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1.7mol/1mol l的盐酸怎么配氢氧化钠加250ml净化水后氢氧化钠浓度为多少?

&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知识点 & “将1.00moloL-1NaOH溶液滴入...”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将1.00moloL-1&NaOH溶液滴入20.00mL&1.00moloL-1的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和温度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1)计算室温时20.00mL&1.00moloL-1的一元酸HA的电离度α=0.1%&.(2)图中B点所示的溶液中所含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c(Na+)>c(H+)>c(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填相应序号).A.由图中可知NaOH和HA反应的△H>0B.图中C点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20.00mLC.图中C点时溶液的KW略大于1×10-14moloL-1,溶液中c(H+)=1×10-7moloL-1D.图中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成的NaA水解吸热(4)常温下在20mL&0.1molo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oL-1&HCl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不能&(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HCO3-、H2CO3&,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Cl-)>c(HCO3-)>c(H+)=c(OH-)&;③已知在25℃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h=2×10-4moloL-1,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溶液的pH=10&.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将1.00moloL-1NaOH溶液滴入20.00mL1.00moloL-1的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和温度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1)计算室温时20.00mL1.00moloL...”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电离度的表达式及图象在20.00mL&1.00moloL-1的pH计算出其电离度;(2)B点时溶质为HA和NaA的混合物,溶液的pH=4,溶液显示酸性,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根据电荷守恒写出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3)A.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B.根据图象可知,C点溶液的pH=7,加入氢氧化钠与HA等浓度等体积时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示碱性,故V<20.00mL;C.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溶液的pH=7,则氢离子浓度为1×10-7moloL-1;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减小;(4)①根据图2可知,pH=8时只有碳酸氢根离子,pH大于8时存在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离子,pH小于8时存在碳酸和碳酸氢根离子,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不能共存;②pH=7时,溶液中溶质为碳酸氢钠、氯化钠及碳酸,存在的离子主要为:H2CO3、HCO3-,溶液显示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判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③水解常数Kh=c(HCO-3)oc(OH-)c(CO2-3),当溶c(HCO3-):c(CO32-)=2:1时,根据水解常数计算c(OH-),由根据水的离子积Kw计算c(H+),根据pH=-lgc(H+)计算.
解:(1)根据图象可知,20.00mL&1.00moloL-1的pH=3,溶液中HA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则HA的电离度为:α=0.001mol/L1.00mol/L×100%=0.1%,故答案为:0.1%;(2)由图象可知,B点加入10mL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质为HA和NaA的混合物,溶液的pH=4,溶液显示酸性,则:c(H+)>c(OH-),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则c(A-)>c(Na+),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A-)>c(Na+)>c(H+)>c(OH-),故答案为:c(A-)>c(Na+)>c(H+)>c(OH-); (3)A.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中可知NaOH和HA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C点时溶液的pH=7,加入氢氧化钠与HA等浓度等体积时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示碱性,故V<20.00mL,故B错误;C.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故C点时溶液的KW略大于1×10-14moloL-1;溶液的pH=7时,则氢离子浓度为1×10-7moloL-1,故C正确;D.D点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所以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减小,放出的热量减小导致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C;(4)①结合图象可知,在pH=8时只有碳酸氢根离子存在,当溶液的pH大于8时,存在的离子为:HCO3-、CO32-,pH小于8时存在的离子为:H2CO3、HCO3-,所以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不能共存,故答案为:不能;②根据图象可知,当pH=7时,溶液中溶质为碳酸氢钠、氯化钠及碳酸,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HCO3-、H2CO3;溶液为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Cl-)+c(HCO3-),所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Cl-)>c(HCO3-)>c(H+)=c(OH-),故答案为:HCO3-、H2CO3;c(Na+)>c(Cl-)>c(HCO3-)>c(H+)=c(OH-);③CO32-水解反应的水解常数Kh=c(HCO-3)oc(OH-)c(CO2-3)=2×10-4,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c(OH-)=10-4mol/L,由水的离子积Kw可知,c(H+)=1×10-141×10-4mol/L=10-10mol/L,所以pH=-lg10-10=10,故答案为:10.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中电解质之间的反应与反应图象、盐类水解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能力的考查.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将1.00moloL-1NaOH溶液滴入20.00mL1.00moloL-1的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和温度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1)计算室温时20.00mL1.00...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与“将1.00moloL-1NaOH溶液滴入20.00mL1.00moloL-1的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和温度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1)计算室温时20.00mL1.00moloL...”相似的题目:
室温下,将浓度相同,体积比为3:2的NaOH和HCl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0.017mol/L0.05mol/L0.50mol/L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NaHCO3溶液中:c(H+)+c(Na+)=c(OH-)+c(CO32-)+c(HCO3-)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H+)>c(OH-)0.1mol/L的NH4Cl溶液中:c(Cl-)>c(H+)>c(NH4+)>c(OH-)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2c(Na+)=c(CH3COOH)+c(CH3COO-)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O.1mol/L NH4Cl溶液与0.05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碱性溶液中:c(Cl-)>c(Na+)>c(NH4+)>c(OH-)>c(H+)等物质的量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c(HClO)+c(ClO-)=c(HCO3-)+c(H2CO3)+c(CO32-)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等体积混合:c(M+)=c(A-)>c(OH-)=c(H+)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c(Na+)+c(H+)=c(OH-)+c(HA-)+c(A2-)
“将1.00moloL-1NaOH溶液滴入...”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室温下,将0.4mol/L&HA溶液和0.2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5,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  )
2(2013o青岛二模)常温下,向100mL&0.01molo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oL-1 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室温下,将0.4mol/L&HA溶液和0.2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5,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  )
2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3常温下,向25 mL 0.1 mol/L M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 HA溶液,曲线如图所示(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M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2)MOH与HA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性(填“酸”、“碱”或“中”),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此时,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0.2mol/L&H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3)写出B点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_;(4)D点时,溶液中c(A-)+c(HA)&&&&2c(M+)(填“>”“<”或“=”);若此时测得混合溶液的pH=3,则&c(HA)+c(H+)=&&&&mol/L(数字表达式,不必具体算出结果)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将1.00moloL-1NaOH溶液滴入20.00mL1.00moloL-1的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和温度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1)计算室温时20.00mL1.00moloL-1的一元酸HA的电离度α=____.(2)图中B点所示的溶液中所含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相应序号).A.由图中可知NaOH和HA反应的△H>0B.图中C点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20.00mLC.图中C点时溶液的KW略大于1×10-14moloL-1,溶液中c(H+)=1×10-7moloL-1D.图中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成的NaA水解吸热(4)常温下在20mL0.1molo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oL-1HCl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____,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③已知在25℃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h=2×10-4moloL-1,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溶液的pH=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将1.00moloL-1NaOH溶液滴入20.00mL1.00moloL-1的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和温度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1)计算室温时20.00mL1.00moloL-1的一元酸HA的电离度α=____.(2)图中B点所示的溶液中所含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相应序号).A.由图中可知NaOH和HA反应的△H>0B.图中C点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20.00mLC.图中C点时溶液的KW略大于1×10-14moloL-1,溶液中c(H+)=1×10-7moloL-1D.图中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成的NaA水解吸热(4)常温下在20mL0.1molo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oL-1HCl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____,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③已知在25℃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h=2×10-4moloL-1,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溶液的pH=____.”相似的习题。> 问题详情
现有一NaOH溶液,其浓度为0.5450mol·L-1,取该溶液50.00mL,需加水多少升才能配制成0.2000mol·L-1的溶液?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现有一NaOH溶液,其浓度为0.5450mol·L-1,取该溶液50.00mL,需加水多少升才能配制成0.2000mol·L-1的溶液?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当前位置:
>>>(17分)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1)实验室所需的仪器有..
( 17分)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1)实验室所需的仪器有:&&&&&&&&,&&&&&&&,&&&&&&&,&&&&&&,&&&&&&&。(2)完成下列步骤:①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克。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中,加少量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冷却后将溶液沿&&&&&&&&移入&&&&&&&&&&中。③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次,将洗涤液转移入&&&&&&&&&&中,在操作过程中不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高或低)。④加水定容过程中离刻度线&&&&&&&时,改用&&&&&&&&&&&&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应该&&&&&&&&&&&&&。⑤最后盖好瓶盖,&&&&&&&,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10.0g&烧杯&玻璃棒&& 250ml容量瓶&&& 2-3次&&容量瓶&&低1-2cm&胶头滴管&&低&&重新配置&&摇匀&&试剂瓶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7分)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1)实验室所需的仪器有..”主要考查你对&&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概念: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和方法所进行的一种规划。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2)安全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保护人身安全,保护仪器。 (3)可行性:实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条件下能满足要求。 (4)简约性:方案简单易行,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药品。还应遵循完成实验所用时间较短,副反应少,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5)经济性:综合考虑原料的用量和价格。 3.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 (4)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 (5)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6)实验注意事项; (7)实验现象的记录及结果处理; (8)问题与讨论。 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1)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合理选择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汁装置、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既完整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分类:1.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一预测物质性质一实验和观察一解释及结论。图示如下: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来探究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2.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条件合适,操作简便; (2)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3)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4)产物纯净,污染物少。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涉及原料、基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程序和仪器、设备。核心是原料,由原料可确定反应原理,推导出实验步骤及所用仪器。 3.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特定的反应现象,推断被检验物质是否存在。在对物质进行检验或鉴别时,一般的原则是:①给出n 种物质进行鉴别,一般只需检验n一1种即可;②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并用,一般先用物理方法(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水溶性等),再用化学方法;③设计的实验步骤越简单越好,实验现象越明显越好;④有干扰离子存在时,应先排除干扰,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⑤进行检验的一般步骤为:观察外表一一加热固体(确定是否有结晶水)——配成溶液——观察外观一一加入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要考虑是否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时,要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方案是否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的要求,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做到可控易行。评价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4)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据此,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适巾; (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使用某些易燃易爆品进行实验时要防爆炸(如 H2还原CuO应先通H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可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
发现相似题
与“(17分)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1)实验室所需的仪器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3680710903536665776692338006114321& 室温下向10mL0.1moloL-1NaOH溶液中加入0.1
本题难度:0.60&&题型:选择题
室温下向10mL&0.1moloL-1NaOH溶液中加入0.1molo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示溶液中c(HA)>c(A-)B、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A)C、当加入HA溶液10mL时,c(OH-)<1.0×10-7moloL-1D、b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来源:2016o连江县校级模拟 |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2014春o北京校级期中)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实验内容及记录】实验1、2、3、4按下列表格药品用量实验,并都加水稀释至10mL,假设加水后两者开始反应(下面实验同),均在室温下观察溶液颜色褪去时间,并记录如下: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来源:学§科§网Z§X§X§K]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0.6 mol/LH2C2O4溶液0.2 mol/L KMnO4溶液3 mol/L稀硫酸13.03.02.04.023.02.02.05.233.01.02.06.4请回答:(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从反应开始至颜色褪色这段时间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mol/(Lomin).(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0.6 mol/LH2C2O4溶液0.2 mol/L KMnO4溶液3 mol/L稀硫酸43.03.02.0&t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2014o南昌模拟)直接氧化法制备混凝剂聚合硫酸铁[Fe2(OH)n(SO4)3-n2]m(n>2,m≤10)的实验流程如下:已知:盐基度=-)3n(Fe)×100%.式中n(OH-)、n(Fe)分别表示PFS中OH-和Fe3+的物质的量.所得产品若要用于饮用水处理,需达到盐基度指标为&8.0%~16.0%.(1)实验加入硫酸的作用是&&&&.取样分析Fe2+浓度,其目的是&&&&.(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若溶液的pH偏小,将导致聚合硫酸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填“偏高”、“偏低”、“无影响”)(3)氧化时控制反应温度为50~60℃的原因是&&&&.(4)聚合反应的原理为m[Fe2(OH)n(SO4) 3-n/2]?[Fe2(OH)n(SO4) 3-n/2]m,则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产品盐基度的测定方法:Ⅰ称取m&g固体试样,置于400mL聚乙烯烧杯中,加入25mL盐酸标准溶液,再加20mL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摇匀,盖上表面皿.Ⅱ室温下放置10min,再加入10mL氟化钾溶液,摇匀,掩蔽Fe3+,形成白色沉淀.Ⅲ加入5滴酚酞指示剂,立即用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oL-1的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VmL.Ⅳ向聚乙烯烧杯中,加入25mL盐酸标准溶液,再加20mL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摇匀,盖上表面皿.然后重复Ⅱ、Ⅲ做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的体积为V0mL.①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②已知试样中Fe3+的质量分数为w1,则该试样的盐基度(w)的计算表达式为&&&&.
Ⅰ:将相同体积的A,B,C,D四种酸或碱(HA,HB,ROH,DOH)溶液室温下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溶液pH值与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填写下列空白:(1)稀释前,这四种溶液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2)稀释前HA溶液中的C(H+)和DOH溶液中的C(OH-)大小关系是&&&&.(3)取稀释前的ROH溶液和HB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Ⅱ:草酸(H2C2O4)是二元弱酸,KHC2O4溶液呈酸性.向10mL&0.01moloL-1的H2C2O4溶液滴加0.01moloL-1KOH溶液V(mL),回答下列问题.①当V<10m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当V=10mL时,溶液中HC2O4-、C2O42-、H2C2O4、H+的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③当V=a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c(K+)=2c(C2O42-)+c(HC2O4-);当V=b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c(K+)=c(C2O42-)+c(HC2O4-)+c(H2C2O4);则:a&&&&&b&(填“<”,“=”或“>”).④当V=20mL时,再滴入NaOH溶液,则溶液中n(K+)/n(C2O42-)的值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2012春o苍南县校级月考)完成下列空格(1)室温下,0.1mol/L氨水10mL,加蒸馏水稀释到1L后,填写下列变化(填“增大、减小、不变)&电离度&&&&& n(NH4+)&&&&[H+]&&&&&&&&3oH2O]&&&&(2)25℃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使溶液的pH为11,则由水电离出的 c(OH-)为&&&&(3)25℃时,向纯水中加入HCl,使溶液的pH为3,则由水电离出的c(H+)为&&&&(4)某一元弱酸溶液中存在1.9×1022个弱酸分子和1.0×1021个H+,该酸的电离度为&&&&.
(2013o南京二模)本题包括A、B两小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A.[物质结构][Cu(NH3)4]SO4oH2O是一种杀虫剂.(1)Cu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2)元素N、O、S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3)H元素可与O元素形成H2O和H2O2,H2O2易溶于H2O,其主要原因为&&&&.(4)H元素与N元素可组成化合物N2H4,其中N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5)与S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为&&&&.(6)Cu元素与H元素可形成一种红色晶体,其结构如图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实验化学]目前市场上大量矿泉水、食用油等产品包装瓶几乎都是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制作的.利用废聚酯饮料瓶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反应原理如下:实验过程如下:步骤1:在100mL四颈瓶上分别装置冷凝管、搅拌器和温度计.依次加入5g废饮料瓶碎片、0.05g氧化锌、5g碳酸氢钠和25mL乙二醇.缓慢搅拌,油浴加热,升温至180℃,反应15分钟.步骤2:冷却至160℃停止搅拌,将搅拌回流装置改成搅拌、减压蒸馏装置,减压蒸馏.步骤3:向四颈瓶中加入50mL沸水,搅拌使残留物溶解.抽滤除去少量不溶物.步骤4:将滤液转移到400mL烧杯中,用25mL水荡洗滤瓶并倒入烧杯中,再添加水使溶液总体积达200mL,加入沸石,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加热煮沸.步骤5:取下烧杯,取出沸石后趁热边搅拌边用8~10mL&1:1HCl酸化,酸化结束,体系呈白色浆糊状.步骤6:冷至室温后再用冰水冷却.抽滤,滤饼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滤出液pH=6,抽干后再用10mL丙酮分2次洗涤,抽干,干燥.(1)步骤1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2)步骤2是为了分离出&&&&.(3)步骤3抽滤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4)步骤4加沸石的目的是&&&&.(5)步骤5用盐酸酸化的目的是&&&&.(6)步骤6用丙酮洗涤的目的是&&&&.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室温下向10mL0.1moloL-1NaOH溶液中加入0.1molo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所示溶液中c(HA)>c(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A)当加入HA溶液10mL时,c(OH-)<1.0×10-7moloL-1b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a点时溶质为NaA盐的水解程度较小则c(A-)>c(HA)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c(A-)+c(HA)加入10mLHA溶液时溶质为NaAA-部分水解溶液呈碱性则c(OH-)>10×10-7moloL-1b点溶质为等浓度的HA和NaA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混合液呈酸性则c(A-)>c(HA)结合物料守恒可知c(A-)>c(Na+)>c(HA)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a点时加入10mLHA两溶液恰好反应溶质为NaA由于盐的水解程度较小则c(A-)>c(HA)故A错误B.a点时溶质为NaA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c(A-)+c(HA)故B正确C.加入10mLHA溶液时溶质为NaAA-部分水解溶液呈碱性则c(OH-)>10×10-7moloL-1故C错误D.b点时的溶质为等浓度的HA和NaA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混合液呈酸性则c(A-)>c(HA)结合物料守恒可知:c(A-)>c(Na+)>c(HA)则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A-)>c(Na+)>c(HA)>c(H+)故D错误故选B.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室温下向10mL0.1moloL-1NaOH溶液中加入0.1”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mo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