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范围内,逊尼派人数多于什叶派和逊尼派,但是在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人数多于逊尼派,对吗

民族与宗教矛盾---两大不稳定因素
上海社科院欧亚所所长潘光:战后伊拉克即使不会走向分裂,国内矛盾也会呈逐步加剧之势。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和逊尼派是两大不稳定因素。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威烈:在萨达姆时代,强人政治暂时掩盖了伊拉克的民族和宗教矛盾。萨达姆若倒台,原先的矛盾将完全暴露出来,北部库尔德人问题和穆斯林内部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即使不是新政府的心腹之患,也是肘掖之疾。
海湾战争后,在美英禁飞区的保护下,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独立王国。伊拉克库尔德人坚决支持美国对伊军事打击,但他们表示“解放伊拉克容易,但管理伊拉克则很难”,希望美国尊重伊拉克人民的意愿。这个“意愿”是什么?宣布独立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新政府的权力分配上,在具体政策上,政争的激烈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伊拉克穆斯林的逊尼派与什叶派矛盾纷争由来已久。虽然什叶派人数多于逊尼派,可后者却地位优越,在伊拉克政府机关及军队里占有重要位置,历史的结怨加上现实的矛盾使得伊拉克两派穆斯林难以调和。
美国的军事管制结束后,伊拉克两大教派矛盾定会加剧。伊拉克的逊尼派穆斯林普遍接受了较好的教育,自100年前独立以来,伊拉克的政权就掌握在逊尼派手中,但他们只占伊拉克总人口的40%。如果实行美国式的民主,意味着逊尼派将拱手交出他们手中的权力。他们会干吗?即使勉强凑到一起,在宗教信仰上和实际利益上的冲突也会给新政府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政权:谁是“卡尔扎伊”?
伊拉克的“卡尔扎伊”在哪里?目前的伊拉克没有一个能够深孚众望的政治人物,也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作为政权的基石。反对派联合起来的政府本身就可能是不稳定的,何况还要面对战争刺激起来的反美情绪。
为了在决绝这些问题方面协调立场,3月初,伊拉克几个主要反对派的54名代表在伊拉克北部召开“倒萨”会议,就反对派在“后萨达姆时代”的作用达成了一致。但这次反对派会议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一牵涉到未来的权力分配就吵得不可开交。他们将要共处于一个政府中,其关系协调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说,反对派与美国的矛盾可能还是“内部矛盾”,那么,被战争刺激起的伊拉克人民的反美情绪却不是那么容易消弭的。虽然从客观上讲,萨达姆政权结束后的伊拉克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都会有所改善,但无论如何,终归是美国的军队开进了巴格达。
重建:卖石油解决一切
战火的点燃,使饱受10余年制裁的伊拉克经济雪上加霜。四处燃烧的油田,千疮百孔的基础设施,嗷嗷待哺的难民……这些都将摆在伊拉克人的面前。能顺利实现重建计划的唯一希望系于石油,而答应帮助重建的美国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但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对伊实行了严厉的经济制裁。石油设备老化失修,基础建设资金匮乏,电力严重短缺。更为麻烦的是,伊拉克共有2300万人,大多数人生活极端贫困,主要靠政府的配给过活。战争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如果美国不能保证伊拉克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急剧增加的难民将会导致社会严重的不安定。
逊尼派与什叶派
伊拉克两派穆斯林的矛盾纷争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公元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逝世,围绕继承权问题,教徒们发生了争执。多数人赞成阿拉伯的选举传统,挑选了巴克尔、奥马尔、奥斯曼和阿里四位哈里发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以《古兰经》和六大《圣训集》为自己的学说,并以此作为立法根据,这一派被称为逊尼派。逊尼派由于得到历代哈里发或政府的大力支持,流传甚广,世界穆斯林的85%属于逊尼派。
另一派则坚持穆罕默德的领袖地位应由其后裔继承,认为穆罕默德的女婿和堂弟阿里才是合法继承人,其余三人是非法篡位者。支持阿里的这一派被称做什叶派。
在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中,伊拉克是仅有的几个什叶派占多数的国家之一,什叶派占全国穆斯林总数的60%,聚居在伊拉克南部地区。虽然什叶派人数多于逊尼派,可后者却地位优越,在伊拉克政府机关及军队里占有重要位置,历史的结怨加上现实的矛盾,如两派因社会地位悬殊,造成了尖锐的利益矛盾与权力之争,使得伊拉克两派穆斯林难以调和。
夹缝中的库尔德人
库尔德人是生活在西北亚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散居于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东北部、叙利亚东北部、伊朗西部和前苏联的亚美尼亚等地。库尔德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绝大多数库尔德人是伊斯兰教逊尼派教徒。
库尔德人在历史上主要以游牧为生,受居住国或居住地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影响,库尔德人各部落各分支的经济、文化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谋生手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山区居民一般定点放牧或继续游牧,平原居民则从事农业,而居住在伊拉克基尔库克油田地区的库尔德人则多为石油工人。
目前,全世界约有2500万库尔德人,他们的大体分布是:土耳其约1200万,伊朗约550万,伊拉克约500万,叙利亚约50万,其余的则分布在前苏联、黎巴嫩、约旦、阿富汗等国。库尔德人居住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主体民族与库尔德人之间的矛盾,因此说这是个地区性问题。而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遗留的种种因素,使这种矛盾在伊拉克表现得最为强烈。
编辑:叶然& 
来源:解放日报3月21日&
作者:徐欣&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导读:伊斯兰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区别(来自百度),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两个主要教派,在伊斯兰社会的领导权问题上,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什叶派形成了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和霍贾特伊斯兰在内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因为这一节日一般在伊斯兰教历正月10日举行,也是什叶派伊斯兰教最重要的时期的领袖,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即伊斯兰教历61年1月10日定为蒙难日和哀悼日,每到伊斯兰教历的第一个伊斯兰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区别(来自百度)
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两个主要教派。“逊尼”和“什叶”都音译自阿拉伯语,前者意为“道路”,指在穆罕默德之后,接受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发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后者意为“追随者”,特指第四大哈里发阿里的追随者。
在伊斯兰社会的领导权问题上,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他们被尊称为伊马目。
在教义方面,什叶派将信伊马目作为基本信条之一,而逊尼派对此却不予承认。由于在伊马目的数目和人选上存在分歧,什叶派又分为不同支派。其中主流为十二伊马目派,此外还有伊斯马仪派、宰德派等非主流派。
在历史上,什叶派形成了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和霍贾特伊斯兰在内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这在逊尼派里是没有的。什叶派规定信徒必须追随一位宗教学者,这使得高级宗教学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目前,逊尼派约占世界穆斯林总数的90%,什叶派约占10%。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巴林和阿塞拜疆,在黎巴嫩、也门、土耳其、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叙利亚、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也有一定数量 阿舒拉为阿拉伯文“第十日”的译音,因为这一节日一般在伊斯兰教历正月10日举行。这个节日是为纪念7世纪遇害的伊玛姆?侯赛因而设立的,他是先知穆罕莫德的孙子,也是什叶派伊斯兰教最重要的时期的领袖,死后就葬在了巴格达以南约50英里的卡尔巴拉。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后人在由谁继任哈里发(即继任人)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执政期间,穆阿维耶同他争权夺利,后阿里遇刺身亡,穆阿维耶取得哈里发地位,建立了伍麦耶王朝,此后阿里党人在反对伍麦耶王朝的斗争中逐渐发展成为什叶派。公元689年,阿里的次子侯赛因反对穆阿维耶临终前要求拥立其子继任哈里发,拒不宣誓,同时接受也对伍麦耶王朝不满的库法人的邀请,率领部属离开麦加,前往库法,在经过伊拉克的卡尔巴拉时遭到伍麦耶人的袭击,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从此什叶派就把这一天,即伊斯兰教历61年1月10日定为蒙难日和哀悼日,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每到伊斯兰教历的第一个月,什叶派都要举行纪念活动,而卡尔巴拉理所当然成为什叶派穆斯林心中的圣地,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几十万什叶派穆斯林从伊拉克各地、伊朗、巴基斯坦和其他什叶派居住地来到这里朝圣。
半岛电视台报道,今年阿舒拉节的高潮日,3月2日,在伊拉克卡尔巴拉和巴格达发生一系列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时什叶派穆斯林正在过阿舒拉节,因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爆炸案可能是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结果。
1917年,21名在纳杰夫的什叶派领导人给正在向巴格达挺进的英国军队修书一封,强烈要求英军占领伊拉克,推翻逊尼派土耳其人的统治。
英国人真的成了伊拉克占领军,但并没有满足什叶派的要求,让什叶派在伊拉克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相反,英国人在伊拉克扶持了一个王室政权。自1921年伊拉克进入现代社会,到1958年由军官阿布德?卡西姆推翻了王权统治,在这段时间里,伊拉克共经历了23个政府,其中只有4个政府是由什叶派人士出任总理的。
卡西姆成为伊拉克的首任总统后,曾试着满足什叶派与逊尼派平起平坐的愿望,什叶派组建了自己的政党,得到了卡西姆的认可。然而,卡西姆后来被他的老伙计阿布德?萨里姆?阿里夫赶下了台。阿里夫是一名逊尼派穆斯林。然而,1966年发生的一起坠机事件,让阿里夫死于非命。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弟阿布德?拉赫曼?阿里夫。
1969年,拉赫曼?阿里夫又被伊拉克复兴党赶下台,阿拉伯逊尼派人士哈桑?巴克尔上台执政,成为伊拉克的新总统。1979年,他的位子被萨达姆占据。
在20世纪下半叶,什叶派就再也没有尝过在伊拉克政府任高官的滋味。历任政府都指责什叶派大腿向外扭,对伊朗人忠心耿耿,对逊尼派怀有敌意。由于萨达姆大权独揽,什叶派敢怒不敢言。直到1991年,什叶派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揭竿而起。当时正值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后撤,什叶派发动突然袭击,扣押了数万名手无寸铁的伊拉克士兵,整个伊拉克南部呈现叛乱状态。这个时候,萨达姆抽调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进行干预,最后将什叶派的叛乱镇压下去。
什叶派指责伊拉克政府滥用武力,什叶派与政府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数千名什叶派人士逃出伊拉克,成为最坚定的萨达姆的反对派。从一开始,这些什叶派人士就毫不掩饰将萨达姆赶下台的目标,即使将伊拉克交给一支外国军队也在所不惜。与此同时,伊拉克的政治分析人士和知识分子指责伊朗在背后给这些什叶派人士充腰,激化伊拉克什叶派与政府的矛盾。
日,美国人将萨达姆赶下台,伊拉克什叶派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虽然什叶派对美军的占领提出了和平抵抗的口号,但什叶派民兵显然希望美军在目前的形势下继续留在伊拉克。
伊拉克的悠久历史上很少有部族冲突的记载,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真正交锋应该是从伊拉克战争后开始的,而且有迅速升级之势。2003年8月,伊朗支持的什叶派著名领导人巴奇克?哈基姆在纳杰夫遭到汽车炸弹袭击,不幸身亡,今年2月,巴格达也有一名逊尼派领导人被谋杀。什叶派还在几座城市接管了逊尼派的清真寺。美国攻陷巴格达后,无论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的清真寺都多次遭到不明枪手的袭击。
很多伊拉克人都表示,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没有仇恨,他们指责外国势力企图在伊拉克宗教派别间挑起战争。的确,即使在今天,伊拉克几个主要部族中既有什叶派,也有逊尼派,两派之间也保持着通婚的传统。可是,两派之间存在矛盾同样是事实,现在的问题是,两派能否从国家利益出发,化解矛盾,避免流血。 教派的形成和发展 穆罕默德逝世后,迁士派(随穆罕默德迁往麦地那的麦加人)和辅士派(在穆罕默德生前入教的麦地那人)在哈里发问题上意见分歧,双方都认为自己这一派的人最有资格担任哈里发。最后经过协商公推艾卜?伯克尔为第一任哈里发。这是伊斯兰教内部分歧的最初反映。
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害,阿里继任哈里发,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但包括当时叙利亚总督伍麦耶族的穆阿维叶在内的一部分人,拒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并以为奥斯曼报仇为由,对阿里兴师问罪。于是,双方发生战争。657年,在隋芬之战中,胜利明显地属于阿里一方,但他接受了对方以《古兰经》裁决的和谈要求,阿里队伍中约有1200人坚决反对,从而脱离了阿里的领导,形成哈瓦利吉派。
661年,阿里被一名哈瓦利吉派信士所杀。穆阿维叶自立为哈里发,建立了伍麦耶王朝。但斗争仍在进行,并逐渐形成伊斯兰教的两大派:拥护阿里的一派称什叶派(意为宗派),另一派为逊尼派(意为遵守圣训),最初,这是一种政治派别,后来,发展成为宗教派别。
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都是合法继任者,因此获得历代哈里发国家的扶植而广泛流传,自称正统派。世界上穆斯林多属逊尼派。它在神学思想方面有两个著名的支系,一为经典派,在探讨教义时重经典明文;一为意见派,在注意经典明文的同时,侧重个人见解。该派又因对教法问题的观点不同而出现了许多教法学派,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乃斐学派、马立克学派、沙斐仪学派、罕百里学派。
什叶派只承认阿里及其后裔才是合法的继任者。称其为伊玛目,并以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什叶派内部的分歧,而分裂成为栽德派、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各派又分化出许多小派别。什叶派现分布于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等地。
哈瓦利吉派主张哈里发由穆斯林公选,平均分配战利品,土地归穆斯林公有等。该派因不断遭到哈里发国家的镇压,几近灭绝。现在阿曼、阿尔及利亚、桑给巴尔等地流行的艾巴德派被认为是该派的一个支派。
伍麦耶王朝末期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派别──穆尔太齐赖派。因为他们的唯理主义,被认为是脱离了伊斯兰教的正统。该派认为“《古兰经》是受造之物”;“安拉的独一性,只有将神的德性当作力量和智慧才能成立”;人可以依据安拉赋予的能力,辨别善恶,创造自己的行为;“命人行善,止人作恶”是穆斯林的义务。穆尔太齐赖派以其唯理主义观点探索全部宗教问题,其“意志自由”的主张,曾经一度得到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马蒙等人的推行而得到发展。
此外,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思想也在伍麦耶时代开始出现。后逐渐形成伊斯兰教的苏非主义派别。
近现代出现的各种思潮 近代伊斯兰世界遭到了殖民主义的侵略、奴役和掠夺;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的斗争,促使伊斯兰教出现了具有不同政治、思想倾向的派别和复兴伊斯兰教的运动。
18世纪出现于阿拉伯半岛内志复古主义的瓦哈比派(即清净派),是近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先驱。该派主张恢复穆罕默德的“正教”,宣称“回到《古兰经》去”,强调圣训的作用,反对崇拜卧里(圣徒)及其陵墓,坚持严格的“信主独一”,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 19世纪初,瓦哈比派曾一度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后被埃及穆罕默德? 阿里的军队所灭。但瓦哈比派的宗教思想在阿拉伯世界和南亚次大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02年以后,瓦哈比派又在阿拉伯半岛重建政权。并于1932年正式定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继起的是泛伊斯兰主义运动,为19世纪中叶阿富□ 人哲马鲁丁?阿富哈尼所首创。主张全世界穆斯林在一个共同的哈里发领导下联合起来,摆脱欧洲的统治与控制,建立一个超国家、超民族、超地域的世界伊斯兰大帝国。但这一运动漠视下层群众的利益,有碍民族国家独立的进程,结果为行将灭亡的奥斯曼帝国哈里发所利用而失败。
19世纪末,在西方资本主义影响下,伊斯兰教的改良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在伊斯兰教的基础上按照欧洲资本主义的方式来改革伊斯兰社会;力图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伊斯兰教的传统结合起来;用现代的教育制度代替伊斯兰教的寺院经堂教育;用资产阶级共和国代替伊斯兰教的哈里发制度;用资产阶级的世俗法律代替教法中的民事和刑事法规等,使伊斯兰教适应新的社会条件。改良主义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埃及的现代主义者穆罕默德?阿布杜。印度以新文化运动为中心的改良主义者赛义德?艾哈默德□、伊克巴尔、艾密尔?阿里。土耳其的凯末尔所领导的世俗主义宗教改良运动,于1922 年废除苏丹制度,1923年建立起土耳其共和国,1924年最后废除哈里发制度。至此,伊斯兰教的改良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伊斯兰教的改良主义运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泛伊斯兰主义的组织。同时,为恢复伊斯兰教原始教义的原教旨主义派别也有所发展。
与此同时,伊斯兰各国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殖民压迫和封建统治的斗争浪潮。如著名的波斯巴布派起义(1848 ~1852)、印度的民族大起义()和苏丹的马赫迪教派起义()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人民起义,都是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进行的。 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顺服”,指顺服真主安拉的旨意。伊斯兰教内教派很多,有报道说多达70多个,但主要是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当时他没有留下遗嘱安排谁为哈里发,即继承人,也没有谈到以什么形式推选哈里发。按照阿拉伯人的传统,领袖是从部落上层有威望的人中推选的。然而穆罕默德所建的公社包括了许多部落,哪个部落有优先权呢?后经协商,先后推选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为前3任哈里发。
“逊尼派”全称为“逊奈与大众派”,阿拉伯语原意为“遵循传统者”。逊尼派是伊斯兰教中教徒最多的一个教派,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左右。此教派的教徒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逊尼派虽然将其他不同信仰视为异端,却同时提倡求大同存小异,融合不同见解,努力调合真主的无限权威和人的责任这两个观念。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逊尼派”的第二大教派。“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追随者”或者“派别”、“同党”。该派认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即圣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否认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目前该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国。“什叶派”的主要支派是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栽德派。十二伊玛目派尊奉阿里及其直系后裔中的12人为伊玛目(阿拉伯语意为指导者),强调
真正安拉的旨意必体现在某个人身上,特别强调这一特殊人物具有无比权威,而这位独特领袖就是救世救人的伊玛目,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就属于这派。
长期以来,伊斯兰教内什叶派和逊尼派两大派一直进行着激烈斗争,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海湾地区是什叶派穆斯林集中的地区,但该地区除伊朗外全部是逊尼派掌权,什叶派一直在为争取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政治权力分配而斗争。
伊朗和伊拉克之所以长期不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大教派之争。伊朗的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什叶派,而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虽占该国人口的55%,但不掌握国家权力,逊尼派处于领导地位。因此,历史上两派长期不和。伊拉克的什叶派受波斯文化影响深,同伊朗的什叶派认同感接近,而逊尼派则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较深。宗教因素再加上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终于使两伊爆发了长达8年的战争。
在中东地区根据宗教进行权力分配的惟一国家就是黎巴嫩。在1943年独立前,黎巴嫩各教派达成协议,总统由基督教人士担任,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担任,议会议长由什叶派人士担任,部长和议员根据教派人数按比例分配。 伊斯兰分成两大主要教派 - 逊尼派和什叶派。前者遵循 sunnah 圣行 - 穆罕默德的 “模范” ,构 成了世界上绝大部份的穆斯林。什叶派( “党羽” ) 主要存在于伊朗及其周边地区、以及非洲的部份地方 。逊尼派认为穆罕默德的同伴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 (以此顺序) 通过民主选举被当选为四大 “正确领导” 的哈里发,也就是紧接着穆罕默德的继承人。而什叶派认为穆罕默德的侄儿阿里被明确指定为 他的继承人,真主的引导传下来给他们,让他们领导发展中的穆斯林团体并引导它走在安拉的正道上。
真正的争论是先知所使用 mawla 这个单词的意思。什叶派明确地把这个词理解为领袖、大师和守护人 ,即是先知明确任命的继承人。另一方面,逊尼派却把 mawla 这个词解释为一个朋友或者最亲密的家属和知 己的意思。 ( Jafri ,伊斯兰什叶派的起源和早期的发展,21页)
从这种有关伊斯兰先知的合法继承人的分歧就产生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所有其它分歧点。这本书无论 在哪里提及伊斯兰,总是在说逊尼派的伊斯兰,是考虑由于穆斯林中占压倒性多数的是逊尼派教徒。我们在这 个部份会把什叶派伊斯兰视为穆斯林世界中的一次分离的运动。以下是这次运动的一个典型定义∶
Shi’ah (什叶派) 字面上的意思是党羽或跟随者,就是指那些被认为是继承先知 - 愿真主的平安和 祝福归于他 - 的人应该是先知家族的特权,而且在伊斯兰的学科和文化领域里必须跟随先知家族的学派。( 奈斯尔,什叶派伊斯兰,33页)
什叶派的整个属灵构造是建立在阿里的 walaya (爱和奉献) 上,阿里成了第一任什叶派的伊玛目。 事实上,阿里的 walaya 成了判断真正信仰的唯一标准。(沙歇迪纳,伊斯兰的麦西哈信念,6页)
尽管 Amirul-Mu’minin ( “忠心者的指挥官” ) 这个头衔已经被逊尼派应用于伊斯兰好几个世纪代 表穆斯林世界的所有哈里发身上,但是什叶派只把这个头衔应用在阿里身上。虽然,他们视前面所提到的三次 战役和穆罕默德死前最后一次朝觐中阿里作为穆罕默德指定的特使,为支持他们主张阿里为伊斯兰先知真正继承 人的重要证据,但是他们最终却依赖于另一个事件作为证实他们的主张的确据,据说这个事件也发生在最后一 次朝觐中。这个事件主要讲述他们在回麦地那途中穆罕默德在一个名叫 Ghadir Khumm 的地方的行动∶
什叶派相信,从最后一次麦加朝觐回来,在回到麦地那途中一个称为 Ghadir Khumm 的地方,先知当 着与他一起的众人面前选择阿里为他的继承人。直到今天,什叶派都在这一天举行一个盛大的宗教宴会来进行 纪念,作为阿里的继承权被公开承认的一天。(奈斯尔,什叶派伊斯兰,68页)
据说穆罕默德已经指定阿里为穆斯林的 walayati-ummah “总督” ,并已经任命他为他们的新 wali ,也就是他们的监护人。逊尼派穆斯林自然否认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的真确性,也不相信穆罕默德真的曾经指定 过一位继任人。然而,他们确实指出在麦地那的时候,他们的先知生了最后一场病,当他指派艾布伯克尔在他 的位置上领导穆斯林礼拜时,就表明这人是穆罕默德有意定为伊斯兰的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在穆罕默 德逝世几天之后立即被任命为穆斯林公认的合法领袖。) 然而,什叶派对在 Ghadir 所发生的事的典型观点, 可见于下面这段引自一个什叶派作者的文章∶
历史上记载,这位先知最后一次从麦加朝觐回来的途中,在 Ghadir 作休息的时候,考虑到他将不久于 人世,并趁着大部份追随者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便正式宣布阿里将代替先知成为那些人的领袖,并发表了古兰 经中的著名经文,大意是说那一天这个宗教已经完善,在此清楚地指出先知是根据真主的意愿任命阿里为继承 他的世界领袖(侯赛因,“什叶派伊斯兰”,穆斯林世界,卷三十一,185页) 。
(xu01)逊尼派认为哈里发应该通过穆斯林团体的民主选举产生 (奥斯曼死后阿里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被选为 哈里发) ;什叶派却认为选择穆斯林领袖 (是一位伊玛目而不是一位哈里发) 的权利只属于安拉,是安拉授 予阿里和他的后代的,而这些伊玛目都是绝无错误的人,被赋予了真主的感召和领导穆斯林社会的指示。伟大 的穆斯林学者伊本 Khaldun 如此阐述了伊玛目的任命和特征∶
“什叶派” 这个辞句是表示同伴或追随者之意,它在古代和现代的法律和神学术语中,都是指阿里和 他儿子们的党羽。他们一致主张伊玛目的职位并不是一件让人们聚在一起来决定的普通事情,它是信仰的支柱 ,事实上是伊斯兰的重要基础。这就意味着这位先知不可能会不关心它、或者他会让人民去决定它。他反而更 有需要为人民指定这位伊玛目,这位伊玛目本身不应该有任何或大或小的罪,而穆罕默德任命的正是阿里这人 。(唐纳森,“什叶派的伊玛目教条”,穆斯林世界,卷二十一,14页)
伊玛目没有得到先知启示,也就是说他不享有 wahy (启示) ,但是他却被赋予 lutf (灵感) , 以致他能够正确地解释已经赐下的启示并领导穆斯林社会。
伊玛目跟先知一样,被真主赐予特殊的恩典 ( lutf ) ,使他在真主面前免于犯罪 ( ma’sum ) ,使他成为他对子民的见证人 ( shahid ) 、并作为他对他们的证据 ( hujja ) 。 (沙歇迪纳,伊斯兰 的麦西哈信念,20页)
什叶派对于真主感召伊玛目的观念发展到了一个地步,认为每一位伊玛目轮流充当真主在地上的代理 人,他不但被赋予真实宗教的全部知识,而且也被赋予了正确解释古兰经的全部知识。
贾法尔所详细阐述和强调的包含在伊玛目的教义里的第二大基本原则,是 ’Ilm 。这意味着一位伊玛 目是一个被真主感召、拥有特别宗教知识的人,而他的知识只有在他死之前才能传给继任他的伊玛目。因此, 伊玛目成了宗教知识的唯一权威来源,所以,若缺少了他的指导,任何人就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这种特别的 知识既包括古兰经的表面( zahir ) 的含意,也包括古兰经的深奥 ( batin ) 含意。 ( Jafri ,伊斯 兰什叶派的起源和早期的发展,291页)
紧接着阿里的伊玛目,按顺序是他的儿子 (也就是穆罕默德的外孙) 哈桑和侯赛因,其后按顺序是 侯赛因的后代阿里 (一般被称为 Zaynal-Abidin ) 、穆罕默德 al-Baqir 和贾法尔 as-Sadiq 。这六位领 袖中的最后一位成了什叶派在这多年来发展起来的形式的真正创始人。在他之前什叶派都认为伊玛目应该同时 是穆斯林团体属灵上和世俗上的领袖,因此他应该起义并尽力成为穆斯林世界的统治者。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 王朝的哈里发自然看得出这些人对他们的王位虎视眈眈,因此伺机杀死他们。侯赛因就是在一次反抗穆阿维叶 的儿子耶济德统治的起义中被杀害(我们稍后会很快谈到更多有关他死亡的情况) ,而紧接着他的两位继任 人也双双被行刺。正是贾法尔 as-Sadiq 最后提出伊斯兰的政教要分离,什叶派只需要服从他们的伊玛目作为 属灵上的领袖,这样就解决了什叶派服从的伊玛目不享有控制整个穆斯林团体的权力这个一贯的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根据贾法尔的解释都解决了,他解释,对一个公正的伊玛目来说,如果社会的环境不允 许的话,他没有必要集当时的权力 - 是政治上的权力(即是哈里发) - 于一身。 ( Jafri ,伊斯兰什叶派 的起源和早期的发展,282页)
虽然如此,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仍然对什叶派的伊玛目存在很大的猜疑,据说贾法尔本人以及接下来 的五位伊玛目 (穆萨 Kazim 、 ar-Rida 、穆罕默德 Taki 、阿里 Naki 和哈桑 al-Askari ) 都被下毒暗 杀了。只有第十二位伊玛目穆罕默德据说已经逃脱了,并长期隐藏起来。什叶派认为他至今仍在领导这个世 界,并会在适合的时候再次显明自己,当环境允许的时候,他就能够再次统治穆斯林世界。随着他十二位伊 玛目 - 即 Ithna Ashariyya - 就终止了。虽然在什叶派伊斯兰内部有着许多分支 (其中最著名的是 Zaydites - 他们效忠于塞伊德而不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穆罕默德 al-Baqir - 和 Ismailis 伊斯玛仪派 - 他们认为直到穆萨 Kazim 的长子伊斯玛仪为止,只有七位伊玛目) ,但是如前所述的伊玛目统治、它的发 展和它的教义,都代表了什叶派的思想和信念的主流。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专业文献、办公文档、教程攻略、资格考试、word文档、党团工作以及伊斯兰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区别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矛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