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什么不把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换成其他物体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知识点 &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习题详情
13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1.7%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上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或判断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或测出像距和物距进行比较均可&.(6)细心的同学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A′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两蜡烛大小相同,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3)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6)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故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和物大小是相等的.(3)由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原来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5)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6)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大小;(2)像和物大小相等;(3)不变;(4)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5)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或判断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或测出像距和物距进行比较均可;(6)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该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主要考察你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这里是漫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对应点(S′),进入眼光的光并非来自对应点(S′),所以把(S′)称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3)(方案)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4.记录和结论【命题方向】此知识点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形式非常多,主要从实验的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题.【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并记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实验中认识规律,注意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的使用(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与“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相似的题目:
[2014o衢州o中考]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所成的像是实像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2014o舟山o中考]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镜中的像变大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镜中的像将远离你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2014o漳州o中考]图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倒立的人像手影桥在水中的倒影放大的文字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3o雅安)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美术课上,小琼面前立着一幅“米老鼠”的简笔画(如图甲所示).她从没学过绘画,竟然清晰、准确的描出了画中的“米老鼠”.请说明其中的奥妙,并作图示意(作图时,以图乙中A点代表简笔画中的“米老鼠”).
3(2011o呼伦贝尔)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两只蜡烛大小相同,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图乙所示是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水沸腾后橡皮塞会&&&&;在此过程中,水的&&&&能转化为机械能.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1o成都)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2011o呼伦贝尔)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两只蜡烛大小相同,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图乙所示是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水沸腾后橡皮塞会&&&&;在此过程中,水的&&&&能转化为机械能.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上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6)细心的同学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A′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上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6)细心的同学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A′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相似的习题。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2012o建邺区一模)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小明点燃A蜡烛,然后移动B蜡烛,发现B蜡烛与A蜡烛的像能重合,此现象说明物体所成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______(填序号)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在较黑暗的环境中,烛焰是比较亮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眼睛在蜡烛A的一侧,能看到蜡烛A像,同时能看到镜后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因为蜡烛AB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物像大小相等.(3)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每一次的物距都是相同的,虽然可以改变位置,但是不能改变物距,不具有普遍性.不符合题意.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可以多次改变物距,探究平面镜的成像性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较黑暗;镜子后面的B蜡烛;(2)相等;(3)B.
为您推荐:
(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蜡烛比较亮时,像越清晰.实验时采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眼睛在蜡烛A的一侧,能看到蜡烛A像,同时能看到镜后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物像大小相等.(3)为了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1)掌握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各实验器材的作用,例如选择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刻度尺的作用;透明的薄玻璃板的作用等等.(2)用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改变自变量,否则进行多次实验也不能达到普遍性的目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如图是教师演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2)点燃A蜡烛,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和距离发现,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______的.(3)老师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2)点燃A蜡烛,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由此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和距离发现,两距离相等,可见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会变化.故答案为:(1)较黑暗;(2)相等;对称;(3)不变.
为您推荐:
(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回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
扫描下载二维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知识点 & “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实验序号1234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0225.6028.50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1525.6028.50(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确定像的位置;(2)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华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3)光学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通常会随着实验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选填“a.视线过蜡烛A并垂直于玻璃板;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实验序号1234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2)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描的点不对应、玻璃太厚、读取数时等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从第2次实验数据有较大的偏差可知,都不可能是以上原因,原因可能是没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测量.(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虚像的判断:用光屏在像的位置接收,接收不到说明是虚像.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通常会随着实验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故答案为:透光性.(2)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描的点不对应;玻璃太厚,成两个像;没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测量等,因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所以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没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测量;故选C.(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因在其像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所以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直接观察光屏.故答案为:b;c.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实验序号1234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实验序号1234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主要考察你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这里是漫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对应点(S′),进入眼光的光并非来自对应点(S′),所以把(S′)称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3)(方案)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4.记录和结论【命题方向】此知识点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形式非常多,主要从实验的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题.【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并记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实验中认识规律,注意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的使用(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与“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实验序号1234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相似的题目:
[2014o衢州o中考]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所成的像是实像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2014o舟山o中考]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镜中的像变大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镜中的像将远离你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2014o漳州o中考]图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倒立的人像手影桥在水中的倒影放大的文字
“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3o雅安)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美术课上,小琼面前立着一幅“米老鼠”的简笔画(如图甲所示).她从没学过绘画,竟然清晰、准确的描出了画中的“米老鼠”.请说明其中的奥妙,并作图示意(作图时,以图乙中A点代表简笔画中的“米老鼠”).
3(2011o呼伦贝尔)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两只蜡烛大小相同,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图乙所示是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水沸腾后橡皮塞会&&&&;在此过程中,水的&&&&能转化为机械能.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1o成都)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2011o呼伦贝尔)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两只蜡烛大小相同,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图乙所示是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水沸腾后橡皮塞会&&&&;在此过程中,水的&&&&能转化为机械能.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实验序号1234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28.50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28.50(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____(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确定像的位置;(2)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华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3)光学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通常会随着实验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选填“a.视线过蜡烛A并垂直于玻璃板;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实验序号1234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28.50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28.50(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____(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确定像的位置;(2)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华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3)光学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通常会随着实验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选填“a.视线过蜡烛A并垂直于玻璃板;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燃烧时对蜡烛的探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