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 是一般纳税人么

袁方利----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14.05.05]
? [14.04.30]
? [14.04.18]
? [14.03.18]
? [14.03.13]
?[14.05.05]
?[14.04.30]
?[14.04.16]
?[14.04.04]
您现在的位置: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flyuan@home.
  袁方利,男,1967年11月生,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6年5月至1998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8年6月开始在中科院过程所工作。2003年1至2003年12月在韩国化学研究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4-6月受邀到韩国地质与资源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2009年2-4月在日本埼玉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网址:)&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功能粉体材料研究,采用热等离子体和水热等非常规粉体制备技术,从粉体颗粒的结构设计、工艺调控到工程化应用开展研究。以颗粒纳微结构调控为基础,围绕空天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了热等离子体等技术调控纳微结构应用研究,提出了特种粉体新工艺,进行了等离子体反应器等关键设备单元研制,形成了热等离子体制备粉体装备。并将粉体制备技术进行了工业化推广应用。&  主要业绩:发表论文80多篇,包括Adv.Mater、JPCC等材料类重要期刊;申请专利24项,其中授权专利6项,参与编写了“纳米氧化锌国家标准”,并参与了“冶金与材料制备工程科学”和“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Research”两本专著部分章节的编写;2011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人才培养: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培养了胡鹏、姚明水、尹春雷、曹月斌、左阿惠等多名优秀学生,胡鹏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人才奖”与“院长优秀奖”,姚明水获“国家奖学金”与“所长优秀奖”,曹月斌与尹春雷也分别获得了“所长优秀奖”和“所长二等奖”。&
&研究领域: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代表论著:李会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14.12.16]
? [14.12.12]
? [14.12.10]
? [14.09.09]
? [14.09.01]
?[14.10.31]
?[15.01.12]
?[15.01.09]
?[14.12.24]
您现在的位置: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 男,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99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2001年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懿院士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留所工作至今。现任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循环经济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国家第一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从事冶金、化工清洁工艺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应用基础与工程化研究,包括工业固废等非传统资源清洁循环利用、CO2固定与利用绿色过程、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系统集成等;形成了CO2替代光气制备异氰酸酯、工业固废碳酸化固定CO2等核心技术,并推向产业化。近年,基于研究积累,进一步拓展至高铝粉煤灰、钢铁冶金废渣等典型工业固废制备环保功能材料新领域,开拓了冶金、能源、化工、环保、材料多产业交叉的资源循环利用基础理论与集成技术体系,服务于我国过程工业循环经济大规模发展。&&&&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重点项目(课题)20余项;以及地方政府、企业合作课题多项。在J. Phys. Chem. B、 Green Chemistry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2 项)。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组建了40余人的年轻科研团队;获2010 年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及第一届中央机关五四青年奖章。
&研究领域: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代表论著:李洪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15.04.08]
? [15.01.29]
? [14.12.16]
? [14.12.12]
? [14.12.10]
?[14.10.31]
?[15.04.07]
?[15.03.31]
?[15.03.31]
您现在的位置: &
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李洪钟,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多相反应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41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6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65-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长期参加了国家顺丁橡胶攻关项目(注:该项目集体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本人未获奖),其中从事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与开发工作。&  198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年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后,研究多种燃料在中试规模循环流化床中的燃烧特性和微细颗粒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有关论文于1989年获第十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最佳论文奖。&  1989年至今,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八五”重大项目和多项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以及与中国石化总公司、上海焦化厂、攀枝花钢铁公司和云南曲靖越钢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合作项目。主要研究工业气固流化床和移动床结构与动力学行为的量化及调控理论与方法。曾用自行设计的光纤微观摄像探头发现快速流化床中颗粒聚团的存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将多相流基本原理与散料力学相融合,建立了移动床气固两相流理论;提出了颗粒与添加组分设计、流体设计、外力场设计、内构件和床型设计等旨在抑制气泡和聚团的生长,实现气固散式流态化的理论与方法。&  目前承担科技部973计划过程节能重大项目及与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中信锦州钛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项目。研究方向为工业多相流反应器结构与流动行为的量化预测理论和优化调控方法; 多相流结构与传递和反应的相互关系;多相反应与传递过程强化的理论与方法;流化床反应器模拟与放大规律的研究等。&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并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和6章;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12项。在流态化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获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与郭慕孙院士共同主编我国首部“流态化手册”(316万字)200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为“三个一百”工程原创图书,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现任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Particuology”编委,“应用化学”编委,“工程研究”编委。曾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流态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工冶金”副主编,“中国粉体技术”杂志编委会主任,“燃料化学学报”编委,“基础研究”编委。&
&研究领域: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代表论著: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13.04.03]
? [12.11.27]
? [12.11.13]
? [12.10.08]
? [12.09.13]
?[13.03.04]
?[13.04.25]
?[13.03.29]
?[13.03.06]
您现在的位置: &
所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yizh@home.
张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年6月生。张懿院士是我国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八十年代开创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交叉综合研究的新方向,提出资源再生循环与污染控制相结合的积极治理路线,建立了系列新技术和优秀示范工程,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九十年代开拓了清洁工艺-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研究新方向,主持我国第一个清洁生产工艺国家项目,在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多级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和绿色过程工程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性成果和产业化应用突破。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的亚熔盐高效清洁反应/分离新系统和新过程,已拓展为处理多种矿物资源的普适性新理论和共性技术。对资源环境过程工程交叉学科建设和我国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提升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现主要从事绿色过程工程方向的基础与应用开发研究,包括资源生态化利用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新过程-多元复合体系绿色分离基础,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技术等,完成从基础研究直至工程应用的全过程。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等,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申请和授权专利36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名。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中科院首届“十大女杰”称号。200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人事部授予她的研究群体“先进集体”称号。现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领域: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代表论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