国和朝鲜又是什么关系呢?等到捋顺了这些国内的软实力,国外的东北亚政治格局,在提什么日本是“反华的排头兵”也不急。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把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在执行外交政策的过程中是否以国家利益作为决策的核心标准,这方面来说符合我们本性的一种观念,也就是唯利益论,而且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提倡客观为主,理论在后。与其它流派相比,现实主义是对国际事务做赤裸裸的分析,比较符合我们的口味。国际关系所触发的事件,每天都要发生很多,而像这个“日本想韩国慰安妇道歉“这种类似的外交事件在每届政府的执政过程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我们很难从点上去分析,只能是说在一个时间段的上,这届政府奉行这种国际外交政策,所以我们就套用这种政策,来说下看法。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最多,流派上来说也相比较完善,有些人物也为我们所知,比如亨利·基辛格,为此目测,好多朋友也读过不少他们的书,所以有他们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所以个人觉得,用什么流派去看问题无所谓,在纸糊上,我是希望更多的专业朋友来回答问题给我们提出不同的角度,当然也不反对和我一样业余朋友去谈谈看法,我们只要奉行不误导不胡说就可以,毕竟很多专业的东西,也难为大多数人去接受,很多的名词我们可能都听不懂,而那些专业朋友也未必能做到通俗化的普及,就是这样,为此多元化的讨论其实应该更有利于交流。日本道歉,应该可以用很急迫来形容,虽然酝酿的时间应该很长,但是进展的速度却很快,相比于无论是2013年还是2015年,朴槿惠妹子要求日本政府道歉,日本政府皆以根据1965年的《日韩请求权协定》,慰安妇问题已经解决为由,拒绝韩国,并让韩国接受现实,改变观念。但是如今出现这么大的转折,只能让人联想到:日本不得已为之,韩国也是如此。我们知道,这次日本的道歉其实并没有达到韩国的标准,而且道歉也显得并不真诚,原因两点:1.是日本政府承认在慰安妇问题上负有责任,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慰安妇受害人表示诚挚道歉和反省”。是的反省和道歉只是以首相个人而不是日本政府,日本政府虽然表示有责任但是没有构成主体去道歉,这使得道歉的意义大大折扣。2.向慰安妇援助基金出资10亿日元,多有敷衍的感觉,本来日本原来就有过通过这种基金的赔偿而当时就被韩国政府认为诚意不够。但是从这次看,韩国政府欣然接受这种打折扣的道歉,而且公开发表说明,这表示双方在外交层面上不得不互相改善关系,要知道自安倍晋三和朴槿惠妹子分别从2012年和2013年上台以来,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实质的双边会谈,这次慰安妇事件后放出的信号也是为下一步双边会谈的促进做准备,个人觉得这才是重中之重。如朴槿惠妹子这样说“不解决慰安妇问题,就不要想着谈话。”对韩国来说,韩国东亚研究所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报告就显示,韩国民众对日本印象差的占了70%,对未来韩日两国关系持悲观态度的有30%,而对安倍晋三印象差的快到80%,近年来韩国民间关于慰安妇问题爆发的游行,视为等等的数不胜数,更有甚者在日本大使馆前自焚,这种民意情况下,韩日不象征性的解决下慰安妇问题,肯定无法使得双方顺利会谈,所以为此上个月起朴槿惠对安倍态度有变。毕竟自朴槿惠妹子上台,在政治上开始向中国考虑,然而现实是韩日关系冷淡已经让韩国经济受到影响,而几个月前,韩国又爆发了反朴槿惠的7W人示威,不得不说有一些关系。而韩国国内警惕中国的声音趋于高涨,相比于美国来说,过多的靠近中国实质并没有给韩国人民带来多少安全感,反而加深了他们小国这种”风中之竹“的心态,这成了朴槿惠妹子执政隐患。而对于日本来说,日本急需要在东亚上改变政治日程,中美日俄四大国,以朝鲜半岛为核心展开长期博弈,而中日美又在南海问题博弈甚多,日本并不想完全孤立的成为美国的“先锋”与中国对抗,有时候也并非是为了美国,东亚的主导权,在地区上本来就是中日两国的博弈,为了她自己也要好好想想,而韩国过多的和中国在政治上保持一定的一致,本来就于日本在东亚上不利,从阅兵事件上就可以看出,更何况,日本原本国内媒体对于慰安妇问题风向的转变,民间声音的转变,既是对政府的施压,也是实质早就放出了信号,意味着政府有意在这个问题上妥协了。为此日本在做出了这个不上不下的道歉,在相当程度上减轻韩国对日本的敌意,阻止它跟中国进一步的联手,总理出面个人为主,区区10亿换得一个地缘上的优势。而韩国也赚了不少,朴槿惠妹子不仅赚了民间声望,稳固的执政体系,又在中日两国间雨露均沾,更重要的是重新团结了民族凝聚力与转移了现在的国家矛盾。美国在其中有多大影响,暂不可估量,但是肯定是有影响的,美日韩三国同盟本来是美国亚太再平衡的一个重要棋子,而台湾近年来逐渐的靠近大陆,特别是双方领导人会谈后,美国不得不评估要把韩国的势头遏制住,所以个人觉得影响可能并不小。不要想了日本向中国道歉,日本和韩国的道歉是政治妥协,而日本向中国道歉就意味着日本在这个阶段又一次承认是战败国,而日本在这个阶段在干什么,扩军,修宪,谋求政治大国,如果道歉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在这个问题上压制日本,比如日本的修宪问题,钓鱼岛问题,扩军问题,既然你都承认是战败国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些?就是这样。如果你说日本的巴拉巴拉,运气好只会被一通乱骂,差点的——就像我两个周前刚刚当了一次“日本人”。即使王公子这种理性客观不参合其中的,只是含蓄的点明了多数人的缺点——未经训练而只能使用自发的世界观来进行思考。也会被一顿人正义的声讨。所以这种政治类问题还是不要过多参与一中,每个side的人不可能完全满足,如果一步走错就会被喷。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中国的媒体再次很明显控制了舆论。随便找找中方舆论的报道,就发现有极其的明显的倾向性,而本问题的很多人的观点不过是这种舆论铸造的框架下,有限思考而已。mass media作为一种传播工具,这种时候总是起作用。中方的报道手法很明显,先将日本作为一个暗示的敌对势力后,用的叙述方式都是——虽然XX有进步,但是XX很大甚至更大的不足。这种叙述方式进行数次,似乎也显示了“客观”,也似乎有了可信度,然后最后表示了很多组织反对这种“妥协”,暗示了对方的行为时不可能持久的云云。甚至很多在这里评论,估计新闻也没看过(笑),或者根本没看清(笑),实际上10亿日元完全是韩国要求的(甚至可能是日本故意让步),之前的要求还是1亿日元。相比之下,在bbc上的ASIA找的新闻就明显要正常多了,这里主要截取部分重要的观点。我同时也参照了日本的新闻报道以用来证实西方的报道是否可信的,是否有事实根据。&Japan and South Korea are now entering a new era,& Mr Abe told
reporters afterwards. &We should not drag this problem into the next
generation.&Ms Park issued a separate statement, saying a deal had been urgently needed - given the advanced age of most of the victims.After the meeting in Seoul, Mr Kishida called the agreement &epoch-making&.日韩的领袖都认为这是make epoch,极大的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这里朴槿惠女士还称之为这是一个紧迫的事情,可能是考虑到吗目前受害者只有46人还在世,而今年已经去世了十余位,未来十年内可能就会彻底翻篇,有必要迅速的解决这个迫切的需求(urgently needed)Japan has apologised and will pay 1bn yen ($8.3m; 5.6m) - the amount South Korea asked for - to fund victims.
首先,十亿日元实际上日本做出的是巨大让步。十亿日元确实不是韩方要求的,因为韩方根本没有想过能要到十亿日元,金额不像很多知乎很多评论所说的“合理的赔偿”(几百亿美金?笑)那么多,可能与只有四十人在世有关。其次,知乎很多评论的说法简直耸人听闻、超越常理,根本与很多人想象不同,10亿日元实际上是个非常大的赔偿金数字,而不是很多回答里表达的不屑表情——日本gdp超过4万亿美元(大幅度贬值后)这些钱很容易拿出来。事实上十亿日元实际上是韩国僵持长时间逐步争取过来的,这里面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在上个月中国的宣传还是安倍首相坚持历史错误不动摇、坚持赔偿数目为1亿日元不动摇,而韩方的要求则坚持是【3亿日元】,大幅度超过了日方咬定的价格。知乎很多人的想法似乎是最差也得把日本也得出10位数美金吧,简直是脱离实际,这点媒体也有巨大责任,根本就没有试图向公众解释这种问题,造成这种常识反而人人不知。在这个问题这种违背常理的论调,反而暗示着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了解事情到底是怎么样——那我只能推测到,他们的答案似乎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感情了也就是这个问题确实大部分人是不靠谱的说说而已,因为真正的补偿金已经给了超过五十年了,这将在最后说明日韩详细谈判Japan will give 1bn yen to a fund for the elderly comfort women, which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will administerThe money also comes with an apology by Japan's prime minister and the acceptance of &deep responsibility& for the issueSouth Korea says it will consider the matter resolved &finally and irreversibly& if Japan fulfils its promisesSouth Korea will also look into
removing a statue symbolising comfort women, which activists erected
outside the Japanese embassy in Seoul in 2011Both sides have agreed to refrain from criticising each other on this issu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这里的关键,我们发现日本韩国都做出了巨大让步。日方接受了韩国极大提升的赔偿要求(最后一段提到了来源是donations,而非是government),之后安倍做出了道歉我仔细找了以下,文中所说的apology应该指的是安倍说的「心からおわびと反省の気持ち」;文中指的&deep responsibility&似乎是指的是「責任を痛感」,确实西方媒体没有捏造事实(笑)而韩方则会在日本恪守许诺永久解决争议,并且会移除那个象征着慰安妇的雕像(从坐落的地方考虑,本质是一个极其愚蠢的挑衅工具,几乎不可能保留),同时日方并没有要求移除其他的象征性雕像——不位于日本大使馆前之后bbc表示了这方面也采访了韩国的慰安妇: &If I look back, we've lived a life deprived of our basic rights as human beings. So I can't be fully satisfied.“这也提醒我们,更重要的是重视这些曾经的受难者的真正感受,实际上我不认为受害者真的得到了人道主义意义上的真正补偿Japan has repeatedly apologised or acknowledged its responsibility
for wartime sex slaves, most notably in a 1993statement by the
then-chief cabinet secretary Yohei Kono.It had also resisted
giving greater compensation, arguing that the dispute was settled in
1965 when diplomatic ties were normalise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more than $800m in economic aid and loans was given to South Korea.A
private fund was also set up in 1995 for the victims and lasted for a
decade, but money came from donations and not from the Japanese
government.最后BBC似乎是为不太熟悉日韩历史的读者普及下基本的历史背景,这里实际上十分重要。这里首先提到了——日本已经重复道歉了许多次,最显著的是93年的那次。很令人奇怪,这与中国长期宣传口径也是不一致的(PS:是apologize,不是regret,严格说apologize是正式道歉,而日本很多时候用的是regret,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正式的道歉)。之前知乎也有这种问题讨论日本是不是道歉,结果自然可知,认为日本没有道歉的是压倒性的。当然这与中国的总人口的情感结构有必然关系。当然肯定有人会说BBC是西方国家的喉舌,西方国家都是一帮的敌视中国的,提前声明我对这些问题一律持沉默态度最让大家大争特争的money source问题,只在最后部分一段内提到了。我认为这证明了大多数人只是被中国的媒体引导了讨论点。虽然在中国的媒体,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日本在道德上的不义之举得具体例证。但是我们要明白日本或者韩国的政府,甚至世界,并不认为这个举动违反人道主义,这是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在两国政府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无数轮商谈以及最近的三大会面的磋商下最终彻底解决了,换言之已经有一个有着足够合法性的结论了。我们或许应该明白这个money source问题,几乎注定是一个细节问题了,问题已经被&finally and irreversibly&解决了,不会再出现官方的外交问题中,它的存在只会存在在各种不甘的讨论之中。David Rand问为什么没有对中国道歉,而只对韩国道歉了,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个国际关系、外交问题,是要进行政府间的磋商和谈判。例如韩方的赔偿金问题实际上日本做出了巨大让步,这些让步都是连续的谈判得到的结果,所以关键是日韩进行了大规模、持久的政治接触之后的必然结果。这个原因主要是日韩在很久之前就有过相关的接触了,而中国和日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接触。我在很久以前就关注过慰安妇问题,而不是今天才看到。实际上到了今年11月,日韩都表示要加快这个问题的解决,那个时候我们就或许应该意识到日韩的谈判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但是由于分歧太大或者是历史长期存在的现象的惯性,很自然的让中国人认为这种目标达成是不可能的,这只是外交上的宣传而已。但是日韩最后在“邦交五十年”结束之前完成和解,是【极其令人意外】的,最后的闪电完结还是超乎意料,因为在当天和前一天日本和韩国媒体的口径还是谈判还有“根本性分歧”等等否定性言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和韩国实际上是过于着急达成协定的这其中的原因,根据我长期的了解,推测韩国方面主要可能有四个。1
第一个原因很明显是慰安妇问题很快就会成为历史遗迹。现在在世的受害者只有46人,而仅仅今年的去世数量就在10-20人左右,在这个趋势下,可以预计未来5年-10年慰安妇问题就会彻底成为历史。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也就想朴槿惠说的urgently那样了。尤其是韩国有专业机构推动慰安妇问题,而且他们对于韩国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中国没有这种情况,所以不要试图用中国的经验思考韩国这方面的问题。而同样参考韩国的劳工组织,他们曾经一样要求日本给予“足够的赔偿”。但领袖死后,这种组织迅速衰落,我们同样可以得知,韩国的慰安妇组织很有可能在不久后就会彻底衰退,到那时候历史的罪恶就彻底消失于时间的腐蚀之中而日本方面,近年来的风气转向也使得妥协的条件逐渐成熟,使得日本可以有做出妥协的能力2
第二个可能就是韩国的政坛不稳定。朴槿惠女士似乎不像她所宣传的那样强势,在内似乎不能推动国内的结构性改革,大大违背自己曾经的所谓“效仿父亲”的经济宣言;在外韩国的外交事业也乏善可陈,近年来韩国政府过于亲近中国而疏离了传统的盟友日本和美国,这并不利于韩国的长期利益。此外我们发现,朴槿惠女士的支持率(40%)似乎还远远不如安倍晋三(50-55%),似乎也证明了朴槿惠女士能力有限,不像安倍晋三那样敢于改革,至少今年年中,韩国媒体就表示:本国改革停滞,而邻国日本的经济却呈复苏态势。这种内外交困也促使执政党留下外交遗产,赢得支持度,至少有利于应对于第二年的大选。虽然安倍晋三可以幸运的一直在日本执政,可能要归功于日本一直没有可以和其媲美的政治家。但韩国的执政者就远远没这么幸运了,竞争者甚众而自身支持率底下,尤其是今年还爆发了七万人的大游行,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执政多年的朴槿惠女士似乎危机四伏。3 第三点,并没有给韩国民众带来完全的安全感,这和他们怎么交往影响应该不大,韩国不可能完全把中国抛了,也不可能完全把日本抛了,也不是说中韩比韩日效益
大,我一定要坚定的和中国站在一起,通过这个事件拉拢下日本,那个事件拉拢下中国,大概就是这样,只是中韩走的太近,的确也要降温,韩国是地缘小国,这种
小国不可能仅仅依附一个国家,大抵是这样。这个概括很到位,韩国过于依赖中国并不符合其长远利益,必然会使用平衡木外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单单是为了平衡,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则过于前进了,失去了一个攻击的道德工具并不太符合韩国的利益,所以让步而非彻底解决更加符合韩国的利益,我们可以认为平衡外交并非决定性的原因4 最后一点则是外因,似乎美国也在其中斡旋,提供了支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并非决定性的因素。韩国虽然依附于美国,但是独立性极大,在重大事务完全可以独自选择,就像亚投行和tpp一样,韩国都游离于美国的政策之外。其次这个问题实际上悬疑已久,美国如果有解决的能力,完全可以在更好地时机解决,反而让韩国自行决定发展事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把每一滴热血都融入祖国的大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iven 用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