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性癖患者的子女会有遗传性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题吗?

当前位置:
易性癖是怎么引起的
  病因及发病机制  易性癖的发生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内分泌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有的父母想要个女孩,却偏偏生了个男孩,于是违背客观事实,给孩子留长发、涂口红、着女装、取女名、处处以女孩看待,使孩子的性身份识别发生障碍,结果招致孩子后来的性心理变态。由此可见,对孩于错误的性别诱导,是造成异性癖患者的原因之一。我们所说的性别包含生物性别和心理性别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客观存在,而后者则是对自己生物性别的认定,是人在两三岁时形成的。如果大人按照自己的好恶,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男孩养,或者孩子长期生长在没有同性的环境中。就容易造成孩子心理性别的错误认知。
《成瘾医学》 师建国主编
恋物癖(fetishismt)又称恋物症,指在强烈...
恋童癖(paedophilia)是指一个成年人的性...
精神性行为异常
露阴癖(exhiditionism)又称露阴症,是...
精神性行为异常
异装癖(transvestism),又称异性装扮癖...
恋尸癖(necrophilia)又称“恋尸狂”,这...
窥阴癖,又称窥淫癖、窥阴症、目淫症,是指千方百计反...
用途: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腰肌劳损、胃脘痛、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痛经、高血压、神经损伤、软组织损伤、偏瘫恢复的辅助治疗和保健。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遗传几率高达10%,帕金森病患者的子女究竟该怎么办?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contributes":[],"title":"遗传几率高达10%,帕金森病患者的子女究竟该怎么办?","author":"shanshanshuopa","content":"
父母子女一场
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
在这目送的背后
是怎样的牵肠挂肚与不舍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
那便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在得知自己患病的瞬间
很多叔叔阿姨最担心的
不是自己的病如何治疗
而是自己的孩子
会不会有问题
总是让我感动不已每次门诊有新确诊的患者,总是会问,孩子会不会有问题呀?遗传,似乎是一个恐怖的词,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在整个家庭甚至家族之上。帕金森病的患者中,确实有一部分会呈现家族性的发病,也就是说,一个家庭里可能有很多个人生病,而且随着一代代的遗传,可能生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但是大家也不必太担心,因为只有大约10%的患者会有家族史,就是亲戚同样患有帕金森病。而且,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一些基因跟遗传性的帕金森病有关。如果家里边不止一个人患有帕金森病,珊珊会建议进行一下基因检测,明确一下是否是遗传性的,这样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症状的观察,早一些诊断和治疗。那有些患者会问了,我亲戚里都没有听说有得帕金森病的,那我的孩子会有问题吗?大部分的帕金森病患者都不是遗传性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散发性帕金森病。这样的患者呢,可能会携带有一些风险基因突变,使得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比不携带的人高一些,而且携带基因突变位点数量越多,得病的风险也越大。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担心了,那是不是我们得病了孩子就肯定会有问题了?其实不是,如果风险基因突变结果阳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患病。就像高血脂的人容易得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但并不等于高血脂就一定会得心脏病或脑血管病,中间还有其他的因素。而没有高血脂的人也不一定就不得病。风险基因对于疾病发病的作用也是类似。帕金森病的发病除了风险基因阳性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而不携带风险基因的个体,如果具有其他多项发病的危险因素,其发病风险可能比风险基因阳性的个体还高。因此,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帕金森病的多个危险因素,才能准确和正确地预测发病风险,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对于基因检测的问题,大家如果有顾虑可以咨询自己的医生看是否需要进行检测。珊珊也会考察一些基因检测的公司和项目,考察完成后会在平台上分享给大家。","updated":"T01:33:0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f29cfb5ebfdb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帕金森"},{"url":"/topic/","id":"","name":"帕金森病"}],"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599,"height":399},"href":"/api/posts/","excerptTitle":"","tipjarState":"clos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09:33:00+08:00","url":"/p/","lastestLikers":[{"bio":"销售管理","isFollowing":false,"hash":"f236d2b84ee548f8fb654fc","uid":401900,"isOrg":false,"slug":"wang-xiao-bai-41-18","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汪小白","profileUrl":"/people/wang-xiao-bai-41-18","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额。。。一学学设计的","isFollowing":false,"hash":"c7d3ee69fc2744fdcd7c","uid":76,"isOrg":false,"slug":"zhen-feng-59-16","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震风","profileUrl":"/people/zhen-feng-59-16","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龙应台说 父母子女一场 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 渐行渐远 在这目送的背后 是怎样的牵肠挂肚与不舍 如果说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 那便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在得知自己患病的瞬间 很多叔叔阿姨最担心的 不是自己的病如何治疗 而是自己的孩子 会不会有问题 …","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FULLINFO":true}},"User":{"shanshanshuopa":{"isFollowed":false,"name":"珊珊说帕","headline":"珊珊,一枚神经内科主治女医师,珊珊说帕自媒体秀主持人。希望在工作之余利用临床所学为广大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病患者,介绍更多医生没时间告诉给大家的康复保健知识。","avatarUrl":"/v2-deda0050b8b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shanshanshuopa","bio":"神经内科主治女医师","hash":"9fcdcc025ed53cf86458e5","uid":218300,"isOrg":false,"description":"珊珊,一枚神经内科主治女医师,珊珊说帕自媒体秀主持人。希望在工作之余利用临床所学为广大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病患者,介绍更多医生没时间告诉给大家的康复保健知识。","profileUrl":"/people/shanshanshuopa","avatar":{"id":"v2-deda0050b8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nwebAnswerRecommendLive":"newVersion","newMore":"new","sendZaMonitor":"true","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by_algo_related_with_article","qrcodeLogin":"qrcode","newBuyBar":"liveoldbuy","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iOSNewestVersion":"4.2.0","default":"Non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女朋友的姐姐有精神病,跟女朋友结婚后生的孩子有没有患精神病的可能?
引起精神病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外因,如天灾(地震、火灾等)、失去亲人、失恋、婚姻不幸福、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受挫等均可引起巨大的心理创伤。另一种是内因,由于长期生气、受惊吓或一时受到刺激不愿接受现实,容易造成思虑过度、悲愤恼怒、惊恐害怕等,这些精神(心理)活动导致人体各腑脏功能失调,使阴阳失去平衡而引起精神失常。
精神病的种类很多,除了一小部分器质性精神病有明确的遗传因素外,其他精神病是由于体质、心理和环境等多重原因造成的。虽然遗传对精神病的成因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绝对因素,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大脑功能不稳定造成的。由于造成大脑功能不稳定的因素尚未被确定,因此要预防精神病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一般来说,只能从保持心理健康做起,如在遭遇压力而焦虑...
其他答案(共6个回答)
的发病都有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例如精神病患者的子女患精神病的可能性是健康人子女的十甚至几十倍。你朋友的姐姐有精神病,那么她也有携带一些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们未来的孩子患病风险会稍微大一些。
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因为一方面多数精神病患者的父母和其他长辈并没有精神病病史;二来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只有发病或不发病两种可能,病人的子女中也大多数是不会得病的。所谓遗传是...
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很多相关信息的发病都有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例如精神病患者的子女患精神病的可能性是健康人子女的十甚至几十倍。你朋友的姐姐有精神病,那么她也有携带一些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们未来的孩子患病风险会稍微大一些。
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因为一方面多数精神病患者的父母和其他长辈并没有精神病病史;二来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只有发病或不发病两种可能,病人的子女中也大多数是不会得病的。所谓遗传是对于某个群体而言的,不是说这个孩子一定会得病。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简单回答。
服用药物期间如果怀孕,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这是其一。如果停药能不能怀孕呢?
精神疾病都有遗传倾向,精神疾病患者的子女...
精神病确实是有遗传倾向的。有遗传倾向的人不一定真的发病,只不过发病的阈值比较低。如果一生平平安安过来,可能什么事也没有。但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可能在别人能顶过去...
恕我直言:你已成了精神病“世家”的一员,为优生作想,你可娶妻,但应绝育,
您好,虽然没有确定的证据表明抗精神病药有致畸性,但是除非患精神病的孕妇对自己、他人或未出生的孩子有危险性,或者住院并不能彻底控制其精神病,在怀孕的前三个月不应该...
“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精神病”,所述不准确,精神病诊断应由精神病院确定,在怀孕期间可能出现的精神症状是常见的,但要确定精神病可能勉强,但真正确诊为精神病,遗传也是...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易性癖该怎么办?
匿名用户&&&&
| &&&&浏览7234次 &&&&| &&&&提问时间: 15:58:42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我是一名易性癖患者,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因为小的时候跟哥哥一起睡觉,学电视剧上的男人跟女人,你压着我我压着你,时间长了我竟然爱上了这种被压着的感觉,而且现在总是幻想自己是一个女人,也从内心觉得自己根本就是一个女人,特别是每天晚上躺着睡觉的时候,总希望自己会像一个女人一样,被强奸。长时间的手淫也导致了我的阴茎有一点变形。 想得到帮助:易性癖该怎么办?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易性癖是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故又称变换性别癖或性别转换症易性癖群体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身份相违背。男女都可见,以男性较多,男女比例约为3:1。易性病通常被称为易性癖,它是生物学因素所致,与违背客观事实生活环境也有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易性癖是一种是反自然的亵渎行为,有的患者甚至受到行政、司法的惩处,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众多的病例资料表明,易性癖是与生俱来的,并非积久成习,跨性别者包含了易性癖,可不是所有的跨性别者都是易性癖。易性癖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做变性手术。国外最新的治疗方式是对未成年的易性癖者采用“性别拮抗剂”药物来暂时抑制易性癖者的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与性器官发育,避免其尴尬懊恼,并在药物治疗阶段辅助心理治疗,帮助未成年易性癖者理解跨性别与易性癖的区别且引导对方适应自身的生理特征、引导对方适应同性群体的喜好与习性,治疗成功者成年后能适应接纳自己的生理特征、适应与同性群体相处,并不再有变性的愿望。
病情分析:
易性癖群体是跨性别(参见百度词条“跨性别”)群体中的一部分。跨性别(transsexual),它是指对其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感到无法认同的人。跨性别群体中的一部分希望完成变性手术,称为易性癖。易性癖产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传统认为与其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如有的父母违背客观事实对待孩子使其产生认同障碍,如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扮、教育孩子,使孩子的性别认知心理被扭曲而导致易性癖;还有另一个说法,胎儿在母体妊期内激素分泌异常,先天易性癖,事实上先天易性癖是存在的,有的易性癖者幼年期受过父母的正确的性别教育,女孩穿女性化的服饰且被父母教育表现文雅温柔的一面、男孩穿男性化的服饰也被父母教育表现勇敢大胆的一面,可易性癖者本人拒绝接受父母的性别认知教育,坚决要求内外都表现出异性化喜好的特点,因此,传统认为易性癖者与父母幼年性别教育不当的说法其实是不全面的,易性癖者中先天易性癖的人居多。目前国外有个别科学实验已发现部分易性癖者的易性癖倾向与大脑组织结构异常有关。建议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患者将内心的痛苦倾吐出来,并给予患者理解、关心和支持。因为易性癖是一种性别身份识别障碍,医生要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患者认知自己的真正身份,帮助患者渡过心理上的危机。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网站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青少年性心理行为问题及应对
文章导读:青少年是带着生机和希望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于性的认识和理解,更能体现当今性作为一门科学的价值所在。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最难以把握也最容易埋下问题的发展课题便是性的发展。本研究从心理学层面深入探讨了青少年性认知发展、性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现象,并从多个角度挖掘成因,提出相应地应对策略,以期为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性教育指明方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过去的中国,性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而如今,可喜的是人们已经开始将其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对待。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最不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个体生理成熟趋早而心理成熟滞后,不同步的身心发展容易导致各种身心问题的发生。性作为这个时期萌芽并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容易困恼青少年的生活,使其无法顺利完成这一时期的发展任务而进入下一人生阶段。二十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青少年的性心理问题,但大多是围绕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性生理、心理困扰和性心理发展理论及现状展开的,抑或单独从某一角度论述青少年的性行为偏差,很少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全面梳理青少年的性心理行为问题,并深挖其成因以求找到应对之策,这也是本研究的致力之所在。
  1 青少年性认知偏差
  ――性别角色偏差的表现及成因一个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种。前者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解剖学上的差别,而后者也可以称为“性身份”或“性别角色”,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自己生理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通俗点说就是个体所表现出的与生理性别一致的气质、性格、思想感情和行为特征。
  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男人还是女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这种对自己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作出的评价或持有的看法叫做“性别同一性”,或译“性别自认”,性别同一性规定着异性间的关系和对于性的态度。如今,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差现象:女生穿破洞牛仔裤,说话粗声大气,只和男生玩;男生说话细声细语,为人处事扭扭捏捏,一见生人就脸红。更有甚者长期男扮女装并自以为正常,这无疑都是性别角色认同出现了偏差,长此以往,无形中形成了与自身生理性别不相符的行为模式。
  有调查显示:3、4岁儿童已获得性别认同的能力,4、5岁儿童逐步获得性别稳定性的能力,5、6岁是性别一致性发展的快速期,大多数的6岁儿童已获得性别恒常性。缘何如今已过性别恒常性关键期的青少年看似仍未具备性别同一性?首先从客观现实上来说,独生子女家庭俨然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家庭结构,这些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龄的性别参照和性别对比;其次,从早期家庭教育上来讲,有些父母无视子女的生理性别,按自己的心愿来抚养孩子;另外,由于社会竞争的压力,父母疲于奔命,与子女的沟通和相处时间减少,子女缺少对同性父母榜样的模仿机会,同时,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并不因性别差异而区别对待;当然,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更不乏青少年对“中性化偶像”的争先追捧和模仿。由此,青少年性别中性化和性别模糊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从而使自身的性别角色概念模糊不清。
  2 青少年性行为偏差的表现及成因
  性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生物基础,也是人类种族延续的必由之路。但是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特别是道德心理都不甚成熟。在如今这样一个风云多变、真伪难辨的信息时代里,尤其容易受到不良性文化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性行为问题。
  2.1 青少年未婚先孕
  2010年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北京大学人口所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宽容态度,22.4%曾有婚前性行为,其中有51.2%的青少年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法。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此次调查历时近2年,涉及1.64亿15岁至24岁未婚青少年。如今,未婚少女怀孕或流产的消息更加频繁的见诸报端:“初生婴儿被遗弃,父母均为未成年人;11岁女孩怀有葡萄胎,父母浑然不知;13岁的初中生拿压岁钱做人流;16岁女生做人流时不慎被医成植物人……”5年前,中学生或大学生做人流还会遮遮掩掩,现在,则是直接穿着校服就去了,种种现象实在让人痛心不已。青少年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未具备为人父母的条件,但是他们却屡尝禁果,无视未婚先孕和人工流产对其造成的隐性伤害:在人工流产过程中,少女可能会出现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还可能并发各种妇科炎症,多次流产甚至会导致终生不孕;在心理上,未婚先孕的事实必定会给少女及其家人带来负面影响,让他们觉得做了不光彩的事,从而抬不起头,心情压抑而无法抒怀,甚至还会造成两个家庭的矛盾而伤害彼此感情。这种种严重的后果反应出的不仅仅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更折射出了社会道德监督的失职。
  2.2 青少年性犯罪
  2005年的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的数量已经占到我国总犯罪量70%,其中性犯罪的比例超过30%。犯罪年龄集中在14至18岁之间。如今七年过去了,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是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和众多学者的数据分析预示着这比例一定是有增无减,而年龄也是更趋低龄化。以前青少年性犯罪势单力薄,多表现为强奸,但如今青少年性犯罪的情节日渐恶劣,团伙性暴力性的性犯罪案件增多趋势明显,强奸杀人、轮奸、鸡奸、性虐、奸淫幼女、强迫少女卖淫、网络裸聊等等,犯罪手段的残忍性,犯罪形式的多样性、组织性让成年人瞠目结舌,而且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天津市建新劳教所年龄最小的“轮奸犯”仅14岁,青少年性犯罪的年龄越来越趋低龄化。这和青少年性早熟、“黄色”影像的荼毒关系最大,当然家庭教育的缺失,道德观、价值观歪曲,法纪观念淡薄也是导致青少年性犯罪频发的主要原因。
  3 青少年性心理偏差的表现及成因
  青少年性心理偏差是指青少年期出现的对于性的认识及活动方面的问题,常见的有青少年性识别障碍、性偏好障碍、性取向障碍,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较受争议的性心理障碍――虚拟色情迷恋症。
  3.1 性识别障碍
  个体对自身生理性别的认同发生了紊乱,称之为性识别障碍。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易性癖,又称性别改变症。其特征是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不接纳自己的生殖器官及副性征。他们的穿着打扮、情感行为、社会交往、工作选择处处按与自身相反的性别去要求,不顾舆论压力和家人阻拦,坚决要求做变性手术。其实儿童早在3岁左右就确定了自己的性别身份,其后随着与外界的相互影响和社会对其的性别角色期待,逐渐形成一套符合自己性别身份的行为系统,但是有些儿童由于早期教育的缺失及不当,没有在关键期内确立明确的性别身份,这就为后来的性别识别埋下了祸根。虽然这类青少年并不占多数,但是越来越吸引眼球的“伪娘”“变性”现象让我们不得不警醒:对青少年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的引导与教育刻不容缓。
  3.2 性偏好障碍
  性偏好障碍又称性倒错,指采取偏离正常的行为来取得性满足的心理倾向。在青少年中较常见的有恋物症、异装症、窥阴症、露阴症等形式。恋物症指迷恋非生命物体,以此作为刺激物唤起性幻想和性冲动。常见于男性,迷恋对象常为女性的服饰。异装症:指穿着异性服装,主要是为了获得性兴奋。窥阴症:反复出现的窥视他人裸体或性活动,通常引起性兴奋和手淫。露阴症:反复或持续出现在公共场合向他人暴露生殖器,暴露时出现性兴奋。调查发现成人的这类问题大多开始于青春期,18岁以前开始的约占半数。性偏好障碍的形成原因大多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解释,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这与个体童年期被压抑的性心理发展过程有关,行为主义则认为这是习得的一种行为,但更准确的应该归咎于个体的动机和人格的部分缺失。
  3.3 性取向障碍
  性取向是指个体性活动的对象是异性、同性或两者兼有,是一种基本的性行为活动的性别指向,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这里主要讨论近些年来在我国青少年中日渐多见的同性恋现象。虽然很多国家已经认可了同性恋行为,而不再把它视做一种疾病,但由于我国文化的特点,大多数人对于这一现象依旧是无法完全接受。同性恋个体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多见于未婚青少年。有学者调查发现,同性恋大概占总人群的4%左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一直备受争议,早期的性学家大都认为同性恋主要是通过遗传决定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正确与否。不过病态的家庭结构致使儿童发生角色认同错乱似乎更能解释这种现象。同性恋行为在我国是近几年才浮出水面并日渐公开化的:有女学生直接牵着自己的“女朋友”去上课的,也有男学生和“男朋友”公开接吻的……虽然有调查显示人们对这种行为比以往表现出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但是这种包容是极其有限的,在中国这样一个道德规范严谨且正统思想仍占主流的社会中,同性恋者仍然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异类”。
  3.4 虚拟色情迷恋症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虚拟色情也随之潜入青少年的生活,他们登陆互联网,浏览成人网站,在聊天室里同其他网民进行网上虚拟性交,有时甚至发展到在现实生活中与网友见面并性交。有些频繁登陆色情网站的网民甚至形成了对电脑的条件反射,一登陆到电脑甚至在电脑启动之前就会产生性兴奋。有学者认为,当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寻求网络性爱的行为,甚至在网络性爱影响到自己与亲近的人的关系时,他们仍然无法停止这些行为,那么对这个人来说网络性爱的迷恋就是一种真正的瘾。虽然这种现象更频繁的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资源全世界范围内的覆盖,我国青少年中也已经出现这种现象。尽管目前虚拟色情迷恋症还未被列入官方诊断的范畴,也不能界定在何种程度上使用网上色情资源属于娱乐活动,何种程度就构成虚拟色情症,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如果网络监管不力加之青少年辨识力与自我控制力不强等原因,虚拟色情迷恋问题会愈演愈烈。
  4 青少年性心理行为问题应对之策
  4.1 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这里所说的性教育包括性别教育,是广义的性教育。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在2.5岁~3岁左右,因此在学前儿童期就要开始进行性别教育。儿童早期形成的性心理定势及性别观念,是成年人高度明确的性概念和信念的基础,也是影响成年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学前阶段不正确的性别教育甚至是导致成年时期各种性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根源。国外研究也指出,几乎所有的要求手术变为女性的男性易性癖患者,其幼年均有女性化行为;大约有2/3的男性同性恋者,其幼年就有女性化行为;大约有一半的异装癖者幼年就喜欢着女装。上述研究表明,成人的性变态与儿童的性角色畸形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性别教育应该从小做起,尤其是家庭教育,家长不能不顾儿童的解剖性别而根据自己的喜好人为地去为孩子“选择性别”,当然也不能以严格的性别刻板印象去要求孩子,性别角色教育已经由最初单维的女性化、男性化教育走向适应当前竞争社会的双性化教育。坚强勇敢、果断机智、温柔体贴、耐心细致……这些性格特征不应被贴上性别标签,它们是两性共有的。只要是孩子身上表现出值得肯定的积极品质就要加以鼓励。父母一方面要意识到自身所扮演的性别角色模式,但要尽量避免典型男性化和典型女性化倾向,父亲也要从事家务劳动,照看孩子;母亲避免做专职家庭主妇,也要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鼓励孩子积极进取。这样有利于孩子把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综合起来,为塑造双性化性别角色模式打下基础。
  4.2 安全度过“危险期”――青春期
  有学者形象地将青春期叫做“危险期”,这很贴切地描述了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走上“危险”的不归路,也很容易为未来的发展埋下祸根。因此,青春期性教育不容忽视,为了使青少年能够安全度过“危险期”,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多管齐下。不仅要对青少年进行性生理教育,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向他们传授“第二性征”等生理知识,让他们了解生命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还要辅以性心理教育,以平和的态度解答孩子出现的种种疑问,对孩子出现的正常的性欲望和性冲动适时引导,合理疏通,一旦发现孩子有任何心理行为的异常现象,应及时寻求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当然,性道德教育也必不可少,对女孩尤其要进行恋爱观、贞操观、忠洁观、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观念的教育,对男孩则要重点进行责任感、使命感、理想抱负和家庭观念的教育;同时,性法律教育和性保护教育也不可或缺,必要的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与技巧也应该向青少年全面传授。青春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这一时期也是早恋的常发期,对于早恋问题,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贯彻“宜疏不宜堵”的指导思想,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能雷霆大怒,尝试和孩子平等民主对话,说以利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巧妙地采用“冷冻法”――和孩子达成“协议”,暂时冷冻封存感情,等考试过后再来细品这段感情,必有不一样的感触。总之,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
  4.3 青少年性教育应纳入课程体系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要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人文素质上武装自己,同时在生理和心理上也要迅速成长起来,逐渐发展成一个完善的人,掌握各种生存技能并具备应对人生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的能力。虽然中学时期他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从“生物课”上了解了一些“性知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的性教育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或根本不成系统,再加之青少年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无法辩证和坦然客观地面对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将性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或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中来势在必行。通过专门的课程开设和专职的教师授课,辅以科学的分班分层或分性别分年龄的分组教学,向青少年系统科学地传授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法规和婚恋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和性道德荣辱观,为其以后组建幸福家庭、融入和谐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石。如今大学生婚前同居、未婚先孕并流产、卖淫嫖娼、“包二奶”、“求包养”等现象遍地开花,这其实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中学阶段性教育的缺口。性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不应仅局限于中学阶段,大学阶段也应该开设相应的必修课程,应将性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
  4.4 净化大众传媒,隔离“有色信息”
  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少年犯在“犯事”前都接触过含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书刊和音像制品。也有很多调查揭示,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一种来源便是各种杂志、音像制品和网络信息。这充分说明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套用描述网络利害的一句话,其实“大众传媒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青少年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科学正确地利用大众传媒,那么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育渠道。但是,如果青少年只迷恋于一些不正规渠道所传递出的腐朽、肮脏的“有色信息”,那么其心灵必定受到毒害。青少年的自控力和分辨力都不甚成熟,很容易被垃圾信息蒙蔽双眼,这也就给政府有关部门敲响警钟: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对“贩黄”、“制黄”以及传播黄色诱惑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强对传播、复制、发行淫秽、色情录相、光碟等的不法经营者的打击,彻底清除文化市场中的“精神垃圾”。净化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让“有色信息”没有机会和途径接近青少年,同时辅以科学规范地性教育,相信必能还青少年一片晴空。
  5 结语
  弗洛伊德把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都归结于性,虽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也从另一角度折射出性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青少年性认知、性行为和性心理的和谐发展是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达到和谐统一的前提。而如今青少年受不良性信息的刺激增多,性成熟提前而性心理结构却不甚完善,因此,全面了解青少年性认知、性行为和性心理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现象,一方面为青少年的成长道路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也为成年期可能出现的各种性问题找到症结之所在,从而找出应对之策,为保障青少年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来自《中国性科学》杂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