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怎么认识隐鼠是什么的

鲁迅的隐鼠及点读-观点,名家,阅读-中安在线-教育
 当前位置:
鲁迅的隐鼠及点读
日07时37分
观察与思考
  狗 猫 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ahm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尔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ruegeld.A)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der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S.Freud)提倡了精神分析说-psychoanalysis,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捡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性欲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之前,也很有些手续,新的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磕头作揖,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还印有一本红面子的《婚礼节文》,《序论》里大发议论道:"平心论之,既名为礼,当必繁重。专图简易,何用礼为?……然则世之有志于礼者,可以兴矣!不可退居于礼所不下之庶人矣!"然而我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须我到场;因此也可见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简单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缘故。人们的各种礼式,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勒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御的。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AllanPo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近来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卓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象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复去了。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象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象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象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敖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绝对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
  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咋!"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光临了。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
  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舔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舔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这确是先前所没有料想到的。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和;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然而在现在,这些早已是过去的事了,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它们,更何况杀害。这是我近几年的进步。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点读:鲁迅大师这篇杂文的立意很独特,是文学史上少有的站在"老鼠立场上"为"老鼠说话"的名篇之一。文学史研究者认为,这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相关新闻
中国安徽在线教育网站(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证 030106号鲁迅笔下的隐鼠是鼹鼠吗
秋季,孩儿就要上八年级了。这个假期,他的语文老师给他安排了阅读《》的任务,因为他将要学习中的课文《》。
《阿长与&&/span&山海经&》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作者回忆了自己儿时与朝夕相处中的几个生活片断。人到中年的我再次品读这朴实的文字时,感觉正如老先生所说的:“”&&&&&&&&&&&&&&&&&&&&&&&&&&&&&&&&&&&&&&&&&&&&&&&&&&&&&&&&&&&&&&&&&&&&&&&&&&&&&&&&&&&&
鼷鼠(网络图片)
在体味作者情真意切的同时,文中一个不甚了然的细节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作者曾三次提到长妈妈谋害了他的。那么,长妈妈究竟是怎么样的谋害了他的隐鼠而让他耿耿于怀的呢,这隐鼠又是怎样的一种动物而让他念念不忘的呢,他是怎样的得到了这“宠物”的呢,他又为何要很喜爱这“宠物”呢,……这一串的疑问,不免使我很好奇!&&&&&&&&&&&&&&&&&&&&&&&&&&&&&&&&&&&&&&&&&&&&&&&&&&&&&&&&&&&&&&&&&&&&&&&&&&&&&&
鼹鼠(网络图片)
翻看孩儿借来的教材,教材的注释极简单,隐鼠是“鼹鼠的别名”。隐鼠就是鼹鼠?我不免有些疑惑。翻检从图书馆借来的《》第二卷,其注释也极简略,隐鼠“即鼷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而——自被“枪毙”后,这是我不得已的选项。——《》没有注释,的注释仍同八一版。这就是说,认为隐鼠是鼹鼠,认为隐鼠是鼷鼠,那么,鼹鼠和鼷鼠是一种吗?我不得不再次百度,——每次用它,都有种恶心的感觉,尤其是今年的之后。——得到的综合资料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对隐鼠的注释
,属于食虫目。体长10余厘米,眼睛小,视力差,好安静,怕惊吓,但它是掘土的高手。在中国家喻户晓,就它“憨态可掬、善良勇敢的卡通形象。”而,属于啮齿目。体长6-9厘米,耳朵大,尾巴长,是人类的伴生种。它啮咬衣服、家具、书籍、杂物,危害庄稼,偷窃粮食,还传播疾病,简直就是人类的公敌,而也很不少,成语。&&&&&&&&&&&&&&&&&&&&&&&&&&&&&&&&&&&&&&&&&&&&&&&&&&&&&&&&&&&&&&&&&
〇五版《鲁迅全集》第二卷封面
由此看来,鼹鼠和鼷鼠是性情截然相反的两种,和的注释也是截然相反的两类。那么,到底谁是错的了呢?
我仔细研读《全集》第二卷中的《朝花夕拾》,在其第一篇《》中终于看到了鲁迅笔下的隐鼠的真相。——“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这即是说,隐鼠是老鼠中的一种了。再往后读,又找到了隐鼠的形象。——“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这即说明,它好动,杂食,胆大,不怕人。(看来,是贬低了它的形象了。)&&&&&&&&&&&&&&&&&&&&&&&&&&&&&&&&&&&&&&&&&&&&&&&&&&&&&&&&&&&&&&&&&&&&&
〇五版《鲁迅全集》对隐鼠的注释
由此综合看来,鲁迅笔下的隐鼠是鼷鼠,已是毫无疑义的了;而人教社的注释的误人子弟,也已是毫无疑义的了。
既然鲁迅的“宠物”是鼷鼠,那他是怎么得到这鼷鼠的呢?“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于是,他就收留了这死里逃生的生命!&&&&&&&&&&&&&&&&&&&&&&&&&&&&&&&&&&&&&&&&&&&&&&&&&&&&&&&&&&&&&&
三八版《鲁迅全集》第二卷扉页
知道了他的隐鼠的来历,我还想知道他喜爱这隐鼠的原由。在同一段文字里,他是这样交代的:“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舐尽
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
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原来,他“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因此,就将隐鼠当墨猴而豢养了。&&&&&&&&&&&&&&&&&&&&&&&&&&&&&&&&&&&&&&&&&&&&&
三八版《鲁迅全集》第二卷中《阿长与&山海经&》部分文字
令我好奇的是,这又是一种什么宝贝呢?继续百度,——已不知对它说什么好了。——才知道,据说在著书立说时,曾驯化过这种神异的动物。它以笔筒为舍,豆粒为食。主人读书时,它就静静地“洗耳恭听”;主人要写字,它就勤快地研磨墨汁;主人外出时,它就忠诚地看守书房。这确乎是一种有伟大的神力的物种!然而,这物种据说是已绝灭了,——无怪乎鲁迅先生得不到了。——但似乎偶尔又有。它究竟灭没灭绝,我是糊涂着的了,这有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去探究了。至于的真伪,我也是糊涂着的了,这也有待考据学家和考古学家去探究了。
弄清了鲁迅先生喜爱隐鼠的原由,长妈妈谋害了他的隐鼠而让他耿耿于怀,这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长妈妈究竟是怎样谋害了他的隐鼠的呢?按她自己的说法,“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隐鼠逃过了的追杀,但却没逃过阿长的谋害,这或许才是作者难以释怀,并三次提及的原因吧!
此外,我还想对人教社在《阿长》中对另一个词语的注释谈谈个人的看法,这个词就是“切切察察”。人教社的注释是“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但根据作者的上下文,——“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我总感觉到这个注释还有值得商榷的必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对切切察察的注释
按人教社的注释,意即,长妈妈喜欢细碎的说话声音,并向人们低声絮絮叨叨地说些事,进而因为她的细碎的说话声音引发了作者家里的一些小风波。显然,这解释是有些牵强的。长妈妈的细碎说话声怎么就会引起小风波呢?并不清楚,此其一。其二,“切切察察”若是长妈妈的细碎说话声,她又是向谁说的呢,作者在这里并没有交待。她是自言自语说鬼话吗?若是这样,鲁迅的母亲恐怕早已将她打发掉了。其三,长妈妈“低声絮说”的时候,是有了说话对象的了,即“向人们”。其四,从鲁迅先生行文之简,用词之谨来看,他绝不至于絮絮叨叨地在前一句写长妈妈细碎的说话,后一句又写长妈妈絮絮叨叨地说话!这种叠床架屋的写法,也绝不是鲁迅先生作文的风格!
在我看来,长妈妈的“低声絮说”自然是她的言,而这“切切察察”应该是她在言之先的行。;她言行一致了,说的是事实,这才引起了作者家里的小风波。
“切切察察”这个词,我没有找到现成而确切的解释,但拆开来看,第六版《》和网络在线免费辞典,大体有“急切;情意真诚恳切”和“形容声音细小”这两种。而对于“察察”,《词典》没有收录,除“洁净的样子”外,是“分别辨析”的意思,并引用了“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及“吐突承璀,字仁贞,闽人也。以黄门直东宫,为掖廷局博士,察察有才。”做了例证。
由此综合起来看,“切切察察”的意思就明了了,即形容急切地辨识的样子。所以,用这词来描绘长妈妈,就再准确不过了。——她好管闲事,事事都很上心似的想去辨察个究竟,然后及时“向人们低声絮说”,并进而引发鲁迅家里的一些小风波。可能也正是因为她的“切切察察”,“我”“
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鲁迅先生在《阿长》中曾三次写长妈妈“大”字形的睡相,三次写对长妈妈的“敬意”,三次写《》里“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两次写长妈妈有“伟大的神力”,又写长妈妈她们脱下裤子,大炮就放不出,还专意着墨远房叔祖太太的晒衣竹竿压折了珠兰等等,他这样不厌其烦地摹写,其用意及蕴含的深意究竟是什么呢。这似乎不应该是我的探究范围,——我的喜好是怀疑,批判,并挑刺,譬如说对“隐鼠”和“切切察察”的注释的辩驳和管见。——这倒似乎应该是孩儿们需要去思索并回答的问题了。
夏历丙申年伏月晦日,阿魏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鲁迅的玩1-隐鼠疑案_大风_新浪博客
鲁迅的玩1-隐鼠疑案
一只小小的动物在你眼面前跑来跑去,时而静如泥塑,时而动如闪电;有时温顺如绵羊,有时顽劣如恶魔,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有会在哪里。然而无论如何,你都确信,它是你的朋友,在身边,在家中的某个角落还存放着一段最忠实的友谊。
我们人类的对小动物的宠爱恐怕是灵魂深处残留的远古时代的最原始的记忆。与小动物在一起,我们不再孤独,我们感到自己与世界的和谐共生。这种感受在未受人类社会的名利塑型的孩子们那里最明显,而到了成人世界,我们的情感态度早己被一层又一层的世俗覆盖,哪里还有力量感知世界的神秘与温柔?
然而鲁迅是幸运的,在他少小之时,无意中得着了一只小小的隐鼠。这隐鼠是啮齿类动物,属于豪猪亚目的滨鼠科,同科的还有南非滨鼠,岬鼠,霜鼠,裸鼢鼠,是鼠类中最小的一种,体形约一个大拇指大。虽然如此,在古代却有关于它的神奇的传说。​
隐鼠
弘景注鼹鼠曰:诸山林中,有兽大如水牛,形似猪,灰赤色,下脚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钝,亦名隐鼠。人取食之,肉亦似牛,多以作脯。乃云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辄成一鼠,灾年则多出也。
《藏器》曰:此是兽类,非鼠之俦。大如牛而前脚短,皮入辔用。《庄子》所谓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者。陶言是鼠王,精滴成鼠。遍访山人无其说,亦不能土中行。此乃妄说,陶误信尔。颂曰:鼹鼠出沧州及胡中。似牛而鼠首黑足,大者千斤。多伏于水,又能堰水放沫。彼人食其肉。
《异物志》云:鼠母头脚似鼠,口锐毛苍,大如水牛而畏狗。见则主水灾。《晋书》云:宣城郡出隐鼠,大如牛,形似鼠,脚类象而驴蹄。毛灰赤色,胸前尾上白色。有力而钝。
《金楼子》云:晋宁县境出大鼠,状如牛,土人谓之偃鼠。时出山游,毛落田间,悉成小鼠,苗稼尽耗。
《梁书》云:倭国有山鼠如牛,又有大蛇能吞之。
《尔雅》云:身似鼠而马蹄,长须而贼,一岁千斤,秦人谓之“小驴”者,即此物也。
这些传说荒诞不经,与真实的小巧而温和可爱的隐鼠相去不知几千几万里。在鲁迅的笔下,
“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它因一次被蛇咬伤而与少小的鲁迅结缘。被救活以后,常和小主人在一起,有时还不请自来地爬上主人的腿,有时跳上主人的书桌,人们用餐时,它又会毫不客气地蹿上桌子找些洒落的饭菜残渣。可是它又不似家养的小猫小狗成天地在人面前晃来晃去,它有其只有它自己才知晓的小天地,也许在你相见它时,它却躲在某个角落偷偷地看你的笑话。当你无可奈何之时,它又幽灵一样地出现在你的面前了。
何况还有老鼠嫁女的传说,虽然这讲的是大老鼠的事,但其形象之可爱,叫人不得不把它转移到隐鼠身上。
&年画 老鼠成亲
在江南一带的汉族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正月初八的晚上,老鼠出嫁女子。只见张灯结彩,喜烛高照,老鼠新娘头戴翠花,身穿新衣坐在花轿之内,由四个老鼠抬着,新郎官也由傧相陪同,在前引路。迎亲送女,前呼后拥,锣鼓喧天,唢呐欢唱,好不热闹呵!正当大家欢声笑语,杯盏交错恭贺新郎新娘大喜之时,新郎却趁人不注意偷吃了粮食。守卫的猫看见后,立即上前抓住老鼠。新郎高呼救命,大家发现老鼠新郎成了猫爪下的俘虏后,均愤愤不平。就找老鼠官儿告状。老鼠官认为猫这样做是不对的,要求放开新郎。猫不服,双方又告到县官大堂上。县官老爷在听了原告、被告的陈述后,认为老鼠偷吃粮食,固然可恶,但念其大喜之日,一生只此一次,应予以宽容。猫这样做,有点不近情理,所以要求放开老鼠。正当宣判之时,老鼠新郎又咬烂了县老爷案案上的桌裙。县官一看,勃然大怒:
“混账东西,真是本性难移!”遂改判:“老鼠被捉,罪有应得;猫吃老鼠,为民除害,天经地义,永远如此!”
从此,猫吃老鼠就名正言顺了。​
老鼠成亲
民间歌谣讲得更有趣:
歌谣大红喜字墙上挂,老鼠女儿要出嫁。老鼠嫁女
女儿不知嫁给谁,只得去问爸和妈。
爸妈都是老糊涂,争来争去才定下:
谁最神气嫁给谁,女儿自己去挑吧!
鼠女听罢仔细想,最神气的是太阳,
太阳高高挂天上,光芒万丈照四方。
鼠女求嫁找太阳,太阳急忙对她讲:
乌云能把我遮挡,嫁给乌云比我强。
鼠女又去找乌云。乌云说:
大风能把我吹散,大风来了我胆颤。
鼠女又去找大风。大风说:
围墙能挡我的路,我见围墙心打怵。
鼠女又去找围墙。围墙说:
老鼠打洞我就垮,见了老鼠我害怕。
鼠女听罢猛想起,老鼠的天敌是猫咪,
看来猫咪最神气,我要与他定婚期。
婚期定在初七夜,鼠女出嫁忙不迭,
大红花轿抬新娘,群鼠送亲喜洋洋。
新娘刚到猫咪家,猫咪一口就吞下。
猫说新娘怕人欺,为保平安藏肚里。
然而,动物们把忠诚奉献给了人,可有多少宠物是寿终正寝的呢?如果用看待人的眼光来衡量其生命恐怕多是死于少年之或中年,还未来得及领略世界的风光,在他们还懵懂的时候就悄然消失,作了阴间之鬼。这在一般人的心里只觉得不过是小事的一桩,过不了几天,关于它们的记忆就会被新的生活景象所掩盖,毕竟人生多艰,在人的一生中头脑的空间存储人间世相尚且拥塞不堪,哪还能留给这些卑微的生灵?只有童心未泯的孩子会为它们悲伤,为他们哭泣。
“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就这样才与之相逢一个多月的隐鼠忽然地人间蒸发了,只留给小主人漫长等待的煎熬。这在大人,本不是一个问题,一则人生有许多大事要操心,哪有亲工夫管一只小鼠;二则这只隐鼠本来就是家中偶然的过客,其来其去本不值得关心。
然而少年偏有他的执着,以致于长妈妈都不忍心看着他的绝望中的苦苦等待了。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于是绝望的痛苦顿时化作愤怒的复仇了,猫顺理成章地成为倾泻仇恨的对象。
人类心中的仇恨与痛苦也像是储存体内的火药,存放在体内就就烧灼自己,只有将它喷射出来才能减轻对自己的伤害,然而所喷溅的对象必将因此遭殃。它也像是民间确信的冤死的人一定要找一个替身,那游荡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这里没有什么宽恕,公平和正义。人们只相信冤气必须得到散发,被压迫的怒火必须燃烧。
可是世态的诡异远超出少年报想象。“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鲁迅说他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想的了,但是,除了那触动灵魂的对世界的陌生感,人生的荒诞性还会了怎的认识呢?这是许就是一次玩隐鼠所留给少年的最深最痛人生启迪吧。
然而,这故事多年以后还有个续集:“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
这是少年以历世事变幻,进入学者们的世界以后的深沉喟叹。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06,909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喜欢小隐鼠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