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怎样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和学习习惯

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尤其是在幼儿时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时期好品德与好习惯的形成,源于父母的言行举止,及父母对其进行的有效训练,只有抓住方法,针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品德或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其有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育儿的关键时期是3~5岁,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
【分 类】
【关键词】
<a href="/lunwen/cel策略,
【收 录】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共2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12期 文档列表
教育教学论坛特别关注
作者:周文华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 浙江杭州310023
作者:杨国英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 云南丽江674100
作者:薄艳春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稻地中学 河北唐山063000
作者:刘卫智
 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保定071002
作者:黄伟
 单位: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一院高超中心 湖南长沙410073
作者:李培卿 关雪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教育教学论坛专题研讨
作者:李晓丽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重庆401520
作者:尚红利
 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开封475001
作者:张凤林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100191
作者:马万里 周玲玲 余晓 胡静
 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作者:张翠翠 刘衍玲 刘传星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400715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225
作者:赵红丹
 单位: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作者:赵贞贞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南充637002
作者:尹然平 宋欢 左浪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510642
作者:王胜军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辽宁大连116000
作者:张帆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作者:王波
 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江苏常州213001
作者:陈英
 单位:贵州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作者:潘彩娟
 单位:百色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系 广西百色533000
作者:肖凯骏 秦义
 单位:泸州医学院体育系 四川泸州646000
作者:王宇澄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 河南新乡453000
作者:戎笑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310053
作者:张海涛
 单位:辽东学院 辽宁丹东118003
作者:张金桥
 单位: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系 江苏常州213025
教育教学论坛教改创新
作者:曾建权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65
作者:盛高璐
 单位: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650211
作者:朱明顺
 单位:毕节学院教育系 贵州毕节551700
作者:吴书亮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高级中学 江苏徐州221143
作者:朱燕玲
 单位: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海南三亚572200
作者:王立平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史家寨中学 河北阜平073200
作者:郝海宁
 单位: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 甘肃合水745400
作者:姜磊
 单位: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河北石家庄050061
作者:黄志冰
 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410004
作者:侯志英
 单位:河北省遵化市高级中学 河北遵化064200
作者:赵健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河南郑州450041
作者:庄后伟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高级中学 江苏徐州221143
作者:马军昭
 单位:河北省南和县第一中学 河北南和054400
作者:王法杰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710089
作者:边琴琴
 单位: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第一初级中学 吉林安图133613
作者:张晓艳
 单位: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艺术教研室 山东莒县276500
作者:郑慧
 单位: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中学 福建柘荣355300
作者:顾文彦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职教中心 河北阜平073200
作者:黄奎文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中学 河北阜平073200
作者:黄绮青
 单位:广东省梅县宪梓中学 广东梅县514733
作者:史东颖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龙泉中学 河北唐山063000
作者:顾剑波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初中 江苏无锡214187
作者:段瑞珍
 单位:河北省鸡泽县实验小学 河北鸡泽057350
作者:郑静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龙泉中学 河北唐山063000
教育教学论坛教法研究
作者:李翠平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712000
作者:崔伟华
 单位:河北省遵化市高级中学 河北遵化064200
作者:谭双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江苏张家港215600
作者:姬爱茹
 单位: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 甘肃合水745400
作者:彭启蓉
 单位:重庆市梁平县第一中学校 重庆405200
作者:杨银花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大台乡中技希望中学 河北阜平073200
作者:蒋凯丽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高级中学 河北青龙066500
作者:赵小丽
 单位:河北省抚宁县张各庄中学 河北抚宁066300
作者:李金娟
 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学 江苏灌云222200
作者:姚蕊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龙泉中学 河北唐山063000
作者:刘敏
 单位:重庆江津中学 重庆402260
作者:苏丽颖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六中学 河北唐山063000
作者:尤小会
 单位:浙江省宁海县柔石中学 浙江宁海315600
作者:韩芹祥
 单位:河北省阜平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阜平073201
作者:花艳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昆山215300
作者:陈爱平
 单位:河南省新密市特殊教育学校 河南新密452370
作者:陈扬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鄚州中学 河北郭州062551
作者:林雅芬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 福建泉州362000
作者:何健荣
 单位:陕西省城固县天明镇天明小学 陕西城固723208
第100-101页
作者:张新蓉
 单位:新疆木垒县职业教育中心 新疆木垒831900
第101-102页
作者:马士秀
 单位:江苏灌云县四队中学 江苏灌云222200
第103-104页
作者:王亚燕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红梅中心小学 江苏常州213000
第104-105页
作者:陈莺慧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 福建福安355000
第105-107页
作者:蒋小捐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昆仑小学 江苏溧阳213300
第107-108页
教育教学论坛学法指导
作者:宁坤
 单位:河北省栾城县第二中学 河北栾城051430
第108-109页
作者:李桂芳
 单位:甘肃省合作市第二中学 甘肃合作747000
第109-110页
作者:汪华鑫
 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中学 福建安溪362413
第111-112页
作者:詹建萍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直属第一小学 河南洛阳471002
第112-113页
作者:谭德绪
 单位:重庆市綦江县赶水镇河东小学 重庆401437
第113-114页
作者:卞秀荣
 单位: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中学 江苏灌云222200
第115-115页
作者:赖彩玲
 单位:浙江省宁海县柔石中学 浙江宁海315600
第116-117页
作者:王秀碧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翔云中心小学 福建南安362306
第117-118页
作者:马三红
 单位:河北省安新县红日中学 河北安新071600
第118-119页
教育教学论坛科学管理
作者:蒲非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中山528400
第120-121页
作者:关雪 李培卿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第121-122页
作者:顾农
 单位:江苏省盱眙县职教中心 江苏盱胎211700
第123-124页
作者:丁勇
 单位: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扬州225127
第124-125页
作者:程艺
 单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天津300000
第125-126页
作者:杨佳倩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第127-128页
作者:隋丽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实验学校 山东滨州256603
第128-129页
作者:陆宪峰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木渎实验中学 江苏苏州215101
第129-130页
作者:王雪芳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江苏常熟215500
第131-131页
作者:石晶
 单位:海南省珠海市横琴第一中学 海南珠海519031
第132-133页
作者:冯晓莹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一中学 陕西延安716000
第133-134页
教育教学论坛课题成果
作者:张航 马敏
 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第134-135页
作者:罗丹
 单位:百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广西百色533000
第136-137页
作者:黄明卿 曹世凤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广东广州510520
第138-139页
作者:陈国金 董峰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第140-141页
作者:鲁道荣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
第141-142页
教育教学论坛观察与思考
作者:朱兴锦
 单位:江苏省灌云县高级中学 江苏灌云222200
第143-143页
作者:何秀江
 单位:陕西省白河县第三中学 陕西白河725807
第144-144页
作者:杨西方
 单位:河北省磁县第一中学 河北磁县056500
第145-146页
作者:黄利红
 单位: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 江苏灌云222200
第146-147页
作者:周建英
 单位:河北省遵化市第二中学 河北遵化064200
第147-148页
作者:高冬红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三中学 陕西延安716000
第149-150页
作者:熊华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华油三中 河北任丘062552
第150-151页
作者:刘玉君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中学南校区 江苏镇江212132
第151-152页
作者:王建红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河南郑州450005
第152-153页
作者:吕云华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中学南校区 江苏镇江212132
第154-154页
作者:许小霞
 单位: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溧阳213300
第155-156页
作者:刘艳敏
 单位:新疆阿克陶县实验小学 新疆阿克陶845550
第156-157页
作者:潘春亚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马杭中心小学 江苏常州213000
第157-158页
作者:周睿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 甘肃平凉744000
第158-159页
作者:王彪
 单位:四川省资中县板栗桠乡中心校 四川资中641200
第159-160页
作者:冯文静
 单位:河北省栾城县第二幼儿园 河北栾城051430
第161-162页
作者:张瑞霞
 单位:河北省栾城县第二幼儿园 河北栾城051430
第162-163页
作者:张文迪
 单位:河北省栾城县第二幼儿园 河北栾城051430
第163-164页
作者:梁凤侠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内蒙古赤峰024000
第164-165页
作者:付云哲
 单位:河北省栾城县第二幼儿园 河北栾城051430
第166-167页
作者:王海燕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幼儿园 河北阜平073200
第167-168页
作者:郭玄玄
 单位:河北省栾城县第二幼儿园 河北栾城051430
第168-169页
作者:吴昊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月城中学 江苏江阴214404
第169-170页
教育教学论坛探索与实践
作者:吴岩 杜立宇 梁成华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辽宁沈阳110866
第171-172页
作者:高毅
 单位: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海南三亚572000
第172-173页
作者:白永锋
 单位: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 甘肃合水745400
第173-174页
作者:秦义 肖凯骏
 单位:泸州医学院 四川泸州646000
第175-176页
作者:石云
 单位: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第一初级中学 吉林安图133613
第176-177页
作者:杨丽芳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 福建福州350001
第177-178页
作者:李良梅
 单位: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初级中学 湖北仙桃433000
第179-180页
作者:柴东方
 单位: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 江苏灌云222200
第180-181页
作者:刘玉梅
 单位:四川省兴文县城西学校 四川兴文644400
第181-182页
作者:赵彬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龙泉中学 河北唐山063000
第182-183页
作者:饶伶俐
 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五中学 湖南常德415000
第183-184页
作者:刘正熹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 湖北武汉430035
第185-186页
作者:王启洋
 单位:大连电子学校 辽宁大连116023
第186-187页
作者:何忠
 单位: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定西743000
第188-188页
作者:刘春霞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城东中学 江苏徐州221000
第189-190页
作者:宫晶
 单位:江苏省灌云县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灌云222200
第190-191页
作者:许广海
 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学 江苏灌云222200
第191-192页
作者:陈菲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 河北石家庄050071
第192-193页
教育教学论坛信息技术
作者:陈剑
 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卫生学校计算机教研组 湖南娄底417000
第194-195页
作者:孙花奎
 单位: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第二初级中学 河南新密452385
第195-196页
作者:李锦丽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三中学 陕西延安716000
第196-197页
作者:宁焕梅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 山东东营257000
第197-198页
作者:艾先兴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三中学 陕西延安716000
第199-200页
作者:郑芳霞 朱广祯
 单位:河南省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河南郑州450000
第200-201页
作者:张雪梅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铁西实验小学 河南新乡453000
第201-202页
教育教学论坛民主课堂
作者:董治洪
 单位: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 河北怀安076150
第202-203页
作者:刘金涛
 单位:河南省镇平县老庄镇初级中学 河南镇平474250
第204-204页
作者:蔡春雷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江苏徐州221000
第205-205页
作者:李诺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东城实验学校 河北宁晋055550
第206-207页
作者:张梅凤
 单位:江苏省姜堰市蒋垛中学 江苏姜堰225503
第207-208页
作者:任保先
 单位:河北省涉县原曲中学 河北涉县056400
第208-209页
作者:蒋群秀
 单位:四川省资中县龙江镇中心学校 四川资中641200
第210-210页
作者:王者建
 单位:河北省阜平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阜平073201
第211-212页
作者:沙小莉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 江苏兴化225700
第212-213页
作者:王薇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电中学 陕西西安710077
第213-214页
作者:魏铜海
 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六鳌中心学校 福建漳浦363200
第215-215页
作者:魏杰允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江苏连云港222000
第216-217页
作者:赵来英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幼儿园 河北阜平073200
第217-218页
作者:王菲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学 陕西西安710061
第218-219页
作者:张晶
 单位:河北省行唐县城寨中心学区 河北行唐050600
第220-221页
教育教学论坛教师建设
作者:高良荣
 单位: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重庆405408
第221-222页
作者:王志芳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三中学 陕西延安716000
第222-223页
作者:龚翠英
 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545004
第223-225页
作者:李晓伟
 单位:河北省栾城县第二中学 河北栾城051430
第226-227页
作者:王滨华
 单位:河北省昌黎县第六中学 河北昌黎066600
第227-228页
作者:王丽玉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 福建宁德355000
第228-229页
作者:马崇坤
 单位:辽东学院 辽宁丹东118003
第229-230页
作者:李劭慧
 单位:河北省内丘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河北内丘054200
第231-232页
作者:段艳辉
 单位:河北省内丘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河北内丘054200
第232-233页
作者:潘秀港
 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中学 贵州三都558118
第233-234页
作者:黄家岚
 单位:河南省固始县城关第六小学 河南固始465200
第234-235页
作者:石亚平
 单位:河北省栾城县第二幼儿园 河北栾城051430
第236-237页
作者:宋玉敏
 单位:河北省栾城县第二幼儿园 河北栾城051430
第237-238页
教育教学论坛快乐教学
作者:时蕊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 山西长治046000
第238-240页
作者:赵建娅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江苏张家港215600
第240-241页
教育教学论坛检测评价
作者:张少杰
 单位:河北省东光县第一中学 河北东光061600
第241-242页
作者:武习平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南甸镇西相公庄小学 河北平山050400
第243-244页
作者:陈芳 张艳莉
 单位: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务处 云南昆明651700
第244-245页
作者:李金林
 单位: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浙江衢州324000
第246-246页
作者:郑华恒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 重庆402281
第247-248页
教育教学论坛教学设计
作者:公燕萍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350007
第248-250页
作者:赵培河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 山东胶州266326
第250-251页
教育教学论坛德育美育
作者:陈刚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河北石家庄050061
第251-252页
作者:王春霞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曙光学校 河南安阳455000
第253-254页
作者:朱兴艳 邵迎春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河源517000
第254-255页
作者:陈玲
 单位:辽宁省营口信息技术学校 辽宁营口115000
第256-256页
作者:史考特·亚当斯
作者:藩小娴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花山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3-1399/G4
邮发代号:18-219
创刊时间:2009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338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蜀ICP备号-13 公安部备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_育儿文章_宝宝树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浏览 113698
  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
  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  人是社会性的。对孩子来说,如何与相处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提醒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主动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  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应该从小培养的行为习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做事靠自己的意识。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
  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并无好处。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不。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北路小学校长沈广慧告诉我们,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生活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但是实际上这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始自孩子的幼年。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还有疑问?
现在就注册,与同龄宝宝的妈妈们一起交流
登录即可免费抽取
价值500元孕育宝盒,包含奶粉、辅食、母婴化妆品等,应有尽有!
微信扫一扫
孕期知识随时看
宝宝树孕育打开微信扫一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小时前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生,提前预习使孩子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通过提前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学习上的差异,可以迅速赶上去。
上海辅导班
  2、及时复习的习惯根据数据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所以课后及时的复习,可以更加稳固知识。
  3、主动识字的习惯对于大多数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死记式、机械式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孩子识字提供多样的方式,有利于激起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兴趣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捉住这个机会,尽可能供给一些适合孩子阅览的书籍和资料,如儿歌、童谣、神话、故事及粗浅的五言古诗,也找一些学校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歌谣和一些外国的优良孩童作品、我国的《三字经》等。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5、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教师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习惯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讲话,说规范的言语,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俗话说,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要多鼓舞孩子提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单纯,也要处以鼓舞,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规范书写的习惯如今尽量网络日益发达,但硬笔书法仍是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写一手孩子也是展示一个孩子才能得因素之一,所以在孩子写作业时,尽量要求孩子坐姿、握笔姿势,及字的构成,要养成集中注意,不要出现写错字、别字、漏字的现象。
||||||||&&&
广告投放/举报电话:400 880 8002&&
Copyright & JIADING COM. All Rights Reserved.黄静茹——用温柔和耐心引导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_虎门太平网
当前位置:
黄静茹——用温柔和耐心引导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红旗小学的黄静茹老师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已经有十年了。一直以来,她都以母亲般的温柔和耐心去跟孩子们相处,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红旗小学的黄静茹老师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已经有十年了。一直以来,她都以母亲般的温柔和耐心去跟孩子们相处,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让学生懂得&读文明书、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是黄静茹老师的教学目标。课堂上,黄静茹老师会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同时对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后,她常常跟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要,并给他们支招。  虽然日常的教学工作有时会很累,但是能跟孩子一起成长,黄静茹老师觉得这是她当教师最大的乐趣。  出色的教学工作不仅让黄静茹老师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更让她得到学生们一致的喜爱和欢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