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的名称7X8=56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计划)_学霸学习网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王涧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 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 2、认数 3、分米和毫米 4、加法 5、 认识方向 6、减法 7、认识角 8、乘法 9、统计 10、期末复习,以及两次实践与综 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 34 名学生,男生 18 名,女生 16 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 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 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 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 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 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 余数的含义;探索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 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 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2、通过学具操作,认识 1000 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1 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 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 1000 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 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 1000 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 100)以及 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 算。 4、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 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5、探索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 乘的式题,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算一些 两位数乘一位数。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 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 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 位测量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能看 懂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2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 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 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 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 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 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4、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五、教学用具 桃子图片、课件、直尺、圆片、小棒、计数器、米尺、铅丝、卡纸、表格、学3 具。 六、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 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 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 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 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 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七、课时安排单元 1、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或教学内容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练习一 我们去植树 认识整百数 2、认数 认识几百几十 认识几百几十几 练习二 比较数的大小★ 课时数 2 2 1 1 1 1 1 24 认识分米和毫米 3、分米和毫米 4、加法 简单的单位换算 不进位加 进位加 连加 加法估算 练习三 5、认识方向 认识方向 认识路线图 测定方向 不退位减★ 6、减法 退位减 练习四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练习五 隔位退位减 练习六 复习 期中测试 7、认识角 认识角★ 认识直角 8、乘法 不进位乘 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练习七 进位乘★ 练习八 复习1 1 1 2 1 1 2 1 1 1 1 2 1 2 2 2 2 2 6 1 1 2 1 1 3 2 25 游览美丽的海滨 9、统计 统计 你能跳多远 10、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2 2 1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1、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10根小棒, 8个圆片, 11个三角形, 例题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请学生们口算,板书D=5‖。 提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6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指名说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将表格填完整。 (3)提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这10根都分完了吗?(没有) 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剩下的1根不够分)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 每个人分得2根或者每个人分得3根,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分的人数不同,如果每个人分得2 根正好分完,如果每个人分得3根,还剩1根没分掉)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两人一小组动手 分一分,再将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们分组活动。 3. (1)汇报操作的情况,把相应的课件演示,同时将表格依次填写完整。 (2)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 哪几种?(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种情况是分了之后还有剩余) 提问:这些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1)提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 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列式,独立完成。)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个人,还剩几根?(学生完整回答。) 提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就是求10里有几个3。)算式中的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提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个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 ?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 少?(板书: ??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这道算式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请学生齐读算式,井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7 6.(1)通过刚的刚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6根,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并板书。 (3)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 示什么?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 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进一步深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第(1)题,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提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的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第(2)题,学生先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提问:为什么会有余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花图,请学生说说图意,相应的再出示第(1)、(2)题。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3(瓶)??2(朵)与14÷3=4(朵)??2(朵),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4人一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余数? 四、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8 10÷ 2=5 10÷ 3=3??1 [教学后记] 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们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课堂上学习积 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对所学新知识掌握得得较为理想。第2课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例题和D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具准备 11根(单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时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①请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9 份? ②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 的意思。 3.揭示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正好分完,另一种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 有剩余的。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 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请学生列式,(板书:7÷3)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 ,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里面最多 有几个3 ? 商写几?(扳书) 提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 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7个桃,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l的?(完成竖式的板书。) 提问;在竖式中,D1‖叫什么? (完成横式的板书 ) (3)请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1)提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2?(组织 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2)小结:因为7里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提问:为什么要用D最多‖?(因为余数表示的是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D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2)要求: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学生计算。10 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指出:在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 18÷5的竖式 (余下的8里面还有1个5)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 提问:这样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又大了,那么我们怎样能找出合适的商呢? 4.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比除数3小。) D试一试‖中的18÷5的余数3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一比这两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结语) 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完成D想想做做‖第l题。 第(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9根小棒。 提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 (2)学生们根据摆的过程,填写竖式。 (3)提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一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着说说是怎样得到商品的。 3.完成D想想做做‖第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填写。注意单位名称的不同。 四、全课小结11)提问:这位小朋友算的对不对,为什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怎样很快又准确地找到商呢?计算时应注意些 什么?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7÷3=2??1 18÷5=3??3[教学后记] 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学会知识的迁移与类推是我们数学教师 的重点工作,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以前学过得没有余数的除法尝试探索新知,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但是个别学生还是需要进行指导加强练习。第三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8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 7 24÷ 8 6× 9 9× 6 12÷ 2 48÷8 2l÷ 3 35÷ 7 18÷2 3× 4 4 ×7 56÷7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明确概念12 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l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l0÷5=2 (竖式))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7有余数吗?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板书) 提问:商为什么是27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7 (3)比一比,以上两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出示后,学生弄清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 2.完成练习一第3题。 (1)请学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反馈时说说错误的原因。 (3)提问: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必须得注意些什么? 3.完成练习一第4题。 (1)请学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全课总结13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 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5题。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l0÷5=2[教学后记]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实 践中获得的知识是快乐的有趣的,深有体会。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6――7页 教学目的有余数除法的练习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有余数出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 3 24÷ 8 6× 9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 53里面最多有( 44里面最多有( )个4 )个7 )个8147× 7 12÷ 2 48÷89× 6 35÷ 7 18÷22l÷ 3 4× 7 56÷7 33里面最多有()个63.请学生说说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怎样想,怎样才很快的算出商来? 4.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继续用这种方法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看谁能算得又快又好。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名扳演。 (1)63÷9= (2)40÷8= 67÷9= 47÷8=①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扳演。 ②反馈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③提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 (没有余数的除法,一类是有余数的除法。) (为什么每组题中的第(1)题没有余数 2、完成练习一地第7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3.完成练习一第8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方法多样,不拘一格) 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 是多少呢? (3)提问:如果将D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 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15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出示第(1)题。 学生弄清图意,完整口述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遭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其余3题,请学生弄清图意后,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反馈时,说说各自的理由,注意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不同。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了解图意:结合小猴的话观察左图,知道一共有27个小方块,再理解小兔的想法,想一 想,如果每8个小方块拼搭成一个立方体,可以搭多少个。 (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1)63÷9= (2)40÷8= [教学后记]67÷9= 47÷8=课堂学生积极探索,认真观察,不难看出发现新规律的学生脸上所洋溢的收获的笑容。也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那就是探索与发现。 ”16 第二单元 1.认 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整百数认数课本8――10页,例题、D想想做做‖第l一6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D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D千‖,并能 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 3.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模型图。 [教学过程] 一、认数 1.在计数器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 23 65 962.数百以内数相应出示方块图)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l0数到100 提问,l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呢?(板书) 证实10个十是一百,请每位学生动手数一效,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数数的方法。 提问:这么一板,有多少方块? 3.教学例题。 (1)师生一板一板地数。17 提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它又表示多少? (2)师生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 提问:九百再添一百就是几个百?(板书;10个一百),10十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 提问: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 学生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敷到一千。 二、写、读整百数:一千 1.计数器拨珠。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序。 介绍:百位、千位依次排列在千位的左边。 (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 学生们动手拨一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珠的。 (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几百。 (4)练习:拨一拨200、600、1000。 2.写数。 (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 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时,只有百位上拨了4个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上4, 而在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写0。 学生练习。 提问:十位和个位上的。能不能不写? (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名板演。 300 600 700 900(3)在百位上再添上一百,提问;此时是几个百?也就是多少? 想一想:一千应该怎样来写呢? 教师说明。 3,巩固练习。 完成D想想做做‖第1―3题。 第l题:学生填数。 请学生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18 提问:数轴上的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讨论:200和1000,哪个数更接近700,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方法多样。 第2题:看图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说是从哪儿看到这些数的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 第3题:明确图意、题意,让学生来估算。 三、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出示小猴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列出算式。(板书;200十300) (2)想一想,该怎样计算。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选出一种或几种好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练习。 (2)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图中小朋友的对话。 (2)根据已有信息,请学生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 (3)独立解决,反馈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动手摆一摆、 拨一拨, 知道了几个十是一百?一千里有个百?以及怎样写出这 些几百、一千的数,和相应的计算。(出示课题) 板书: 认识整百数l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呢? 10个一百 [教学后记] 一千 200十300数学课标所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拨一拨,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新的计数单位:千。认识了整百数19 第二课时 认识几百几十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15页,例题、D试一试‖、D想想做做‖第l~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2.使学生学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 的多少,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个一个地数,从63数到l00。 (2)一个一个地数,从10数到100。 (3)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2.口答。 100里面有多少个十? 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 3.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整百敷,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千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 二、教学几百几十数的认、读、写 1.出示例题图。 (1)指名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借助计数器,讲解。20 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提问;现在表示多少?再在十位上拨5十 珠,提问;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合起来是多少?学生齐读。 百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十,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 在写数时,要注意百位上有几颗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上有几颗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 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占位。(板书:450) 2.练习;根据计数器表示,写出相应的数,并读一读。 320 750 480 990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370。 请学生说说370的组成。 (2)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七十数到四百三十,数到三百九十时,提问:十位上再拨上 这一颗是几颗?也就是多少?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后,百位上是几? 追问:三百九十后再添上一个十是多少?三百九十,再在十位上拨一颗,要数多 少? (3)继续数下去。 (4)学生自己边拨珠,边数数,不用计数器,再数一道。 (5)出示D一十一十地数,你能数到890数到1000吗?‖ 学生读完要求后,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借助计数器帮助。 反馈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990后面是1000的? 学生齐数。 (6)请学生把数的数字,写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4.巩固练习。 完成D想想做做‖第142题。 三、教学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1.D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邮票图,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左边300张风景邮票,右边20张动物邮票。 (2)学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板书:300+20 说说计算结果及思路。2120+300) (3)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学生计算并说说思路。 2.完成D想想做做‖第6题。 3.完成D想想做做‖第7题。 口算后,比一比每组4道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巩固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们读一读。 (2)说说这几个数的组成。 2.完成D想想做做‖第4题。 3,完成D想想做做‖第8题。 对于其中有错的题,进行分析,及时纠正错误。 4.完成D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五、全课总结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了解、认识了几个百和几个十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板书: 450第二课时 300+20认识几百几十 20+300[教学后记]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意外的惊喜。让学生把课前 搜集到的一些关于“生活中的大数”的资料进行汇报,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数随处可见,从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我注意培养学生“就近取材”的意识。第三课时 认识几百几十几2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8页,例题、D试一试‖、D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 识。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830数到1000。 2.根据计数器上的拔珠,写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480 620 790 910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千以内的数。(出示课题.) 二、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 I.出示例题方块图。 (1)指名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借助计数器,讲解。 先在百位上拨4个球,提问:现在有几个几?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提问:现在增加了5 个几? 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提问:现在增加了多少?提问: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 少?(四百五十三) 再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四百五十三的组成。 (4)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四百五十三应怎样写呢?23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有几个百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想一想,如果某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该怎么办?(写0) 2.练习:根据所拨的算珠,写出这个数,并说说它的组成。 第(2)题练习后,提问:六百一十六在写时出现了两个6,它们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第(3)题:三百零一,十位上是多少?怎样写?这个。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597的组成。 (2)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七数到六百一十二。 数到五百九十九时,提问:个位上再拨一颗是几颗?也就是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后, 十位上是几?又该怎么拨珠?此时百位上是多少? 追问;五百九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 讲解:此时百位上是6个珠,十位、个位上有发有珠?这个数怎么读? 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 继续提问:此时如果个位上再拨一个珠,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是多少,这个数是多少? 在读的时候,为什么十位上的零要读出来呢? 说明: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 继续数完。 学生自己边拨珠,边数数。 (3)请学生试着‖一个一个地数,从988到1000。‖ 如有困难,可以用计数器帮忙,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98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999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想到的? 学生齐数。 (4)请学生再把所数的数字,依次写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遇错及时纠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看图后.独立完成。 写完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去写一个干以内的数。24 小结:千以内数的写法,强调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写法。 2.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D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按要求,连线。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 (3)组织讨论:通过练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完成D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学生读一读每张照片中的数字。 (2)结合照片,请学生说一句话。 (3)在身边找一找,说一说类似的带有数字的一句话。 5.完成D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提问:在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D想想做做‖第7题。 (1)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已经写出的三个数,再想一想每组有什么规律。 (2)学生按规律,往下写。 四、全课总结 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板书: 四百五十三认识几百几十几 有几个百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如果某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该写0。 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 说明: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 [教学后记] 学生在身边的生活数字中观察。贴近易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 学习知识点,整节课效果较好。25 第四课时 认数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0页,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干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干以内数的读、写和有 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千以内的数的组成练习 1.数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 提问:一百里有几个十?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提问:一千里面有几个百? (2)一十一十地数,从二百六十数到三百二十。 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八十七数到五百一十三。 2,完成练习二第1题、第2题。 三.干以内的数的读写练习 1.说说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1)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个人摆数,另一个人读,然后交换练习。 (2)指名说说读一个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3.读下面各数,说说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 303 30 33 330提问: D3‖在百位上读作什么?D3‘‘在十位上读作什么?D3‖在个位上呢?它们 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6 追问:一个数的中间有。怎么读?一个数的末尾有。又应怎样读呢?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再组中的上、下两个数,在读数时有什么不同?在写数时又有什么 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小结:读数、写数的注意点,强调一个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5.完成练习二第5题。 (1)学生练习。 (2)交流反馈:自己在找接近600的数时的想法。 指出:题中的D接近‖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简单计算的练习 1.口算。 200+30 230-200 400+90 490-90 70+900 970-900口算后,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五、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7、8题。 (1)引导学生看清图中的对话;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时,请学生说说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二第9题。 (1)根据图意,请学生独立完成已有的问题。 (2)四人一组讨论: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指名回答后,依次板书。 (3)请学生们再解决相应的问题。 六、全课总结 板书:第四课时 认数练习27 小结:读数、写数的注意点,强调一个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 写。 [教学后记]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本节练习课中学生通过接龙式的数 数练习, 不但兴趣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知识, 而且使班中那些潜能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 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22页,D例题、试一试‖、D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 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67和57 23和32 9和10 比较数的大小请学生在比较的同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 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个位上大的数就大,一位数总比两位数小。28 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 436 288 52 9.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利用以前学习的方法,来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完整说说图意。 (2)提问:你认为哪种树比较多? 迫问:这题要我们把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就是比什么? [板书:312( )285](3)提问;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为什么? (可先指名说一说,再请同座交流。) 指出:312和285都是三位数,在比较大小时可以先从百位比起, 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也可以把312看作300多,而285只有200多,所以312比 285大,我们可以用大于号来连接这两个数。 (板书;312&285)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D试一试‖的问题,请学生读一读。 提问:这个问题,实际就是让我们去比什么?你觉得应该怎样比? (组织学生讨论。) (2)指名掌生回答比较的思路。 小结: 两个数都昼两百多, 就比十位上的数, 十位上哪个数大, 那么, 那个数就大。 (完 成板书:279&28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29 (1)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提问:803和308为什么不是相等的关系?(因为803中的8是在百位上,表示8个百,而308 的8在个位上,表示8十一,一个是八百多,一个是三百多,自然308比803小。) 提问:999为什么会比1000小?(虽然九百九十九的每个数位上的数都很大,但它是三位 数;而一千虽然最高位上只是1,但它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四人一小组,讨论出一道类似发生在身边的题目,再派一人出给其他的小朋友来 进行比较。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们独立的完成,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数轴,请学生们将数轴上的数填写完整。 (2)观察已完整地数轴,提问:你发现了这两条数轴分别是怎样排列的?(第一条数轴是 一个一个地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二条数轴是五十个五十个地数,从小到大排列的。) 提问: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还是小呢? (3)请学生完成数轴下面的两题。 使学生体会到: 两个关系式的填法多种, 从数数的过程来看, 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 即数轴右面的数总比左面的数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学会了怎样比较了吗? 比较大小 板书: 312( )285 312&285 279&285[教学后记] 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妨学会偷懒,那样便会收到意想不到 的收获。30 第二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23页,D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 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D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 323 769 561 936追问:它们分别是几百多?323比500要怎样?(少得多。),比100 呢?(多得多。) 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 207
1000分别请学生们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 3.请学生们说说:你觉得如果遇到以上类似的情况,要如何比较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三个杯子,教师参照书中的图片,分别在杯中放入一些黄豆。 介绍:左边第一个杯里大约有200粒黄豆。(板书:大约)‖大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提问;你能猜出另外两个杯里大约各有多少粒黄豆吗? (2)指名请学生们各抒己见,并同时说说自己估计的根据、理由。 (第二杯大约有400粒,第三杯大约有800粒。)31 2.完成D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 提问:红红说的D我的书比你的少很多‖,指的是比多少少很多? (比630少很多。) 比630少很多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们在合适的一栏内打勾。 指名说说选择D220页‖的理由。 3.完成D想想做做‖第7题。 (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 提问:D差不多‖是什么意思?题目让我们找与多少差不多的距离? (2)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理由。 (3)提问:你觉得445米与700米相比,要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445米比700米近得多。 提问:那么950米与?700米,怎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950米比700米远得多。 (4)提问:通过比较,你觉得D远得多、近得多、差不多‖么意思: 你能说出与700米相比,远一些的距离吗?近一些呢?(只要符合要求的数都可以。) 4.完成D想想做做‖第8题。 (1)学生们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的看法。 (3)想一想:能不能试看用D快一些‖、D快得多‖来回答以上的问题呢?(摩托车比汽 车快一些,摩托车比自行车快得多。) 5.完成D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交流。 6.小结。 通过刚才这几题的练习,我们应该明白:远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 等都是相对于某个数而言的,并不是独立的。 7.完成D想想做做‖第10题。32 (1)学生独立填写。 (2)反馈,指名说说自己填写的方法和策略。 (3)想一想:如何能―个也不少地按一定的规律来填写呢? 四、全课总结 (略)板书: 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远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对于某个数而言的,并不是独立的。 [教学后记]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 学环节。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1―7题。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 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并出示课题 这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写它们,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 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千以数的认、读、写的复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1)提问:你能说出一十千以内的数吗? (2)要求:你能不能说一句话,其中要出现一个一千以内的数呢?33复习认数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3)看来这些数字,只要你留心就一定会发现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数学知识。 2.口答下面各题。 (1)千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从右往左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百位上的数 表示什么? (2)十个十是多少?十个一百是多少? 3.读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276 720 702(1)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 吗?为什么? (3)请学生们说一说,应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 如果这个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该怎样读呢? 4.写出下面各数。 五百六十二写作( 一千写作( ) ) ) )四百六十写作( 七百零三写作((1)请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这几个数分别是怎样写的。 (3)请学生们说―说,应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写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 5.完成D想思做做‖的第1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6.完成D想想做做‖的第3、4题。 第3题,学生按要求顺次完成。 练习之后,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了些什么? (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第4题。34 (1)请学生们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数,指名板演。 (2)指名请学生交流一下在课前所收集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复习简单的计算 I.口算下面各题。 (1)300+200 (2)400+20 ①学生口算。 ②分别说说口算的方法。 2.完成复习第5题。 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是几百还是几十。 3.完成复习的第6、7题。 (1)指导学生通过对话提供的信息.看懂图意。注意:第7题要理解D领先‖的含义。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说说两题解题的思路。 四、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特别是如果遇到中间或末尾有0该如何读写。 [教学后记] 在课堂教学中摆正自己的角色,有效的指导,精心的提问设计,是成功的数学 课必备的前提。 600-400 670-70 -600第二课时 复习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内容 课本第25--26页,复习第8―14题。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使学生们能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 高学生们的数感水平。35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出示课题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复习 1.完成复习第8题。 (1)学生们先找规律,再填写。 (2)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按怎样的规律填写的。 (3)学生们从头到尾把每列数都读一读。 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在( 924( )810 l000( )56( )里填上&、&或。)875(1)学生们练习。 (2)指名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思路。 3.完成复习第9题。 (1)请学生们拿出a、4、5的数字卡片三张、老师出示854。提问: 你能拼出比它小的数吗?(548、458、584、485) 请学生们分别用D大于、小于‖来说说这些数的关系。 (2)请学生们拿出其他的数字卡片。(0―9) 同桌照样子,进行练习。 三、估计的复习 1.完成复习第10题。 (1)出示这一组数,请学生们读一读。 (2)提问:这组数中最大的多少,最小的又是多少?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吗? (3)练习:圈出接近400的数。 说说自己为什么要圈出这几个数。 小结:这些数有的比400多,有的比400少,但都与400相差不多,比较接近。 2.完成复习第11题 (1)出示赛跑图。 说明:在每个运动员身上都有一个编号,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看做是一个数字。 (2)请学生把这些数按要求排列起来。36‘ 3.完成复习第12题。 生说―说为什么D不够买‖,进―步理解D贵得多‖的含义,完成复习第13题。 (1)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各种信息。 (2)学生们进行推理。 (3)组织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推理。 第(2)问的回答,可以说丁丁家的书比明明家的书多一些,也可以说明明家的书比丁丁 家的书少一些。 回答的方式可以灵活些,注意指导。 5.完成复习第14题。 (1)鼓励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情况下找出所有符合题意的三位数,学生们进 行练习。 (2)注意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全课总结 (略)[教学后记] 课堂上只有当师生之间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29页,例题、D想想做做‖第l~6题. [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 学生尺一把、米尺一把,相关的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37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在测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作单位。 )厘米,注意测量的方法指导.2.动手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大约宽( 3、揭示课题。当我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必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认识另两个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板书课题) 二、认识分米 1.同学们,在课前让大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约10厘米或20厘米,你们找到了吗? 请学生们说一说,如果遇到方便测量的物体,可以安排时间请大家一起来测量一下。 让学生们用手比划一下10厘米的长度。 2.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个铅笔盒宽约10厘米,就是这个铅笔盒宽约1分米。 提问;如果这个铅笔盒长约20厘米,还可以怎样说?(指名学生说一说。) 请学生比划一下1分米大概的长度。 3,请学生们画一画长1分米的线段,进一步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1分米大约有多长?(比划表示。) 4.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5.提问: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分米比厘米大还是小?比米呢? 请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6.提问:l米是多少厘米?10厘米就是几分米?1米里有几个lo厘米?(师生一起 在米尺上数一数。) l米就是几分米? (板书:l米=l0分米) 学生齐渎。 三、认识毫米 1.请学生们用学生尺测量一下数学书的书背有多少厘米。 提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疑问吗?(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而且差的还挺多。)38 介绍: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厚度还没有一厘米,很短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D毫 米‖这个长度单位.在尺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每一厘米中都有一些小格子,这每一小 格就是1毫米。(板书) 提问?这本书的厚度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你能测量出它的厚度到底是多少吗? 2.提问;1毫米大概有多长?(请学生比划比划.)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一厘米里面到底有多少毫米呢?(板书:I厘米=10毫米) 你觉得l毫米长吗?在测量哪些物体时,你会用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确l毫米的长度,我们来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银行信用卡或 Ic电话卡,看看它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l毫米? 介绍:以前流通的1分饯硬币的厚度大约是l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也是l毫米?? 4.通过学习.我们又认识了毫米,你觉得毫米在已学的这么几个长度单位 中应排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完成D想想做做‖第1题。 请同桌两人按要求比划比划,一人比划一人测量,再不用尺直接比划。 四、巩固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你是怎样在很快的时间里看出它们的长度的?(几厘米就是几十毫 米,再加上多出来的几毫米,一共就是几十几毫米。) 3、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 (2)四人一组活动,先说说自己的橡皮厚度、铅笔长度适合用什么长度单位, 再实际测量一下它们各自的厚度和长度。 (3)指名汇报。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同桌两人一组活动,先估计它们大约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2)实际测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接近多少分米,与自己事先估39 计的长度比较一下。 5.小结。 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大约有多长?(请学生们分别比划一下.),它们有 各自适用的范围.你能说一说吗? 6、完成D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应与实物的大小结合起来。 7.完成D想想做做‖第6题。 (1)用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 (2)用学生尺实际量一量,以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后记]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在动手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摸一摸的过程中,不 断发现新知,探索实践,轻松快乐的学习。第二课时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1页,例题、D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们通过直观形象,掌握长度单位之进行换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尺一把。 教字过程 一、复习 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 2.口答: l米=( )分米=( )厘米40 1分米=( 1厘米=( 2.揭示课题。)厘米 )毫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1)出示直尺量自动铅笔芯放大图. 提问:通过测量,你知道这根自动铅笔芯有多长吗?(6厘米) 引导思考;如果用毫米作单位,这根笔芯长多少毫米?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将各种想法依次板书在黑板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用的方法。 (3)完成D想想做做‖第1题。 ①学生们独立完成。 ②组织学生反馈时,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 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教学例题(2)。 (1)出示例题的课桌图及问题。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指出:1分米=l0厘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所以80厘米= 8分米。 (4)练习。 30厘米=( (5)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 米,想几十厘米里有几个l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41)分米50厘米=()分米 I.完成D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请学生们按用此题的形式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再将它们换做不同的长度 单位来表示。 2.补充: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0厘米=( 30分米=( 70分米=( 60厘米=( )分米 )米 )米 )分米 2分米=( 3米=( 9分米=( 6分米=( )厘米 )分米 )厘米 )分米3.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第3题,明确题目要求。 想一想:这几题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2)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 4.完成D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2)实际测量,看谁估计得准。 (3)说说每条线段用毫米作单位应是多少毫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五、课外作业 课本第31页第5题。 [教学后记] 在这节课上,学生生能够利用自己上节课的知识自主实践练习,获取新知, 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较高,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四、加法42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数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例题、D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借助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结合笔算加法, 让学生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 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 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具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40 52+20 200+400 52+2 200+40 520+200指出: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43+26 3.引入新课。 通过练习,我们得知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 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出示课题。) 二、新授例题 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 提问: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呢? 指名请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 2.(1)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0) (2)根据学生现状,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办法进行计算。 (3)指名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利用计数器,用算珠拨一拨:先拨出143,再在个位上拨六个珠,表示个位上增加了6个43 一; 在十位上拨两个珠, 表示十位上增加了2个十; 在百位上拨一个珠, 表示百位上增加了1个百。 ) (4)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①提问;在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②提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③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④提问: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指出:笔算加法时的竖式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之后才知道。(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板书竖式) (3)学生们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指名板演。) (4)说明:在笔算时要检查加法做得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遭的方法, 看得数是否与第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称作验算。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怎样列竖式,要从哪一位算起?计算之后还可以怎样 验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l题。 (1)学生们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请学生们说说他们每题的笔算过程。 (3)学生们对已算的题进行验算。 提醒学生在验算之前,应先检查加数有没有抄错,算出得数后,检查横式等号后面的得 数有没有抄错。 2.完成D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按要求计算,要注意在笔算时是否将数位对齐。 3.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们说说表中所提供的信息有哪些。44 (2)学生们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一位算起, 验算加法的方法是 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33页D想想做做‖第4题。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31十12= 110-50= 39十14= 470-300= 50-20= 800十70= 64十9= 90+40= 320十80= 650-40= 310十80= 190十300=二、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14十585= 823+l76= 72l+58= 347+632= 65+214= 82+31l= 215+720= 19+680= 777+222-622=[教学后记]学生能借助生活中的情境, 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二、 三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 过程, 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结合笔算加法, 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 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 井初步养成了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第二课时 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例题、D想想做做‖第l一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及时总结。概括笔算加法 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5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4十6= 50十90= 60十90=8十3=70十80=3十7=提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和的最高位上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37+25 64+8提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3.引入新课。 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 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昨天我们解决了二、三年级的一共借书的本数。 1.教学例题(1)。 (1)出示问题D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请学生们列式。 (板书:85+143) (2)学生们尝试笔算。 (3)组织交流,解决难点。 提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板书个位上的和。) 提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十该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板书。) 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7(强调:百位上不能忘记从十位进位的1。) (4)指名让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们在原式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教学例题(2)。 (1)出示问题D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请学生们列式。 (板书85+126=) (2)请学生们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46 (3)提问:十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向百位上进Dl‖?百位上又得多少? 强调:不能忘记进上来的l。 指名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4)指导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总结。 (1)根据刚刚的计算学习,大家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组织学生进行讨 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3)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 前一位进一。 (4)比一比: 今天学习的加法在笔算时与上节课学习的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是不一 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l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2)提问;第一题中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l?你能在原式上进行验算吗?(指导学生验 算。) 第2题中哪几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l?和的个位上是几,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第3题又是怎样算的呢? 2.完成D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2)学生们集体订正。 3、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们独立思考,找出每题错处及原因。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做适当的小结。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强调:在计算时,哪一位相加满了十不要忘记向前一位进1,到前一位相加时,不要忘47 五.布置作业 笔算并验算。 635十294 734十196 375十255 817十73 557十286 203十266[教学后记]学生学生在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进位加的方法, 能正确地进 行计算,并及时总结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D想想做做‘‘第5~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巩固加法验算,提 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谁来说说怎样笔算这类的加法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有关的计算。(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进行口算。 (2)组织学生进行反馈,重点说说第二行的几道题分别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了十,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2.笔算。 265+137 472+58(1)学生们笔算,指名板演。要求做出得数后利用原来的竖式再验算一遍。 (2)组织进行集体订正,逐题检查,结合提问相加满十的数位上是怎样算的,怎样写的。48 (3)请学生们说说怎样进行笔算加法,可以怎样验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第6题放大图,请学生们弄清图意,理解题意。 (2)提问:小兔到学校去可以怎样走?你认为哪条路比较近?你是怎样知道的? 提问: 小猴到学校去可以怎样走, 你能找到其中一条比较近的路线吗?学生们独立完成。 (3)说一说:谁到学校的路近一些?井说明理由。 2.完成D想想做做‖第8题。 (1)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请大家说说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完成D想想做做‖第9题。 (1)请学生看懂图意,指出每个小动物家所在的位置,再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它们所处的 相对位置。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解答第(2)题,如果有用其它方法的,只要合理都可以。 (3)请学生们结合情境,提出一些新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36页,D想想做做‖第?题。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52 - 37= 58+20= 190+80= 400-70= 1000 - 600= 70+360= 90-20= 42+55= 140-60=810-200= 480-300= 960-500=二、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47+633= 714+98= 三、解决问题。 1.养鸡场有公鸡382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多169只,养鸡场有母鸡多少只?49521+198= 176+804= 2.光华小学有男生426人,女生458人,光华小学一共有多少学生? [教学后记] 学生在课堂中进一步巩固了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能力。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37―― 38 页 教学目标:连加1、使学生学会用计算三位数连加,掌握D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方 法。 2、使学生掌握三个数连加时的简便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5+1 6+5+3 6+7+3 9+7+3 9+8+2 7+8+6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 5 5 3 7 5 9 8 1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及问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50 请学生列式。(板书:85+143+126=)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连加。) (2)这题你能笔算出来吗?请学生尝试着笔算出它的结果。 指名板演。(一种两个竖式的,另一种列一个竖式的,还有一种连着列竖式。) (3)请学生们说说各自的计算过程。 (4)比一比:三种列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说明: 通过比较,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只列一个是最简单的。 计算时, 只要把每位上的数连加就可以了。 (5)提问:我们把相同数上的数对齐后,是从哪里算起的?个位上相加得多少?(14)怎么 处理?十位上相加是几?为什么不得14,而得15呢?(提醒:从个位进上来的1。)百位上呢?这道题 的得数是多少? (板书横式得数。) 指名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6)提问: 像这样的连加, 怎样列竖式比较简便?(数位对齐, 将所有加数数位对齐来加。 )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要求D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板书: 178+194+236=) 提问:怎样列竖式?(板书竖式。) (2)你能算出它的结果吗? 引导观察:个位上是哪几个数连加,怎样算简便呢?十位上呢? 学生们尝试笔算。 (3)提问:个位上8加4再加6怎样算简便?(在6和4上连线。)得多少?(写8进1。) 说明;先把能凄成10的数加起来,算起来比较简便。 提问:十位上要几个数相加,怎样算简便?(在7和3、9和1上分别连线。)得多少?过去学 过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上相加满了几十?满了20要怎么办? 组织讨论。 说明:十位上相加得20,在十位上写o,向百位进2。(板书。) 迫问:为什么向百位进2? 百位上相加得多少?51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板书横式上的得数。) (4)想―想: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时,有时候怎样算比较简便? 这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一个数位上的几个数相加满几十,要怎样进位? 3.小结。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几个数连加,可以写成一个竖式算。在计算时,把能 凑成10的数先加起来算比较简便,如果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检查反馈,注意说说简便算法和进位。 2.完成D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3.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导看田,要求根据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 (2)学生们练习。 4.完成D想想做做‖第4、5题。[教学后记]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39――40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重视估计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52加法的估算 1 、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近几百 896 401 609 593 689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家电图: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 请学生们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各自的价格。 (2)提问: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指名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明: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加300等于500,所以大约需要500元。 (3)提问;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 介绍:得到的500元是D大约‖的价钱,所在在这里不能用等于号,而要用约等号D≈‖。 板书:≈500(元)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学生齐读。 提问:D≈‖是什么符号?它表示什么意思?能与等号相混淆吗? 为什么? (4)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2.教学试一试。 (1)完成第(1)问题。 ①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己去解决。 ②指名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理由。 ③列出相应的算式。 (2)完成第(2)问题、第(3)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 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 所得到的结果 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等于号,而要用约等号来表示。5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D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3.完成D想想做做‖第4、5题。 (1)学生们先估算,再判断。 (2)交流时,请学生们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注意书写格式) 4.完成D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5.完成D想想做做‖第7题。 (1)明确要求,想一想;找出每组中最特别的数,首先找出每组中大部分数的共同特征. (2)学生练习。 第五课时作业设计 1.下面各数比较接近什么数? 203≈( 508≈( 399≈( 999≈( 789≈( 404≈( ) ) ) ) ) ) 596≈( 306≈( 96≈( l0l≈( 391≈( 229≈( ) ) ) ) ) )2.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 89+211 409+295 285+209 96+383 103+489 93+505[教学后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复54习 第一课时 复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千以内的加法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以且连加的竖式计算, 并且能 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及验算的知识, 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出示课题。 ) 二、笔算加法的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630+40 520-400 370+200 680-200 990+10 2.完成练习三第1题。 (1)请学生们分组练习,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3)分组进行比较, 每组中的三道题分别属于加法中的哪三种情况?(不进位加、 进位加、 连续进位加。) 比一比:这三题在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又有什么不同 的地方?(哪一位上相加满了十,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0)在笔算时,尤其要注意些什么?(不能忘 记从后一位进上来的1。) (4)我们一般在计算之后,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你知道如何验算吗? 请学生们在原式验算。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来验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5)小结:在笔算干以内的加法时,要怎样笔算怎样验算?还应注意些什么? 3.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们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组织反馈,提醒:检查时除了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得数是否一致外,还要看一看55 数字有没有抄错。 4.笔算。 263+47+169 377+562+78(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2)提问:三个数连加时,怎样列竖式比较简便?在笔算的过程中,怎样算比较简便? 说说每个数位上分别是相加得多少,又是怎样处理的。 提问:哪一位上相加如果满了20,怎么办? 5.完成练习三第3题。 (1)请学生看题,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加法估算的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 203 791 598 6082.完成练习三第4题。 (1)请学生们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 (2)小结;在估计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 提问:估计所得到的结果是准确的吗?那应该用什么符号?为什么不能用等号? (3)请学生们进行笔算,看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是否相当。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41页,练习三第5题 [教学后记] 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二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页,练习三第6~10题。56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千以内数的加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和本领。(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2.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再算一算。 603+309 596+208 499+509学生们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提问:为什么估算的结果要用D约等号‖?为什么不能用等号?怎样进行笔算加法?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7题。 (1)学生看图后,完整口述图意。 (2)学生们列式解答。 2.完成练习三第7题。 (1)学生看图后,完整口述图意。 (2)学生们列式解答。 (3)提问; 求D黄鸡有多少只‖, 用到了哪几个条件?(白鸡有127只, 黄鸡比白鸡多35只。 ) 为什么不用D黑鸡比黄鸡多59只‖? 说明: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先从相关的信息中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才行。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说说在解题时,每个问题分别用到了哪些条件。 4。提问:通过这两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找到与它有联系的条件才行。) 5.完成练习三第l0题。57 (1)观察:每组中的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 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变化?又有什么规律? (2)学生们分组计算,验证计算结果与推算的规律有什么出入。 (3)小结。第四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 950-400= 36+30= 85= 600+80= 64+9+l= 7+6+3= 9+5+l= 二、完成竖式。 3 5 + o 8 9 7 3 7 + 4 3 l 6 8 5 7 9 3 3 2 + l 8 6 2 5 6 8 74-9= 64= 700+60= 34+9= 8l+9+3= 5+13+5= 6+20+3= 100-60= 63-7= 520+70= 55+8= 4+2+6= 57+4+6= 14+6+8=三、笔算下面各题。 306+484+27 68+292+380 243+212+375 276+194+233[教学后记] 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五、确定位置58 教学内容 1.在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结合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 线。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用这些词浯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认识路线图,并会 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难点: 用所学的方位描述行走的路线。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本第43―45页,例题、D试一试‖、D想想做做‖第l一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 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看图,你知道哪里是北面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请学生们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地方?一边说,一边指一指它们在田 上的位置。 小结:在图上我们一般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1)请学生指一指超市所在的位置。59 指出: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请学生齐声说一说。 (2)请学生指一指公园所在的位置。 指出: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 请学生齐声说一说。 3.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一说方位及判断的理由。 4.(1)提问: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你还知道有哪些方位? (2)思考: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你能根据图中所示再提出其他的问题吗?(同桌两人互相 提问互相回答。) 指名提问,大家来进行判断。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指南针图,说明:这是一种利用磁针制成的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在古代又称 为D司南‖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请学生们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的方向。 可以做适当指导:先根据所给的北,确定南、西,东,再由此来确定东南、东北、西南 和西北。 (3)集体订正。 一分钟时间准备: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的前、左、右、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 右后方的同学分别是谁。 巩固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l题。 (1)出示第1题插图。 提问:要想帮助这4个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家,先要确定什么方向?(根据图中标示.确定 北面。) 提问:确定了北面后,我们可以确定噼几个方位?(东、南、酉。) (2)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四个小动物所在的方位,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的? 2.完成D想想做做‖第2题。60 (1)引导学生看懂分布图。 (2)以水库为参照物.说一说几个水果园分别在水库的哪一面。完成图下括号的填空: 提问:题中的桃园、苹果园都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3)提问:山檀园在苹果园的哪一面‘水库在苹果园的哪一面?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 小组讨论交流,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3.完成D想想做檄‖第3题。 (1)师生一起按照图中所示制作一个方向板, 相应的要把几个方位在方向板上标明清楚。 (2)在教室中找到北面,利用方向板指出教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个方向。 (3)指出:课后,我们可以根据手中的方向板到操场上去看一看在东南、西南、东北、 西北各有哪些东西。 4,完成D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棋盘,请学生辨明棋盘上的方向。 指出:这是一种特殊的棋,在玩的时候只有听清对方的号令,并且走对的才算赢,如果 谁在比赛中没有按指定的方向走,那就算输。 (2)老师说,学生移动棋子,进行练习。 (3)每四人一组,进行比赛。 (4)选出每组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决赛。 5.完成D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明确图中的八个方位。 (2)在地图中找到自己所在的省或市,说一说自己居住的地方大约在北京的哪个方向。 (3)提问:你最想去哪个城市玩?它在我们南京的哪个方向? 作业设计 1.说一说自己的家大约在一学校的哪个方位? 2.说一说自己的家大约在这个城市的哪个方位? [教学后记]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1 第二课时认识路线图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9页,例题、D试一试‖、D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囤,并会运用 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例题插图,请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1)请学生指出平面图的八个方向,并说一说每个景点的相对位置。 (2)出示小明游览的景点,请学生看图说一说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 ①小组内说,互相评议、纠错。 ②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2.指出:利用上节课刚刚认识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以及D东、南、西、北‖等方 位词,这节课我们还可以用它们来描述我们在游玩、行走的线路。 二、教学试一试 1.第1题。 (1)用课件将小芳游览的景点依次闪亮起来,请学生思考:该如何描述小芳游览行走的 路线。 (2)指名说一说,并相应地出示路线。 2.一分钟时间准备;说一说自己准备游览哪几个景,准备怎样行走。 指名说一说。 组织讨论: 公园里有这么多景点, 怎样走才可以不走重复的路又把所有景点全部游览 一遍呢?(可以先用箭头在图上画一画所要走的路线,再口头叙述。)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62 1.完成D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们说说小红上学的路线,要求正确使用D向东、向东北、向西北‖等词语。 (2)指名说一说,大家予以评价。 2.完成D想想做做‖第2题。 (1)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这里是几只小动物家的地图。 (2)请学生们说一说从小兔家到小狗家的方向和路线。(能说出几条,就说几条) (3)请学生们比较一下:走哪一条路线最近? (4)想一想:用今天刚刚掌握的本领,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公交路线图,说明:这是城市交通图的一小部分,其中黑色的折线表示l路公共 汽车行走的路线,绿色的折线表示2路公共汽车的行走路线。 (2)请学生逐个回答下面3个问题。 4.完成D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和插图,说明市内D环行车‖的含义。 (2)指导学生看懂站牌:站牌左上方的④表示是l0路公共汽车车站;用红色字写的就是 这个站的名称;在最下面还有一个箭头,这个箭头表示汽车开往的方向。 提问:两个站牌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3)思考:如果在体育场要去少年宫,应在哪个站牌下等车?为什么? 提问:如果在体育场要去东门,应在哪个站牌下等车? 5:完成D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城市平面图,引导学生看懂示意图,了解每条路的走向和标有红点的各单位的 相对位置。 (2)请学生依次回答下面每个问题。 四、课外作业 课本第49页,D想想做做‖第6题。 [教学后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63 第三课时 测定方向教学内容 课本第50~51页。 教字目的 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生 恬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具准备 校园情境图、指南针或自制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方法介绍 l,出示校园情境图。 (1)提问:校园里有哪些设施? (2)观察:图中出现了一个指南针,根据它的指示,哪边是北面?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需要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才确定哪一面是北面,而不能―概全 都是D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请学生们分别说一说图中教学楼、花坛、电话亭、校门、乒乓球桌、篮球架,蘑菇 亭、单杠等标志性物体在这些小朋友的哪一面。 活动准备: 1.分工。 (1)四人一小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一人记录,两人测量。 (2)由组长带着组员找一个测量地点。 (3)进行观察、测量,做好记录。 2.开始活动。 三、组积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 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64 六减法教学内容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1.重点: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2.难点: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学会减 法的验算方法,并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估算的策略。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第―课时不退位减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例题,D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并初步学会千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教学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65 (1)500-20040-309-6口算时要求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说明: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 (2)口算。 13-5 8+5 72-50 22+50 48-4 44+4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结果。 提问:每组题中的两道算式,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差+减数=被减数。) 3。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43-2l 68-7指名板演,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样算? 4.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要利用以上知识来学习千以内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不退位减法计算。 (1)出示书架图。 提问: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呢? 提问:要求: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要怎样列式:335-210= (板书算式。) (2)提问:335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210呢?怎样列竖式?(板书: - 2 1 0 3 3 5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请学生们试着算一算,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 提问:从哪一位开始减起?66 2.教学减法验算的方法。 (1)说明:虽然已经计算出结果了,但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再把这题验算一 遍。 提问:你认为这题怎样验算? 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验算。 (2)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 说明: 在验算减法时, 我们一般把得到差同减数相加, 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就俾例题。 算出335减210的得数125,要检查做得对不对,就可以用差125加减数210,结果等于335,说明它 算对了。如果题目中要求验算的,要把验算的过程写下来,如果不要求验算,也要利用原来的竖 式验算,看算得对不对,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L完成D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在书上。 (2)讲解:这题没有要求验算,但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把差和减数相加,看是 不是得到被减数。像第(1)题,就可以这么做,(在竖式旁边画向上的箭头、加号。)来验算。 (3)学生们照样子在原式上验算第(2)、(3)题。 2.完成D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板演,学生们练习,要求先计算,再验算。 (2)先楦查竖式算得对不对,再检查验算的方法。 提问:你验算后从哪里看出原来减法算得对不对?横式上应写哪里的得数? 3.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们看图解决第(1)、(2)问,注意:要求学生要根据问题选择必要的信息去解决。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相应地解决。 4.完成D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可以怎样验算减法? 第一课的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67 80 - 50= 36+20= 31+38= 710 + 300= 73+8= 30 + 250= 780+ 70=52-30= 77+22= 244-33= 31+300= 274-9= 510+80= 260-30=94+ 80= 46+22= 64 - 40= 920 + 400= 6X 3= 400-320= l000-500=[教学后记]学生在交流尝试的基础上学会千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二课时 退位咸(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D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退位减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L口算。 13-8= 33-6= 43 - 6= 12-4= 32-4= 62 - 4=口算第二、三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并相应板书得数. 提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的?68 指出: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它的前一位上退出。 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623-412= 53-4=指名两人板演,再说一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 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井以内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第(1)题。 (1)出示书架图,提问:要求D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怎样列式?(板书: 335-185=) (2)学生们列竖式尝试笔算。 (3)用计数器演示,讲解算理。 先拨多少?(335)按笔算方法,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5减5得几?这个。能不能不写,为什 么?(板书:在竖式个位上写。) 十位上3减8不够怎么办呢?(指名说说。) 边拨珠边讲解:十位不够就从百位退l,(在百位上拨起一颗珠,并划去竖式百位上的3, 在上面写2。)百位退l(把拨起的一粒珠拨去。) 是10个十,在十位上拨上10,(在十位上拨10粒珠。)。现在十位上就是多少?(竖式上划 去3,写上13)减去几还得几?(竖式十位上的得数写5),百位上退1后还得几,为什么?百位上几减 几得几?提问:刚才计数器的十位上减8是怎样减的?(引导学生明白: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 上退l,十位上拨10是13,13减8得5,百位退l后是2减1得1) (3)提问:竖式中从哪一位减起?谁能按刚刚拨珠的过程,说说竖式上怎样减? 说明:计算时可以直接用竖式计算,并示范列出竖式,退1可以在上面点一点退位点, 一般不写出退位过程。 指名完整说一说笔算的过程。69 追问:十位上不够减怎样算?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l,而不是3减 l? 2.教学例题第(2)题。 (1)出示第(2)个问题,请学生们自己解决。 (2)指名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算法。 提问:为什么差的百位上没有得数? (3)要怎样验算?学生们验算。 3.归纳总结。 (1)例题的两个竖式用竖式怎样算的?与上节课学习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 不同的地方? 揭示: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笔算退位减法。 (2)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笔算千内的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D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三人板演。 (2)讲评: 第一题十位上是怎样减的?百位上呢?百位上为什么一个也没有?你能用原来的 竖式验算一遍吗?(指导学生验算。) 请学生们自己利用原来的竖式验算第二、三题。 2.完成D想想做做‖第3题。 (1)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们做在书上。 (2)提问:第一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指出:一般在退位时要点退位点,计算到这一位时,不要忘记已经退去的l,被减去要 比原来少1。 第二题错在哪儿?怎样算错的?第三题呢? 指出:算到哪一位不够减时,一定要从前一位退1,而不能用这一位上的被减数减减数。 3.完成D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们独立解答。 (2)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四、全课总结70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1乍业 课本第54页,D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后记]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态度是本阶段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第三课时 退位减(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D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并出示课题 二、教学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1.完成D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学生们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2)一组一组的口算,老师相应的板书得数。 (3)组织学生们交流每组第二题是怎样口算的。 2.练习。 150-80 130-60 120-80 120-50 160-90 1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的文章

 

随机推荐