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培训机构像成长保、学而思培训机构这些,哪个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好一点。

如何评价微信朋友圈文章:记者调查:疯狂的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 - 知乎2291被浏览545658分享邀请回答/r/jUQvNyPEcH4PrWdU9xGf (二维码自动识别)文章地址:其他关于教育的回答:1.8K3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question/22164041/answer/4,超级中学通过奥数筛学生,给不买学区房,拼奥数的小孩开了个口子。北京牛小学的学区房价,动则10万一平,够这个小孩4年奥数辅导班的钱。上奥数班肯定比买学区房经济实惠啊。又有多少人能炒起学区房呢。而且,超级中学入学后还有分班考试,有奥数培训经历的小孩,表现比只靠学区房排位进去的小孩表现要好,分好班。那么,这是对买学区房的业主一个违约。不是说买学区房才有好师资和派位优势么?长期以往,会妨碍学区概念对房事的托举能力。还怎么可持续的炒地皮啊。学而思这些机构在抄地产党的后路,挖土地财政的墙角啊!5,博弈党媒点名批评某事物,往往意味着体制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否则,多部门联合执法直接查封就OK了。很多小城市,查封奥数分分钟钟。有的辅导老师躲KTV包厢去上课,还被拎出来,当场剿灭。而在北京则不一样,反奥数阵营,高举减负大旗,裹挟民意;实则连接地产利益集团,有政商背书。挺奥数集团,有名校掐尖之实际需求,这些机构都是上市公司,在京城浸淫已久。教委手心手背都是肉,既要发挥好地产功能,又要保住名校口碑。只能放任各方博弈,维持平衡。6409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如何评价微信朋友圈文章:记者调查:疯狂的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 - 知乎2291被浏览545658分享邀请回答7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家长:“疯狂的”真的是学而思吗?
学而思的疯狂,映射的是整个时代的焦虑,我们如何为孩子抉择?
疯狂的学而思
11月7日起,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直指学生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家长焦虑感十足,也诸多媒体报道直指—学而思。
一位妈妈在群里共享了一篇文章《疯狂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
为什么如此多的学生家长趋之若鹜几近跪求一张报名表,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吗?
学而思,与幼升小是什么关系?
学而思,真的与小升初暗中挂钩吗?
学而思,有没有绑架小学教学?
看完之后又查阅了一些资料,不得不一吐为快,毕竟这牵涉了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当下,孩子的教育问题”。
而且芊芊现在就在学而思大军当中,本人也是其中焦虑症较重的家长。
当然首先声明,本人在职干部,没拿过学而思一分钱,犯不着为学而思打广告,只是从中分析分析。
我小时候学习不好,现在混得也不差,也不存在期待芊芊这娃弥补我儿时的缺失,替我争什么面子。
以下这些都是个人言论,权当抛个靶子,只想好好研讨一下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的问题,供大家共同探讨,批评指正。
理性的看待问题
先谈谈这篇引发大议论的文章,上网一搜:
1. 文中所称人民日报所谓的系列报道,经查,11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剖析教育焦虑:课内减压课外加家长增负担”一文,其中针对当前的社会教育现象做了阐述,并未说到培训机构问题;
11月10日,又报道了一篇《从来就没有无压力的学习》,这个我个人表示认同,所谓的绝对快乐学习真的是不存在的,以上两篇报道可度娘。
2.《疯狂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始于杭州《都市快报》,现在已在各大网站纷纷转发,标题不同,但是内容一样,而且评论全部关闭。
这么一个热点事件,在文中号称热议无数,列举了一些言论,芊爸居然看不到我辈中人的群众意见,本想好好参阅,颇为失望。
3.文中剑指学而思,当然不排除学而思是当前热门培训机构,可是除了当前除了学而思,还有高思、新东方等等。
所以要说问题,牵涉的层面很多,不仅仅是家长的问题、学校的问题、教育机构的问题、政府部门的问题以至于教育机制的问题。
此文如此命题,出发点实在令人困惑,感觉有点混淆视听。
综上,本着“不谈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的态度认为,对于教育机构培训的问题,一味的排斥、一味的批判、一味的认同、一味的赞扬都是不对的。
就像你想知道柚子好不好吃,你得尝一尝才知道,当然也不能因为尝了,啃吃了柚子皮就说不好吃。
关于学而思的感受
芊芊今年5岁4个月。今年,我未征求其本人同意,就给她报了学而思几个班级,这点强权了,没办法,谁让她是我娃呢。
细数了一下,大概有《橡皮泥亲子班》、《专注力集训》、《50以内加减法计算班》、《协调合作亲子班》、《数独启蒙班》、《英语字母拼读班》、《英语自然拼读班》、《语文神奇识字班》,当然还有评估了。
咋一看,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疯了吧,报那么多班,孩子能受得了吗,有必要吗?
我只想大哭,不仅孩子累,家长也累啊,天天送、课课陪,焦虑焦虑再焦虑,谁愿意啊?!
1. 关于孩子累的问题。
实际孩子累,有可能是她真感觉累,也有可能是家长自己觉得累。
举个小例子,你看打游戏,一坐4、5个小时不喝水不带动的,你觉得累不累,累!孩子觉得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不干预,扔个IPAD给她,能玩上一整天。很简单,孩子好玩是天性,她的兴趣在那。
所以累的问题,要客观的看,是真的超负荷了,还是没有引导好。
事实上,芊芊对橡皮泥、专注力、协调合作、数独(这个实在出乎我意料)特别喜欢,英语正常,计算很一般(全班12个人吧,好像就她一个是小勇士,其他都是小能手、小达人,再次大哭)。
但是上课至今,课堂表现除偶尔几节课打打哈欠(游泳课累的),课堂表现都不错,从头到尾能参与,至少现在只听到她说不想上游泳课(估计水呛的),没听到不想上学而思。
而且,课堂班上几乎所有孩子都能有兴趣听完。不愿意听也有少数,却是因为会了,老师一问都能答出来,汗。
2. 关于家长累的问题。
周边有些大的孩子家长吐槽,小学四、五年级了,还要陪。这个我没到那一阶段,不好评论。
但是现在,我个人理解,家长给孩子最好礼物就是“陪伴”,但是怎么做好,真的大有内涵,也许是陪伴她成长,理解她的感受,引导她建立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认知,包括了玩耍和学习,与她共渡难关。
毕竟,在这个年龄段,单靠她自身的觉醒,是不够的。
大自然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你不管他,那就靠无形当中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学校的常规教育、自身的天赋、外在的环境去考验孩子的生存能力。
好在我们是高等动物,有着社会的组织形态,可以有一定科学的认知,可以选择有意识的引导和系统的培养(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当然社会复杂了,教育问题也就变得不单纯了。
跑题了,孩子学习是辛苦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付出努力的。
所以在她累的时候,作为父母就要陪着她,告诉她,不管怎样我们都在你身后。
不要跟我讲什么独立性,这个阶段,就连动物,大多数都会有陪伴适应,教打猎的过程。
所以,家长必须陪着学,一方面是知道怎么辅导她、引导她;
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掌握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做适应性调整。没办法,谁让我们有娃的。
3. 关于学而思老师的问题。
别的机构没参加过,不知道。我只注意到学而思有四个现象:
一是,班级都是小班,最多十五人,不像学校里基于客观条件,是一个老师对着数十个人。
那么,在课上老师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点到,而且伴随游戏,与孩子间的互动。
老师几乎都是在鼓励,没有打压和只注重好的学生,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也不排除会有一些别的不好的现象。
不过上了这么多课至今,我没见过,不下定论,也不是说学校老师就存在打压等行为哦,
只想说看到的培训老师都很尽责,至少不比学校差,从头讲到尾,不带停的,尤其英语,全靠说。
你想想,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课,孩子生理注意力才15分钟,你得要费多大心思才能调动起这些小祖宗坐在那里听完;
二是,我在孩子上课的时候,到其他教室晃荡(不好意思,我坐不住了,还不如孩子),我看到很多空教室里,少则一个,多则几个老师在对着空空的教室讲课,在做板书,应该是备课。
还有教师之间的讨论和质疑,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个别现象,我每次陪娃上课在各教学点都能见到,也许年轻就是好,有活力,这种可以称之为敬业吧;
三是,每种课程都会建微信群、QQ群,还有论坛,线上与下线相结合,老师与家长之间,老师与孩子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都有文字、语音、图像和视频的互动,有作业讲评,有课本难点分析。
我个人觉得很好,不过芊芊不太接受,我也就没强迫她一定要发什么;
四是,芊芊在班上,严格来说,认知能力相对弱一些,跟上进度比较吃力。
我焦虑症屡次发作,跟几个任课老师都沟通过,她们都说很不希望看到自己班上的孩子是带着眼泪学习的,让我不要急,可以放缓进度,作业少做些或不做,抓住课堂的知识点,知识点不好掌握,那就巩固前期哪些基础。
姑且不说她们这些老师对芊芊的最终学习效果没有考核的压力,怎么样怎么样。
但从这些话语,至少是在帮助我去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学习,给出了可操作的方法。
4. 关于学而思体制的问题。
就谈三个方面吧:
一是 —— 评估分级、抢班报名。
我见过很多父母对此颇有争议,一种是评估题都不是孩子能做的,成人做都难,一种是干嘛要评估,人为制造群体之分,为什么不能都A+或尖子班等等。
我个人理解,这个事情实际衍射出深层次的问题,其核心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学而思的问题,就是人多,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人类群体需要,也就是说学而思乃至于任何一家机构都不可能拥有无比庞大的师资资源,也不能保证师资能力都一样强大。
那么如何在保证普通教育的同时,搞好精英教育,这是教育机构甚至于学校都在解决的问题。
如何调配教育,目前没有比考核更有效的手段,也许培优就是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强度的教学安排,然后纵向比较,孩子能有进步,再有考核题目难。
可牛娃确实有,我一直在琢磨,大家都在控诉这些不公平、进行抗议,按理牛娃应该是灭绝物种啊,可身边确实有啊,A+班照样爆满。
我见到芊芊班上同龄的孩子也有很多反应快的,这都怎么教的呢??当然这不是攀比,只是想获知别人的经验。
事实上,孩子不知道题目怎么做,一个天赋不够,再个就是没有经过培训,这里有准备的家长和没准备的家长自然不一样,当然我指的不是填鸭式知识培养。
因为学而思七大能力评估和英语评估,我看过,不能说百分之白科学合理,但是大体体现了能力原则、知识点掌握。
再怎么样病人多了,医院的能力自然会好一些,再说会就会,起步高一点,不会就学呗。
这一点上,我倒认为是家长要放宽心态,学而思这类教育机构要加强科学性考核和正确的宣传,你想想,你的娃在看奥特曼、玩过家家的时候,说不定牛娃的家长就是能从中抽出一个小时(太多了也不好),给她读读绘本、系统的讲解一些常识,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呢;
二是 —— 课堂教学。
有人认为一堂课1个多小时,信息量又大,很多都是靠家长辅导,由于时间关系,课外教育机构毕竟不等于学校,有长时间的课程安排(幼儿园过渡小学,面临着太多变化,有兴趣可以看看对比表,小学与幼儿园存在哪些不同,弄清楚了才能有基础的看待这一问题)。
目前,我给芊芊定的一周不超过3次课,多半安排在平时的晚上,周六上一些她喜欢的兴趣班,跳舞、唱歌,周日必须要空出来,可以有时间带她去骑骑马、逛逛动物园、看看电影什么。
那么我听课至今,感觉到,通过对大批量前期小白鼠班的实验(向前面的无数学而思的孩子致谢),学而思应该是在逐步完善教学方案。
所以一堂课更主要的不是孩子学会了什么知识点,老师只能在课堂上引导孩子怎么思考,要她学会必须有个重复过程。
这个过程就得要家长与孩子共同经历,即在一个时间段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哪些东西、达到什么学习目的,至于有些人说我们小时候没学过,现在不一样很好嘛,不好意思,社会在发展。
我们小时候没有IPAD、没有那么多人、没有高房价、没有地沟油,古时候没有奥数和计算机、没有埃尔法狗,窃以为就是见多识广,你给孩子见多了,她自然认知就会比父母强,想想人类的大脑才开发了多少;
三是 —— 作业。
我第一次上学而思,My god,居然有作业,每天都有!
开始的时候,娃做的那个痛苦啊,我也痛苦啊,一道题半个小时都做不出来,那真是极大的考验我的耐心啊!
后来发现是我做错了,从后期看,芊芊是有进步的,一点一滴,都源自于前期的积累,我开始没有学会叫放弃。
但这有个度的问题,不然就会养成一有困难就放弃,实际上,正常而言,孩子掌握了,一个作业也就四、五分钟。
芊芊做数独、七大能力作业就很快,但是难一点,像计算,半个小时都做不完,现在我就渐渐调整,如果十分钟做不完,就要减少作业量或降低作业难度了,免得产生逆反和抗拒。
但是又要防止产生一有困难就可以退让的苗头,所以家长难啊,再次哭泣。
不过这个也要吐糟一下学而思,每天的作业量和难度制定不合理,一时难一时容易,而且不同学科的作业布置没有统筹。
综上,我感觉学而思也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都好,它需要家长经济和时间的投资。
这毕竟是社交畸形教育的产物,有着其生存的空间,也是一个谋利的经济体,不过其是为了能更好生存发展,除非企业头头要把做死,它可能有夸大宣传,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毕竟还有可取之道,不然也做不到今天这个规模,据说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张敏对此有个读后感,这个我不敢妄自菲薄,各位网搜吧。
但我想,关键在家长,说到底再怎么贴心再怎么感知的,应该没有人能超过娃的爸爸妈妈了。
个人不成熟的认为,传统教育是国道,免费也还能走,教育机构是高速,收费也会堵车。
但是最终都要转入乡道进行大森林,因为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千军万马就要在社会之中寻找立身之本了,“车辆”速度的调控,就得靠家长这位老司机。
根据路况、车况和自身能力,及时选择道路,合理踩着刹车和油门了,不能因为路不好走,死踩着刹车或怠速,也不能一味图快狂踩油门,还得适时调整车子性能,以便于先进入大森林好打猎。
比喻不是很恰当,领会精神,领会精神。
关于教育的几点体会
言而总之,教育是个永远谈不完的大话题,感觉作为父母,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自闭牢笼,目前可能需要做的:
1. 认准定位。
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定位,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她平台,让她多接触一些东西,用孩子的语言去引导她的兴趣,通过接触,看看她是不是适合这个方向,适合多大程度,再做定论。
我非常认同一句话“学肯定是要学的,但是看看他情况,如果他能进尖子班、超常班更好,不行或不愿意,提高班也行”。
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和能力,在条件许可的前提,尽量给她创造一个好环境,如果孩子确实没有兴趣,那就不强求了,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的成长。
2. 控制情绪。
教育是一个极易产生焦虑的事情,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发脾气。
我就犯过几次,以至于在芊芊的学习桌上专门写了“不准发火”的小纸条。
我见过芊芊看到我情绪失控的恐惧,我真正从心里感觉极度的愧疚。真的,孩子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爸爸我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不希望学习成为你的负担,所以此时我要跟你共同面对,我跟芊芊约定“我不发火你不哭”,我做了各种小奖章、计划完成表,想尽了各种奖励办法,鼓励和鞭策必须两手都要抓。
但是以鼓励为主,鞭策只能为辅,而且尽量少用。当然,道理谁都明白,做起来真的很难,我做得就很差。
孩子的学习就是父母自身的延续,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和要求,就体现在孩子的身上。
3. 务必坚持。
同样,学习是一个痛苦的煎熬,怎么样变得快乐,是需要一个破茧化蝶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得坚持,如同服中药,不能因为服了几天没效果,或者味道苦就放弃了。
父母的坚持,就是要很好的“陪伴”。
4. 全面培养。
孩子认知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我眼里,知识的培养,远远不如技能的培养,技能的培养不如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不如情商的培养。
我也为分数焦虑过,但现在想想分数不就那样呗,我更想看重芊芊能有健康的心理,有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具有沟通协调、团结协作等意识,能自律、有计划,有良好的习惯。
在学而思班上,我看到过因为学不会,家长凶孩子的,比方恐吓“再不学,就不要你了”的等等;
也有的家长一看课堂纪律不好,当着众人的面就没收孩子的玩物;
也有孩子因为会,喜欢抢答,家长反而表扬竖大拇指的也有;
孩子不愿意听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后家长没有指出的也有;
还有,急于打听分数多少,别人多少,种种,诸如此类。
我真的感觉,家长自身也得学学,教育孩子的不仅仅是多少道题,多少个知识点,而是更多。
在做家长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它的背后,是时间的付出。
甜甜圈与您们相伴相行,与我们的孩子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百度 - 微博-搜索“甜甜圈伐木累”
创作好看·好听·好玩的内容,打造有趣的爹妈
微信公众号-搜索“甜甜圈伐木累”
创作好看·好听·好玩的内容,打造有趣的爹妈。
今日搜狐热点&&&&&&家长:“疯狂的”真是学而思吗? 13:14:39&&&
[推广]今天朵拉妈妈在群里共享了一篇文章《疯狂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看完之后又查阅了一些资料,不得不一吐为快,毕竟这牵涉了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当下,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且芊芊现在就在学而思大军当中,本人也是其中焦虑症较重的家长,呵呵。当然首先声明,本人在职干部,没拿过学而思一分钱,犯不着为学而思打广告,只是从中分析分析;本人小时候学习不好,现在混得也不差,也不存在期待芊芊这娃弥补我儿时的缺失,替我争什么面子。以下这些都是个人言论,权当抛个靶子,只想好好研讨一下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的问题,供大家共同探讨,批评指正。一、理性的看待问题先谈谈这篇引发大议论的文章,上网一搜:1.文中所称人民日报所谓的系列报道,经查,11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剖析教育焦虑:课内减压课外加家长增负担”一文,其中针对当前的社会教育现象做了阐述,并未说到培训机构问题;11月10日,又报道了一篇《从来就没有无压力的学习》,这个我个人表示认同,所谓的绝对快乐学习真的是不存在的,以上两篇报道可度娘。2.《疯狂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始于杭州《都市快报》,现在已在各大网站纷纷转发,标题不同,但是内容一样,而且评论全部关闭。这么一个热点事件,在文中号称热议无数,列举了一些言论,芊爸居然看不到我辈中人的群众意见,本想好好参阅,颇为失望。3.文中剑指学而思,当然不排除学而思是当前热门培训机构,可是除了当前除了学而思,还有高思、新东方等等。所以要说问题,牵涉的层面很多,不仅仅是家长的问题、学校的问题、教育机构的问题、政府部门的问题以至于教育机制的问题。此文如此命题,出发点实在令人困惑,感觉有点混淆视听。综上,本着“不谈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的态度认为,对于教育机构培训的问题,一味的排斥、一味的批判、一味的认同、一味的赞扬都是不对的,就像你想知道柚子好不好吃,你得尝一尝才知道,当然也不能因为尝了,啃吃了柚子皮就说不好吃。二、真实的感受芊芊今年5岁4个月。今年,我未征求其本人同意,就给她报了学而思几个班级,这点强权了,没办法,谁让她是我娃呢。细数了一下,大概有《橡皮泥亲子班》、《专注力集训》、《50以内加减法计算班》、《协调合作亲子班》、《数独启蒙班》、《英语字母拼读班》、《英语自然拼读班》、《语文神奇识字班》,当然还有评估了。咋一看,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疯了吧,报那么多班,孩子能受得了吗,有必要吗?我只想大哭,不仅孩子累,家长也累啊,天天送、课课陪,焦虑焦虑再焦虑,谁愿意啊?!但是:1.关于孩子累的问题。实际孩子累,有可能是她真感觉累,也有可能是家长自己觉得累。举个小例子,你看打游戏,一坐4、5个小时不喝水不带动的,你觉得累不累,累!孩子觉得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不干预,扔个IPAD给她,能玩上一整天。很简单,孩子好玩是天性,她的兴趣在那。所以累的问题,要客观的看,是真的超负荷了,还是没有引导好。事实上,芊芊对橡皮泥、专注力、协调合作、数独(这个实在出乎我意料)特别喜欢,英语正常,计算很一般(全班12个人吧,好像就她一个是小勇士,其他都是小能手、小达人,再次大哭)。但是上课至今,课堂表现除偶尔几节课打打哈欠(游泳课累的),课堂表现都不错,从头到尾能参与,至少现在只听到她说不想上游泳课(估计水呛的),没听到不想上学而思。而且,课堂班上几乎所有孩子都能有兴趣听完。不愿意听也有少数,却是因为会了,老师一问都能答出来,汗。2.关于家长累的问题。周边有些大的孩子家长吐槽,小学四、五年级了,还要陪。这个我没到那一阶段,不好评论。但是现在,我个人理解,家长给孩子最好礼物就是“陪伴”,但是怎么做好,真的大有内涵,也许是陪伴她成长,理解她的感受,引导她建立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认知,包括了玩耍和学习,与她共渡难关。毕竟,在这个年龄段,单靠她自身的觉醒,是不够的,这里有一篇《爸爸妈妈,还在放养孩子吗?千万别再等静态花开》(度娘)供大家研讨。大自然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你不管他,那就靠无形当中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学校的常规教育、自身的天赋、外在的环境去考验孩子的生存能力,好在我们是高等动物,有着社会的组织形态,可以有一定科学的认知,可以选择有意识的引导和系统的培养(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当然社会复杂了,教育问题也就变得不单纯了,呵呵。跑题了,孩子学习是辛苦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付出努力的,所以在她累的时候,作为父母就要陪着她,告诉她,不管怎样我们都在你身后,不要跟我讲什么独立性,这个阶段,就连动物,大多数都会有陪伴适应,教打猎的过程。所以,家长必须陪着学,一方面是知道怎么辅导她、引导她;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掌握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做适应性调整。没办法,谁让我们有娃的。3.关于学而思老师的问题。别的机构没参加过,不知道。我只注意到学而思有四个现象:一是,班级都是小班,最多十五人,不像学校里基于客观条件,是一个老师对着数十个人。那么,在课上老师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点到,而且伴随游戏,与孩子间的互动。老师几乎都是在鼓励,没有打压和只注重好的学生,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也不排除会有一些别的不好的现象,不过上了这么多课至今,我没见过,不下定论,也不是说学校老师就存在打压等行为哦,只想说看到的培训老师都很尽责,至少不比学校差,从头讲到尾,不带停的,尤其英语,全靠说,你想想,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课,孩子生理注意力才15分钟,你得要费多大心思才能调动起这些小祖宗坐在那里听完;二是,我在孩子上课的时候,到其他教室晃荡(不好意思,我坐不住了,还不如孩子),我看到很多空教室里,少则一个,多则几个老师在对着空空的教室讲课,在做板书,应该是备课,还有教师之间的讨论和质疑,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个别现象,我每次陪娃上课在各教学点都能见到,也许年轻就是好,有活力,这种可以称之为敬业吧;三是,每种课程都会建微信群、QQ群,还有论坛,线上与下线相结合,老师与家长之间,老师与孩子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都有文字、语音、图像和视频的互动,有作业讲评,有课本难点分析,我个人觉得很好,不过芊芊不太接受,我也就没强迫她一定要发什么;四是,芊芊在班上,严格来说,认知能力相对弱一些,跟上进度比较吃力,我焦虑症屡次发作,跟几个任课老师都沟通过,她们都说很不希望看到自己班上的孩子是带着眼泪学习的,让我不要急,可以放缓进度,作业少做些或不做,抓住课堂的知识点,知识点不好掌握,那就巩固前期哪些基础。姑且不说她们这些老师对芊芊的最终学习效果没有考核的压力,怎么样怎么样。但从这些话语,至少是在帮助我去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学习,给出了可操作的方法。4.关于学而思体制的问题。就谈三个方面吧,一是评估分级、抢班报名。我见过很多父母对此颇有争议,一种是评估题都不是孩子能做的,成人做都难,一种是干嘛要评估,人为制造群体之分,为什么不能都A+或尖子班等等,我个人理解,这个事情实际衍射出深层次的问题,其核心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学而思的问题,就是人多,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人类群体需要,也就是说学而思乃至于任何一家机构都不可能拥有无比庞大的师资资源,也不能保证师资能力都一样强大,那么如何在保证普教的同时,搞好精教,这是教育机构甚至于学校都在解决的问题。如何调配教育,目前没有比考核更有效的手段,也许培优就是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强度的教学安排,然后纵向比较,孩子能有进步,再有考核题目难,可牛娃确实有,我一直在琢磨,大家都在控诉这些不公平、进行抗议,按理牛娃应该是灭绝物种啊,可身边确实有啊,A+班照样爆满,我见到芊芊班上同龄的孩子也有很多反应快的,这都怎么教的呢??当然这不是攀比,只是想获知别人的经验。事实上,孩子不知道题目怎么做,一个天赋不够,再个就是没有经过培训,这里有准备的家长和没准备的家长自然不一样,当然我指的不是填鸭式知识培养,因为学而思七大能力评估和英语评估,我看过,不能说百分之白科学合理,但是大体体现了能力原则、知识点掌握,再怎么样病人多了,医院的能力自然会好一些,再说会就会,起步高一点,不会就学呗,这一点上,我倒认为是家长要放宽心态,学而思这类教育机构要加强科学性考核和正确的宣传,你想想,你的娃在看奥特曼、玩过家家的时候,说不定牛娃的家长就是能从中抽出一个小时(太多了也不好),给她读读绘本、系统的讲解一些常识,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呢;二是课堂教学,有人认为一堂课1个多小时,信息量又大,很多都是靠家长辅导,这个嘛,由于时间关系,课外教育机构毕竟不等于学校,有长时间的课程安排(幼儿园过渡小学,面临着太多变化,有兴趣可以看看对比表,小学与幼儿园存在哪些不同,弄清楚了才能有基础的看待这一问题),目前,我给芊芊定的一周不超过3次课,多半安排在平时的晚上,周六上一些她喜欢的兴趣班,跳舞、唱歌,周日必须要空出来,可以有时间带她去骑骑马、逛逛动物园、看看电影什么,那么我听课至今,感觉到,通过对大批量前期小白鼠班的实验(向前面的无数学而思的孩子致谢),学而思应该是在逐步完善教学方案,所以一堂课更主要的不是孩子学会了什么知识点,老师只能在课堂上引导孩子怎么思考,要她学会必须有个重复过程,这个过程就得要家长与孩子共同经历,即在一个时间段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哪些东西、达到什么学习目的,至于有些人说我们小时候没学过,现在不一样很好嘛,不好意思,社会在发展,我们小时候没有IPAD、没有那么多人、没有高房价、没有地沟油,古时候没有奥数和计算机、没有埃尔法狗,窃以为就是见多识广,你给孩子见多了,她自然认知就会比父母强,想想人类的大脑才开发了多少;三是作业,我第一次上学而思,My god,居然有作业,每天都有!开始的时候,娃做的那个痛苦啊,我也痛苦啊,一道题半个小时都做不出来,那真是极大的考验我的耐心啊!后来发现是我做错了,从后期看,芊芊是有进步的,一点一滴,都源自于前期的积累,我开始没有学会叫放弃,但这有个度的问题,不然就会养成一有困难就放弃,实际上,正常而言,孩子掌握了,一个作业也就四、五分钟,芊芊做数独、七大能力作业就很快,但是难一点,像计算,半个小时都做不完,现在我就渐渐调整,如果十分钟做不完,就要减少作业量或降低作业难度了,免得产生逆反和抗拒,但是又要防止产生一有困难就可以退让的苗头,所以家长难啊,再次哭泣。不过这个也要吐糟一下学而思,每天的作业量和难度制定不合理,一时难一时容易,而且不同学科的作业布置没有统筹。综上,我感觉学而思也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都好,它需要家长经济和时间的投资,这毕竟是社交畸形教育的产物,有着其生存的空间,也是一个谋利的经济体,不过其是为了能更好生存发展,除非企业头头要把做死,它可能有夸大宣传,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还有可取之道,不然也做不到今天这个规模,据说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张敏对此有个读后感,这个我不敢妄自菲薄,各位网搜吧。但我想,关键在家长,“元芳,你怎么看”,说到底再怎么贴心再怎么感知的,应该没有人能超过娃的爸爸妈妈了,个人不成熟的认为,传统教育是国道,免费也还能走,教育机构是高速,收费也会堵车,但是最终都要转入乡道进行大森林,因为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千军万马就要在社会之中寻找立身之本了,“车辆”速度的调控,就得靠家长这位老司机,根据路况、车况和自身能力,及时选择道路,合理踩着刹车和油门了,不能因为路不好走,死踩着刹车或怠速,也不能一味图快狂踩油门,还得适时调整车子性能,以便于先进入大森林好打猎。比喻不是很恰当,领会精神,领会精神,呵呵。三、几点体会言而总之,教育是个永远谈不完的大话题,感觉作为父母,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自闭牢笼,目前可能需要做的:一是认准定位。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定位,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她平台,让她多接触一些东西,用孩子的语言去引导她的兴趣,通过接触,看看她是不是适合这个方向,适合多大程度,再做定论。我非常认同王睿阳爸爸的一句话“学肯定是要学的,但是看看他情况,如果他能进尖子班、超常班更好,不行或不愿意,提高班也行”,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和能力,在条件许可的前提,尽量给她创造一个好环境,如果孩子确实没有兴趣,那就不强求了,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的成长。二是控制情绪。教育是一个极易产生焦虑的事情,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发脾气。我就犯过几次,以至于在芊芊的学习桌上专门写了“不准发火”的小纸条。我见过芊芊看到我情绪失控的恐惧,我真正从心里感觉极度的愧疚。真的,孩子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爸爸我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不希望学习成为你的负担,所以此时我要跟你共同面对,我跟芊芊约定“我不发火你不哭”,我做了各种小奖章、计划完成表,想尽了各种奖励办法,鼓励和鞭策必须两手都要抓,但是以鼓励为主,鞭策只能为辅,而且尽量少用。当然,道理谁都明白,做起来真的很难,我做得就很差。孩子的学习就是父母自身的延续,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和要求,就体现在孩子的身上。三是务必坚持。同样,学习是一个痛苦的煎熬,怎么样变得快乐,是需要一个破茧化蝶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得坚持,如同服中药,不能因为服了几天没效果,或者味道苦就放弃了。父母的坚持,就是要很好的“陪伴”。四是全面培养。孩子认知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我眼里,知识的培养,远远不如技能的培养,技能的培养不如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不如情商的培养。我诚然也为分数焦虑过,但现在想想分数不就那样呗,我更想看重芊芊能有健康的心理,有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具有沟通协调、团结协作等意识,能自律、有计划,有良好的习惯。在学而思班上,我看到过因为学不会,家长凶孩子的,比方恐吓“再不学,就不要你了”的等等;也有的家长一看课堂纪律不好,当着众人的面就没收孩子的玩物;也有孩子因为会,喜欢抢答,家长反而表扬竖大拇指的也有;孩子不愿意听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后家长没有指出的也有;还有,急于打听分数多少,别人多少,种种,诸如此类。我真的感觉,家长自身也得学学,教育孩子的不仅仅是多少道题,多少个知识点,而是更多。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而思线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