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家训应该对什么放下才能承担完整

主办单位:中国纪检监察报社
第5版:文化
第5版            文化
日 星期五
&&&&&&&&&&
剧作家、书法家钱法成—— 传承千古家训 清白为官做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钱琼飞 陈丽莎
钱法成:生于1932年,浙江嵊县人。著名剧作家、书法家,吴越钱氏第35世后裔,杭州钱镠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国剧协理事、浙江省文化厅厅长。与魏峨合作创作了越剧《胭脂》、绍剧《于谦》。其创作的戏曲电视连续剧《大义夫人》获全国“飞天奖”一等奖。 钱氏家族,被称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我们熟知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和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均出自这个家族。此外,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据考证他们均是吴越国王钱镠的后嗣。 近日,本报专访了著名剧作家、书法家,杭州钱镠研究会会长,吴越钱氏第35世后裔钱法成,听他讲述《钱氏家训》及自己的家风故事。 问:近代以来,钱氏家族出的人才遍布于世界各地,横跨各界各领域。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原因是不是可以追溯至钱王?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他的故事? 钱法成:钱武肃王割据统治江浙一带后,其管理多有明智可取之处,这为钱王家训的世代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钱王始终主张,江浙是中原政权的一部分,他让子子孙孙都记住,要顺势中原,不搞独立,江浙因此免于战乱;另一方面,他努力建设一方,保境安民修筑海塘,到日本、朝鲜和南洋,积极开展外贸,大兴通商,让老百姓富起来。 当时五代十国,有国家写信来,“我们已经独立,已经称王了,你也称王”,钱王说这个主张就等于把我放到火堆上烤,所以他不称王;还有看相的说,如果把西湖填了做皇宫,吴越国的基业可以一千年,钱王就告诉他,世上没有一千年的朝代,西湖不能填。 还有明智的一点,就是钱王约束自己的王室子孙,要他们读书。他很重视家族的读书问题。 钱王自己很勤勉,睡觉不用枕头,用个圆的木头,保持警醒,不让自己睡得很死很沉。床前搬一块板,上面撒个灰,想到要做什么事情就随时在上面记下来。他对子孙要求也高,子孙遵照他的嘱咐,把三样东西准备好:第一,做好全国人的户口簿,即花名册;第二,做好军队战士的花名册;第三,登记好库里面存的钱。这三样东西,交给了北宋开国的皇帝赵匡胤,实现了和平统一。 钱王对当时整个局势的贡献,使得江南很完整,没有被破坏。从宋朝开始,明、清,历代皇帝都把唐朝给钱镠的《金书铁券》借去看,并模仿《金书铁券》奖励自己的功臣,同时历代的主政者也对钱氏家族较为照顾,钱氏后来出了比较多的人才,不少人是文官、文学家或是学者。 问:作为钱氏第35世后裔,您觉得《钱氏家训》对家族的开枝散叶、不断发展壮大有什么重要意义? 钱法成:《钱氏家训》是钱氏后人根据钱王遗训整理补充而来。结合今天的形势,把它分成了四个部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这样就把古老的家训和今天的社会联系起来了。 家训的文字简短好记,现在临安每次钱王的祭祀活动,都有人来表演钱氏家训。听说有好几个小学的小学生都会背,这样来宣传钱氏家训,大家容易接受。 钱氏后裔中还有很多热心的人,看到有其他后人不遵照家训做事,不遵照社会公德来做事,就会写信去提醒他,批评他。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勉励的风气。也正因为这样,钱王祭祀活动多了一个文化传承的内容,多了一个道德教育的内容。 问:您觉得《钱氏家训》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钱法成:从小父亲就告诉我们“是钱王的后代”。虽是农民之家,但淳朴的家风还是传了下来。 重读书的家训也一直传承了下来。家里有兄弟姐妹四个,我是老大,解放前读了师范,老二刚解放就到苏联留学,老三解放后参加了公安,老四是妹妹,她从小做童养媳出去,后来家里把她赎回来叫她上医科大学。 读书对一个人很重要。读书明理,不但有知识,而且懂道理。妹妹做了童养媳以后,就不太有机会读书了,所以三兄弟一有能力就把她赎回来,送她去读书。 这个在家训里面有,“子孙虽愚,诗书需读”,笨的人要读书,聪明的人也要读书,所以钱氏后裔出的读书人比较多。 对国家的责任感也影响着我们。我的父母曾倾尽家里所有财务,挑了一担银元,捐给国家买飞机大炮。父母的行为也直接影响了我们,让我们觉得作为钱王的后裔,在关键时候应该做得更好。 问:平时您对子女是如何教育的呢? 钱法成:我有两个儿子。我一直支持他们参加钱镠研究活动和祭祖仪式,让他们感受钱氏家族和家风。同时,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他们。1979年开始,我担任了浙江省厅一级的领导,好几十年,我对自己的言行一直特别注意。 比如单位几次给我分配房子,我都拒绝了。我想着在老地方住着就好,机会让给人家。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住在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里,当时有个外省的教授来看我,一连讲了3个“不相信”,不相信我这个级别怎么住这么小的地方。其实房子什么的都是小事情,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能到老了都不断地学习、工作,才是大事情。 我的大儿子,做了20多年的中层领导。我就教育他,得失机遇、职务升迁要看得淡,做人做事要干净,这种大的方面一定要注意,如果这方面出事的话,那是害了自己和家人一辈子。现在大儿子也退了,受我影响学学字、学学画。 问:您长期在领导岗位,同时又是剧作家、书法家,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为官从政和修身做人的心得? 钱法成:我在单位时,有三个原则:一是开会讲短话。领导讲话翻来覆去讲,大家容易疲劳。我讲话可能讲得很轻,但你听得慎重一点,很可能这个讲话有批评的,你自己领会。我一般不发脾气。 二是在位期间戒烟。我抽烟抽了几十年,当领导以后开始戒烟。领导抽烟,就有人送烟。我干脆就把烟戒了,别人也送不进来了。 三是在位期间不创作。最近我写了一个剧叫《两袖清风》,但在担任省文化厅厅长期间,我明确表示不写戏,要写得等退下来。当领导的时候推出一个戏很容易,像文化厅厅长要推出一个戏下面都愿意,甚至都不用自己写,只需挂个名,人家来写,就是所谓的合作。 问: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两袖清风》讲的什么故事? 钱法成:1961年,因工作任务我写过一个名为《于谦》的剧本。当时主要写的是他如何英勇抗战的事迹。但也是从那部戏开始,我真正了解到于谦的生平和为人。他从小就有三个特点,一是不怕鬼、不信邪,二是年少有为是个神童,三是个性正直、刚烈。我想他之所以不怕鬼,也是因为心中充满正气吧。为官以后,他勤廉为民,曾在河南、山西做两省巡抚长达19年,爱民敬民,让人敬佩,《两袖清风》写的就是这19年间的事情。 于谦还写过一首《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当时太监王振开始掌权。每逢朝会期间,晋见王振的人都会送东西。而于谦从不。有人劝他,“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甩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于谦就是这样一个正气凛然的人。 问:您怎么看现在的八项规定? 钱法成:这个太好了! 当领导其实是一个高危的职务。如果当官当得耳根子软了,就很容易被“攻陷”。不过我们那个年代的送礼风、吃喝风还没这样,送礼还是少数。我不喝酒,有送烟的,我就把烟戒掉了。而且我们那个年代,有时公家吃饭都自己掏钱,只有招待外宾是公家出钱。到后来演变成一些人用公款大吃大喝,我感觉是接受不了这种现象,所以不正之风一定要纠正。 记得60年前,我们去北京出演《十五贯》,在国务院紫光阁吃过一次午餐,印象非常深刻,那是跟周总理一起吃的。当时因为是进京演出,有两百多人开一个会,中午吃饭每人发6只锅贴,周总理也参加了,搪瓷盘子里面也是6只锅贴。 问: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特有的家国情怀,您认为,家风建设对于我们政风、党风、社风、民风有什么意义? 钱法成: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有家国情怀。党风、党纪、党的教育、道德教育也是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汲取、提炼出来的,所以它们有相通的地方。 家风、家规中,除了封建落后的糟粕要剔除以外,其他好的都可以吸收。比方说有些家风、家规里面,过去有些富贵贫贱的传统观念、封建意识要去掉,但是好的东西,比如规矩意识、修身用权,它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髓,跟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等都是有关联的。 我们提倡好的家风,实际上也是我们党的传统、党的教育的一部分。如果一些家族有光荣的历史,有好的家风的话,对他本人也增加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比如孔子家族的人,就会时刻联想,2500多年前,孔夫子是怎么教育子子孙孙的。所以我觉得一些有名的家族,他们的后代自己能感觉到多一种责任、多一种约束,又能够把自己祖宗的传统美德和提升社会的道德素养联系起来,是非常有好处的。(本报通讯员 钱琼飞 陈丽莎)
主办单位:中国纪检监察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甲2号
版权声明:《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纪检监察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直播四川: |
您当前的位置 :&&&
传承好家训 培育好家风 践行核心价值观
字体:[][][] &[][]
  关键词·孝道
  牟小琴家庭
  家训:忠孝相传千载 勤俭教诲子孙
  笑对艰难 孝媳撑起四代同堂
  在崇州市观胜镇,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人口却不多,孙媳妇叫牟小琴。提起牟小琴,村里无人不知,她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
  牟小琴的家紧邻街道,与外面的嘈杂相比,小院儿里多了几分宁静。家里常住的有6口人,爷爷、婆婆妈、小琴和三个孩子。丈夫在外打工,难得回一趟家,操持家务生计的重担全都落在了身形纤瘦的小琴身上。但在80后的小琴身上一点看不出劳苦的样子,她声音干脆,笑声爽朗,透着一股干练和洒脱。她说自己爱这个家,咋都不觉得累。
  乐观开朗的牟小琴童年却并不快乐。怀着对幸福和爱的期盼,长大了的小琴嫁进了吴家。很快,她爱上了这个新家,丈夫朴实疼人,公公婆婆对自己像亲女儿。尤其是家里的爷爷,更让小琴感到这个家庭的好。爷爷吴仕坤年轻时当过教师,退休前在村里做了十几年的村支书,很有威望。爷爷对家庭建设很重视,堂屋正中的一副对联,就是他亲笔写的:上联:忠孝相传千载,下联:勤俭教诲子孙,横批:承先启后。
  这副对联在小琴嫁进吴家之前就已经有了,是吴家的家训。爷爷吴仕坤年近八旬,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人物。吃啥、喝啥、穿啥,老人家不计较,但家里人说点出格话,做点出格事,他一向和蔼的面色一下就沉了下来,口气也就严厉起来。这副对子,老人很看重,经常亲自动手拂去上面的灰,时间久了,字迹淡了,他就动手原样再写一副。墙壁旧了,家具陈了,但对子一直是那么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在家里真的是格外显眼。
  人有旦夕祸福,小琴很快就遇到了生活的考验。十年前,小琴和丈夫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孩子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智障。小琴和丈夫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巨额的花费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就在这时,小琴的公公被查出已是癌症晚期。公公不愿意连累家人,要放弃治疗回家,但小琴却率先表态:“爸,我们还没来得及尽孝,您要给我们这个机会,否则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在小琴的坚持下,公公同意继续治疗。
  最终,公公因为病情严重还是走了,临终前拉着小琴的手说:“感谢老天给我这样一个好媳妇,好女儿。”
  生活的挫折没有打倒小琴,反而让她更珍惜这个家。后来,牟小琴又生了一对健康的双胞胎儿子,如今也都已经上了小学。如今,小琴依然起早贪黑地忙活着家里的生计,不仅如此,她还学习了养猪技术,从一开始的几只,发展到现在的上百只,成为当地的养殖大户,家里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两个孩子也很争气,家里的墙上贴满了两个孩子的奖状。
  关键词·勤俭
  周天彬家庭
  家训:敦孝弟 勤职业 肃闺门 尚节俭
  族谱传承11代 教师之家以行动“尚节俭”
  家住金牛区茶店子路的退休教师周天彬,生长于一个教师之家。周氏家族到周天彬这一辈已经传宗11代,并撰有自己的《周氏族谱》。如今看到的《周氏族谱》是自1903年开始整理,并于1930年石印完成的,共有8卷,其中关于家训的内容写了十几页。“敦孝弟 勤职业 肃闺门 尚节俭”是家训的核心内容,相传至今,早已成为周家精神之根本。在这四句家训中,“尚节俭”周天彬体会最深。
  周天彬爷爷周燕儒是一家私塾的教书先生。每次爷爷写字备课,年幼的小天彬都安静地待在爷爷旁边,盯着爷爷的笔在纸上游走。他发现,爷爷每次都要把本子的正反两面挨着写完,绝不浪费一分空白。爷爷对他说:“一纸一笔都来之不易,多省出来一张纸就能写更多的字,就能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当时的周天彬并不能完全理解爷爷这番话的意思,但是耳濡目染,后来当他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后,便很自然地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再回忆起爷爷的话,也有了更多的切身感触。虽然后来教学条件好了,但他仍坚持着这一习惯,节省出来的本子就送给学生。
  周天彬童年生活清苦,全家人的生计全仰仗母亲勤俭持家才能得以维系。母亲半宿半宿地坐在桐油灯下飞针走线给一家人缝缝补补的身影,让他至今难以忘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懂得了母亲的辛苦和不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几乎成了周天彬的口头禅,后来日子好过了,生活宽裕了,他的态度依然不变。
  “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我是不是太小气了,其实不是,我只是希望能够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上个世纪80年代,周天彬月收入只有30元,但他仍然坚持每个月拿5元钱出来捐助给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周天彬相信,自己浪费掉的或许正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责任编辑:eyangyue
望着吉力嫫沙色一家老小,提着一整箱的银饰,身着坎肩,裙裾飞扬,含笑…
周刚要到社上走访调查,一般都选择翻山越岭,走…传家风,承家训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教育频道讯& 6月13日,郑州市二七区路砦小学举行了以“传家风,承家训”为主题的队会活动,树立少先队员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意识。
  良好的家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先队员应该从小就应认识、理解家风,为社会主义和谐奠定基础。活动前学生通过照片、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下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活动中,队员们各抒己见,纷纷将自己的家风故事传递给队员们,队员听得津津有味,有的低头拿起笔记录下一个个充满着美德的故事;有的对于熟悉的故事感同身受,说出了对优秀家风不同的理解。队员们还为大家展示了自己手绘的家风图,“饭桌上长辈优先”、“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孝敬父母”等一幅幅朴实而又蕴含美德的画面深入了队员的内心。既反映了我国传统道德标准,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
  本次活动,使全体学生真正深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了社会和谐,并且也为家长传递了正能量,有利于构建队员们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使队员们展翅飞翔。
责编:刘爽
进入3月份了,天气也渐渐回暖,厚厚的棉衣已经不能...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个很好的养生季节,来和小编一...走进家庭文化,传承家风家训;在去年2月份,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就说到家;从善积德、家风传世;说起家风家训,每个家庭可能都不一样,有各自的侧重;爷爷说他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就教育他要做到“勤学俭孝;实做人,因为是一名教师,对于做学问尤为认真,他至;家庭教育:学会独立与提高修养在我受的家庭教育里可;居家礼仪:家和万事兴;家庭礼仪,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
走进家庭文化,传承家风家训
在去年2月份,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就说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国家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是由无数个有血缘关系的小家庭组成的,为了繁荣发展着中国这个大家庭,大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文化是很有必要的。这次回家利用寒假的时间我深入了解调查了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家庭教育和居家礼仪三个方面。 从善积德、家风传世
说起家风家训,每个家庭可能都不一样,有各自的侧重点,但细细根究,又会发现,这些家风家训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脉相承。正所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风气。寒假在家中和爷爷聊到祖父,祖父是邵阳市隆回县周旺铺镇上的一个医生,算不上是名医,但是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并且备受尊重,行医做到“三不”:不坐轿、不乱收费、不误诊。遇到困苦的患者,抓药全免,遇灾年月,开仓济民,一一相送,有乡人赠匾誉为“德医”,在很早祖上就留传有着:“从善积德,善举光宗”的家风,爷爷现在则是一名退休的人民教师,在自己邵阳老家一所公办学校教书育人40年载,在爷爷任职教师期间,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但是尽管如此,他依然牢记祖辈留下来的“善举光宗”,仍以扶助他人为己任,送教送学,帮农帮耕,深得乡亲称赞。到了父亲这一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父亲、叔叔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业上小有成就,虽然有句话说:无奸不商,但是爸爸和叔叔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儒商”二字,诚信经营自己的生意,我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生意人的成功从来是取决于做人的成功,他们每年都会拿出生意经营来的钱来投资慈善,也常常教育我做慈善最不应该的是想着回报,一个人一辈子都做些善事总不会太差,人生在世,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伸出你的手拉别人一把,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也会将这种温暖更好的传递,我想爸爸对我说做人一定要与人为善的教育是离不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从善积德,善举光宗。可能受到父辈的影响,我也有着自己小小的生意经,在大学之后,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我曾经一个人摆过地摊、在学校做过一些小生意跑过宽带业务等等,每次我都会记得父亲告诉我的:做生意你卖出你的产品的同时你一定要记得给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态度和服务,在一些商业实战中我也更加明白了父亲教给我的:做一个善良有德行的人远比做生意要重要!!在大学就读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或许曾经当初有过没有学经济的一丝遗憾,但是对自己选择这个专业至始至终没有后悔过,一直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希望有一天能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讲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让他们以后在人生的路途中走得更顺利,习主席说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所以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如此崇高伟大的职业我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但是我会为这个从小的梦想努力,希望将来有朝一日也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四字家训:勤学俭孝
爷爷说他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就教育他要做到“勤学俭孝”,从小爷爷也常跟我说,“勤”很重要,因此排首位,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家底,什么处境,勤以致富,懒惰败家,这也是他常常教育他的孙子和学生的口头禅;“学”即学问、学识、学习,一个人不论多聪明,一日不学就会变得愚笨,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知书达理,“俭”在当今社会尤不能丢,虽然当今时代物质丰裕,但是还是要做到节俭,“孝”心德为本,百善孝为先,只有孝者才能真正做到报效祖国,福及后人。爷爷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着家训,一辈子踏踏实实教书,踏踏实实做人,因为是一名教师,对于做学问尤为认真,他至今仍然保留着年轻时候养成的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阅读两个小时的习惯,白天会用钓鱼、下棋、学烹饪和看新闻等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记得从小在爷爷家里最爱的也就是那一堆满各种图书的书柜,爸爸叔叔从小也被教育一定要勤奋好学,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人一定要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成长,上行下效,从小我也接受着这种教育,喜欢在阅读中思考人生,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记得一个哲学家说过:“我思故我在”,我常思考常和自己的灵魂独处、和它对话才能让自己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我觉得做到孝是容易的,但是做到既孝且顺是一件难以两全的事情,在中国的传统中提倡的都是“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也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留在自己身边,能多陪伴他们,但是孩子长大之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去追寻的天地,尤其现在处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做事情最追求效率和效益,随之北上广成了大部分的毕业生的首选,父母大多希望孩子能留在家乡有份简单的工作,这一简单而实际的矛盾就很难做到“顺”这个字,所以一定要学会平衡这种矛盾,在我家庭里,爸爸很年轻的时候就从家乡出来在广东打拼,然后有了一些小积蓄之后就在岳阳成家,爸爸在岳阳一安定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爷爷奶奶也接到岳阳来生活,爸爸叔叔平常对爷爷奶奶都非常照顾,每天晚上都会陪爷爷奶奶唠嗑儿、下棋。我每次从学校回去去的最多的地方也就是爷爷奶奶家和外婆家,老年人最害怕的就是孤单,希望有人能多陪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聊聊家常,我每次去爷爷奶奶家和外婆家都会帮他们做家务,减少他们的劳动量,他们为儿女孙子辈操劳了一辈子真的不容易!所以即使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情感比亲情更伟大。 家庭教育:学会独立与提高修养
在我受的家庭教育里可能影响我最深的是爸爸告诉我的: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学会独立,一个不独立的人是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的。虽然是女孩子,但是家里对我的教育也是非常严格,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按照“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育子方针在教育孩子,我的家庭里我和弟弟是一视同仁的,都是严格对待,从来不娇生惯养,告诉我们自己想要的一定要自己争取,任何想用的东西都是靠努力挣来的,所以从小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我都会努力去做,专注的去做。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爸爸就把我放在了学校的寄宿部,而且交代妈妈不再给我洗衣服,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学会更好的照顾自己,也养成了一些受益终生的好习惯,记得刚进入大学时,身边有些同学不适应离家这么远,也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而我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都依赖于从小父亲对我独立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也是实践了我国青年教育专家赵雨林于2008年提出了“三道”中的“为生之道”的生命发展教育理论。妈妈常和我说:一个人的修养很重要,尤其是女孩子。妈妈在平常的生活中,为人处世,接人待物都和蔼可亲,小区里的邻居街坊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妈妈帮帮忙、唠唠嗑,互相关照,邻里关系非常和谐,我们家庭在小区每年一度的“示范家庭”中都被评为“和谐示范家庭”,受妈妈的影响,在待人接物上我也谦恭有礼,在提高自己的修养上,除了多看一些课外阅读书籍,还尤其热爱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总觉得在现在的社会有一股浮躁之风,在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宁静,只有这样,以后毕业后在面临社会的各种诱惑的时候,也可泰然处之,让自己的灵魂不会随波漂流,思想才有精神家园。 居家礼仪
:家和万事兴
家庭礼仪,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称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我们家的礼仪往往都体现在很小的细节之中,家庭是一个集合体,家庭的成员都是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即使是如此亲的亲人我们都不会过多的干涉其它成员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很疏远很淡漠,恰恰相反正是这样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和谐,这是对亲人的一份信任和自由,记得小时候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我的日记本从来不会像班上同桌那样每次写完都会锁在抽屉里,妈妈从来不会翻看我的日记本,也不会每天督促我背书看书,因为自觉学习这一习惯在父亲的行为习惯中我已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是妈妈对我的一份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每次出门前我都会和妈妈交代清楚去哪里,不让长辈担心,每次进妈妈房间,我也都会敲门,得到允许后才会进去,吃饭的时候一家人都会围着桌子一起吃,吃饭不离开餐桌,吃饭也不准发出不雅的声音。中国有“礼仪之邦”之称,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礼崩乐坏,他游走了很多国家来推行“礼”,认为只有每个国人只有遵循礼法一个国家才会兴旺,寒假在家里看了老师推荐的电视剧《孔子》,被孔子那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感而深深感动和折服,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应该时刻不忘先人的教诲,按礼行事,以礼待人。 以上四点是寒假对自己家庭的调查情况,我会和父亲一样,把家风家训一代代的传下去,发扬家庭里做得好的长处,及时反思,有做得不好的要不断改正和完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家庭文化的构与建,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这个大家庭建设好。
姓名:李丹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3 联系方式: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走进家庭文化,传承家风家训37等内容。 
 传承家风家训,弘扬文明新风何谓家风?这确实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元素的...同样,一个家庭如果夫妻终日冷眼相对, 抑或大吵大闹,孩子纯洁的心灵能不留下...  同时,也说明了家庭风气与社会环境对 人有很大关系,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文化,几乎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精神浓缩和集中体现。家风, 传承于家训里...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项目建议书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弘扬传统...走进家庭文化,传承家风家... 3页 1下载券
弘扬传统美德 传承文明... 1页...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 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家风,就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 风格与风尚。在我家,父母...  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主题的活动方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讲述家风家训的古今意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发挥好党员干 部在营造和美家庭氛围中...  家训家风源于我国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也就是传 统的家庭教育,包括传承价值观、伦理观与道德观, 也包括传承的基本方法与规矩。我国的家训家风文化 可以追溯到周代,...  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 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 和谐家庭达成“家和...  博乐市教育系统2014年度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情况说明报告...2.各学校组织师生走进道德讲堂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传承家风 文化,诵读家训,汲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