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专业,美学原理课重要吗?算不算专业课?各位学姐学哥们。美学原理 挂课了有影响吗?

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2015年电大美学原理课程网上形考作业1-4(四次)参考答案.doc
文档介绍:
电大美学原理课程网上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第一次形考作业(学习完1-2章之后完成)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答:不对。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等类型。
2.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答:对。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1750年出版了《美学》第一卷,阐述了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年,在他任教的大学开设了美学课程,因此被称为
“美学之父”
3.“巫术说”是一种科学的审美发生学说。
答:不对。巫术说认为,神话、歌舞等在内的原始人类文化现象都是巫术仪式或巫术习俗的组成部分,因而原始艺术最早是作为一种巫术手段,为保证原始人狩猎成功而举行的巫术仪式。我们认为,审美与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不十分正确,因为原始艺术虽然具有很强的巫术动机或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的联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②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③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④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2.探讨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①考古学方法。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②对现代残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③对儿童艺术心理学的探究。即通过对儿童艺术心理的研究,推测人类审美发生和艺术的起源。
四、论述题:试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举例说明)(35分)
答:1.审美发生其实也标志着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得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主体(社会的人)和客体(自然界)之间,才逐渐形成了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等在内的各种现实关系,审美关系也是主客体价值关系中的一种。2.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审美意识;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也不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而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与人为敌或与人无关的自然转变成的“人化的自然”。所谓“人的对象化”,则是指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使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体现出来。因此说,审美客体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3.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践创造了人的对象世界,外部自然界被“人化”而成为审美客体;另一方面,实践又创造了对象的主体,主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地被“人化”而产生审美感受。与此同时,也是实践使得主客体之间发生了关系,并进而形成了审美关系。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积淀在审美关系中,体现在客体便是审美价值的产生,体现在主体便是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形成。4.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不仅是客体的自然属性;审美价值不是主观的产物,但它又并不是与主体无关。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的统一。因此,我们说,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客观世界的美,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
第二次形考作业(学习完3-4章之后完成)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答: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答: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3.造型艺术
答: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艺术等。
4.实用艺术
答: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答:不对。理由: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产生以期自然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浏览:72次自学大学中文系课程都需要看哪些书? - 知乎1555被浏览93963分享邀请回答7191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4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关于高校美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美学原理,美学原理作业答案,美学原理读书报告,美学原理论文,设计美学原理,尔雅美学原理题库,叶朗美学原理,美学原理 科学美,课程与教学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高校美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gothic-1)
(青龙山揸fit人)
(京师游子)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