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算盘算加法,如果要进位,怎么打算盘加法视频算啊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查看: 3330|回复: 14
早年间,商店卖东西我们用算盘,老外用这玩意儿,加法器
我收藏的一台丹麦60年生产的加法器,没有手摇计算器复杂,但也很精巧,按几就加几,可以进位,右边的两列不知如何使用,好像与四舍五入有关,网上可查到资料,再研究下.
DSC06821.JPG (32.39 KB, 下载次数: 8)
19:57 上传
[localimg=400,300]2[/localimg][localimg=400,300]3[/localimg]
DSC06815.JPG (29.67 KB, 下载次数: 6)
19:57 上传
DSC06819.JPG (19.51 KB, 下载次数: 7)
19:57 上传
DSC06813.JPG (37.25 KB, 下载次数: 10)
19:57 上传
DSC06811.JPG (38.52 KB, 下载次数: 7)
19:57 上传
DSC06806.JPG (39.54 KB, 下载次数: 7)
19:57 上传
机械加法器,不错。键盘上只看见呢?
回复 2# 电子管电视机 的帖子
这是一台英镑收款专用的,右边第一列是二分之一便士和四分之一便士,右边第二列是便士计算,第三列为先令计算,因为12先令为一英镑,所以这列可计数到11,高过11进位到镑,左边4列为镑计数,可计到9999镑(真不少了),最左的键是复位清零键.由于按键行程的限制(5的最长,1的最短,5以上要按下很深,可能会碰别的键,因为以计数轮为轴心,按下的行程过长,键向下同时向内的结果可能会带动其它键,因此加厚机器厚度也不能解决问题吧.因此大于5的数要按两次,在先令一列有可能会按到3次(如11).
好东西。。。。。。。。。
这东西真的是头一次见。
好玩的东东
国人比老外聪明多了,一个算盘就可以加减乘除,老外搞的这么复杂只是个加法器。
原帖由 LXWYK 于
22:40 发表
国人比老外聪明多了,一个算盘就可以加减乘除,老外搞的这么复杂只是个加法器。
就是因为抱着这种想法的国人太多,所以现在中国什么都比人家落后!
机械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谢谢各位.老外(先进国家的)是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别人随意用.国人发明的东西是别人得照着他的方法用,算盘好用,小孩子还没上学就得背3下5除2了,国外的孩子玩的正痛快,思维更发散,大了再发明东西给别人用,观念真不一样啊,落后太正常了.
原帖由 LXWYK 于
22:40 发表
国人比老外聪明多了,一个算盘就可以加减乘除,老外搞的这么复杂只是个加法器。
老哥,你要是看了人家的手摇计算器就不会这么说了,加减乘除都可以,全机械不需要心算口诀的。
照这样说国人软件聪明,外国人硬件好.
硬件都不行,谈何软件哪,软件还不如阿三.表面看着热闹.
,..........
原帖由 cqmiao 于
00:17 发表
就是因为抱着这种想法的国人太多,所以现在中国什么都比人家落后!
不是这样。中国人确实是非常聪明的,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有那么辉煌的文明。聪明才智也是生产力,也是工具,就看掌控这工具的手要这工具做什么事。
为什么建国70余年没培养出一个诺奖获得者,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在科技上面几乎都是索取而奉献极少?这不是人民的问题,而是...你懂的。
原帖由 自由风 于
10:40 发表
不是这样。中国人确实是非常聪明的,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有那么辉煌的文明。聪明才智也是生产力,也是工具,就看掌控这工具的手要这工具做什么事。
为什么建国70余年没培养出一个诺奖获得者,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在科 ...
嗯嗯,同意~体制问题,被忽悠走错道。
现在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是非常惊人的,三鹿、双汇、圣元、中地沟、毒大米、豆腐渣工程...外国人聪明多了。
微信:caoyin513 E-mail:
Powered by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谁能帮忙解释算盘加减法口诀的意思?理解不了!
雪初★洛24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不进位的加 进位的加 直加 满五加 进十加 破五进十加 一 一上一 一下五去四 一去九进一 二 二上二 二下五去三 二去八进一 三 三上三 三下五去二 三去七进一 四 四上四 四下五去一 四去六进一
五 五上五 五去五进一六 六上六 六去四进一 六上一去五进一 七 七上七 七去三进一 七上二去五进一 八 八上八 八去二进一 八上三去五进一 九 九上九 九去一进一 九上四去五进例如加法 “一下五去四”为例意思是当加一的时候,如果下面是四,你就上面拨下个5,然后下面把四个珠子拨下去如果下面不是四,那就直接拨上一好了
一直到 “五 五上五 五去五进一”意思都是一样的 而下面的 “六 六上六 六去四进一 六上一去五进一”开始 就是说 如果下面是四就 直接将四都拨下来 直接进一 如果是五或五以上的无论是多少加六都要 退一个五在拨上来一个一 然后在往前进一位以此类推 如“七 七上七 七去三进一 七上二去五进一” 意思差不多
就是说 无论几加七 都要先减去三 然后在前一数位进一个一 注:有些人认为珠算加法口诀为什么会和减法有些关系? 其实我刚开始学也是犯这中疑问
明明是加法为什么有的还要先减后加? 其实这只是算盘的一个方便只处 我门之所以用算盘就是为了不用脑子去硬加一些不好算的数 我们只要记住算盘的口诀 直接在心里想口诀 不用管他 是几加几
就按口诀来是不会错的 不行我们自己先拿计算器来算几个数加在一起
然后在用算盘就按 口诀来算 如果你真的 理解口诀了 估计肯定不会错
不知道我这样说 大家明不明白 反正就是为了 想帮助一下和我一样刚开始学算盘 有些误区的朋友
我这也是自己根据口诀慢慢理解的意思 因为我在邮政储蓄工作 这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课程
以上方法仅此参考 如果有什么出处差错 敬请原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名词解释/速算
指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较快的加减乘除运算。这种运算方法称为速算法。速算
常用速算方法  /速算
速算一:。是真正与小学数学教材同步计算的教学方法。快心算是目前唯一不借助任何实物进行简便运算的方速算方法&法,既不用练算盘,也不用扳手指&&小游戏,更不用算盘。快心算教材的编排和难度是紧扣小学数学大纲并于初中代数接轨,比小学课本更简便的一门速算。简化了笔算,加强了口算。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小学生通过短时间培训后,多位数加,减,乘,除,不列竖式,直接可以写出答数。快心算”有别于“珠心算”“手脑算”。西安教师伟发明的快心算,(牛宏伟老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专利号;ZL5.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专利保护。)&主要是通过教材中的一定规则,对幼儿进行加减乘除快速运算训练。“快心算”有助于提高孩子思维和行为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灵敏性,锻炼孩子眼、手、脑的同步快速反应,计算方法和中小学数学具有一致性,所以很受幼儿家长的欢迎。快心算方法1、会算法——笔算训练,现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检验学生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单,那么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试,答题,答题要用笔写,笔算训练是教学的主线。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一致,不运用任何实物计算,无论横式,竖式,连加连减都可运用自如,用笔做计算是启动智慧快车的一把金钥匙。2、明算理—算理拼玩。会用笔写题,不但要使孩子会算法,还要让孩子明理。&使孩子在拼玩中理解计算的算理,突破数的计算。孩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计算。3、练速度——速度训练,会用笔算题还远远不够,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是否达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4、启智慧——智力体操,不单纯地学习计算,着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激发左右脑潜能,开发全脑。经过快心算的训练,学前孩子可以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包含),数的意义(基数,序数,和包含),数的运算机理(同数位的数的加减,)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处理复杂信息分解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 速算二:。袖里吞金就是一种速算的方法,是我国古代商人发明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古代人的衣服袖子肥大,计算时只见两手在袖中进行,固叫袖里吞金速算。这种计算方法过去曾有一段歌谣流传;“袖里吞金妙如仙,灵指一动数目全,无价之宝学到手,不遇知音不与传”。&  袖里吞金速算法就是一种民间的的方法,中国的商贾数学,晋商一面走路一面算账,,十个手指就是一把算盘,所以山西人平时总将一双手吞在袖里,怕泄露了他的经济秘密。过去人们为了谋生不会轻易将这种算法的秘笈外传,一种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至少400多年名叫“袖里吞金”的速算方式。袖里吞金的计算方法是采用心算办法利用大脑形象再现指算计算过程而求出结果的方法。它把左手当作一架五档的虚算盘,用右手五指点按这个虚算盘来进行计算。记数时要用右手的手指点左手相对应的手指。其明确分工是:右手拇指/专点左手拇指,右手食指专点左手食指,右手中指专点左手中指,右手无名指专点左手无名指,右手小指专点左手小指。对应专业分工各不相扰。哪个手指点按数,哪个手指就伸开,手指不点按数时弯屈,表示0。它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不列运算程序,只需两手轻轻一合,便知答数,可进行十万位以内的任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具有创造性。法打破了几千年来四则运算从低位算起的计算顺序,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从高位算起的速算体系,使读、写、算数的顺序一致。计算时从高位算起(从左到右),基本计算可以不列竖式,一口报出或一下写出计算结果。传统的算法是读写数从高位起,计算却从低位起,使读、写数与计算的顺序不一致,使计算速度缓慢。计算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进位"与"相加"问题。史丰收教授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获得了成功,从而提高了计算速度,使他的速算法成为独具特色的史丰收速算法。 具有规律性。史丰收速算法有一套别具一格的计算法则,计算口诀,也就是计算规律。在加法方面,发明了一位数加法的指算加法:直加、反手加。减内凑反手加、加外凑反手加,进1减补加;提出了多位数加法的新法则:数位对齐,高位加起,写十记个,升个为十,串加下位,逐位右移,在乘法方面,总结出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8条进位规律共36句口诀和8条个位规律共13句口诀,以及一条求乘积的每位数的公式:本位积=(本个十后进)取和的个位数。有了这三个规律,再加上指算的配合,就可以丢掉乘法九九表进行乘法的快速计算。在减法里,提出了"复合数"概念,用"复合数"作铺垫,把减法转化为用加法来计算,又提出用乘法的"一口清"来定商,加快了求商速度。同时,两位数乃至多位数的乘除法都有心算方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加、减、乘、除运算的计算速度。 具有系统性。史丰收速算法有自己的计算体系,系统性强,在加法里,先是一位数的直加、反手加、减内凑反手加,加外凑反手加,进1减补加和多个一位数连加,然后是两位数和多位数加法,在乘法里,先是乘数是2、3、4、5、6、7、8、9的一位数乘法,再是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和心算乘法,然后是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和心算乘法。在减法里,只有基本概念没有计算方法,通过以"复合数"为计算桥梁,把减法转化为用加法来计算。在除法里,先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再是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和心算除法,然后是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和心算除法,为了保证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利进行,还建立了一套基本概念,例如1至9的指型、内凑、外凑、补数、复合数、偶同数、自倍数、循环数、假小数、本位、本个、后进、本位积等。由此看出,史丰收速算法的内涵体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具有实用性。少年儿童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史丰收速算法是个崭新的快速算法,所以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史丰收速算法道理不深,方法不繁,规律不多,动感性强,所以,少年儿童都爱学。这种速算法,小学生连续学上两三个月就可以基本掌握。成年人来学,时间还可以缩短。所以,儿童、少年、成年人都可以学会。
演练实例/速算
演 练 实 例 一Example of Rapid Calculation in Practice
速算○史丰收速算法易学易用,算法是从算起,记着史教授总结了的26句口诀(这些口诀不需死背,而是合乎科学规律,相互连系),用来表示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进位规律,掌握了这些口诀和一些具体法则,就能快速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分数、函数、对数…等运算。 □本文针对乘法举例说明 ○速算法和传统乘法一样,均需逐位地处理乘数的每位数字,我们把中正在处理的那个数位称为「本位」,而从本位右侧第一位到最末位所表示的数称「后位数」。本位被乘以后,只取乘积的个位数,此即「本个」,而本位的后位数与乘数相乘后要进位的数就是「后进」。 ○乘积的每位数是由「本个加后进」和的个位数即-- □本位积=(本个十后进)之和的个位数 ○那么我们演算时要由左而右地逐位求本个与后进,然后相加再取其个位数。现在,就以右例具体说明演算时的思维活动。 (例题) 被乘数首位前补0,列出算式: =1695072 乘数为2的进位规律是「2满5进1」 0×2本个0,后位8,后进1,得1 8×2本个6,后位4,不进,得6 4×2本个8,后位7,满5进1, 8十1得9 7×2本个4,后位5,满5进1, 4十1得5 5×2本个0,后位3不进,得0 3×2本个6,后位6,满5进1, 6十1得7 6×2本个2,无后位,得2 在此我们只举最简单的例子供读者参考,至于乘3、4……至乘9也均有一定的进位规律,限于篇幅,在此未能一一罗列。 「史丰收速算法」即以这些进位规律为基础,逐步发展而成,只要运用熟练,举凡加减乘除四则多位数运算,均可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演练实例二 □掌握诀窍 人脑胜电脑 史丰收速算法并不复杂,比传更易学、更快速、更准确,史丰收教授说一般人只要用心学习一个月,即可掌握窍门。 对于会计师、经贸人员、科学家们而言,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增加工作效益;对学童而言、可以开发智力、活用头脑、帮助数理能力的增强。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8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23:17:17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算盘的加减法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