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个人专长有哪些的人有哪些

当前位置:&>&
中山大学何建国:重构学院发展蓝图,支撑海洋学科建设
&&& 近日,学校发文将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更名为海洋科学学院。为进一步了解学院更名的原因及意义,探寻学院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我们采访了海洋科学学院院长何建国教授。  任重道远& 重构“三个面向”  记:对于学院的更名,请问您觉得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何:海洋学院现在改名为海洋科学学院,学院的学科、专业、人员并没有太大变化,最明显的改变在于所承担的责任方面,海洋学院须在未来承担起更重大的责任。这次更名,学院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海洋学院英文名字为school of marine sciences,本意就是指海洋科学学院,现在中文名称改名为海洋科学学院,其定位更加明确,也更加合理科学。此外,更名也是立足于中山大学新的发展规划以及珠海校区新的布局考虑的。中山大学要发展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海洋人文社科,进行海洋学科群建设,寄希望于把珠海校区建设成为重要的海洋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的基地。海洋学院改名为海洋科学学院,有利于为其他相关学科院系的发展“腾让”空间。其次,更名为海洋科学学院也是对应了海洋科学专业国家一级学科,这就意味着我们学院将会更多地承担起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的建设任务,因而海洋学院要努力扩大学院规模,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第三,学院的更名充分体现了学校与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视野更开阔,真正站在海洋科学的角度培养拔尖人才,培养出符合罗校长提出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方针的综合型人才。  记:您认为学院的更名,会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呢?请谈一谈您对学院下一步发展的规划和想法。  何:海洋学院的改名这一决定,是我们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与校长及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的结果。学院之前开了会议研讨,4月8日下午我们在学院内举行教授会议,重新调整了学院的发展策略,重新构筑学院的“三个面向”。首先是在学院规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要考虑扩大学院规模,增加人员数量,将教职工人数由目前的60名左右在未来扩充至200人左右,同时将特聘教职工人数增加至200人左右,尤其要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使海洋学院承担起海洋科学学科建设的重任。其次是学科定位与学科建设方面。海洋科学学科是中山大学的非传统学科,是一个定位较高的新兴学科,学院要通过努力,支撑整个海洋学科群的发展。将来海洋学院会延伸出许多国际地位较高的研究分支机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发挥学院优势。再次是通过学院的进一步建设,助推珠海校区更好地定位与发展,将珠海校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海洋发展基地。最后是针对海洋学科储备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不足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校内资源整合,例如陆地下海等。总的来说,我们要具备更加博大的情怀与胸怀,着眼长远,要看到前50年、现在50年、后50年国际上会发生的变化,制定出适合学院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博学专长& 输送优质人才  记:学院目前的招生规模是怎么样的?本科生的深造率与就业率如何?  何:目前学院每年本科生招生计划是90名。自2008年成立以来,海洋学院始终坚持“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思路,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实力不断增强,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第九轮广东省重点一级学科,并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水平评估中位居全国第四。学院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坚持并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中心地位,本着“博学专长”理念,形成了包括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强,毕业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12届(首届)、2013届、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5.45%、98.75%、98.73%、97.18%(远高于全校平均92.77%);深造率逐年提升,分别为37.88%、47.5%、44.3%、59.15%。研究生就业供不应求,2013届(首届)、2014届、2015届研究生最终就业率均为100%。海洋学院的一些本科生去到清华、北大、复旦以及国外的名校进行深造,其他学校对我们学生的评价比较高。突出代表是2013届毕业生万蕊雪(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同),2015年在《Science》发表3篇背靠背研究长文。  记:学校前段时间刚刚召开了春季工作会议,聚焦人才培养工作。请您谈一谈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如何定位的?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学院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何:首先,学院严格贯彻实施“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思想,采取“博学专长”的人才培养策略。海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我们传统所熟知的“陆地学科”,这种交叉学科的属性使得海洋学院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其学科的基础性,以“博学”作为支撑,让学生们将海洋的基础知识学好,再取学生的“专长”,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核心课程,例如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物理海洋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保证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其次,我们将优秀的本科生人才向外推送到全球比较好的单位(例如清华、北大、哈佛、耶鲁等)深造,让他们在其他的地方学习吸收不一样的知识,在别的地方发光发热。这是从长远考虑,将来这批优秀的人才能为中山大学带来更先进的师资力量,帮助中山大学获得更大的发展。这就是我说的“借鸡孵蛋”理论。最近学院引进的几位特聘研究员和博士后,都是在中山大学读了本科之后到别的学校去深造。总的来说,学院要“靠三条腿走路”,发展“三步走”战略,培养优秀的本科生,引进年轻人才,适度扩大学院规模。  发展科研& 支撑“一带一路”  记:学校近期将召开科研工作会议,请您谈一谈学院近期的科研成就和科研平台的建设与规划。  何:海洋学院自2008年成立至今,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众多成绩,这有赖于学校对海洋学院各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在规划中,学院的发展主要以海洋科考船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作为依靠,全面推动科研的发展。例如海洋科考船的建设。海洋科考船的建设已经列入中山大学的发展规划,拟建的科考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先进性。海洋科考船是大学综合实力转化为海洋学科群建设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是人才聚集的发光点,也是海洋科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载体,是战略性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学校在学科布局中,海洋学院学科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请问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何:学院的发展是基于珠海市的地理优势和产业特色的,也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要立足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例如,由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牵头的“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获国家外交部批准立项,成为第一批落实的17个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之一,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深化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海水养殖领域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双边合作机制建设,为国家在海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联系网站下方的编辑qq
牧通人才网微信公众号&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②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③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④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⑤“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日:“我和曾皙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⑥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项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⑦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⑧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2.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4分)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孔子看待“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4分)4.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5-陕西省西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现代文阅读(共16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由此可得出答案。试题分析: “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即为答案之所在。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 答题信息:“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洒脱”的含义。从文中可知“洒脱”指不死板地遵从儒家的规定,灵活处理,甚至表现为一些反规定的言行。那么“不洒脱”就是严格遵从儒家的规定。即文中的“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现代文阅读(共16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②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③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④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⑤“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日:“我和曾皙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⑥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项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⑦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⑧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2.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4分)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孔子看待“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4分)4.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现代文阅读(共16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②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③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④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⑤“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日:“我和曾皙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⑥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项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⑦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⑧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2.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4分)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孔子看待“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4分)4.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4分)”相似的习题。& “现代文阅读(共16分)孔子的洒脱周国平①...”习题详情
29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4.9%
现代文阅读(共16分)孔子的洒脱&&&&&&&&&&&&&&&&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②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③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④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⑤“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日:“我和曾皙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⑥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项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⑦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⑧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小题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小题2】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4分)【小题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孔子看待“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4分)【小题4】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4分)(4分)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现代文阅读(共16分)孔子的洒脱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由此可得出答案。试题分析: “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即为答案之所在。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 答题信息:“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洒脱”的含义。从文中可知“洒脱”指不死板地遵从儒家的规定,灵活处理,甚至表现为一些反规定的言行。那么“不洒脱”就是严格遵从儒家的规定。即文中的“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现代文阅读(共16分)孔子的洒脱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现代文阅读(共16分)孔子的洒脱周国平①...”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现代文阅读(共16分)孔子的洒脱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②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③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④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⑤“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日:“我和曾皙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⑥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项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⑦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⑧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小题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小题2】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4分)【小题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孔子看待“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4分)【小题4】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现代文阅读(共16分)孔子的洒脱周国平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②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③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④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⑤“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日:“我和曾皙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⑥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项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⑦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⑧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小题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小题2】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4分)【小题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孔子看待“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4分)【小题4】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4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事行政的技能专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