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从两篇劝学篇的换个角度看世界议论文论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差异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知识点 &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习题详情
23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5.6%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二&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国家政治体制、教育、工业化之路的差别。当中日两国同时起跑的时候,日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国则错失了革新图强的机遇,以至于后来国家动荡,军阀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点。(8分)&(2)依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4分)。并据此分析导致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3分)相同点:19世纪中期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都是为了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的需要;都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及改革教育。(6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比较要从二者所处的背景、目的和手段等角度进行分析。相同点从背景上看二者都处于被侵略的局面,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是采用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等。不同点是明治维新不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的制度;中国的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2)明治维新最终使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可以从改革的环境、领导者的素质、依靠力量等角度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基本的内容。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在政治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度,废藩置县等;在后期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产业;在思想文化上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但是并不排斥本国的传统。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同样学习西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最终却是以失败告终。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主要考察你对“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与“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相似的题目:
下面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①⑤②④③⑤①③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这一史实表明中国开启了近代化进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郑观应曾作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员……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二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国家政治体制、教育、工业化之路的差别。当中日两国同时起跑的时候,日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国则错失了革新图强的机遇,以至于后来国家动荡,军阀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点。(8分)(2)依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4分)。并据此分析导致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3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二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国家政治体制、教育、工业化之路的差别。当中日两国同时起跑的时候,日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国则错失了革新图强的机遇,以至于后来国家动荡,军阀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点。(8分)(2)依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4分)。并据此分析导致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3分)”相似的习题。[转载]比较张之洞的《劝学》与福泽谕吉的《劝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马化中,张彩霞,张之洞与福泽渝吉的劝学对比分析
&&&&&;1980
1185327(1867)(1873)(1882)(1889)(1907)171895189619021903“”1907
2德川时代末期德川,
131854185810“”186018621867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和日本,出现过两部书名完全相同的著作,这就是中国张之洞的《劝学篇》和日本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两部著作的目的都是要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背景下指示本国的发展方向,但是旨趣却大不相同,有本质的差异。
《劝学篇》共二十四篇,四万余字,“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所谓“本”,指的是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不能动摇;所谓“通”,指的是工商学校报馆诸事,可以变通举办。全书贯穿“中体西用”精神,主张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技艺,并以这种新技艺“补”专制旧制之“阙”,“起”清廷统治之“疾”。张之洞倡导的“新旧兼学”中的“新学”亦包括“西政”,这比早期“中体西用”论者的“西学”=“西艺”的观点进了一步,扩及“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诸项,但对“设议院”等涉及政体的部分讳莫如深。一言以蔽之,张之洞的公式是:“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
&&&&&&&&&&&&&
&&&&&&&&&&&&&&&&&&&-----------
德川时代末期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德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角三角形角度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