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中观测值的中误差和算数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公式的中误差有什么区别

工程测量学思考题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5-1 观测误差概述
1、何谓系统误差?
2、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测量误差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什么误差?
3、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偶然误差能否消除?
4、怎样区分测量工作中的误差和错误?
5、为什么观测结果中一定存在误差?误差如何分类?
6、系统误差有何特点?它对测量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7、容许误差是如何定义的?它有什么作用?
8、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
5-2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9、何谓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10、用检定过的钢尺多次丈量长度为29.9940m的标准距离,结果为29.990、29.995、29.991、29.998、29.996、29.994、29.993、29.995、29.999、29.991,试求一次丈量的中误差。
11、测量距离A、B和C、D。往测结果分别为258.598m和138.745m,返测结果分别为258.547m和138.778m。分别计算往返较差、相对误差,并比较精度。
12、对某段距离进行了6次同精度测量,观测值分别为346.535m、346.548m、346.520m、346.546m、346.550m、346.573m。计算该距离的最或然值、观测值的中误差和最或然值的中误差。
13、测得一正方形的边长a=86.25m+0.04m。试求正方形的面积及其相对误差。
14、在1:25000地形图上量得一圆形地物的直径为d=31.3mm±0.3mm。试求该地物占地面积及其中误差。
15、一个三角形,测得边长,测得∠A=64°24′±1′,∠B=35°10′±2′。计算边长b和c及其中误差、相对中误差。
16、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_______。
17、真误差,中误差和容许误差都是带有测量单位的数值,统称&&&&&&&&&&&&&&&&&
;而相对误差是中误差的&&&&&&&&&&&&&&&&&&&&&&&&
与&&&&&&&&&&&&&&&&&&
的比值,它是一个无名数,通常以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
18、对某一三角形的各内角进行观测,其内角和的观测值分别为,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 )。
19、丈量一正方形的4个边长,其观测中误差均为±2cm,则该正方形的边长中误差为±(&&&&&
A.0.5&&&&&&&&&&
B.2&&&&&&&&&&&&&&
C.4&&&&&&&&&&&& D.8
20、对四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进行观测,其观测值(内角和)分别为:180°00′18″、180°00′12、179°59′48″、179°59′42″,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 )。
A、±00″&&&&&&&&&&&&&&&&&&&&&&&&&
B、±15.3″
C、±5.5″&&&&&&&&&&&&&&&&&&&&&&&&
D、±9.5″
5-3 误差传播定律
21、何谓误差传播定律?试述应用它求函数值中误差的步骤。
22、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其成果为:&&&
D1=150.56m±0.03m
D2=234.45m±0.03m
求:(1)每段距离的相对中误差;(2)两段距离之和(D1+D2)与两段距离之差(Dl-D2)的
相对中误差。
23、某段距离同精度观测了六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46.535,346.548,346.520,346.546,346.550和346.573(m)。求其算术平均值及其相对中误差。
24、坡上测距,测的斜距为m,中误差为±5mm;测的该边倾斜角为5°30&30²,中误差为±30²,求水平距离及其中误差。
25、设有n个内角的闭合导线,等精度观测各内角,测角中误差,m=±9″。试求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误差。
26、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测量高差,要求高差中误差不大于3mm。试问在水准尺上读数的中误差为多少?
27、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测角中误差为±9″。欲使角度结果的精度达到±5″,问需要观测几个测回?
28、在水准测量中,设一个测站的高差中误差为±3mm,1公里线路有9站。求1公里线路高差的中误差和K公里线路高差的中误差。
5-4 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29、何谓等精度观测?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6测回,观测值分别为82°19′18″,82°19′24″,82°19′30″,82°19′12″,82°19′12″,82°19′30″,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30、完成下表计算。
31、对一段距离测量了6次,观测结果为246.535m、246.548m、246.520m、246.529m、246.550m、246.537m。试计算距离的最或是值、最或是值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测量一次的中误差。
16、用DJ6型经纬仪观测某水平角4测回,观测值为248°32′18″、248°31′54″、248°31′42″、248°32′06″。试求一测回观测值的中误差、该角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
32、用DJ3型光学经纬仪测量某水平角4个测回,各测回的观测值分别为248°32′18″,248°31′54″,248°31′42″,248°32′06″,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33、完成表中的计算。
计&&&&& 算
5-5 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34、何谓不等精度观测?权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
35、用一台经纬仪以不同的测回数观测某角,观测值为=23°13′36″(4测回),=23°13′30″(6测回),23°13′26”(8测回)。试求单位权中误差、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一测回观测值的中误差。
36、从A、B、C、D四个已知高程点分别向待定点E进行水准测量,得到观测高程分别为1107.240m(4站)、站)、站)、站)。试求单位权中误差、E点高程的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一测站高差观测值的中误差。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1讲测量误差及其分类,衡量精度的标准,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doc 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第1讲测量误差及其分类,衡量精度的标准,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学期
所属分院 建工学院课程名称 建筑工程测量授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
教案序号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题: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一讲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衡量精度的标准、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课型:讲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2.理解衡量精度的标准;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性。   
3.掌握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概念;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衡量精度的标准;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性;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概念;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难点: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性;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采用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
复习、提问:  
粗差是不是误差?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性?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消除或减弱的方法有何区别?
距离测量用什么来衡量其精度的标准?
观测值的中误差与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是否一样?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测量误差及其分类、衡量精度的标准、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应使学生重点掌握衡量精度的标准;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性;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概念;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作业:2、3、5、6
课后分析:  
复习(5min):
1.方位角、象限角的概念?
2.标准方向的种类有哪三种?
3.方位角、象限角有何应用?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一讲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衡量精度的标准、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40min)
误差就是某未知量的观测值与其真值(理论值)之差。
一、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所有测量工作都是观测者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观测者
2.测量仪器和工具
3.外界条件的影响
人、仪器和外界条件是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通常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非等精度观测。
在观测结果中,有时还会出现错误,称之为粗差。粗差在观测结果中是不允许存在的。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按照对观测结果影响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
(一)系统误差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在测量成果中具有累积性,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但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1)用计算的方法加以改正。
(2)检校仪器。
(3)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可使误差自行消除或减弱。
(二)偶然误差
1、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符号和大小都没有表现
出一致的倾向,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在观测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往往是同时产生的。当系统误差设法消除或减弱后,决定观测精度的关键是偶然误差。
2、偶然误差的特性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或者说,超出该限值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n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即
           
  
式[△]——偶然误差的代数和,[△]=△1+△2+……+△n.
衡量精度的标准(15min)
精度,就是观测成果的精确程度。为了衡量观测成果的精度,必须建立衡量的标准,在测量工作中通常用中误差、容许误差和相对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中误差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其真值为X)进行n次重复观测,其观测值为l1,l2、…,ln,由式6-1可得相应的真误差为Δ1,Δ2,…,Δn。为了防止正负误差互相抵消和避免明显地反映个别较大误差的影响,取各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作为该组各观测值的中误差(或称为均方误差),以m表示:
m=±
——真误差的平方和,=△12+△22+……+△n2
【例】
二、容许误差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的限值,称为容许误差,也称极限误差。在现行规范中,为了严格要求,确保测量成果质量,常以两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误差或限差。
在测量工作中,通常以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误差,即: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添加时间:
来源: | 阅读量:438
设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n次,观测值为L1,L2,…,Ln,由于误差的存在导致每次结果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下面就讨论如何根据这n个观测值确定
&&& 设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n次,观测值为L1,L2,&,Ln,由于误差的存在导致每次结果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下面就讨论如何根据这n个观测值确定出该未知量的最或然值。
&&& 1算术平均值
&&& 设未知量的真值为X,则有真误差:
&& &△1=L1 -X
&&& △2=L2 -X
&&&& △n=Ln -X
&&& 将上面各式相加△1 +△2+&+△n =(L1 + L2 + .....+ Ln)- n X
&&& 或者写为&&& [△]=[L] - n X
&&& 于是有:&&& &&&&&&&&&&( 8-27)
&&& 由式(8-27)可知,当n&&时,根据偶然误差的第四个性质有,于是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x)为:
&& &&&&&&&(8-28)
&&& 式(8-28)表明,对一个量进行等精度观测n次,当n&& 时,一个量的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就是该量的最可靠值。但在实际工作中,观测次数总是有限的,平均值x只能接近真值X,并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而渐渐趋近。因此,不管观测次数多少,算术平均值x作为未知量的最或然值(或称最可靠值)会比任何观测值都接近真值。
&&& 2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 根据算术平均值的计算公式(8-28)可知:
&&& &&&( 8-29)
&&& 由于是等精度观测,各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m,n为常数,若以m。表示平均值的中误差,则按线性函数中误差计算公式( 8-22),有:
&& &&&&&&&&&&&&&&&(8-30)
&&& 也就是说,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是观测值中误差的倍。那么是不是观测次数越多
越好呢?这就要进行分析了。
&&& 设观测值的精度m=l。当n取不同的值时对应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如表8-2
表8&2 &n取不同值时对应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 由表8-2可以看出,随着n的增大,m x 值不断减少,即戈的精度不断提高。但是,当观测次数增加到某一定的数目以后,再增加观测次数,精度就提高得很少。例如,当观测次
数由5次增加到20次时,精度增加了一倍。而观测次数由20次增加到100次,精度也只能增加一倍。由此可见,要提高最或然值的精度,单靠增加观测次数是不经济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 3用改正数计算等精度观测值的误差我们已知,若被观测量的真值已知,就能求出观测值的真误差,从而按照&&& 求得观测值的中误差。但许多未知量的真值往往是不知道的,真误差也就无法求出。因此,无法直接按上式计算中误差。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按如下公式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的。
对某一量进行了一组等精度观测,虽然不知道真值,但可以按式(8-28)求出其最或然值x,然后根据观测值求出它的改正数v:
Vi = x- Li&&& (i=1,2,&,n) &&&&&(8-31)
&&& 从而可以利用改正数v来评定观测值的精度。下面推导其计算公式。
将式(8-31)与式(8-1)相减,得
-&Di = Vi + (X-x)&&& (i=1,2,&,n)
上式两边平方并求和,得
[△△]=[vv]+2[v](X-x)+n(X-x)2
&&& 等式两边除以n,并考虑[v]=0,则有
&&&& &&&(8-32)
&&& 式中:
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当n&&时,上式等号右边的第二项趋近于零,故
代入式( 8-32),得:
根据中误差的定义,于是
&&& &&&&&&&&(8-33)
【例8-9】用经纬仪对某角等精度观测了6个测回,其观测值列于表8-3,试求该角的最或然值和观测值的中误差。
表8-3观测值
观测(&&&P)
1.136&10&26&P
2.2.6&P&&&
(责任编辑: 佚名 )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艾特贸易网无关。本站大部分技术资料均为原创文章,文章仅作为读者参考使用,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
插入菜单如图17-9所示。 图17...
齿轮的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决...
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具有操作...
根据其加热方式、工件的形状...
新闻热点排行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若观测值的中误差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 &左-&右
B.&= &右-180&-&左
C.&= &右+360&-&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均值中误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