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2000多年,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015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2]-初中一年级-无忧考网
2015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2]
无忧考网为您整理了“2015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2]”,更多初中一年级相关信息请访问无忧考网。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2分) 12.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 (二)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13―17题。(12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2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4、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3分)
15、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划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2分)怡昌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1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骤然(zh?u)
分歧(qí)
凝视(nín) ...
B.模样(mú)
煎熬(jiān)
堕落(du?)
...C.休憩(xī)
腻烦(nì)
惩罚(chěn) ...D.反省(xǐn)
瞬间(shùn)
谷穗(suì)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
B.李老师遇事总能明察秋毫,谁都别想在他面前蒙混过关。 ....C.实现中国梦,我们任重道远,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早日圆梦。 ....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位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4分)
言外之意:
你说的话:
二、阅读与鉴赏(48分) (一)阅读《论语》(节选)完成6-9题。(14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吾日三省吾身(
) (4)不逾矩(
) ..7.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一声动人心弦的巨响,把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惊醒了。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你用心品味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它的神奇魅力。
B.为了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采取15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C.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的语文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D.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4.默写填空。(12分) (1)常记溪亭日暮,
,志在千里。 (3)《?论语?十则》中,表达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这一意思的名言是:
。 (4)《观沧海》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
。 (6)《钱塘湖春行》中表明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后,依然不紧不.doc第1页(共5页) 命题教师:何华燕
8.“吾日三省吾身”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11.文中“盼望着,盼望着”连用,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2分) 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______________的修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
12.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钻”字改成“长”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春》片段,回答问题。(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中“赶趟儿”有什么表达效果? 红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13.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在写春风时,通过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的?请草绵软软的。 就第一句做具体分析(3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小题。( 14分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八月的阳光 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池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起来。 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楞。 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10.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文中春花和春雨的特点。(2分) 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后把一头正在长膘
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猪卖了。 第2页(共5页)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字左右,3分) 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
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 ,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远贷款回
靠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 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0分)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 ,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牵着母亲过马路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1)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
(2)到菜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儿女们还能不听?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3)穿过马路,就是菜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向我伸来?? 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4)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这时谁也没注意到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
(5)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录取统治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公路才折身回水夺眶而出。 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过”??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
(6)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进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14.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白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字以内,2分) 去爱子的情肠。
(7)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15.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
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
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6.“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19、 “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3分) 表达效果?(3分)
17.从全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20、第(1)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7)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刻含义?(3分) 喜”。(4分)
①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
18.“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 ②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 印??”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小秋“出神”时的心理活动。(40
.doc第3页(共5页) 命题教师:何华燕
21、 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3分)
三、写作(50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牵挂,是慷慨的给予与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祷。牵挂,不是虚无 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细节与作为。买一粒药丸,挤一点牙
膏,是牵挂的表现;问一声早上好,道一声晚安,是牵挂的表达;一张贺卡、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一句留言??是牵挂的体现。
请你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
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 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600 第4页(共5页)
命题教师:何华燕
审核: .doc第5页(共5页)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试题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试题三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 (&&&&&&&&&&&&&&&&&
&&&&&)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仲尼,(&&&&&&&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 )&& (2)温故而知新 (&&&&&&&&&&&
(3)学而不思则罔& (&&&&&&&&&&& )&&&&&& (4)人不堪其忧&&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不逾矩(&&&&&&&&&&&&
3、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
4、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5、“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6、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荣光万丈974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2略
3。因此,“学”是“思”的基础,而“思”则是“学”的促进。由此可见,“学”与“思” 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忠& 信& 习&&&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盗跖和孔子的对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