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将有哪些变化 官方明确关键六问

好人是那冬天的阳光,好人是那夏天的阴凉,好人是那雨中的花伞,好人是那饿时的乳浆。人有危险好人挡,人有艰苦好人帮……[]27亿人次!这场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口大迁徙,今年有哪些新变化?
27亿人次!这场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口大迁徙,今年有哪些新变化?
今日,为期40天的2017年春运结束了。交通运输部消息,截至昨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迁徙。而铁路和公路成了发送旅客的主力。
铁路公路是主力 网约顺风车成新选择
交通运输部大数据显示,铁路和公路是春运期间出行的主力,其中高铁出行占了铁路出行的六成。
网络购票已成为最主要的购票方式。数据显示,互联网渠道购票超过总售票量的七成,其中手机App占到了互联网售票的六成。
如果说高铁是连接回家路途的大动脉,大巴则更多地覆盖了短途出行。一份出行报告显示:74%购买汽车票的乘客是公司职员和公务员,出行目的以旅游和探亲访友为主。
除传统交通方式,在网上预约顺风车和租车回家,也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春运期间,有八百多万人次拼车回家过春节,相当于增开了8000列高铁。此外,广州、三亚、北京是租车预订率最高的三座城市,平均每单花费1297元。
从“替补”到“主力” 高铁“唱主角”
铁路运输是春运的主力,高铁又是铁路的主力。在今年春运中,高铁运送了超六成的铁路旅客,毫无疑问在春运中唱了“主角”。
以广州南站为例,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不久便迎来2010年春运,广州南站当时日均运客3.3万人,随后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等高速铁路陆续开通,使其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高铁枢纽”。今年春运,广州南站日均运客22万人,是开通初期的6倍多,客运量超过广州站60%以上。广州南站已经由原来分担广州站客流的“替补”,成为春运中的绝对“主力”。
△昨日,北京站迎来最后一轮客流高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人们过去对西南人民出行之难的形象比喻。然而,随着沪昆高铁等一批高铁线路的建成通车,今年春运,成都铁路局贵阳客运段值乘普速列车36.5对,动车却已经达到39对,重庆客运段更是超出了近一倍。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统计,在今年春运的40天里,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3.56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旅客数量超过六成,这意味着,今年有超过2.14亿人次坐上高铁出行。
民航旅客高峰出现早持续久
民航局统计显示,今年春运期间,航空运输总体安全、顺畅、有序,由于旅客运输高峰出现早,期间长,多条航线的平均客座率超过了八成。
民航局监测的数据显示,1月13日春运开始以来,民航旅客运输量逐日攀升,1月18日即开始进入春节前旅客运输高峰,节前最高峰出现在1月24-25日两天,每日旅客运输量达到151万人次。
春节假期期间,民航出港旅客主要集中大中城市出发前往旅游城市的航线。乌鲁木齐、杭州、上海、西安、广州等机场出港航班客座率平均超过85%。假期后期,西双版纳、三亚、丽江、井冈山、海口、北海等旅游目的地出港航班客座率多日均超过95%。
今年节后民航运输量仍在高位保持平稳,很多旅客推迟了返程,正月初九(2月5日)民航旅客运输量再次达到159万人次,之后开始逐渐呈回落态势,元宵节出现出行低谷。
春运中的那些“科技范儿”
今年春运还很“潮”。有的火车站可以“刷脸”进站,有的车站配备了机器人、VR导航等,科技感十足。
△春运40天:春运中的那些“科技范儿”
“刷脸”进火车站
考虑到春运期间旅客众多,为了提高进站效率,北京西站、广州南站、郑州、长沙、武汉、深圳、上海、西安、太原等火车站开通了自助“刷脸”进站通道。
机器人车站导航
在西安北站,机器人“馨馨”成为了这里的明星。通过事先植入程序,机器人“馨馨”不但可以语音回答旅客有关列车时刻、购票信息、地点指引等问询,同时还可应旅客要求即兴表演机器人歌舞。
“摇一摇”带旅客乘车
春运期间,在北京站打开手机蓝牙功能,通过微信摇一摇能够打开一个服务页面,点击不同项目即可进行候车室导航、正晚点查询、遗失物品查找、呼叫轮椅服务等。点击候车室导航,软件会自动生成一条最优路径,指示旅客找到候车室。
监制/杨继红 主编/张天宇您当前的位置 :
07:40:30报料热线:
  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9岁……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年)》对外公布,一系列数字描绘出了未来十几年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
  资料图记者李进红摄
  总人口何时达峰值,将有多少人?
  ――2030年前后将达峰值预计14.5亿人左右
  中国的总人口何时达峰值,届时将有多少人?
  对此,本次发布的《规划》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
  从人口总量看,《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总和生育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适度水平,202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2030年达到14.5亿人左右。
  资料图
  2030年老龄化程度如何?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少儿比重呈下降趋势”是《规划》对今后15年人口变动的主要趋势预测。
  依照《规划》,“十三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稳增长,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加。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另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波动将下降,劳动力老化程度将加重。劳动年龄人口在“十三五”后期出现短暂小幅回升后,年间将以较快速度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趋于老化,到2030年,45―59岁大龄劳动力占比将达到36%左右。
  资料图董海霞摄
  人均预期寿命能延长多少?
  ――到2030年提高至79岁
  根据国家卫计委此前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4岁,此次发布的《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的目标。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7.3岁,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提高至79岁。
  资料图:图为北京地铁四惠站早高峰人潮。记者金硕摄
  城镇化率将达到多少?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城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95%提升至2015年的56.1%,流动人口从2.21亿人增加到2.47亿人。
  此次发布的《规划》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主要城市群集聚人口能力增强”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70%。
  在完善人口流动政策体系方面,《规划》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另外,《规划》明确,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鼓励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
  资料图泱波摄
  2030年国民受教育水平如何?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
  在国民教育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门槛(毛入学率达到50%),2030年达到更高普及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依照《规划》目标,到203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这一数字比2015年的10.23年提高了1.57年。
  资料图杨华峰摄
  生育政策会有啥变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政策储备
  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两孩”、再到“全面两孩”,近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完善。未来,相关政策会否进一步放开,一直被外界关注。今后的政策走向究竟如何?
  对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与此同时,《规划》中还要求,科学评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做好全面两孩政策效果跟踪评估,密切监测生育水平变动态势,做好政策储备,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记者张尼)
编辑: 杜寅
24小时新闻点击榜
2030年中国人口将有哪些变化?官方明确关键六问
  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9岁……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年)》对外公布,一系列数字描绘出了未来十几年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
  资料图记者李进红摄
  总人口何时达峰值,将有多少人?
  ――2030年前后将达峰值预计14.5亿人左右
  中国的总人口何时达峰值,届时将有多少人?
  对此,本次发布的《规划》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
  从人口总量看,《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总和生育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适度水平,202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2030年达到14.5亿人左右。
  资料图
  2030年老龄化程度如何?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少儿比重呈下降趋势”是《规划》对今后15年人口变动的主要趋势预测。
  依照《规划》,“十三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稳增长,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加。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另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波动将下降,劳动力老化程度将加重。劳动年龄人口在“十三五”后期出现短暂小幅回升后,年间将以较快速度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趋于老化,到2030年,45―59岁大龄劳动力占比将达到36%左右。
  资料图董海霞摄
  人均预期寿命能延长多少?
  ――到2030年提高至79岁
  根据国家卫计委此前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4岁,此次发布的《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的目标。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7.3岁,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提高至79岁。
  资料图:图为北京地铁四惠站早高峰人潮。记者金硕摄
  城镇化率将达到多少?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城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95%提升至2015年的56.1%,流动人口从2.21亿人增加到2.47亿人。
  此次发布的《规划》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主要城市群集聚人口能力增强”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70%。
  在完善人口流动政策体系方面,《规划》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另外,《规划》明确,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鼓励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
  资料图泱波摄
  2030年国民受教育水平如何?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
  在国民教育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门槛(毛入学率达到50%),2030年达到更高普及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依照《规划》目标,到203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这一数字比2015年的10.23年提高了1.57年。
  资料图杨华峰摄
  生育政策会有啥变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政策储备
  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两孩”、再到“全面两孩”,近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完善。未来,相关政策会否进一步放开,一直被外界关注。今后的政策走向究竟如何?
  对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与此同时,《规划》中还要求,科学评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做好全面两孩政策效果跟踪评估,密切监测生育水平变动态势,做好政策储备,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记者张尼)
编辑: 杜寅2030年中国人口将有哪些变化?官方明确关键六问|城镇化率|老龄化|生育率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30年中国人口将有哪些变化?官方明确关键六问
  中新网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张尼)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9岁……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年)》对外公布,一系列数字描绘出了未来十几年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
  总人口何时达峰值,将有多少人?
  ——2030年前后将达峰值 预计14.5亿人左右
  中国的总人口何时达峰值,届时将有多少人?
  对此,本次发布的《规划》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
  从人口总量看,《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总和生育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适度水平,202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2030年达到14.5亿人左右。
  2030年老龄化程度如何?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少儿比重呈下降趋势”是《规划》对今后15年人口变动的主要趋势预测。
  依照《规划》,“十三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稳增长,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加。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另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波动将下降,劳动力老化程度将加重。劳动年龄人口在“十三五”后期出现短暂小幅回升后,年间将以较快速度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趋于老化,到2030年,45—59岁大龄劳动力占比将达到36%左右。
  人均预期寿命能延长多少?
  ——到2030年提高至79岁
  根据国家卫计委此前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4岁,此次发布的《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的目标。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7.3岁,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提高至79岁。
  城镇化率将达到多少?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城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95%提升至2015年的56.1%,流动人口从2.21亿人增加到2.47亿人。
  此次发布的《规划》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主要城市群集聚人口能力增强”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70%。
  在完善人口流动政策体系方面,《规划》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另外,《规划》明确,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鼓励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
  2030年国民受教育水平如何?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
  在国民教育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门槛(毛入学率达到50%),2030年达到更高普及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依照《规划》目标,到203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这一数字比2015年的10.23年提高了1.57年。
  生育政策会有啥变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做好政策储备
  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两孩”、再到“全面两孩”,近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完善。未来,相关政策会否进一步放开,一直被外界关注。今后的政策走向究竟如何?
  对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与此同时,《规划》中还要求,科学评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做好全面两孩政策效果跟踪评估,密切监测生育水平变动态势,做好政策储备,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完)
责任编辑:周宇航2030年中国人口将有哪些变化?官方明确关键六问
08:04: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肖昌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9岁……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年)》对外公布,一系列数字描绘出了未来十几年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
  中新社记者 李进红 摄
  总人口何时达峰值,将有多少人?
  ——2030年前后将达峰值 预计14.5亿人左右
  中国的总人口何时达峰值,届时将有多少人?
  从人口总量看,《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总和生育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适度水平,202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2030年达到14.5亿人左右。
  2030年老龄化程度如何?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少儿比重呈下降趋势”是《规划》对今后15年人口变动的主要趋势预测。
  依照《规划》,“十三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稳增长,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加。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另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波动将下降,劳动力老化程度将加重。劳动年龄人口在“十三五”后期出现短暂小幅回升后,年间将以较快速度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趋于老化,到2030年,45—59岁大龄劳动力占比将达到36%左右。
  人均预期寿命能延长多少?
  ——到2030年提高至79岁
  根据国家卫计委此前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4岁,此次发布的《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的目标。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7.3岁,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提高至79岁。
  记者 金硕 摄
  城镇化率将达到多少?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城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95%提升至2015年的56.1%,流动人口从2.21亿人增加到2.47亿人。
  此次发布的《规划》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主要城市群集聚人口能力增强”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70%。
  在完善人口流动政策体系方面,《规划》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另外,《规划》明确,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鼓励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
  泱波 摄
  2030年国民受教育水平如何?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
  在国民教育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门槛(毛入学率达到50%),2030年达到更高普及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依照《规划》目标,到203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这一数字比2015年的10.23年提高了1.57年。
  生育政策会有啥变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做好政策储备
  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两孩”、再到“全面两孩”,近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完善。未来,相关政策会否进一步放开,一直被外界关注。今后的政策走向究竟如何?
  对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与此同时,《规划》中还要求,科学评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做好全面两孩政策效果跟踪评估,密切监测生育水平变动态势,做好政策储备,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记者张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口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