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的哪种短缺表现为不管自己有多少,都感觉不够

环保和污染问题与一般经济社会问题如日用品供给短缺问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水源系统的安全问题
我国水源安全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主要问题是:
水资源短缺。
全国陆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万亿立方米,形成水资源总量2.8万亿...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清楚问题的本质。
淡水资源稀缺的原因不是唯一的。
原因1,淡水资源定价机制不足,如在某些农村,一个月每人交2元钱就可以无限制使用自来水,这种价格...
前几天我刚从雨琪纺织的陆老板那边进了一批420D十字提花牛津布,牛津布和老板的为人都还不错,看在他给了我不少优惠的份上推荐他给你,希望对你有用……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
经济在环境中发展,环境在经济中改善。
对于开发者;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对于国家;加大立法,宣传道德,
对于个人;提高环保...
答: 右腹部肋下很硬,但一会儿有软下去,这到底是否属于正常现象呢?
答: 多步行,少开车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日本大阪有很多家族小企业,日语称之为『三ちゃん企?I』,意思是一家老少在一起开办的很小的企业,我参观过几家,发现他们在使用的机器都是数控...
答: 多步行,少开车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短缺经济学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短缺经济学
“短缺”是社会主义国家常见的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基本上是需求限制型(即需求有限)的,经常“供过于求”;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是资源限制型(即资源有限)的,生产增长受资源的限制,上层决策者、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必然受到物资短缺的制约,“求过于供”。
短缺经济学简介
1980年代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部重要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著作,作者为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
短缺经济学基本思想
“短缺”根源来自国家与企业存在着“父子”关系。利润刺激的削弱、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臃肿的官僚机构、对企业的大量的行政控制等是造成短缺经济的真正原因。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着不断扩大再生产、追求产品数量的推动力。追求产品数量→囤积原材料→物资短缺,形成了一个互相加强、自行维系的过程。“投资饥渴”症,各级领导都力图为本部门争取尽可能多的投资份额,企业超支可以由国家财政补贴,投资风险主要由国家承担,也是造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
“短缺”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短缺”造就了一种“卖者”支配“买者”的社会关系,居民不仅要承受为得到物品去搜寻、排队、等待而付出的代价,还要经常忍受卖者或物资分配者的粗暴无礼和漫不经心。
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才有可能消除“短缺”现象。改革必须首先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运行方式及其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并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短缺”。短缺克服与否以及短缺的程度如何,是检验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尔奈的这一经济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弊端的理论概括,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短缺经济学逸事
科尔奈热(作者柳红)
挣脱思想枷锁、喜新厌旧、标新立异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代风气。人们渴求新的思想资源、理论资源,厌倦了陈旧的话语体系。所以,当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 《短缺经济学》一出现,中国经济学家就对他的分析和术语着迷:短缺经济、投资饥渴症、扩张冲动、父爱主义、软预算约束…… 几个词串起来,就把一个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运行特征揭示出来了:企业的行为逻辑、资源配置的失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既有分析框架,又有漫画形象;美妙的理论解释。一时间,特别是青年学子言必称“科尔奈”、“短缺经济学”。
此时,科尔奈的书在国际经济学界已经受到了广泛好评。中国,是他格外看重的地方,是可以验证他理论的土地。而最早认识科尔奈的大陆经济学家大概是吴敬琏。那是1981年,他出席在雅典举行的国际经济学会圆桌会议。科尔奈在演讲中,阐述刚出版的《短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指出短缺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特有的痼疾,遭到一位苏联学者的强烈反对。那位苏联学者认为,短缺只是计划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科尔奈的分析在吴敬琏这里却得到了回响。他到吴敬琏的房间聊天。吴敬琏认为他很有说服力,希望他的观点能被中国人了解。此后,吴敬琏常向人介绍科尔奈及其思想,1983年,他在耶鲁大学向钱颖一的介绍,引出了日后钱颖一和科尔奈的交情。而此后科尔奈的书在中国出版,吴敬琏也始终是一位推动者。
科尔奈,1928年生,1980年代中期任职于哈佛大学经济系和布达佩斯高级研究院,著有《经济管理中的过度集中》(1957)、《反均衡论》(1971)等。《短缺经济学》是他的巅峰之作。早在他写学位论文时,就有一章讨论短缺问题,往后二十年,短缺问题始终萦绕在心,直到1976年在瑞典,他把这些思想的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登上了新的高度。他希望实现两个目标:描绘出社会主义体系运作的全景图;系统地展示长期短缺经济的现象、原因和效果。透过部分,展示整体。
“短缺”,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选题。平凡,是因为它来自日常生活经验;伟大,则是由此上升到理论,得出普遍性结论。所有有过这种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感到,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归结为短缺,是多么准确,甚至会产生出熟悉和亲近感,而不是教条的、冰冷的理论。而之所以它被科尔奈抓住了,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那就是参照系,资本主义国度和布达佩斯近在咫尺。虽然科尔奈回避了政治和制度问题,但是谁都能从《短缺经济学》读出了它的政治意义。对于很多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知识分子,这本书足以使他们改变世界观。
《短缺经济学》在中国出版是1986年的事。但是,从1984年,媒体就开始介绍科尔奈和他的著作。《短缺经济学》的译稿被打印出来流传。虽然科尔奈的实证研究被某些西方学者批评为“实证非实证”,但是对于想摆脱说教式空泛议论的中国学者,科尔奈从实际情况入手,弄清问题“是怎样”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资学习和借鉴的途径。国家体改委体改所一成立,从1985年2月至11月,就和北京青年经济学会组织了有21个部委、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参与的大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查,近400名专业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对23个试点城市做调查,形成了130余万字的156篇调查报告。这也是一次实证研究的努力。他们采用了一个 “科尔奈指数”,来衡量市场机制在从资源约束型的卖方市场到需求约束型的买方市场中的作用程度,结果显示,企业作为买方的主权地位正在上升,作为卖方的垄断地位正在弱化。这个调查研究成果集成 《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于1986年4月出版。
1985年8月,科尔奈和夫人第一次受邀来到北京,去机场接他的是社科院经济所的赵人伟。1982年,赵人伟在英国作访问学者时就已经读到1980年出版的 《短缺经济学》。8月27-30日,科尔奈参加了社科院经济所和世界银行举办的国有企业改革会议,他的演讲论文是《国有企业的双重依赖》,讲到企业决策时,他用“一只半眼睛盯着政府,半只眼睛盯着市场”来描述,他的分析总能给中国经济学家带来新意。在经济所做报告时,会议室爆满,之后,年轻人簇拥着他问个不休。其间,抽空,8月29日,科尔奈为他的另一本书 《增长、短缺和效率》(1982年)的中文版写了序言。它由崔之元和钱铭今翻译,作为《走向未来》丛书中的一本。崔之元在改革三十年回顾时说过:“当时,我和大多数中青年知识分子一样,对科尔奈的理论十分赞同,认为‘软预算约束’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病根。后来赴美国学习和教书的经历,使我日益认识到‘软预算约束’在西方经济中的广泛存在。”这是后话。
接下来是参加巴山轮会议。8月31日,科尔奈和其他受邀经济学家受当时的国务院领导人接见后,便去重庆上游轮。这是中国改革史上意义重大的会议。科尔奈将行政控制和市场协调作了不同组合,得到经济改革的四种目标模式。他主张采取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赢得了与会者的共识。然而,在现场,科尔奈却没有得到正面反馈。后来,他说自己感到了“阴魂不散的政治压抑,以及缺少自由和权利的社会状况”,“从主席和听众的脸上看不到表情,不知道自己的讲演是不是成功”,只有从经常包围他、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向他提问的年轻经济学家目光中,他得到了些许安慰。这一次,科尔奈在他“一见如故”的中国呆了一个月,掀起了一股热潮。科尔奈的改革目标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连赵人伟也被计委经济研究所请去做专题报告。
1986年,由几位年轻人翻译、高鸿业校阅审定的《短缺经济学》中文版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出现《短缺经济学》短缺。科尔奈为中译本写序说:“理解现实总是准备变革的第一步”,“中国可能比匈牙利大一百倍。但是,这本书的主题不是写匈牙利的,而是‘传统的’或‘经典的’社会主义的一般模式。”当科尔奈再次造访中国时,有市长、大学老师和经理不断告诉他,“我是您的小学生”,令科尔奈受宠若惊。这次出版也成为经济科学出版社永久的骄傲,称它“具有革命性意义”。国家计委领导曾经主持会议,专门研讨与科尔奈 《短缺经济学》有关的问题。这位经济学家和他的书,对于中国官学两界的影响是空前的,其中有启蒙性质,同时也树立了经济学实证研究的风气。
检索 《读书》杂志时发现,从年,“科尔奈”的出现频率超过所有经济学家;在《经济研究》也是同样。匈牙利经济学界有人认为,科尔奈从社会主义国家最常见的商品短缺现象谈起,具有和马克思《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相似的研究特点。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马克思对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作了深入的解剖,科尔奈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作了深入的解剖。赵人伟讲过一个故事,1986年10月,他和吴敬琏受邀去纽约参加由美国《比较经济学》杂志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经济改革目标和步骤研讨会,在会后的一个华人经济学家聚会上,耶鲁大学教授费景汉连开玩笑带认真地说:“大陆经济学界有人把科尔奈抬得太高了,和马克思相提并论,科尔奈怎么能和马克思比呢?和我费景汉比比还差不多。”
此后,科尔奈又出版了呼应哈耶克的 《通向自由经济之路》(1990)一书,和集一生研究之大成的《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1992),以及自传《思想的力量》(2006年)。他曾几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随着1989年柏林墙倒塌,苏东瓦解,或许在一些人眼中,科尔奈的传统社会主义研究意义不那么大了。
按理说作为研究对象,中国的传统社会主义提供的内容比匈牙利更为丰富,可是中国却没有经济学家基于中国样本,做出类似科尔奈这样深入系统的研究。人们会问,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尔奈?其实,这就和中国没有发生过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没有产生过纳吉一样。中国有受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却没有甘愿“为我的思想而牺牲”被处以绞刑的国家总理。在一个社会里,出产什么样的杰出人物,或者这些人物得以杰出,是需要特殊的土壤的,他们遥相呼应,在意识、理念、勇气和智慧的发掘程度上互相影响。科尔奈既熟悉马克思主义,也熟悉现代经济学;既遭遇过身为犹太人被屠杀的命运,也经历过政治恐怖、经济衰败的斯大林体制;他是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血与火中进行思考的人。在思想、文化、政治、社会的方向上,他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揭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本质,而且坚定不移。1990年3月,科尔奈和杰弗里·萨克斯在赫尔辛基组织学术会议,邀请正在转型国家的经济学家参加。会还没开完,一位捷克经济学家宣布,要马上赶回捷克,一刻也不能耽搁,他说:“所有现在不在瓦茨拉夫广场的人以后都没有机会当部长了。”他及时地赶了回去,果真当上了部长。科尔奈则平静地说,“我并没有赶回匈牙利的‘瓦茨拉夫广场’”。游走在科学与政治的边缘——这是他对自己的总结。
让今天的人理解《短缺经济学》可能有些困难。因为传统的社会主义几乎不存在了,短缺也不复存在了。然而,在人类二十世纪的漫长历史中,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上有几亿人几十年生活在短缺经济中,难以计数的人饿死在这一时期。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有在严寒里排队凭票购物的经历,短缺意味着贫穷,而支撑短缺的是被自诩为最优越的传统制度。科尔奈的伟大在于他描述和揭示了这一切;他的遗憾或幸运,则是所描述的制度在地球上已经不复存在了。无论如何,科尔奈对于二十世纪经济思想的贡献是独特的。
当年为《短缺经济学》设计的封面中,有一个是皇帝的新装:一个人裸体站在镜子前。这个设计图一直挂在科尔奈的办公室墙上。《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考试答案2016-5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考试答案2016-5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导读:在经济结构问题上,()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2,C、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利于确定承包基数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D3,D、这种现象跟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正确答案:C4,1984年出现的粮食丰产难买现象实际上是经济制度出现的问题,()正确答案:√5,()正确答案:×,所谓的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C、收入需求D、出口贸易正确答案:C2,增长与经济之间的冲突集中体现为环境和增长的冲突,()正确答案4 在经济结构问题上,最基本问题是基本公共品的处置上。() 正确答案:√
改革:帕累托最优
1 劳动与()不能更大地结合时,就是一个闲置的资本。() A、土地 B、金钱 C、政策 D、制度 正确答案: A
2 承包制的缺点有()。 A、企业行为短期化 B、包盈不包亏 C、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利于确定承包基数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3 对于“跨地区转移”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西部资本、企业家严重不足导致的 B、过剩的劳动力不能实现本地区的跨行业转移 C、中西部就业率差 D、这种现象跟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 C
4 1984年出现的粮食丰产难买现象实际上是经济制度出现的问题。() 正确答案:√
5 劳动力要转变为最大化追求货币收入的生产要素,不需要跟资本相结合。() 正确答案:×
30年来改革历史回顾
1 所谓的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包括()。 A、投资需求 B、消费需求 C、收入需求 D、出口贸易 正确答案: C
2 1985年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期间存在着多少种资源短缺?() A、1.0 B、2.0 C、3.0 D、4.0 正确答案: D
3 “人口再生产”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体力 B、智力 C、钱力 D、心力 正确答案: C
4 增长与经济之间的冲突集中体现为环境和增长的冲突。() 正确答案:×
5 在中国,整个社会的价值趋向长期处于以数量扩展为主。() 正确答案:√
民生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
1 “生产过剩”现象是()。 A、一种制度现象 B、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出现的矛盾 C、生产能力与社会制度的不平衡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2 对“民生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解读有误的是()。 A、把穷人量降到最低 B、中等收入人群比率提高 C、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 D、形成“正方形”型社会 正确答案: D
3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发生的第二次大规模危机在哪个领域?() A、农业 B、手工业 C、重工业 D、服务业 正确答案: A
4 健康权是人之为人的一个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
5 用民生现象不可以用来解决发展与增长的问题。() 正确答案:×
危机与革命
1 1876年的企业制度革命,出现了三大问题,不包括。() A、科学管理问题 B、服务优劣问题 C、法人治理问题 D、职业经理人问题 正确答案: B
2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纽带是()。 A、金钱 B、政策 C、道路 D、人力 正确答案: C
3 “宏观经济学”这一概念诞生于()。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正确答案: A
4 1891年产生的“谢尔曼法”实际上是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正确答案:√
5 人类社会在中长期会面对三个领域的危机,即:金融危机、农业危机、能源危机。() 正确答案:√
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吗?
1 对“帕累托改进”解读有误的是()。 A、把最稀缺的资源配置给最能有效地实用资源的人 B、不伤及其他人的利益 C、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D、完全可以实现 正确答案: D
2 经济学上定义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际,取决于()。 A、两层次市场 B、两类产品 C、配置的差异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3 公共部门的保险赔付以公共资源为基础是有度的。() 正确答案:√
4 经济市场化就是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是由计划者来配置。() 正确答案:×
两层次市场的含义
1 下列不属于“要素市场”的是()。 A、房地产市场 B、商品市场 C、产权市场 D、劳动力市场 正确答案: B
2 关于“威廉佩蒂”的说话解读正确的是()。 A、土地是财富之父 B、劳动是财富之母 C、劳动和土地结合才能产生财富 D、劳动和土地结合不能产生财富 正确答案: C
3 关于“产品市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低层次市场 B、进入市场的关卡很低 C、无购买力的需求 D、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 正确答案: C
4 “两层次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部分。() 正确答案:√
5 国民分配初次收入当中,劳动所得远远超出资本所得。() 正确答案:×
如何衡量经济市场化
1 关于“非流通股”解释不当的是()。 A、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的股票 B、除了流通权与流通股不一样外,其它权利和义务都是完全一样的 C、不可以通过拍卖或协议转让的方式来进行流通 D、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内资等 正确答案: C
2 从产品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了()。 A、.93 B、.94 C、.95 D、.96 正确答案: C
3 下列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产权 B、土地 C、股票 D、品德 正确答案: D
4 制度是政府为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提供的必要的公共品。() 正确答案:√
5 包含总结汇报、办公文档、教程攻略、考试资料、IT计算机、外语学习、文档下载、教学研究、计划方案以及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答案答案(尔雅)等内容。本文共9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