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时血气应时而至为盛分析会出现哪些变化 10分 a,动脉血ph升高 b,paco2升高 c,pac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43e9-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您的位置: >>
慢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考试慢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人卫医学网考试整理如下:
  (一)动脉血氧分压(Pa02):正常值:80~100mmHg,&60mmHg提示呼吸衰竭。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正常值:35~45mmHg;呼吸性酸中毒时PaCO2升高,呼吸性碱中毒时降低;若PaC02&50mmHg提示呼吸衰竭。
  (三)血液酸碱度(pH):正常值为7.35~7.45;pH升高提示碱中毒,pH降低提示酸中毒;但pH异常不能区别是由呼吸性抑或代谢性因素所致,需结合PaC02、HCO3-变化与临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
  (四)碳酸氢盐(HCO3-):正常值为22~27mmol/L;它是人体代谢性酸碱失衡的定量指标;HC03-增高提示代谢性碱中毒,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五)剩余碱(BE):正常值为±2.3mmol/L;将血液标本滴定至pH 7.4时,消耗酸或碱的量,加酸为正值,加碱为负值。
人卫医学网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呼吸衰竭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呼吸衰竭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呼吸衰竭试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病生选择题库

【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
)
A.研究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B.研究疾病发生原因的科学
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研究疾病转归的科学
E.研究疾病时机体变化的科学
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
A.研究疾病时机体的代偿方式及其调节
B.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
C.描述疾病时体内变化
D.研究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E.研究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3.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
)
A.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B.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与机制
D.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E.基本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4.病理过程是指(
)
A.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问题
B.疾病发生发展的临床表现
C.疾病时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D.疾病中出现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E.疾病发生、发展的概念
5.下述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
A.肺炎
B.缺氧
C.休克
D.水肿
E.发热
6.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的是(
)
A.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成套的病理变化
B.机体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C.各系统的每一种疾病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
D.各系统的不同疾病所共有的致病因素
E.每一种疾病所涉及的病理生理学问题
7.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
A.流行病学调查
B.分子生物学实验
C.动物实验
D.临床观察
E.离体器官实验
8.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
A.动物疾病模型
B.推理判断
C.临床实验研究
D.流行病学调查
E.临床观察病人
C B A D A B C A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A型题】
1.能够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为(

A.疾病的原因
B.疾病的内因
C.疾病的条件
D.疾病的外因
E.疾病的转归
2.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
A.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或病痛
B.健康就是体格健全和强壮
C.健康就是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D.健康就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E.健康就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3.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项叙述最确切(
A.疾病是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机体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B.疾病是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
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
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是机体与内、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疾病是机体不舒服
4.下列哪项属于社会行为异常(

A.头晕
B.血压升高
C.哭笑无常
E.体温升高
5.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
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B.因果交替规律
C.局部和整体规律
D.损伤与抗损伤规律
E.机体的防御作用
6.病因概念叙述最正确的是(

A.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B.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机体内部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机体外部因素
E.引起疾病发生的机体内部和外部因素
7.下列关于疾病病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疾病一般来说都有病因
B.病因可以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展
C.病因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D.没有病因,不可能发生相关疾病
E.病因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
8.下列关于疾病的陈述错误的是(
A.疾病的发生一定要有病因,没有病因的作用就不会有疾病的发生
B.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
C.疾病发生后机体内会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
D.疾病后机体在临床上可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体征
E.机体与内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9.下列哪项因素不属于病因(
C.药物中毒
D.年龄和性别因素
E.变态反应
10.下列哪项因素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

A.细菌
E.疟原虫
11.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与下列哪项无关(
A.逃避或抵抗宿主攻击的能力
B.侵入宿主机体的数量
C.病原体致病力强弱
D.侵袭力、毒力
E.作用于机体的部位
12.强酸、强碱作为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
B.理化性因素
C.营养性因素
D.遗传性因素
E.先天性因素
13.下列哪项属于物理性致病因素(

A.中暑
D.青霉素过敏
E.铅中毒
14.维生素A中毒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
B.遗传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5.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
B.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
C.可由DNA链中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置换
D.基因突变可直接致病
E.基因突变可引起分子病
16.血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
B.遗传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7.染色体畸变是指(
A.染色体结构与数量的改变
B.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
C.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
D.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
E.免疫功能的改变
18.下列那种疾病是不遗传的(

A.血友病
B.先天性心脏病
C.先天愚型
E.多囊肾
19.关于先天性因素致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先天性因素是指损害胎儿的有害因素
B.是由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所致
C.由先天性因素引起先天性疾病
D.有的先天性疾病可以遗传
E.有的先天性疾病并不遗传
20.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
B.理化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21.下列对疾病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是指在病因作用下,对疾病发生有影响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B.一种疾病引起机体的某些变化,可以成为另一疾病发生的条件
C.疾病发生发展中,原因和条件是相对的
D.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有的条件可以促进疾病发生,有的则延缓疾病发生
22.发病学研究的内容(
A.疾病发生的原因
B.疾病发生的条件
C.疾病发生的诱因
D.自稳调节紊乱的变化
E.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23.发病学研究范畴不包括(

A.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
B.分析局部表现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
C.研究疾病经过与转归
D.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E.探讨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24.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A.病因的数量和强度
B.机体的抵抗力
C.损伤和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D.是否存在诱因
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25.关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间相互联系、相互斗争、相互转化
B.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C.两者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构成疾病各种临床表现
D.决定了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E.损伤与抗损伤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
26.关于因果交替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A.疾病中因果交替规律的发展常可形成恶性循环
B.即使原始病因已不存在,因果交替仍可推动疾病过程不断发展
C.因果交替过程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
D.原因和结果间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
E.因果交替和恶性循环是无法打断的
27.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不包括(
A.免疫机制
B.分子机制
C.体液机制
D.组织细胞机制
E.神经机制
28.关于疾病发生中的体液机制,说法错误的是(
A.致病因素引起体液质和量的变化
B.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性改变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发生
C.是体液调节障碍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发生
D.常由各种体液性因子数量或活性变化引起
E.体液机制与神经机制常同时发生,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29.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障碍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C.疾病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肿瘤坏死因子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白介素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30.分子病不包括下列哪项(
A.酶缺陷所致的疾病
B.染色体畸变所致的疾病
C.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
D.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
E.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所致的疾病
31.分子病的起因(
A.电离辐射
B.化学因素
C.各种致突变因子
E.生物因素
32.Ⅰ型糖原沉积病通过下列哪种机制致病(

A.反馈抑制作用消失
B.代谢前身物质沉积
C.缺乏代谢产物
D.开放次要代谢途径,毒性副产物堆积
E.代谢中间产物堆积和排出
33.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发生基础是(

A.脂代谢异常
B.遗传性酶代谢异常
C.糖代谢异常
D.蛋白质代谢异常
E.遗传性染色体异常
34.免疫缺陷病最重要的后果为(
A.易发生溃疡性结肠炎
B.易发生难治性感染
C.易发生恶性贫血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恶性肿瘤
35.下列哪项属于免疫缺陷病(

A.乳腺癌
D.红斑性狼疮
E.青霉素过敏
36.典型的疾病经过不包括下列哪期(
B.临床症状明显期
E.潜伏期
37.下列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
A.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B.致病因素已经消除或不起作用
C.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D.机体功能代谢恢复
E.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
38.不完全康复时,不会出现(
A.主要症状消失
B.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
C.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
D.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
E.一定不会留后遗症
39.对死亡的概念叙述不确切的是(
A.死亡并不意味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B.意识永久性消失而呈植物人状态
C.脑死亡是目前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D.包括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
E.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40.关于死亡的概念最确切的是(

A.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B.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中止
C.各种反射消失,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但并不意味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E.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41.脑死亡可发生在(

A.临终期
C.临床死亡前期
D.临床死亡期
E.生物学死亡期
42.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A.心跳停止
B.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
C.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D.不可逆性深昏迷
E.瞳孔散大或固定
C D C C A B B E D D E B A D B B A B B E D E D C E E A B B B C B B B C D E E B D D A
************************************************************************************************************************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A型题】
1.细胞内外液成分不同,它们之间渗透压的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穿细胞液
E.淋巴液
3.细胞内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E.Fe2+
4.机体通过下述哪项的移动来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
E.蛋白质
5.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特征是(
A.失水多于失钠
B.血清钠浓度&130mmol/L
C.血浆渗透压&310mmol/L
D.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E.细胞内液量减少
6.决定脱水类型的因素为(
A.体液总量
B.细胞内液渗透压
C.细胞外液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7.正常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通过下列哪项来调节(
A.神经系统
B.血浆渗透压
D.神经内分泌系统
E.内分泌系统
8.何种类型的水与电解质失衡最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水肿
9.调节钠水平衡的主要器官是(

A.皮肤
E.汗腺
1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剂
B.醛固酮分泌不足
C.肾小管酸中毒
D.消化道大量失液
E.大量失液后处理不当
11.最易发生脱水热的水与电解质紊乱类型是(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E.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1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体液丢失最严重的部位是(
A.细胞内液
B.组织间液
E.第三间隙液
13.低渗性脱水的突出特点是(
A.明显口渴
B.ADH分泌增多
C.易发生休克
D.早期尿量减少
E.细胞内液显著减少
14.下列哪种情况属于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A.主要是细胞内脱水
B.口渴明显
C.失水大于失钠
D.囟门、眼窝塌陷,外周循环衰竭较早出现
E.早期尿量减少
15.低渗性脱水时尿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
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
D.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抑制
E.以上都不对
16.低渗性脱水早期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是(
A.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B.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
C.尿量增加,尿比重增高
D.尿量减少,尿比重降低
E.尿量增加,尿比重无变化
17.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紊乱最容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E.等容性低钠血症
18.一小儿严重腹泻,只补充葡萄糖溶液,最易引起何种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D.低钙血症
E.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19.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分布改变的特点(

A.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 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均明显丢失
20.临床上对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一般首先应用(

A.高渗氯化钠
B.10%葡萄糖液
C.低渗氯化钠
D.50%葡萄糖液
E.等渗氯化钠
21.严重呕吐、腹泻患儿有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前囟下陷,这主要是(
A.血容量减少
B.细胞内液减少
C.低钾血症
D.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减少
22.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最早出现的表现(
A.外周循环衰竭
B.尿钠减少
C.血清钾浓度降低
E.细胞内液量增多
23.哪种类型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可导致颅内出血(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钠血症
C.高钾血症
D.高钙血症
E.高镁血症
24.极度衰弱的病人易产生(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钠血症
25.下列哪项在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时不容易发生(
E.尿比重高
26.某病人反复呕吐、腹泻伴高热2天,最易发生何种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等渗性脱水
C.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水肿 27.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时体液分布改变的特点(
A.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B.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以细胞外液减少更明显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D.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E.细胞内外液均明显减少
28.高热患者不作任何处理,易发生(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水肿
2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失水多于失钠
B.血清Na+浓度&150mmol/L
C.血浆渗透压&310mmol/L
D.细胞外液量减少
E.细胞内液量增多
30.高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外液均明显减少
B.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无变化
C.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增多
D.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细胞外液减少更明显
E.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细胞内液减少更明显
31.高渗性脱水早期尿钠浓度增高的原因是(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体内钠浓度相对增加
D.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
E.氢-钠交换减少
32.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紊乱可导致脱水热(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E.低钠血症
3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E.低钠血症
34.代谢性酸中毒时过度通气可产生(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高渗性脱水
35.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也可称为(
A.原发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低渗性脱水
E.慢性水中毒
36.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摄入水过多可发生(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E.水肿
37.水中毒时体液的流动趋势是(
A.由细胞外至细胞内
B.由细胞内至细胞外
C.由组织间隙至血管内
D.由血管内至淋巴管内
E.由血管内至组织间隙
38.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最大的危险是(
A.循环功能障碍
B.肾功能衰竭
C.血液稀释
D.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E.凹陷性水肿
39.下列哪一种情况的早期就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急性水中毒
E.慢性水中毒
40.等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因是(
A.ADH分泌异常增多
B.ADH分泌减少
C.肾素分泌增多
D.肾素分泌减少
E.心房肽分泌增多
41.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容量表现为(
比血浆↑更明显
E B A D B C D B D E A B C D B B A C A E E D A A D A A A E E D B A E B D A D D A C
************************************************************************************************************************
第二节
水肿
【A型题】
1.水肿是指(

A. 细胞内液过多
B.淋巴管内液过多
C.组织间隙或体腔中液体过多
D.血管内液过多
E.细胞外液过多
2.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平均有效流体静压是指(

A.动脉端毛细血管平均流体静压减去组织间隙流体静压
B.静脉端毛细血管平均流体静压减去组织间隙流体静压
C.静脉端毛细血管平均流体静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平均流体静压减去组织间隙流体静压
E.动脉端毛细血管平均流体静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
3.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是(

A. 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珠蛋白
E.凝血酶
4.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去平衡
5.肾内可以分泌肾素的部位是(

A.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B.肾髓质间质细胞
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集合管上皮细胞
E.近球细胞
6.所谓“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是指(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毛细血管动脉端流体静压减去毛细血管静脉端流体静压
C.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
D.毛细血管的平均流体静压
E.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减去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
7.机体体循环静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

A. 血栓阻塞静脉腔
B.肿瘤转移到静脉
C.瘢痕压迫静脉壁
D.右心衰竭
E.左心衰竭
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正常人组织生成与回流平衡的因素(

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组织间液静水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E.淋巴回流
9.正常机体在调节钠水动态平衡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脏器和组织是(

A. 皮肤
B. 肺
C. 肾
D. 肝
E.胃肠道
10.当肾循环血量减少时肾内血液分布表现为(

A.大部分血液流经皮质肾单位
B.大部分血液流经髓旁肾单位
C.皮质和髓旁肾单位平均分配血量
D.仍按照正常的比例分配
E.以上都不对
11.妊娠后期发生下肢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淋巴回流受阻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D.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
E.钠水潴留
12.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
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C.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障碍
E.球-管失衡
13.下列哪种情况会出现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钠、水的重吸收
增多(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利钠激素分泌增多
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前列腺素分泌增多
14.炎性水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

A.淋巴回流障碍
B.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C.局部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组织间隙流体静压增高
15.肝性水肿以腹腔积水为突出表现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A.肝灭活醛固酮和ADH功能障碍
B.肝内合成蛋白质减少
C.肝静脉和门静脉回流受阻
D.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加
E.继发性ADH释放增加
16.肝性水肿最常见的病因是(

A. 急性病毒性肝炎
B.急性中毒性肝炎
C.早期原发性肝癌
D.门脉性肝硬化
E.肝内血管瘤
17.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 肺泡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D.肺淋巴回流障碍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8.氯气中毒产生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 肺泡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肺间质的负压突然增大
C.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D.肺淋巴回流障碍
E.肺血容量急骤增加
19.肾病综合征时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
B.醛固酮分泌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利钠激素分泌减少
E.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20.下述关于水肿对机体影响不正确的是(

A.体腔积液量增多可以使相应的器官功能降低
B.炎性水肿液可稀释局部毒素,运送抗体增加局部抵抗力
C.局部水肿对机体不产生严重影响
D.长期水肿可使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感染
E.严重的肺、脑、喉头水肿可以危及生命
21.下列哪项不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重要因素(

A. 肝静脉回流受阻
B.门静脉回流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
E.有效循环血量增加
22.象皮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局部淋巴管阻塞所致急性局部水肿
B.局部毛细血管静脉端阻塞所致局部水肿
C.丝虫病局部淋巴管阻塞伴有局部皮肤色素沉积
D.丝虫病局部淋巴管阻塞导致局部水肿并有结缔组织增生
E.丝虫病局部淋巴管阻塞伴有局部皮下钙盐沉积
23.可以引起肾内血液重新分布的机制是(

A.交感神经兴奋,皮质肾单位血管收缩强烈
B.皮质肾单位血管扩张
C.髓旁肾单位血管强烈收缩
D.髓旁肾单位血管扩张
E.皮质和髓旁肾单位的血管同等程度收缩
24.ANP主要存在于(

A. 心房肌细胞胞核
B.心房肌细胞胞浆
C.心室肌细胞胞浆
D.心室肌细胞胞核
E.心房肌细胞线粒体
25.水通道蛋白是一组(

A.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蛋白质
B.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蛋白质
C.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界的蛋白质
D.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性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E.构成水通道与细胞膜通透性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26.水肿对机体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除了(

A.水肿的部位
B.水肿的程度
C.水肿发生的速度
D.水肿持续的时间
E.水肿的性质
C D A E E E D D C B A E D D C D A C E C E D A B D E
************************************************************************************************************************
第三节
钾钙磷代谢紊乱
【A型题】
1.血清钾的正常范围是(
A.2.0~3.5mmol/L
B.3.5~5.0mmol/L
C.5.0~6.0mmol/L
D.6.0~7.0mmol/L
E.7.0~8.0mmol/L
2.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
A.2.0mmol/L
B.2.5mmol/L
C.3.0mmol/L
D.3.5mmol/L
E.4.0mmol/L
3.低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

A. 酸中毒
B.碱中毒
C.经肾失钾
D.经皮肤失钾
E.经消化道失钾
4.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低钾血症(

A. 禁食
B.呕吐
C.应用大量胰岛素
D.长期应用利尿剂
E.酸中毒
5.低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A. 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D.细胞内外均酸中毒
E.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6.反常性碱性尿常见于(

A. 乳酸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缺钾性碱中毒
D.高钾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7.严重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
A.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增高,自律性增高
B.兴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增高
C.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降低
D.兴奋性降低,传导性增高,自律性降低
E.兴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自律性降低
8.下列哪一项不是肾丢失钾过多的原因(

A. 长期使用髓袢利尿剂
B.醛固酮增加
C.肾间质性疾病
D.低镁血症
E.肾功能衰竭
9.急性低钾血症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主要机制是(

A. 静息电位负值增大
B.阈电位负值减小
C.神经突触释放乙酰胆碱减少
D.静息电位负值减小
E.阈电位负值增大
10.下列哪项不是高血钾的原因(

A. 长期性酸中毒
B.长期使用速尿
C.肾衰少尿期
D.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E.严重挤压伤
11.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
A.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增高
B.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降低
C.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兴奋性降低
D.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兴奋性增高
E.阈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增高
12.下列哪项不是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以引起的改变(

A. 心律失常
B.肌麻痹
C.酸碱平衡紊乱
D.心肌传导性降低
E.心肌自律性增高
13.急性重度高钾血症对肌细胞的影响是(

A. 超极化阻滞
B.除极阻滞
C.横纹肌溶解
D.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
E.阈电位升高
14.下列哪项与急性低钾血症的描述不相符(

A.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B.可以由胃肠消化液大量丢失引起
C.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
D.心肌兴奋性降低
E.心肌传导性降低
15.下列各项均出现了低钾血症,除了(

A. 心肌兴奋性降低
B.血清钾浓度低于3.0mmol/L
C.心肌收缩力减弱
D.心律失常
E.心电图T波平坦
16.下列各项均出现了高钾血症,除了(

A. 心室纤颤
B.骨骼肌麻痹
C.心电图T波高尖
D.碱血症
E.排碱性尿
17.急性轻度高钾血症(5~7mmol/L)常表现为(
A.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心肌兴奋性降低
B.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心肌兴奋性增高
C.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心肌兴奋性增高
D.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心肌兴奋性降低
E.神经肌肉应激性变化不大、心肌兴奋性降低
18.小儿失钾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严重腹泻呕吐
B.利尿药用量过多
C.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
D.某些肾脏疾病
E.经皮肤失钾
19.成人失钾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经胃失钾
B.经小肠失钾
C.经结肠失钾
D.经肾失钾
E.经皮肤失钾
20.过量胰岛素产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A. 大量出汗导致钾丧失
B.醛固酮分泌过多
C.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
D.结肠分泌钾加强
E.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21.钡中毒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A. 小肠对钾重吸收减少
B.剧烈呕吐失钾
C.结肠分泌钾加强
D.钾从细胞内流出的孔道被阻断
E.细胞外钾大量向细胞内转移
22.低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点是(
A.T波低平、U波增高、QRS波增宽
B.T波低平、U波降低、QRS波增宽
C.T波低平、U波增高、QRS波变窄
D.T波高尖、U波增高、QRS波增宽
E.T波高尖、U波增高、QRS波变窄
23.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3天,仅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 低血钙
B.低血镁
C.低血钠
D.低血磷
E.低血钾
24.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易导致(

A. 高钠血症
B.低钠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镁血症
25.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点是(

A. T波高尖,Q-T间期缩短
B.T波低平,Q-T间期缩短
C.T波低平,Q-T间期延长
D.T波高尖,Q-T间期延长
E.T波低平,出现U波
26.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
A.4.5mmol/L
B.5.5mmol/L
C.6.5mmol/L
D.7.5mmol/L
E.8.5mmol/L
27.引起高血钾的主要原因是(

A. 急性酸中毒
B.血管内溶血
C.糖尿病
D.肾功能衰竭
E.严重挤压伤
28.高血钾和低血钾均可以引起(

A. 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肾小管泌氨增加
D.心律失常
E.肾小管泌钾增加
29.严重缺钾可以导致(

A. 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脑出血
D.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E.呼吸性酸中毒
30.低钾血症时可以出现(

A. 正常性酸性尿
B.正常性碱性尿
C.反常性酸性尿
D.反常性碱性尿
E.中性尿
31.严重高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A.兴奋性升高、传导性升高、自律性升高、收缩性升高
B.兴奋性升高、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升高、收缩性降低
C.兴奋性降低、传导性升高、自律性降低、收缩性升高
D.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降低、收缩性降低
E.兴奋性升高、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升高、收缩性升高
32.血清镁的正常范围是(
A.0.25~0.75mmol/L
B.0.75~1.25mmol/L
C.1.25~1.75mmol/L
D.1.75~2.25mmol/L
E.2.25~2.75mmol/L
33.低镁血症是指血清镁低于(
A.0.25mmol/L
B.0.75mmol/L
C.1.25mmol/L
D.1.75mmol/L
E.2.25mmol/L
34.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可以引起(

A. 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
C.低镁血症
D.高镁血症
E.以上都不是
35.下列哪项不是低镁血症的病因(

A. 胰腺脂肪痢
B.甲状旁腺切除手术后
C.低钙血症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慢性酒精中毒
36.低镁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机制是(

A. 静息电位负值增大
B.神经-肌肉接头处Ach释放增多
C.终板膜上Ach受体的敏感性降低
D.阈电位降低
E.膜屏障作用增大
37.低镁血症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Ca2+进入心肌细胞加快,有效不应期缩短
B.Na+内流加快,自律细胞的自动去极化加速
C.Na+-K+-ATP酶活性降低,致细胞内缺钾
D.Ca2+-ATP酶活性降低,致细胞内高钙
E.K+外流加快,复极3期加速
38.高镁血症是指血清镁浓度高于(
A.0.75mmol/L
B.0.85mmol/L
C.1.25mmol/L
D.1.75mmol/L
E.2.25mmol/L
39.高镁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A.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镁的摄入过多
C.肾功能衰竭排镁障碍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慢性酒精中毒
40.高镁血症不出现下列哪些变化(

A. 低血压
B.心动过缓
C.昏迷
D.骨骼肌迟缓性麻痹
E.癫痫发作
41.高镁血症通过下列哪项因素影响骨骼肌的兴奋性(
A.使神经-肌肉接头处释放乙酰胆碱减少
B.引起低钾血症
C.使神经突触释放儿茶酚胺减少
D.使神经突触释放乙酰胆碱增加
E.引起高钾血症
42.低钙血症是指血清离子钙低于(

A. 1mmol/L
B.1.6mmol/L
C.2.2mmol/L
D.2.8mmol/L
E.3.4mmol/L
43.下列哪种不能成为低钙血症的原因(

A. 甲状腺功能亢进
B.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C.慢性肾功能衰竭
D.维生素D代谢障碍
E.急性胰腺炎
44.低钙血症不出现下列哪项变化(

A. 心肌的兴奋性增高
B.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升高
C.心肌的收缩性增高
D.纤维性骨炎
E.免疫功能降低
45.低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中,下列哪项不存在(

A.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B.心肌的兴奋性增高
C.心肌收缩力增强
D.骨质钙化障碍
E.心肌传导性增高
46.下列哪种不能成为高钙血症的原因(

A. 恶性肿瘤
B.维生素D中毒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7.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中,下列哪项不存在(

A. 肾小管损害
B.心肌兴奋性增高
C.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D.心肌传导性降低
E.异位钙化
48.下列哪项是引起高钙血症的主要原因(

A.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恶性肿瘤
E.维生素D中毒
49.高钙血症不出现下列哪项变化(

A. 肾功能损害
B.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C.心肌细胞的膜屏障作用减少
D.异位钙化
E.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缩短
50.关于血磷,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A.血磷正常浓度0.8~1.3mmol/L,波动较大
B.甲状腺素是调节磷代谢的主要激素
C.磷主要由小肠吸收,肾脏排出
D.肾功能衰竭常引起高磷血症
E.高磷血症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重要发病原因
51.重度低磷血症是指血清磷浓度小于(
A.0.4mmol/L
B.0.5mmol/L
C.0.6mmol/L
D.0.7mmol/L
E.0.8mmol/L
52.下列哪项不是低磷血症的原因(

A. 重度营养不良
B.长期腹泻
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呼吸性酸中毒
E.维生素D缺乏
53.下列哪项不是高磷血症的原因(

A. 急性肾功能衰竭
B.维生素D中毒
C.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D.白血病化疗时
E.急性碱中毒
54.下列哪种不是低磷血症的原因(

A. 摄入磷不足
B.维生素D缺乏
C.Fanconi 综合征
D.糖代谢减弱
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5.下列哪种不是高磷血症的原因(

A.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B.甲状腺功能低下
C.维生素D中毒
D.急性肾功能衰竭
E.慢性肾功能衰竭
56.高磷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中,下列哪项不存在(

A. 异位钙化
B.低钙血症
C.低镁血症
D.维生素D代谢障碍
E.肾性骨营养不良
B D E E E D C E A B B E B D A D B A D E D A E D A B E D A C D B B C C B E C C E A A A C C C B A C B B D E D B C
************************************************************************************************************************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A型题】
1.正常体液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
)
A.随膳食直接摄入的酸
B.代谢产生的碳酸
C.糖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
D.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无机酸
E.脂肪代谢产生的羟丁酸
2.下列哪种酸属于挥发酸(
)
A.乳酸
B.磷酸
C.碳酸
D.丙酮酸
E.乙酰乙酸
3.反映血浆中实际HCO3-量的指标为(
)
A.PaCO2
B.SB
C.AB
D.BB
E.BE
4.AB和SB值均高于正常,且AB>SB,表明可能有(
)
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5.从动脉抽取血样后,如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测定结果将受影响(
)
A.SB
B.AB
C.BE
D.BB
E.BD
6.血液中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
A.CO2CP
B.PaCO2
C.HCO3-浓度
D.H2CO3浓度
E.以上都不是
7.延髓呼吸中枢对下列哪项刺激最敏感(
)
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C.动脉血pH
D.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E.脑脊液碳酸氢盐浓度
8.肾小管中产NH3的主要部位是(
)
A.近曲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9.肾脏重吸收碳酸氢钠的主要部位是(
)
A.近曲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10.血液缓冲系统对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
)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D.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E.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11.血液缓冲系统对固定酸的缓冲主要靠(
)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D.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E.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12.血液中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
A.PaCO2/CO2CP的比值
B.PaCO2/HCO3-的比值
C.HCO3-/H2CO3的比值
D.HCO3-/CO2CP的比值
E.H2CO3/PaCO2的比值
13.AG增高一般意味着体内发生了(
)
A. 高血氯性代谢酸中毒
B. 正常血氯性代谢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
14.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

A. 缺氧
B. 饥饿
C. 氯化铵摄入过多
D. 严重肾功能衰竭
E. 水杨酸中毒
15.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
)
A.腹泻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肾小管酸中毒
D.轻度或中度肾功能衰竭
E.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
16.代谢性酸中毒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严重腹泻
B. 休克
C. 长期禁食
D. 急性肾功能衰竭
E. 剧烈呕吐
17.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最主要依靠(

A.血液的缓冲作用
B.组织细胞的缓冲
C.肺的代偿
D.肾脏的代偿
E.骨盐分解
18.单纯型代谢性酸中毒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
A. pH值降低
B. SB降低
C. BB降低
D. BE正值增大
E. PaCO2降低
19.下列哪项因素不易引起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A. 肾小管酸中毒
B. 水杨酸中毒
C. 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 消化道丢失HCO3-
E.服用氯化铵过多
20.AB>SB表明可能有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混合性碱中毒
E.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21.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A. 呼吸代偿
B. 细胞外液缓冲
C. 细胞内液缓冲
D. 骨骼代偿
E. 肾脏代偿
22.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

A. 呼吸肌麻痹
B. 气道阻塞
C. 肺泡弥散障碍
D. 呼吸中枢抑制
E. 通风不良
23.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液中电解质发生的变化是(

A. 低钾血症、高氯血症
B. 高钾血症、低氯血症
C. 低钾血症、低氯血症
D. 高钾血症、高氯血症
E. 高钾血症、低钠血症
24.血气分析测定结果为PaCO2降低,同时伴有HCO3-升高,可诊断为(

A. 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25.呼吸衰竭合并下列哪种酸碱平衡紊乱时易发生肺性脑病(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
26.乳酸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A. 休克
B. 低氧血症
C. 心脏停搏
D. 肺水肿
E. 严重饥饿
27.酸中毒可使心肌收缩力(

A. 先增强后减弱
B. 先减弱后增强
C. 减弱
D. 增强
E. 不变
28.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

A. 增强肺泡通气量
B.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及细胞内缓冲
C. 肾小管泌H+,泌NH3增加
D. 血浆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进行缓冲
E. 肾小管重吸收HCO3-减少
29.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

A. 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
B. 癔病
C. 发热
D. 长期处在密闭小室内
E. 脑外伤刺激呼吸中枢
30.某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气分析测定:pH7.3,PaCO24.9kPa(37mmHg),
HCO3-18mmol/L。该患者体内发生了(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酸碱平衡情况正常
31.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为:pH7.18,PaC0299kPa
(75mmHg),HC03-28mmol/L可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型酸中毒
32.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49,PaCO26.4kPa(48mmHg),[HCO3-]36mmol/L。该患者体内可能的情况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酸碱平衡正常
33.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47,PaC02 4.5kPa(26.6mmHg),[HCO3-]19.3mmol/L。该患者体内的酸碱失衡为(
)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以上均不是
34.某感染性休克伴有发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pH7.36 HCO3-13mmol/L,PaCO22.6kPa(20mmHg)可诊断为(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35.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5.9kPa(44mmHg),[HCO3-]28mmol/L,[Na+]142mmol/L,[Cl-]96mmol/L,该患者可诊断为(
)
A.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B.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
36.休克或心搏骤停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不会有下列中的哪项变化(

A.血氯水平升高
B.血钾水平升高
C.阴离子间隙增大
D.尿液pH下降
E.缓冲碱减少
37.碱中毒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出现手足抽搐的发生机制是血浆中游离的(
A.钠降低
B.钾降低
C.钙降低
D.镁降低
E.磷降低
38.下列哪项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不可能出现(

A.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B C C C B E B A A C A C B C B E C D B B E C B E A E C B D A B B D D C A C B
************************************************************************************************************************
第五章
缺氧
【A型题】
1.决定血氧饱和度最重要的指标是(
)
A.CO2 分压
B.血液温度
C.血液pH值
D.血氧分压
E.红细胞内2,3-DPG浓度
2.关于发绀的描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
A.缺氧不一定出现发绀
B.发绀不一定是缺氧引起的
C.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g/dl时机体出现发绀
D.由严重的贫血引起的缺氧,发绀比较明显
E.循环性缺氧机体可以出现发绀
3.对组织性缺氧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
A.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B.动脉血氧含量
C.动脉血氧容量
D.动脉血氧饱和度
E.动脉血氧分压
4.缺氧时氧离曲线的左移是由于(
)
A.血液温度的升高
B.酸中毒
C.血液CO2分压升高
D.红细胞内2,3-DPG浓度下降
E.以上都不是
5.某患者血气检查的结果是: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5ml/dl,动脉血氧分压6.7kPa(50mmHg),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则其缺氧的类型为(
)
A.血液性缺氧
B.循环性缺氧
C.低张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混合性缺氧
6.某患者血气检查的结果是:血氧容量12ml/dl,动脉血氧含量11.4ml/dl,动脉血氧分压13.3kPa(100mmHg),动-静脉血氧含量差3.6ml/dl,则其缺氧的类型为(
)
A.肺气肿
B.大叶性肺炎
C.休克
D.慢性贫血
E.甲醇中毒
7.某患者血气检查的结果是: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9ml/dl,动脉血氧分压13.37kPa(100mmHg),动-静脉血氧含量差6ml/dl,则其缺氧的类型为(
)
A.先天性心脏病
B.休克
C.CO中毒
D.支气管炎
E.KCN中毒
8.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引起缺氧性的呼吸加深加快(
)
A.CO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高原地区(>4000 米)
D.休克
E.KCN中毒
9.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
A.脑
B.肾
C.心
D.肺
E.肝
10.CO和Hb亲和力与O2和Hb亲和力比较(
)
A.结合速度慢,解离速度快
B.结合速度快,解离速度慢
C.结合速度极快,解离速度稍慢
D.结合速度快,解离速度也快
E.结合速度慢,解离速度更慢
11.缺氧时血管的反应(
)
A.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C.冠脉、脑血管,肺血管都扩张
D.冠脉扩张,脑血管、肺血管收缩
E.冠脉、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12.缺氧时引起冠状血管扩张主要与哪一代谢产物有关(
)
A.钠离子
B.钾离子
C.肾上腺素
D.尿素
E.腺苷
13.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发生低张性缺氧(
)
A.吸入大量氯气
B.吸入大量CO
C.支气管炎
D.气胸
E.服用过量安眠药
14.严重缺氧时可以导致细胞损伤,此时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
变化为(
)
A.细胞外Ca2+增加
B.细胞外K+减少
C.细胞外H+ 减少
D.细胞内Na+ 减少
E.细胞内Na+增加
15.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增加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
A.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B.刺激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C.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刺激肺牵张感受器
E.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16.关于CO中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和Hb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不具有携氧能力
B.CO抑制红细胞内的糖酵解,使得2,3-DPG减少,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
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时,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恢复的损伤
D.呼吸明显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E.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17.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
)
A.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B.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C.增高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D.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
E.造成氧化磷酸化脱偶联
18.最能反应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
)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19.支气管哮喘引起的缺氧中下列哪一项指标变化不存在(
)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E.血氧容量正常
20.缺氧是指(
)
A.吸入气中的氧含量减少
B.血液中的氧含量过低
C.血液中的氧分压降低
D.血液中的氧容量降低
E.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
21.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
)
A.血液中溶解的O2量与总O2量的比值
B.Hb结合的O2量与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的比值
C.HbO2与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
D.HbO2与Hb总量的比值
E.未结合O2的Hb量与Hb总量的比值
22.急性缺氧时血管收缩和血流量减少最明显的器官为(
)
A.肝脏
B.肺脏
C.胰腺
D.胃肠道
E.肾脏
23.循环性缺氧患者进行氧疗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CO2
的排出
B.提高CaO2
C.提高SaO2
D.增加血浆中溶解的氧
E.提高CO2max
24.氧中毒发生主要取决于(
)
A.氧浓度
B.氧分压
C.氧流量
D.给氧时间
E.给氧方式
25.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缺氧的始动因素是(
)
A.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
B.肺泡气的氧分压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26.低张性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其动脉血氧分压须低于(
A.12.0kPa(90mmHg)
B.10.7kPa(80mmHg)
C.9.3kPa(70mmHg)
D.8.0kPa(60mmHg)
E.6.7kPa(50mmHg)
27.引起肠源性紫绀的原因是(
)
A.一氧化碳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氰化物中毒
D.肠系膜血管痉挛
E.肠道淤血水肿
28.下列哪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属于循环性缺氧(
)
A.休克
B.心力衰竭
C.肺动-静脉瘘
D.动脉血栓形成
E.静脉淤血
29.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
)
A.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一氧化碳中毒
D.氰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
30.下列哪一种物质是氧中毒时细胞受损的重要因素(
)
A.氢离子
B.组织胺
C.前列腺素
D.白三烯
E.活性氧
31.下列哪种中毒不引起血液性缺氧(
)
A.亚硝酸钠中毒
B.煤气中毒
C.输入大量库存血
D.三氧化二砷中毒
E.叶酸缺乏
32.下列哪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往往无紫绀(
)
A.呼吸功能不全
B.氰化物中毒
C.心力衰竭
D.静脉血掺杂
E.窒息
33.人体中不需要氧气维持代谢的细胞是下列哪种细胞(
)
A.脂肪细胞
B.红细胞
C.神经细胞
D.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
E.I型肺泡上皮细胞
34.氧中毒是指吸入气的氧分压为(
)
A.大于1.0个大气压
B.大于1.5个大气压
C.大于0.5个大气压
D.小于0.5个大气压
E.小于1.0个大气压
35.缺氧引起呼吸系统变化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低张性缺氧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B.等张性低氧血症时,一般不出现呼吸运动的增强
C.慢性低张性缺氧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不是很明显
D.急性低张性缺氧时,只有当氧分压下降到8kPa的时候才会出
现明显的呼吸中枢的兴奋
E.低张性缺氧的情况越严重,呼吸中枢的兴奋越强烈,呼吸运动的加强越明显
D D A D C D B C A E E E B E C D A D C E B E D B B D B C A E D B B C E
************************************************************************************************************************
第六章
发热
【A型题】
1.关于发热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0C
B.机体的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引起
D.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下移所引起
E.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所引起
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
A.肺的呼吸
B.尿液
C.皮肤
D.粪便
E.肌肉
3.下列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
A.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引起的体温升高
B.输血后所引起的体温升高
C.环境温度高所引起的体温升高
D.月经前期的体温升高
E.先天性汗腺缺乏所引起的体温升高
4.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过热(
)
A.肺结核患者的体温升高
B.月经前期的体温升高
C.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体温升高
D.剧烈运动后的体温升高
E.流行性脑膜炎引起的体温升高
5.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
A.延髓
B.脊髓
C.中脑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E.桥脑
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
A.真菌感染
B.细菌感染
C.变态反应
D.病毒感染
E.恶性肿瘤
7.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
)
A.白细胞介素-1
B.白细胞介素-6
C.干扰素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肿瘤坏死因子
8.下列不属于内生致热原的物质是(
)
A.白细胞介素-1
B.白细胞介素-6
C.干扰素
D.本胆烷醇酮
E.肿瘤坏死因子
9.可以使得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是(
)
A.鱼鳞病
B.先天性汗腺缺乏
C.妇女月经前期
D.流行性脑膜炎
E.夏季高温中暑
10.内毒素是(
)
A.革兰阳性菌的胞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革兰阳性菌的胞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11.内毒素的致热成分是(
)
A.核心多糖
B.蛋白质
C.脂多糖(LPS)
D.O抗原-特异侧链
E.以上都不是
12.有明显致热作用的体内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来自于(
)
A.胆汁酸盐
B.血栓烷
C.胆汁
D.睾丸酮
E.雌激素
13.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由于(
)
A.病毒污染
B.内毒素污染
C.外毒素污染
D.真菌污染
E.支原体污染
14.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由于(
)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加速分解代谢使得产热增加
E.促进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15.下列哪种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最多(
)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
D.郎罕细胞
E.肿瘤细胞
16.最早发现的内生致热原是(
)
A.白细胞介素-1
B.白细胞介素-2
C.白细胞介素-3
D.白细胞介素-4
E.白细胞介素-6
17.主要由白细胞产生的内生致热原是(
)
A.白细胞介素-1
B.白细胞介素-2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白细胞介素-6
18.白细胞介素-1由下列何种细胞产生(
)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9.干扰素主要是由以下何种细胞产生的(
)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肿瘤细胞
D.巨噬细胞
E.白细胞
20.肿瘤坏死因子是(
)
A.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核心多糖,能够引起发热
B.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脂多糖,能够引起发热
C.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够引起发热
D.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O抗原-特异侧链,能够引起发热
E.T细胞分泌的一种脂多糖,能够引起发热
21.下列属于发热中枢调节介质的前列腺素是(
)
A.前列腺素A
B.前列腺素D
C.前列腺素E
D.前列腺素F
E.前列腺素I
22.更接近终末环节的发热介质为(
)
A.前列腺素 E
B.环磷酸腺苷
C.一氧化氮
D.Na+/Ca2+比值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
23.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与白细胞介素-1 (IL-1)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B.TNF 没有致热活性
C.一般剂量可以引起双向热
D.在体内外都可以刺激IL-1的产生
E.对热耐受
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以提高(
)
A.3%
B.5%
C. 10%
D. 13%
E.15%
25.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每分钟增加(
)
A.5次
B.8次
C. 10次
D. 15次
E.18次
26.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障碍
E.散热障碍
27.高温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A.在体温调定点不变的水平,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B.在体温调定点上移后,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C.在体温调定点下移后,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在体温调定点上移后,产热大于散热
E.在体温调定点下移后,产热大于散热
28.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障碍
E.散热障碍
29.热型是根据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
)
A.体温曲线的形状
B.热度高低
C.升降速度
D.持续时间
E.波动幅度
30.退热期可以导致(
)
A.Na+ 潴留
B.Cl- 减少
C.水潴留
D.脱水
E.出汗减少
31.发热患者最常出现(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混合性酸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32.高热患者容易发生(
)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33.关于热限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持续的时间受限制
B.体温升高的程度受到限制
C.发热激活物的作用受到限制
D.内生致热原的作用受到限制
E.产生的内生致热原的量受到限制
34.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的改变(
)
A.小儿高热会出现热惊厥
B.注射白细胞介素-1可以诱导睡眠
C.发热时呼吸加深加快
D.可以出现高渗性脱水
E.体温每上升10C,心率约增加10次/分
35.发热时机体防御功能的改变是(
)
A.对机体一定是有利的
B.对机体一定是不利的
C.发热疗法对肿瘤有一定的作用
D.免疫细胞功能一定加强
E.发热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
36.有关体温调节描述正确的是(
)
A.发热激活物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
C.调定点升高通过迷走神经使得机体出现寒战
D.调定点升高通过运动神经使得血管收缩
E.随着内生致热原的增多,调定点可以随着不断升高
37.下列哪项不是发热时消化系统的改变(
)
A.胃肠蠕动减弱
B.食欲旺盛
C.患者可以出现便秘和腹胀
D.蛋白质、脂肪消化不良
E.消化液分泌减少
38.发热时糖代谢的变化是(
)
A.糖原分解下降,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降低
B.糖原分解下降,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降低
C.糖原分解下降,糖异生减少,血糖增加,乳酸降低
D.糖原分解增加,糖异生增加,血糖增加,乳酸增加
E.糖原分解增加,糖异生增加,血糖增加,乳酸降低
39.发热时蛋白质代谢的变化是(
)
A.蛋白质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的下降,尿氮排泄增加
B.蛋白质分解增加,出现血浆蛋白的下降,尿氮排泄增加
C.蛋白质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的下降,尿氮排泄减少
D.蛋白质分解增加,出现血浆蛋白的增加,尿氮排泄增加
E.蛋白质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的增加,尿氮排泄增加
40.发热时(
)
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
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
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E C B C D B D D D B C D B E B A C C E C C B D D E C B B A D A C B E C B B D B C
************************************************************************************************************************
第八章 休 克
【A型题】
1. 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休克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
B.休克是由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和小动脉扩张引起的外周循环衰竭
C.休克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少及血压降低
D.休克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灌流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病理过程
E.休克是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下产生的应激反应
2.临床上常用的休克分类是根据什么(

A.血流动力学特点
B.微循环改变特点
C.休克的病因
D.休克的发病学特点
E.缺血缺氧的类型
3.高动力型休克的基本特征是(

A.高排低阻
B.四肢温暖
C.动脉血压不降低
D.心输出量增加
E.以上都不是
4.高动力型休克最常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创伤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心源性休克
5.低动力型休克的基本特征是(

A.低排高阻
B.四肢湿冷
C.动脉血压降低
D.心泵血功能降低
E.以上都不是
6.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7.机体急性失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多少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D.25%
E.30%
8.成年人,一般15分钟内失血量少于多少时可通过代偿保持组织灌流的稳定(
E.1000ml
9.成年人急性失血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A.500ml
B.800ml
C.2000ml
D.1500ml
E.2500ml
10.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E.螺旋体
11.心源性休克发生的中心环节是(
A.小动脉收缩
B.小动脉舒张
C.血管舒缩功能异常
D.交感神经功能异常
E.心输出量迅速降低
12.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烧伤
B.感染
C.挤压伤
D.脱水
E.失血
13.神经源性休克发病的起始环节是(
A.血容量减少
B.心泵功能降低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D.血管床容量增加
E.以上都不是
14.神经源性休克时,下列何种变化不一定存在(
A.血管扩张
B.血压下降
C.回心血量减少
D.微循环灌流明显减少
E.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15.过敏性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为(
A.过敏毒素抑制心泵功能
B.补体激活直接损伤细胞
C.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床容量增加
D.动静脉短路开放
E.以上都不是
16.正常微循环的血液灌流主要由(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调节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律性收缩调节
C.全身体液因素调节
D.局部体液因素调节
E.交感神经调节
17.下列体液因子哪一类主要起扩血管作用(
A.儿茶酚胺
B.血管紧张素Ⅱ
C.血管加压素
D.血栓素A2
E.前列环素
18.以失血性休克为例,将休克分为三期的主要依据是(
A.临床症状及体征
B.机体代偿情况
C.发病的经过
D.微循环的改变
E.有无并发症
19.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20.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有(
A.微静脉
B.微动脉
C.后微动脉
D.动-静脉短路
E.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21.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引起微循环血管收缩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血管紧张素Ⅱ增加
B.血管加压素增加
C.儿茶酚胺增加
D.心肌抑制因子增加
E.血栓素A2增加
22.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心脑血液灌流情况是(
A.灌流量明显增加
B.灌流量明显减少
C.由于血液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可以正常
D.脑灌流量增加,心灌流量无明显改变
E.灌流量先减后增
23.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病人下列临床表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烦躁不安
B.面色苍白
C.血压均下降
D.脉搏细速
E.尿量减少
24.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抑制
B.强烈兴奋
C.先兴奋后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兴奋性无明显变化
25.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自身输血”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A.动-静脉短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B.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C.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D.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E.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26.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自身输液”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A.动-静脉短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血管紧张素增加,动脉收缩
D.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E.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27.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心
B.肝
C.肺
D.肾
E.脑
28.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29.目前认为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后阻力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血流变慢
B.血黏度增大
C.红细胞聚集
D.血小板黏附聚集
E.白细胞黏附、贴壁
30.淤血性缺氧期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心功能不全
B.微循环障碍回心血量减少
C.外周动脉紧张度减弱
D.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由兴奋转入抑制
E.儿茶酚胺释放减少
31.休克的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灌流状态为(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D.灌而少流,灌多于流
E.不灌不流,血流停滞
32.哪型休克易发生DIC(
A.失血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33.休克时产生心肌抑制因子(MDF)的主要脏器是(
A.心脏
B.肝脏
C.胰腺
D.脾
E.肺
34.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
A.微循环缺血
B.微循环淤血
C.交感神经兴奋
D.血压下降
E.组织缺氧
35.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
A.细胞膜
B.线粒体
C.溶酶体
D.微粒体
E.以上都不是
36.与休克淤血性缺氧期血液流变学改变不符的是(
A.血浆黏度增高
B.红细胞聚集
C.血小板聚集
D.白细胞贴壁、黏附
E.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
37.下列哪项不是淤血性缺氧期表现(
A.血压下降
B.神志淡漠
C.皮肤紫绀
D.少尿或无尿
E.脉压增大
38.发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的难治期)最主要的原因是(
A.脑功能障碍
B.酸碱平衡紊乱
C.肾功能衰竭
D.DIC
E.心功能不全
39.休克的主要发病学环节是(
A.外周血管收缩
B.外周血管扩张
C.心输出量减少
D.血容量减少
E.重要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
40.休克时除可发生变性坏死外还可发生凋亡的细胞是(
A.血管内皮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淋巴细胞
E.以上都是
41.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42.下列哪种缩血管物质可引起冠脉扩张(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内皮素
D.血栓素A2
E.抗利尿激素
43.休克时儿茶酚胺增加,使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量减少的作用机制是(
A.仅作用于血管α-受体
B.仅作用于血管β-受体
C.对α、β-受体均起作用
D.对α、β-受体均不起作用
E.仅对腹腔内脏血管有作用
44.休克时钠泵运转失灵的机制是(
A.有氧氧化减弱,ATP显著减少
B.磷酸化酶活性加强
C.糖原分解加强
D.已糖激酶活性加强
E.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多
45.休克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是(
A.动脉血压过低,冠脉流量减少
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多
C.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收缩
D.心肌抑制因子抑制心肌收缩
E.以上都对
46.休克肺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

A.肺水肿
B.肺不张
C.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D.肺血管内DIC形成
E.肺呼吸膜损伤
47.休克早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于(
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B.肾性肾功能衰竭
C.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D.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E.肾小管坏死
48.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失多少,补多少”
C.“需多少,补多少”
D.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
E.补液宁多勿少
49.休克时监测补液的最佳指标是(
A.尿量
B.血压
C.脉压
D.中心静脉压
E.肺动脉楔入压
50.长期大量使用缩血管药治疗休克,可加重休克的原因是(
A.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药失去反应
B.机体对缩血管药耐受性增强
C.机体交感神经已处于衰竭
D.缩血管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
E.机体丧失对应激反应的能力
51.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是(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创伤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心源性休克
52.选择扩血管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
A.纠正酸中毒
B.充分补足血容量
C.改善心脏功能
D.治疗原发病因
E.给予缩血管药
D C A D A C C C D B E B D D C D E D B D C C C B E E D C E B E B C B A E E D E E D B C A E E A C E D D B
************************************************************************************************************************
第九章
弥散型血管内凝血
【A型题】
1.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
A.纤溶过程亢进
B.凝血功能异常
C.大量微血栓形成
D.溶血性贫血
E.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2.下列哪项是DIC发病的中心环节(
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C. 凝血酶生成增加
D.FDP生成
E.活化的凝血因子Ⅻa形成
3.在DIC的原发病中,下列哪种疾病最为常见(

A.组织损伤
B.血液性疾病
C.过敏性疾病
D.产科疾病
E.感染性疾病
4.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
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异物颗粒大量入血
C.血液呈高凝状态
D.红细胞大量破坏
E.组织因子释放入血
5.凝血因子Ⅻf产生的途径是(

A.凝血因子Ⅻ与胶原接触
B.内毒素将凝血因子Ⅻ激活
C.组织因子将凝血因子Ⅻ激活
D.纤溶酶作用于凝血因子Ⅻ
E.凝血酶作用于凝血因子Ⅻ
6.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Ca2+、凝血因子Xa和V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激活凝血因子Ⅷ
B.激活凝血酶原
C.激活凝血因子
D.激活激肽释放酶原
E.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
7.细胞损伤后释放出的组织因子的作用是(

A.激活凝血因子X
B.激活凝血因子Ⅻ
C.与Ca2+、凝血因子Ⅶ共同激活凝血因子X
D.与Ca2+、凝血因子X共同激活凝血酶
E.与Ca2+、凝血因子V共同激活凝血酶原
8.子宫、肺等脏器手术或损伤时容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该类脏器(

A.富含肝素类物质
B.血运特别丰富,不容易形成血凝块
C.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
D.能释放出抑制凝血酶的物质
E.能释放出大量链激酶
9.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B.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
C.尿激酶
D.纤溶酶原
10.关于组织因子(TF)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
B.人体各种细胞均可恒定地表达TF
C.TF的功能实现有赖于胞浆区部分
D.TF的功能实现有赖于跨膜区部分
E.TF的功能实现有赖于膜外部分
11.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B.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
C.消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12.红细胞大量破坏时释出的红细胞素在DIC发病中的作用类似(

A.血小板第3因子
B.凝血因子X
C.凝血因子V
D.纤溶酶原激活物
E.凝血酶
13.关于GPⅡb/Ⅲa的表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它是位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
B.它是黏附分子整合素家族中的成员
C.GPⅡb/Ⅲa不可表示为αⅡbβ
D.它活化后成为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
E.它在止血或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14.下列哪种物质不是血小板的激活剂(

A.TXA2
C.肾上腺素
E.蛋白C
15.血小板的致密颗粒在释放反应中释放(

A.ADP和5-羟色胺
B.凝血酶敏感蛋白
C.纤维连接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组织因子
16.血小板活化释放的物质中,下列哪一种不是从储存颗粒中释放的(

A.TXA2
B.ADP
C.纤维蛋白原
D.纤维连接蛋白
E.5-羟色胺
17.血小板在凝血中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释放组织因子
B.释放凝血因子Ⅺ
C.提供Ca2+
D.为外源性凝血系统提供反应表面
E.为内源性凝血系统提供反应表面
18.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的物质是(

A.咖啡因
B.胰高血糖素
E.ADP
19.TXA2在凝血反应中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促进血小板黏附
C.促进血小板释放反应
D.促进TF释放
E.促进血小板缩血块作用
20.正常机体凝血级联反应发生的部位通常是(

A.受损的内皮细胞上
B.暴露的血管壁胶原上
C.侵入局部血管的异物表面
D.血管破损局部的液相血液中
E.激活的血小板表面
2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引起DIC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有关(
A.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B.引起血管内皮广泛损伤
C.大量组织因子入血
D.发热和粒细胞破坏增多
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2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易诱发DIC的直接原因是(
A.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B. 清除坏死物质减少
C.清除细菌减少
D.清除血液中纤溶物质减少
E.清除血液中促凝物质减少
23.诱发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GSR)时,第一次注入小剂量内毒素的作用是(
A.消耗体内大量纤溶酶
B.消耗体内凝血抑制物
C.使血管内皮系统广泛受损
D. 封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E.使动物体内凝血系统激活
24.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

A.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B.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被抑制
C.引起向心性肥胖
D.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E.溶酶体膜容易破裂
25.激活的蛋白C在血液凝固的调控中,主要作用是(

A.水解凝血因子Va、Ⅷa
B.水解凝血因子Va、Ⅶa
C.水解凝血因子Ⅷa 、XIa
D.水解凝血因子Ⅷa、Xa
E.水解凝血因子Ⅶa、IXa
26.蛋白C的活化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钙离子
B.凝血酶
C.血小板因子3
D.血栓调节蛋白
E.血管内皮细胞的膜磷脂
27.血管内皮细胞受TNF刺激后所发生的变化,会使下列各项的活化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除了(

A.蛋白C系统
C.纤溶系统
D.凝血系统
E.白细胞
28.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主要作用于(

A.凝血因子Ⅱa、Ⅶa
B.凝血因子Ⅷa、Xa
C.凝血因子Ⅶa、Xa
D.凝血因子Ⅶa、Ⅸa
E.凝血因子Ⅶa、Ⅺa和血小板
29.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D.AT-Ⅲ、t-PA、u-PA增多
E.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
30.宫内死胎主要是通过激活下列哪种系统而引起DIC的(
A.外源性凝血系统
B.内源性凝血系统
C.纤溶系统
D.缓激肽系统
E.补体系统
31.妊娠期高凝状态与下述哪项无关(
A.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增多
B.纤溶活性增高
C.AT-Ⅲ、t-PA、u-PA降低
D.抗凝活性降低
E.胎盘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多
32.在下列各种情况中,血液凝固性升高最明显的是(

A.月经期妇女
B.妊娠三周妇女
C.妊娠四个月妇女
D.妊娠八个月妇女
E.妊娠九个月妇女
33.可直接诱发血液高凝状态的自身抗体是(

A.抗红细胞抗体
B.抗白细胞抗体
C.抗核抗体
D.抗磷脂抗体
E.抗血小板抗体
34.肝脏与DIC的关系中,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肝脏合成多种凝血因子,与DIC的代偿有关
B.肝脏合成重要的抗凝物质,肝功能障碍时容易发生DIC
C.肝细胞能选择性的清除部分活化的凝血因子,抵抗DIC的发生
D.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血窦被破坏清除,这部分细胞膜碎片能提供凝血反应发生场所
E.肝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抑制时,促凝物质得不到有效清除,易致DIC
35.肝功能障碍时,下列哪一种抗凝物质生成所受影响最少(

A.蛋白C
B.血栓调节蛋白
D.抗凝血酶Ⅲ
E.纤溶酶原
36.DIC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血液凝固性降低
B.血液凝固性持续增高
C.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D.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发生
37.DIC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生成超过消耗的情况见于(
A.失代偿型DIC
B.代偿型DIC
C.过度代偿型DIC
D.早期DIC
E.晚期DIC
38.代偿型DIC时(
A.血小板正常、凝血因子减少
B.血小板、凝血因子均正常
C.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正常
D.血小板、凝血因子均减少
E.血小板、凝血因子均升高
39.代偿型DIC主要表现为(
A.凝血系统激活程度与纤溶系统激活程度相平衡
B.凝血系统激活程度低于纤溶亢进程度
C.凝血物质生成与消耗相平衡
D.凝血物质消耗超过生成
E.凝血物质生成超过消耗
40.在DIC病理过程中,下列哪项不会发生(
A.微血栓形成
C.动脉血压下降
D.原发性纤溶
E.贫血
41.下列哪项不属于DIC的临床表现(
E.蛋白尿
42.DIC早期出血的主要机制是(
A.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B.血管通透性增高
C.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
D.骨髓功能受损,血小板生成减少
E.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
43.下列诸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
A.纤维蛋白原减少
B.血小板减少
C.血管通透性增加
D.凝血酶减少
E.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44.在DIC病理过程的晚期发生明显出血时,体内(
A.纤溶系统被激活
B.凝血系统被激活
C.凝血系统活性远大于纤溶系统活性
D.纤溶系统活性远大于凝血系统活性
E.以上都不是
45.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
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B.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C.血小板大量消耗
D.继发性纤溶亢进
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46.纤维蛋白原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A.A肽和B肽
E.纤维蛋白单体
47.下述哪项功能障碍不可能是DIC引起的(
A.席汉综合征
B.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C.肝功能衰竭
D.急性肾功能衰竭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8.暴发型流脑合并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华-佛综合征的机制是(

A.内毒素休克引起肾上腺急性缺血坏死
B.肾上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肾上腺出血坏死
D.脑膜炎双球菌栓子阻塞肾上腺血管
E.菌血症引起肾上腺组织坏死
49.DIC产生的贫血属于(

A.溶血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 中毒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50.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
B.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C.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E.小血管强烈收缩
51.DIC裂体细胞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内毒素作用使细胞受损
B.红细胞处于前溶解状态
C.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
D.小血管强烈收缩
E.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52.DIC患者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血红蛋白病性溶血
B.微血管病性溶血
D.骨髓造血抑制
E.肾缺血坏死,促红素生成减少
53.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检测(
A.纤维蛋白原含量
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
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E.凝血酶原
54.3P试验中能与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复合物的是(
A.FDP的X片段
B.FDP的Y片段
C.FDP的E片段
D.FDP的D片段
E.B肽
55.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但D-二聚体并不增高
B.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
C.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其中两个D片断分别来自两个相邻的纤维蛋白单体分子
D.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
E.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
56.能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是(
A.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计数
C.裂体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小板计数
57.肝素抗凝的中心环节是(
A.抑制血小板聚集
B.阻断凝血酶作用,防止微血栓形成
C.促进纤维蛋白原分解
D.提高纤溶酶活性,加快微血栓溶解
E.提高血中抗凝血物质浓度
58.关于DIC的治疗,下列哪项治疗原则是正确的(

A.首先治疗DIC,然后处理原发病
B.DIC后期禁用肝素
C.一经确诊为DIC,应立即行抗凝治疗
D.在DIC早期应使用抗纤溶药物预防纤溶
E.对早期疑似DIC者可先用肝素作试验性治疗
59.关于DIC的治疗,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去除引起DIC的病因
B.酌情使用溶栓剂
C.早期使用抗纤溶药
D.DIC早期应使用肝素
E.改善微循环
B C E C D B C C E A B A C E A A E E A E A E D B A C A C B A B E D D B C C B C D D E E D B C E C A C C B C A D C B C C
************************************************************************************************************************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A型题】
1.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
)
A.缺血后引起的损伤
B.再灌注后引起的损伤
C.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的叠加
D.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加重
E.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后果
2.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
A.溶栓疗法后
B.心脏骤停后心脑复苏
C.输血输液后
D.动脉搭桥后
E.断肢再植手术
3.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因素不包括(
)
A.需氧程度
B.有无侧支循环
C.缺血时间
D.酸碱度和电解质浓度
E.组织的营养状态
4.缺血-再灌注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的共同通路是(
)
A.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
B.白细胞浸润
C.无复流现象
D.钙超负荷
E.自由基损伤
5.下列哪一因素不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A.低温灌注
B.低钙灌注
C.低[H+]灌注
D.低钠灌注
E.低压灌注
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时,心肌收缩功能在较长期内
不能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次黄嘌呤↓
B.ATP↓
C.ADP↓
D.肌苷↓
E.腺苷↓
7.氧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接受2个电子后可生成(
B. OH?
C. OH-
D.H2O2
E.H20
8.自由基不包括(
B. OH?
C.LOO?
D.H2O2
E.CH3?
9.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存在于(
)
A.上皮细胞
B.巨噬细胞
C.肌细胞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E.白细胞
10.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
)
A.钾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B.钠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C.铁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D.镁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E.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11.氧自由基可通过以下途径产生,除了(
)
A.黄嘌呤氧化酶增多
B.H2O2经CAT(过氧化氢酶)作用
C.启动的中性粒细胞耗氧量增加
D.钙进入线粒体增多
E.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12.能产生氧自由基的体液性因素是(
)
A.醛固酮
B. 内毒素
C. 前列腺素
D. 血管紧张素
E. 儿茶酚胺
13.钙反常对细胞损伤的程度主要与何因素有关(
)
A.无钙灌注的时限
B.再灌注时钙浓度
C.再灌注时的氧分压
D.灌注液的温度
E.灌注液的pH
14.钙超载的直接机制是(
)
A.K+-Ca2+交换加强
B.Na+-Ca2+交换加强
C.H+-Ca2+交换加强
D.P3+-Ca2+交换加强
E.Mg2+-Ca2+交换加强
15.下列哪项在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中不存在(
)
A.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B.启动磷脂酶
C.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D.引起内质网破坏
E.线粒体功能障碍
16.下列哪项与细胞内钙超载的发生无关(
)
A.L型钙通道的开放
B.细胞膜外板和糖被膜分离
C.儿茶酚胺减少
D.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
E.蛋白激酶C活化
17.氧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作用下,接受不同数量的电子可生成以下物
质,除了(
)
A. 1O2
B. H2O2
C.H2O
D. OH?
E.
18.脂质过氧化可造成多种损害,除了(
)
A. 造成细胞肿胀
B. 形成前列腺素、白三烯等活性物质,促进再灌注损伤
C. 造成细胞信号转导功能障碍
D.使磷酸肌酸生成增加
E.膜的液态性、流动性降低
19.再灌注时白细胞增多与下列何种物质增多有关(
)
A. 组胺
B.补体
C.白三烯
D. 激肽
E.前列腺素
20.最早认识、研究最多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
)
A. 心脏
B.胃肠道
C.肾脏
D.肺
E.肝脏
2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
)
A. 脑
B. 心
C.肝
D. 肺
E. 肾
2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变化为(
)
A. cAMP上升和cGMP下降
B. cAMP下降和cGMP下降
C. cAMP上升和cGMP上升
D. cAMP和cGMP变化不大
E. cAMP下降和cGMP上升
2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内神经递质性氨基酸的变化为(
)
A. 兴奋性氨基酸上升,抑制性氨基酸下降
B. 兴奋性氨基酸不变,抑制性氨基酸下降
C. 兴奋性氨基酸不变,抑制性氨基酸上升
D. 兴奋性氨基酸下降,抑制性氨基酸上升
E. 兴奋性氨基酸上升,抑制性氨基酸不变
24.防治再灌注损伤的措施为(
)
A. 消除自由基
B. 减轻缺血性损伤
C. 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D. 控制再灌注条件
E. 以上都是
25.严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征为(
)
A. 肠吸收和蠕动功能障碍
B.间质水肿
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黏膜损伤
E. 以上都不是
26.以下哪种酶可催化 生成H202(
)
A.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B. CAT(过氧化氢酶)
C. XO(黄嘌呤氧化酶)
D. 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E. XD(黄嘌呤脱氢酶)
27.以下物质是自由基、活性氧的低分子消除剂,除了(
)
A. 维生素B1
B. 谷胱甘肽(GSH)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C
28.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微血管血流阻塞的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聚集
B.血小板团块形成
C.白细胞黏附
D.纤维蛋白性微血栓形成
E.以上都不是
29.能使染色体发生畸变的自由基主要是(
)
A. L?
B. OH?
C. LO?
D. LOO?
E.
30.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与何种因素有关(
)
A. 电解质紊乱
B. 再灌注前心肌缺血的时间长短
C. 再灌注血流的速度
D. 缺血的程度
E. 缺血心肌的数量
31.脑缺血时最明显的组织学变化是(
)
A.脑水肿
B.质膜破坏
C. 白细胞浸润
D.脑血管内血小板聚积
E. 线粒体肿胀
32.最强力最活跃的自由基是(
)
A.LOO?
B.LO?
C.OH?
D.
E.1O2
33.最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脏器是(
)
A.脑
B.心脏
C.肝脏
D.肾脏
E. 肺
34.自由基引起细胞膜损伤,造成膜液态性、流动性改变、通透
性增加,主要是由于(
)
A.自由基引起核酸断裂
B.自由基使多糖发生氧化
C.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
D.自由基催化氨基酸氧化
E.自由基与蛋白质发生交联
35.下列哪种情况可减少自由基的生成(
)
A.儿茶酚胺耗竭
B.中性粒细胞被启动
C.线粒体受损
D.脂氧化酶被启动
E. Ca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被启动
36.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钙超载最主要的机制是(
)
A.Ca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功能障碍
B.儿茶酚胺释放增多
C.Ca2+-ATP酶功能障碍
D.Na+-Ca2+交换增强
E. 细胞膜通透性高
37.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室颤阈增高
B.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
C.心肌自律性降低
D.黄嘌呤脱氢酶增多
E. 再灌注后心肌内核苷类物质增多
38.钙反常发生的钙超载与(
)
A.复钙期钙浓度过高有关
B.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有关
C.无钙期引起钙泵功能障碍有关
D.缺氧后再给氧有关
E.细胞膜外板和糖被膜的分离有关
39.评价脑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代谢指标是(
)
A.乳酸增多
B.cAMP增多
C.cGMP减少
D.ATP、CP(磷酸肌酸)及葡萄糖减少
E. 过氧化脂质生成增多
40.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原发来源一般认为是(
)
A.儿茶酚胺
B.中性粒细胞
C.线粒体
D.脂质过氧化
E.内皮细胞
41.自由基是指(
)
A.极易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B.具有单价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C.外层电子轨道上具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D.外层电子轨道上具有已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吸衰竭时血气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