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特征资料征

老北京话的八个特点-中新网
老北京话的八个特点
  北京方言除了“儿化”韵,还有哪些特点?这里概括出如下8点:
  一、词尾可加“个”字
  无实际意义,如“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于是,一个星期都说完了。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二、叠词词尾变音
  有时变轻音,如把“奶奶”叫“奶耐”、把“爷爷”叫“爷业”、把“哥哥”叫“哥个”,把“姐姐”叫“姐介”,词尾都读轻音。有时叠词词尾变重音。同样是以上的称号,大声叫时把“爷爷”叫“爷耶”,把“哥哥”叫“哥该”记得何冰在演京味儿电视剧时,就大声喊张国立为“哥该!”有时不是叠词,词尾也可变音,比如“白话”,“话”要读轻音“或”,即花言巧语之意,如“你瞎白话什么呀?”再如“嘀咕”,要读轻音“嘀故”,而不能读成重音“嘀姑”。
  三、同一个字的尾音轻重不同
  轻重不同含意就不同,比如“大爷”,词尾读轻音,就是对父亲的兄长的称呼,比如二大爷,张大爷等。如读重音,就是称呼父亲的长辈了,如父亲的父亲、伯父、叔父等,又如“姑爷”的尾音读轻音时是“女婿”的意思,如“新姑爷”,“爷”字读“叶”轻音。读重音时,就是长辈姑奶奶的丈夫了,如“二姑爷”。
  四、约定俗成的特点
  把挑担子卖菜的叫“八根绳儿”(四根绳儿系一个菜筐,两个菜筐八根绳子)。还比如,把说媒的、帮人租房的中介叫“拉纤儿”的、管傍晚叫“晚不晌”,把太阳叫“老阳儿”、“阳”发“姨”的声,有的人贪睡,别人就会喊:“老姨(阳)儿都晒屁股啦!……”
  五、爱用象声词
  比如“七嚓咔嚓”(干完了活儿);“唏了呼噜”(吃一碗炸酱面);“叭叽”(摔个大马趴)“叮了咣?”(全洒了)。各种象声词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六、后缀词尾的应用
  无实际意义,但有了它,句子更形象,比如“苦了巴叽”、“甜巴丝儿丝儿”、“黑不溜秋”、“花里胡哨儿”、“滑不机溜”、“热乎乎儿”、“硬邦邦”等,就比直接说这东西苦、甜、黑……更生动,使人感受更深切。
  七、爱打比方
  北京方言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羊上树”。羊本不会上树,用它比喻一些人故作姿态,刁难别人,求他办事,他就“拿糖”,把别人惹急了就会对他说:“你小子还别羊上树!”还比如“箩圈儿架”,箩圈儿是圆形的,找不到缺口儿,如果打架的人吵成一团了,情况复杂,无法劝解,就叫“箩圈儿架”。再比如有人长脸形,就成了“驴脸刮搭”了。
  八、爱说歇后语
  北京人爱用歇后语使语言生动活泼。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内容。一般只说前一部分内容、后边儿的让别人去体会或猜测,比如有京城特色的“天桥儿的把式――只说不练”、“剃头刀儿哄孩子――不是玩儿的”、“切糕改粽子――折腾枣儿”等。(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北京人基本可直立行走,属群居生活,他们的大脑相当发达,并学会制造工具,因此,他们的手制造工具灵活多变,与现代人相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是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北京人基本可直立行走,属群居生活,他们的大脑相当发达,并学会制造工具,因此,他们的手制造工具灵活多变,与现代人相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人的特征和生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