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教师节特刊:新教师培训:怎么看 怎么想 怎么办

在教学一线“摔打”出未来好老师
&&&&来源:&&&&
原标题:在教学一线“摔打”出未来好老师  ■本报记者 张婷 李见新   一番刺耳的话,引发了一所师范学院的大胆改革。洛阳师范学院从实验班入手,先行试点,将传统师范教育的本科教学分为两个时段,两年在校学基础理论,两年在中小学课堂学习教学真本领。一年的探索表明,这样的改革赢得了师范生和基层学校的支持。   刺耳的话倒逼出新师范生培养方案   每到招录新教师的时节,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杨丽就异常焦虑,面试、听课……所有这些环节下来,令她兴奋的不多。“这些大学生的素质都不错,但就是不会讲课。”她和同事要把大量时间放在对新教师的培训上,从最基本的备课、上课、磨课教起。   栾川外国语实验中学校长李志忠也有同样的感受。年年招新教师,但很难招到合适的,入职培训“费时费力”。   大学4年,学生学会了写论文,考试也合格,拿到了毕业证,为啥还要再培训,他们究竟缺哪些能力?   一线的校长们是这样说的:“不懂基本的授课技巧,不会表达也不会提问。”“不会改作业,不会留作业,更不会分析试卷。”“不会把握课堂节奏,不会组织教学,一节课经常会陷入混乱。”   当这些刺耳的话传到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时明德耳中时,他非但没有生气,反倒请中学校长到学校座谈,让他们历数师范院校的“不是”。   对话让洛阳师院的校领导们开始重新反思师范院校的培养方式:课程结构过于注重学科体系,教育学、教育史、课程论等理论性强的专业课占到70%以上。本科生只有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难以学会实际授课技能。尽管这些年该校一直在推行师范教育改革,努力增加学生的实践性,但力度仍然不够。“改,必须改!只学书本不行,还要拿出大块时间到实践中去,向优秀教师们学习”。   2013年,洛阳师院成立了一个名为“211”的实验班。这个班的使命是探索师范院校新的培养模式,传统的大学课程被分为两段,即前两年为基础教育阶段,后两年为技能实习实训阶段。   大一、大二学年按大类教学,传授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不同,培养方案相同。从大三起,学生到洛阳师院附中、复兴学校、复兴幼儿园等协作学校实习实训,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研究和行政管理等,特别强调要学会备课、分析试卷、布置作业等实用的教学技能。两年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要能站稳讲台。同时,这个班实行淘汰制,年度考核不合格及排名在后2.5%的学生退出实验班。   实验班全新的培养方案很快吸引了该校数百名师范生报名。经过严格的测试挑选,30名来自中文、生物、数学、英语等10多个师范专业的学生进入实验班。   教学实践中练出当老师的真本领   2013年9月,在大学“啃”惯了书本的实验班学生们欢呼着跑进实验学校。然而,中学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   刚到学校第一天,实验班学生孙谦谦就蒙了。早上7点半到校,管理早自习;上午听课三节,撰写反思材料;下午集体备课,还要准备班级活动。直到晚上7点,孙谦谦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这样的实习,她感觉比在大学上课累10倍。   而实验班学生王艳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批改作文。当她把批改后的作文交给中学的导师时,导师却提出了一堆问题:学生对这个作文题目完成得怎么样?他们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这类题目上的写作水平?改作业还有这么多门道?王艳云很吃惊。   一周下来,终于有学生不适应中学这种高强度又细心的工作。在周例会上,有学生抱怨:“我们实验班是培养卓越教师的,在这里重复看自习、改作业,怎么能成功?”“上班时间太长了,连喝水都没有时间。”“老师总是不停地给我们布置工作,我们是免费劳动力吗?”   面对实习学生的不适应,中学导师们耐心开导,带班垂范。实习学生亲眼看见中学教师的工作常态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敬业。   对大量实习生参与教学,附中的一些老师也有看法:学生进课堂会扰乱班级秩序;平常的工作就忙得转不开身,哪有时间教徒弟;有的学生不明白学校规则,尽帮倒忙……   因为没有经验,还真有帮倒忙的事儿发生:有个孩子跟实习班主任说肚子疼,要请假出校买药。这位大姐姐当然批准了。谁知道学生离校后,到晚上9点多都没回来。这可急坏了老师和家长,全城找人,最后终于找到了在外打游戏的孩子。   “既然是实验,肯定会遇到困难”,附中和大学的老师们携手,用尽办法帮助这些学生渡过难关。   实习学生的心终于沉了下来,沉入了课堂。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学到了什么――   杜松松学会了比喻。“老师,乐谱上的那个圈是什么意思呀?”一年级的孩子们问。“是休止符。”松松说。导师告诉松松,跟小朋友要这样解释,“我们过马路的时候,看到红灯要停下来。这个圈圈就是乐谱中的红灯”。   李瑞芳学会了沉稳。两个女生喝酒喝晕了,怎么办?导师说,先别慌,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再问原因。原来是两个孩子没考好,借酒消愁。经过及时疏导、安慰,她们乖乖回了宿舍。“导师们各个是大侠,遇到问题总有秘籍。”学生们总结道。   第二学期,实习学校组织了一次展示课活动。导师们发现,徒弟们的进步真不小。“明显自信了,讲课时不徐不疾,脸上有了笑容,手也不抖了。”“提问层层递进,揪住了学生的心,没有人开小差了。”“作业布置得巧妙,难度恰到好处。”   找到师范教育改革着力点   在实验学校“摔打”一年后,洛阳师院的领导想把这些“长了翅膀”的实验班学生放出去,试一试本领。   今年9月,王满庄信心满满地走上栾川外国语实验中学的讲台。校长李志忠在听了他的课后,赞不绝口:来了就能上岗,一听就感觉到不一样。我一个月给1000元工资。像这样的学生,来多少,我们要多少。   孟首源奔赴新疆哈密支教。维吾尔族学生的评价是:特喜欢这位年轻的老师,讲课很有趣,一点儿也不打瞌睡。   不仅如此,多个市县的教育局长找到时明德,要预订实验班的毕业生。   初次“试飞”成功,洛阳师院的领导喜在心上,改革信心更加坚定了。他们再次聚会,总结实验班教学的得失,谋划下一步的改革路径。   “改作业、分析试卷、组织学生活动、与学生谈心,这些原来不被大学看重的内容,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却发挥了大作用,使学生站稳了讲台”。   “实验学校要选择优秀的教师担当导师,大学要对中学导师有明确的指导和考核”。   “师范生的基础课程还可以进一步地改造,砍掉过时、艰深的内容,同时,还应该补上实践技能、职业道德这几门课,让本科生的学习更加聚焦学校、聚焦课堂”。   具体负责实验班教学的孟宪乐教授对记者说:“这个培养方案打破了原先学科知识的传统思维,从目标开始倒逼学习内容。现在看来,这样的改革是有效果的,我们寻找到了师范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参与这项改革的杨丽说,虽然培养教师是大学的任务,但作为中学教师参与其中,使大学教学与中学课堂教学直接对接,缩短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要把这个项目坚持下去,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复兴教授在评价洛阳师院的这项改革时说:“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应该是师范教育改革的方向。”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教育报》2160405 :吹走教师培训的“应试雾霾”
我的图书馆
《中国教育报》2160405 :吹走教师培训的“应试雾霾”
吹走教师培训的“应试雾霾”
&&&&教师培训是改善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其专业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过程累积。学分管理就是量化考核教师培训与否的重要手段。因而教育部门做出规定,今后教师凡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发放绩效工资等,都要有各阶段的培训学分。可有些教师却把学分片面理解成提职加薪的“护身符”。因此有人戏说,“培训是管理者‘掌控’教师的法宝”。
&&&&尽管以上说法不正确,但以下场景的确很尴尬:正当专家用心宣讲教育新理念时,部分老师却埋头看股票行情,有些出神地玩游戏,有些刚签到,立刻就想溜走;展示课上课老师正和学生互动,有些老师却专注发微博、玩微信……
&&&&每当培训结束,管理部门核发学分,需要老师上交作业时,有些就从网上下载应付,有些干脆用抄袭交差。
&&&&依旧处于“要我培训”的被动局面
&&&&教师之所以敷衍了事,笔者以为恐怕有以下原因:
&&&&一是依旧处于“要我培训”的被动局面。缺乏为了改善自我、为了学生幸福成长、“我需要培训”的内生动力。正因为思想认识有问题,故而还存在着“培训是压力和负担”的落后思想,甚至产生了这是管理者“掌控”教师法宝的错误思想。
&&&&培训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到北师大调研时,给“好老师”赋予了新涵义。“好老师”需要“好培训”,“好培训”重在把握好方向。真正的教师培训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自主培训,真正的自主培训应该基于教师持续不断学习、消化、吸收和借鉴,靠长期打磨,慢慢内化为自己的理念;真正的专业成长,基于反思实践基础上的教学行为持续跟进。
&&&&培训只是改变教师的“引子”和平台。通过培训,引领教师找到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依托培训平台,激活他们的素养潜能。
&&&&二是存在着“我为学分而培训”的心理负担,故而容易陷在学分“泥淖”里。
&&&&“好培训”需要“好管理”,“好管理”需要“好载体”。学分本身是一串没有意义的数字。尤其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当下,教育转型升级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资格终身制已成历史,那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不思进取,像青蛙冬眠一样睡在经验安乐窝里不愿接受培训的教师,终究要被历史所淘汰。教育部已经启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登记制度。教师经过相应培训,方能取得一定学分,凭学分参加资格注册,是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登记制度的重要内容。当然,教师经过各个阶段培训获得的学分,不止是为了通过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登记,更是在艰辛的学习过程中积聚专业成长正能量。
&&&&培训部门和学校需要改进些什么
&&&&当下教师为什么只对培训学分“感兴趣”?他们为何消极?培训部门和学校,在培训政策、内容和方法上,需要改进些什么?
&&&&冷静反思,换位思考,其实当下不少培训也有“应试”之嫌。因为多数培训都是靠自上而下的任务驱动、“一刀切”和“批量生产”,多数都是专家讲座,要么就是名师课堂展示,或者是怎样做课题、写论文等。笔者并非全盘否定上述培训,问题在于有些培训脱离了教育教学和教师实际,有些内容“高、大、全”,有些缺少针对性和个性化。
&&&&城乡学校、城乡教师以及新老教师等,他们的素养毕竟有差异。刚分配的新教师尤如幼儿,如何备课、怎样上课的“路”还不会走,就要求其“跑”起来写论文、做课题,这种培训教师不反感才怪!
&&&&当下不少学校依旧笼罩着“应试雾霾”,教师还是戴着“镣铐”“跳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研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工匠”精神虽然是制造业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但笔者以为,当下中小学正因为教师缺失“工匠”精神,所以他们依旧被困在应试“围城”里。
&&&&培训就是要帮助教师提高课堂“干活”能力。教育部门要把教师培训与职评、岗位聘任、发放绩效工资等捆绑考核,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培训既是专业发展分内事,更是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培训部门要多放权、少干预,根据校情和教师实际,放手让校长自己来设计培训方案;专家、名师要和教师同坐“一条板凳”,多做培训的“导演”和“裁判”,多进课堂“捉虫”和“会诊”。尤其要引领教师发扬“工匠”精神,多磨课、勤磨题、精选题,在提高作业布置和命题能力上下功夫,臻于至善地优化教学细节,追求教学品质;让教师多参与沙龙、论坛、辩论,碰撞思想,培植智慧;城乡学校都要打通“教、研、训”壁垒,加强网站建设,建好资源库,开放让教师共享;引领教师读、思、做、写,为改进实践而读书,做有思想的实践者,把做的过程和结果写出来,既推广应用并固化理论,又能升华自己的思想,而且边读边沿途欣赏教育教学的风景,记录专业成长的历程,无需刻意而为,也不会增加工作负担。尤其要把提高教师育人道德感列入培训重要内容。
&&&&倘若培训真正接地气,教师既喜爱也会全身心投入,这样就能避免为学分而培训的尴尬,改善实践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新教师培训: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办?
&理解新教师是一种信念,帮助新教师是一种行动。信念意味着站在新教师的立场上审视他们的教育实践,关注新教师的需要,能以“当局者”而非“旁观者”去理解和把握新教师所面临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困境。行动则意味着与新教师工作相关的各方在实践上的通力合作,真正成为帮助、支持和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力量。
新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最需要支持与帮助。各种实践探索及理论研究都表明,新任教师处于职业准备期向适应期跨进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又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最为困难的时期,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最需要支持和帮助。基于这样的认识,新教师入职培训在最初是为新教师提供为期至少一年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持续的支持和帮助,其目的是减少教师的离职率,提高教学的胜任率。
现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不仅被定义为“一个教学生涯的特定阶段”,而且被定义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和“一个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入职培训既不是职前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职进修,而是与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同等地位的学习与发展历程。把新教师入职培训引入师资培养过程中,使得教师的培养方式更加规范和科学,更加符合专业成长的规律,这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师资培养和成长模式的确立。
在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新教师入职培训一直是最薄弱的一环。我国虽早有新教师培训政策(一年期见习),短期集中培训和校本岗位培训也成为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的两大基本模式,但由于实施的责任主体不明,缺乏系统的设计、完善的组织制度和专项经费保障,其预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对新任教师的培训从价值层面的定位仅仅是“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岗前适应性培训”,而不是教师专业发展一个具有独立特性的阶段,更不是教师教育过程与体系中一个具有独特作用的环节与模式。
对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特点、需求的深入研究不足,入职培训内容与新任教师的需求脱节。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新教师在入职阶段遇到的问题较为复杂,不仅涉及教师专业素质方面的问题,诸如专业技能不足、教学管理经验缺乏、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冲突、心理压力较大等,还涉及教师个人成长中的很多问题。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实际的教学情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组织的、情感的、信念的支持是帮助新教师角色导入的重要条件。&&&
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标准和职责不够明确,新教师培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随着我国教师培训进入分层、分类、分科、分岗、分段培训的新时期,许多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教师入职培训实施方案,但是对新教师入职培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专业标准、这种标准又是基于什么价值理念来确定的,这些问题都无从落实。由于具体标准和职责不明确,新教师培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少具体的制度和规范,更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形式方法单一,无法从内心唤醒新教师的职业信念。各地教育部门和任职学校依然以搞个讲座、做个报告之类的方式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出发点更多的是让新教师了解情况、把握制度、熟悉环境、执行常规。这种单一的形式方法,只能不断强化新教师以简化的、例行公事的态度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他们无法主动参与专业发展的历程,体验职业角色的内涵,无法从内心唤醒和焕发出职业的信心与信念。
&新教师入职培训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缺少系统设计,难以保障新教师培训学习的政策环境。在现实中,新教师不仅要承担与熟练教师相同的职责,而且还要接受与熟练教师同样的评价考核,甚至有时还被给予最困难的教学任务。新教师以有限经验盲目摸索、简单模仿的策略来应对沉重的工作负担及复杂多样的教学挑战,导致许多新教师在入职之初遭遇到挫折和失败,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重新定义新教师入职培训的价值,全面设计新教师培训的目标与内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价值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密切相关。当我们不再把新教师培训定位成“岗前适应性培训”,而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过程、一个环节、一种新模式、一种新制度,这会使我们在实践中不仅仅强调在操作层面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性培训,而且要基于专业定向与专业奠基的原则,全面系统设计。
准确把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特点与需求,加强新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特别关注和研究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把握新教师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理论上提取优秀教师在入职初期获得发展的关键因子,清晰一名新教师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能力,形成培训框架,在实践上使这些内容框架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特点,不断思考和探索解答“新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的问题,强化新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机制,形成新教师培训的合力。新教师入职培训的责任主体有三个:一是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二是师范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三是新教师任职的中小学。从目前世界新教师入职培训发展的趋势来看,都在试图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在职责明确的基础上建立互助合作机制。&&&
尊重新教师学习与成长规律,变革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模式与方法。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认识与理解已成定势,集中宣讲、传授、训导和模仿等方法在新教师培训中占据主要位置,“领导讲规定、专家讲道理、教师说经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要变革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模式与方法,必须尊重新教师成长的内在特性和学习规律,探索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指向、以反思合作为基础、知情意行融合的新教师培训模式。
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标准,促进新教师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标准,既是新教师入职培训独特价值和专业化的要求,也是改进新教师入职培训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需要。新教师入职培训标准应当包括总目标和年度目标、内容框架与任务标准、完成的责任主体与保障措施、培训者或导师的选择标准、培训形式与要求、考核和激励指标与方式,以及为保证新教师的学习而减免的工作量与非教学责任的规定等。以此保证新教师培训有标准可依,有章法可循,不至于出现各自为政、各显其能的乱象。
作者:李瑾瑜&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孩子抗议老师批评“罢学”怎么办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孩子抗议老师批评“罢学”怎么办
孩子抗议老师批评“罢学”怎么办
我儿子上初三,最近因为看不惯老师“骂”不守纪律的同学半节课,就用罢写作业表示对老师的反感。眼看就要中考了,怎么办啊?
这位家长提到的问题其实很多家长都遇到过,我的女儿也出现过类似情绪,家长只要处理得当,孩子和老师是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的。
我的女儿现在上初中,有一天她发牢骚,觉得老师不理解学生,对学生要求有些过分。她们班的班主任由于担心学生中午玩的时间长了影响下午听课,就规定每个同学中午一点必须回教室,要么自习,要么休息。这天正赶上学生社团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搞活动,班里有同学去参加活动,回班晚了,班主任就特别严厉地批评了他们,有些话说得比较重。女儿作为旁观者,觉得这些同学情有可原,一副为同学打抱不平的样子。
我起初并没有太在意,就对女儿说,既然班里有这个规定,你们就应该遵守。没想到,女儿更生气了:“为什么班里对时间要有特殊的规定?为什么不能参加社团活动?老师为什么批评学生时可以态度不好?为什么学生不可以辩解……”
面对女儿一连串的问题,我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现在的学生对于民主、平等、公平这些意识远比我们做学生时强很多,这的确是社会的进步。我们该怎么办?
等女儿发完牢骚,我问女儿,“你觉得是不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当然!”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
“如果我哪天心情不好,或者太累的缘故,或者有的事情我没想到,对我的学生说话态度不好,学生就记恨我,你觉得妈妈委屈吗?”女儿是我从小带大的,每天看着我忙忙碌碌,晚上经常备课做题看书写文章到深夜,周末带她去学校加班也是常事,她知道我做老师很辛苦。
女儿若有所思,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的问题。
“其实你们老师和我是一样的,她是真心对你们好。”女儿没有再说话。我知道,她从心底已经认同了我对他们班主任的看法。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位老师病了,学校临时聘请一位老教师代课。老教师对学生非常严厉,有名学生觉得老师要求不合理,不按老师要求做,老教师批评他,学生不服,和老师吵起来,导致老教师课都没法上了。女儿给我讲了这件事情,我问女儿怎么看,女儿告诉我:“有话好好说,老师提要求自有老师的想法,学生有不同意见可以和老师好好说。”
我们就此聊起她班上的老师们。“有的老师上课如果生气了,我们全班立刻特别安静。”“为什么?”我不解。“她特别牛(这位老师是博士),平时对我们特别好,她要是生气发脾气说明我们太过分了。”
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我是一名家长,同时也是一名教师,对于现在学校里时有发生的师生冲突,我想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提供一点建议。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委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缓和矛盾,任何使矛盾升级的言语和行为都应该避免。特别是孩子受到老师的体罚或者不公正待遇时,家长会特别心疼孩子,但我们还是要理智地想一想老师这样做的动机。如果老师真的太过分了,可以和老师私下沟通,也可以向学校反映。当然,如果老师触犯了法律,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维护权利。很多师生冲突的起因,是由于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要特别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老师的优点,关注老师为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要知道感恩。切忌在孩子面前非议老师,家长对老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大量案例表明,孩子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这个老师所任教的学科,也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放弃某个学科的学习。
作为老师,首先要真心爱学生,其次要真有才华。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这份真诚,从内心尊重老师的学识和人品,师生关系就会非常融洽。此时,老师批评学生,偶尔言辞有些不太合适,或者工作上有个别疏忽,学生也是能理解的。就像和子女之间,即使有些争吵,也会很快和好如初,就是因为无私关爱使得彼此间有更多的宽容。 (作者系北京学院副教授)
(责编:温静、杨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学生迟到怎么办?
08:32:05 本文行家:
学生迟到教师的做法&&&&&&&&&&&&&&&&&&&&&&&& 学生迟到怎么办?&&
参考资料: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现任河南省罗山县教体局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全国学习科学学会尝试学习研究会理事,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经专家鉴定6项荣获一等奖。指导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优质课评比10人次获得一等奖。撰写论文百余篇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数学》等报刊发表。先后受邀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山东、浙江、四川等地举办的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教师”,教育部课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