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术表演的不和搞笑一家人3老师喜欢多说老师一样喜欢拍戏爱看书这是抑郁症吗

大部分同意。楼主的有些表述可能跑题了(比如学佛的问题,最好在另一个语境来谈吧)。有些建议到了面对现实时候可能还是比较抽象(比如我不知道文艺女青年到底为何物)。我想楼主的经验和知识都没大问题,但其他当事人对类似状况作出反应时离不开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因此抑郁症的治疗必须考虑社会之维。楼主这样的帖子至少可以提高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意识吧。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产后抑郁,去医院了,医生开药,我吃了几天又没吃了,觉得好像自己很正常啊,为什么要吃这些呢,网上的资料五花八门,看的更没底了,现在的情况就是不爱主动说话,特看重钱,舍不得花,好像自己没啥情绪。以前的事好多都记不起来了。睡眠不好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产后抑郁,去医院了,医生开药,我吃了几天又没吃了,觉得好像自己很正常啊,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产后抑郁,去医院了,医生开药,我吃了几天又没吃了,觉得好像自己很正常啊,为什么要吃这些呢,网上的资料五花八门,看的更没底了,现在的情况就是不爱主动说话,特看重钱,舍不得花,好像自己没啥情绪。以前的事好多都记不起来了。睡眠不好
建议您信任医生,善待自己,遵医嘱服药。
善待自己,可是我现在出去买东西都是容易听别人的,也没多大兴趣,我发现自己怎么感觉从结婚到怀孕这两年,好像错过了很多东西,几乎没怎么跟同学朋友深交流过,我以前都不知道抑郁是怎么回事,现在网上查了,有些意外怎么会这样。我之前没想到养育一个小孩会遇到这么多问题,而我一直紧张的很。后来上班后,工作不下去,公司跟我协商解决合同,我一个人在家还是瞎想。做什么都耐心不够。楼主经济情况应该不是很担忧,有基础可以好好治疗。我想我可以自己调整吗?一直靠药物治疗受不了
善待自己,可是我现在出去买东西都是容易听别人的,也没多大兴趣,我发现自己怎么感觉从结婚到怀
善待自己,可是我现在出去买东西都是容易听别人的,也没多大兴趣,我发现自己怎么感觉从结婚到怀孕这两年,好像错过了很多东西,几乎没怎么跟同学朋友深交流过,我以前都不知道抑郁是怎么回事,现在网上查了,有些意外怎么会这样。我之前没想到养育一个小孩会遇到这么多问题,而我一直紧张的很。后来上班后,工作不下去,公司跟我协商解决合同,我一个人在家还是瞎想。做什么都耐心不够。楼主经济情况应该不是很担忧,有基础可以好好治疗。我想我可以自己调整吗?一直靠药物治疗受不了
自我调整即使是可能的,也要先有良好的身心基础。药物的优势之一,就是它能迅速帮人调整状态,恢复到比较好的身心条件。
如果您的意思是说国内的医保不负责心理问题的部分,那么我也还是建议至少要通过药物治疗到身心基础好到您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为止,一般需要坚持服药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然后可以跟医生商量,酌情慢慢减少至停药。
更多科普,正好我最近看到这个天涯帖子,应该会对您有帮助:
谢谢沁云姐的回答,我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可是我一直很认真的生活工作,是很保守传统的一个人,这次五一回家,我都不敢跟家里和乡里乡亲说话了,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五一看宝宝,只是一味的去担忧,却自己好像都不敢去为她做什么事情。还有就是想的多,做起来很难,有些冷漠,没主动性的
谢谢沁云姐的回答,我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可是我一直很认真的生活工作,是很保守传统的一个人,
谢谢沁云姐的回答,我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可是我一直很认真的生活工作,是很保守传统的一个人,这次五一回家,我都不敢跟家里和乡里乡亲说话了,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五一看宝宝,只是一味的去担忧,却自己好像都不敢去为她做什么事情。还有就是想的多,做起来很难,有些冷漠,没主动性的
您似乎没有亲自带孩子,这很可能也是病因之一。为自己、为孩子,请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Boston, United States)
诗生活专栏:/index.php?mod=showcols&str=1036...
沁云的最新日记
&&&&&&&&&&&&
&(25人喜欢)
&(64人喜欢)
&(63人喜欢)
&(47人喜欢)
&(55人喜欢)
&&&&&&&&&&&&
7715人参与
2663人参与
3911人参与
你遣词造句的风格受谁影响最大? · 313人参与
江歌遇害案庭审在即 · 13089人参与
从本格派到社会派 · 304人参与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880人关注)
&(77人关注)
&(1779人关注)
&(20人关注)
&(14人关注)11-1911-1911-18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转载]【转红】浅论张国荣的悲剧性与颠覆性(含回复)
很强大的一篇文章,很老的帖子了,相信很多童鞋也都看过,但不好意思的说偶是最近才看到滴~~~牺牲了偶午睡的时间看完(最毋庸置疑的结果就是下午上课坐在第一排的我不住的作小鸡啄米状~~)。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只是作者个人的观点,是否真的正确并不敢多说,但通过荣迷们的跟帖及楼主的回复,真的让我获益良多,的确是一篇让人可以有很多思考的文章!所以转来跟一些同我一样没看过的亲们分享~~~首先感谢当初在
红 上发帖的killercat007及回帖的各位,还有百度荣吧的蝶儿拖拖,闲话不多说,正文奉上~~
浅论张国荣的悲剧性与颠覆性
killercat007
我从事的是最最理性的工作,不懂电影,歌听的也不多,所以从艺术上而言我是没有资格评价张先生的,只能先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谈谈我对他的印象:
我第一次知道张国荣是看《纵横四海》,那也是我看的第一部港片,那时候对吴宇森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这些名字毫无概念,只晓得香港是文化沙漠,港片都是垃圾,结果看完之后兴奋不已,没想到有这么好看的电影,对!“好看”两字是我对这部
片子的概括,以至于后来搜刮了一堆港片,发现真是其烂无比,於是才明白什么是商业片的经典。张国荣在片中与钟楚红的一段舞蹈真是无以伦比,后来看了那么多的西片,再也没有看到那么美丽优雅的舞姿了;此外就是张困于密室中的喘息挣扎,
当时身边一哥们边看边骂:真TMD想让人蹂躏!很奇怪的反应噢,后来才明白那叫性感,是一种诱人犯罪让人摧残的性感!还有些细节就不罗嗦了。另外多说一句,有很长时间钟楚红都是我心中最美的女人,即使看过张曼玉的《花样年华》。
再下面就是《霸王别姬》,我少年时是阿伦的FAN,为此很长时间拒绝张国荣,其实我根本没听过他的歌。年轻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会无缘无故的坚守某样东西,排斥其他,所以叫偏激,长大后就会自觉的四平八稳,皮笑肉不笑,是为成熟。从某种意义上张先生从来也没有长大,不管他有多少钱多大名。回过头说《霸王别姬》,一言以蔽之“震撼”,除了《乱世佳人》再加半部《泰坦尼克》,我还没有看过这样令人震撼的影片这样令人震撼的表演,我还没有看过这样令人震撼的影片这样令人震撼的表演,张国荣的眼神和肢体表现力除了费雯丽,我还没有看过第二个。但是我可以反复欣赏《乱世佳人》,而决不愿意再看第二遍《霸王别姬》,十年过去我没有再看,以后我也不想再看,与张先生的死无关,我只是觉得这部片子对观众是太大的精神折磨,更不要说对演员本身。
最后接触张先生的电影是《东邪西毒》,当时一看片名,再看一串大明星的名字,简直是全场欢呼,等到看完是全场大骂,我也是其中之一,这部片子我也不打算再看,我很浅薄,也很无知,我实在与王家卫无法沟通,就是他后来最小资的《花样年华》,不是看在张曼玉的旗袍和媚眼,再加探戈音乐的面子上,外带女友的逼迫,我TMD立刻抬脚走人,我是来享受不是来受刑,所以读到这里你已经基本了解我的艺术层次了,当然如果我老板说王家卫多深刻啊,我一定会点头称是只有高层次的人才能理解,幸运的是我这行目前尚无人迷恋王家卫。其实我也不是不知《霸王别姬》的主题是迷恋与背叛,王家卫是漂泊和拒绝,但是如果你在活的世上看过太多的欺骗背叛拒绝狠毒,实在没必要再去做一场这样的梦,“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太过老气横秋,但是一入江湖岁月催啊!对于《东邪西毒》,我印象中只有刘嘉玲的大腿,杨采妮的鸡蛋,和张国荣的眼神,什么叫玩世不恭,什么叫嘲讽放浪,看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了。当时我是非常的诧异,我没有想到执着的程蝶衣会如此的嘲弄世人嘲弄自己,我对自己说,这个人到底有多少面?
我之所以先写这么多前尘往事,是因为这些全是97前的印象,这之后张国荣三个字被简化为“同性恋”,延伸就是变态。我觉得很有意味的是尽管张先生为人低调,他的演唱会也是给他的FANS看,但他的大名即使在我这乏味的一行也不时提到,而谈者脸上总带着难以描绘的暧昧和鄙夷,但也还有兴奋。我开始觉得很奇怪,关锦鹏白先勇是众所周知的GAY,但一提起总先是导演作家,其次才是他们的特殊身份,而大众似乎也不大在意这件事,怎么到了张国荣身上就只剩下GAY了呢?
我女友说怪他过分美丽,我觉得也不尽然,漂泊海外后眼界渐看,也知道许多艺术大师像努雷耶夫等等也很俊秀也是GAY但大家仍很崇敬,除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张国荣颠覆了传统的美学概念,努雷耶夫是GAY,但上场
还是英俊的王子与玛歌芳汀共舞,而到了张先生这里美已经是莫辨雄雌超越性别了,这种美丽惊世骇俗。
张先生说他一生没有做坏事,我也看到一些真挚的回忆文章,也看到很多荣迷为他鸣不平。实事求是张先生做人是没的说,但客观来说只是小我的好,不知道是他跟这个时代找别扭呢,还是这个时代和他找别扭?从大我的范畴说只能说他具有极强大的破坏性和颠覆性,我想过50年回顾,张国荣不仅在艺术范畴,也是在社会学范畴一个重大课题。我觉得他生命中最后6年是非常重要的,什么叫离经叛道,什么叫惊世骇俗,什么叫个性解放,看看张先生就知道了,也许在普通人同性恋叫隐私,但具有国际知名度和重要地位的公众人物张先生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单枪匹马挑战传统亚洲的社会伦理和美学概念,这种破坏性当然是‘坏’的,而且是‘大坏特坏’,我可以告诉你,即使在美国一个大众偶像不仅是GAY,而且还超越性别的美丽,那也是要有极大争议的,更不要说在中国了。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旧有的,就是破坏,就是颠覆,就是争议,无论张先生在为人上是多么的传统,但在艺术创造上已经突破到了社会领域,尤其是张先生选择的时机更是不合时宜,他的反叛无可避免的导致悲剧,猫王披头士梵高拜伦无不如此,这不是什么好人没好报能简单解释的。而且非常让传统尴尬的是,当我的女友的老爸老妈看到他20年的爱情坚
持也不得不说一声难得,看了他的演唱会居然说不错啊有创意英语好漂亮,还跟我慨叹人到中年能如此优雅如此有气质真是令人羡慕,我不禁失语,他到底改变了多少人的想法?他到底触犯了多少人的底线?脆弱中的刚烈,传统中的反叛,不知让多少人爱到心醉神迷,也不知让多少人恨到咬牙切齿?我不想再多说,我是一个凡人,还要过世俗的日子,但世上总会有星星闪亮要人仰望,无论喜不喜欢也不以凡人的意志为转移。
--------------------------------------------------------------------------------------------------
(作者对上文回复的回复)
不同看法是好的。的确关白等是做幕后的,大众关注度较小;但是欧美舞蹈体育音乐界很有些偶像级的美丽人物是众所周知的GAY,但并未影响对其的工作评价,芭蕾舞大师努雷耶夫就是很好的例子,我想可能他们从事的是高雅艺术或竞技类,大
众对他们有距离感。在流行娱乐界别说亚洲就是美国,这个级数的银幕偶像公开性取向也是爆炸性的,是很影响事业的。我能够理解一些大导演面对张先生的尴尬,音乐是个人的事,电影是集体结晶,不能不考虑后果的,毕竟观众是有代入感的。
张先生在97后工作重心向音乐倾斜是必要的,不过他的演唱会风格虽与国际接轨,但对东方传统而言还是太容易惹争议。我说他不合时宜是指他太过前卫,多走半步是好的,但多走一步就是坏的,要生存必须考虑平衡。他的创意很好,阴柔与阳刚共在,天使与魔鬼齐飞,流行与高雅相容,摇滚与传统并行。但是与现实脱节,更没有考虑到目前媒体的趣味和社会的需要。简单一句话,在艺术上他太自我,但是艺术需要自我,所以必须有牺牲,他真是用生命奉献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残酷的说,艺术需要祭品。
我以前并没有觉得张国荣多漂亮,看过他的访谈也只是常人的优雅。我个人感觉张先生四十以后气质上有脱胎换骨的改变,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高贵典雅,我猜想随着他走向国际,眼界开阔,和重量级人物亲身接触,再加上本身的教育背景,大量吸收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精华后才能有这样由内而外的改变,他后期访谈所提及的一些人物都是西方艺术大师级的,而且他走路的姿势感觉明显是受过芭蕾影响的,这是我一位从事舞蹈的朋友说的,就是举手投足是有味道的,非常舒展大方但有矜贵脱俗,站在那里不用演真是艺术家的感觉。要知道坐走站人人都会,但想好看有味道是很难的,但是这种感觉很不食人间烟火,和大众是有距离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稍微差点档次都不敢往前靠。但问题是张先生所在的毕竟是流行娱乐界,不是高雅艺术界,人是要清楚定位的,他的僵局真是在所难免。
(另外他与王家卫的关系也是他后期僵局的原因之一,两位个性都很强,都有自己的道理,也都不够理智,但是王导更强势,最后的竞争也以张先生的惨败告终,但王导的胜利也很悲哀,如果他对张先生没感情就行了,但我个人感觉其实他对张先生感情是很复杂的,爱恨交织吧,不过王导如果拿得起放得下也没什么。张先生导戏不成我认为不是没有投资那么简单,有很多事情不是有钱有人就能干成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我这么说是我个人感觉,也容易惹争议,如果不顺眼,可以略去不看)。
只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光靠真诚顽强是不行的,当然张先生纵横江湖26年,能有如此地位并长期处於顶峰必有丰富的江湖经验,不是我等小辈可以妄谈的,他的压力和难处也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我想他也不是不会做坏事,而是不肯做坏事,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我是很佩服的,只是他这样太累了,也太完美了,所以不是凡人。我想以后出於需要舆论可能对张先生还是会有负面评价,我觉得也很正常,存者要偷生,大家应该多看看《活着》,葛优得了影帝,之后也没有什么力作,但是活的挺好,所以这样的戏不妨多演,我们也不妨多看。
--------------------------------------------------------------------------------------------------
再一篇:(作者对上文回复的回复)
他后期太脱俗,而流行是要媚俗的,这就是矛盾,当然一切到最后都是统一的,所以叫对立统一,但这样很累很辛苦很不讨巧。正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才佩服他啊,要是我也能做到,我还佩服他干嘛?其实他很辛苦,表面风光人上人,但内伤不断,也亏性格够强,不然早疯了,当导演是突围的最佳也是唯一的道路,当不成的具体原因我不清楚,距离太近了,也许过些年能明朗些,但我个人认为钱不是最致命的原因,张先生喜欢芭芭拉史翠珊(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前些天我还看过她的专访),就一定会知道她为投拍一部艺术片,倾家荡产自行投资,最后获得成功的事。而且张先生也不是那种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放弃理想的人,何况他虽真诚但绝不幼稚,香港娱乐圈那么复杂,纵横26载屹立不倒,仅靠过人的才华是不可能的,他都处理不了的事情一定不简单。而且把他和徐静蕾比并不合适,徐在国内虽然有名,但尚属新生代,连电影代表作都没有,大家也就是观望的态度,更何况有那么多大腕为她撑腰,她也没有致命的敌人。
张先生去世时近乎人人都问他还要什么?如此美丽高雅,以至於不需要如此精湛的演技;如此精湛的演技以至於不需要如此美丽;如此有才华以至於不需要如此勤奋刻苦,如此勤奋刻苦以至於不需要如此有才华;唱歌唱的这么好为什么还要会演戏,演戏这么好为什么还要会唱歌?中文说的好为什么还要会英文,英文说的好为什么还要讲中文?有名有利有钱有貌有才华有社会地位有爱情有朋友,不知多少人恨他,这是心理学的问题,无法回避,而且他的颠覆性我也谈过,他不是乖乖仔也不可能是,公众人物是有导向性的,很多人看不惯他是可以理解的,理念不同肯定要冲撞嘛。后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他坏话,人们承受不了啊,这是事实,比如我的同事谈起他就又鄙夷又兴奋,让我觉得都带有意淫的成分,如果远距离的人都如此,那么近距离的人呢?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但绝不能有敌人,而且我想张先生如果要导戏一定要导最好的,他也有这个才华和经验,难道你认为所有人都会像FANS一样乐见其成鼓掌欢呼吗?抱残守缺才是生存之道,其实我说这话是多余了,我如果真的成熟就应该打哈哈,所以感谢网络给大家一个发言的空间。当然我这些都是一家之言,姑且听之吧。
张先生不是自杀的人,他为什么要在愚人节自杀,仅是为了愚弄世人吗?他得躁郁症的具体原因恐怕很复杂,这和精神分裂完全不同,但同样很难根治而且受不得一点刺激的,费雯丽就是这种病,如果今天他不死,他那么骄傲唯美的人能忍受人们看他的笑话或是可怜他吗?不知得有多少人开心?他喜欢费雯丽尼金斯基,我想他很清楚他们的下场吧!我不觉得他自杀对家人朋友是自私的,死固然令人痛苦,但也令人怀念,活着无论对自己还是旁人都是折磨,再深厚的感情也可以磨没了,当然他不死他的艺术成就也不会被否认,但张先生恐怕不是能够瓦全之人,自杀也不是任性之举。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他有客观的评价。我敬佩张先生,也没有人能够替代他,但是大多数人还只是活着,最后引用林燕妮那句话:张国荣是屹立不倒的,但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
再一篇:(作者对上文回复的回复)
我可以明确说在4/1前我是不会写这篇文章也不会有这样的认识的。张国荣的死给人们带来震撼,为什么?因为完全颠覆了人们过去对他的认知,某种程度上讲自杀不让人惊讶,但他所选择的方式如此惨烈决绝,使人对他的性格重新思考,对人生重新思考。就象硬汉文学的代表人物海明威的自杀,人们在这种艺术悖反面前无所适从。张国荣是一个案例,是一个矛盾体,这种争议和解读将会继续下去。
我发现一般来说女性对张国荣较宽容,也比较敢於表达对他的欣赏;而男性在4/1前大多鲜明的鄙夷他,之后也比较羞涩的纪念他,一般多用‘一个时代的终结’证明他的意义,当然张先生的确具有时代代表性,但同时他的跨时代性也就是他的艺术观被小心翼翼的规避了,顶多用特点来代替。为什么?我也在反思,当张先生的好友梅艳芳去世时我看了一些纪念文章才有所领悟,他们都是超越性别的美丽,但梅女士去世时人们大赞她的豪爽阳刚,换句话说就是她男性化的一面,而其实梅女士在世时是深受其苦的,一般来说女强人都不大容易嫁出去,但社会还可以包容她们;这同张先生去世时人们谨慎的惋惜他的风华绝代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即使是开放的西方影人的第一个印象也是张先生是不是怕自己不再美丽了才自杀的?美丽的后面是什么?理念是什么,追求是什么?没有人问。可以说如果张先生不是以如此不美丽的方式自行结束,对他的误读将更加严重。如果让我痛快的说一句,归根到底还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那句话:女人是第二性,是属於屈从地位的,这个世界归根到底是男人的。所以女子男性化是可以的甚至被推崇的,连乒乓球不都提倡女子打法男性化吗?而男子女性化是万万要不得的,一丝一毫都不可以,不然就不是男人了,就是变态,就是大逆不道,温柔细腻是不是女性的专利?每个男性都必须旗帜鲜明的告诉大家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就象火与水一样是截然不同的,而忘记了在世上人首先是人,才分性别,不是说有发达的肌肉,粗豪的嗓音,阳刚的皮相就是男人了,做人有没有担当,做事有没有责任心,敢不敢爱,敢不敢付出,有没有力量和爱心去帮助照顾别人,这才是重要的。坦白说以前我不会这样想,也算张先生给我的一个启示!
而张先生的同性恋给予很多人借口,我个人对同性恋不了解,我的观点是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有好的也都有不好的,关键是你为什么去爱,怎样去爱,为了感官刺激,还是精神的沟通,也就是灵与肉的问题,在张先生的具体个例上我认为他的确可以称之为双性恋,他一直在寻找的是精神的归宿,他的感情是真诚的所以才能持久,但是据我所知在同性恋的世界里这样的例子是很少的,白先勇也算一个,而性乱滥交是比较普遍的,所以我不会因为张先生的个例而认同同性恋,除非能给我更有力的证明。
我申明一点,抑郁症不是遗传性疾病,精神分裂才是,一般来说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比较容易发病,一般都是过的不大容易,有很多委屈和想不通的事累积,最后一个契机就会发病,轻度单级的治愈率较高,但重度双级的也就是躁郁症一般以控制为主,而且用药起效慢。所以说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张先生两者是都占了,很悲哀。我第一次思考此事是从他的遗书那句“我一生无有做坏事,为何这样”开始的,当时感觉就像窦娥冤一样,不是悲愤到极点临死时是不会写这样的话的,我这样说是因为我的同学的妈妈也曾经问过类似的话,她很美丽很有才华也很坚韧,对人非常好,是一个奉献牺牲型的女性,但是活得很不容易,用了十多年最后想通了,最后她告诉我人活着要有生存的智慧,要理智,要讲策略,不是不痛苦的。
最后补充一点,我个人感觉张先生是有强大的对立面的,95年后他和一些媒体的关系很不好,后来对他的评价完全是人身侮辱,这不是记者的责任,决定权在老板手中,看来他是开罪了某些上层人士。像电影界我觉得他始终是局外人,可能跟他
是歌手出身有关,大陆和香港看他的角度是不太一样,他真正进入大陆是靠电影,尤其是《别姬》,后来就比较低调。而我感觉香港影人对《别姬》有抗拒心理,对王家卫的电影更认同一些,拿评奖一类的事来说,可获可不获的就看评委的意思了,电影界高层对张先生排斥感是比较强的,他又和王家卫冲撞,站在王立场的人在香港很多啊,从张先生的角度好像他觉得被王欺骗了似的。我看过王家卫专访觉得这人很有霸气,是内在的,不象陈凯歌那种外在的霸气,另外他敢在《花样年华》之前对梁朝伟说再使把力让他得影帝很厉害啊,虽然我不喜欢他的电影,但对他本人我挺感兴趣的说。我觉得当导演必须有一定的自私性掠夺性,张先生想当导演不自私是不行的,如果他活着得变才行啊。张先生在香港虽然地位崇高,但是没有话语权,而且我看他一些老友写的回忆文章感觉很怪,有一种骨子里很爱他很关注他,但又不愿表达,表面上还硬作出一副抗拒感,而且是很早以前就这样,等他死后又悔恨莫及还不愿承认,和有些FANS差不多。好像香港人觉得张先生拥有的太多,恨不得他多经历些血雨腥风才好似的。谈谈感觉,感觉而已。
--------------------------------------------------------------------------------------------------
killercat007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谈吧! 另一回复
自杀本身是个太过沉重严肃的哲学话题,很难评价。每个自杀的人必定是痛苦的,没人快快乐乐就不想活了。远的不说,近的海明威,茨威格,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王国维,老舍,傅雷等等不胜枚举,有的有明确目的,有的则让人费解。我的观点是:对於这些人生阅历丰富思维敏锐的人们的选择,简单的用对错好坏脆弱坚强评价是太过粗暴了。比如说同样的境遇,老舍傅雷自杀了,巴金曹禺活下来了,你若说前者是宁为玉碎,是否就意味着后者是苟且偷生?若说后者是忍辱负重,是否就是指责前者过於脆弱?三岛自杀大家明白,可是川端又为什么要死?如果说王国维茨威格是为文化精神而死,那么海明威又算什么呢?此外香港是个特殊的地方,像文革中乒乓球队三员香港大将全部自杀身亡,而本土高手却能够存活下来,怎么去评价分析?最后只能说让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具体到张国荣,如果不是因为抑郁症他当然不会自杀,但如果把自杀完全推到生病上,实际上等於否定了他选择的意义,现代医学如此发达,任何疾病都有遗传因素,但绝不是有唯一因素,张先生从性格到家庭职业环境都属於易感人群,但他在娱乐圈能够屹立26年,无疑是个非常复杂矛盾的人物,性格中既有活泼乐观的一面,也有dark
side;追求名利,但更重精神,
两者有兼容,也有冲撞。我想50年后张先生仍然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因为对他无法用一句话概括评价,说不尽的张国荣吧。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张国荣,就是同一人不同时期对张先生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如果有人与你的看法不同,不用惊讶,因为那是必然的,比如明年4/1也许有尴尬的有静默的有改口的,都有可能,因为大多数人还要活下去。其实这些对张先生本人都没有什么意义了,我是唯物主义者,不存在就是不存在,对死者而言一切都已随风而逝,我们借以反思丰富自己,这是死者对生者最后的奉献。
我写我看张国荣或是张国荣对我的影响,但我不能猜想张先生,我没有那个资格权利进行所谓的‘合理推断’。我说张先生没有话语权,是指张生始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整个群体的,他可以坚持个体的选择,但无法掌控群体的声音,当然没有绝对性的控制,但有相对性的控制,而张生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是弱势的,所以他是孤独的。他拒绝被人利用也拒绝利用别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者在与人斗争中是不可避免的。他是个人Icon,不是群体领袖。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1)他大多以个人姿态做好事或参与公益活动,而他的知己好友阿梅则是一呼百应大张旗鼓的领头者,这两者都是好的但又是不同的,去领头就有可能被利用,太低调就有可能被漠视。张生显性自杀,结合他平时的个人形象,可利用价值差;阿梅
隐性自杀,出於需要,可利用价值大。有的FANS不理解掌控的重要性,你看你看人家几句话就四两拨千金,挑动群众斗群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连知己好友的FANS都能吵起来,这就叫功力,这就叫本事!你觉得不好,但有效。附带说一句,我觉得对梅艳芳,如同对张生一样,应该尊重她的选择。
2)张生与王家卫导演的关系:王导的电影我是不看的,但这个人我还是佩服的。张生与王导多年交情,关系转折点于《春光》,为什么?王导深沉,但张生断断续续隐约说了些话的,综合起来由轻到重:和王导制作团体中某些人的矛盾(非王导);
和王导在艺术自主权上的争夺;和王导在艺术理念具体就是如何描写同性恋上的不同看法。我个人认为最后一个原因是导火索,大家现在都知道王导的特点是产品与设想可以是面目全非的,而这一点在春光中就触犯了张先生的底线,有被利用之感。但如果从Wang团队的角度来看张先生是够任性耍大牌的,我个人看法是两者都有道理,没有对错之分,但王导够强势,人家有整体运作的能力,拿嘎纳导演奖,还有本事导出嘎纳最佳男主角,你不服不行。这就是团体与个人力量的区别。张先生后期善於说半句话,够含蓄,97/98先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下面半句呢?);2000后说‘有好剧本就可以拍’(这时候地球人都知道王导拍片是没剧本的),大家都是聪明人,什么意思就品吧。说到这里扯一句题外话,说起张先生的遗书,简洁到不能再少一个字,最后又是半句话,还是疑问句,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回归主题,最后两强相撞的结果还是张先生损失大,在张先生最成熟最盛放的时刻如果....,当然只是我个人庸俗的看法,说到这里我发现我的立场还是倾向王导多些,就到这里,往下就八卦了,还是祝愿王导再接再励多多拍出我看不下去但能为国争光的影片来。
3)最后谈谈对立面的问题。像张先生这个级数一定会有对立面,也一定会有后台,关键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王熙凤能干吧,贾府王府败落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亮厉害吧,时候不对,还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个人的力量再大,
大不过集体,大不过时势,地球没了谁都一样转。从本质上来说张先生还是个歌手,出身还是很重要的,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是毋庸质疑的,他的自主权和影响也大。但是他影响不了影坛,也控制不了媒体,他个人当然可以选择开演唱会的方式,但人家硬往他头上泼污水无中生有他也没办法;千万不要跟我说什么不要以偏概全比如明报如何如何,如果正面报道是主流,人家JPG生什么气,怎么大陆的报道都不抄明报呢?所以还是‘人言可畏’,什么叫艺术什么叫下流,也没有明确的界限,还有人把芭蕾舞当色情表演看的,露大腿嘛;埃及肚皮舞也算艺术了,尼金斯基的《牧神的午后》现在是经典,当时是异端。张先生的选择到底如何,让时间验证吧,现在说什么也没用。说到媒体的问题,其实一个圈子真正有决定权的就那么几个,就像一个大公司很多人,老板为大嘛,是捧是打很微妙的事了,尤其香港娱乐圈那么复杂,树大招风,又特立独行,就很危险的说,反正张先生后期负面新闻为主,至少我能看到的都是很难听的负面新闻,一般情况除了FANS谁没事会去查证呢,不在香港,看不见本人,还不是人云亦云,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张先生朋友虽多,但也是个人行为,没有拉帮结派,不成体系。反正一言以蔽之,张先生犯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错误。至於同性恋的问题,我的看法就是不管如何要是历经风雨能坚持20年不散伙我也没意见。张先生要导的戏类似田壮壮重拍的《小城之春》,他对戏的要求可能是精细完美些,但算不上大制作,钱是要的,但不是天价。
扯一句题外话,说到《霸王别姬》,我看很多人猛批段小楼,似乎蝶衣与菊仙的悲剧是他一手造成的;猛捧袁四爷,似乎他是个大大的好人,他才是蝶衣的知音,对此我感到很奇怪。在我看来蝶衣菊仙小楼无论缺点优点有多少,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都是不幸的个体。而袁四爷对於他所欣赏的美好事物采用的是占有的方式,有没有人想过如果蝶衣不肯屈从袁四爷的话,同样的美丽同样的才华,袁四爷还会有同样的态度嘛?拉拉杂杂扯了许多废话,随便看看吧。前两天一位好友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虽然也不算短寿,但还是难过的,好在我这个人生性比较冷,不然又如何呢?我不了解张先生,但成就摆着,不服也不行,所以活着还是要多做事啊,但有时又不免会想如果没有春光,没有后来的演唱会,没有承认唐生,打死也不说,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很多事呢?大概也不是张国荣了。
--------------------------------------------------------------------------------------------------
killercat007 另一回复
我不能说很懂抑郁症,但不能孤立的判断问题,张先生走到这一步,不能离开大环境谈。张先生在后期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极大,现在回头看,我很惊讶他的承受能力之强,也很敬佩他的坚持。没有华人不知道张国荣,可谓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但后期对张先生的评价分歧极大,人身攻击的话我听过很多,主要聚焦于他个人生活问题,牵连到对他的艺术评价。任何人都是社会人,不能脱离社会生存,陈凯歌早先谈《霸王别姬》时曾分析到: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狠毒并不是来源于仇恨,而是出於被排斥于集体外的恐惧(大意如此)。所以我说个人对抗群体是要极大勇气的,一定限度的另类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本质的突破就会形成对他人的威胁。我女友的母亲是很排斥同性恋的,但看到张唐两位先生20年的历经风雨的坚持,对我说这一定要两人相互付出很多才行,因为人与人近身接触时有很多具体细小的问题,无论是微时,还是大红大紫,不为世俗所容,互相不离不弃,在这里唐生当然贡献很多,但是张生作为尽人皆知的公众人物能够承认并保护对方,作出的牺牲是很大的。她说她为他们本人所感动,是人性的感动。但我同时也看到在出
事之始情变之说盛行时,很有些同性恋人士大骂张先生,马上划清界线,觉得为同性恋抹黑了,等到唐生为挚爱时,又嘴脸一变。我感到令人呕吐,同样不是为同性恋呕吐,而是为人性的自私而吐。我的看法是无论男女,无论异性还是同性恋,都有好坏,不是概念的好坏,而是人的区别。
我对有些说法很反感,不要动不动就把责任往死人身上推,一句抑郁症或是性格问题就完了。分析悲剧的个人成因,但同时不能避讳环境因素,如果今天张先生还活着又如何,一样处於囚徒困境,一样是难容于世。我没见过张生本人,但即使是影像,气质和眼睛骗不了人,面对四十以后的张生,我无法说这样优雅高贵有带着孩子气的天真的人追求的会是下流变态的东西。而对广大的非港地区的人们只能通过平面媒体间接了解他,何况现在一切都如此快速,你能要求非FANS花精力去解读一个如此丰富复杂的人物?我知道现在媒体喜欢挖负面新闻,但张先生这个级数的艺人像他争议性这么大的没有第二个。
以前我好友的母亲在对我诉说痛苦时有这么一句:“自责就是责人,所以最后你什么都不能说”。很多人回避张生生前的痛苦压力孤独,因为那就等於要自己面对良心的谴责,如果能把责任都归于张生个人,那大家就都解脱了,可惜张生不是情变自杀,如果是那就再好不过了。很遗憾我不能说这样不对,因为生存是如此重要,我们已经活得不易,为什么要给自己再加砝码?张生身上我学到很多,但你若问我同样的话我会否公开的说,老实说我不会,我没有张生那个勇气,也没有张生那么痴;但我同样也不能再踩上一只脚,那是罪恶;所以我所能做的只是沉默。个人在世上,要么被集体驯服,要么凌驾征服集体,要么逃避归隐。张生既不肯被驯服,又无法控制群体,更不肯逃避,就是活着又能如何呢?我看不到之外的出路。他最后‘自绝于人民’谁该承担责任,谁愿承担责任?我只能说他
太个人太自由太勇敢太痴傻太执着太倔强太贪心太骄傲。
最后我发现真是很矛盾,说了半天环境因素,其实心里还是希望张生独自承担的。
补充一点我对张先生的感觉:我看完《纵横四海》后很想再看他的电影,但我不知道歌是他唱的;而看完《别姬》后很长时间我不敢再看张先生的东西,《东邪西毒》是无意中看到的,这之后关于张先生的信息我都是匆匆掠过,有一种逃避的态度,
很可笑,但是真的。我没有成为张先生的迷,反而是因为《别姬》,我只能说他的表演给我太大的震撼和恐惧,我对他有近之情怯的感觉,生怕他不能尽如我意。我个人觉得,演员还是应该多演些《活着》,《花样年华》《英雄本色》《纵横四海》
之类影片,可以提高演技但不危险,象《别姬》《阿飞》之类的片子不演也罢,太撕裂神经了。张先生的确有一种凋零的美丽,四十以后让他真正快乐的事情不多,但却惊人的美丽,一种从内到外的美丽,如果他真的心想事成,还能有这样的高雅
美丽吗?我这样说也许太过残忍了。但如果我在圈内,我对张先生一样有可能侧目而视,那样的教育背景,那样的容貌气质,那样内在的孤傲,那样的才华横溢,对别人是太大的压迫了,记得大学时一个同屋天天刻苦学习,大家全都躲着走,最后他搬出去了,近距离真是受不了啊,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原罪吧,不是平易近人就可以解决的。李志超吴镇宇的看法也是内心真实的反映,大家都是人啊!
最后我承认王家卫自私残忍,他实际上把演员当实验品,但我无法责怪他,因为导演的职业本身就必须压榨演员。而演员的职业特点就是很被动很个体。我见过一张王导与张先生多年前的合影,那时他们还很亲密,勾肩搭背四目相望,那时王导还
没有带墨镜,给人一种很亲切很书卷很舒展的感觉,与我后来看到的高深莫测隐含霸气的王导截然不同。我只能说王导长大了成熟了,而张先生却停留在原地,两人的分裂可能是必然的,但还是很可惜,其实张生在《别姬》后肯排GAY片牺牲是
很大的,回头看如果没有春光对张生个人可能会好很多。张生与王导陈导是交相辉映互相激发的,他们对这个世界都作出了贡献。给一点点光就可以发亮的演员实在是不多了,有天分还能那么勤奋的人我很尊敬。艺术的祭品吧!至於传奇,好像张活着的时候就被叫人间传奇了,当然现在就更传奇了。不过这种个人悲剧负的代价太大,其实也不只是个人悲剧了。还是祝愿王导吧,毕竟有才华的人也不多了,只要能够忘记就没什么,而且我相信王导是个有能力忘记的人。这两天有时间多罗嗦两句。现在任何的解读都有可能是误读,还是需要时间。
--------------------------------------------------------------------------------------------------
作者最后的回复:
任何文字都敌不过张先生本人的力量,他的声音,他的每一个表情。很久不喜欢听音乐了,不喜欢看电视,偶而闲来还会翻几页书。前两天无意中听到《风再起时》等几首歌,又被女友逼迫看了《热情》,只看了一小部分,没再看下去,不是不好,
只是很想大哭一场,很可笑很莫名其妙很没出息,还是忍住了,想起了很多乱七八糟的
事,以后不想再写下去了,因为再也无法保持所谓的客观和冷静了。我只能说张先生的作品真的是有HEART,有DREAM,有IDEA在里面的,即便在商业的包装下。很感谢张先生,很荣幸与张先生同一时代同一片天空下。从没有想过香港这个‘金钱’城市,从没有想过这个消费时代还会产生这样的人,我也为我曾经的浅薄无知向张先生道歉。同时我要说香港这个城市是有料的,有理想的,有坚持的,才能孕育出张先生这样的人,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珍惜。我这样说与张先生的结局和私生活无关,我只是被他的艺术他的坚持感动,尽管我并不能算是个懂艺术的人。从本质上说张先生还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做不到他的勇敢顽强坚持,也没有他那样的才华,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投入更多的HEART。谢谢张先生,你告诉我世上的确有这样的人。
--------------------------------------------------------------------------------------------------
八卦轻松一下(作者再一次回复)
我总是责怪张生不该拍《春光》,简直是自杀,我觉得他很清楚后果,《春光》后出柜已是箭在弦上,除非突然变出个女朋友。而演员出柜近乎等同于对电影事业的放弃,代价太大。所以很久以前我和老友聊天时就惋惜张生何必如此,不拍《春光》,打死不承认同性恋又如何,君不见娱乐圈真真假假不过一出戏罢了,何必当真去演?老友是传统至极之人,狠狠训我一通,大意是无论出柜与否,同性恋非人伦之本,乃大逆不道之事,怎可以姑息迁就做鸵鸟状。今年千里相见,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我们都是ALAN的FANS,遥想当年种种傻事,他主动谈及张生,颇有人生无常之感,最后来了一句忠於自己感情只要不伤害他人也不要太苛责了,我笑说老兄如此保守之人也与时俱进了,他回答说张生不是常人,所以不能以常人的标准衡量,但对常人也应有宽容之心,前提是不伤害他人,但又说非常类生活总归要付代价,张生实在可惜。送走老友,我突然想其实张生的目的也算达到了大半,拍《春光》原意是想正面阐述同性恋,以后种种作为是要光明坦荡的忠实自我报答伴侣,而死后挚爱终於逼迫大众正视这段感情,让很多人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观念。张生不是领袖,也未必想到这些,只是做罢了,而事实胜于雄辩,张生虽然没有获奖,但也应不遗憾了罢!三岛得诺贝尔奖的呼声最高,但终究是川端康成得了,这么多年过去,川端固然威名赫赫,但人们又何尝忘了三岛呢?
我个人总觉得张生与尼金斯基的类似之处就在於他们都能够忠於自己的感情,挺身而出保护伴侣,但代价都是牺牲了最爱的事业,也牺牲了自己,我不同意张生的感情选择,但我能够理解也尊敬佩服(原因见下回女友老妈的'精彩'分析)。有人觉得
唐生不该写书,我恰恰持相反观念,如若唐生能象尼金斯基夫人一样在以后岁月为张生再做一些事又有何不好?居里夫人若没有女儿替她作传影响又怎会如此之大?这不能算炒作吧?只是不必急于一时而已。英格丽褒曼为人低调拒绝写自传,其子劝道:“有无想过百年之后当有人诋毁诬陷你,而子女却无从辩驳因为不知详情。”我要说她的自传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演员传记(被女友逼看的)。毕竟张生不是白先勇,他生前所受的误解是太多了,一篇《树犹如此》是不大够的。杰奎琳改嫁
船王,死后仍葬于肯尼迪身旁,美国无人非议,如果唐生肯为张生再多做此事,我敬佩他,就是他再有伴侣,又为何不可与张生同葬呢?
多嘴起因是女友的老妈周末由张唐感情谈起,对我进行了一番婚姻爱情的教育大课,长达三小时,中间我喝了三杯咖啡,两听可乐。她老妈是医学专家,向来处世冷静面无表情,此次妙语连珠,如泄千里,外加女仔在旁敲边鼓,我们两个大老爷们简
直是如芒刺在背,如坐针毡,有空一定要把她老人家的宏论打上来,反正不是我说的,冷静不冷静就不必负责了。
--------------------------------------------------------------------------------------------------
killercat007
正文之前,先谈谈陈凯歌的悼文,尽管这篇文章就象陈导目前的电影水平一样,与全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有些FANS对文中陈导的‘张国荣就是程蝶衣’很不满,对此我要说几句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程蝶衣,起码李碧华心中的蝶衣和陈导心中的根本就是两码事。对於陈导我关注十几年了,不敢说很了解,但他写过的文字,平面电视访谈能看的都看过。2002年陈导接受记者访问曾说他自己就是程蝶衣,程蝶衣就是他。他这话说了也有十年了,远的不说,近的这篇访问我在张生《风继续吹》的网站似乎见过,有兴趣的可以好好看看,很有意思。网易红没有,我建议加上,评《霸王别姬》的文章这里有不少,不客气的说大多都停留在皮相上,隔靴搔痒,就像李碧华女士的悼文一样。更不客气的说电影《霸》是陈凯歌的,也是张国荣的,唯独不是李碧华的。进一步建议应该将陈导对《霸》尤其是其灵魂人物程蝶衣的构思,再创作,回顾反思在这里单列一章,那样大家对程蝶衣包括张生的误读会好一些;同理对王家卫的影片也一样。陈导评价张国荣就是程蝶衣这话不一定对,但如果联系到张导对程蝶衣的塑造目的和看法,这个评语是非常非常高的。我最后想说《霸》片影响深远巨大,看过的很少有不被打动的,但是真想看懂这个电影,必须了解陈凯歌其人其事,他的家庭背景,他的文革经历,同理也必须了解张生,他们是交相辉映,互不可缺的。再废话一句李碧华,她的书我基本看过,访谈读过一篇,印象中她最爱毛泽东诗词,但实在话她的文字在气象境界上差得太远,一股小家子气,但的确自成一格。是先写《胭脂扣》《霸王》再找张生演?还是以张为蓝本进行创作?她自己一直没说清楚,但我个人认为是前者但我个人认为是者,反正从她的文字中我读不出后者。
最后要说的是由於GF的缘故,我有机会看到张生从早年到后期的报道访谈,26年人间光影,对张生的看法不断在修正中,最后的感觉就是好复杂,轻灵如空中飞花,坚厚如磐石落地,但难捕捉的还是前者,我写文章最大的问题是太实太落痕迹,就是热血也是紧的,缺少张生那种自由自在如梦如幻的飞翔感。原先我建议唐生写书,我收回我的话,我觉得这本传记很难写,不要说牵扯了太多的人事,就算抛开这些,这么多复杂的侧面怎么把握,从何处切入,难!也许由外国人写会好些,但又隔了。不过至少要由香港人写,大陆台湾都不行,我看的越多越深切体会到张国荣是属於香港的,是只有这个城市才能孕育出的灵魂,就象李小龙一样。
“伟大”这个词份量太重是不能轻许的,王导陈导以及周润发在张国荣生前身后都不约而同用了这个词,我开始是不以为然的,因为这个词无论用来形容那个行业的工作者,光有深度都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气象气势,举例说李白杜甫是伟大的,李贺李商隐就稍稍欠;李煜李清照是伟大的,纳兰容若差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伟大”怎么也得有点开六合拓八荒的架子,原先我的看法是《霸王别姬》是部伟大的影片,陈凯歌就是一辈子只拍过这一部,也足够伟大了。张国荣在《霸》中的表演是伟大的,但仅此还不能说他就伟大了,他给我的感觉近似李商隐,很美很诗意很风流,但还差了点力度,够执著勇敢但欠缺慷慨博大。也许你会问李煜李清照怎么就伟大了?我的看法是如果只有‘人比黄花瘦’而无‘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之语,我不
会认为李清照伟大;如果只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而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我也不会认为李煜伟大。单看张生一部片子或是一场演唱,很好但也只是很好,但十部片子,三场演唱会看下来(我老实说我只看了片段,我没有那个时间),不是就看经典的,烂的好的都算,总而言之,26年人间光影我溜几眼,我也承认他伟大,是颜色不一样的伟大,是颜色不一样的慷慨苍茫,开始我认为要是多给张生个奖就好了,我现在修正这个观点。王家卫说得好‘伟大的艺人’,我认为尤其是对香港而言,艺在前,但艺了半天,中心还是在人上,我觉得‘艺人’一词,境界全出,比艺术家好(不过话说到这里又召嫉了)。有人老说爱苍凉胜过悲壮,我大不解,我个人比较喜欢满江红的,但现在明白必须加上‘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太算圆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悲壮但更是苍凉。读到这里你若以为我爱好文学就错了,我大学时胡乱读了一堆书,是有很功利的目的,诗词我是当人学读的。哪个过的比较牛逼,我
是指例如范仲淹这类,事情做的不小,名声也不错,结局也不错的;哪个比较惨,象李白杜甫屈原这类的,都拿来看看。横看竖看最后觉得还是作普通人好,作个出色的普通人更好。对这些惨的牛的伟大人物也就仰望吧,这样大家都好。上面所引
的诗词全凭记忆,手头没书,就凑合看,错了也别认真。包括对诗人的评价就是个老印象,如有不同意见也是好事。
废话一大堆,锣鼓敲得山响,正戏开场:我对GF的母亲简单说一下,她是个特别严谨的人,近乎到刻板的地步,她女儿管她叫‘索引’,是指她特别重视出处,讲究有根有据。所以她对张生的评价全部局限与张生自己的访谈,我忍不住对她讲张生自己的话也有实有虚,也要看什么时期说的,但她坚持认为就是虚的,也可以观察虚在何处,又变在何处,很有教育意义。(这句话她重复了三遍,我明白,就是为了教育我们老爷们的) 我考虑了很久要不要把她的话写在这里,因为这只是她个人的分析,有可能是误读,而张生被人误读的是太多了,但最后想大家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就把要点写写,括号中是我或GF或她老爸的评语,也算是一种平衡。
张国荣出生在一个有钱无爱的家庭,其童年最大的问题是孤独没有存在感。感情不合的家庭很多,但张国荣是典型的富家病,其特点就是父母对孩子出钱不出情,你可以说爱孩子,因为不爱不会送孩子去英国留学,但也可以说不爱孩子,因为对小孩最重要的感情关注没有,也许这就是有钱人爱孩子的方式,他们可能认为这个很正常,但实际上后遗症很大(在此她引用了一堆我听得头痛的调查),而且很多都无法根治。其实父母对孩子并不一定要投入大量时间,最重要的是用心,如果用心哪怕五分钟也是好的。而张国荣的特殊性有在於他是最小的,跟最近的都差八岁,父母又不许他和同龄人玩那些符合儿童同性的游戏,认为没有档次,这就造成他长时间的心理孤独,成年后他的行为容易给人自我不合群的感觉,其实他不习惯也不善於和同龄人沟通,随着他从业经验的丰富这个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不是骨子中的。(她看了张的77年AMERICAN PIE,还有89/97片段,第
一反应就是这孩子很傲啊)最后结论:如果没有心思养孩子,就不要生,不要造孽,尤其是男人。
张国荣13岁去英国,从心理学上说这是最危险的暴风骤雨年龄段,一方面他受到了良好的西方教育,为他一生的成就打下基础,但最大问题是漂泊感和过分自由,实际上寄宿学校是有它的问题的(对此也有数据统计)。但是如果张国荣从事设计
工作,这些问题会好些,起码矛盾没有那么尖锐。但是由於偶然原因他走入娱乐界,但对於这个圈他没有做好准备,无论技术还是心理,而他的家庭教育背景又太惹人瞩目,也许在张自己的圈子他所拥有的并不稀奇,但娱乐圈的男艺人有几个?(G
F:有个陈百强,也死了)男怕长错貌,更怕入错行,一个男孩子一张美女脸,就是麻烦;个性有那么强那么叛逆,更麻烦。八年不遇对他影响深远,小时候没爱但有钱有尊重,而从21岁开始体会没尊重受辱骂,没钱都还不算什么,而这正是性格定型的关键时期。最后结论:选择职业要慎重,要循序渐进。
从张国荣的性格看一方面自信自傲飞扬好强,很男人的自信;另一方面又很没安全感,无论在感情还是事业上,童年的经历打了个底子,青年时代的八年不遇又强化了这一点。那么他适合找什么样的女性呢?从他强烈的不安全感渴望爱的角度,他应该找母性比较强的人,比如他是偶像,那么受女孩的欢迎;他对朋友的关心又那么细致,出钱又出力;再举例他跟毛毛公开的眉来眼去,哪个老婆受的了,只有母爱相对无私些,但当妈的再无私,还有个婆媳矛盾问题,这个孩子根本不属於自己,头痛啊!
他又要自由,要无拘无束,做母亲的一般都希望孩子安稳做乖乖仔,象他那么鸡飞狗跳的当妈一
定会唠叨,(GF和她老爸都大点其头),他又逆反,像他亲妈感情淡漠还无所谓,要换一个感情丰富的,非心力衰竭不可。不过有趣的是他爱上的异性全部是女儿性比较强的,(与乔丹克
拉克克盖博谢霆峰相反,GF补充),这说明从心理上他有很强势很主宰欲的一面,但他没钱没社会地位的时候他不能给女孩安全感,但他拥有名利的时候女孩又不能给他安全感,他不相信她们。所以他后来反复强调要有力量去爱。
我GF提问:如果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的是个女性,或者说如果唐生是个女性,问题不就解决了,关键还是没有碰到。
M:错!张国荣与唐鹤德相遇的时间点非常重要,但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张国荣的个性。他非常骄傲,而且他说过他愿意帮人但最不愿求人,我想和他的经历有关。从经济角度他大姐是有能力的,他干妈更有能力,但他宁可和老仆人借20元,在最困难时向也很年轻的唐生借钱,都不肯向关系还算融洽的大姐干妈开口,又怎么会向年轻女性借?他后来反复提仆人助他20元钱,那是因为他有能力回报她,而反复强调没有用他干妈一分钱,更说他怎敢高攀何超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连求人都不愿,更何况欠人?如果杨受成不说出房出钱,张国荣和他女儿也许还多半点可能。所以他只可能向男性开口还不可能是太强的,实际上我
觉得他和唐生的关系更近于肝胆相照互相扶持的知己好友,升华为感情。但是张的性格是有问题的,有志气是好的,但过於骄傲就不好了。要给他安全感又要给他自由,哪个女人也做不到!
我问:那这么说岂不是他没有可能和任何女性有长久关系了?
M:从女性的角度,当然有可能,前提是他要改变自己,如果他不入娱乐界我想他会结婚生子过一份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但婚姻不一定幸福,破碎家庭的孩子婚姻幸福不很容易。象他的兄姐不就如此吗?分分合合但没有同性恋啊。他入了娱乐界如
果改变个性也有可能,但他性格越磨越倔,不平和,比如说如果他真结婚,要么像周润发属於老婆,相对远离影迷,要么如成龙,家庭就是个架子都可以,他个性不变做得到吗?最简单的例子他那滴汗偷情唱的是什么?那就是在玩火!(冲GF正
言道:你爱看是因为你从台下FAN的角度,如果是他身后人,就等於得眼睁睁看他挑逗除你以外的所有人,是人就受不了,受得了的就不是人,唐生就不是人,他一定得有佛心。冲GF老爸厉声说我知道你已经看了30遍了,色鬼!一点都不庄重)
说道这里我GF的老妈有点感慨了:那唐鹤德活得不容易啊!当然张国荣活得也不容易,不过他是自找的,他干嘛哪?一个人出门是绅士淑女,回家是唐璜荡妇都不像话。他上台挑逗别人,一副浪子像,媚眼抛的飞飞的,下台又对大家说不要,很
专情的只对一个人好,整个一错位,干什么都讲究统一,他不要就不要,他怎么不问问大家要不要?要我看他那舞台形象,就觉得他是个很花心很飞的男孩子,但是难得在花得很可爱,飞得很诱惑,那叫性感?
简直就是没事招事。有人还怪唐,也不问问姓唐的有那本事保护他吗?
我说:男人的力量在於保护别人,而不是被保护,张国荣后期对唐生的保护才证明他是个男人。
GF老爸:其实男性尤其是同龄人的竞争是很残酷的,你们老说男权社会,其实女性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压力小,男性越到高层竞争越激烈,说你死我活一点都不夸张,看过金庸的笑傲江湖吗,最厉害的不是武功,而是阴谋诡计。最高层和最底
层都非常可怕,因为生存空间太小。张国荣看着还是弱,长的就弱,让人怕不起来,眼睛缺少寒光,级数高个性强,身后又没一个强有力的人或集体,唐鹤德不行,太弱,人家就敢上前欺负。大陆影视圈就分派抱团,像葛优就是自己人,何况那形象也没人惦记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梁朝伟也弱,不过身后有个王家卫,个性相对平和,就不一样了,张国荣算哪一派啊,真成没脚的鸟了。
GF老妈:其实男人小心眼起来比女人厉害多了,比如说王家卫的影片其实没有一个坏人,不象大陆的东西那么毒,但是没一个人真过舒服的,为什么?一点点寒毛似的感情用放大镜照,真是阿拉上海人。
累死,实在写不动了,就到这里到这里了。
--------------------------------------------------------------------------------------------------
killercat007
我说电影《霸王》不是李碧华的,可能是有点过分,但我觉得看一部作品的关键是把握它的灵魂。《霸王》的灵魂是陈怀恺陈凯歌父子两代导演的,李碧华提供的只是皮相。具体说来,小说与电影的灵魂人物都是程蝶衣,都以大时代为背景,人物关
系也基本类似,但是中心思想完全不同,‘中心思想’这个词很俗,但一针见血。我是在看电影之前看的小说,起因是有一段时间喜欢香港电影,尤其是吴宇森的,捎带看了一批香港小说。对李碧华的《霸王》只觉得矫情小家子气,如果说结尾的人性苍凉,水平比同为女性的张爱玲差得太远,唯一一篇《生死桥》觉得还可以。此外我对梨园人物是很敬重的,小时候有位邻居是京剧界的,在他家看过很多戏曲界的书,包括梅兰芳,程砚秋,于叔岩,周信芳,孟晓冬,刘喜奎等老一代,其人其艺都很了不起。因此我觉得李碧华的贡献在何处呢,就是提供了一个架子,而人物的血肉灵魂是被陈凯歌偷换重塑了,蝶衣变成了两陈的自写体,精神寄托与化身。李的架子好处在於消解了陈导有时候过於宏大的主题,过多的阐述;但《霸王》的灵魂的确不是李碧华的,正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谁能说那是金庸的呢?只不过那是个更极端的例子。
对於陈凯歌张艺谋王家卫我都很佩服,但佩服的原因不同。对他们的电影,只有张艺谋的是每部都看过,他的《红高粱》《活着》《摇啊摇》《英雄》与陈的《黄土地》《霸王》《风月》《刺秦》真实相映成趣啊。
另外多说一句《花样年华》,我不喜欢这部片子,但我认为《花样》必将载入电影史册,但未必以电影本身。理由有三:
1)让所有人认识到女人的美丽,不是只有青春才动人的,中年可以更有风采,关键在气蕴。张曼玉给所有女人男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但我还是更喜欢钟楚红)。
2)梁朝伟的表演也许不是他最好的,但从此大众正视了这位杰出的演员,另外他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坚持都会是有结果的。(周星驰也同样告诉我们这点)。
3)王家卫从此有小众走向大众,成为他艺术上第三个转折点。
最后很感谢各位的呼应,由於最近工作关系,没有时间上网,如有可能两三周后再贴剩余部分。
--------------------------------------------------------------------------------------------------
killercat007
至於张国荣,最美的还不是扮相。你看蝶衣,他活着,你却觉得他已经死了;他死了,又仿佛还活着。他是真的吗?总觉得象是梦里人;是虚幻?他有确确实实存在过。原先只有李商隐的诗给我这种感觉,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偏爱实实在在的生活,
但《霸王》如果不是张国荣的演绎,这部史诗巨作就缺少诗的韵味,有史无诗,过於厚重深刻,而缺乏飘逸灵动,而李碧华的原作是不同的。中国的作家中深刻与灵动并存的最好的是鲁迅。热烈奔放而又飘忽不定,张国荣的这一特点在中国男演员中很少见,当然他不是只有这一面。我形容的不一定恰当。
至於张曼玉,她的《阮玲玉》最好,看到最后已经忘了她是张曼玉,当然最好的其实还是阮玲玉;看《甜蜜蜜》时,我不断对身旁的哥们说你看人家张曼玉一香港人演大陆妹演的多好,出了电影院发现我原来一直没忘了她是张曼玉;不好意思的说我看《花样》的时候睡着了,我GF差点跟我急了,印象是张曼玉媚眼抛的不错,有那么点意思了,不过还是张曼玉。后来我还是留下这碟,当安眠药用的,干活太累睡不着觉放一下10分钟就迷糊了,不咸不淡不闹心,我GF也妥协了,没品味再怎么培训也没用。
--------------------------------------------------------------------------------------------------
The last one killercat007
张先生的忌日就快到了,在这里对他表示敬意,作为观众尤其感谢他在艺术上的奉献与坚持。“没有重新开始,只有永远记得”。《红菱艳》这部英国片在电影史上也许地位不高,但对我的学生时代却有重大影响。永远忘不了那句对话:“你为什么跳舞?”“人为什么活着?”;永远忘不了影片的结尾玛姬脱下了红舞鞋,莱蒙托夫那场没有主角的舞蹈。整部影片没有一个漂亮人,舞蹈也没有打动我,但走出影院却觉得生活从此不同。后来才知道尼金斯基的故事,也不知道《红菱艳》是否取材于此,各人有各人的坚持,各人有各人的选择,谈不上对错。尼金斯基后来拒绝舞蹈,陷入疯狂,但继续跳下去,也未必幸福。我是李小龙的FAN,因为他,才知道林燕妮,但他在大众心目中也不过是个武打明星,他的思想他的坚持他的奋斗对很多人来说远不如他的花边新闻好看。一部《人间四月天》,脸谱化的感情和人物很讨喜,但真实中他们在事业上的坚持就乏味的很,也入不了戏,如此而已。最近觉得自己暮气颇重,赶紧拿出周星星的早期电影,嘻嘻哈哈后觉得真是好,这证明我还是年轻的。
我对GF的母亲大人的说法未必都赞成,把她的大意用我的语言总结一下:她用5个字评价张先生:“好人,坏孩子”。前面两个字不必细讲,翻翻20年来的采访,喜欢还是不喜欢张先生的,对他的人品却没有什么异议。他自然是个大大的好人,但始终不是个好孩子。
先说他的银幕形象,在王家卫手中他永远是‘不羁’,旭仔西毒何宝荣自然不坏,但又哪里能谈得上好呢?陈凯歌的蝶衣从一而终,却又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我GF的母亲承认蝶衣演的好,但却一点都不喜欢他),忠良是个骗子却连自己都骗不了。
早期的喝采失业生烈火青春恐怕没人会说那是青年人的榜样吧?十二少更不必说。剩下的宁采臣阿星算是好的了,却又有些窝囊傻气,顶多是有些艳福,你们男人可能嫉羡,女人是否对他们爱的死心塌地却也未必,顶多是像纵横四海中的红豆妹妹
明白阿海再好却不是一世的依靠,阿占还是不错的。鼓手和金枝玉叶可说是例外,但前者太年轻了,后者又让人有稍稍担心。张国荣演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就是王家卫的三个阿飞都没有重样的,的确是好演员,可是要问张国荣长什么样,反
应不出来,他所有的样子都模糊起来,让人无所适从。所有的这些经典形象,没一个她真心喜欢的,比如对莱昂纳多的JACK,或罗密施耐德的茜茜公主那样。他的角色大多太复杂了太不讨喜了,有几个女孩子愿意跟旭仔西毒何宝荣蝶衣一世呢?连美好回忆都未必。阿占好一点,但怎么能做贼呢?红姑倒是漂亮得很亚热带。她对吴宇森大导片子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大概是代沟。
(我要特别补充的是英雄本色的阿杰,英雄本色是我的至爱,在热恋时我GF曾问我爱她有多深,我思考了5分钟,回答说比纵横四海多一点,和英雄本色差不多。可前些时候我和GF吵得一塌糊涂,我坚持说张国荣没有参加英雄本色,阿杰不是他演的,最后她把片子一放,张国荣三个字明明白白,我立刻傻眼,大老爷们输给一小丫头片子,郁闷三天,外加一顿高级自助餐,我GF那叫一个高兴,吃得那叫一个多,四个大螃蟹抹抹嘴就没有了,使我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深表担忧。回过头说为何我如此坚定呢?有很多人说阿杰于英雄本色而言是个无足轻重的串戏人物,对我而言他却有特殊意义,张国荣把一个似乎全世界都欠了他的‘二百五’形象
演的那叫一个活灵活现,在他身上我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那时正是我的青春叛逆期,全身的精力无处发泄,和老爸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现在回想都不知吵了什么,
好像都是鸡皮蒜毛的小事,一腔热血志向崇高可是有谁共鸣?你说愤青却又不是
‘我是流氓我怕谁’或‘一无所有’那种,而是读着名牌学校,在别人看来每天吃
香喝辣,一句话‘吃饱了撑的有福不知福没事找事’那种。所以一看见阿杰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觉得阿杰与他大哥的关系更近似父子关系,他对大哥的崇拜逆反再认识与现实中我与父亲的关系有相通之处,而且也同时明白了我在外人心中会是个什么东西。)
(关于青春躁动,后来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描绘的似乎更亢奋些,但对我却没有那么触动,可能是对抗性不够,尽管我也喜欢那片子。如果说青春片我可能更喜欢法国的《四百下》还有英国一个描写寄宿学校的片子。实话实说阿杰的叛逆是不讨喜的,与发哥不同,与《泰坦尼克》的JACK不同,可以说在所有片子中张国荣的叛逆都不讨喜让人不安,为什么呢?在对后来的香港电影厌倦后,有一顿时间我很迷欧美电影,我个人觉得让叛逆青年招人喜爱是有诀窍的,只要找一个伪君子或一个乏味的家伙反衬就行了,比如《泰坦尼克》比如《秋日传奇》,而且叛逆是可以的,颓废则不可以,个性是可以的,虚无则不可以,什么东西都有套路。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不喜欢看续集,所以一直以来有个疑问怎么演阿杰的演员没有成名呢?现在想他与阿占的反差太大,我没有反应过来那是张国荣演的。四一后我补了他几部片子演唱会,他让我非常吃惊,一个和一个不同,但又说不出不同在哪里,人还是那个人,神情自然有所不同,但何以差异如此之大?)
再谈谈张先生其人,我原以为张先生的争议性是后期才有的,后来看看20多年来的报道才发现他一直是个争议人物,他89告别时众说纷纭,其一就是绝症说,我看的时候真是哈哈大笑,都快笑出眼泪来了,生活真是幽默啊,有人说张先生是少见的对‘反讽’把握精准的演员,的确如此,四一有人多快乐多幸灾乐祸啊,但也不过是反讽而已。那时我GF一直追问我说“你是男人,你说他这样做到底爱不爱唐生呢?’我很不耐烦说“‘我又不是他,我怎么知道?我只知道首先要生存,爱才有所附丽。再说有什么可难过的,这戏多好看,有钱都买不到,所有人都表现一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虽然未必,本色倒都小小展现一下。”现在回想真有些没心没肺。
我GF的母亲将20多年来媒介对他的评价总结了一下:
批评(这些批评未必对,但却是外人的看法)
1)漂亮,过分漂亮。
2)有钱人家的少爷,花花公子样,放荡轻薄相。
3)傲COOL,自恋自我,不合群。
4)太爱说笑,乱说话。
5)脾气硬,刚烈犀利不冷静,情绪化孩子气,不够圆滑世故。(他也许努力想圆滑世故过,但不成功。)
1)工作认真从不迟到,百分二百投入,二十年如一日,很有计划性。(甚至太认真太努力太紧张)
2)真诚善良,至情至性,敢爱敢恨。
3)善解人意,对人尊重体贴,尤其是对普通人。
4)念旧感恩,有责任心爱心,尤其是对家事和仆人六姐上。
5)有品味,格调高。
6)非常聪明敏感,才华横溢。
(后来看85他与陈百强合唱喝采,从没见一个男孩子自恋的那么美又那么强势的,幽怨的那么可爱和搞笑的,才有了看《阿飞》的欲望;又见96《春光》开机仪式,看着王家卫揽着张梁两位大将,觉得那是王导最风光的时候。顺便八一句,原来我对同性恋影片一直很反感,《霸王》是去看文革,而且我始终不认为《霸王》是同性恋影片。我觉得俊男美女才让人赏心悦目,可是我GF和她老妈始终觉得此张梁比彼张梁更搭,这让我很不平衡,但是在看了上面两个片段后,我突然发现张陈两位先生和张梁两位先生站在一起的确很搭,身材协调,气韵流动,比梁朝伟和张刘两位大美女在一起都和谐。两个男孩子这么合,我不禁糊涂起来。但最后还是没有看《阿飞》与《春光》,因为对王导的片子实在畏惧。最后叹息一下:我不知道一
个那么专一的人为什么眼神能那么花俏,一个心里那么在乎的人表面上那么看的开。一个那么传统的人艺术可以那么前卫叛逆。还是王家卫形容的好:内心有许多郁结却又火热奔腾,外在开放挥洒却又免不了自我束缚(大意)。问题是瞒的过别人,骗的了自己吗?)
我GF的母亲对张先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男女关系还有些看法,我节选一些:张国荣对父母的评价是变化的,这并不矛盾,因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修正的过程。他知道越多体验越多反思的越多,看法当然会有变化。男女婚姻不幸当然绝不是单方的责任,但男方相对投入的确少些,责任的确大些。如果一个男性对家庭子女有意识多付出一些,构建就相对平稳,但男性往往觉得累觉得厌倦,但没有付出怎有回报,没有不劳而获。张国荣母亲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婚姻不幸,但更不幸的是她将自己的不幸转嫁到子女身上,而不幸的起因又源于他的父亲,从传统文化上子女是不能对父母有不满的,那叫不孝,也算是原罪。张国荣传统在无论如何都承担了家庭的外在责任,为父母养老送终,报答家庭报答仆人。
同性感情外人无法评价。但是为什么要有男女要有婚姻呢?抛开生育繁衍目的不谈,这里有一个阴阳互补的问题。男人是一个世界,女人是一个世界,男女考虑问题差异很大,沟通是一个互动磨合的过程,男人常常嫌女人琐碎事妈(我GF老爸赶紧
说那样才好),但正是这些琐琐碎碎使生活温暖起来,我们常说过日子,日子要想过得好,既要有‘风花雪月’,也要有‘柴米油盐’,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谈恋爱不结婚人生都不完整不成熟,没有孩子人生也不完整,孩子是成人的老师,他们会为你打开另一个世界,再有条理的人孩子一哭也没办法,那么他为什么哭,就要求你换位思考,是饿了拉了病了,你揣摩不到他就继续哭,你是皇上也没用,当然男人经常厌倦这些事情,但以前为什么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呢?也是个以小见大的问题。具体到张国荣,有几个人都谈到他的家很高雅很有品味,但是太简洁,外人都不敢动,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家味,他自己说喜欢去刘嘉玲家因为温暖有人气。但温暖和人气经常是主妇营造的,男人往往顾不到这些,女人特有的温馨感是男人不能替代的。当然张国荣本人是个很优秀的男人,他有过很多女朋友,但最后选择的伴侣是同性,不可否认的他选择了一条边缘的道路,是不为世俗所接受的感情。这种另类选择本身就注定是孤独的,无论公开与否都伴随着艰难,在对他本人尊敬的同时还是不能不惋惜的,因为他的确有可能拥有普通人的幸福,但是由於性格由於机缘由於时间等等,所以还是可惜。有人指责或赞美唐生,但其实对于这个人除了零零碎碎的描述,大家实际上并不了解,他被张国荣和其他人保护的很好。不管如何象张生这样一个巨星,处在名利场中,诱惑太多了,和一个人保持这么恒久的关系,哪怕是形式上的都很难得。从外人看,唐生拥有了张国荣最美好最青春的20年是一种福份,但也一定付出很多。这种悲剧性结局自然会让人非议,但人生很多问题不是爱情能够解决的,不然就不会有梁祝宝黛,不会有孔雀东南飞伤逝,不会有莎翁的悲剧,更何况是不被世俗接受的爱情。张唐表面看是互补型,但现实些文科理科矛盾也是存在的,当然唐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对文艺也爱好,但从职业特点看是纯粹的理智客观理智型;而张生的个性职业有又是纯粹感性型,职业相关性太差,当然唐生管理财务水平很高,但是隔行如隔山,后期张生的业内位置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越来越危险,他身边的人和唐生也未必handle的到,这不是他们的责任,但又是另一个问题。拉拉杂杂一堆不好意思,大意就是这样。边角余料的和过於敏感的就略去不提,但也未必说的周全,上面的话说客观未必,说主观却也不尽然,看过就算。
张国荣梅艳芳,一个是香港的阿飞,一个是香港的坏女孩,但这个时代早不时兴叛逆了,其实叛逆从未时兴过。几年前央视《对话》作了一期韩寒,现场观众的态度让我记忆犹新,一句话:你悔改吧!
现场观众不多,但又何尝不代表大众的看法呢?我说过活着又如何呢?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他肯悔改,最直接的形式就是结婚生子,再不要折腾什么新花样,说不定会被捧为浪子回头的典范,再说大卫鲍维不也兜兜转了吗?他妥协了很多,但在这点上他终究不肯妥协,也许这是他的底线,使我感慨是从始至终张先生做人低调做事高调,他想过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又没有伤害他人,但何以如此让人作践呢?看过一篇几年前比较罗大佑和张国荣的文章,很客观,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实际上是不容易做到的,也许和职业有关,张先生说“我们艺人是卖艺
的不是卖身的”,但现实大众的心态并非如此,娱乐是让人消费的,前台艺人则是某种程度的消费品,张国荣的存在是让人不安的,也许这是他始终招人憎的心理原因之一,虽无过犯,面目可憎。
说到裙子裤子,前两天看一篇老文章,才知道那时候女子剪头发穿裤子是大大的革命行为,甚至会被沉猪笼的。今天满街女孩留短发穿裤子有谁会说她们不是女孩,是女扮男装呢?是不男不女呢?原来今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前人的生命上,今天想当然的事情可能都曾被人认为标新立异,但问题是谁愿意作牺牲呢?如牺牲能换来后人的尊敬也就罢了,但常常是漠视批评甚至鄙夷,何以呢?也许从某种意义上牺牲者都是失败者,福禄寿是普通人的向往,而失败者自然是不值的。使我最触动的并非是张先生的死,而是他生前的困境,为了他的坚持,为了他的真诚,我会在心里永远记住尊敬他,尽管他不是我的榜样,他的路也不会是我走的那条。
紫色拉 回复
被熟识的人说,看着传统,其实反叛,可能正因为如此,才喜欢了哥哥。喜欢了以后,才发现自己思想的许多角落其实还是很保守,受了许许多多教化,被捆着这样那样的条框,是哥哥一点点把它们冲击开来,让我能用更开阔、新鲜、自然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直到今天,这样的冲击仍未停止;他跑在前面,我们一点点跟在后面,记得有篇4·1后的文章写哥哥叫“解放自己”,很喜欢,是的,哥哥的一生在不断解放他自己,也在“解放”我们和更多的人。
如果说首贴里已经充满了一个非荣迷对哥哥的尊重与溢美之词的话,后来一次次认真的跟贴,真的只能让我用感动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也替哥哥感到高兴,有谁共鸣?总是有的。
大家说的都很好,而且分出许多方向,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回起,就先说说关于同志身份的问题吧。luxiaan,我对西方的情况不能说了解,仅就我所见所闻,可能比华人圈子好点,但西方对同志也绝对不是不歧视的。最近一直看迈克写的〈性文本〉,这位同志长期蛰居于法国,写起文来辛辣无比,从他笔端流出的庄庄件件让我对法国这个“自由民主开放”的国家有更深的认识;别的不说,一位名导演就公开把自己的票房失利推卸给一位女演员,理由是她在电影放映前承认自己是女同志,“于是谁还相信她会与***是一对”。
至于导演gay与演员gay受到的不同待遇,我觉得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因素:在华人圈子的道德观里,导演、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音乐家(这里主要指音乐人和做摇滚的)是被特殊处理的,他们不受一般道德观的约束,中国向来有狂士狷生的传统,人们认为搞艺术的就应该有点疯狂、“变态”、不正常,他们要是都正常了,那就出不来好作品了;于是徐谓杀妻成了他才气传奇的一部分,海子自杀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殉诗,而不是谴责他懦弱,或探究下他是否得了抑郁症;杜可风这个半疯也可以一边大谈美女一边在马路上与男人打kiss,这才有点风流倜傥的样子。
而从事所谓流行娱乐工作的人们并不享有这样的待遇,哪怕他再才华横溢、人品出众,要赞他一声艺术家,比随便揪出一个唱民歌的说上一句“青年艺术家***”难多了。不仅如此,若说上面提到的人是道德观标准外的一个极限,那人们对流行偶像的道德要求恰在另外一个极限——要他必须符合一个完人的标准:你要敬业啊、专一啊,努力啊,不屈啊,要尊老爱幼、保护妇女,上车让坐、下车抓小偷;你要异性恋、有人娶、要事业成功也要家庭幸福,你要引领大家做出榜样,不磕药,不摇头、不喝醉、不走光,不自杀,不变相安乐死,否则你就要受到指责、承担后果。
系呀,你娱人来的嘛,你以为你搞艺术啊,学人家痛苦、忧郁,你没那资格啊,人家那样是不羁俗礼、为艺术献身,你这样就是道德败坏、不负责任啦。
--------------------------------------------------------------------------------------------------
贪心的耳朵 回复
先强烈赞同上面色拉的帖里每一句话。“在华人圈子的道德观里,导演、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音乐家(这里主要指音乐人和做摇滚的)是被特殊处理的”。公众的心目中,已经为这类人物预留了一片额外区域,他们特立独行的出轨行为会被视为一种超越、突破,一种疏狂的意态,常人在看待他们时会不期然地带少少仰望的眼光,对于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行为,不敢去指责,而是往自己同样不能理解的一些事情上联系,如艺术追求等,以此为自己找出相应的解释(海子自杀,大家想到的是殉诗,而无良传媒捏造的关于哥哥情困的遗书出街得比救护车还快,居然还有很多人相信,就是鲜明对比之一)楼主的话“可能他们从事的是高雅艺术或竞技类,大众对他们有距离感”的意思也如此吧?至于哥哥,怎么说也是流行文化从业者,这么说并没有要把流行与高雅分一个高下的意思,赞同风过说任何领域都有顶尖成就,所谓行行出状元,应被称颂的是那些各个领域里的顶尖,而不是规限中的某些所谓“高雅”领域里的精英们。也许还有的筒子要辩解,说哥哥已经突破了流行的界限,有了更高的有艺术意味的追求,那我再补充一句那是后来的哥哥,他的艺术意念是慢慢修成的,或者在前期已有蛰伏但在93以后或者更准确说是97以后才明显地突显,或者说是终于可以被实施吧。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对他有特别关注的公众(比如41之前的我)他的定位也是个偶像人物。对待此类人物,公众的心态当然不会一样了。
偶像制造业说到深层心理里去就是满足人的偷窥欲和制造饭后谈资,公众对待流行文化界中人的出轨行为会有伴生的兴奋及鄙夷,这是很普遍的心态。娱乐事业说白了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了平凡人物的凌驾心理需要的,别看明星都被追捧得那么风光,大多数人还是把他们当作一种商品去消费,今天捧这个明天追那个,谁过气了有皱纹了脸蛋不吸引了就忘掉谁是常有的事情,在这种类似“挑选”与“评价”的行为中从心底里人们自以为已经支配了明星,或者有类似的错觉,这是娱乐事业为人带来的快感很大程度上的依归。在这种心态下人们会觉得,我说谁是个角儿,谁就是个角儿,仰望的姿态没有了,特立独行的行为招来的就多是鄙夷的漫骂和低俗的编造的理解。
说到“活着”,当初看了真是颇受震撼。生命就是一幕幕的残不忍睹和一场接一场的巨痛,我们能做的就只要咬牙活着,无论多隐忍多卑微都要活下去。合上书感觉到的是一种崇高,也感动过。但辨证点看何谓苟且呢?“他要是稍微肯和这个世界妥协一点就不是今天这个景况了,他的生命是容不下苟且二字的”可不可以这样想,对某些人来说结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放弃,或者一种屈服,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失却尊严地活着才是放弃和屈服呢?两者无所谓谁更高尚一点,只是一种区别而已。(这里只是作例子,说的是选择和放弃时取向的不同,不特指生死抉择,况且哥哥是因病)有价值观的不同,才有“杀生成人,舍身取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想追求、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我鄙夷也同情那些扭曲和违背自己本心的人,而我很佩服哥哥的一点是他始终执着的追求,在这里面又不是牛一般倔的蛮劲,像魏绍恩所说的“他不得不放弃一点,将这一点来换取一些更实在的东西”。从那些“让了听了会头痛”的歌起步,慢慢建立自己的王国,等到站稳脚跟有足够的主动权之后,将早就随莎翁卢伦斯的优美句子一起沉淀在他血肉里的优雅美丽高贵逐一展示给追随他的人们看。现在反观哥哥在聚光灯下的一生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贯穿始终的目标和追求。“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而且勇于实践它们。这点已经把梁朝伟张曼玉他们远远抛在后面。后者有自我善于展示自我,他们是极好的演员,但不是思想者。
”极之喜欢这句话!他不仅是一个思想者,更有韧性和定力,在长期的作战中(以大环境的险恶论不可以不谓“作战”)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贯彻到底,宛如一出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大戏。无论这两点的哪一点都足以令人叹服,而他偏偏都具备!哥哥很会成全自己,这是他最幸福之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走得自我的人最有存在感,生命也最有价值。如哈萨说过“重要的是存在的方式而非告别的方式”。在这一个层面上我们大可不必为哥哥多惋惜,或者要他妥协一点,再平凡一点,那可能更是对他的一种谋杀。他最后的病也含有偶然成分不可说是悲剧的必然。他做得好,做得洒脱做得本色,让我们用最热烈掌声欢送他。
我时常在想,我们一直不平的愤慨的是什么?要为他讨一个说法,向谁讨去?如果要“作战”,我们的枪口对准哪里?可能的靠山和团结的力量又有哪些?所谓的“公正”的评价,究竟是用什么评价、谁的评价作准绳?学术界?他们的肯定在多大程度上有意义?一般公众?争取过他们的关注甚至当下的肯定之后,又会剩下点什么?所以想到最后会想,为他争取的这份“公平”说到底会不会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受不了,在受到这样一种美丽的震撼和深刻感召之后,周围却没有相应的大环境作背景,相反地还有很多反对的杂音,所以我们要大声呐喊出自己的声音来,以使自己得到安慰。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明白。有些时候会觉得其实人人心里有杆秤,“我相信这个社会被他改变了一部分,这是他艺术的魅力和个人人格完美的胜利”哥哥要做的已经做完,在不算小的范围内和不算短的时间里施加了他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创造无法磨灭的突破,因为他已有很多人开始思考,或深或浅。至于余下的则看各人造化了。所谓奖项肯定官方留名也不过烟云而已,只有进到人心里去的艺术会不朽,继续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随每个不同的生命运转下去。在面对不和谐音的时候会这样开解自己,你我体内都带着哥哥的生命,已然足够。
“我所谓挑战也不能说是追求两种文化的平衡点,而是对无边界的追求。我认为艺术的创造应该是无边界的,不可以在创造之初就界定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这个应该是产品出生之后的事情。”非常赞同talat贴的这篇文里的观点,特别是上面这句话最震撼。因为我想起了哥哥喜欢的雕塑家Henry
Moore,最近在看一本叫“摩尔论艺”的书,在里面Moore说的几句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在雕塑的初期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出来的作品“应该”或者“将会”是哪种样子的,他是完全开放式的无预设地雕,等到作品成型了,是什么样子就“成为”什么样子了。他说得好象作品自己生成了自己,就像有人说艺术品都是大自然(上帝)的作品,艺术家只是那条过道而已。哥哥带给我的东西里,很重要的一样就是这种“无边界”的意识。看那些对热情的分析文章,更深地体会到这一点。而且更震撼的是,往往你要在突破了自己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框框之内。前面有朋友说“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受了十几年的传统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一碰见哥哥,为什么所有的坚冰都已融化,所有的墙壁就轰然倒塌,我们所有的面具都轻易摘下?
”这个过程的确奇妙无比,我觉得是作为哥哥的迷最惊心动魄的一场经历。等到被他拉伸了审美观念乃至思维定势都推翻后,开始懂得问为什么非要这样,而不是那样,才发觉原来自己一直为太多藩篱所困,这些条框有些是别人设定的,也有些是自己加的,一直出于懒惰和愚钝没有去逾越,甚至压根没意识到。待他出现,让我体会“无边界”的广阔和精彩,知道可能性可以一直延伸到看不到的地方,真真为以前的我悲哀,也后怕假使没有他,不知要闭塞保守到哪一朝!所以可以说,他是“拯救”了许多人。
哥哥的艺术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凭着他上好的先天条件(美貌、好歌喉等)吸引了大批公众的注意,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然后他的作品又有以声色取悦感官之余更值得发掘的内容,他的歌他的电影都是有“心”的,这是区别于单纯的娱乐偶像最重要的标志。就拿MTV来说他也总是希望观众看完了会“觉得有个古仔在里面“,这样他会很开心,而他也确实做到了,用相对易于接受的形式,在最大限度上向我们展现更多,这是他的伟大之处!所以说哥哥是雅俗共赏的,会是我很乐于听见的评价。他的迷横跨各个阶层纵越各个年龄段,对他的解读也千姿百态,这是他最成功的、最应引以为傲的胜利。talac说“现在在所谓高雅艺术领域还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真正称的上艺术,实在是个需要考量的问题”我也赞同,人们不会喜欢自己不明白的东西,一种艺术如果没能博得共鸣甚至没能赢得关注,它就根本地失去了艺术的意义。艺术的功能是叫人关注自身,热爱生活,故作清高艰深的学院作风并没任何好处。
“要做真正的先驱,就不要奢求受众的同步。但是会有人敏锐地捕捉到先驱的感觉,试图追上去看个真楚探个明白,还有人虽然没有明白,但是直觉已经使他们追上去了。”也很赞同这一句,先驱一生都在行色匆匆地赶路,好象受了神谕的引领,根本无暇顾及身后时候有尾随的暗箭,和忠诚的追随者,或者此两者的有无都不曾减他赶路的速度之一分。这的确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快一步或者快半步。如果要说我是追逐者,我觉得自己是还没有弄明白,但是凭直觉追上去那种。对哥哥的很多事情的确还远没有想清楚,但一直无法停止追逐的步伐。要说做到理智地分析他,我或许永远做不到,或许要隔些年岁。但单是追逐本身,已经足够快乐,幸福和有意义。作为“娱乐”的产物,相信很多荣迷和哥哥的关系,或者说哥哥带给我们的,已经远远突破了明星和fans的关系所常有的程度和深浅。这是哥哥和我们共同的幸运,我们一起创造和拥有的奇迹。
“产品不一定要一出世就出街的”,尼采一直认定了自己为未来的某个、某些读者写作,很多创造性的成就,真的不是服务于它成长的年代的。有一天,我们能够更懂得他,社会能够更懂得他,是我,相信也是大家最殷切的期望。
喜欢楼主干净利落的文笔。“正因为我做不到,所以佩服你”^_^我很拖沓拉杂了这么一堆,希望没有看得大家特累。这帖子实在太好看!!
--------------------------------------------------------------------------------------------------
“张先生在香港虽然地位崇高,但是没有话语权。”这一直是我心底的一个感觉,却不敢确定下来。现在看了楼主这句话,我想这不再是我个人的疑心了。
在他那个圈子里,拥有话语权的大都在幕后,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在于他自身,先不说他到底得罪了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汀实验中学艺术表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