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乌鸦矩阵怎么算出城镇质量体系过程矩阵空间结构的空间相关函数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新!变现功能上线
现在,只要登录微口网账号,点击“我要变现”,就能领取任务,轻松推广商品,坐收丰厚佣金,只要一分钟操作,就能获取50%超高提成!
合适的商品更容易推广,你可以根据公众号定位,选择调性最适合推广的商品;如果没有公众号,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者符合自己品味的商品。
优秀的产品文案能让我们赚更多钱,你可以直接使用我们平台提供的文案素材;如果你不想用,那么你可以自己随心撰写合适的产品文案。
关于购买链接
你可以将购买链接粘贴在“阅读原文”处;或者分享购买链接/二维码至社交平台或社交群内。只要有用户通过此链接购买了商品即可获得丰厚提成!
转藏至我的藏点关中_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中_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哈佛《海尔管理模式全集》最新版_管理·营销_191农资人 - 农技社区服务平台
查看完整版本: [--
哈佛《海尔管理模式全集》最新版
海尔管理模式全集(每节附哈佛大学讲授精简讲义) 任何一个世界级品牌的产生都有一个自己独特的创新模式。海尔从负债147 万元人民币到全球营业额1016 亿人民币,创造了20 世纪中国的奇迹之一。海尔的管理模式是大生产、大销售、大服务、大文化之间的大融合与大集成,构成了打破一切边界、组织、理论等条条框框局限的“大管理”。... 第1 编战略规划模式好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价值链之间互相促进,各种工作流程之间完美地结合。比如说生产、销售、供应之间都可以互相积极促进,它们之间如何去融合、如何去协作非常关键。为了能够让它们融洽地合作,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制造,也要考虑到销售的问题。海尔的“市场链”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市场化,使得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制造、营销全部连成一体,变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与市场和消费者零距离,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要。前言&任何一个世界级品牌的产生都有一个自己独特的创新模式。戴尔,论技术比不上惠普与IBM,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越了它们,原因就在于其创造的“直销”模式;丰田的利润超出世界三大汽车厂利润的总和,其秘诀是“看板管理”。 &显然,中国的企业家确实需要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来应对一个狂热多变的新经济时代。虽然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模式”这样的词汇总有桎梏我们想象空间的嫌疑,但我们又的确需要一些“模式化”的东西,让我们能够具备一些全新的、深刻而基本的能够创造价值的理念。 &海尔从负债147 万元人民币到全球营业额1016 亿人民币,张瑞敏也借此走上全球财富论坛的讲台,海尔无疑是中国民族工业成功的典范,也无疑是20 世纪中国出现的奇迹之一。 &那么,海尔有没有自己的模式呢?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呢? &海尔是海,堪称“海尔之父”的张瑞敏的思维无边界,其一手打造的海尔的管理模式是大生产、大销售、大服务、大文化之间的大融合与大集成,构成了打破一切边界、组织、理论等条条框框局限的“大管理”。 &张瑞敏的眼光总是具有战略性、超前性,总是走在别人的前面。 &首先是质量超前,在我国第一次家电消费的狂潮中,别的厂家大上快上生产线时,张瑞敏已经预料到质量在未来竞争中的分量,宁可放弃相当一部分利益也要保证质量,所以他的“大铁锤”砸出了中国的质量名牌; &其次是服务超前,当不少家电企业幡然醒悟狠抓质量的时候,海尔早已参悟服务商机,祭出“国际星级服务一条龙的大旗”,以高效的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开发了用户资源; &接着,当人们还在谈论企业该多元化还是专业化时,海尔已经走出了国门;在企业感受到全球化的威胁的时候,海尔已然在发达国家站稳了脚跟;同样,在同行们还在探究互联网是怎么回事时,张瑞敏又已经提出“要么触网,要么死亡”,也就是那时起,海尔开始重新打造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以客户为起点的业务流程;当别人痛感产业生存空间的狭小,苦苦摸索“新的增长点到底在哪里”的时候,海尔已扬起金融资本的风帆,真正地开始搭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框架。 &也因此,海尔的模式总是在推出的一开始就受到别人的质疑,又在其后的实施验证中取得胜利。海尔的企业模式是创新与继承的综合体,其日清日高的OEC 工作法、人单合一的企业流程改造、吃“休克鱼”的低成本扩张等等,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成为中国企业群起效仿的对象。 &本书从战略规划模式、决策管理模式、危机管理模式、人力资本管理模式、市场运营模式、生产管理模式、产品研发管理模式、品牌管理模式以及资本运营模式这九大方面的管理模式去归纳总结,系统性地论述了中国一流企业海尔的管理模式,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内容详尽,资料充实。在每篇的最后都附有针对本篇模式的哈佛观点的论述,与海尔的管理思想相得益彰。在论述的过程中,穿插了很多国际知名企业案例的分析与海尔进行分析对比,引用大量权威并且前沿的管理理论思想,凸现了海尔之父以用户为师,中西合璧的管理理念,堪称是一部管理的百科全书,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有一种丰富的充实感和厚重感。 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海尔的模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市场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张瑞敏一切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为根本,他说:“管理有模式,无定式,这是管理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金刚经》曰:“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所以,海尔之模式,即非模式,是名模式。 &因此,本书虽然系统性、全方位地总结了海尔管理的模式,但并不是为了提供纯粹的模仿内容,而是要通过分析海尔模式,体现出“海尔之父”张瑞敏对中国企业、中国员工的深刻了解和把握,彰显一个民族企业家对于中国民族企业能够在世界腾飞的梦想,从而找到一种管理的思维和方法,探悉企业成功的秘诀。 &学习海尔,不在于能否搬来海尔那些已经成形的模式或概念,而在于能否领悟海尔的创新本质,能否学到海尔那样融会贯通的本领,能否具备海尔那种海纳百川的气魄,这就需要企业家存乎一心,各得其妙的领悟了。 &韩国企业家 金荣在企业内部市场化&张瑞敏从根本上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彻底的重新设计,把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 &世界上进行过三次企业管理革命。第一次是100 年前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第二次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的管理革命。概括来说,第一次革命是要效率,第二次是讲质量。现在到了第三次革命的时候了,它就是企业流程再造。这一革命更难,做到质量好、效率高还不行,还必须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以用户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 &从生产规模看,海尔10800 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 个新产品,每天有5 万台产品出库。海尔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 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 亿元结算,1800 多笔账。随着业务的全球化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有近1000 家分供方(其中世界500 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 多个,海尔还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 多名海外经理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认清这样的形势,又受到波特的“价值链”理论的启发,海尔开始实行流程再造。 &“打破鸡蛋才能做蛋卷。”流程再造理论的创立者哈默博士这样形象地阐释流程再造,并将其定义为“重新开始”。这一全新的思想震动了管理学界,哈默博士的流程再造思想在海尔集团得到了验证,欧、美、日企业界和学术界对此提出肯定。 &海尔的流程再造革命就是一个为做出美味的蛋卷而把鸡蛋打破的过程。目标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市场链的业务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企业生产首先要从市场获得定单。有了定单,人、财、物才能流动起来,而且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下的同步流动。没有定单,人、财、物就要停滞。 &张瑞敏从根本上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彻底的重新设计,把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 &海尔市场链的主流程,就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同时建立海外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再将企业内部原先分散、各自对外的各种资源整合为全集团统一创品牌目标服务的营销、采购、结算体系,目的就是通过整合,使海尔同步业务流程中各产品本部从原来分散的负责采购、制造、销售的过程转变为统一面向市场客户的生产、开发产品过程,通过生产、开发出能满足消费者即时与潜在需求的卖点商品,创造有价值的定单,使整个企业变成一个环环相扣、运行有序的链条。 &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定单。过去各事业部是各自在市场上做营销,造成营销费用急剧上升;客户来谈生意,要分别与冰箱、洗衣机、彩电等部门谈,程序过于复杂。商流推进本部和海外推进本部成立后,统一品牌销售、出口,方便了海内外的客户,也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整合前,各事业部是自己采购,物流本部成立后实行集团统一采购,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库存的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减少了32 万平方米,相当于43 个足球场面积,每年减少仓库租赁费5200多万元。 &资金流推进本部通过整合,解决原先各单位都是自己对着银行、分供方、商业形成的擅自对外担保等问题,重点是通过建立资金流的现款现货闸口来最终实现“零坏账”目标,解决困扰企业多年、也是目前中国多数企业无法解决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目前,海尔所有的产品均是现款现货,在价格战大行其道的今天,敢于实行现款现货并做到现款现货,海尔绝对是中国家电企业唯一一家。 &原有的制造系统则改组为产品事业部,主要任务是按照定单质量、成本、交货期三要素要求,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在这个直接面对市场,统一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体系下,海尔原来的职能管理部门就不再具有管理职能,而成为支持流程。 &通俗地讲,海尔的业务流程模型图就是“三个大圈(主流程)六个小圈(支持流程)两块基石”。旋转之间,将全球用户资源、全球供应网络、全球人才网络进来,输入用户的不满,输出让用户满意的服务与产品。只要真正做到这些,企业获利就是必然的。 &最重要的一点,再造后推动企业整个流程旋转的主动力已不再是过去下级只服从上级,只对上级负责的行政指令,而是相互间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定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的市场定单,形成以定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每一个业务流程都有直接服务的顾客;领导面对的是市场和顾客,而每一位员工同样面对着市场和顾客;每一流程具有高度的决策自主权。 &总之,这一新的管理机制变职能为流程,真正形成了流程再造、机构重组、资源组合,实现了以客户为起点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形成围绕定单开始企业一切活动的业务流程。说到底,海尔市场链把外部市场压力转化为了内部市场压力,解决了企业由小规模成长到大规模之后如何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矛盾,使企业变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也就是说,在新经济条件下,为每个员工提供个性化创新的空间,以此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要。 &在海尔的“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的观念下,其组织结构必然随着其战略目标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从实施海尔名牌战略的职能式结构,到适应海尔多元化扩张战略的事业本部制组织结构,再到实现海尔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流程型网络结构,体现了海尔的组织结构创新之路,流程型网络结构实现了由传统的功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的转变,是一种对传统组织结构彻底的创新,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必然结果。 差异化生产&张瑞敏说,市场对海尔产品的饥饿感并非厂家有意造成,主要是海尔细分市场、多品种策略所致。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消费需求,海尔每一个品种上市都有十几个规格供选择,而消费者看中哪一种规格,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碰上市场缺货,宁可等待也要买自己喜爱的产品。 &由于市场消费需求的可变性,决定了在无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覆盖范围内,必然存在着现实的或潜在的不断变化的市场空隙或是空白点。对此,企业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就可以有效地分析和了解各个消费层面的需求程度和市场竞争状况,从而抓住市场机会,整合企业营销资源,确定最具潜力的目标市场,取得在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地位。 &海尔十分关注细分市场,依照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把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体;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进行针对性开发。比如,在进军日本市场时,海尔就曾抓住市场空白点,推出小型的、适合单身白领使用的洗衣机,结果一炮打响,在强敌环伺的日本家电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差异化竞争也是分层次的、有差异的。具体地说既有产品层面的,也有品类层面的,前者是种的创新,是满足需求,后者则是类的创新,是创造需求。 &纵观当前家电企业市场策略,多是打价格战或概念战。首先,对于被市场经济冲击了多年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消费更加趋于理性,而少了许多盲目性和从众心,因而价格已不能称其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其次,依靠单纯的概念战(变频、纳米等)来突出产品差异性的做法也不灵验了。因为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广告的理解只是看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方便和更多的价值,而对于产品采用的是什么领先的技术则并不十分的关注;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风驰电掣,致使产品的技术差异在迅速的缩小。因而这些营销手段自然不会给日渐成熟的家电业掀起轩然大波。 &因此,对于市场后来者,“抬头找路”比“闷头干活”重要得多,因为它可以大幅度地缩小后来者与先入者的距离,甚至能让自己与对手完全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或在市场空白点领域里抢占到先机,海尔找到了自己的路。 &海尔的科研开发和市场销售人员将“市场细分化”归结为款式细分、阶层细分、外销细分和地域细分4 类。其中,款式可分为欧洲风格、亚洲风格和美洲风格,欧洲风格特征是严谨,以方门、白色为主;亚洲风格以淡雅为主,用圆弧门、圆角门、彩色花纹钢板来体现;美洲风格则突出华贵,以宽体流线造型出现。按阶层细分又可分白领、蓝领,其中白领分为分体式、中小容量、外观要典雅;蓝领则要大中容量、豪华的外观。外销方向可细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伊朗、越南、巴拿马等。市场按气候带或地域细分,可以分为北方和南方,城市和农村等。北方需要大冷冻能力冰箱,如直冷冰箱和单冷冰箱;南方需要宽气候带冰箱和冷热空调;农村需要宽气候带冰箱和双缸洗衣机;沿海则需要无霜冰箱和带烘干的洗衣机。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就是运用差异化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美国,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加之油价、载客量的波动,使不少航空公司出现了亏损,但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自1973年以来,每年都能保持盈利,这在美国航空公司中绝无仅有。他们的做法也许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他们通过细分市场,选择了短途航程小于500 公里这个最有发展前途的与众不同的市场。另一方面,他们通过降低航空费用,使人们感到乘飞机比坐汽车更经济方便快捷,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乘坐飞机。正是由于西南航空公司对市场进行了科学的细分,催化产生了一个新市场,一举获得了成功,建立了他们在美国航空业的领先位置。 &因而,进行市场细分,还有利于企业掌握在每一个目标市场上各个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便于企业扬长避短,选准企业的市场切入点和主攻目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张瑞敏说,市场对海尔产品的饥饿感并非厂家有意造成,主要是海尔细分市场、多品种策略所致。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消费需求,海尔每一个品种上市都有十几个规格供选择,而消费者看中哪一种规格,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碰上市场缺货,宁可等待也要买自己喜爱的产品。因此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认识市场,适应市场,开发市场,占领市场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所在,细分市场、生产差异化是企业准确选择目标市场,实施有效市场营销的前提,对市场进行细分,提高市场营销的针对性,是市场竞争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与狼共舞&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打败它所有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因此,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为了共同获取市场资源,考虑的是怎么样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形成“竞合”的关系,最后达到双赢的新模式。 &“竞合”,即竞争中的合作,是21 世纪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趋势,其基础是优势互补,其方式是资源互换,其结果是双赢发展。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进行市场营销战略开发,可是由于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和企业拥有的资源能力各不相同,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必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陷阱,如果能够和当地的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则可以实现企业双方的战略意图,既节省成本,又减小了风险,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多的机遇。 日,海尔集团与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一个新公司——“三洋海尔株式会社”。该公司将以中日两国市场为基础,在网络时代互换市场资源,建立一种新型的竞合关系,以期创造更大的市场。海尔历史性地进入日本市场,标志着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阶段。&海尔三洋达成“竞合模式”是有一定的前提的,首先,他们采取的都是全球化和国际化战略,他们需要把他们的产品打到全世界。第二点,双方各有优势,如果进行全面的合作,就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和市场资源的共享,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说,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500 强,提供的产品款式等具有非常强大的实力,而三洋在基础的元器件如集成电路制造方面在日本的实力也是数一数二的,如果以最强的产品款式配以最强的基础元器件,那么制造出的产品必然更加完美,以这样一种优势互补的方式,向世界的消费者提供更好更新的产品,这就是强强联合的目的。 &三洋和海尔实际上也是很大的竞争对手,但是他们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他们的竞争并不在三洋或海尔,也不是必须要一方打倒另一方,因为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打败它所有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因此,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为了共同获取市场资源,考虑的是怎么样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形成“竞合”的关系,最后达到双赢的新的模式。&两国市场各有着不同的特性,对方难以掌握特点,但通过合作之后,双方的用户资源就可以进行共享,通过双方在本国的强大的销售渠道,创造更多的用户,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技术等多方面的合作。这样就节省了很多在异国开辟新市场所需花费的投资、时间和精力,从而达到高效高速扩大产品的市场的目的。日本是全球公认的家电产品最难进入的市场,为了顺利进入这一市场,海尔率先创造了被舆论称为“亚洲模式”的营销方式。 &2002年1 月8 日,海尔通过与日本三洋公司竞合的方式,由海尔品牌家电透过新合资成立的“三洋海尔株式会社”全面进入日本家电市场,并以与日本名牌家电相当的价格初步树立起海尔品牌的美誉度;与此同时,三洋电池透过海尔强大的营销网络在中国市场销售,从而达到相互进入对方市场的目的。通过这一策略海尔产品也打开了中国台湾市场。2002年2 月20 日,海尔与台湾声宝集团宣布竞合,双方相互代理彼此品牌,并相互OEM 互补合作,零部件相互采购,展开策略联盟及投资合作,达到资源相互整合的目的。 &三洋和海尔的合作涉及了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双方合资建立“三洋海尔株式会社”,与先前已建立的海尔日本株式会社紧密合作、共同负责海尔品牌家电产品在日本的销售和品牌推广,致力于向日本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家电商品; &第二、利用海尔在中国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营销渠道,在中国销售三洋生产的三洋品牌商品;&第三、在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上进行协作; &第四、在技术和人员交流上进行合作。 &海尔集团张瑞敏谈到双方将如何进行技术合作时,是这样说的:“这首先取决于双方在市场上合作的效果。任何技术都要看其市场效果,海尔三洋合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市场,只有产品赢得消费者喜爱,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新的技术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迅速其实不是因为实力,而是因为机遇起了重要的作用,除改革开放的政策外,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所以虽然当时中国企业竞争力不强,但还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入世以后,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都变成了国际化的公司,但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企业并不是为了要消灭中国企业,而是冲着中国广大的市场空间来的。 &“竞合”一词描述的是市场经济中各主体之间所存在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动态关系图景。按照竞合思维,那种将企业外在力量只看成是竞争性,或者只视为合作性,都有点太过静止片面。入世前,我国的众多媒体一片“狼”来声,从而将入世后可能面临的冷酷竞争一面,夸大宣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入世后,人们才发现,全球化除了引来竞争,也伴随着合作的机会。因为全球化就是本土化,跨国公司赖以生存的真正优势,还在于其与当地各方面所结成的良好的互惠共存关系。所以,未来将是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与竞争格局。中国本土企业只要保持并发扬自己特有的优势,就可以多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进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羊”要想迅速地强大起来,重要的是要善于向狼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不要片面地追求做大、做强,更要注重做实、做细、做优,没有坚实的基础,大厦倒塌也是顷刻之间。如果中国企业形成了竞争性思维定势,总将眼光盯住对手,试图超越或击败对手,最终放弃了对于合作的探索,就会在快速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张瑞敏在与国外企业合作时说:“如果过去说与狼共舞,我想现在应该改一句话:与狼共生共赢!大家如果共同提高,都会有市场份额,都会取得发展。所以我认为如果不实施全面国际化战略,你没有道路可走。如要实施,你就要潜下心来改造你自己,提高你自己,这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如果再想有一次大的市场空间,没这个机会了,也没这种可能了。” &在当前我国商界竞争甚于合作的氛围中,如果企业能够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找到达成多赢局面的可行途径,那么就能获得更大的共生共存的“集群”发展的可能。在这方面,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所形成的产业集群现象,就是这种竞合发展模式的最好说明。在这些出现产品集群的地区,往往存在着许多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规模不一的企业,它们密集分布于相应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环节上,相互之间形成了多重、多样的超稳定关系结构。正是在这种产业集群的结构环境中,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相互联系密切,学习模仿与创新改进的速度极快,具备了很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能力,结果表现出了相对于其它地区更强的整体经营优势。 先难后易&海尔认为,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海尔创造世界名牌过程当中所必经的风险,是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当中的风险,经历了这个挑战自我的风险,海尔就通过了新的磨炼和考验,变得更加成熟;但是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一种必死无疑的风险,意味着企业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长大。 &海尔的国际化之路,一反“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没有先从容易的市场撕开口子,而是“城市包围农村”,以“先难后易”的战略出口到国外发达国家市场,从最难突破的欧洲、美国市场起步,在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中锻造自己,大幅度提升企业各方面的素质,迅速确立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占领国际制高点,以高屋建瓴之势出口到其他国家,通过出口开创海尔国际市场知名度,达到“出口创牌”的战略目的;在亚洲邻国建立生产基地,掌握国际经营经验,然后到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办厂,实施美国、欧洲的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上世纪80 年代,国内商品经济还处于卖方市场,冰箱供不应求。海尔并没有像许多国内企业那样引进日本等发达国家淘汰了的技术,而是拜德国利勃海尔公司为师,引进了利勃海尔家电生产的先进技术与经验,高起点地开始了创业历程。在大家还沉醉在国内市场的“繁荣”时,海尔已经开始积极地走出国门了。 &1990 年,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地位后,海尔集团就提出了“3个1/3”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生产海外销售1/3”。张瑞敏认为,世界知名品牌绚烂多彩,其立足之本就是“质量、质量、还是质量!” &1991 年,海尔出口到美国的第一批小冰箱是246 台,打的不是自己的牌子,第一年出口1000 台。后来,海尔拒绝这家公司提价的诱惑,坚决不再给别人贴牌,坚持打自己的品牌,但美国又不断设置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对海尔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很不利。于是,海尔来了一个“先难后易”做法——到美国建厂,实现海尔的本土化——品牌出口。 &很多报纸对海尔在美国设厂议论纷纷,认为风险太大了。最初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提醒张瑞敏》,大意是放弃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到劳动力、设备等昂贵非常的美国设厂太吃亏。海尔仍然坚持这个构想,因为虽然到美国设厂有风险,但是不到美国设厂风险更大。海尔认为,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海尔创造世界名牌过程当中所必经的风险,是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当中的风险,经历了这个挑战自我的风险,海尔就通过了新的磨炼和考验,变得更加成熟;但是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一种必死无疑的风险,意味着企业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长大。 &所以,虽然海尔到国外设厂的道路会更加艰难,但是“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海尔必须创出自己的国际品牌,长久以来,低廉人力资源等构成的成本优势让中国企业在本地竞争,甚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都得益不少。然而在WTO 框架下,当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国际化成为必须而非选择的时候,这种优势受到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长远来看,低成本只能是一种过渡,而非永久性核心竞争力。外企来到中国设厂,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与国企一致,再加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肯定会远远超过国企。所以,如果中国企业如果不是为创世界名牌,不管是走出去还是不走出去,都是没有意义的。 &“海尔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是对机遇的把握,这次也不例外。”据负责海尔海内外市场的副总裁周云杰回忆,1998 年之前,正是复关谈判的关键时候,大量的海外品牌要进来,海尔冰箱当时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同时也锻炼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企业从外部和内部环境上来讲都需要扩张。海尔适时提出了多元化战略。1998 年后,国外的品牌全部都在中国设厂,国内外已经一体化。当时张瑞敏指出:“我们如果不走出去的话,就被动了。在国内市场成为第一了,再增长的空间受到限制,需要走出去拼杀。” &在最初的阶段,海尔考虑到当时的实力有限,又没有国外经营管理的经验,直接到国外办厂风险太大,于是在1995 年成立香港贸易公司,利用香港这个“世界最自由地区”的优势,为自己到国外生产做准备,经历了一个海外办厂的过渡阶段。 &在海尔打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进入美国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据张瑞敏介绍,海尔有三个目标。第一是通过生产当地化,避开美国对华的进口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第二是积累成为全球性企业的经验。第三是提高研究开发水平。总而言之,如果进入美国市场能够获得成功,海尔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 &1999 年4 月30 日,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基地奠基。2000 年3 月,第一台美国制造的海尔冰箱下线。2001年4月,当地一条以海尔公司命名的大道“Haier Blvd.”诞生了。现在,海尔在洛杉矶设有研发中心,纽约设有贸易公司。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基地建成后,海尔的产品将实现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此后,海尔先后在巴基斯坦建立工业园,在孟加拉、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建厂,生产海尔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 &“走出去”战略持续了7 年,到2006 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30 个海外生产基地,其出口以及海外销售额也由零达到了2005 年的28 亿美元,连续3年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第一名。在2006 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对其全球化品牌战略进行了更形象的阐述:过去海尔是出口创汇,后来是出口创牌,而今后海尔要全面地出国创牌。 &“我们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策略,希望通过努力,奉献给世界一个由海尔人、中国人创造的世界名牌,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我们一直在走着。”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海尔自主创新的目标就要落实到创世界级自主品牌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但要在技术创新上颠覆,还要在发展观念上颠覆,并且依靠发展模式的颠覆保证企业的持续创新。虽然目前海尔平均每天会创造1.75 个新产品,每天会创造2.8个专利,是中国家电企业在专利方面和新产品开发方面最多的企业。但总裁杨绵绵认为,这距离在国际市场上的第一竞争力还有很大差距,海尔将持续自主创新,为实现世界家电品牌第一竞争力而奋斗不息。 多元化战略&海尔认为,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海尔创造世界名牌过程当中所必经的风险,是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当中的风险,经历了这个挑战自我的风险,海尔就通过了新的磨炼和考验,变得更加成熟;但是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一种必死无疑的风险,意味着企业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长大。 &海尔的国际化之路,一反“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没有先从容易的市场撕开口子,而是“城市包围农村”,以“先难后易”的战略出口到国外发达国家市场,从最难突破的欧洲、美国市场起步,在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中锻造自己,大幅度提升企业各方面的素质,迅速确立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占领国际制高点,以高屋建瓴之势出口到其他国家,通过出口开创海尔国际市场知名度,达到“出口创牌”的战略目的;在亚洲邻国建立生产基地,掌握国际经营经验,然后到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办厂,实施美国、欧洲的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上世纪80 年代,国内商品经济还处于卖方市场,冰箱供不应求。海尔并没有像许多国内企业那样引进日本等发达国家淘汰了的技术,而是拜德国利勃海尔公司为师,引进了利勃海尔家电生产的先进技术与经验,高起点地开始了创业历程。在大家还沉醉在国内市场的“繁荣”时,海尔已经开始积极地走出国门了。 &1990 年,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地位后,海尔集团就提出了“3个1/3”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生产海外销售1/3”。张瑞敏认为,世界知名品牌绚烂多彩,其立足之本就是“质量、质量、还是质量!” &1991 年,海尔出口到美国的第一批小冰箱是246 台,打的不是自己的牌子,第一年出口1000 台。后来,海尔拒绝这家公司提价的诱惑,坚决不再给别人贴牌,坚持打自己的品牌,但美国又不断设置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对海尔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很不利。于是,海尔来了一个“先难后易”做法——到美国建厂,实现海尔的本土化——品牌出口。 &很多报纸对海尔在美国设厂议论纷纷,认为风险太大了。最初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提醒张瑞敏》,大意是放弃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到劳动力、设备等昂贵非常的美国设厂太吃亏。海尔仍然坚持这个构想,因为虽然到美国设厂有风险,但是不到美国设厂风险更大。海尔认为,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海尔创造世界名牌过程当中所必经的风险,是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当中的风险,经历了这个挑战自我的风险,海尔就通过了新的磨炼和考验,变得更加成熟;但是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一种必死无疑的风险,意味着企业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长大。 &所以,虽然海尔到国外设厂的道路会更加艰难,但是“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海尔必须创出自己的国际品牌,长久以来,低廉人力资源等构成的成本优势让中国企业在本地竞争,甚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都得益不少。然而在WTO 框架下,当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国际化成为必须而非选择的时候,这种优势受到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长远来看,低成本只能是一种过渡,而非永久性核心竞争力。外企来到中国设厂,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与国企一致,再加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肯定会远远超过国企。所以,如果中国企业如果不是为创世界名牌,不管是走出去还是不走出去,都是没有意义的。 &“海尔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是对机遇的把握,这次也不例外。”据负责海尔海内外市场的副总裁周云杰回忆,1998 年之前,正是复关谈判的关键时候,大量的海外品牌要进来,海尔冰箱当时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同时也锻炼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企业从外部和内部环境上来讲都需要扩张。海尔适时提出了多元化战略。1998 年后,国外的品牌全部都在中国设厂,国内外已经一体化。当时张瑞敏指出:“我们如果不走出去的话,就被动了。在国内市场成为第一了,再增长的空间受到限制,需要走出去拼杀。” &在最初的阶段,海尔考虑到当时的实力有限,又没有国外经营管理的经验,直接到国外办厂风险太大,于是在1995 年成立香港贸易公司,利用香港这个“世界最自由地区”的优势,为自己到国外生产做准备,经历了一个海外办厂的过渡阶段。 &在海尔打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进入美国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据张瑞敏介绍,海尔有三个目标。第一是通过生产当地化,避开美国对华的进口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第二是积累成为全球性企业的经验。第三是提高研究开发水平。总而言之,如果进入美国市场能够获得成功,海尔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 &1999 年4 月30 日,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基地奠基。2000 年3 月,第一台美国制造的海尔冰箱下线。2001年4月,当地一条以海尔公司命名的大道“Haier Blvd.”诞生了。现在,海尔在洛杉矶设有研发中心,纽约设有贸易公司。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基地建成后,海尔的产品将实现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此后,海尔先后在巴基斯坦建立工业园,在孟加拉、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建厂,生产海尔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 &“走出去”战略持续了7 年,到2006 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30 个海外生产基地,其出口以及海外销售额也由零达到了2005 年的28 亿美元,连续3年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第一名。在2006 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对其全球化品牌战略进行了更形象的阐述:过去海尔是出口创汇,后来是出口创牌,而今后海尔要全面地出国创牌。 &“我们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策略,希望通过努力,奉献给世界一个由海尔人、中国人创造的世界名牌,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我们一直在走着。”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海尔自主创新的目标就要落实到创世界级自主品牌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但要在技术创新上颠覆,还要在发展观念上颠覆,并且依靠发展模式的颠覆保证企业的持续创新。虽然目前海尔平均每天会创造1.75 个新产品,每天会创造2.8个专利,是中国家电企业在专利方面和新产品开发方面最多的企业。但总裁杨绵绵认为,这距离在国际市场上的第一竞争力还有很大差距,海尔将持续自主创新,为实现世界家电品牌第一竞争力而奋斗不息 浮船法则&企业不但要敏锐地发现需求,还要有及时反应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海尔一开始发展规模,等别的企业开始发展规模时,海尔已经开始整合业务;别的企业开始整合业务时,他已经开始追求产品品质;别的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品质时,海尔已经开始走多元化道路;而当的企业开始多元化发展时,海尔已经开始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浮船法”是市场竞争中的一种思维方法,搞产品要尽善尽美,不然机会就很有可能失去。所以,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块,或者说是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高一点,老是保持高于市场水平面的水平,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处在竞争对手之上。俗话说,水涨船高。永远比别人快一步,就能占到先机。这就是张瑞敏的浮船理论,也是海尔的竞争理念。 &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一场争夺消费者的商战,营销学家指出,现代商战的胜利不在于你占据了多少个商场,而在于你占据了多少个消费者的心。企业能否获利,不在其主观愿望,也不在其能生产出多少产品,而是取决于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只有使顾客满意,他们才会购买,才有可能成为你忠诚的顾客。消费者的需求是无限的,企业的产品创新也是无限的。谁在这方面功夫下得深,及时发现需求,快速满足这种需求,谁就会领先于市场,领先于对手。 &如今消费者不只是在满足生存的生理需要,更需要满足发展和享受的需求,特别需要一种自发的心理满意感的需求。当产品供大于求时,消费者往往关注产品能否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活力、充实、舒适和美感,消费者评判产品用的是“满意与不满意”。海尔的“高人一筹”就是,率先满足消费者需求,率先占据消费者的心。 &海尔纵观中国空调市场,发现一方面是需求过剩,另外一方面是能满足新需求的产品短缺。这种新需求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生活空间的空气质量(氧气浓度),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不满足空调只是单纯的温度调节机了,他们对生活空间的氧气浓度、湿度与温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尔集团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了这一需求,独家推出氧吧空调来满足中国空调的新需求。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就是一个空气气温调节机,在给人带来舒适温度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很多毛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调病”。医学检测表明,空调病产生的真正原因不是温度变化造成的,而是使用空调时氧气不足造成的,空调病的实质是缺氧症,海尔的这种氧吧空调改变了以前消费者享受舒适温度同时还必须受空调病困扰的难题,使自己的活动空间要温度有温度,要氧气浓度有氧气浓度。 &正因为海尔找到了独特的市场空间,因此,传统的空调旺季与淡季的交替曲线已经被海尔变成了一直攀升的直线。在最冷清的2003 新年一月份,来自全国600 家大商场的反馈显示,海尔的“氧吧”空调系列销售火暴。在寒流肆虐,很多空调“感冒”的时候,海尔空调却独家飘红。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是根据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个根本前提是敏锐和速度,这就需要有“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有人问拿破仑,为何他的军队总是打胜仗,他诚恳地讲:“那是因为我的部队总是比对手早到战场几分钟做战前准备。”企业应该注重全方面的发展,要比竞争对手想得更远,要为客户想得更早,才能比对手做的更高一筹。在市场营销课上,常常讲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 &A 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也就是说,只要A 跑的比B 快,老虎吃掉的就是B 而不是A。做企业就是如同淘汰赛,现在这个年代是供大于求的年代,如何比竞争对手快半拍呢? &2001 年 4 月,时任商流推进本部 HMS 上海中心总经理的解居志看当地的新闻,报道中说,上海将推出分时电价,用电低谷即 22 : 00-6 : 00 的电费是白天的一半。 &解居志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精明的上海市民开始有了这种能够省电费的心理需求:“家电要是能晚上用电白天享受就好了!” &他发现,海尔洗衣机、洗碗机、热水器等产品已经有适合这种需求的功能,只是原先没有把它宣传出去,同时他又了解到许多消费者提出要大容量的热水器。 &当天晚上,解居志组织人员重新提炼卖点,确立了分时家电这一新的产品宣传点,并当天制作出了 POP贴,接着召开信息发布会,抢先把这一记重拳打了出去。 &与此同时,他又间不容发地将这一信息反馈给集团各产品事业部,定制更多的适应这一市场需求的产品。 &解居志的敏锐反应不仅抢占了市场先机,更引来了社会舆论界对海尔精神的惊叹,《解放日报》当天发表评论:“上海这么多企业都没有抓住这一商机,远在青岛的海尔却紧紧抓住了!” &美国学者西奥多指出:“新的竞争不是发生在各个公司的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而是发生在其产品能提供何种附加利益。”因为购买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因而他们会在同类产品中优先选择与这种需要契合的产品。与此同时,企业不但要敏锐地发现需求,还要有及时反应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海尔一开始发展规模,等别的企业开始发展规模时,海尔已经开始整合业务;别的企业开始整合业务时,他已经开始追求产品品质;别的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品质时,海尔已经开始走多元化道路;而当的企业开始多元化发展时,海尔已经开始走国际化道路。海尔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化,始终水涨船高,比别的企业快半拍,靠的就是前瞻性的敏锐眼光和迅速反应的能力 做块蛋糕自己吃&只要把需求创造出来,市场就可能非常巨大,这就叫做“自己做的蛋糕自己吃”。“自己做的蛋糕自己吃”是一个非常垄断的概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候,我们必须能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那么怎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呢?要立足于企业自己的资源。 &一块蛋糕两个人怎么吃?分着吃;100个人怎么吃?抢着吃;一个人呢?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当今企业赖以生存的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就是一个蛋糕,各种类型的大中小型企业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争夺市场份额,谁都想拿到最大的一块蛋糕,把其它的人挤出去。在竞争中“没有第二,只有第一”。而海尔的做法却与一般企业不同,他们认为,企业只盯住现有的市场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在现有市场里抢占份额,不如去另做一个蛋糕,另外创造一个市场,然后成为这个市场的占有者。 &而“创造市场”的内涵是要以自己的优势另外创造出新的市场。海尔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是创造需求,重做“一块蛋糕”,通过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张瑞敏指出,企业经营目标紧贴市场,不仅意味着适应市场,更重要的是开发市场。因为实际上市场变化非常快,怎么适应也慢半拍。“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既然市场永远在变,单纯去适应市场就可能永远落在市场后面,海尔的理想就是走在市场的前面,在市场中起到一种引领消费的导向作用。 &在“创造市场”的宗旨下,海尔各事业本部均以富于特色、用户满意的新品制作了更大的蛋糕:空调事业本部推出的“小超人”变频一拖二空调、“帅英才”2P家用柜机系列,因为理解市场因而赢得市场,在这两年夏季市场以绝对优势独领风骚。洗衣机事业本部推出了超薄型洗衣机、上开门洗衣机,填补了国内洗衣机业空白;海尔厨房系列产品也是琳琅满目,还有暖被机、电熨斗等等,每一个新品都创造了一个新市场、新消费群。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保证了海尔各种产品的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通俗地说明了什么叫创造需求、创造市场:一个造鞋的鞋厂,准备到南太平洋岛上去开发皮鞋市场。派了两个营销员。第一个营销员一上岸,看到大家都光脚丫子,他得到一个结论,说,这个岛上大家都不穿鞋,所以说没有市场。第二个人看到的同样是大家都光脚丫子,但是他得到一个结论:这个岛上的人都没鞋穿,太可怜了,市场潜力很大。他分析了这样一个形势:那个地方现在对鞋还没有需求,没有现实的需求。但是当我们把商品放在那儿的时候,需求自然就会出现。于是他本人决定留下来做市场。这就叫创造需求,只要把需求创造出来,市场就可能非常巨大,这就叫做“自己做的蛋糕自己吃”。“自己做的蛋糕自己吃”是一个非常垄断的概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候,我们必须能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那么怎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呢?要立足于企业自己的资源。 &海尔人很欣赏这样一句话:“卖冰淇淋应该在冬天开业”。海尔认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产品。任何一个产品可能都有一个淡季,如何来对待淡季呢?如果认为淡季就应该一定卖的少,你肯定不会去创造一个市场;如果你在淡季中寻找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市场,可能就会把淡季变成旺季。打破淡季市场论的“小小神童”洗衣机的发明,就是海尔创新的一个出色故事。 &在过去,洗衣机就是一个淡旺季十分明显的产品,夏天是淡季,海尔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不是洗衣机不好卖,而是市场缺乏一种能适应人们夏季洗衣服的洗衣机,夏天更需要洗衣机,因为换洗的衣服增多了,但传统的洗衣机容量太大而不适合夏天经常洗小件衣服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海尔开发出了一种容量只有一千克的小洗衣机,并根据上海人洗衣洗得勤的特点,率先把它推到了上海市场试销,产品推出后很快就被上海人接受了,随后,在全国市场也获得了成功,销量已突破200 万台。 &即使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日本、韩国还在大量进口这种洗衣机,为了能更放心地吃这个“蛋糕”,海尔还给这个产品申请了11 项专利,同时,这些专利在日、韩也做了申请,所以韩国和日本客商只能大量进口,海尔洗衣机实现了淡季不淡。海尔不仅做大了一块块蛋糕,而且也将模仿的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张瑞敏的“蛋糕”论,与被奉为当代经理人的“企业圣经”——“蓝海战略”不谋而合,“蓝海战略”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基于对跨度达100 多年、涉及30 多个产业的150个战略行动的研究而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市场可分为“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未知的市场空间,企业如要赢得明天,不能仅仅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换句话说,所谓的“蓝海战略”就是企业从关注并超越竞争对手,也就是摆脱“红海”,转为向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从而开启巨大潜在需求,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创“蓝海”。 &德鲁克有一句话:“好的公司是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是创造市场。”创造市场其实也就是把顾客心中的朦胧的、若隐若现的、如梦似幻的潜在需求挖掘出来,诱导出来,使之明晰化、形象化、商品化。日本一家巧克力公司利用日本人追求西方生活品位的心理,通过一切宣传手段,培养日本青年人过“情人节”的习惯。他们宣布在情人节期间购买巧克力可半价优惠,还为此开发出了一种精美的巧克力。通过努力,最后终于达到了目的,在日本形成了过情人节并赠送巧克力的风尚,该公司也成了日本最大的巧克力公司。 &1980年,随身听在没有作任何调研的情况下投放市场,一时火爆日本,随之火暴世界。盛田昭夫说:“消费者不知道能生产哪些产品,但我们知道”。好一句掷地有声的“我们知道”,这足以成为产品开发创新者的座右铭了。 &不过,创造市场之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企业必须要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的组织;企业的干部和员工具有相当高的创意意识和创新才能,它要求企业具有收集并整合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企业领导对外界变化极为敏感,对未来趋势把握准确,对转瞬而逝的商机能迅速抓住,企业的生产技术也需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然而,以辩证的观点来看,艰难的路往往又是轻松的路——风雨泥泞后,阳光彩虹下,谁的脚步不是春风得意的呢? 盖住对手&海尔在销售终端经常会根据竞争对手的宣传口径提炼自身产品的盖帽点,通过宣传自己的产品优势来对对手的弱点进行盖帽,从而突出海尔品牌的产品优势,使消费者在对比中接受海尔产品。 &盖帽,被称为“魔鬼的耳光”,指的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投篮或上篮时,当他把球举到最高点或者球刚离手的一刹那,防守队员立即跳起将球打落,称为盖帽。 &海尔借用这个名词,作为一种在市场营销工作中针对竞争对手卖点提炼而进行的竞争策略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在销售终端的产品销售中,竞争对手会根据其产品特点进行卖点提炼,以最大可能宣传自身产品的优势,同时打击竞争对手的产品,使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倾向于自己的品牌。 &最早国内市场的洗发水市场主要被宝洁、联合利华两大巨头所占领。舒蕾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很难打入市场并且站稳脚跟,经过调研,舒蕾提炼出了两大巨头的产品卖点:宝洁公司的产品卖点在于产品细分,将不同的功能各取一个副品牌战略,并辅以强大的广告攻势取得竞争优势;联合利华也有着强大的广告攻势,只是联合利华早期所走的贵族化形象的路线,与宝洁公司形成了产品形象的差异化,各具卖点。于是舒蕾洗发水抓住宝洁、联合利华在销售终端的空隙,强化其在销售终端的优势,后来居上,一举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联通CDMA 在早期的市场战略中曾将其产品定位于高端,与移动争抢高端市场,但是对手太强大,很难获胜。联通经过分析和整合,将CDMA 的核心卖点定位于“绿色健康”,而高端用户会很重视绿色健康。而绿色健康又是一般高端产品很难具有的优势,这时,自身产品的优势就会一枝独秀,在高端产品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同样,也是根据竞争对手制定营销策略,提炼卖点,海尔在销售终端经常会根据竞争对手的宣传口径提炼自身产品的盖帽点,通过宣传自己的产品优势来对对手的弱点进行盖帽,从而突出海尔品牌的产品优势,使消费者在对比中接受海尔产品。 &如果真想盖住竞争对手的优势,就需要企业对竞争对手的特点进行了解和研究,研究竞争对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做到“知彼”,关键要做到一个“透”字。做到这一点虽然难度很大,但亦有机会。当然,这里的研究,最主要的是对比研究,即拿竞争对手和本企业相对照,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力,优势与弱势,为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奠定基础。 &企业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类型、企业历史、资金实力、产品线、企业对新品期望值等。实践证明,如果竞争对手实力强,产品线窄,那么其对新品的期望值可能就很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也就越大,与之竞争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研究竞争企业首先要明确一点:本企业和竞争企业相比,哪一个是“鸡蛋”,哪一个是“石头”,进而决定要不要“碰”。从而避其锋芒,攻其不足。 &竞品研究,也就是研究对手的产品。主要研究其产品的定位、功能、科技含量、概念、卖点、包装、价格等方面,与本企业产品相比,在以下几个指标上对比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定位差异性、概念切合度、使用便利性、功效价格比等。这是最为核心的基础工作,否则就难以应对竞品进行反策划。 &找出对手的弱点以后,再分析自身产品的优势,扬长避短,从产品本身的强势出发,找出产品与众不同的特点提炼卖点,强调实效的承诺。如饮料行业里的“农夫山泉有点甜”的独特口感;在所有洗发水都在诉求“去屑”时,飘影提出了“去屑不伤发”的卖点,独树一帜;在所有六味地黄丸诉求“补肾”时,九芝堂提出了“治肾亏,不含糖”的卖点,目标更明确;当所有保暖内衣都在说如何保暖时,婷美提出了“美体修形”的核心卖点,令人耳目一新。 &把自身产品的优势结合对手的弱点,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提炼出胜过对手的卖点。海尔对盖帽点的提炼是建立在品牌的优势基础上和产品的出色设计与制造上,只有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开发的产品,才能真正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竞争对手的克星。 &海尔通过建立盖帽点的提炼,也就是卖点提炼的制度,使得公司员工每个人都关心产品的卖点提炼,而不仅仅是广告策划部的事情。集团每月举办一次各种产品卖点、产品形象展示会,参与评审的人员一般是集团总裁等高层人员,从而使得该展示会比较正规。评审完毕后对各产品本部进行评比通报激励。 &在卖点炒作及推广方面,海尔采用“集中优势资源于一点”的策略,对某一卖点反复在中央级、地方级媒体进行炒作,配合现场促销活动、卖场布置等手段,使该卖点在最大范围内被消费者所熟知。 &海尔的产品本部长除了对广告策划部长、产品开发部长规定卖点提炼任务外,对驻外各工贸公司的品牌经理也规定了相应的卖点提炼及激励制度:品牌经理每周对某一型号或某一系列产品提出创新性的卖点,由广告策划部进行审核,优秀的方案在集团以及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并且方案的创作者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及职位晋升。 &海尔这种对“盖帽点”的提炼方法是一种针对对手的卖点遏制策略,有些企业强调提炼独特的销售主张,或独特的销售体验,或独特的产品价值,避开强势对手或制造更具吸引力的卖点。但是,有一些企业在提炼卖点时喜欢站在竞争对手的肩膀上,在卖点上“咬”住对手,以获得卖点诉求优势和利用竞争对手的资源,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借力打力”的策略。 &广告遏制策略通过在媒体上发布“压倒”竞争对手的广告来遏制。这里的“压倒”有3种方式:一是在卖点诉求上压倒竞争对手,更准、更狠或者更时尚、更生活化;二是在广告规则上压倒竞争对手,你半版我整版、你整版我跨版;三是在广告投放量上压倒竞争对手,以此彰显企业实力和产品潜力,获得经销商的青睐,因为每一个经销商都知道“背靠大树好乘凉”,都愿意选择一个实力强大的合作伙伴。 &盖帽点提炼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销售终端占据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将海尔的优势产品更多地推荐给消费者。企业可以采取海尔这种提炼卖点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打击对手的方法很容易引起恶性竞争,引起商业纠纷。所以,在盖帽点的提炼方面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隐讳性,不可过于直白地毁坏对方品牌的荣誉,或者指名道姓地指出对方品牌的劣势。 本土化设计&海尔分布全球的设计师们每天都在设法满足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消费需求,随着海尔产品市场拓展到100 多个国家,海尔在设计本土化实践中已经锤炼出一种融合多元文化内涵的设计能力,这种能力成为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一个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最核心的环节在于设计。海尔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设计本土化。90年代初,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考察孟加拉国市场的时候,发现一直雄霸当地市场的美国家电产品的市场销售额持续下降,原因主要是产品型号单一、样式陈旧,得不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同。他意识到,海尔必须选择一个最适应当地消费者习惯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再以本土化设计的方式,将其它海尔产品源源不断地引入当地市场。 &在2001年2 月27 日的德国柏林国际家电展览会上,海尔展示了58 个系列,218个型号的产品,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这些产品都是海尔专门为海外市场量身订做的。但是在1997 年,海尔第一次参加德国科隆国际家电博览会时,在100 平方米的展区里,海尔只展示了几个品种的产品。同时参展的GE、惠而浦等国际知名家电企业,不仅占据了五、六百平方米的大型展区,而且展出了大量设计独特、样式各异的家电产品。那一次经历,让海尔认识到,国际化要从最基础的产品设计开始,于是,海尔决定尝试本土化设计,聘用本土设计师。 &米罗就是这样一名理想的法国本土设计师,20 多年家电产品设计的从业经历,使米罗对于整个欧洲的市场需求了如指掌,他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口味为前提和目标的,他在巴黎有一家独立的设计公司。海尔之所以聘用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思路不会出现偏差。如果在市场投入一种产品时,销售的情况不好,其实就是因为对市场不了解,没有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米罗说:“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用户的需求不一样。欧洲又有好多国家,他们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作为一名欧洲的设计师,我的优势就是能够在这个市场上最先了解到市场的需求,然后设计出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帮助海尔开拓欧洲市场。这一切都不是中国设计师能够做到的。” &张瑞敏说:“像在美国搞的麦可冷柜,在欧洲搞的新的产品,包括新的酒柜等等。这些都是原来那些当地的家电厂家没有做的。我们开发这些创新的个性化的产品,对当地消费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大的。” &海尔分布全球的设计师们每天都在设法满足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消费需求,随着海尔产品市场拓展到100 多个国家,海尔在设计本土化实践中已经锤炼出一种融合多元文化内涵的设计能力,这种能力成为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张瑞敏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家中国人去美国旅游,小孩在街上看到了麦当劳的标志,他指着那个很大的M,高兴地对他的爸爸妈妈大喊:我们回家了。可见,经过多年的品牌经营,麦当劳已经被很多中国人认同为本土化的品牌。无疑,它们的本土化策略是成功的。于是张瑞敏也要运用本土化设计的手段将海尔经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本土化品牌。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同样性能和价格的商品的时候,“美国制造”这个的标签往往是决定他们取舍的微妙因素,这就是本土品牌的价值。理查是纽约连锁店老板,他说:“对于品牌的认识上我们是有要求的。海尔品牌现在已经达到了在美国本土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标准,是一个美国品牌了。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知道了海尔。我们向顾客推荐海尔,一旦他们购买了,发现海尔的确有着优良的品质,那么他们就会向更多的朋友推荐海尔,这样我们的生意也就好做了。” &一个美国消费者这样说,我的很多朋友都拥有海尔的一些产品,因此我在购买前并没有做太多的市场调查,我相信他们。当我看到海尔美国生产的标签时,我还以为它只是美国一个新的品牌,后来才知道海尔是来自中国的一个品牌,但是它无论在质量和样式上都很不错。 &海尔本土化设计的思路已经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同时,这些海外设计中心专门为国际市场设计的产品,不仅在海外市场销售得非常好,而且在中国市场也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设计本土化使海尔产品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达到了互动的效果。 “打飞靶”&中国有不少企业把发明等同于创新,造成科研机构和生产严重脱节,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难以形成生产力。研究院所作为创新的上游,下游的企业却很难受益。在海尔看来,这样刚好把事情弄颠倒了。市场的难题才应是科研的课题,课题应当围绕市场来做。发明不一定是创新,发明者也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那些能转化为社会的经济活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是创新。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市场时曾打了个很有名的比喻:“(20世纪)60年代瞄准市场就如同射击打固定靶,市场是现成的,只要把成本降下来就有效益;改革开放之初,瞄准市场就如同打游动靶,产品跟着市场转,为自已创造新的机会;如今,瞄准市场就如同打飞靶,需要有超前性,要有提前量。” &“打飞靶”是张瑞敏用体育运动做的比喻:把市场的变化比喻成飞着的靶子,把握住市场机遇就是打中“飞靶”。飞靶,变幻不定,神秘莫测。要打好飞靶,除了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外,还得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你必须要能预见它飞向何处、在空中能停留多长时间,才能命中靶心。 &市场也一样,一方面,在信息爆炸、产品供大于求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经济活动的运行速度和活动频率大大加快,使得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市场就如同空中的飞靶,只有不断调查调整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在“永远在变”的市场中赢得主动。没有什么产品可以说是暴利的,机会往往转瞬即逝。要打好市场这个飞靶,必须不断创新,随时变换角度瞄准市场,才能获取最大的商机。 &另一方面,随着因特网的普及,所有的信息在网上都一目了然,这等于说全球的经销商、生产商都要接受消费者的检验。所以说,速度是第一位的,能不能在别人前面获得消费者的选择很重要。但这又带来一个新问题——准确度。第一步抢着去了,消费者选择了你,但如果供应的东西质量不好,交货期不准,没有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企业就不可能拿到第二个定单。所以要像打飞靶一样,既要快又要准,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世界500 强在几十年时间里有2/3 都被淘汰了,很重要的一点是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要求。 &中国有不少企业把发明等同于创新,造成科研机构和生产严重脱节,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难以形成生产力。研究院所作为创新的上游,下游的企业却很难受益。在海尔看来,这样刚好把事情弄颠倒了。市场的难题才应是科研的课题,课题应当围绕市场来做。发明不一定是创新,发明者也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那些能转化为社会的经济活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是创新。 &海尔通过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效果,这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新成果最终要通过商品化回到市场,即技术创新的出发点是市场,落脚点仍是市场。海尔坚持一种观念:“市场设计产品”。“市场设计产品”不同于“为市场设计产品”。“市场设计产品”的主语是市场,主体是消费者,所以市场设计产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为市场设计产品”的主体是科研人员,市场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海尔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明白,设计的价值就是为市场服务,脱离市场需求的技术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北京中关村有一种说法张瑞敏非常赞成:“卖出去才是硬道理。” &然而,仅仅具备了速度和准确度的统一,也不说明就已经拥有了什么竞争优势,而只不过能在这个时代获得生存。 &海尔兼并过的许多企业,它们原来就习惯于关起门来搞创新。如贵州风华冰箱厂原是兵工厂,后转而生产民用冰箱,产品问世比海尔早,产量比海尔大,当时品牌名声也并不比海尔弱。可是该厂后来在市场上难以为继,请海尔去收购。张瑞敏前往考察,结果大吃一惊:这个厂技术力量十分雄厚,正研究员就有200 多人,技术装备之好也出乎意料之外。经过两天了解,张瑞敏发现问题其实就出在技术水平上,他对企业领导说:“你们的优势是技术力量强,劣势是你们的技术力量太强,强大到不知市场在哪里。” &原来这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以前搞高精尖的国防产品,转而搞民用产品后,觉得太简单,甚至见了进口的冰箱生产线也觉得简单,就正式向上级提出不用花外汇引进设备,自己动手节约经费建造,保证质量不会比外国差。最后他们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连工作母机也自行制造,连成生产流水线后,质量怎么也赶不上进口设备。他们终于弄明白了,设计理想并不等于工艺理想,单机质量并不等于联机后的质量,母机或生产线差一丝一毫,反映在冰箱产成品上就会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所以,关起门来创新,创新就失去了方向,因此张瑞敏认为创新的第一要求就是和市场结合。海尔集团1998 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262 项,有236 项成果实现商品化,商品化率达90%。如在家电产品健康技术这一国际家电发展趋势课题的研究上,海尔没有满足于在技术理论上攻克这一难题,而是将这一技术迅速应用到系列家电产品上,海尔抗菌家电的面市带动了国内家电消费的新趋势。 &眼下,许多企业还不会“打飞靶”,头脑里还没有“打飞靶”的意识。当市场形势好,产品供不应求时,他们雄心勃勃,豪情万丈;而当市场情况一旦发生变化,出现卖难现象,他们就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继而怨天尤人。究其实是这些人还沉浸在“短缺经济”的旧梦中,还没有意识到市场早已从“固定靶”变成了“飞靶”,自己那种官商作风早已不适应。这些企业,不妨好好琢磨一下张瑞敏的那番话,多变换几个姿势瞄一瞄市场。 哈佛观点: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一些大企业都有意识地对大约50 年内的事情做出规划。 &安索夫在1965 出版的《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并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去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施的方案”。“战略”一词随后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企业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企业战略管理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四个有机的动态过程。企业战略规划包括企业理念,企业发展战略方向、阶段、目标、重点、措施、结构等总体战略,企业竞争、科技、营销、生产、人才、质量、信息、价格、核心能力、投融资、文化等职能战略等最后综合形成企业发展战略方案。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节奏的加快,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是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修正;也可能是企业的内部生存受到竞争者的威胁,顾客和供应商与分销系统的需求、功能和形势发生了改变;再加上大众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使得企业在分析和判断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的时候面临众多的难题。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所谓的竞争战略就是创造差异性,即有目的地选择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战略定位有三个不同的原点,一是基于种类的定位(variety-based po?鄄sitioning);二是基于需求的定位(needs-based positioning);三是基于接触途径的定位(access-basedpositioning)。 &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应当为企业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营活动。然而,仅仅选择一个独特的定位并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持久优势。一个有价值的定位会引起他人的争相仿效。除非公司做出一定的取舍(trade-offs),否则,任何一种战略定位都不可能持久。因此,战略的制定还需要在竞争中进行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 &过去成功的经验很难适合于今天或未来,只有前瞻性的思考、系统性的规划,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别是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以后,企业的战略规划越发显得重要。正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一个没有战略规划的企业,就像是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于未来形势没有一个实在的指导方针,不管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地位有多稳定,都将在新的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所以,凡是成功的企业家,无不视战略规划如同自己的生命。战略规划使一个企业能够果断地把握机会,使企业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达成希望获得的结果,一个企业只有在制定了一套战略以后,才能判定一个机会使否真的是机会而不是陷阱。 &那么,战略规划应该如何制定呢?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战略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未来愿景的一个比较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概念说明,用以指导企业在以后的生产经营中分步实施,逐步实现该目标。 &企业在拟定自身目标的同时,首先要了解企业自身的状况和特点。确定企业在市场和竞争中的位置,分析环境中的机会和风险,分析竞争定位,以及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理解自身所作贸易活动的基本规则,充分认清自身在该贸易活动中的竞争定位。在充分地认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以及自身的资源能力后,再对心理预期的目标作出调整,最后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 &战略目标本身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但战略目标作为一种总目标、总任务和总要求,只有将其分解成某些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和具体要求,才便于在企业的运营中发挥作用。这种分解既可以在空间上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方面又一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又可以在时间上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战略目标的分解应自上而下,逐层分解,形成部门的子目标,直至最基层的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可操作性。 &第二阶段就是要制定这个目标的实施方案,当目标确定了以后,围绕着这个目标,考虑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使得战略规划落到实处。在规划实施方案是,要意识到,落实行动时,整体作战比任何一项单独活动都来得重要与有效。竞争优势来自各项活动形成的整体系统(entire system)。将有竞争力的企业的成功归因于个别的优势、核心竞争力或者关键资源都是极其错误的。试图模仿整个运营活动系统的竞争对手,如果仅仅复制某些活动而非整个系统,最后收效必然甚微。 &最后,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本,以备评估、审批,如果审批未能通过的话,那可能还需要多个迭代的过程,需要考虑怎么修正。评估会提出许多现实的问题,所以评估在规划过程中极为重要,及时的反馈可以使制定者了解到这种战略目标实际上能否实现,在时间和数量方面有什么重大的偏离,将会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什么程度的风险,就可以使拟定者对战略规划做出相应的更符合实际的调整,在掌握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及时抓住机会,采取行动。 &企业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状况、竞争者分析、潜在进入者分析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状况、竞争的优劣势以及对未来主动变化的预测,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实施计划等。战略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可操作性,规划的制定应有广泛性,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讨论研究、分析,形成共识 第2 编决策管理模式张瑞敏的独到之处在于预见,在于每逢关键时刻都能提出领先于大家普遍意识的指导思想,做出决策,并且在不久以后,事实很快就证明了这些远见的正确。而更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每次决策过程中,他都有个做“两次决策”的习惯,即在做决策时,都要考虑到这个决策的后果和影响,进而做出决策后的二次决策,这种“决策习惯”凸显了他作为企业家的成熟。OEC“海尔管理之剑”&按照OEC 的管理模式,上至总裁,下至一般员工,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十分清楚自己一天工作的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要达到什么效果。当天发现的问题必须当天处理,就是所谓的“日日清”原理。如果让一些本来极易排除而未能及时处理的小问题和事故隐患积聚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成为积重难返的大问题,以致严重影响目标的实现。 &张瑞敏熟悉中国人的秉性,他知道中国人做事的最大毛病是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地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他认为:“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6 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6 遍,慢慢地觉得5 遍、4 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他想,中国的企业需要一个管理机制专攻这一毛病,这一机制同时还要承担下述功能:不管领导在与不在,企业都会持续良性运转。 &于是,张瑞敏发明了被誉为“海尔管理之剑”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其中“O”代表“Overall”,意为“全方位”,“E”代表“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意为“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C”代表“Control and Clear”,意为“控制和清理”,即是全方位对每人每天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其本质就是把企业核心目标量化到人,把每一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海尔员工的身上。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是一种促使企业及每个员工、每项工作都能走上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良性循环轨道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5 句话: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总账不漏项是海尔模式实施的基础。它是指把企业内所有事物按事务与物品归为两类,建立总账,使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所有的事与物都能在控制网络内,确保体系完整、没有漏项。 &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是指将总账中的所有的事与物通过层层细化,落实到各级人员,并制定各级岗位职责及每件事的工作标准。为达到实时控制的目的,每个人根据其职责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每个人的管理范围、工作内容、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工作频次、计划进度、完成期限、考核人、价值量等等。为确保其完整性,每个人的台账由其上一级主管审核后方可生效。由于每个人的工作指标明确,工作中既有压力又有相对自主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自主管理的作用,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是指任何人实施OEC 日清日高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控制台帐的要求,开展本职范围内的工作。这可使每个人在相对的自由度下进行创造性的能力发挥,力求在期限内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各自标准甚至高于标准的各项工作。对管理人员是月度帐加日清表控制,即每天一张表,明确一天的任务,下班时交上级领导考核,没有完成的要说明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对员工是用3E(everyday,everything,everyone)卡控制,将每个工人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质量、产量、物耗、安全、文明生产、工艺操作、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直接挂钩,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并填写记帐,检查确认后交给班长。此表由检查人员每两小时一填,每日终了,将结果与标准一一对照落实,并记录标记。通过自我审核后,附上各种材料或证明工作绩效的证据,报上一级领导复审。上一级领导按其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等与标准对比,进行A、B、C 分类考评。复审不是重复检查,而是注重实际效果,通过对过程中某环节有规律性的抽查,来验证系统受控的程度。复审是海尔模式的关键环节,复审结束后,工人一天的工作成绩及一天的报酬也就显示出来了。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首先是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OEC 管理的核心就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不断提高目标,因为市场不变的法则在于它永远在变,所以这种模式有三个原则上的要求:1比较分析原则——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业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2 闭环原则——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 循环原则,而且要螺旋上升;3 不断优化的原则——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 &按照OEC 的管理模式,上至总裁,下至一般员工,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十分清楚自己一天工作的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要达到什么效果。当天发现的问题必须当天处理,就是所谓的“日日清”原理。如果让一些本来极易排除而未能及时处理的小问题和事故隐患积聚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成为积重难返的大问题,以致严重影响目标的实现,而如果目标得不到实现,就会产生一种麻木不仁的思想情绪,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导致企业管理流于形式。因此,海尔在高起点上稳扎稳打的要诀便是不厌其烦地每天清理薄弱环节。 &在达到企业事务“日清”的目标以后,张瑞敏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打破平衡状态,创造新动力,才能带动企业攀上新的台阶,取得持续、稳步的增长。企业原先发展的动力最多不过是使企业在“市场的斜坡”上维持原来的高度。动力来自差距,认清差距,就明确了目标,也就产生了缩小这种差距的新动力。于是张瑞敏在“日日清”的基础上,给“OEC”模式又添了一道内容:“日日高”。每天提高1%,在原有基础上或提高质量,或增加数量,或降低成本,或改进工艺,或革新工具等等方面有所改进,有所提高。长期坚持下去,所获得的效果将是惊人的。 &OEC 日清日高管理法被誉为“海尔的管理之剑”,显示了张瑞敏对国情和对中国国民性格的深刻理解,既看到中国人长久以来被压抑而形成的惰性,又看到了他们身上蕴藏的无穷潜力。“OEC”管理模式是海尔人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它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由有序到形成体系,并且这种管理模式仍在不断地优化、上升和提炼 人单合一&独创性的“人单合一”模式,是海尔在全球市场上取胜的决策模式,每个员工都是先从市场直接获取定单,工厂根据定单进行制造,根据定单发货;如果通过我们生产线的产品都是有用户的定单,资金就可以快速地拿回来。 &产品运到仓库后,为何总是多少会产生积压库存?对于企业来说,库存就是癌细胞,有没有治疗妙方?这些问题困扰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总裁迈克很长时间。 &2005年8 月的一天,在美国纽约原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现美国海尔大楼,一篇文章启发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总裁兼CEO 迈克的思维,文章刊载于英文版《海尔人》报,其观点是:只有真正做到“人单合一”,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库存。 &于是迈克立即来到仓库,找来销售经理哈里,通过了解,发现哈里只关心销售额指标的完成,而根本不管仓库里是否积压了产品,迈克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人与“定单”并不合一。 &随后迈克调整了对哈里的考核办法:先有客户定单,才能接受哈里的采购定单;哈里对所下定单的结果负责,库存损失与哈里的收入挂钩;下定单时进行评审,有库存的产品不允许再下定单。 &人、定单与收入通过计算机系统管理实现的“人单合一”,使销售经理有了压力和动力。哈里更积极地往客户那里跑,力求让自己的定单下得准确。他发现沃尔玛连锁店的彩电进货与市场需求有些脱节,于是带着沃尔玛连锁店的采购人员跑市场、跑仓库,使沃尔玛连锁店调整了年初制定的海尔彩电的定单结构,加快了彩电的销售,避免了库存的产生。 &迈克用同样的方法管理其他销售经理。结果是,这两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管理、运输、仓储等各项费用都降低了至少一半,销售业绩却增长了近一倍 &海尔这种具独创性的“人单合一”模式,是海尔在全球市场上取胜的决策模式,每个员工都是先从市场直接获取定单,工厂根据定单进行制造,根据定单发货;如果通过我们生产线的产品都是有用户的定单,资金就可以快速地拿回来。 &“人单合一”是人码、物码、定单码三码合一的全程信息化闭环模式,是解决大规模经营出现的库存和应收问题的有效办法。其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单合一、直销直发、正现金流”,就是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有一个市场就要有一个定单,而每一张定单都有人对它负责。人和市场之间,应该直接联系在一起,每个人从市场直接获取定单,工厂是根据他的定单进行制造,根据定单发货;如果通过生产线的产品都是有用户的定单,资金就可以快速地回流。 &人码、定单码和物码三码合一的模式是一种信息化全程闭环模式。每一个产品出厂的时候,都有一个条形码,根据这个条形码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追踪。定单码,就是谁下了这个定单,这个定单的量是多少,避免下了定单将来出现问题时没办法追踪。人码就是每一单产品都有人负责,每一个人都有他要负责的产品。 &“‘人单合一’中的‘人’要求的是有老板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的人。在海尔,每个员工都被灌输‘你是企业的主人’这样的观念,企业也给他们许多机会,让他们的努力成果被大家认可。”张瑞敏说,“人的素质的高低与定单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也就是说,人的素质越高,定单的质量也越高,越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定单,而且不产生库存、不变成应收。”也就是说,定单在市场创造的价值,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因此,每个人的收入就与定单结合在一起。“人单合一”,就是人与市场结合到一体,然后每个人都成为创造市场的“SBU”(战略事业单位),每个人都对市场进行经营。 &然而,“人单合一”也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直销直发。张瑞敏说:“如果没有‘直销直发’,‘人单合一’就实现不了。”所谓“直销直发”,就是要求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到位。但直销并不是直接去问客户要什么,而是直接面对用户的需求创造出产品,所以直接营销的概念不单单是销售人员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开发人员必须对自己开发的产品进行创新,这个产品必须能够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用户。制造人员必须让产品零缺陷,营销人员则要求做到零库存,在直销的同时还要实现直接发运。“因为有费用问题。在青岛保税区仓储费每一平方米每个月6 美元,但是在美国纽约每平方米每个月就是50美元,差了很多倍。所以产品一停留下来,不仅仅是仓储费增加,而且很可能本来应该赚钱的产品变成赔钱的,变成削价处理。所以直发带来的不仅仅是费用问题,更重要的是生存问题。”张瑞敏如是说。 &因此,直销直发是“人单合一”的基础,实现它的要求就是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服务到位。为什么说是直接营销呢?首先要弄懂营销的概念: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促销成为不必要。”因为,营销一开始研究的就是市场需求,配合客户双赢的定单;设计的时候就要依据用户的需求,和客户共同研究。保证了产品肯定有市场需求、有商家经营才会销售。而促销正好相反,有了库存积压才会需要促销,而卖库存最后的结果就是降价。所以直销并不是直接去向客户要利润,而是直接面对市场用户的需求创造出产品。也因此,直接营销就不只是销售人员负责,而是设计人员、制造人员、销售人员等全系统每个人的责任。 &海尔的“人单合一”,绝然离不开信息化。海尔总裁杨绵绵分析:“因为世界是平的,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格局,所以,海尔把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变成平的,让每个员工成为平行的终端,怎样才能让所有平行的终端都能赢呢?海尔用‘人单合一’的模式来推进”。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下,海尔的每一笔定单都能够做到与客户现款现货交易。每一笔定单信息的客户码、定单码、人码自始至终“三码合一”,有效地避免了目前企业界共同面临的库存和应收账款两大难题,保证了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给“休克鱼”注入强心剂&只要把原企业里的人的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他们就能自己再把企业搞好,从而自己救活自己。用什么来给这些“休克鱼”注入强心剂呢?那就是海尔的企业文化,可以激活处于衰退状态中的企业细胞,激活“休克鱼”其实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上的一种形象的比喻。海尔集团向兼并对象注入的不是资金、设备和人员,而是海尔的企业文化——从转变员工思想观念和企业管理模式入手,使企业得到有效“激活”。&兼并扩张、资产重组是海尔高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从国际上讲兼并分为三个阶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矩阵式服务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